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安全要求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安全要求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根据《JGJ104-97),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凡进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应复核施工图纸;对有不能适应冬期施工要求的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应执行以下规定。

?(1)一般规定。(7.1)

1)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40%,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及以下时,不得小于5.0N/mm2。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

②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不得小于4.0N/mm2,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时不得小于5.0N/mm2。

2)混凝土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号。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宜优先采用蒸汽养护。

3)拌制混凝土所采用的骨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的防冻剂混凝土中,不得采用活性骨料或在骨料中混有这类物质的材料。

4)采用非加热养护法施工所选用的外加剂,宜优先选用含引气成分的外加剂,含气量宜控制在2%~4%。

5)在钢筋混凝土中掺用氯盐类防冻剂时,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1%(按无水状态计算)。掺用氯盐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且不宜采用蒸汽养护。

6)在下列情况下,不得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掺用氯盐:

a.排出大量蒸汽的车间、澡堂、洗衣房和经常处于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的房间以及有顶盖的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等的在高湿度空气环境中使用的结构;

b.处于水位升降部位的结构;

c.露天结构或经常受雨、水淋的结构;

d.有镀锌钢材或铝铁相接触部位的结构,和有外露钢筋、预埋件而无防护措施的结构;

e.与含有酸、碱或硫酸盐等侵蚀介质相接触的结构;

f.使用过程中经常处于环境温度为60℃以上的结构;

g.使用冷拉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的结构;

h.薄壁结构,中级和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屋架、落锤或锻锤基础结构;

i.电解车间和直接靠近直流电源的结构;

j.直接靠近高压电源(发电站、变电所)的结构;

k.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7)模板外和混凝土表面覆盖的保温层,不应采用潮湿状态的材料,也不应将保温材料直接铺盖在潮湿的混凝土表面,新浇混凝土表面应铺一层塑料薄膜。

8)整体结构如为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的设置,应采取能防止发生较大温度应力的措施。当加热温度超过45℃时,应进行温度应力核算。

(2)混凝土原材料加热、搅拌、运输和浇筑。(7.2)

1)混凝土原材料加热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

2)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和覆盖的保温材料,均应按规程要求进行热工计算。当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冬期不得在强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在弱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基土不得遭冻。如果在非冻胀性土地基上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在受冻前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规程要求。

4)分层浇筑厚大的整体式结构混凝土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2℃。采用加热养护时,养护前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3)混凝土施工及养护方法。(7.3-7.8)

1)混凝土蓄热法和综合蓄热法养护。当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15℃时,地面以下的工程,应优先采用蓄热法养护。对结构易受冻的部位,应采取加强保温措施。

综合蓄热法施工应选用早强剂或早强型复合防冻剂,并应具有减水、引气作用。

2)混凝土蒸汽养护法。蒸汽养护法应使用低压饱和蒸汽,当工地有高压蒸汽时,应通过减压阀或过水装置后方可使用。

蒸汽养护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最高养护温度不超过8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可提高到85℃。但采用内部通汽法时,最高加热温度不应超过60℃。

3)电加热养护法。采用电热红外线加热器对混凝土进行辐射加热养护,宜用于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接头处混凝土加热。

4)暖棚法施工。暖棚法施工适用于地下结构工程和混凝土量比较集中的结构工程。暖棚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当采用暖棚法施工时,棚内各测点温度不得低于5℃,并应设专人检测混凝土及棚内温度。暖棚内测温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位置进行布置,在离地面50cm高度处必须设点,每昼夜测温不应少于4次。

②养护期间应测量棚内湿度,混凝土不得有失水现象。当有失水现象时,应及时采取增湿措施或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养护。

③暖棚的出入口应设专人管理,并应采取防止棚内温度下降或引起风口处混凝土受冻的措施。

④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将烟或燃烧气体排至棚外,并应采取防止烟气中毒和防火措施。

5)负温养护法。混凝土负温养护法适用于不易加热保温且对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的结构工程。

