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第一节建筑施工安全

一、建筑施工的特点及伤亡事故类别

(一)了解建筑施工的特点;

(二)掌握建筑施工易发和多发的事故类别;

(三)掌握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

二、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了解单位工程的施工中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程序、要点和要求;

(二)熟悉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程序;

(三)掌握如土方开挖、基坑支护与降水、脚手架、模板、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垂直运输等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要点及实施。

三、施工现场安全

(一)熟悉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程;

(二)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三)掌握目标管理、文明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标志、季节性施工、尘毒危害防治的内容与实施。

第二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

一、土方工程

(一)了解土的分类与性质;

(二)熟悉边坡稳定因素及基坑支护的种类;

(三)掌握土方开挖及基坑和边坡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模板工程

(一)了解模板的分类及作用;

(二)了解模板的构造和使用材料的性能;

(三)掌握水平混凝土构件(梁、板)和垂直混凝土构件(柱、墙)模板的支撑体系的荷载规定、设计计算、构造及其搭设、使用和拆除。?

?

三、建筑构(配)件及设备吊装工程

(一)了解起重机械和主要施工机具的性能和使用、安全检查要点;

(二)熟悉设备及各种建筑构(配)件吊装的基础知识,起重吊装机械设备的选择与实施;?

(三)掌握吊装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

四、拆除工程

(一)了解拆除工程施工常用的方法和施工准备;

(二)熟悉拆除工程施工的安全规定;

(三)掌握常用的拆除方案的主要安全措施和安全检查要点。?

五、建筑施工机械

(一)了解建筑机械的分类及性能;

(二)熟悉混凝土机械的种类和用途;

(三)掌握混凝土机械的安全使用条件、防护设置和安全要求。

六、垂直运输机械

(一)了解塔式起重机的类别、特点和性能;

(二)熟悉龙门架、物料提升机的性能、设计原则和构造;

(三)掌握塔式起重机、外用电梯和物料提升机的安全防护、保险装置的分类、性能、使用及安装、拆除要点。?

七、脚手架工程

(一)了解建筑施工脚手架的种类、材质及其用途;

(二)熟悉各类脚手架搭设要求;

(三)掌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荷载规定、设计计算、验收、安装与拆除。

八、高处作业工程

(一)了解高处作业及高处作业分级,作业高度的计算方法;

(二)熟悉交叉作业的设计原则与安全使用;

(三)掌握临边与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规定;

(四)掌握攀登与悬空作业的安全防护规定。

九、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一)了解施工现场、周围环境与临时用电的关系,接地与防雷,配电室及自备电源;

(二)熟悉负荷计算、配电线路、配电箱开关箱、工地照明的技术与管理、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要求;

(三)掌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TN-S系统、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四)掌握手持电动工具绝缘等级分类及使用要求;

(五)掌握特殊场所使用安全电压照明的规定。

十、焊接施工

(一)了解电焊机的主要类型与选择,气瓶的种类与性能;

(二)熟悉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三)掌握电焊机的安全装置与焊接作业易发的事故特点及安全防护措施。

十一、建筑施工防火安全

(一)了解常用易燃建筑材料性能;

(二)了解建筑施工中引起火灾的原因。

篇2:浅谈建筑装修工程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市场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形式也越来越激烈,建筑装修市场竞争尤其激烈,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参与这一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而施工用电又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从1988年就颁布了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做为施工用电的指南,但在装修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据统计,触电事故占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总数的16.6%,仅次于高处坠落事故(占44.8%),在五大伤害事故(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中位居第二位。因此,搞好装修工程的安全用电不论对保障员工生命安全还是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建筑装修工程的施工用电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1、总分包单位安全管理责任不清,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应负的安全责任及安全义务不落实,往往造成安全管理的“真空”地带,且无相应的检查及考核措施。

2、施工用电设计及管理不到位;装修工程在施工前往往没有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对装修工程现场用电设施的布置图,使用的设施型号规格、负荷分配情况施工维护记录以及相关的用电管理措施、安全措施等,没有系统地进行过用电设计。有的项目即使有这方面的设计,内容也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离标准要求相差太远,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3、现场管理人员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用电的安全技术交底或交底没有针对性,使得施工人员往往忽视了施工安全用电。

