苯罐安全储存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苯罐安全储存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摘要:液态苯极易燃烧爆炸,苯类化学事故造成的后果及影响极大,其安全储存涉及多方面技术措施。通过危险预知分析等方法,较详细地介绍了苯罐的安全储存温度和安全储存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安全储存技术措施苯罐

1苯的性质

苯,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1],不溶于水,可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熔点为5.5℃,相对密度(水=1)为0.88,沸点为80.1℃,闪点为-11℃,引燃温度为560℃,最小点火能为0.2mJ,爆炸极限为1.2%8.0%(或39270g/m3),易产生和积聚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2]。

苯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性:①易燃性。苯属于闪点在45℃以下的易燃液体,所以在常温条件下,遇明火能使表面的苯蒸气闪燃,同时由于闪点低,其液体可源源供给可燃气体获得持续燃烧,所以,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②易爆性。苯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其点火能为0.2mJ,即相当于一枚大头针,从1m高处垂直落到水泥地面,碰撞时所产生的能量。在爆炸极限下限和上限范围内遇到火源是先爆炸、后燃烧,高于上限的混合浓度时,遇到火源只是燃烧;低于下限的混合浓度时,遇到火源则不爆不燃。

值得指出的是,闪燃时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浓度即为爆炸下限时的浓度,即爆炸燃烧的起点浓度,亦即是发生闪燃烧的蒸气浓度,产生这一浓度的温度即为闪点。

2苯罐安全存储温度的确定

由于苯具有易挥发、低闪点、高度易燃易爆的特性,所以苯罐安全储存的前提是:必须确定苯的储存温度是否安全。爆炸性混合气体在爆炸极限下限和上限范围内遇到火源是先爆炸、后燃烧;高于上限的混合浓度时,遇到火源只是燃烧;低于下限的混合浓度时,遇到火源则不爆不燃。确定苯罐的安全储存温度,就要避免油罐内苯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性气体的爆炸极限在1.2%8.0%的爆炸极限浓度范围内。消除形成爆炸浓度的可能温度有两种方法,一是低于闪点的温度,二是高于爆炸上限的温度。但由于苯的闪点为-11℃,若油罐内苯的存储温度控制不好,过低,则会液态苯有凝固的可能,特别是北方的冬季。所以,安全储存温度应选择高于爆炸上限的温度,且不宜超过30℃[2];在实际应用中,可利用苯测爆仪和油罐温度计共同配合进行测定。

3苯罐安全储存的技术措施

苯的温度是苯罐安全储存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由于其闪点较低、爆炸浓度极限宽的特性所决定的,特别在南方夏季尤其应重视。此外,苯罐确定了合适的储存温度,还要从根本上消除爆炸燃烧的三要素之激发源,所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苯罐区严格禁烟禁火、远离火种和热源尤其重要。苯罐的安全储存,除了储存温度外,在安全技术措施上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消除静电积聚,限制装卸流速。据统计,1972-1984年,日本化工企业共发生320起爆炸事故,其中静电引起的占18.9%。苯属于中闪点且不导电的液体,有静电积聚的危险性,特别是在装卸或输送过程中,油料与油料、油料与空气、油料与罐(管)壁的摩擦都能产生静电积聚乃至放电。苯罐的安全存储系数为0.9,罐体空间内,苯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静电积聚的放电火花就会引发油罐爆炸。为此,对苯罐要采取限制装卸流速、消除静电积聚的安全技术措施,如:①确保在输送或装卸过程中不超过规定的最高允许流速。流速与管径应满足:V2D≤0.64(V—流速,m/s;D—管径,m;)[3]。②输油管道、管道法兰间的跨接和罐体按技术规范作防静电接地,并加强巡查,定期检测接地电阻,确保阻值≤10Ω。③装罐车和储罐时,应尽可能采取底部进料的方式;若从罐顶进料时,应将输油管插入至罐底约20~30cm的地方,避免冲击喷溅起电。④检尺、取样应超过规定的静置时间。⑤消除对地绝缘导体。⑥及时处理泄漏,降低压力,防止喷射起电等。

(2)苯罐顶部安装带阻火器的呼吸阀。苯的挥发点较低,其蒸气在储罐中易挥发。在苯罐温度较低、油罐抽油或加温后急剧冷却等状态下,可能会造成罐体吸瘪现象,导致油罐破损漏油。所以,为保持油罐的压力平衡,应安设机械呼吸阀。另外,为了防止火焰通过呼吸阀窜入油罐,在呼吸阀前还必须安装阻火器。

(3)安装可燃气体自动报警设施。由于苯蒸气的密度为2.8kg/m3,苯罐通过呼吸阀挥发的苯蒸气容易积聚在罐外底部,若不及时消除,则会形成新的爆炸性气体,为此,按技术规范要求,在罐外设置可燃气体自动报警设施极有必要。

(4)按技术规范要求对苯罐外壁设置保冷隔离层或水喷淋设施,避免阳光直射,尽可能减少苯蒸气挥发。

(5)对传统的固定顶罐进行技术改造,尽可能采用带内浮盘、弱顶的固定顶罐,或对罐顶进行氮气密封,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苯蒸气挥发和油罐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空间。

