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钢丝绳常见故障分析预防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起重机钢丝绳常见故障分析预防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起重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给人类带来高效、方便、快捷的同时,因机械的不安全因素,频频发生事故,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给当事人及家属造成痛苦。发生此种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钢丝绳故障。因此,掌握钢丝绳的故障规律及预防措施很有必要。就起重机上使用的钢丝绳而言,规格品种繁多、使用千差万别,但一般随着使用时间的持续,都有可能出现故障。主要故障有以下6种:磨损、疲劳、锈蚀、变形、咬绳、过载。这就要求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在规范操作人员按章操作的同时,更要重视起重机钢丝绳故障隐患,根据起重机状况制定出周密、可行的预防措施。

?一、钢丝绳的特征

?钢丝绳是起重机上应用最广泛的绕性物件,它把电动机的旋转运动变为吊勾的升降运动并承担全部的起升载荷,它卷绕性好,承载能力大,对于冲击载荷的承受能力较强,卷绕过程中平稳、无噪音。

?二、钢丝绳的构造和种类

?钢丝绳是由许多抗拉强度为120—200kg/mm2的高强度钢丝绕制而成。钢丝绳根据不同的用途,分为单绕、双重绕、三重绕3种。起重机多采用双重绕钢丝绳。钢丝绳按其捻绕方法不同,可分为顺绕钢丝绳(左、右旋)、交绕钢丝绳。

?三、钢丝绳故障及预防措施

?(一)磨损

?钢丝绳在操作时,在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作用下,其表面也在不断磨损。磨损是钢丝绳最常见的故障。

?l.分类

?(1)外部磨损

?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其外周与滑轮槽、卷筒壁、钩头等物体表面接触而引起的磨损属于外部磨损。在外部磨损后绳径将变细,外周表面的细钢丝被磨平。钢丝绳的外部磨损使承受载荷的钢丝截面积减小,钢丝绳的破断载荷也相应降低。

?(2)变形磨损

?由于振动碰撞造成的钢丝绳表面磨损,叫做变形磨损,这是一种局部磨损现象。这种变形磨损因局部挤压而变形,其钢丝横断面在挤压处向两旁伸展成翅形。从外表看,钢丝宽度扩展,虽钢丝绳截面积减小不多,但局部挤压处的钢丝表面材质硬化了,极易断丝。

?(3)内部磨损

?在使用过程中,钢丝绳经过卷筒或滑轮时所承受的全部负荷压在钢丝绳的一侧,各根细钢丝的曲率半径不可能完全相同。同时,由于钢丝绳的弯曲,钢丝绳内部各根细钢丝就会相互产生作用力并且产生滑移,这时股与股之间接触应力增大,使相邻股间的钢丝产生局部压痕深凹。当反复循环拉伸弯曲时,在深凹处则产生应力集中而被折断,构成了内部磨损。

?2.防止磨损预防措施

?(1)起重机在作业运行过程中,起重量不要超过额定起重量;

?(2)起重机的钢丝绳要根据工作类型及环境选择适合的钢丝绳;

?(3)对钢丝绳要进行定期的润滑(据工作环境确定润滑周期);

?(4)超重机在作业时不要使锕丝绳受到突然冲击力;

?(5)在高温及有腐蚀介质的环境里,钢丝绳须有隔离装。

(二)疲劳

?1.分类

?(1)弯曲疲劳

?钢丝绳重复通过滑轮或卷筒挠上挠下,经过无数次的弯曲,使钢丝产生疲劳,韧性下降,最终导致断丝。而疲劳断丝出现在股的弯曲程度最厉害的一侧外层钢丝上。通常情况下,疲劳断丝的出现意味着钢丝绳已经接近使用后期。

?(2)拉伸、扭曲和振动引起的疲劳

?起重机钢丝绳在起动和制动的始末,捆扎钢丝绳在承受载荷的前后,变化的拉伸应力会引起金属疲劳。此外,钢丝绳经常受到扭曲和振动也是产生疲劳的原因。

?2.防止钢丝绳疲劳损伤的预防措施

?(1)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使卷筒和滑轮的直径加大;

?(2)在安排滑轮市局时,应尽量避免使钢丝绳反向弯曲;

?(3)尽可能选择结构好的钢丝绳。

?(三)锈蚀

?钢丝绳在露天使用时,日晒雨淋会使钢丝绳腐蚀,尤其是在有害气体与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钢丝蝇,腐蚀更严重。防止钢丝绳锈蚀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勤涂油,对于经常处于运动状态的钢丝绳涂油是必不可少的;二是在使用环境恶劣、钢丝绳相对运动较少时,可选择镀锌、镀铝等特种钢丝绳。