4、现场无专职电工,安全用电仅仅依靠用电人员自己注意,无专职电工进行拉设;施工管理人员对此也较少进行检查督促。

5、外墙装修时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外侧与高压线路的距离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又无防护措施。

6、未根据整个施工现场的用电保护系统(如三相五线制)来决定如何保护;经常出现整个施工现场的用电保护系统是三相五线制的TN-S保护接零系统,而装修工程的配电箱却采用了三相四线制的接地保护系统,特别是二级分配电箱以下及末级移动式开关箱、移动式金属外壳机具等均无保护接零,往往形成接零及接保护混用的情况,这是非常危险的,严重违反了JGJ46-88《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7、接地及接零保护设置不符合要求,如保护零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线,而装修施工现场的保护零线接线不少非常随意,找到什么线就用什么线,不论其大小及颜色,保护零线应采用不小于2.5mm2的多股铜线,而有的现场用单股铝线甚至1.5mm2的花线也被做为保护零线。重复接地电阻值应小于等于10欧姆且每季度要测试一次很多装修工程都达不到甚至根本没测过。

8、照明专用回路无漏电保护装置;我们的装修现场有一部分照明回路只有闸刀开关,没有设置漏电保护器,有的甚至连闸刀开关内都使用铜丝做为保险丝。

9、使用开关箱违反“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一闸多机,一插座多机的现象还十分普遍,有的甚至使用无任何防护装置的插座板进行供电,严重违反了标准的要求,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10、电线使用不合理较常见,如在室外使用塑料护套线,室内使用花线(塑料胶质线)。

11、电线拉设过程的不规范;电线随地拖拉,不架空或沿墙设置,在配电箱处乱拉乱搭,有的电线直接挂在闸刀开关的保险丝上,甚至不经过漏电保护器就引出去。电线老化、破皮及电线接头未用绝缘布包扎或包扎不合格。

12、个别项目盲目地追求节约成本,使用假冒伪劣的电器产品;如使用假冒伪劣漏电保护器,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插座,采用伪劣闸刀开关及断路器等等。

根据上述建筑装修工程的施工用电安全技术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用鱼刺图进行分析如下:

三、通过对影响装修工程用电安全的16个主要因素的分析及采取对策,可以使现场施工用电更加规范,安全责任更加明确,同时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管理:

1、进一步加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氛围,通过学习加强各级人员的安全用电意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不安全用电的危害性。

2、加强现场各类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电工及各类用电人员)对用电专业知识以及安全规范、规程,特别是对三相五线制系统的学习。

3、充分发挥各类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现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对不清楚的专业知识可以向有关专业人员请教并可以邀请他们参加相关的现场检查。

4加强“样板”工程的示范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向搞得比较好的施工现场学习、取经,从而找出自身不足,同时也能提高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想做好装修工程的安全用电工作,就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管理制度,将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用电意识和安全用电常识;通过加强检查监督,制止各种违章用电现象的发生;从各类人员安全用电方面去考虑,就能在根本上达到“以人为本”,实现本质用电安全的目的。“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标准及惯例的接轨,建筑装饰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和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的挑战,“预则立,不预则废”,拥有良好的安全业绩及质量业绩的建筑装饰企业将大大提高我国建筑装饰整体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其自身市场竞争力,成为打入国际市场并发展壮大的急先锋。

篇3: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防腐蚀工程的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参加防腐蚀工程的施工操作和管理人员,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制订安全操作规程。

3易燃、易爆和有毒材料不得堆放在施工现场,应存放在专用库房内,并设有专人管理。施工现场和库房,必须设置消防器材

4施工现场应有通风排气设备,现场的有害气体、粉尘不得超过最高允许浓度,其值应符合规定

5在易燃、易爆区域内动火时,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办理动火证后,方可动火。

6进入油库、易燃、易爆区域和地沟阴井等密闭处时,严禁携带火种及其它易产生火花、静电的物品,不得穿带钉鞋和化纤工作服。

7临时用电线路、设备,必须经认真检查,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后,方可使用。用电设备必须进行接地,在防爆区域内施工,其照明灯具必须用防爆灯。