(6)按技术规范要求对苯罐设置泡沫灭火设施,不仅要考虑油罐内部燃烧的处置,而且还要考虑油罐外的流淌火能及时有效地扑灭。

参考文献

1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2周国泰,等.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7-18

3卢鉴章,等.安全生产技术.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24

篇2:电石搬运储存使用安全防爆措施

(1)电石的搬运和保管,必须在金属桶中,并加以密封。在雨天搬运时应采取可招的防雨措施。捅上应注明“电石”和“防潮防火”字样。搬运中应轻装轻卸,不得从滑板上滑下或在地面积动,以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而引起爆炸着火。

(2)储存电石的仓库须干燥,严密不透水。仓库内不准敷设自来水管和采暖管道。仓库的电气设备和照明应采用隔爆型电气设备和照明灯具。

(3)开启电石桶时,可用黄铜制成的凿子和手锤或硬木棒制成的工具,禁止用喷灯、焊枪及能引起火星的金属工具。同时不准在火旁开桶,开桶处不准吸烟和有明火。

(4)给发生器装电石的操作应平稳,不得将电石掷人电石篮内。加料时如发现电石“搭桥”,可用木棒或铜棒(含铜率<70%)捅电石,禁止使用铁棍。

(5)发生器自动加料的输送带或其他加料机构,应采取铺设橡胶片等措施,以防硅铁产生火花。

(6)应该按照发生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粒度,给发生器加料。

(7)应根据发生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按时换水,并且根据水位计的标志,供给足够数量的洁净水。

(8)在发生器周围的地面上,或乙炔站、电石库房和破碎间等场所的电石粉末应及时清理,并分批倒入电石渣坑,进行处理,避免电石吸潮分解在室内形成乙炔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气。

(9)为扑灭电石火灾,电石库房应备有黄砂、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等灭火器材。禁止使用水、泡沫灭火器及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

(10)电石库房的布设,库房结构及仓库设施等,均应符合甲类危险物品库房的安全技术要求。电石库房应是单层不带闯顶的一、二级耐火建筑,房顶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库房泄压装置和泄压面积应该符合规范要求。

篇3:液化烃罐区及储存安全技术

一、液化烃的特性及安全技术监督的重点部位

液化烃类物质都属于甲类和甲A类火灾危险性介质,具有明显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液化烃的成分一般包括;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丁烯、丁烷以及其他碳氢化合物,还有微量的硫化合物,属多组分混合物。可以采取常压下降低温度或常温下增加压力两种方式储存。储存温度在—196—50℃之间。这种常温下为气体的混合气,沸点很低,?自燃点一般在250—480℃不等。常温、常压下极易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这种液化烃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密度一般比空气重(甲烷、乙烯除外),泄漏后极易在低洼处积聚。液化烃的点燃能量很低,一般都在0.25mj左右(乙烷为0.25mj,丙烷为0.26mJ,丁烷为0.25mJ),乙烯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点火能量仅为0.0096mj,很容易被点燃爆炸。压力下储存的液化烃减压或升温都可以使其汽化,体积可在瞬间增大250—300倍,引起超压爆炸。

二、事故案例介绍

1968—1997年30年间全世界石油化工行业最大的100起财产损失事故中有43起事故与液化石油气储罐区事故有关。其中最大的十起事故全部都属于因泄漏介质引起的蒸汽云爆炸,十起事故总损失金额高达28亿8800万美元。事实说明,控制好石油、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安全生产,是有效的保证国家社会稳定和企业效益的重要环节。

1977年4月3日,卡塔尔乌木塞义德一座约40000m3的精制丙烷罐(—45°F)发生严重破裂着火。着火之前,液体丙烷漫过防液堤进入生产装置区域,引起火灾。大火和爆炸同时摧毁了工艺装置和两座大型储罐,燃烧了两天也没有得到控制,一直着了8天8夜。

事故损失约1.6749亿美元,据悉,该储罐曾经发生过一次泄漏,蒸汽云团飘移了约150m,而没有被引爆。本次事故是第二次破裂。

1978年5月30日,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座石油化工厂发生一起恶性火灾爆炸事故。一次不明故障导致轻烃泄漏,遇明火引起储罐区的火灾。不到5min时间,一台800m3容量的球罐发生爆炸,巨大的爆炸火球把球罐的碎片抛到整个工厂,大约在20min内,6台球罐和4台立式储罐被碎片击毁或形成沸腾液体膨胀蒸汽爆炸,事故损失约1.122亿美元。

1984年11月19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墨西哥城发生了一起恶性球罐爆炸事故。首次爆炸后形成了约400m直径的巨大火球,8座巨大的球罐和48座立式储罐毁于一炬,20余t的碎片飞出1000余m,事故损失约2682万美元。事故原因是一根DN200的液化石油气管线突然破裂造成,虽然压力突然下降几乎马上被操作人员发现,但是没有时间处理,最后酿成灾难。

