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危险性分析安全对策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氯气危险性分析安全对策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1氯气生产、储存过程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1.1氯气(液氯)中毒

在液氯工段如果发生爆炸泄漏,则可造成氯气外逸导致现场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导致这一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氯气含水分过高导致设备及管道腐蚀;三氯化氮的富集;液氯蒸发器内温度、压力过高等生产系统失控;尾气处理系统发生事故;设备结构材质选择不当;机械设备密封不严;监控系统失控;操作失误;维修不及时等等。中毒是整个生产装置中最大的危险有害因素。

1.2火灾和爆炸

(1)电解槽的爆炸危险。在电解装置中,饱和食盐水通过直流电电解,产生氢气和氯气。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空气或氧气与氢气相混合达到爆炸极限,电解槽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同时又由于装置中存在剧毒的氯气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则可能会连带发生有毒气体的泄漏,后果将更加严重。

(2)管道输送系统爆炸危险。氯气总管含氢量大于0.5%,氯气液化后尾气含氢量大于4%,都有发生爆炸事故的可能。氢气管道出现负压,空气漏入,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此外在液氯工段,由于三氯化氮的富集,也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

(3)氯气液化和灌装的爆炸危险。氯气在液化时,由于氢气在氯气液化时的压力和温度下仍为气态,随着氯气液化量的增加,氢气在剩余中的含量随氯气液化量就相对增加,极易构成爆炸性混合物。

(4)氯气储存的爆炸危险。氯气储存设备在氯气干燥的条件下不会发生腐蚀,但是在含水量超过50ppm后,氯气就能够与水作用生成酸,对钢瓶或容器进行腐蚀,使储存设备穿孔,导致泄漏爆炸事故;同时产生氢气,使氯气的浓度进入爆炸极限范围;酸性条件下,三氯化氮极为活泼,易发生爆炸。

(5)三氯化氮爆炸危险。NCl3是一种比氯有更强氧化性的氧化剂,在空气中易挥发,不稳定,纯的三氯化氮和橡胶、油类等有机物相遇,可发生强烈反应。如果在日光照射或碰撞“能”的影响下,更易爆炸。

(6)工艺中存在的引爆源。电解工艺过程使用大电流,如果电气线路接触不良,绝缘达不到要求,极易产生电火花成为引火源。例如,电解槽槽体接地处产生的电火花;排放碱液管道的对地绝缘不良产生的放电火花;断电器因结盐、结碱漏电产生的电火花及氢气管道系统漏电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的电火花;电解槽内部构件间由于较大电位差或两极之间的距离缩小而发生放电火花。此外,存在雷击放空管引起氢气燃烧等其它引火源等。

2安全对策措施

2.1防毒措施

重点应集中在现场氯跑、冒、滴、漏以及事故(含未遂事故)氯处理系统。(1)培训职工学会氯中毒的自我保护及互救知识。(2)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和有质量缺陷的设备(含管件阀门)严禁用于生产。(3)应在电解、氯气干燥、液化、充装岗位合理布点安装氯气监测报警仪,现场要通风良好,备有氯吸收池(10%液碱池)、眼和皮肤水喷淋设施、送风式或自给式呼吸器以及急救箱,配置规定数量的过滤式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4)大型氯碱企业最好增设事故氯处理系统,将氯总管、液氯贮罐及其安全阀通过缓冲罐与可以吸收氯的液碱喷淋塔相连,紧急状况下可自动启动,平时可以起到平衡氯总管压力等安全生产控制作用。该系统可以实现远程计算机管理和控制。

2.2防火防爆措施

(1)设置安全设施和安全装置。

在设计和建设时,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设置安全消防防护措施。对处理易燃、易爆危险性物料的设备应有压力释放设施,包括安全阀、释放阀、压力控制阀等,一旦超压,可把危险物料泄放到安全的地方;对盛装氯气、氢气、氨气及氯化氢的设备和输送管道系统设计在线自动监测仪表;对可能逸出氯气、氢气、氮氧化物、氨气及氯化氢等作业场所设计气体监测、报警和连锁系统;设计集中正压通风控制室,必须保证通风空气不受污染,空气吸气口设计以活性炭或其他吸附剂为过滤介质的过滤器等等防护措施。①设置报警连锁装置。通过报警连锁装置的设置,将系统各处氯气压力、氢气压力、槽电压、人槽盐水总管压力、氯气透平压缩机的氯气流量、突然停止交流或直流供电以及重要机械的停机信息输入自动报警连锁系统,一旦上述指标(或状态)失控,连锁动作,使装置各部机器、设备、各控制阀门都处于安全状态。②电解系统的氯气总管应设置压力密封槽(正压安全水封),以便在非常状态下,氯气直接排入事故氯气处理装置。③在采用氯气透平压缩机现场,电解系统氯气总管应设置氯气压密封槽(负压安全水封),在非正常状态下,可自动吸入空气,防止产生大的负压。④电解系统设置的事故氯气处理系统,必须配置两路独立的动力电源互相切换使用。⑤在氯气干燥塔出口安装水分在线分析仪,控制水分超标时的氯气不得进入压缩机房。⑥氯气透平压缩机工艺配管必须设置防喘振回路,防喘振工况指标(压力、流量)必须输入连锁信号。

