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粉尘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施工粉尘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诱因:

在有的建筑施工作业中,产生大量粉尘,由于未采取降尘措施,作业人员又未按规定配戴个人防护用品,在此环境下作业,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使肺部组织产生纤维化病变。

防范措施:

1.加强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配戴防尘口罩及其它个人防护用品;

2.改善作业环境,采用湿式作业,局部抽风作业和密闭除尘作业,降低粉尘浓度;

3.加强改善防尘设备的技术管理,建立维护保养制度,确保正常运转;

4.定期对粉尘作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按规定发放保健食品。

应急处置:

经定期身体检查发现病变立即调离粉尘作业岗位,送医院治疗。医疗终结后视其恢复情况,安排适当工作,并按国家规定,定期进行检查,观察病情变化情况。

篇2:使用石棉材料建筑物拆解及安全处置技术措施

一.相关人员防护意识及防护技术培训

针对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进行石棉相关知识以及石棉危害知识的培训,从主观上提高防护意识。针对实际操作人员进行防护和技术培训,从客观上提高操作人员对于石棉纤维污染的防护能力。

1.培训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正确佩戴、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人工呼吸面罩、一次性防护服、手套和橡胶靴、脸部防护罩、透风护目镜以及其它合适的防护装备。

2.培训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各种清除工具以及清除工具的存放、处理处置等。

二.使用石棉材料的建筑物的拆解操作规程

1.石棉材料的调查和确定

准确确定石棉材料的使用分布情况,对于安全、快速的拆除、处理石棉废物非常重要。

1)资料调查

对所要清理的建筑物是否使用了石棉材料或含石棉建材进行资料调查,寻找查阅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资料以确定此建筑物是否使用了石棉材料及使用部位,并对使用量进行估算。如果资料不全,可以寻找相关知情人调查了解。

2)可能含有石棉材料的样品采集

如调查工作不能够确定是否使用了石棉材料,需要进行石棉检测来确定。样品采集部位包括建筑的保温隔热部分、绝缘部分、石棉瓦、石棉水泥等部位。在做好必要防护的前提下使用工具(如切刀等)取下可疑材料,采样量在100克左右即可,采用双层塑料袋盛装病密封。需运输时要使用坚固的外包装,避免由于包装材料的损坏造成石棉材料的污染。

3)样品检测

采集好的样品应安全运送到具有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含有石棉材料。检测手段包括相差显微镜法、扫描电镜法等。检测方法可参照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HJBZ《无石棉建筑制品》、HJ/T41-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镜检法》等。

2.石棉拆解工作规定区域的确立

首先对使用了石棉材料的地方做出明确标记,然后根据石棉材料的多少以及现场情况确定石棉去除工作的规定区域,包括石棉去除区域和碎片废物聚集区域。规定区域要加以封闭,只留有一个出入口,出入口要设立专用淋浴房。在工人作业时要将出入口封闭。规定区域有明显标记。

3.石棉拆解

1)工作人员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携带专用工具及石棉废弃物贮存容器进入工作区域。专用工具包括:喷雾枪、切刀、清理清洁用具、抹布等。贮存容器包括坚实的塑料袋(0.2mm左右厚度),塑料桶等。待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后,封闭工作区域入口。

2)去除工作首先须用水或者其它湿润介质将石棉材料充分湿润,以防止石棉颗粒的释放,可以使用喷雾枪喷洒加过湿润剂的水。石棉材料湿润后,使用工具进行拆解清除。清除下来的石棉材料废弃物迅速放入贮存容器中。

可用装有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的真空清理器(吸尘器)来收集散落的含有石棉碎片和灰尘。

3)工作人员清除掉封闭区内所有石棉材料或者清理工作告一段落时,封好装有清除下来的石棉材料和已沾污的湿抹布等的石棉废弃物容器(塑料袋、桶等)。用干净湿抹布清洁工作中所用器具,将清理好的器具放在规定的地方,使用过的湿抹布按石棉废物处理。

4)工作人员离开工作规定区域前要将个人防护装置脱下并清洁干净,放在指定地点。一次性防护装备按石棉废弃物处理。人员在淋浴室清洗干净换上干净衣物后,离开工作区域。

5)拆解清除工作完成后,需对规定区域内的所有物品进行清洁,包括封闭用的材料。对于不能够清洁干净的材料、清洁用的废水、抹布等按照含石棉废弃物进行处理。

4.安全可靠贮存、处理、处置

1)使用封闭的容器或双层塑料袋盛装石棉废弃物,将盛装石棉废物的袋子、容器或其它包装材料标出警告标签。

2)将石棉废弃物直接运送到环保部门认可的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或处置场所。运输人员须是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运输过程中应携带必要的人员防护装备、工具,携带备用的水合润湿剂、容器等。

