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边坡塌方伤害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预防边坡塌方伤害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1每项工程施工前,都要编制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其内容包括施工准备、开挖方法、方坡、排水、边坡支护等。

2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

3对开挖深度大、施工时间长、坑边要停放机械等的基坑,应严格按规定的允许坡度地放坡,当基坑(槽)附近有主要建筑物时,基坑边坡的最大坡度为1:1~1:1.5。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

4开挖基坑(槽)时,若因场地限制不能放坡或放坡后所增加的土方量太大,为防止边坡塌方,可采用设置挡土支撑的方法。边坡支护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有设计计算书。

5防止地表水流入坑漕和渗流入土坡体。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边坡产生侧移。

6严格控制坡顶护道内的静荷载或较大的动荷载。

7在边坡上侧堆土(或堆放材料)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边坡边缘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

8雨期施工,应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在傍山、沿河地区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洪、防泥石流措施。深基坑特别是稳定性差的土质边坡、顺向坡,施工方案应充分考虑雨季施工等诱发因素,提出预案措施。

9采取机械开挖时,禁止在开挖正下方及附近沟底人工清土。

10当开挖坡度不够,或坍塌危险时,禁止人进入沟底作业,并随时悬挂安全设施、标志等。

11在电线杆或地下构筑物附近挖土时,其周围必须有加固措施。在靠近建筑物处挖掘基坑时,应采取相应的防塌方措施。

篇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日益增多(如斜拉桥的索塔、承台及基础、高层建筑的箱型基础或筏型基础),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普遍会遇到裂缝控制问题,这是因为混凝土体积大,聚集的大量水化热会导致混凝土内外散热不均匀,在受到内外约束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并很可能导致裂缝产生,最终为工程结构埋下严重质量隐患。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裂缝产生和发展,以保证工程质量。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类型及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包括干燥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自身收缩裂缝、安定性裂缝、温差裂缝、碳化收缩裂缝等。

1.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中会导致其体积的收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这种收缩更加明显。如果混凝土的收缩受到外界的约束,就会在混凝土体内产生相应的收缩应力,当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水泥用量及水泥品种。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收缩就越大。水泥品种对干缩量及收缩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收缩量较小。

自身收缩是混凝土收缩的一个主要来源。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的自干燥作用,导致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及体积减小而最终自身收缩。水灰比对自身收缩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当水灰比大于0.5时,其自干燥作用和自身收缩与干缩相比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水灰比小于0.35时,体内相对湿度会很快降低到80%以下,自身收缩与干缩则几乎各占一半。

自身收缩主要发生在混凝土拌合后的初期。因此在模板拆除之前,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大部分甚至全部已经完成。在大体积混凝土里,即使水灰比并不低,自身收缩量值也不大,但是它与温度收缩叠加到一起,就要使应力增大,所以在水工大坝施工时早就将自身收缩作为一项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和考虑。但是,许多断面尺寸虽不很大,且水灰比也不算小的混凝土,也必须考虑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影响,也需要考虑将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叠加的影响。

塑性收缩也是大体积混凝土收缩一个主要来源。在水泥活性大、混凝土温度较高或者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混凝土的泌水明显减少,表面蒸发的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这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稍微受到一点拉力,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分布不规则的裂缝。出现裂缝以后,混凝土体内的水分蒸发进一步加快,于是裂缝迅速扩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及早覆盖养生。

2.温差裂缝

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温差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温差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混凝土浇筑初期,这一阶段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形成内外温差并导致混凝土开裂,这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另一种是在拆模前后,这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很快,从而导致裂缝产生。第三种情况是当混凝土内部温度高达峰值后,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使用温度或最低温度,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即内部温差。这三种温差都会产生裂缝,但最严重的是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

3.安定性裂缝

安定性裂缝表现为龟裂,主要是由于水泥安定性不合格而引起。

三、裂缝的防治措施

1.设计措施

(1)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二掺(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一高(高粉煤灰掺量)”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抗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2)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方式,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3)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4)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

(5)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

2.原材料控制措施

(1)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90d~180d)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因为每加减10kg水泥,温度会相应增减1℃,水化热与水泥用量成正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收缩性小的或具有微膨胀性的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在水化膨胀期(1~5d)可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而在水化后期预压应力可部分抵消温度徐变应力,减少混凝土内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2)适当搀加粉煤灰。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后,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减少收缩,降低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抑制碱骨料反应,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等。

