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高空作业指导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HSE高空作业指导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1目的

为规范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

本指导书所称高空作业:是指在施工、检维修过程中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场所进行的作业。

3职责

3.1质量安全环保部门职责

负责对所属单位高空作业的监督检查。对高空作业现场的安全实施监督检查。

3.2作业人员职责:

3.2.1按《高空作业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

3.2.2作业前应检查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3.2.3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3.2.4熟悉应急计划,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3.2.5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

3.2.6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安全措施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3.3作业监护人职责:

3.3.1监护人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3.3.2监护人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3.3.3监护人应掌握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数量,并和作业人员拟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3.3.4监护人应熟悉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护设施、报警装置,并坚守岗位;

3.3.5监护人要携带《高空作业票》,并负责保管。

4高空作业要求

4.1施工方应携带相关资料到安全管理部门办理高空作业票。

4.2作业前由基层单位安全主管人员组织对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交代作业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及监护人员认可并在《高空作业票》上签字后方可进行作业。

4.3防护措施要求

4.3.1作业人员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应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绳,当遇特殊情况并经作业风险分析评价认为不宜系安全带或作业现场无法满足系挂要求的高空作业,经本单位质量安全环保部门核实后可作为特殊情况处理,但必须经过严格审核并采取严密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4.3.2安全带必须系挂在施工作业处上方的牢固构件上,不得系挂在有尖锐棱角的部位,安全带系挂点下方应有足够的净空,安全带应高挂(系)低用,不得采用低于腰部水平的系挂方法,严禁用绳子捆在腰部作为安全带。

4.3.3严禁在六级(风速10.8m/s)以上大风和雷电、暴雨、大雾等气象条件下以及40℃及以上高温、-20℃及以下寒冷环境下从事高空作业,在30--40℃的高温环境下的高空作业应按《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89)标准中“重劳动”工作时间轮换作业。

4.3.4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要有防掉绳并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工具、材料和杂物等禁止抛掷,作业点下方要设安全警戒区,要有明显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

4.4设备要求

4.4.1脚手架搭设应避开高压线,无法避开时应保证高空作业中电路不带电,或者操作人员在脚手架上带工具、材料活动范围与导电线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安全距离(电压≤110kV时2m,220kV时4m),高空用电作业,导线必须绝缘良好、无接头,用金属脚手架时尤应重视,防止触电。

4.4.2在大于25度屋面上作业时,应设置活动板梯、防护栏杆和安全网。

4.4.3在屋架的上弦、支撑、横条、挑架的挑梁和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或作业时应采用安全绳、安全网等安全防护用具或安全措施。

4.4.4所用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梯子横档间距以30cm为宜。使用时上端要扎牢,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单面梯与地面夹角以60-70度为宜,禁止两人同时在梯上作业。如需接长使用,应绑扎牢固。人字梯底脚要拉牢。在通道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置围栏。

4.4.5高空作业使用的吊架、梯子、脚手板、防护围栏和挡脚板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规程和标准的要求

4.4.6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作业前必须仔细检查,确保其完好、牢固,不得使用耐热性差的材料如尼龙安全带、尼龙安全绳等。

4.5严禁违章作业要求

4.5.1严禁无监护人作业。

4.5.2经医生诊断,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以及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4.5.3夜间照明光线不足或照明不足的场所,不允许进行高空作业。

4.5.4严禁上下垂直进行高空作业,如须分层进行作业,中间应有隔离措施。

篇2:桥涵工程高空作业安全防控措施

(一)防止高空作业人员坠落的安全防控措施

1、高空作业场所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

2、脚手架搭设符合规程要求并经常检查维修,作业前先检查稳定性。

3、高空作业人员应衣着轻便,穿软底鞋。

4、患有精神病、癫痫病、高血压、心脏病及酒后、精神不振者严禁从事高空作业。

5、高空作业地点必须有安全通道,通道不得堆放过多物件,垃圾和废料及时清理运走。

6、距地面1.5米及1.5米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将安全带挂在上7、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及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高空作业。