1985年5月19日,意大利菩利奥罗乙烯装置冷区设备发生故障,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发生丙烯泄漏,被点燃(可能是蒸汽管线),火灾迅速扩展到整个装置,并蔓延到80m外的储罐区,酿成一台丙烷储罐爆炸,碎片飞出400余m,所幸没有击中气柜;另外的两台丙烯储罐摇摇晃晃,一台依在管架上,一台靠在乙烯储罐上。所有的储罐的冷却水喷淋系统启动后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仍然造成乙烯和丙烯储罐爆炸或倒塌,大火还蔓延到浮顶罐区、管架和控制中心。扑救中一台消防车被摧毁,大火40h后得以控制,燃烧了4天4夜方被扑灭,事故损失约8690万美元。

19*美国路易安那州巴吞鲁日的炼油厂发生了一起因管道破裂,泄漏的丙烷和乙烷混合物,最终形成了蒸汽云爆炸。爆炸损坏了约10km以内窗户,有70条管线的管架中的17条管线遭到破坏,大火席卷了两台2000m3的大型柴油罐、12台润滑油储罐和两套分离装置。由于爆炸损坏的管线中包括两条蒸汽管线和一条消防水管线并中断了供电,使救助工作几乎瘫痪,加上爆炸损坏了码头上的消防泵,使灭火时间延长到14h。

事故原因是低温造成管线破裂。事故损失约8293万美元。

1994年7月24日,英国彭布洛克的一场大雷暴雨中,雷击引起炼油厂0.4s的瞬间停电,大多数机泵和空冷风扇电机反复跳闸,导致催化裂化装置等多套生产装置失常。催化裂化装置的气体回收系统的压力失常形成放空装置气液分离罐的高液位,气压机停机。大量的液化石油气积存于火炬放空系统,进一步抬高了气液分离罐的液位。当液态烃流进分离罐出口管时,因冲击作用引起管道破裂、分离器出口弯头泄漏,液体流到地面上,释放出的烃类液体和蒸汽,遇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扩散到整个装置区井最终形成爆炸。爆炸中心离放空火炬装置的气液分离罐约110m的生产区域内。爆炸使催化裂化、芳烃装置、烷基化装置等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火灾。大火在受控条件下一直燃烧了3天3夜。事故造成英国炼油能力下降了10%以上。损失8537万美元。业务中断损失约7000万美元。

1995年12月1日,阿根廷拉普拉塔的一座1000×104t/a的炼油厂中的丙烷脱沥青装置(PDA)发生了放空管道破裂和火灾,大火导致此装置和邻近区域设备的严重毁坏。据说,在丙烷脱沥青放空系统的挡板式汽液分离罐发生了高液位,液态烃(LPG)溢出汽液分离罐流进了放空管道,由于液体的物理冲击作用,放空管道破裂,泄漏在空气中的液态烃被点燃导致蒸汽云爆炸,并破坏了无数的生产管线,剧烈的大火造成装置更大的毁坏。事故直接损失约1800万美元,业务中断损失约2000万美元。

1996年7月26日,墨西哥卡克图斯的一座工厂发生蒸汽云爆炸。事故发生的前一天,一台LPG的产品泵发现泄漏,在对该泵进行更换端面密封后,拆除盲板过程中,发生法兰泄漏,形成的蒸汽云在飘动中被点燃,形成爆炸。泵的人口阀未关是LPG泄漏的直接原因。

消防队员成功的在3h内扑灭了爆炸后的大火,保护了邻近的球罐,遏制了事故扩大。这场事故使墨西哥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加工能力,工厂修复大约需18个月的时间。

1997年9月14日,印度维萨卡帕特南的港口码头在向炼油厂输送液化石油气(LPG)过程中,发生管道泄漏,遇明火点燃,引起大面积的蒸汽云爆炸,并导致火灾。大火吞没了18座储罐,毁坏了其中的7台(LPG罐和原油罐),50余人丧生。事故损失2360万美元。

1998年4月9日,美国依阿华州海伦兄弟农场的一台丙烷储罐着火爆炸,造成2人死亡,7人受伤。事故原因是车辆行驶中撞断了地面平行敷设的丙烷管道,液体丙烷喷出后立即汽化,几分钟之后被明火引燃。大火在球罐下猛烈燃烧,使球罐发生爆炸,金属碎片向四面八方飞去,造成2人死亡,7人受伤。

1998年5月3日,位于华盛顿州郎维尤的Weyerhaueser公司的丙烷储罐发生爆炸,死亡1人。CSB已经完成了事故调查,但是没有公布事故报告。

1999年9月24日,美国北卡罗米那州夏洛特的多个丙烷罐发生爆炸,碎片飞出约100余m以外,5人伤亡,交通中断,企业关闭。

三、重点部位的安全技术

(一)罐区及储罐

液化烃压力储罐,都属于压力容器,在储罐设计制造时应按储存液化石油气的品种、储存条件设计制造储罐,按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绝不允许随便代用。