石棉废物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确保不向空气中释放石棉纤维,车辆应有封闭车厢,确保石棉废物容器在运输过程中密封、湿润、不破损。

3)石棉处置方式主要有二种,一种是固化,与水泥混在一起成块状,然后填埋。另一种是直接将装有废物的容器(塑料袋、桶等)在环保部门认可的填埋区填埋。填埋处理时,石棉废物容器的上面的覆盖物至少要25cm厚,以防止石棉纤维进入空气。最终的覆盖厚度应达到60cm以上。

4)石棉废弃物填埋区域要画出边界,设立明显的标记以示警告,防止受到破坏。

篇3:基坑施工应急处理措施

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渗水或漏水,应根据水量大小,采用坑底设沟排水、引流修补、密实混凝土封堵、压密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方法及时处理。

2.水泥土墙等重力式支护结构如果位移超过设计估计值应予以高度重视,做好位移监测,掌握发展趋势。如位移持续发展,超过设计值较多,则应采用水泥土墙背后卸载,加快垫层施工及垫层厚度和加设支撑等方法及时处理。

3.悬臂式支护结构发生位移时,应采取加设支撑或锚杆、支护墙背卸土等方法及时处理。悬臂式支护结构发生深层滑动应及时浇筑垫层,必要时也可加厚垫层,以形成下部水平支撑。

4.支撑式支护结构如发生墙背土体沉陷,应采取增设坑内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进行坑底加固、垫层随挖随浇、加厚垫层或采用配筋垫层、设置坑底支撑等方法及时处理。

5.对轻微的流沙现象,在基坑开挖后可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压注”流沙。对较严重的流沙,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

6.如发生管涌,可在支护墙前再打设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与支护墙间进行注浆。

7.对临近建筑物沉降的控制一般可采用跟踪注浆的方法。对沉降很大,而压密注浆又不能控制的建筑,如果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的,则可考虑静力锚杆压桩的方法。

8.对基坑周围管线保护的应急措施一般包括打设封闭桩或开挖隔离沟、管线架空两种方法。

篇4:深基坑施工安全技术应急救援

近年来,城市建筑向高空发展,高层或超高层建筑鳞次栉比,随之而来,深大基坑施工越来越多,周围环境越来越复杂,而由深基坑施工诱发的事故时有发生。较为常见的事故即边坡失稳坍塌事故所包含的基坑破坏主要有五类,一是倾覆破坏;二是整体稳定破坏;三是剪切破坏;四是渗透破坏,流砂、流土或管涌;五是局部隆起破坏,特别是整体圆弧滑动,塌方量大,破坏力强,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是施工安全控制群死群伤事故的重点部位,在确保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必须掌握以下要点:

一、必须了解施工场地的环境

深基坑一般指开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深基坑施工前,应了解建筑场地及周边、地表至支护结构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地层结构、岩土性状、含水层性质、地下水位、渗透系数等;了解建筑场地及其附近的地下管线、地下埋设物的位置、深度、结构形式及埋设时间等。对已有邻近建筑的位置、层数、高度、结构类型、基础类型,此外,也应掌握深基层坑施工的其他条件,如基坑周围的地面排水情况,地面雨水、流水、上下水管线排入或漏入基坑的可能性以及基坑附近的地面堆载及大型车辆的动、静荷载。

二、必须有深基坑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是搞好一切工程的先决条件,它包括深基坑工程设计,主要有支护设计、降水或截水设计、土方开挖设计和监测设计。支护设计主要满足边坡和支护结构稳定的要求,既不产生倾覆、滑移、整体或局部失稳,基坑底部不产生隆起、管涌、锚杆部位不致抗拔失效,同时必须满足水平位移和地基沉降不超过允许值,支护结构构件本身受荷后不致弯曲折断,剪断和压弯。基坑支护常用的几种方法有坡率法、排桩支护、钢板桩支护、地下连墙支护、土钉墙支护、深层搅拌支护等。降水设计应控制由降水引起的地基沉降不致对邻近的重要管线产生过量沉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几种方法有明沟排水、电渗降水、轻型井点降水、管井降水等。截水帷幕应控制不致因渗漏而引导起水土流失和过大的变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深层搅拌;土方开挖设计应满足分层、分段、对称、平衡、适时的原则,确保土方开挖安全、运输合理;根据施工方案,施工前应作好设计交底,针对深基坑施工的施工工艺和作业条件,制定措施得力、针对性强、合理全面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充分认识深基坑施工的难点、重点和施工工艺的特点,质量安全控制目标恰当,保证措施到位,施工组织合理,检验监测严谨。对不同的基坑支护方式,施工的难点和要点有所不同,但总体要求基本一致。一是对施工工艺要熟悉,掌握基本的施工参数;二是要掌握主要施工机械及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三是对水泥、砂石、钢筋、锚杆、钢板桩等原材料及其制品进行质量检验,并保证施工质量。四是根据场地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采取合适的降水或截水措施。五是土方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控制挖土进度;六是对雨季施工既要注意排除地面雨水倒流入基坑,又要注意雨季水的渗入,土体强度降低,土压力加大造成基坑边坡坍塌事故。