(2)建筑防爆要求。

电解工段建筑应符合防爆要求。厂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泄压面积应超过0.2m2;厂房必须有良好的通风;不得采取折板式屋盖和槽形屋盖,以免积聚氢气。氢气处理间、压缩间、氯气处理间与电解间宜用防火墙分隔,墙上开洞应采取封堵措施。有些工艺设备如氢气冷却、盐水精制、氯气液化、液氯贮槽等,可采取半露天布置,以减小火灾爆炸的危险性。①防止泄漏引起爆炸。设备和管道应保持严密。由于氯气有腐蚀性,管道、设备要经常维修,发现故障及时修理或调换。出现泄漏情况时,要有堵漏和切断气源的措施。②防止电解槽爆炸。盐水中铁、钙、镁和硫酸根离子等有害杂质要进行脱除。生产中应尽可能采用盐水纯度自动分析装置,观察盐水成分变化。阴极网上的隔膜应定期检修。隔膜应无脱落和附着不均匀的现象,电解槽中盐水液位应高出隔膜顶端。液位的观察和控制可用转子流量计或液位计。电解槽和解汞室的温度需加以控制。电解槽的温度宜控制在85℃-95℃,减少氯气在阳极液的溶解度,减少副反应。解汞室的水温应保持接近95℃,解汞后汞的含量钠量宜低于0.01%,一般每班应对含钠量作一次分析。如果发现单槽中氯内含氢量升高到1%以上,可采取加高盐水液面或拆开氢气断电器,使氢气从断电器处排空等措施。为防止氯、氢气在电解槽中混合,应安装氯、氢总管的压力自动调节装置,当压力升高时,可自动关闭氢气回流阀门,加氯气和氢气的抽力;安装氯、氢压缩机的电动机与整流室的连锁装置,以便在电解槽直流电突然断电时,能自动切断压缩机的电动机,并在电动机停转时能自动切断电解槽的直流电源,同时向电解厂房、压缩机房、电解生产的中央控制台以及整流室发出信号;安装与氯、氢总管相连的水封系统,将氯气由水封排入事故处理装置,而将氢气放空;在氢气冷却和压送工段安装水封,以便当氢气压缩机的电动机停止运转而电解槽仍继续工作时将氢气放空;氢气放空管道应装有阻火器,并通入蒸汽或氮气。管道输送系统的防爆要求:电解初期,氢气系统的氢气应排空,当氢气系统的氢气浓度达98%以上时,才能输入后续系统。氢气输送管道要防止出现负压,进入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定期分析氯气中含氢量和氢气中含氧量。要求氯气总管中氢含量在0.5%以下,若含量过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用惰性气体冲淡、停车检修等。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氯气液化和灌装的防爆要求。

①氯气液化应按氯气中含氢量来决定,防止残存的氯气中的氢含量增加而发生危险。液氯废气在正常情况下应控制在3.5%以下,若含氢量过高,应用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冲淡,或用干燥的压缩空气稀释,降低到安全允许范围。②液氯钢瓶在充装环节要严格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充装;严格掌握液氯钢瓶的充装系数≤1.25kg/L,灌装液氯前,应对气瓶认真检查,瓶内不得混有有机物,不得有铁锈等金属粉末。瓶内必须留有0.05MPa的余压,以避免有水或液态化学物品吸入瓶内造成腐蚀或反应爆炸。液氯钢瓶充装时,瓶内要留出一定的气相空间,不得超量充装。为了防止充装过量,充装后应认真填写充装记录。充装后严格执行复验制度,发现超量充装要立即处理。

(4)氯气储存的防爆要求。

储存液氯钢瓶的仓库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2006中有关规定,库房结构能使逸出气体不滞留在室内,通风效果良好,室温不超过40℃,严禁露天堆放;液氯钢瓶入库前要检查是否漏气,安全附件是否齐全,确认无泄漏和附件完整后才可入库。液氯钢瓶不得接触高温、明火,防止阳光直射。液氯应与可燃物、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隔离,与乙炔、氨、氢气、烃类、乙醚、松节油、金属粉末等隔离。搬运时要带好钢瓶的安全帽及防震橡胶圈,避免滚动和撞击,防止容器受损。严禁用火、热水或蒸汽加热汽化使用。储存容器中液氯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500ppm内,防止生成酸,造成危害。

(5)预防三氯化氮爆炸。

为防止三氯化氮大量形成和积蓄,必须严格控制精盐水总铵量低于4mg/L,氯气干燥工序所用冷却水不含铵,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低于50×10-6,与液氯有关的设备应定时排污且排污液内三氯化氮含量必须低于60g/L,否则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有条件的企业最好增设三氯化氮破坏装置。

(6)控制和消除引爆源。

生产中应尽量消除电气火花引燃源,避免进行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电解槽食盐水入口处和碱液出槽处、氢气系统与电解槽的阴极箱之间也应有可靠电气绝缘,整个氢气系统应有良好接地。氯、氢输送设备和管线保持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0Ω,防止静电积蓄引爆。厂房应有防雷设施,氢气放空管的避雷针保护应高出管顶3m以上。

篇2:氢气危险性分析控制措施

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爆炸极限4.1~74.2%(在空气中)。最低爆炸能0.2×10-4J。自燃点550℃。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无毒,但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液氢与皮肤接触能引起严重的冻伤或烧伤。

防火要求

1、氢气罐:压力表、安全阀失灵或储存氢气压力超过储罐的使用压力时极易引发事故,造成燃烧爆炸。此外,如缺乏可靠的避雷设施,受到雷击,也可能造成燃烧爆炸。所以,除按其特性规定使用方法外,要特别遵守以下防火要求:

(1)氢气储罐的位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氢气罐应安装压力表、安全阀,并保证可靠有效。安全阀应连接装有阻火器的放空管。

(3)氢气罐安装后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耐压和气密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后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周期检查。安全部件一般每年校正一次,确保灵敏有效。

(4)储罐区应有围墙或护栏,并设置明显的禁火标志。

(5)应有可靠的防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测试,其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

2、氢气柜:湿式柜比氢气罐较为安全,但也注意以下几点:

(1)湿式气柜的防火间距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运行中要加强检查,及时发现故障。特别要经常检查储气柜阀门及管路的可靠性,确保没有泄漏。

(3)钟罩导轨轮要保持转动灵活,定期加润滑油脂。

(4)气柜长期不用,重新投入使用前应用氮气置换。

(5)定期要换水槽中的水。除采用排水阀排水外,还应采用虹吸法排水,以减少有机物对气柜的污染。放水时,打开钟罩放气阀,以免形成负压,损坏气柜。

(6)寒冷地区应设有防止水封结冰的措施,保持水温在5℃以上。

(7)系统应有有效措施防止气柜成负压。

(8)进出气柜的气体管道上应设置安全水封或阻火器。

(9)气柜周围应有护栏,并有明显的禁火标志,严禁将火种带入。在气柜区内作业应有安全部门的准许方可进入。

(10)防雷要求同氢气罐。

3、氢气瓶:40升氢气瓶是可移动的高压储存设备。如遇强烈的碰撞、撞击或瓶阀损坏,以及操作不当时,都有可能引起爆炸起火。因此,除遵守氢气使用有关规程外,尚须注意以下几点:

(1)搬运中应轻拿轻放,不准,严防撞击和强烈震动。不准从汽车上往下滚卸,运输中要放置稳固或绑扎牢固。

(2)存放和使用的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不准靠近火源、热源和在太阳下暴晒。不准和强酸、强碱及氧化剂等化学物品放在同一库内。与氧气瓶、氯气瓶、氟气瓶等必须隔离存放。

(3)气瓶在使用前应对漆色、外观、刚印标记、瓶阀、护圈、安全帽、余压等进行检查,全部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4)气瓶的检修、定期检验由专门单位负责,并要有详细记录。

4、氢气囊:气囊一般都设置在室内,室内应保持良好通风。要防止锋利物和橡胶溶剂等与气囊基础,造成漏气。其它要求可参照气柜、气瓶等有关安全措施。

储运须知和包装要求

包装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方法:压缩氢气用钢瓶装。液氢用特殊的绝缘容器。

储运条件:液氢通常在大气压、温度稍高于沸点的情况下低温运输。压缩氢气常温下储存于不燃结构的、通风良好的、阴凉的专用库房。与其它化学物品,特别是氧化性气体,入氯、溴、碘等隔离储存。钢瓶装压缩氢,平时用肥皂水检查钢瓶是够漏气。搬运时要戴好钢瓶的安全帽及防震橡皮圈。

应急措施

消防方法:由于氢有复燃危险,在氢气源为切断前,不得失火。用水冷却容器,以防受热爆炸,并用水保护制止渗漏的人员。如泄漏物未被点燃,可用雾状水直接射至易燃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以使其远离火源。如需使泄漏物蒸发加快,须在蒸气蒸发能控制的情况下,可用雾状水加快其蒸发速度。机制向液氢使用水枪施救。如有必要扑灭少量的氢气的火种时,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或卤素灭火剂。

泄漏处理:首先切断所有的火源,勿使其燃烧,同时关闭阀门等措施,制止泄漏。并用雾状水保护关闭阀门的人员。

急救:应使患者移至通风的地方,安置休息并保暖。如发生,须就医诊治。

篇3:酒罐火灾危险性预防及扑救措施

白酒(分子式:CH3CH2OH)生产需将蒸馏出来的新酒(原酒)储存一段时间后才能勾兑包装作为产品出厂。储存少则数月,多则几年,原酒在储存中将会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因而使酒体变得更加醇香、绵软。

原酒一般均装入容器储存于酒库之中。酒库有设为地下、半地下的,有利用人防工程作酒库的,也有利用天然溶洞为酒库,库房有单层建筑、多层建筑。储存原酒容器种类也比较多,常用的有陶瓷坛、瓦坛、木桶、石料容器、不锈钢罐等。由于原酒中的乙醇含量一般都在65—70%,容器不可能绝对密封,加之储藏量大,乙醇蒸气大量挥发。同时库内为保持一定温度、湿度,往往通风不良。因此,其火灾危险性很大,而且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从我国近些年酒厂重大火灾统计分析看,95%的火灾都发生在酒库。

一酒罐火灾的危险性

1、容易燃烧,白酒火灾危险性的大小主要以其闪点、燃点、自燃点来衡量的。从消防学来说,闪点就是着火的前兆,闪点越低的白酒,着火的危险性越大,反之闪点越大,危险性越小。白酒的闪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酒品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接近火焰闪出火花并立即熄灭的最低温度。白酒的闪点为12.78℃,一般储存酒的浓度在60°以上,属甲类危险物品。如果白酒蒸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7.1%以上时,只要遇到极小点能量(一般只需0.2左右毫焦耳)的火花就能点燃。当白酒挥发的蒸气在空气中达到3%的易燃浓度,酒罐的加热或附近出现有足够温度的火源时,也存在被点燃而发生火灾的危险。