(二)液化石油气管道

从炼油厂或石油化工厂来的液化石油气到社会的储备供应总站的储罐,要经过泵、压缩机送到火车或汽车装车站台,从卸车站台再送到分配、零售点的储备供应站的储罐,再从储罐经压缩机送灌瓶间,等多个环节,都在压力下密闭输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安全涉及的面和点很宽很广,由于压力大、流速快,输送的又是易燃、易爆的介质,所以必须加强管理。特别要注意防止管线泄漏和静电带来的危险。国内外多起事故表明管线裂断、阀门漏气,法兰垫片损坏等都可能造成高压液化石油气喷出,引起火灾爆炸。

(三)安全附件

为了保证液化烃储存系统的安全,一般都按规范要求设计使用一些必要的安全附件,其中包括;液位计、切断阀、温度计、压力表。储罐、机泵、管线的仪表引出线、安全阀、液位计的法兰垫片等安全设施等设计、施工不符合规范、安全管理不到位、腐蚀、磨损等都可能给液化石油气系统带来灭顶之灾,必须严格管理。

四、液化烃储存安全技术要点

(一)总图布置

总图布置安全技术要点见表8—4。

(二)罐区内部布置

罐区内部布置安全技术要点见表8—5。

篇4:石油产品销售系统储存安全技术要求

石油产品销售系统的产品储存,除了大型储罐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桶装油品库房,特别是中、小城市、一些厂矿企业单位、各类大、中、小油库中普遍存在,采取桶装储存方式小品种产品大量存在,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难度。采取简易桶装储存的储存方式的可靠性比较差,失于防范,就会酿成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在油桶搬运及码垛过程中叉车插坏油桶,介质渗漏流淌在空间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明火或流淌到不防爆的叉车电路或排气管上都可能酿成火灾爆炸事故;桶垛倒塌、真空吸盘漏气脱落等,也可能造成事故。油桶堆放场内的介质泄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接近火源会引起燃烧爆炸。夏天高温曝晒胀破油桶等事故也频繁发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重点部位安全技术要点叙述如下。

一、库房安全设施

(1)用于储存桶装油品的库房的耐火等级,应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不得设地下或半地下式储存间。

(2)库房应设不少于两个的向外开启的门,且门宽应不小于2m。斜坡式门槛应高出室内地坪0.15m,且用非燃烧材料制造。

(3)库房可依靠自然通风,但屋顶应设拔风筒或风帽。寒冷区的拔风管应加防寒挡板。库房内的油气浓度应控制在300mg/m3以下。

(4)库房宜采用半固定消防设施,库房靠一侧40m内,装设采用有防冻措施的消火栓,消火栓的供水能力可按15L/s计算配置。

(5)储存甲、乙类油品时,可按每90m2建筑面积设1个8kg干粉或5个9L泡沫灭火器,并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要求。每300m2库房还应配置100L推车式泡沫灭火器,或70kg推车式干粉灭火机2台。每300m2建筑面积,在适宜的位置设0.5m3砂箱2个、铁锹5把、石棉毡5块,面积增加时,数量应相应增加。

(6)大型和重要的桶装库,应配置自动报警、通讯和事故照明等设施。库房的照明等电器开关、设施应符合相应的防爆要求。

(7)桶装库独立设置、分间保管时,当甲、乙类油品重桶与丙类油品重桶储存在同一库房内时,应采用防火墙隔开。

、搬运及码垛

(1)油桶搬运宜采用机械搬运,不宜滚运,不准拖运。

(2)搬运机械可采用防爆叉车、吊运车、手推车、传送辊筒、传送带、油桶升降机和油桶专用码垛机等。并要求:搬运甲、乙类油品的设施应设阻火器:起升高度应不少于3m;车身宽度不应大于lm。

(3)吊运视具体情况可采用挤压式、横抱式、底铲式、抓吊式、真空吸盘、自动挂钩等形式,但必须牢固可靠,不损伤油桶。

(4)入库油桶桶身清洁,桶盖严密、无渗漏,符合季节灌装量规定。按品种、规格、批号分类堆码,标志清晰。库内油桶应立放,双行并列,桶身靠紧,桶口排向走道一侧。甲类油品不得超过2层,乙类油品最多不超过3层,丙类油品不得超过4层。人工码垛时,各类油品均不得超过2层。

(5)库内主要通道净宽应大于1.8m,垛与垛之间净距不得小于lm,垛与墙及柱的距离为0.25—0.5m,以便检查、搬运和疏散。单层的重桶堆放间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5m。油桶

较差,失于防范,就会酿成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在油桶搬运及码垛过程中叉车插坏油桶,介质渗漏流淌在空间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明火或流淌到不防爆的叉车电路或排气管上都可能酿成火灾爆炸事故;桶垛倒塌、真空吸盘漏气脱落等,也可能造成事故。油桶堆放场内的介质泄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接近火源会引起燃烧爆炸。夏天高温曝晒胀破油桶等事故也频繁发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重点部位安全技术要点叙述如下。

一、库房安全设施

(1)用于储存桶装油品的库房的耐火等级,应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不得设地下或半地下式储存间。

