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期现场安全文明薄弱环节预防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高峰期现场安全文明薄弱环节预防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本工程室内外装饰、水电设备安装施工高峰期涉及到的专业工种与施工人员较多,交叉作业多,安全事故隐患多,人员安全管理与教育的难度大,为安全事故高发期,也是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为确保工程顺利渡过高峰期、无安全事故发生,应加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其主要保证措施有如下方面,详细的措施待中标后另行编制并报监理和业主审批后实施。

1.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制订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监督;针对不同施工时期、不同工种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建设各方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2.建立现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与落实,项目生产经理具体负责安全生产,专职安全监督员专职督促检查。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网络,将各项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以《安全生产法》为重点内容,普及安全常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对施工机械、施工车辆、安全生产设施、各种标示、用电设施进行重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安全责任制执行情况、基础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情况;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操作规程执行情况以及各种事故隐患等。

4.坚决贯彻执行OHSAS28001:20**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及公司制定的管理手册与程序文件,制定《安全保证计划》,并高标准运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规范化管理,施工现场要合理布置,具体要求设置“五牌一图”。

6.施工班组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保持稳定。各班组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要求,对本工段、班组人员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7.保证安全物资投入,安全物资配备齐全,满足高峰期安全施工需要。

8.做好各项安全保证技术措施工作。

9.加强进出工地车辆的交通安全、高空立体防护、脚手架的使用安全、临边、洞口安全防护、立面装修作业安全防护、施工临时用电安全、各类施工机械的使用安全、上下作业安全指挥系统、临时消防等安全施工重点部位。

10.加强对专业承包工程施工单位安全、文明的管理

(1)督促和落实业主专业承包工程施工单位严格按国家、建设部、江苏省、南京市以及本工程中被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的安全生产、文明、环保施工规定,规程迸行操作。

(2)配合审查业主专业承包工程施工单位提交的方案中有关现场安全、文明、环保施工的管理内容,提出修改意见。

(3)督促、指导、检查业主专业承包工程施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六大纪律;设备、脚手架验收挂牌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危险区域重点过道处均设置防护措施;对重点部位落实专人监控等。

(4)督促业主专业承包工程施工单位建立起安全生产台帐:同时每月组织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检查,善于处理施工中的违章安全问题,并采用强有力的手段落实整改,并作好书面记录。

(5)落实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定期检查业主专业承包工程的文明施工以及环境卫生状况,执行奖罚制度。

篇2:高层建筑火灾隐患预防措施

1.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及原因

(1)高层建筑平面部局环境给火灾扑救带来困难。一些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和高山丘陵城市,因受地形地貌、美化绿化、城市供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高层建筑的周边均设有台阶、坡道、道路的隔离带以及高冠树木、高空电力供电线路等。也有一些高层建筑位于在步行街旁,而在步行街的两旁,往往设有固定的设施或摊床摊位。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将直接影响消防车辆装备的作业和救援,给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带来困难。

(2)有的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问题严重。有的高层建筑中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火墙替代物、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指示系统、广播系统等消防设施故障频发,丢失损坏现象严重,无法使用。变配电装置设置不够可靠,或消防供电不可靠,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常开状态,防火卷帘、防火墙、窗槛墙等设施被拆除或损坏。有些不法建筑商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采购一些未经质监部门认证的不合格消防设备,以次充好,给火灾预防和扑救带来困难。

(3)有的建筑布局和功能使用缺少消防考虑。有的高层建筑在防火分区上不是优先考虑使用防火墙,而是最大化使用防火卷帘。在楼梯的设置上不是尽可能地考虑靠外墙设置在底层直接对外疏散,而是随意设置。在商品的摆放上不能结合出口的位置而随意摆置,造成安全出口被商品或摊床摊位遮挡,通道被占用。很多老式高层建筑通常设置敞开楼梯间或一幢建筑只有一个楼梯,少部分设置成封闭楼梯间,但没有按规范设置防火门,极少设置防烟楼梯问。有的在功能分区上功能复杂,以店代库,把人员多的场所设在较高楼层,需要独立分区的场所没有真正意义的防火分区。把不同管理,不同要求,不同火灾危险等级的场所归在同一建筑物内。因而起火后不能有效将火灾控制在局部区域内。

(4)外墙外保温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外墙保温系统引发相关的火灾事故已经不容轻视。施工单位为获取更大的利益,采用质量不合格的外墙外保温材料,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已屡见不鲜。如上海静安教师楼“11·15”火灾事故就是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施工中违规操作引燃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而发生的。