2、容易爆炸。当白酒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达到一定条件时,遇火即爆炸;或与氧化剂销酸、次氧酸钙、过氧化氢、硝酸、硝酸银、过氯盐混同,会发生化学性燃烧爆炸。白酒发生爆炸,其产生最大爆炸极限为3.3%—19%。酒罐内气体空间的酒蒸气浓度是随着燃烧状况而不断变化的,因此,燃烧和爆炸往往是互相转变交替进行的。

3、容易蒸发。白酒在任何温度都能蒸发,只是蒸发量与气温成正比,即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气温越低蒸发量越小。罐内白酒的蒸发属静止性蒸发,在泵送或灌酒时,属流动性蒸发。静止蒸发是在空气不太流动的情况下,罐内白酒液面发生蒸发的一种现象。不管是静止蒸发还是流动蒸发,其挥发的乙醇因相对密度为0.7893(20℃),不易扩散,往往在储存库或作业场的空间弥漫飘荡,如通风条件较差,就会大大增加火灾危险因素。

4、容易受热膨胀。白酒受热后体积膨胀,蒸气压同时升高,若酒罐完全处于密闭状况,酒罐的白酒受热膨胀会造成酒罐破裂,造成火灾危险,特别是酒罐储存白酒的液面与罐口一致时,白酒受热膨胀会溢出,或着火燃烧大量溢出。

5、容易流动扩散。白酒流动扩散的速度很快,如白酒从罐口溢出或满罐破裂会很快向四周流散,造成起火的危险因素。

6、燃烧呈现淡蓝色火焰。白酒燃烧白天不易发现燃烧点,如果在强光下几乎不见火焰,因此,在阳光特别是强光下,酒罐破裂燃烧,流淌着的燃烧白酒,会给扑救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也会造成相当的危险性。

?二?酒罐火灾的预防

1、酒罐仓库建筑要求

仓库应是耐火材料建成,其耐火等级为二级以上,库内地面不应是因撞击而出现火花的地面,并有1%的坡度,坡向库外集酒沟或集酒井。库房应增开窗户,加强自然通风,有利于排除易燃蒸气及防爆泄压。面积在150m2以上的酒库,最少要有两个大门,门的宽度不应低于2m2,并且从库内通道上任何位置到最近的一个大门的距离不应大于40m。门口应设置0.15m高度门坎(或坡高),库房的净高度应不小于7m,照明采用防爆型灯具。库房应具备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2、酒罐的堆放

酒罐的堆放应主要考虑酒蒸气扩散效果,火焰辐射强度和酒罐类型。

(1)酒罐不宜堆放在露天场地。如条件所限必须在露天场地储存时,则应在场地上设置不燃结构遮棚。

(2)酒罐仓库不宜设置在公共交通道路边,但应有专用通道;也不宜设在陡壁的山脚下。露天酒库场地要是坚实平整并高出地面0.2m,场地四周应有排水设施,仓库周围墙应加高。

(3)库内各酒罐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酒罐与酒罐间距不小于3m,酒罐与墙体的间距不小于5m,主要便于扑救。库中酒库应排列整齐,两行一排,排与排间应留有不小于1m的检修通道。

3、电气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并要求整体防爆,严禁使用非防爆型的电动泵输送酒液。电气开关应设在库外,并安装防雨防潮保护设施。电气安装必须合乎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4、为防止直接雷击,应安装避雷针,距离库房顶端不得小于3m,避雷的接地装置与静电接地装置应分开,与地下管路、电缆及其他金属物体的距离不得小于3m。库房必须完全处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为防止间接雷击和消防静电,金属酒罐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对避雷装置至少每年要有两次绝缘检测。

5、大型酒库应设防火门或水幕进行防火分隔。楼层酒库防火分区之间,楼层之间一般不得有孔洞,如确需设连通管道的孔洞,应采用防火涂料加以密封。大型酒库有条件的,还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等消防设施。

6、每个防火分区内酒的储量要加以适当限制,并设置阻止酒流散的设施,如暗沟,使渗酒能及时排除出库外。库外应设事故储酒池。暗沟流向每个分区的口应设防火档板。

7、要加强机械排风,减少室内酒蒸气浓度。

8、储酒罐不宜灌装过满,以防气温升高时酒液膨胀造成酒罐破裂或溢漏。

9、对酒罐要经常检查。

10、酒库内不可设办公室、休息室,不可住人,不得用可燃材料搭建阁楼。库内严禁吸烟或动用明火,严禁带入火种或穿铁钉鞋入内。易燃物禁止乱放,应集中起来统一处理。

11、按规定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主要配备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1211、棉被、沙土、水带、水枪等。

12、酒罐应堆放在阴凉通风处,酒罐与空气的接触温度低于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并防止有氧化剂物品入库。灌酒时,要注意白酒流速每秒不超过3m,另外,如果空气中的乙醇浓度超过3%时,必须暂停工作先行通风,排队乙醇蒸气,同时要特别注意火星,防止爆炸。

三酒罐火灾的扑救

(一)组织指挥

1、组织好火场供水工作,备足灭火剂和灭火器材。火场供水是扑救酒罐火灾的基本保证,要指定专人负责,具体落实供水水源、水源分配,确定最优的供水方法,提高水压等,要保证不间断地供给火场灭火和冷却用水。