(2)库房应设不少于两个的向外开启的门,且门宽应不小于2m。斜坡式门槛应高出室内地坪0.15m,且用非燃烧材料制造。

(3)库房可依靠自然通风,但屋顶应设拔风筒或风帽。寒冷区的拔风管应加防寒挡板。库房内的油气浓度应控制在300mg/m3以下。

(4)库房宜采用半固定消防设施,库房靠一侧40m内,装设采用有防冻措施的消火栓,消火栓的供水能力可按15L/s计算配置。

(5)储存甲、乙类油品时,可按每90m2建筑面积设1个8kg干粉或5个9L泡沫灭火器,并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要求。每300m2库房还应配置iOOL推车式泡沫灭火器,或70kg推车式干粉灭火机2台。每300m2建筑面积,在适宜的位置设0.5m3砂箱2个、铁锹5把、石棉毡5块,面积增加时,数量应相应增加。

(6)大型和重要的桶装库,应配置自动报警、通讯和事故照明等设施。库房的照明等电器开关、设施应符合相应的防爆要求。

(7)桶装库独立设置、分间保管时,当甲、乙类油品重桶与丙类油品重桶储存在同一库房内时,应采用防火墙隔开。

二、搬运及码垛

(1)油桶搬运宜采用机械搬运,不宜滚运,不准拖运。

(2)搬运机械可采用防爆叉车、吊运车、手推车、传送辊筒、传送带、油桶升降机和油桶专用码垛机等。并要求:搬运甲、乙类油品的设施应设阻火器:起升高度应不少于3m;车身宽度不应大于lm。

(3)吊运视具体情况可采用挤压式、横抱式、底铲式、抓吊式、真空吸盘、自动挂钩等形式,但必须牢固可靠,不损伤油桶。

(4)入库油桶桶身清洁,桶盖严密、无渗漏,符合季节灌装量规定。按品种、规格、批号分类堆码,标志清晰。库内油桶应立放,双行并列,桶身靠紧,桶口排向走道一侧。甲类油品不得超过2层,乙类油品最多不超过3层,丙类油品不得超过4层。人工码垛时,各类油品均不得超过2层。

(5)库内主要通道净宽应大于1.8m,垛与垛之间净距不得小于lm,垛与墙及柱的距离为0.25—0.5m,以便检查、搬运和疏散。单层的重桶堆放间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5m。油桶多层码垛时,最上层距屋顶构件的净距离不得小于lm。

三、桶装油品存放场

(一)桶装油晶垛放安全技术

(1)场地坚实平整,高出周围地面0.2m,有不小于0.005的排水坡度。存放场四周有排水和水封隔油设施。

(2)闪点低于45℃的可燃油品,不宜露天存放,但可存放在简易敞棚内。洗涤汽油、溶剂汽油、灯用煤油等可燃油品,受条件限制必须露天存放时,夏天炎热期间要采取喷淋降温措施。

(3)油桶存放场的垛长不能超过25m,宽度不超过15m,垛与垛之间的净距不小于3m,每个围堤内最多4垛,垛与围堤的净距不小于5m,以便扑救火灾和疏散。

(4)润滑油品平卧放时,应双行并列,桶底相对,桶口朝外朝上,最多不超过3层,层与层之间应加垫木。

(5)轻质油品应倾斜存放,桶身倾斜与地面约成75°,成鱼鳞式相靠,下加垫木,以防地面水锈蚀油桶。

(6)垛内油桶要排列整齐,二行一排,排与排之间留出lm通道,便于检查处理。

(二)桶装油品保管的安全技术

(1)保管人员应按库房、垛位和品种相对固定,职责明确。

(2)所有品种、规格、批号标志、标牌及卡片要清楚、明显,不得错搬错放,错收错发。

(3)库房有严格的明火管理制度,并张挂墙上严肃执行。

(4)要经常开启门窗通风换气,并尽量采取措施防止雨、雪及尘土进入。

(5)库内严禁存放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6)油桶搬运码垛时,要轻取轻送,严禁从垛上铲运和拖拉,不准抛置油桶。立桶卧倒时要采取加垫或其他措施。

(7)寒冷地区储存桶装油品的库房,为防止低温析蜡的串换油桶工作,应在加热串桶间内进行。

篇5: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散装油料储存的安全管理

1.严禁烟火,储油区内严禁一切能够产生火花的作业,严禁非计划用火或违章用火。

2.严禁能够产生火花的电瓶车、汽车、火车等进入储油区。

3.油罐处必须有良好的接地,必须有安企可靠的防雷设施,并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能起到防雷防静电作用。

4.杜绝油罐区跑、冒、滴、漏事故发生,特别要加强保管人员的责任心,做到不脱岗,人走阀关。

5.对油罐区内的消防设施,应经常检查,防止生锈失灵。消防通道应畅通,防火堤应坚固完好并符合安全要求,避雷针要完好,电气设备、照明、电话等要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6.油罐区内的可燃气体报警仪、高液位报警仪等监测仪表要经常检验,使之时刻处于良好状态。