(5)高层建筑消防管理问题亟待解决。高层建筑内各种消防设施种类多,功能繁杂,难以掌握。而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一般是委托物业公司负责管理。

物业公司人员流动较大,人员文化水平低,责任心较弱。在这种情况下,若想使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设备能够完好运行和及时报警、及时处理相当困难。还有一些高层建筑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或业主不交物业管理费等原因,造成没有物业管理单位的情况,这种高层建筑内的消防设施基本全部处于瘫痪状态。,(6)火灾扑救困难。高层建筑楼层多,建筑面积大,内部结构也非常复杂。同一幢建筑常有多种功能,像商业、金融、饭店、办公、娱乐场所等,这些场所经常聚集着大量人员,特别是用作宾馆、饭店和娱乐场所的高层建筑聚集的人员更多。而用于住宅的高层建筑,因常年住有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一旦发生火灾,情况错综复杂,扑救难度大,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使得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和火险危机显得更加突出。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应对措施

(1)政府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大多是在使用和管理当中形成的。

故此,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是杜绝火灾隐患形成最有效的措施。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消防、绿化、城管、电业、自来水、燃气、建委、房产、质监、派出所、社区、物业等各部门各司其职的联动机制,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研究问题并及时解决,随时消除火灾隐患。

(2)严抓高层建筑火灾隐患源头关。高层建筑存在的结构方面的火灾隐患,大多与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失误有关。因此,为了避免高层建筑在建设时带人火灾隐患,应严抓建筑的设计环节,建立工程图纸复审和责任倒查机制,确保工程设计完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公安消防部门要把好消防设计审核关、工程施工监督关、消防验收关,经审核不合格的工程严禁施工,经验收不合格的单位严禁投入使用,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机抽查消防工程是否按原设计施工,防止开发商和施工人员随意更改设计。

(3)提高建筑结构的耐火等级。高层建筑尤其是高层人员密集场所必须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划分防火分区,进行防火分隔。吊顶和其他装饰材料,不准使用可燃材料,宜采用轻钢龙骨装饰材料,并应选用经过防火测试合格、核准销售的防火装饰材料和绝缘隔热材料,对原有可燃的木结构建筑和耐火极限较低的钢架结构建筑,以及可燃的吊顶等,必须进行改建,提高其耐火极限。在钢屋架和钢柱上喷涂防火涂料或敷贴防火隔热材料。安全疏散通道、楼梯间及前室、避难区(间)等是生命之路,其墙面、吊顶、地面均应采用非燃材料装修。对于高级旅馆,其客房的床罩、窗帘以及沙发的包覆材料等,应采用阻燃处理的织物。

高层建筑公共部位场所的地毯,应用阻燃型地毯,并在防火分区分隔的防火门处采取隔断措施。

(4)制定建筑外保温材料使用的设计、施工标准。

上海静安教师楼“11·15”和“2·3”沈阳万鑫国际大厦火灾给我们的教训极为深刻,外墙可燃材料的使用已成为高层建筑的又一火灾隐患,造成隐患的根源在于生产、加工和使用环节,消除隐患的方法也应从根源人手,建设、质检、工商等有关部门应建立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设计标准,积极采用建筑砌块构建夹层保温材料,明确施工的各项技术标准,有关部门应建立保温材料的生产、加工、使用的各个环节的检验、检测机构,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公安、建设等部门并应确定相关的处罚标准,确保依法制患的实施。

(5)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增强自防自救能力。

要根据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依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配置相应的灭火器具,特别是新建的高层宾馆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固定消防设施。避免经营单位由于资金原因,随意削减消防设施的资金投入和业务开支,致使消防设施严重不足、消防设施年久失修、灭火器具得不到更新和补充。一些初期火灾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因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扑救,最终酿成重大火灾的发生。因此,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要定期对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进行维修、保养和测试,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物业、使用单位等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制定严格的用火用电管理制度和紧急安全疏散方案。高层建筑内设置公众聚集场所的单位,要严禁在营业时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在焊接切割作业时,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在落实防火措施后方能作业。电器的使用要符合防火安全要求,从事这些场所的重点岗位、重点工种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技术操作训练和消防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6)健全消防安全组织,加强应急灭火疏散训练。