(3)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骨料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一般为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83%,因此在选择骨料时,应选择线膨胀系数小、岩石弹模较低、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级配良好的骨料。一般来说,可以选用粒径4mm~40mm的粗骨料,尽量采用中砂,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石子在1%以内,砂在2%以内)。控制水灰比在0.6以下。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掺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另外还可以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坚实无裂缝、冲洗干净、规格为150mm~300mm的大块石。掺加大块石不仅减少了混凝土总用量,降低了水化热,而且石块本身也吸收了热量,使水化热能进一步降低,对控制裂缝有一定好处。

(4)适当选用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这对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学、热学、变形、耐久性等性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施工方法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内部应适当预留一些孔道,在内部通循环冷水或冷气冷却,降温速度不应超过0.5℃~1.0℃/h。对大型设备基础可采用分块分层浇筑(每层间隔时间5d~7d),分块厚度为1.0m~1.5m,以利于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当混凝土浇筑在岩石地基或厚大的混凝土垫层上时,在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防滑隔离层(浇二度沥青胶撒铺5mm厚砂子或铺二毡三油),底板高低起伏和截面突变处,做成渐变化形式,以消除或减少约束作用。此外,还应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尽量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还可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4.温度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裂缝是极其敏感的。当混凝土从零应力温度降低到混凝土开裂温度时,混凝土拉应力超过了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拉应力。因此,通过应降低混凝土内水化热温度和混凝土初始温度,减少和避免裂缝风险。

人工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措施对早期因热原因引起的裂缝作用不明显。比如表面保温材料保护可以减少内外温差,但不可避免地招致混凝土体内温度很高,从受约束而导致贯穿裂缝的角度看,是一个潜在恶化裂缝的条件。因为体内热量迟早是要散发掉的。另外人工控制混凝土温度还需注意的问题是防止过速冷却和超冷,过速冷却不仅会使混凝土温度梯度过大,而且早期的过速超冷会影响水泥——胶体体系的水化程度和早期强度,更易产生早期热裂缝。超冷会使混凝土温差过大,引起温差裂缝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白天施工时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用湿麻袋覆盖,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混凝土泵送时,可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

四、结语

虽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只要严格按规范规定施工,认真积极的探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

篇3:预防高空坠落坠物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在脚手架上施工作业、各类登高作业及洞口临边等作业均有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可能。为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要求制定下列措施:

1)做好高处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及相关安全预防工作: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悬挑架搭、拆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并按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专项交底,必须签字确认。要求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

2)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夜间设红灯示警。

3)高处作业前,必须由项目经理/项目执行经理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必须做到定型化、工具化,防护栏以红白(或黑、黄相间)相间的条纹标示。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必须经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4)脚手架搭拆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由公司审批签字,项目部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审核,经审核合格签字后,方可进行脚手架的搭设。脚手架外侧必须采用密目安全网全封闭,不得留有空隙。密目安全网固定在架体上。要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采用脚手板或安全网封闭,防止作业人员和物料坠落;要求脚手架顶部采用双层竹芭板与多层板全封闭,防止交叉作业,引发安全事故。

5)在悬挑脚手架搭设操作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衣着灵便,但决不可赤膊裸身。脚下要穿软底防滑鞋,决不得穿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鞋,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

6)在悬挑脚手架搭设操作过程中,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必须按要求正确系挂安全带,并随时做好临时防护,坚持“先防护、后施工,无防护、不施工”的原则。并要求脚手架搭设作业人员必须做好分工和配合,要求传递杆件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或杆件失衡,对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相互询问并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7)脚手架搭、拆人员必须佩带工具袋,工具用完后放入袋内,不要放在架子上,工具的尾端用绳索与人体相连接。

8)拆除下来的杆件和材料必须随拆随传下,以免放置不当造成坠落。

9)下班前,必须将所有拆除的构件和材料安全卸下,并检查未拆除的脚手架,要求未拆除脚手架必须稳定,不能形成稳定架体必须采取临时撑拉措施予以加固。

10)在拆除作业时,地面上的配合人员必须躲开可能落物的区域。

11)上、下运送构件时,必须捆扎牢固,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工上、下传递。

12)要求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不能自行其是。

13)严禁在脚手架上打闹戏耍、退着行走和跨在外护栏上休息。

14)拆除现场必须设置可靠的安全围栏,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拆卸作业区内。

15)严禁将拆下的材料向地面抛掷。

16)外脚手架拆除前,必须将脚手板上的垃圾杂物清除干净。

篇4:预防脚手架坍塌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1)必须严格按悬挑脚手架搭设顺序进行搭设。

2)悬挑脚手架搭设前必须严格按相关规定编制专项施工作业方案,并经公司审批、项目各部门审核后,方可进行脚手架搭拆。要求脚手架每层均铺设脚手板,不得留有空隙,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必须采用脚手板或安全网封闭,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