(2)散装油料储存的安全检查

1.油库的温、湿度及罐内油温的变化情况,透气阀的压力是否适宜。

2.新建及大修后油罐的焊缝,附属设备的连接处是否渗漏。

3.检查机械呼吸间和液压安全阀的压力是否超出规定,防尘帽、防火器、放水阀,油气管等是否堵塞和冻结。

4.油罐、管线、阀门接头是否严密,有无渗漏。

5.罐基础有无下沉,掩体有无损坏,排水沟是否畅通。

6.定期检查油罐内是否有水分、杂质,经常检查罐室有无积水渗水现象。

7.检查罐室内的油气浓度并适时通风排除。

8.清除罐区、库房内外的易燃物、杂物等。

9.检查油罐内油品液位的高度有无变化。

10.定期对油品质量进行化验。

11.检查消防设备是否齐全良好,配备的在用工具是否齐全,有无挪用。

12.检查油罐区内的电气设备、照明、电话等是否良好,有无损坏。

(3)散装油料储存管理的安全措施

1.减少油料蒸发损耗的安全措施首先是限制油料蒸发的条件,如缩小油面上的气体空间,减小油面蒸发表面,减少温度变化等;其次是使蒸发出来的油蒸气不扩散到大气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凝结成液体,如提高油罐的承压能力,收集蒸发出来的油蒸气等。

a.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

i.搞好对呼吸阀压力控制的管理。充分利用呼吸阀降低呼吸损耗的作用,合理地选择压力阀盘和真空阀盘的质量,以便使油罐在设计压力和设计真空度的允许范围内满载工作。在收发油中,尽量利用呼吸阀呼吸,不要打开油罐量油口、透光孔或取下呼吸阀盘,在平时储存时,应利用呼吸阀控制油罐的呼吸。

ii.加强对油罐及其附件的维修检查,保证油罐及其附件完好,做到不渗、不漏、不跑气,一般每两个月应对油罐至少进行一次专门性的外部检查,严寒地区在冬季应不少于两次。机械呼吸阀每月检查次数不少于两次,气温低于0℃时每次作业时均应检查。液压呼吸阀的检查每季度应不少于一次,对油罐内的其他附件也应按照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检查内容进行检查保养。

b.使用浮顶罐。

目前应用的有外浮顶罐和内浮顶罐两种,由于浮顶与油面间基本不存在气体空间,油料不能蒸发,因而基本消除了大小呼吸损耗。

c.降温隔热。

地面油罐由于受太阳的辐射和外界温度的影响较大,罐内气体空间昼夜温差较大,因而产生了严重的小呼吸损耗。如果采取有效的降温隔热措施就能明显地降低油面的蒸发损耗。

i.淋水。在夏季的晴天,对地面油罐顶不断地进行均匀地淋水冷却。水由罐顶沿罐壁流下,使冷却水带走油罐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降低了油罐气体空间温度,并使它的全日温度变化和纵向温差都大为减小,昼夜间油面温度变化幅度也减小。由于油罐温度变化减小,地面蒸发减少,油罐的小呼吸损耗大大降低。例如,对于储油70%的地面汽油罐,通过淋水冷却可降低损耗20%。在进行淋水操作时,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淋水装置应能使水在罐顶尽量喷成雾状,以取得更好的隔热降温效果,掌握好淋水的起止时间,日出后不久,油罐就开始“呼气”,因此要赶在“呼气”前淋水,大约要在15:00~16:00油罐才能停止“呼气”,因此,应在16:00以后才能停止淋水,如果淋水结束过早,罐内气体空间的压力和温度还可能回升而再次出现“呼气”,产生较大的损耗;要对油罐连续不断地淋水,如果间断地淋水,反而会造成油罐气体空间温度大幅度变化,罐内温度甚至大于不淋水的油罐温度,造成更大的油罐呼吸损起;优先对装油量少的油罐淋水,由于装油量少的油罐气体空间较大,当温度变化时,油罐产生的呼吸损耗较小,因此,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优先对装油量少的油罐淋水降温能取得更好的降耗效果。

ⅱ.选择浅色涂料。地面油罐外壁涂料不仅起防腐作用,而且还起反射光线的作用。白色涂料的反光性能最好,油罐外表面涂以白色涂料最有利于降低油罐的蒸发损耗。对于浮顶罐,由于温度的变化对油罐储存油面的蒸发损耗影响很小,因此,外表面选用何种颜色的涂料可以不作考虑。ⅲ.隔热。对于地面油罐,可在罐顶和罐壁安装反射绝热装置,常见的方法是用石棉水泥板、石板、波纹铝薄板制成的反射护屏。利用护屏对光线的反射作用和护屏与油罐之间的空气夹层的绝热作用,使油罐免受阳光的直接照射和减轻外界温度对油罐的影响。

d.收集油品蒸气

i.集气罐。将储存相同油品的油罐气体空间用管线连通,并将集气罐与管线相连,构成一个集气系统。作业时相互交换油蒸气,不至于使罐体内吸入新鲜空气和将油蒸气扩散到大气中去。集气罐体积选择适当可以基本消除油罐的大小呼吸。