根据高层建筑的性质及火灾特点,消防安全工作要以自防自救为主,在做好火灾预防工作的基础上,配备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力量,以便在发生火灾时,特别在夜间发生火灾时,能够正确处置,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高层建筑的物业管理公司经理和全体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了解和掌握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方法和要求,掌握在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和扑灭初起火灾的方法,引导群众疏散。对火势扩大的火灾,能从容不迫地引导群众安全疏散。

3.结束语

总之,在全面、正确地分析高层建筑火灾隐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及时消除,高层建筑的火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篇3:建筑工程施工常见事故及预防措施

一、常见事故: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规定,建筑施工事故类别多达20余种,但常见的事故类别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坍塌、触电、起重伤害等六类。另外,随着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大量使用,中毒和窒息事故也常有发生。

二、预防:

①进入施工现场应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②2m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应有可靠有效的保护接零和防雷装置,才可启动使用。

⑤不懂电气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摆弄机电设备。

⑥吊装区域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性能应完好,起动臂下方不准站人。

⑦杜绝“三违”现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员工违章等于自杀;管理人员违章指挥等于杀人。

(一)、高处坠落事故:

凡事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临边高处作业、洞口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可能坠落范围: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半径划成的与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称为可能坠落范围。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确定可能坠落范围而规定的相对于作业位置的一般水平距离称为可能坠落范围半径。其大小取决于与作业现场的地形、地势或建筑物分布等有关的基础高度。

高处作业分为四个等级:(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

高度2-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3m;

高度5米以上至15米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4m;

高度在15米以上至30米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5m;

高度在30米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6m。

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加强对作业人员进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技术知识教育;对高处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凡有禁忌症者,及时调离高处作业。最根本的是从技术上采取周密的防护措施。预防高处坠落的技术措施很多,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设第一道防线,即设置护栏、立网、满铺脚手板、盖好洞口等;另一类是设第二道防线,即当一旦发生人员坠落事件时,架设安全平网将坠落人员网住或配戴的安全带将坠落人员吊住,使坠落者不受伤害或减轻伤害。

高处作业要在活动面积小、四处临空、风力大的条件下,使用设备、工具进行操作,是一项十分复杂、危险的作业。操作者身体状况不佳,随时可能发生坠落事故。所以,建筑施工作业应对高空作业人员规定几条禁令:

①年龄不满18周岁者,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②患有心脏病、贫血病、高血压病、低血压病、美尼尔症、耳聋、癫痫病及其他不适合高空作业的病症者,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③酒后禁止从事高空作业;

④6级以上的风天,雷暴雨天禁止露天高空作业。

(二)、物体打击:

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重叠作业和垂直交叉作业,确实不能避免时,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架设安全平网或防护棚等(防护棚一定要按GB/T3608-93标准搭设)。另外进入施工现场一定要戴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安全帽。

(三)、坍塌: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按程序审核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作业;脚手架工程必须严格把好“十二”道关(方案编制、方案审批、基础、材质、连接、间距、支撑、护栏、承重、上下、防雷、验收);隧道施工严格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进行施工,即按程序进行施工(测量、放线、凿孔、爆破、排烟、找顶、初喷、出渣、衬砌等)。高切坡、深开挖等必须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及市建委市建发【20**】47号的规定进行作业。

(四)、机具伤害: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按JGJ33-2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各工种、各类机具安全操作规程。并认真坚持做好“十字”作业(清洁、紧固、调整、润滑、防腐)。

(五)、触电: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三项基本原则。(必须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必须执行TN-S系统,三相五线制;必须执行三级配电;必须执行两级漏电保护,保护接零。)

(六)、起重伤害:是指卷扬机、电(手)动葫芦、塔吊等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切实遵守、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373号令)的各项规定;起动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

(七)中毒和窒息:检测、送风(送风的风量不应小于25升/秒),个体防护、作业监护。

三、正确使用安全“三宝”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在建筑施工的历史实践中,挽救了千万名职工的生命。有些职工称安全帽为救命帽,安全带为救命带,安全网为救命网。因此,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已成为建筑行业广大职工公认的安全“三宝”。但是,怎样正确使用“三宝”防护措施呢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作如下介绍:

(一)、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的下方或是施工现场,由离心力引起的抛落物,这些落物发生时间短、不固定,一般是突然而来,难以预料。因头在人体最上部位,易被落物击中,加上头部是神经中枢所在,头盖骨最薄处仅2毫米左右,一旦受坠落物打击,易引起脑震荡、脑出血、脑膜挫伤、颅底骨折,影响思维和活动功能,甚至会立即死亡。因此,为防止和减少重大伤害事故,所以我们要用安全帽对人体头部进行防护。

在使用安全帽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安全帽,一般情况下,要有出厂合格证,并有以下三项永久性标记:制造厂名称及商标、型号;制造年月;生产许可证编号。使用前按规定还要对这批安全帽进行外来冲击吸收性能试验和耐穿透性能试验。

冲击吸收性能试验:将安全帽正常戴在试验头模上,用5公斤重物体(钢锤)自1米高度自由平稳落下进行冲击试验。冲击力越小,则保护冲击的性能就越好。

耐穿透性能试验,将安全帽正常戴在头模上,用3公斤重物体(钢锤)自1米高度自由平稳下落进行试验,看是否变形过大,物体不应与头模接触。说明帽壳和帽衬共同起到缓冲分散冲击力的作用。

2、使用前要检查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节部位是否卡紧,帽衬与帽壳插脚是否插牢,是否保持4厘米-5厘米的间隙,缓冲绳带是否结紧。

3、使用中要戴牢固,系紧拴代,应使低头干活或活动时不会脱落,也不至于坠落物把帽子打掉致伤头部。

4、使用后要爱护安全帽,不要随便当坐凳使:发现脏污油垢,可用肥皂水清洗、晾干。若较长期不使用,则需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热源,不受日光直射。

5、在使用中,凡经受较大冲击载后,应立即停止使用。塑料安全帽一般使用期不得超过两年半,到期的安全帽要进行抽查测试才能使用。

(二)、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凡在2米以上的高处进行作业的人员,必须系好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安全带,如果不使用安全带,很可能造成高处坠落而引起伤害,轻则伤残、骨折,重则死亡。若高处作业、悬空作业点没有挂安全带的条件时,施工负责人应为作业人员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

使用安全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新使用的安全带,必须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在使用中应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安全带挂绳长度一般在1.5m~2m,使用3m以上长绳应加缓冲器。

2、不准将绳打结使用,不准将钩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使用。金属钢必须有保险装置,金属舌弹簧有效复原次数不少于两万次,钩体和钩舌的咬口必须平整,不得偏斜。

3、安全带上的各种部件不得任意拆掉,要防止日晒雨淋。

4、存放安全带的地方要干燥,通风良好,不得接触高温、明火、强酸等。(用料是锦纶、维纶、蚕丝料等,包裸绳子的套用的是皮革、轻革、维纶或橡胶)。

5、使用频繁的安全带,要经常作外观检查,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更换。安全带的有效使用期是3~5年。一般情况下,安全带使用两年后,按批量购入的情况抽查一次,各部件及安全带整体要做负荷和冲击试验。

(三)、高处作业点的下方及临边必须设安全网。

安全网是预防坠落伤害的一种劳动保护用品,安全网能将高处作业的人或处于高处作业面的物体发生坠落时将其网住,避免坠落事故的发生。安全网一般由网体、边绳、系绳、筋绳、网绳、试验绳等组成。边绳:围绕网体的边缘决定安全网公称尺寸的绳。系绳:把安全网固定在支撑物上的绳;筋绳:增加安全网强度的绳。网绳:编织网体的绳。试验绳:供判断安全网材料老化变质情况试验用的绳。

安全网分为平网和立网两种。

1、平网:安装平面不垂直水平面,主要用来托住坠落人或物的安全网。平网的宽度不得小于3m,长度一般为6m,重量一般不宜超过15kg,一般采用锦纶、涤纶、维纶或尼纶。氯纶、丙纶由于强力低,不能作平网,但可以作立网。平网在安装时,应外高里低,一般为以15°为宜,网不要绷紧,平网距工作面一般宜为6m,因施工需要,最大不宜超过12m。

2、立网:安装平面垂直水平面,主要用来挡住人或物的安全网。立网的高度不得低于1.2m。立网安装时,必须:(1)安装立网的平面应与水平面垂直;(2)网平面与支撑人员的作业面之边缘处的最大间隙不得超过10厘米。

3、安全网如何正确使用:

(1)、安全网安装后,必须经专人检查验收合格签字后,才能投入使用。

(2)、在使用过程中,不准把网拖过粗糙的表面或锐边,不准在网内或网下方堆积物品;不得把物品等投入网内;不得让焊接或其他火星落入网里;不许受到严重的酸、碱、烟雾的熏烘。