采取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宜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浇筑后的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并应以浇筑后5d内的预计日最低气温来选用防冻剂。

6)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施工。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可在0~-25℃的环境下进行施工,适用于下列工程:

①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板、墙的现浇结构;

②多层装配式结构的接头以及小截面和薄壁结构混凝土工程。

(4)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检查。(7.9)

1)冬期施工混凝土质量检查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及其他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检查外加剂质量及掺量。商品外加剂进入施工现场后应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②检查水、骨料、外加剂溶液和混凝土出罐及浇筑时温度。

③检查混凝土从入模到拆除保温层或保温模板期间的温度。

2)冬期施工测温的项目与次数应符合规程规定。

篇2: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

1、砼测温工作要经过专门培训,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测温小组,做到及时、准确、全面测温,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应冷却到15℃时方可拆模,拆模后若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大于10℃时,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使其缓慢冷却。采取暖棚法进行棚内测温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测温,在距地面50cm高度处必须设点,并防止出入口处混凝土受冻。

3、水泥出厂不应超过三个月,拌制掺入防冻剂的混凝土,要严格掌握准防冻剂的掺量,并做好各项指标记录。

4、拌制混凝土时,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及冻块,拌制混凝土的最短时间不得小于3分钟,且在混凝土浇注前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同时注意脱模剂不得深厚和堆积。

5、分层浇注大体积混凝土时,对已浇注层的混凝土温度在未被上一层覆盖前不得低于5℃。采用加热法养护时,温度不得低于10℃。

6、在蒸气加热养护混凝土时,蒸气出口与混凝土表面距离不得小于30cm.

7、浇注混凝土过程要按作业标准振捣,严禁用振捣棒驱赶砼。配料严格按设计配合比,严格控制坍落度,确保塌落度在13cm~15cm之间,根据塌落度变化调整用水量,直至塌落度满足施工要求为止,拌制好的混凝土应在20分钟内浇注完成。

8、混凝土组成材料按规定温度保持一致,需调节材料温度时,主要以调节水温的办法实现。

9、混凝土养生后经检测确认达到可裸受冻强度后方可拆模

10、每次浇筑混凝土均做同步养生试块两组,并进行同步养生,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全裸。

篇3:冬季混凝土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梅花井煤矿和建井工程公司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为确保地坪队混凝土工程冬季正常施工,消除低温给混凝土工程带来负面影响,确保施混凝土施工质量,特制定冬季混凝土搅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地面混凝土搅拌站:

①、冬季地坪混凝土施工在地面进行搅拌时,必须搭建保温棚,采取三面砌档风墙,一是搭建标准房或用三寸钢管做横梁,上覆盖风筒布密闭。

②、保温棚内架设容积为8立方的水箱,采用火炉加热,控制棚内温度高于5摄氏度,棚内混凝土搅拌用水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以上。

2、混凝土工程用主要材料石子和砂子必须采用干石子、干砂子,存放时必须及时、彻底得清除冰块、积雪等影响材料质量的一切杂物。

3、采用低水灰比混凝土。

4、可掺入防冻早强掺合剂,但不允许使用氯盐。

5、冬季施工混凝土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砂石材料有雪和冰屑应予除净,防止表面受冻;

②、冬季施工混凝土拌制时间要比常温情况下增加0.5-1.0倍时间;

③、采用高等级或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

6、混凝土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或温度相对较高的夜间进行,雪天或温度极低的寒冷天气禁止进行混凝土作业。

7、在冬季条件下浇筑的混凝土不准与冻结的地层或模板接触,也不得与冰、雪、霜接触,冻结的材料不能用来拌制混凝土。

8、在冬季条件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应确保在浇筑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并至少在连续四天中将表面温度维持在5摄氏度以上。

9、新浇筑混凝土要用保温材料覆盖,如草帘、草袋、锯末等,充分利用水泥的水化热。

10、喷射混凝土控制

①、冬季施工喷射混凝土用混合料的拌制时间控制在3~5Min为宜;