3)脚手架外侧每步架必须设置二道防护栏杆,并设置好挡脚板。

4)特殊部位的脚手架必须在其出入口处加挂安全标志牌。

5)悬挑脚手架搭设施工作业时,必须严格按搭设顺序进行搭设。

6)要求在每次下班前,必须把所有上架材料必须全部用完,不要存留在悬挑架上,并要求悬挑架必须稳定,不能形成稳定的脚手架必须采取临时撑拉措施予以加固。

7)在脚手架上作业,必须严格按规范或设计规定的荷载使用,严禁超载,要求作业面上荷载,包括脚手板、人员、工具和材料,不得超过2kN/m?;脚手架上部荷载应力必须均匀分布,避免荷载集中于一侧。

8)在悬挑架作业时,不得随意拆除基本结构杆件和连墙件,因作业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和连墙点时,必须通过项目总工书面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篇5: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措施

第一节安全管理

1、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及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人。

2、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尤其是民工的培训教育。公司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项目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是: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剖析、安全纪律和岗位讲评等。从而增强工人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

3、坚持班前安全活动,针对班组专业特点和作业条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二是要将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项讲明,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检查。工程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和专职、兼职安全员,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职责分工,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并经常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要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原则进行及时整改,并按时复查,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上岗,有心脏病等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6、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项目部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第二节“三宝”管理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建筑行业广大职工公认的安全“三宝”,必须正确使用。

必须从进货的关口把住产品质量关,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产品是合格品,并加强对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按规定配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认真教育、严格检查、督促职工正确佩戴使用。

1、安全帽

①安全帽应符合《安全帽》(GB2811-89)国家标准。安全帽需经常进行检查,有异常损伤、裂痕等应立即收回停止使用。

②每顶安全帽上应有:制造厂名称、商标、型号、制造年月、许可证编号等。并有出厂合格证。

③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要系好帽带,防止脱落,使其在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时起到保护作用。

2、安全带

①安全带应符合《安全带》(GB6095-85)要求,安全带的带体上应缝有永久字样的商标、合格证和检验证。合格证上应注明:产品、生产年月、拉力试验、冲击实验、制造厂名、检验员姓名等。

②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凡在2m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合格的安全带。有的高处作业点没有挂安全带的条件时,施工负责人应为工人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并确保高挂低用。

③安全带使用中应做垂直悬挂,高挂低用较为安全,当在水平位置悬挂使用时,要注意防止摆动碰撞。不宜低挂高用,不应将安全带的绳打结使用,不应将钩直接挂在不牢固物或直接挂在非金属绳上,钩子必须挂在连接环上使用,防止绳被割断。架子工使用的安全带绳长限定在1.5-2.0m,当使用大于3.0m的长绳时,应加缓冲器。

3、安全网

①安全网的规格、材质必须符合《安全网》(GB16909-1997)和《密目式安全网》(GB5725-1997)国家标准。耐贯穿性试验、冲击试验符合要求。安全网必须有国家指定的监督检验部门批量验证和工厂检验合格证。

②在建工程脚手架外侧必须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

③密目式安全网严禁作为平网使用。

④安全网的系绳绑在支撑物(架)上,应符合打结方便、连接牢固、易于拆卸的原则。密目式安全网安装时,每个环扣都必须穿人符合规定的纤维绳或12-14号的铅丝。

1)、平网安装时系结点应沿网边均匀分布,每个系点以一根独立的绳连接,系绳要连接牢固而又不容易解开,受力后不能散脱,筋绳要连接在支撑架上。

2)、立网要牢固扎结,固定点的距离应不大于500mm,上下两片网之间的拼接要严密。

⑤安全网支设完毕,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三节洞口防护

在建工程的楼梯口、电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均需按规范要求进行防护,并且要有醒目的示警标志,夜间还要有红灯示警。

1、楼梯口防护

楼梯扶手应在楼梯踏步拆模后及时安装。否则,应沿楼梯设置1.0-1.2m高的护身栏杆。防护栏杆应符合规范规定,整齐牢固,与现场规范化管理像适应。

2、电梯井口防护

正在施工的电梯井内不得垂直运输。电梯井各层门口必须安装不低于1.2m的定型化、工具化的活动门,活动门固定网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150mm。同时,还应在电梯井内每层设置一道钢筋安全网,平网内无杂物,网与井壁间隙不大于100mm,当防护高度超过一个标准层时,不得采用脚手板等硬质材料做水平防护。

3、预留洞口、坑、井防护

①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规定:水平孔洞短边尺寸大于25mm的,竖向孔洞高度大于750mm的都要进行防护。