三、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基坑坍塌的事故发生主要原因有两大娄,第一类对深基坑施工难度认识不足,认为不需要进行专项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按常规建筑工程组织施工造成的。第二类是未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施工造成的。随着人们对深基坑施工复杂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第一类事故正在不断下降,但第二类事故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未按设计组织施工,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支护结构垮塌;第二是未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特别是对有内支撑的基坑施工,一般顺做时能做到随挖随撑,但对断面不大,开挖深度不大,从下往上做结构,有的施工人员贪快求“方便”,不是随做随拆,而是先拆后做,酿成塌方事故;二是土方开挖时,未进行有效监测或未根据监测结果指导施工,造成挖土过快或超挖引起土体失稳或基底涌土等,或土方开挖方式不对,甚至有“掏挖”现象;三是坑边堆置土方或其他材料、设备等,甚至有大型车辆的须严格按设计和施工方案执行,即不能偷工减料,也不能违章施工。

四、必须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深基坑施工的特点,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做到有所防备,有所准备。

1.坚持常备不懈的原则。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在深基坑施工时,应根据深基坑作业的特点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外,落实好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施,做好预防准备,一旦发生事故就能及时实施救援。

2.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施工单位应建立从公司(企业)到项目部再到作业班级的应急救援体制,从人、财、物上全面落实,充分发挥事故单位及施工所在地的优势作用。深基坑施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当根据施工的各工种、各工序,有针对性地作好事故防范及应急救援准备。必须充分地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力量,形成统一的、高效的救援指挥部。一旦有事故发生,能立即启动救援机制,迅速、有效地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尽可能避免和减少损失。

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但只要我们从思想上、组织上高度重视,在方案措施上细致可靠,就能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5:吊篮设备事故防范应急处理

一、对吊篮设备采取的事故防范工作:

1.吊篮设备出库前须对以下零部件进行安全性能检查,确保合格后方可出库投入使用:

1)限位装置、制动装置

2)安全锁

3)升降装置(含手动升降装置)

4)钢丝绳防松装置

5)电器安全装置

6)紧固件是否松动

7)焊缝是否裂纹

8)运动的零部件是否有卡阻现象

9)减速箱及传动装置有否足够的油量

10)负载试验应按核定载荷的125%进行(均布载荷)

2.吊篮设备应经法定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并取得安全使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3.每天作业开始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以确保设备在正常、安全的情况下使用,并做好检查记录。

4.吊篮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应定期检查:

1)实际工作二周后,应对钢丝绳按GB5972中2.4.1和2.4.2的规定进行一次检查。

2)非常设的吊篮每六个月应进行下列内容的安全性能检查:

a)解体各部件,检查其锈蚀及受载零部件的磨损、变形、损伤情况;

b)电气装置、个元器件的可靠性。

5.维修保养

1)作业时,吊篮发生故障或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由专职人员进行检修。

2)不允许在空中检修吊篮。特别情况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方可进行检修。

3)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

4)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做好悬吊平台、钢丝绳的清洁工作。

5)应按说明书规定牌号的润滑油对运动和摩擦部件进行定期加油。

6)吊篮应采取防雨、防水措施。

7)吊篮拆除后,应将各种绳索、电缆线盘整好,并妥善存放。

8)自锁钩每次使用后,应在弹簧处加防锈油。

9)钢丝绳报废应按GB5972中2.5规定执行。

二、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措施

1.停电导致无法作业时(包括因电源电缆断线而导致的停电)

停电时,可通过手动操作使作业平台在小范围内升降。

1)切断控制箱电源(将漏电断路器开关拨至OFF),将电源电缆的插头拔下。

2)到达位置后,必须将电磁马达制动器拧紧(还原),拆下手柄。

2.钢丝绳出现异常时

如主钢丝绳发生扭曲、乱丝而卡在提升机中,或有塑料纸等异物卷入提升机,提升马达将发出杂音,并且上升下降变得不规则,甚至会突然停止。此时必须立刻停止运行设备(包括手动运行),立刻通知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注:一般情况下,吊篮设备发生故障,吊篮操作人员须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吊篮技术人员进行检修。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