②、混合料按照地面拌制,井下保温的方式使用;

③、喷射混凝土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或温度相对较高的夜间进行,雪天或温度极低的寒冷天气禁止拌制混合料和喷射混凝土作业。

篇4: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我国许多地方有较长的寒冷季节。由于受工期制约,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是不可避免的。国内外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理论和方法的探索研究认为,当环境温度降到4℃时,只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浇混凝土早期受冻,使外露混凝土与冬季气温保持较小温差,也会取得像在天暖施工时的效果。

混凝土冬季施工的一般原理

混凝土拌和物浇灌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和硬化,直至获得最终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较快;而当温度降低到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水)变为固相(水)。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因此,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较慢。温度继续下降,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也就是完全由液相变为固相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时强度就不再增长。

水变成冰后,体积约增大9%,同时产生约2500千克每平方厘米的冰胀应力。这个应力值常常大于水泥石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旱期受冻破坏)而降低强度。此外,当水变成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上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的粘结力,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冰凌融化后,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空隙,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耐久性。

由此可见,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水在混凝土中的形态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浇混凝土在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期,可以增加其内部液相,减少固相,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试验研究还表明,混凝土受冻前预养期愈长,强度损失愈小。

混凝土化冻后(即处在正常温度条件下)继续养护,其强度还会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大小不一。对于预养期长,获得初期强度较高(如达到R28的35%)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而对于安全预养期短,获得初期强度比较低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由此可见,混凝土冻结前,要使其在正常温度下有一段预养期,以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使混凝土获得不遭受冻害的最低强度,一般称临界强度,即可达到预期效果。对于临界强度,各国规定取值不等,我国规定为不低于设计标号的30%,也不得低于35千克每平方厘米。

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的选择

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混凝土最短的养护龄期,二是如何防止混凝土早期冻害,三是如何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情况,工程结构状况(工程量、结构厚大程度与外露情况),工期紧迫程度,水泥的品种及价格,早强剂、减少剂、抗冻剂的性能及价格,保温材料的性能及价格,热源的条件等,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一般来说,对于同一个工程,可以有若干个不同的冬季施工方案。一个理想的方案,应当用最短的工期、最低的施工费用,来获得最优良的工程质量,也就是工期、费用、质量最佳化。目前,基本上采用以下4种方法。

调整配合比方法

主要适用于在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具体做法:①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应使用早强硅酸盐水泥。该水泥水化热较大,且在早期放出强度最高,一般3天抗压强度大约相当于普通硅水泥7天的强度,效果较明显。②尽量降低水灰比,稍增水泥用量,从而增加水化热量,缩短达到龄期强度的时间。③掺用引气剂。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引气剂后生成的气泡,相应增加了水泥浆的体积,提高拌和物的流动性,改善其粘聚性及保水性,缓冲混凝土内水结冰所产生的水压力,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④掺加早强外加剂,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应用较普遍的有硫酸钠(掺用水泥用量的2%)和MS—F复合早强试水剂(掺水泥用量的5%)。⑤选择颗粒硬度高和缝隙少的集料,使其热膨胀系数和周围砂浆膨胀系数相近。

蓄热法

主要用于气温—10℃左右,结构比较厚大的工程。做法是:对原材料(水、砂、石)进行加热,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以后,还储备有相当的热量,以使水泥水化放热较快,并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以保证在温度降到0℃以前使新浇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冻能力。此法工艺简单,施工费用不多,但要注意内部保温,避免角部与外露表面受冻,且要延长养护龄期。

外部加热法

主要用于气温—10℃以上,而构件并不厚大的工程。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①火炉加热。一般在较小的工地使用,方法简单,但室内温度不高,比较干燥,且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新浇混凝土表面碳化,影响质量。②蒸气加热。用蒸气使混凝土在湿热条件下硬化。此法较易控制,加热温度均匀。但因其需专门的锅炉设备,费用较高。且热损失较大,劳动条件亦不理想。③电加热。将钢筋作为电极,或将电热器贴在混凝土表面,使电能变为热能,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此法简单方便,热损失较少,易控制,不足之处是电能消耗量大。④红外线加热。以高温电加热器或气体红外线发生器,对混凝土进行密封幅射加热。