②楼层、屋面等平面孔洞边长小于500mm者,可使用坚实盖板固定盖设;平面洞口短边500-1500mm者,可使用钢筋网或水平安全网保护,上铺遮盖物;平面洞口短边长1500mm以上者,先在洞口四周设置防护栏杆,并在洞口下方张挂安全网,也可搭设内脚手架。各类洞口防护必须定型化,不允许作业人员随意找材料盖上的临时做法,防止由于不严密、不牢固而存在事故隐患。

③墙面等竖向洞口,用工具式或固定防护门,内柱间距不得超过1.5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或砌体材料暂时封闭。

4、通道口防护

①在建工程地面入口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流动密集的通道口上方、井架首层入料口应设置防护棚。

②防护棚的高度应大于出入口,两边各出1m。长度根据本工程建筑物的高度在24m以上时,防护棚长度不小于5.0m,并且防护棚顶部应搭成双层结构,层间距不小于70mm;顶棚采用满铺木脚手板,防护棚顶周围需设置1.2m高的防护栏,并要挂好安全网。

第四节临边防护

在施工过程中,深度超过2.0m的土方施工、临边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斜道两侧边、卸料台的外侧边、楼梯临边,女儿墙的屋面周边等,当高处作业时工作面的边沿没有围护设施或虽有设施但其高度低于800mm的,必须设置1.2m高的双层围栏或搭设安全网。

1)主体施工期间,每层模板拆除的同时立即补充该层临边防护栏杆,栏杆要牢固可靠,上横杆任何处都要能承受来自任何方向的1KN的推力。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宜超过2.0m。

2)对转角处及一些难以设固定防护栏杆的地方,则砌一道1.2m高的砖墙做临边防护。

3)转料平台要设置1.0-1.2m的防护栏杆,栏杆外挂密目网安全封闭,底部四周铺180mm高挡脚板,平台板为50mm厚木脚手板。

第五节物料提升机

物料提升机按有关规定编制安装拆卸施工方案,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使用前应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物料提升机应有完好的停层装置,各层联络信号明确和有清晰的楼层标记。

物料提升机上料口应装设有连锁装置的安全门,同时要有断绳保护装置或安全停靠装置。通道口走道板满铺并固定牢固,两侧边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并用密目安全网封闭两侧。

物料提升机严禁乘人。

第六节移动式平台

工程进入装修阶段,在进行天花批荡及内墙批荡时,由于层高较高,需搭设移动式操作平台。

移动式操作平台采用门式架搭设,立杆应保持垂直,上部适当向内收紧,平台作业面不得超出底脚。立杆底部和平台立面分别按要求设置扫地杆、剪力撑或斜撑,平台用坚实木板满铺,并设置好四周的防护栏杆及登高上下梯。

详见移动式操作平台施工方案。

第七节外脚手架

外脚手架的搭设必须严格按照《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施工,每搭设一层必须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脚手架内侧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大于150mm时需挂设安全兜底网。且按要求在施工层及施工层以下每隔10m脚手架与建筑物间设置安全兜底网,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作业层脚手板应铺设严密。

脚手架外侧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作业人员上下采用专用通道,不得攀爬架体。

第八节模板工程

按要求编制普通模板及高支模方案,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模板工程在绑扎钢筋、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均匀堆置,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

木工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紧安全带,穿工作鞋,戴工作卡,铺脚手架不准马虎操作,操作工具及零件放在工具袋内,搭设中应统一指挥,思想集中,相互配合,严禁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嬉笑打闹,材料工具不得随意乱抛乱仍,吊运材料工具的下方不准站人。

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爬支架上下。

模板高空临边要有足够的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特别在平台外缘部分应加强防护。

安装模板应按工序进行,当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砼浇筑前必须做好模板系统内人员的清场工作,浇筑期间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模板系统下。

砼浇筑期间及浇筑完成一天内,设专人负责检查模板及支撑的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工。迅速疏散作业人员,组织人力排除险情,方能复工。

浇筑砼时绝对禁止拆除任何模板,现场设专人负责监管。

拆模应严格遵守从上而下的原则,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禁止抛掷模板。

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搭设好牢固操作平台,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拆下的模板应集中吊运,并多点捆牢,不准向下乱仍。

已拆除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因扶空、踏空坠落。

(9)其他措施

工人使用梯子要求:梯子要牢;踏步30-40cm;与地面角度600-700;底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

在工人操作前,要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安全教育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各种临边、洞口等各项防护措施应逐项检查验收。验收根据工程情况分层或分阶段进行,验收结束后要办好验收人员签名手续。对不合格的部位要及时下达隐患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在整个施工期间,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和定期进行检查并管理。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