ⅱ.还原吸收器。还原吸收器是一个立圆筒,内装隔板,隔板之间填充活性炭。当油罐呼出的气体经过还原吸收器时,油蒸气中的部分分子被活性炭吸收,使排人大气中的蒸气浓度大大降低。当油罐吸气时,空气先经过还原吸收器,带出吸收器中的油分子进入油罐,减少了进入油罐内的新鲜空气量和罐内油品的蒸发。据试验,安装还原吸收器可减少损耗40%。ⅲ.冷凝法回收装置。回收率可达95%以上,通过两级或三级冷冻装置使油蒸气冷凝。冷冻温度。0~100℃不等,不同装置处理油品蒸气量也不同,一般月处理都在10OOm3以上。

ⅳ.压缩法回收装置。回收率可达90%以上,主要是用压缩机将油蒸气送至球罐,以一定的压力储存,使其液化,未液化的部分送至冷凝装置回收。

v.喷淋吸收装置。该装置用比产生油蒸气的油品重的液体,逆向喷淋油蒸气,油蒸气被液体吸收,然后再将油气解析出来,一般回收率可达95%以上。

vi.集中燃烧法。将油蒸气利用管道集中送到安全地带,然后点燃使其燃烧掉。此法可减少油蒸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有利用安全。但无节能效果,一般很少采用。

e.改进油罐操作

i.选择适宜的收发油时机。在降温时收油,罐内气体因温降而收缩,从罐内排出的气体量将减少;在温升时发油,一方面可以使气体空间所允许的膨胀率加大,另一方面可以加速油面蒸发,使罐内的总压力以及蒸气压力由于发油而下降得快些,以使发油后回送呼吸的蒸气量减少。因此,选择在降温时收油,温升时发油,将有利减少油料的蒸发损耗。发油后油罐气体空间短时间内油蒸气尚未饱和,发油不久后就接着收油,使排出的混合气体浓度降低,也有利于减少油品的蒸发损耗。

ii.尽量减少油库的输转作业。油库管理中,应加强计划性,正确地使用和调度油罐,尽量减少倒罐次数,以减少呼吸损耗。

ⅲ.合理确定收发油速度。清洗或大修后的油罐初次收油时,随时间的增加罐内气体空间浓度增加,所以加快初次收油的速度可以减少油品的蒸发损耗,发油时若全部发完,则发油速度快可降低油品的蒸发损耗,若部分发出,则发油速度慢可降低油品的蒸发损耗。

ⅳ.尽量装满。油罐装得赿满,罐内气体空间的体积越少。油品蒸发损耗也就越少。根据试验,用容积为220m3的油罐装汽油220m3时,每昼夜蒸发损耗100Okg左右;装同样汽油到2000m3的油罐,每昼夜蒸发损耗仅60kg左右。因此,储存应尽量装满至安全容量。对周转罐也应尽量提高其装满程度。

v.选择适当时机量油取样。对油罐进行测量取样时,应尽量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因为这时罐内外的压力比较接近,不至于跑出油气或吸人新鲜空气。

vi.设置挡气板。在油罐内透气阀的下方设置挡气板,油罐吸气时,进入油罐的新鲜空气分布在气体空间的上部,避免了罐内气体空间的强制对流,使上部气体空间的油气浓度比下部小得多,从而在油罐呼气时呼出的油气浓度降低。据资料介绍,设置呼吸挡板可降低大呼吸损耗20%~30%,降低小呼吸损耗23%左右。

ⅶ.用大容积油罐储存蒸气压高的油品。据试验,用不同容积的油罐储存汽油,其损耗相差较大(见表7-1)。表7-1不同容积的油罐储存汽油时的损耗情况油罐容积/m年损耗(总计)%5.7554.253.753.252.75f.加入化学物质。在罐内加入少量化学物质,如某些表面活性物质,使油面表面张力改变,变成液膜状态,减少蒸发损耗。

g.微球覆盖层。在油罐内利用塑料微球(如酚酫树脂或脲酫树脂制成的空心微球)在油面上形成覆盖层。由于塑料微球具有流动性,当油罐液面发生变化时,微球可以流往罐内的任何部分,使液面保持密封,其使用相当于浮顶。据原苏联试验,未使用微球的油罐较油品表面覆盖微球的油罐损失多一倍以上。

2.防止油料渗漏的安全措施

a.油料渗漏出现的现象

i.坑道或通道内油料气味很浓。

ⅱ.测量油高时,发现油面有不正常的下降。

ⅲ.渗漏处黏结较多的尘土,或出现黑色斑点,甚至冒出油珠。

ⅳ.罐底沥青砂有被稀释的痕迹,地面、排水沟、管沟有不正常的油迹。

v.罐顶漏气时,液压呼吸阀的正压力低于储存同种油料油罐的压力,严重时可听到漏气声。

vi.黏油罐加温时,回水中有油迹。b.防止油料渗漏的措施

i.罐内油料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测量,得出准确数据,发现超过自然损耗标准,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ⅱ.加强对储油罐的检查,对已腐蚀穿孔的部位应及时维修。