2、保证通讯畅通,掌握情报信息,迅速决策,下达命令。

3、扑救酒罐火灾应强调集中统一,协调一致,发起进攻时应由指挥员统一下达命令,实行总攻。

(二)火场侦察

通过侦察要查明:

1、着火酒罐和邻近罐的直径、间距、储存酒品的酒浓度、数量和液面高度。如果是天然溶洞的酒罐起火,还要查明洞内是否有人,查明火势发展情况及危害程度。

2、防火堤(墙)的阻酒流淌情况、下水道数量、有无水封。

3、有无必要降低液压、酒罐的破裂情况。

4、灭火装备是否被破坏以及设置泡沫炮的位置。

(三)酒罐火灾的扑救步骤

扑救酒罐火灾,原则要经过三个步骤:冷却保护、灭火准备、灭火。扑救溶洞内的酒类火灾必要时还可采用封闭窒息的灭火方法。

1、冷却保护

冷却是控制火势,预防邻近罐燃烧爆炸的一种有效方法。

(1)冷却燃烧酒罐

A、对燃烧酒罐,尤其是液面低的酒罐,首先要进行冷却,以控制火势发展,防止酒罐受热变形、破裂。

B、冷却水的强度一般为0.4—0.6升/秒,即每秒需用冷却水量为0.6升×酒罐周长。通常一支口径为19毫米的水枪,充实水柱为15米,能控制酒罐周长10米左右。

C、酒罐火焰扑灭后,仍需继续冷却,直至罐壁温度降到低于酒的自燃点,不致引起复燃为止。

(2)冷却邻近酒罐

A、与燃烧罐的距离不小于燃烧罐直径一倍的邻近罐,都要进行冷却。

B、冷却水的强度一般为0.35—0.7升/秒,按酒罐的周长计算,即每秒钟冷却水0.7升×二分之一酒罐周长。

C、位于燃烧罐下风方向的邻近罐所受威胁最大,侧风方向次之,上风方向所受威胁最小。根据到场的灭火力量部署,在首先冷却燃烧罐的同时,要着重冷却下风方向的邻近罐,冷却邻近罐时,应冷却面向燃烧罐的罐壁。

(3)冷却方法

A、冷却水要射到罐壁上沿或罐顶部,使水从上往下流,起到全面冷却的作用。

B、冷却水要均匀,不能留空白点,以免罐壁温差过大引起酒罐破裂或变形。

2、灭火准备

在对酒罐进行冷却的同时,要做好进攻灭火的一切准备工作。

(1)灭火剂——泡沫液的准备,要备足相当于一次灭火的3倍。

(2)供水准备,使用水池等水源,存水量要保证满足一次灭火的需要,中间不得断水。

(3)做好进攻水枪的掩护准备,进攻时会遇到高温和外焰封锁带,要组织喷雾水枪交*进行掩护。

(4)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穿隔热服,戴防护面罩等。

3、灭火

向酒罐发起总攻,是灭火的关键时刻,一定要掌握好有利时机,在火场指挥员的统一号令下,各个阵地同时发动,一举将火扑灭。切忌各行其是,零星进攻,否则,即浪费人力物力,又达不到灭火目的。

四、扑救酒罐火灾的方法

(一)灭火器材和灭火剂的使用

1、灭火剂的使用。酒罐火灾灭火剂一般选用抗溶性泡沫液,也可选用干粉、1211、二氧化碳等灭火剂。除此之外,水除冷却保护外,在一定条件下,高压喷雾水流可扑救燃烧不猛烈的酒罐火灾。

2、开启灭火装备。开启酒罐未遭破坏的泡沫、1211、干粉等固定或半固定灭火装备,喷射灭火剂灭火。

3、使用泡沫钩管。泡沫钩管的泡沫供给量为100升/秒,挂泡沫钩管一般要架设两节拉梯或三节拉梯。用钩管泡沫损失小,泡沫集中,便于操作。

4、使用泡沫炮。扑救酒罐火灾时,炮位与着火酒罐的距离不得小于25米,炮的仰角一般保持30—45度,不得间歇喷射,直至灭火后还要继续喷射至不再复燃为止。

5、采用液下喷射灭火。液下喷射泡沫损失小,装置不易破坏,其喷射方法有固定、半固定和移动式三种,灭火效果均好。

6、采用固定、半固定灭火系统和移动灭火系统。

7、使用干粉炮扑救地上流淌的燃烧酒液,效果较好。

(四)扑救溶洞内酒罐火灾的方法

1、抢救和疏散人员

洞内发生酒罐火灾后,火势蔓延和毒气流动速度较快,严重威胁洞内人员的安全,因此,要紧急抢救和疏散受到威胁的人员。

A、首先抢救已经中毒和受伤人员。

B、对其他人员,引导他们疏散到安全地点。

2、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灭火措施

(1)洞口只闻到燃烧气味和烟雾,不见火焰,这时处于初期燃烧阶段,可组织一个小分队携带水带、水枪及其他简易灭火工具深入洞内,寻找火源,根据火源的部位,尽量使用就近灭火器材和设施灭火。

(2)附近有灭火器时,可用灭火器灭火。

(3)附近有消火栓时,可利用消火栓出水灭火。

3、扑灭“大火筒”的措施

溶洞内火势猛烈,出口处有火焰喷出,洞口已形成“大火筒”时,抢救人员无法深入洞内灭火,应采取如下措施:

(1)组织优势力量,在*近洞口处进攻,逐步推进。若两洞中央串通,要防一洞的火焰和火种串入另一洞,水枪手要加强个人防护、通信联络,交替掩护向洞里推进,快到火源部位时,可匍匐前进,射水灭火。