抗冻外加剂

在—10℃以上的气温中,对混凝土拌和物掺加一种能降低水的冰点的化学剂,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仍处于液相状态,水化作用能继续进行,从而使混凝土强度继续增长。目前常用有氧化钙、氯化钠等单抗冻剂及亚硝酸钠加氯化钠复合抗冻剂。

上述4种冬季施工方法都有利有弊,其适用范围都受一定条件的制约。应根据工地现有条件,采用一种或两种以上施工方法结合作用。

篇5:钢筋混凝土冬季施工常见问题措施

我国北方地区,冬期施工一般3~6个月,工程所占比重最高者可达30%。由于冬期施工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加之我国建筑施工队伍技术水平高低不一,据多年经验,在这个季节进行施工也是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多发季节。所以,选好施工方法,制订出较佳的质量保证措施,是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并减少能耗及材料消耗的关键。

一、典型问题

(1)不是采用蓄热法、不进行热工计算,仅利用水泥自身发热来发展早期强度而遭受冻害。

(2)抗冻剂掺量不准造成质量事故,如掺氯盐量过多,造成钢筋锈蚀,掺早强剂过量,促使混凝土假凝使结构报废,掺阻锈剂例亚硝酸钠过量使后期强度降低。

(3)外加剂掺量不足的质量问题,一些施工人员对抗冻剂掺量与气温的关系不甚清楚,未经试配按说明书掺用,假如在-20℃的用量,保温措施又未采取,致使在受冻前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使后期强度损失过大不能达到设计的强度。

(4)模板支撑不妥出现质量问题:地面已受冻,支撑在冻土层上,冻胀加重会引起梁板反拱,如上部浇筑后未过到强度,下雨融化解冻表层土会发生意外事故。

(5)越冬措施不当使结构开裂:例底层房间洞口未封闭造成地面冻胀损坏;一些孤立构件未及时回填,冻胀移位造成损失;管理不当对水、砂、石料按规定加温,入模温度低、测温不及时无记录;测温位置、养护温度无要求、骨料中含有的活性物质较多未重视到等。

二、应对措施

(1)所有外加剂抗冻剂必须是合格品,符合国家标准(GB-J119—88)的技术条件,根据结构类型、部位、气温、保温条件,经试配确定参量,对掺防冻剂混凝土的强度在其内部温度低于使用温度前必须达到临界时的强度不低于3.5MPa。

(2)冬期模板及支撑必须在坚实的不胀土上,或下部垫板扩大面积。

(3)对不能正常保暖的新建、跨年在建工程,在入冬前均应有防护对策;地下室及底层洞口应进行封闭保温;底梁土应掏空100mm以上,两侧用砖挡土回填;对强冻区土冻结深度大于1.5m时,基础侧应有防冻切措施,在两侧壁回填厚度不小于200mm的中粗砂、干炉渣等,也可贴一层油毡;对裸露在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的外部也应防护。

(4)加强冬施的管理,定期测温,按冬施规范规定增设试块组数,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强度,另一组用于以检验进入常温养护28d的实际强度。

(5)受冻前混凝土强度的确定:用蓄热法养护的混凝土,留设测温孔中有一处在0以下时;对抗冻外加剂或综合蓄热法养护的混凝土,全测孔中有一测温孔达到该抗冻剂实用温度以下时,此种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所压强度,即是受冻前的代表强度。

对综合蓄热法或掺抗冻剂养护的混凝土,不论是矿渣或普通水泥,其受冻临界强度一律不低于3.5MPa。

一般混凝土受冻前强度应高于受冻临界强度时,后期强度才不会降低转入常温养护不会低于设计强度。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