8高处作业时,使用的脚手架、吊架、靠梯和安全带等,必须认真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9熬炼沥青、硫磺的锅灶,应设置在通风处,上方不得有架空电线,并必须采取防雨水、防火措施。

10当用水稀释浓硫酸时,必须不断搅拌,应将硫酸慢慢倒入水中,不得将水倒入硫酸内。

11当进行防腐蚀施工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并应按规定佩戴防毒面具。

篇4: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三)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四)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一)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二)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2.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三)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1.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2.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3.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四)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1.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2.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3.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五)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六)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

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2.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3.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4.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篇5: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引言

建筑物基坑支护与施工技术是一门从实践中发展的技术。以前高层建筑物较少,一般建筑基坑大部分可采用放坡开挖或少量的钢板桩支护,基坑深度一般在5m以内。因此,基坑侧壁放坡或支护方法较简单,工程事故较少。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城市建筑间距很小,有的基坑边缘距已有建筑仅数十米、甚至几米,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另外,原来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设计原则、运算公式、施工工艺等,已不符合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的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基坑工程出现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1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土力学试验数据表明:内磨擦角值相差5,其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不同;原土体的内凝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则差别更大。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1.2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1.3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是以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1.4支护结构设计汁算与实际受力不符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

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土体逐渐松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2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技术

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工作,除必须有合理的设计外,还需施工的密切配合,严格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任何超挖都使得支护结构超载工作,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施工前应严密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1基坑土方开挖应在降水排水施工完成且运转正常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渗入基坑周围土体和流入坑内。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除积水。

2.2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利用锚杆做支护结构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锚杆施工,而且必须待锚杆张拉锁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

2.3坑边不宜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如不可避免时,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小于2m,弃土堆高不超过1.5m,并且不超设计荷载值。在垂直的坑壁边距离还应适当增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坑边堆置弃土。当重型机构在坑边作业时,应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同时,应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

2.4基坑挖土时,要做好挖土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安排好挖土顺序等,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并做好机械上下基坑坡道部位的支护。

2.5采用机械开挖时,为保证基坑土体的原状结构,应预留150~300mm原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并铺设垫层,以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原状结构。如果基底超挖,应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实回填,使基底土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2.6基坑周边设围护栏杆和安全标志,严禁从坑顶扔抛物体。坑内应设安全出口便于人员撤离。所有机械行驶、停放要平稳,坡道应牢固可靠,必要时进行加固。

2.7配合机构作业的清底、平整场地、修坡等施工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当必须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应停止机械回转并制动好后方可作业。

2.8土方机械严禁在离电缆1m距离以内作业。机械运行中,严禁接触转动部位和进行检修:在修理工作装置时,应使其降到最底位置,并应在悬空部位垫上垫土。

2.9挖掘机正铲作业时。其最大开挖高度和深度不超过机械本身性能的规定。反铲作业时,履带距工作面边缘距离应大于1.5m。

3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3.1彻底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国内外至今尚没有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多数是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我国也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不应再采用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汁体系。这是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科研攻关的方向。

3.2建立变形控制的新的工程设汁方法目前,设计人员用的极限平衡原理是一种简便实用的常用设汁方法,其计算结果具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将这种设计方法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只能单纯满足支护结构的强度要求,而不能保证支护结构的刚度。众多工程事故就是因为支护结构产生过大的变形而造成的。鉴于上述实际,在建立新的变形控制设计法时,应着重研究支护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空间效应转化为平面应变和地面超载的确定及其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等问题。

3.3大力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包括实验室模拟试验和工程现场试验),虽然要耗费部分资金,但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投资巨大,如经过科学试验再进行设计时,行定会节省可观的经费。因此,工程现场试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工程实践积累大量的测试数据,可对同类工程的成功打奸基础,为理论研究和建立新的计算方法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4结语

建筑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厂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它是集上力学、水力学、材料才学和结构力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支护结构又是由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体系组成的整体。正因如此,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施工组织都应当从整体功能出发,将各组成部分协调好,才能确保它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