(2)采用封闭窒息的灭火办法,必须事先准备足够的沙袋,堵塞洞口和两洞串通洞口及其他可能串通的地方,使内部火势因缺氧而窒息。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

(五)几种不同酒罐火灾的扑救方法

1、火炬型酒罐火灾,酒罐的裂口、放酒管、酒罐顶口处呈火炬形燃烧时,可采取下列灭火方法:

(1)水封切割法。根据火炬的高度和直径大小,组织几支水枪部署在不同的方向,同时交*向火焰要部射水,用水流将火焰和尚未燃烧的酒蒸气分离,造成可燃气体瞬间供应中断,而后将水枪的射流同时往上“抬”,以抬高火焰使其熄灭。

(2)覆盖灭火法。使用覆盖物(浸湿的棉被、麻袋、草袋、石棉毡等),盖着火焰,使酒气与空气隔绝,窒息灭火。采用这种灭火方法时,灭火人员要穿隔热服,在水枪掩护下,从上风方向接近火点。覆盖要严密,避免留下空隙。

2、几个罐同时燃烧,可集中优势力量,全面控制,逐个消灭。在力量充足时,应统一下令,同时喷射泡沫或其它灭火剂灭火。

(1)尽最大努力冷却所有燃烧罐和邻近酒罐,控制火势发展。

(2)力量不足时,可逐个进行扑救,先扑救上风方向的酒罐,若力量充足时,则可对所有酒罐有计划地分组负责,同时扑救。

(3)不能急于求成,不允许在无把握情况下盲目喷射灭火剂。在人员、装备、灭火剂不足的条件下去扑救燃烧罐,可能会出现灭火剂全部用完,而一个酒罐也未扑救的情况。

(4)酒已外溢的酒罐火灾,由于酒罐爆裂、沸溢、喷溅等原因,酒在防火堤内漫流燃烧。这时要先灭地面火,后灭酒罐火。

A、对地面火要采取堵截包围的战术,从四面八方向罐下推进,予以消灭。

B、对受地面火威胁的酒罐,要尽一切办法冷却。

C、组织人员将地面上的酒排走,防止酒漫流扩散。

篇4:氧气管道阀门燃烧爆炸危险性分析预防措施

近年来,随着氧气用量的增加,用氧大户都采用氧气管道输送。由于管路长,分布广,再加上急开或速闭阀门,造成氧气管道和阀门燃烧爆炸的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全面分析氧气管道和冷门存在的隐患、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几种常见氧气管道、阀门燃烧爆炸原因分析

1.管道内的铁锈、粉尘、焊渣与管道内壁或阀口摩擦产生高温发生燃烧

这种情况与杂质的种类、粒度及气流速度有关,铁粉易与氧气发生燃烧,且粒度越细,燃点越低;气速越快,越易发生燃烧。

表1常压氧气中铁粉燃点

粒度(目)

10~20

20~30

30~50

100

200

燃点(℃)

421

408

392

385

315

2.管道内或阀门存在油脂、橡胶等低燃点的物质,在局部高温下引燃。

几种可燃物在氧气中(常压下)的燃点,见表2。

表2几种可燃物在氧气中(常压下)的燃点如下表

可燃物名称

润滑油

钢纸垫

橡胶

氟橡胶

三氯乙

取四氟乙烯

燃点(℃)

273~305

304

130~170

474

392

507

3.绝热压缩产生的高温使可燃物燃烧

例如阀前为15MPa,温度为20℃,阀后为常压0.1MPa,若将阀门块速打开,阀后氧气温度按绝热压缩公式计算可达553℃,这已达到或超过某些物质的着火点。

空气绝热压缩后温度与压力的关系,见表3。

表3空气绝热压缩后温度与压力的关系

V1/V2

1

2

3

4

5

10

15

20

压强(MPa)

0.1

0.26

0.47

0.95

2.5

4.42

6.6

温度(℃)20

112

183

284

462

592

697

4.高压纯氧中可燃物的燃点降低是氧气管道阀门燃烧的诱因

氧气管道和阀门在高压纯氧中,其危险性是非常大的,试验证明,着火的引爆能与压力平方成反比,这些对氧气管道和阀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防范措施

1.设计应符合有关法规、标准规定

设计应符合1981年冶金部颁发的《钢铁企业氧气管网的若干规定》,以及《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1997)、《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91)等法规标准的要求。

(1)碳素钢管中氧气的最大流速应符合表4。

表4碳素钢管中氧气的最大流程

工作压力(MPa)

≤0.1

0.1~0.6

0.6~1.6

1.6~3.0

流速(m/s)

20

13

10

8

(2)为防止着火,在氧气阀门后,均应连接一段其长度不少于5倍管径,且不少于1.5m的铜基合金或不锈钢的管道。

(3)氧气管道应尽量少设弯头和分岔头,工作压力高于0.1MPa的氧气管道弯头,应采取冲压成阀型法兰制作。分岔头的气流方向,应与主管气流方向成45°到60°角。

(4)在对焊凹凸法兰中,采用紫铜焊丝作O型密封圈,是氧气用法兰抗燃性可靠的密封形式。

(5)氧气管道应有导电的良好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法兰间电阻应小于0.03Ω。