8、严禁人随吊物一起上落,吊物未放稳时不得攀爬。

9、高空行走、攀爬时严禁手持物件。

10、垂直作业时,必须使用差速保护器和垂直自锁保险绳。

11、及时清理脚手架上的工件和零散物品。

(二)防止高空落物伤人安全措施

1、对于重要、大件吊装必须制定详细吊装施工技术措施与安全措施,并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配置专职安全人员监护。

2、非专业起重工不得从事起吊作业。

3、各个承重临时平台要进行专门设计并核算其承载力,焊接时由专业焊工施焊并经检查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4、起吊前对吊物上杂物及小件物品清理或绑扎。

5、从事高空作业时必须佩工具袋,大件工具要绑上保险绳。

6、加强高空作业场所及脚手架上小件物品清理、存放管理,做好物件防坠措施。

7、上下传递物件时要用绳传递,不得上下抛掷,传递小型工件、工具时使用工具袋。

8、尽量避免交叉作业,拆架或起重作业时,作业区域设警戒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9、切割物件材料时应有防坠落措施。

10、起吊零散物品时要用专用吊具进行起吊。

篇3:桥涵工程高空作业施工安全要求

1、担任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患有精神病、癫痫病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准参加高处作业。凡发现工作人员有饮酒、精神不振时,禁止登高作业。

2、高处作业均须先搭建脚手架或采取防止坠落措施,方可进行。

3、在立柱、盖梁、箱梁以及其他危险的边沿进行工作,临空一面应装设安全网或防护栏杆,否则,工作人员须使用安全带。

4、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1.5m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5、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丝绳上。禁止挂在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上。

6、高处作业应一律使用工具袋,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拴在牢固的构件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止从高空坠落发生事故。

7、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外,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如在格栅式的平台上工作,为了防止工具和器材掉落,应铺设木板。

8、不准将工具及材料上下投掷,要用绳系牢后往下或往上吊送,以免打伤下方工作人员或击毁脚手架。

9、上下层同时进行工作时,中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板、罩棚或其他隔离设施。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10、在6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打雷、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11、禁止登在不坚固的结构上进行工作。为了防止误登,必要时要在不坚固的结构物处挂上警告牌。

篇4:桥涵工程高空作业安全保障措施

(一)基本要求

1、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要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2、高处作业必须按规程搭设安全网;作业人员佩带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具。

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精力集中,不得嬉闹,酒后严禁高处作业。

4、工具要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要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要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高处作业所有料具应放置稳妥,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5、严禁人员跟随起重物上下。

6、高处作业采用统一规程的信号等与地面联系。

7、高处作业时应与输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遇有恶劣天气停止作业。

8、上、下交叉作业必须采取隔离措施。

9、防护用品穿戴整齐,裤脚要扎住,戴好安全帽,不穿光滑的硬底鞋,要佩戴有足够强度的安全带。

10、夜间不宜进行高处作业。

11、遇有六及风力时,禁止露天高处作业。

(二)高处作业安全防护

1、攀登作业安全防护:

(1)攀登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移动式梯子,均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验收其质量。

(2)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梯子的上端有固定措施。

(3)立梯工作角度以75°±5°为宜,踏板上下间距以30cm为宜,并不得有缺档。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35°~45°为宜,较链必须牢固,并有可靠的拉撑措施。

(4)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5m为界宜,超出2m,加设护笼,超过8m,设置梯间平台。

(5)作业人员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6)攀登的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当梯面上有特殊作业,重量超过上述荷载时,应按实际情况加以验算。

2、悬空作业安全防护:

(1)悬空作业处有牢靠的立足处,并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它安全设施。

(2)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过技术科验证后方可使用。

(3)吊装中的大模板、预制构件以等面板上,严禁站人和行走。

(4)支模板应按规定的工艺进行,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设立操作平台。

(5)绑扎钢筋和安装钢筋骨架时,搭设脚手架和马登。绑扎立柱和盖梁钢筋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绑扎3m以上的柱钢筋,必须搭设操作平台。

(6)浇注离地2m以上结构时,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7)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8)预应力张拉区域应标示明显的安全标志,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张拉的两端必须设置挡板。挡板距所张拉钢筋的端部1.5m~2m,且应高出最上一组张拉筋0.5m,其宽度应距张拉钢筋两外侧各1m。

(9)进行预应力张拉时,要搭设站立操作人员和设置张拉设备用的牢固可靠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雨天张拉时,还要架设防雨篷。孔道灌浆要按预应力张拉安全设施的有关规定进行。

(10)进行高空焊接,气割时事先清理火星飞溅范围内的易燃,易燃物或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才能施工。

篇5:高空作业具体安全措施

高于地面2米以上(含2米),且为悬空的高度作业是为高空作业。

1、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挂在牢固处(高挂低用)。

2、高处作业使用的脚手架、吊架、平台、脚手板、梯子、护栏、索具(钢丝绳、麻绳、化学纤维绳)等料具和安全带、安全网等安全防护用品的质量都必须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

3、高处施工作业前,应进行针对性的书面安全交底,要被交底人的签字,同时必须落实所有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作业。

4、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定期体检。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症、严重近视及患有其他不适应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均不得登高作业。

5、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6、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使用中发生损坏,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的,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排除险情或隐患后,方准作业。

7、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体,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并不得超重,在脚手架上载荷不得大于270kg/m2。工具用毕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能任意乱扔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小型工具、配件用工具包盛装或使用吊篮吊装。

8、高处作业无法搭设严密的防护设施的,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必须系挂在施工作业上方牢固的物体上,并高挂低用,禁止低挂高用。

9、高处作业人员不准骑坐在脚手架的护栏、未安装牢固的管道、设备上和躺在平台、孔洞边缘上休息。在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的条件下,严禁在木桁架、挑梁,砌体及构架上行走或作业。

10、雨、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雪、霜、冰均应及时清除干净。暴风雪及沙尘暴后,应及时对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复完善,6级大风立即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11、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的,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立即恢复。

12、高处作业人员应沿着斜道、梯子上下,严禁沿着绳索、立杆、井架或栏杆等攀登。

13、移动脚手架的使用:

(1)使用脚手架时,应安放稳固,要有工作平台;

(2)脚手架上工作平台必须铺满铺板并安装挡脚板,铺板、挡脚板必须固定,护栏外须加设防护网;

(3)操作平台上不能堆放过多,过重的材料(不能超过栽荷),且材料堆放必须均匀、分散,要有足够的工作空间;

(4)检查脚手架的扣件是否完好、螺栓是否拧紧;

(5)严禁站在护栏上工作或坐在护栏上休息;

(6)必须佩带安全带并挂牢(可拴在护栏上);

(7)移动脚手架的轮子必须有制动装置(脚刹),使用时必须制动(即刹住脚刹);

(8)平台上有人时,严禁推动脚手架;

(9)严禁交叉作业;

(10)作业区域应用警示带围好、设置监护人,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14、人字梯的使用:

(1)使用前检查该梯子是否安全,即检查梯子的铆钉是否松动,焊接是否开裂;

(2)用结实的绳索将两边拉住、拴紧、绷直;

(3)梯子须安放稳固,使用材料需经人传递或用小桶吊放,严禁上下抛物;

(4)使用梯子时至少两人一组,有专人扶梯;

(5)严禁使用梯子最上面两格;

(6)严禁背对梯子作业;

(7)超过2米以上的作业,且安全带无挂点时,除扶梯人外,须再设置一名监护人;

(8)严禁交叉作业;

(9)作业区域应用警示带围好、设置监护人,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