ⅲ.寒冷地区的油罐,冬季上冻前要排放积水,做好防冻工作。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不得敲打和振动,避免冷脆冻裂。

ⅳ.在查库时,如发现漏油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以避免造成损失或发生火灾事故。

v.新建或刚大修好的油罐在装油前,应严格进行试压和检查试漏,装油后头10天内,每天检查、测量两次。

c.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的安全措施

i.禁止让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

ⅱ.轻质油料进入储油罐后,须经过规定的静置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

ⅲ.测量人员在检尺、测温和采样时,必须清除人体所带静电,作业时必须穿防静电鞋、衣服。

ⅳ.凡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测温盒和采样器,必须采用导电性良好的绳索,并与罐体进行可靠的接地。

v.检尺、测温、采样时不得猛拉猛提,上提速度不应大于0.5m/s,下降速度不应大于1m/s。

ⅵ.铁路油罐车和油罐的检尺和测温作业必须在装完油且静置2min后进行。严禁在灌装作业中检尺和测温。

ⅶ.储油罐测量口必须装有铜(铅)测量护板,钢卷检尺进入油罐时必须紧贴护板下落和上提。

ⅷ.严禁测量时用化纤布擦拭检尺、测温盒和采样器。ⅸ.测量人员不准携带火柴、打火机作业,上衣口袋内不得装有金属物件,以防跌落在罐口上产生火花。在油库夜间作业时,严禁用明火和不防爆的电灯、电筒照明。

ⅹ.进行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时,应在早晨进行,因气温低,蒸发慢,相对比较安全。大风雷雨天气应停止上述工作。

*i.平时进行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时,应背风进行,避免吸入油蒸气,作业后应立即将罐盖盖严。

d.洞库储存油料的安全措施

i.各种储油设备应保持完好不漏,进行采样、检尺后要迅速密封,以尽量减少油气扩散于操作间、坑道内。

ⅱ.所有供电系统、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均应保持干燥,绝缘良好,不应使洞壁渗水浸滴到上面,引起短路,发热烧毁,或有接触不良,发生跳火的现象。危险场所都应安装相应等级的防爆电气设备。

ⅲ.凡进入储油区及洞内泵房等容易积聚油气的地方,必须两人以上同行,且一般先通风,后开灯,再进入。经检查设备完好,才能进行操作,因此每次进入洞库,要谨慎操作,切忌仓促草率,特别是储存汽油、煤油等易爆品的场所,一定要注意安全。

ⅳ.洞口附近的呼吸管上,消波井口和通风管口绝对禁止有火源接近,以防止引起油气爆炸。

v.由于洞库的通讯线路都从山岭上的杆架引入,因此有将雷电导人洞库而引起危险的可能性,特别是多雷地区常常发生雷电危害。因此,各部线路上的避雷设施要保持完好有效,在每年雷雨季节前必须进行检查,雷雨时不要接近防雷电设备,定期检查其接地电阻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如接地电阻超过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ⅵ.洞库内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切忌零乱放置杂物。

e.预防立式钢油罐吸瘪的安全措施。

i.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了解呼吸系统的重要性,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在发油作业中,要严格遵守规程,对于洞库,一定要打开呼吸道上的阀门,使罐内气体空间与大气相通。为了安全起见,地面和半地下式油罐要打开量油孔。

ⅲ.操作人员在收油中要切实做到勤观察、勤记录、勤报告。日常检查和维护中对阻火器和呼吸阀要做到查畅通、查灵活、查严密、防堵塞、防黏结、防卡死,并定期进行技术鉴定和检修。

i.认呼吸管路在使用中,因潮湿空气和油气管路侵蚀,钢管极易锈蚀脱落锈渣,应注意清理和吹扫,以防堵塞。

v.如有条件可在呼吸管路上增设真空报警装置。

ⅵ.在作业中应勤检查,在开始发油前,应注意检查阀开关是否正常。发油过程中,如罐体发生响声或发油量比正常时小,应立即采取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f.防止储油罐着火爆炸的安全措施

i.易挥发的油品,如汽油,煤油等宜用浮顶油罐和内浮顶油罐,并在地下和洞库油罐储存,这样既能降低蒸发损耗,又能降低罐体空间的油气浓度,减少与外界火源接触的机会。

ⅱ.各种油罐都要按安全容量和安全高度装油。

ⅲ.装有避雷装置的油罐,每年要检查一次避雷针安装连接情况,发现有影响雷电通路的松脱、断裂,要及时修复。ⅳ.对油罐的防雷接地和罐内其他的防感应电、防静电接地,每年春、秋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各检测一次接地电阻,应分别不得大于10Ω、30Ω、100Ω,超过时应对接地环境进行处理。接地极要连接牢固。,

v.阻火器要使用金属波纹板型,每季度检查清扫一次,冰冻季节每月一次。

ⅵ.雷雨天油罐应停止进油作业。

ⅶ.每月检查一次罐上泡沫发生器或液下喷射装置有无雀窝,玻璃是否完好,螺钉及螺栓有无松动,喷射管有无冻凝堵塞。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