(6)车间内主要氧气管道的末端应加设放散管,以利氧气管道的吹扫和置换,在较长的氧气管道进入车间调节阀前,应设过滤器。

2.安装注意事项

(1)凡与氧接触的部位要严格脱脂,脱脂后用不含油的干空气或氮气吹净。

(2)焊接应采用氩弧焊或电弧焊。

3.操作注意事项

(1)开关氧气阀门时应缓慢进行,操作人员应站在阀门的侧面,开启要一次到位。

(2)严禁用氧气吹刷管道或用氧气试漏、试压。

(3)实行操作票制度,事先对操作目的、方法、条件作出较详细的说明和规定。

(4)直径大于70mm的手动氧气阀门,当阀前后压差缩小到0.3MPa以内时才允许操作。

4.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1)氧气管道要经常检查维护,除锈刷漆,每3~5年一次。

(2)管路上的安全阀、压力表,要定期校验,1年1次。

(3)完善接地装置。

(4)动火作业前,应进行置换,吹扫,吹出气体中氧含量在18%~23%时为合格。

(5)阀门、法兰、垫片及管材、管件选用应符合《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1997)的有关规定。

(6)建立技术档案,培训操作,检修,维护人员。

5.其他安全措施

(1)提高施工、检修及操作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2)提高管理人员的警惕性。

(3)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4)不断完善送氧方案。

篇5:石油化工生产中火灾危险性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在世界范围内无数次的火灾、爆炸、中毒案例说明,工业过程特别是化工、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分析及控制措施的研究与应用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乃至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大课题。石油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物质多,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高温高压设备多,建筑物的孔洞和沟道较多,生产高度密封化、连续化,工艺复杂,操作要求极其严格,发生事故容易形成连锁性反应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化工生产所固有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1石油化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

1.1超温或加料过量等导致反应失控与介质分解石油化工生产中如果温度过高,设备局部受热或过热以及加料过量,都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使某些反应过程产生更高的热量,会使一些低沸点介质突然气化,产生冲料现象或造成某些不稳定物质的分解(如作为热载体的联苯混合物在高温作用下会分解生成氢气、氧气、苯等),导致系统内压升高,甚至引起超压爆炸。如某厂润滑油车间重合工段,由于加入三氯化铝过量使反应过于激烈,产生大量瓦斯从观察孔处冒出并充满操作间,操作工切断照明电源时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造成现场人员一死四伤。

1.2低沸点介质进入高温系统气化造成系统超压低沸点介质常见的有水及某些有机溶剂等,由于沸点较低达到沸点以上温度时就会发生相变,生成蒸气,有机溶剂多数具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在高温系统中可能气化超压而爆炸。如某厂催化裂化装置,由于误操作将分馏塔底部冷凝水打人炼油罐,水接触到高温的油立即气化,造成系统内部超压爆炸。

1.3反应装置内产生新的易燃易爆物质某些设备及装置在正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如果在反应及贮存过程中潜入某些物质,或者由于某些杂质含量过高而发生化学反应,特别是有些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副反应,产生新的易燃易爆物质,接触明火或受到高温作用就会发生燃烧爆炸。例如在聚氯乙烯生产中,如电石中磷化钙含量过高,就会产生大量的磷化氢气体造成事故。

1.4高热物料喷出或物料遇到高温物体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有些物料的温度超过其自燃点,一旦喷出与空气接触就会着火燃烧。造成物料喷出的原因很多,如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容器、管线被腐蚀性的物料腐蚀造成泄漏,或操作失误,反应设备超压等。另外,如果放空管位置选择不当,物料放空时,喷落到附近的高温物体上,或因管道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物料发生跑、冒、滴、漏,溅落到高温设备表面时,都可能发生燃烧。

1.5其他原因使工艺系统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般情况下,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系统内不允许存在爆炸的条件,但如果设备发生故障、损坏,操作人员缺乏应有的消防知识或操作失误,有可能导致物料的窜流、错投等,产生爆炸性混合物引发事故,尤其在装置停车、开车、检修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如某企业在对浓硫酸罐施焊前,用水清洗酸罐,以致罐体材料与稀硫酸产生氢气没有排空,在对罐体动焊时发生了爆炸,结果造成2名操作工当场死亡。

2工艺操作的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2.1温度控制温度是石油化工生产中的主要控制参数之一。正确有效地控制温度范围,不仅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防火防爆工艺控制的一项重点。物理操作过程温度超过控制指标,不仅会造成液态物料的急剧沸腾,导致溢料或爆炸,还会使一些干燥物料发生自燃。反之,如果温度过低,会使某些物料在管路或设备中凝固或冻结而堵塞管路,使设备胀裂。在实施操作温度控制的过程中,应做到正确选择传热介质、持续均匀搅拌、及时转移反应热、防止传热面结疤等。

(1)正确选择传热介质正确选择冷、热载体对冷却和加热过程的操作安全至关重要。石油化工企业常用的热载体有明火、电阻丝、热水、水蒸汽、熔盐、熔融金属、矿物油等;冷载体主要有空气、水、制冷剂等。在冷热载体的选用中,应注意避免使用和反应物料性质相抵触的物质作为加热或冷却介质。如环氧乙烷极易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应避免与水接触。热载体在使用中处于高温状态,如有低沸点物料漏人系统,遇高热热载体会立即气化使系统超压产生爆炸危险。因此,热载体运行系统不能有死角,以防水压实验时积存水或其他低沸点物质,必要时应进行干燥吹扫或脱水处理。