(3)、对使用中的安全网,必须每星期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当受到较大冲击(人体或相当于人体重的其他物体)后,应及时检查其是否有严重的变形、磨损、断裂、连接部位是否有松脱、以及是否有霉变等情况,以便及时更换或修整。

(4)、在使用中如对局部要进行修理时,所用材料、编结方法应与原网相同。修理完后必须经专人检查合格才可继续使用。

(5)、要经常清理网上落物。当网受到化学品的污染,或网绳嵌入粗砂粒及其他可能引起磨损的异物时,应及时处理和清洗。洗后应让其自然干燥。

(6)、必须保证试验绳始终穿在网上。安全网使用后,每隔3个月必须进行试验绳的强力试验,试验完毕后,必须填写试验记录。当安全网上没有试验绳供试验时,安全网即应报废。

安全网如何正确管理:

(1)安全网必须有国家指定监督检验部门批量检验证和出厂检验合格证,才能进库和使用。

(2)安全网必须由专人保管、发放。

(3)暂时不用的网要存放在库房或专用场所;平网和立网要分隔存放;安全网在贮存或运输中必须避风、遮光、隔热、同时要避免化学物品的侵袭;搬运中,禁止使用带钩子的工具。

(4)旧安全网在重新使用前,应由专人进行全面的检查,做好详细检查记录,并由检查人签发允许使用证明。

篇4:对混凝土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蜂窝

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3.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4.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4.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

5.1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5.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贴于中国论文下载

6.缺棱掉角

6.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6.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7.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实,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7.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篇5:施工事故预防措施

一、一般要求:

1.新工人进入工地前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经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及考核合格后方准进入施工现场操作;

2.特殊工种人员、机械操作工未经专门安全培训,无有效安全上岗操作证,不盲目操作;

3.施工环境和作业对象情况不清,施工前无安全措施或作业安全交底不清,不盲目操作;

4.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岗位无安全措施,未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交底,不盲目操作;

5.安全帽和作业所必须的个人防护用品不落实,不盲目操作;

6.电焊机、钢筋机械、木工平刨、圆盘锯、搅拌机等设施设备和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搭设安装后,未经验收合格,不盲目操作;

7.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安全隐患不排除,威胁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时,不盲目操作;

8.凡上级或管理干部违章指挥,有冒险作业情况时,不盲目操作;

9.高处作业、带电作业、禁火区作业、易燃易爆作业、爆破性作业、有中毒或窒息危险的作业和科研实验等其他危险作业的,均应由上级指派,并应安全交底;未经指派批准、未经安全交底和无安全防护措施,不盲目操作;

10.隐患未排除,有自己伤害自己、自己伤害他人,自己被他人伤害的不安全因素存在时,不盲目操作。

二、防止触电伤害的十项基本安全操作要求

1.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触电伤害的操作要求有:

2.非电工严禁拆、接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

3.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要检查线路、插头、插座、漏电保护装置是否完好;

4.电气线路或机具发生故障时,应找电工处理,非电工不得自行修理或排除故障;

5.使用振捣器等手持电动机械和其他电动机械从事湿作业时,要由电工接好电源,安装漏电保护器,操作者必须穿戴好绝缘鞋、绝缘手套后再进行作业;

6.搬迁或移动电气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7.搬运钢筋、钢管及其他金属物时,严禁触碰到电线;

8.禁止在电线上晒物料;

9.禁止使用照明器烘烤、取暖,禁止擅自使用电炉和其他电加热器;

10.在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工作时,应停止输电,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措施,要保持安全距离,防止触碰;

11.电线必须架空,不得在地面、施工楼面随意乱拖,若必须通过地面、楼面时应有过路保护,物料、车、人不准压、踏、碾磨电线;

三、防止机械伤害的“一禁、二必须、三定、四不准”

1.不懂电器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摆弄机电设备;

2.机电设备应完好,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

3.机电设备停电、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关机,按要求上锁;

4.机电设备应做到定人操作,定人保养、检查;

5.机电设备应做到定机管理、定期保养;

6.机电设备应做到定岗位和岗位职责;

7.机电设备不准超负荷运转;

8.机电设备不准在运转时维修保养;

9.机电设备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得将头、手、身伸入运转的机械行程范围内。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