(2)持续均匀搅拌化学反应过程中,机械搅拌不仅可以使反应物料混合均匀、反应平稳,还可以加速热量传递,如果机械搅拌突然中断,可使反应系统产生局部反应剧烈和散热不良的危险。因此,要采取双回路供电、增设人工搅拌装置、通人惰性气体搅拌等方法,保证搅拌的连续运转。

(3)及时转移反应热基本有机合成中的各种氧化反应、氯化反应、水合和聚合反应等均为放热反应,必须有防止热量积聚和及时转移反应热的措施。移出反应热的主要方法有:夹套冷却,内蛇管冷却,冷料循环,淤浆循环、稀释剂循环、回流、惰性气体循环等。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结构的反应器或采取一些工艺措施,如在系统中通人水蒸气带走热量等,也是常见的方法。

(4)防止传热面结疤防止和及时清理传热面结疤,也是预防工艺设备运行中火灾发生的重要环节。结疤不仅影响传热效率,更危险的是因物料分解而引起爆炸。防止传热面结疤的措施应根据结疤的原因,从管理、工艺处理上采取相应的方法处置,如检验设备有无缺陷,改进搅拌方式,采用低液加热面或增加流速减少污垢在传热面上的沉积等,并定期检查结疤状况,及时清理除疤。

2.2投料配比和速度控制对于放热反应操作,严格地控制各种物料的配比是防止操作中火灾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如环氧乙烷生产中,乙烷和氧的混合浓度接近爆炸极限,一旦配比失调,形成爆炸极限内的操作,就可能导致爆炸起火。另外,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很大,催化剂过量,反应速度过快,反应热移出困难,也会有造成火灾的危险。因此,操作中应严格掌握原料配比,准确计量,对连续的比例调节混合装置,应设置连锁控制系统,并经常核对进料配比;对可燃物与氧化剂的反应,主要应控制氧化剂的投料速度和投料量,如果工艺条件许可,还可以添加惰性气体进行稀释。对于放热反应,投料速度不能超过设备的传热能力,一是防止反应过速,二是防止造成系统温度下降,使物料积累过量,一旦温度适宜,反应又会加剧,造成温度压力异常。如某农药厂乐果车间硫化物反应岗位,由于工人向五硫化二磷母液中加甲醇过快,发生冲料起火。灭火中,一工人误将水管插入反应罐,硫化物遇水反应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气体,引发中毒事故,致使152人中毒,其中6人死亡。因此工艺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投料速度操作,更不能随意采用补加反应物的办法来提高反应速度,或采用增加投料量然后再加热的方法操作。

2.3严格控制超量杂质和副反应化学反应操作中,如果工艺操作条件改变,或原料中含有超量杂质,即有导致副反应、过反应而造成火灾爆炸的危险。如乙炔和氯化氢在转化器中合成氯乙烯时,如果氯化氢中的游离氯超过0.005%时,则过量的游离氯与乙炔反应会生成四氯乙烷立即爆炸。所以,操作中必须严格控制原料质量,禁止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原料;同时,对于物料循环操作的过程,要有防止杂质聚集的措施;另外,对有些反应过程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反应完全,如果成品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半成品,也有发生异常反应的危险。有些反应过程则要严格防止过反应的发生。因为多数过反应生成物是不稳定的,有发生火灾或爆炸的潜在危险。如苯、甲苯硝化生成硝基苯和硝基甲苯,若发生过反应则生成二硝基苯和二硝基甲苯,二者均不稳定,在精馏时常会发生爆炸。

2.4两种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置

(1)动力源突然中断的处置

水、电、气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命脉,一旦因某种故障或其他原因,使某种动力源突然中断,不但会造成生产的停顿,而且还有导致火灾、爆炸的危险。如电力中断,会使水泵、搅拌机停转,冷却水无法供应,物料混合不匀,反应热无法移出等。对动力源中断的处置,最好的方法是迅速恢复动力源供给,如果没有这种可能,应迅速采取人工搅拌、压入高压水(工艺许可情况下)、紧急排料等处理措施,抑制事故的继续发展。尽管如此,石油化工生产工艺要求,火灾危险大的重点操作设备动力源供给应保证双回路电源,双干线水源或气源;或备有发电机、备用水泵、事故处理装置等应急保障措施,以保证生产操作动力源的安全可靠性。

(2)溢料和泄漏的处置

溢料和泄漏是生产操作中经常发生的异常现象,若溢出物或泄漏物为可燃物,则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性极大,石油化工行业许多事故都是由此引发的。操作中如发生溢料,应先控制周围一切火源,限制溢料流淌或气化扩散。同时采取冷却降温或导料等措施防止物料继续溢出。对溢出的物料应尽快予以收集或采取稀释、排除等方法处理干净,防止积存酿成更大的火灾危险。设备损坏、管道破裂、人为操作失误、反应失去控制等原因都会造成物料泄漏。泄漏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堵漏、防止泄漏物质扩散,加强监测、管理好火源等。对微小泄漏一般采取紧固、拆换垫圈、及时补焊、带气烧焊等措施及时堵漏;对大量泄漏要利用防火堤、围堰、围墙等设施或采取水枪喷雾的方法将泄漏物限制在局部范围内。管理火源也十分重要,既要考虑到明火、非防爆电气设备滋火,又应考虑到高速喷出的气流等产生静电火花。此外,应在易产生泄漏的容器等设备或库房内安装监测报警系统,并加强维护,做到发现泄漏早期及时报警。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