?(四)变形

?很多断绳事故是因为钢丝绳事先受到变形损伤而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现,结果酿成大祸。变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l.外伤

?在操作过程中,钢丝绳与其他设备不正常的接触容易造成外伤。最明显的外伤是钢丝绳在滑轮里滑槽,在卷筒上跳出挡板,结果常常使几十米乃至数百米的钢丝绳因为局部轧坏而报废。

?防止钢丝绳外伤的关键在于完善起重机设备。滑轮应设置可靠的防滑槽挡圈,挡圈与滑轮外圈的间隙不大于钢丝绳直径的1/5。卷筒上的钢丝绳不能太松驰,以防绳圈跳出挡板,使钢丝绳在缠紧时轧坏。

?2.压溃

?钢丝绳在卷筒上卷乱后容易产生压溃现象。钢丝绳在卷筒上卷乱时,相互倾轧,在操作时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由压溃造成的钢丝绳损伤会在局部迅速出现断与压扁的痕迹。

?防止的措施是应按设计规范选择滑轮与卷筒的偏角,必要时可在起升机构中设置排绳器或者压绳装置,防止钢丝绳出现卷乱现象。

?3.扭结

?钢丝绳在局部扭曲后产生的永久变形叫做钢丝绳扭结。

?防止钢丝绳扭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重要的起重设备上选用不旋转钢丝绳;

(2)在钢丝绳的自由端设置转子(也称防转装置);

(3)加强操作人员工作责任心,发现扭结迹象立即停止操作,释放还原。

(五)咬绳

咬绳现象一般发生在多层卷绕的起重机卷筒上。其预防措施是正确选择钢丝在卷绕过程中的轴向位移方向,可根据整根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受载情况采用变截面卷筒。

(六)过载

钢丝绳随着载荷的增加会有微量的伸长,当载荷超过弹性极限性,钢丝绳就可能会断裂。因过载而破断的钢丝绳,其断口呈松散状,过载的钢丝绳即使不发生断裂事故,也会大大地缩短使用寿命。

防止钢丝绳过载,应采取以下措施:

1.正确选用安全系数,力求减少静载荷以外的其他载荷对钢丝绳的影响。

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人为的超负荷现象。

3.在起重机上安装负荷指示器、超负荷限制器或报警器,消除过载现象。

钢丝绳的故障一般是有规律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进一步认识这些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从而找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篇2: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坍塌事故是指物体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过自身的极限强度的破坏成因,结构稳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体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挤压伤害及窒息等事故。这类事故因塌落物自重大、作用范围大,往往伤害人员多、后果严重,常造成重大或特大人身伤亡事故。

坍塌事故的预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土方时,发现边坡附近土体出现裂纹、掉土及塌方险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下方人员要迅速撤离危险地段,查明原因后,再决定是否继续作业。

2.加强对脚手架的日常检查维护,重点检查架体基础变化,各种支撑及结构联结的受力情况。

3.当脚手架的前部基础沉陷或施工需要掏空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4.当隐患危及架体稳定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制订针对性措施,限期加固处理。

5.在支搭与拆除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定和工作顺序进行。

篇3:起重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什么是起重伤害事故

起重伤害事故是指起重设备在安装、拆卸或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

常见的起重伤害有垂直起重伤害、碰撞伤害、断绳脱钩伤害、倒塔坠臂伤害、吊物坠落伤害等。

【案例一】

某市百货公司商住楼工地,安装一台简易塔吊,在安装中起升机构的卷筒与减速器的输出端联轴节突然脱开并向轴承座方向移动,卷筒失去控制,动力消失。起重臂随即加速下摆,砸向塔身,塔身主弦杆在巨大的横向力冲击下失稳,整机随即倾翻。在塔机上操作的6人中有5人死亡,1人重伤。

【事故原因分析】

该塔机不是国家定型产品,塔机质量不合格。安装单位未取得起重设备安装资质,塔机安装人员未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无证上岗。

【案例二】

某公司安装一台QTG25A型塔式起重机。在进行起重臂安装时。按照规定应该设置3个吊点,6根吊索,而安装人员仅设了2个吊点,4根吊索,并在吊索未栓牢靠的情况下,将起重臂吊起。造成一处吊点的钢丝绳将起重臂2根侧向斜腹杆拉断,起重臂瞬间下沉,起吊钢丝绳断裂,起重臂旋转滑落,起重臂上的5名工人随之坠地,4人死亡,1人重伤。

【事故原因分析】

在安装过程中,严重违章,规定要求3个吊点,只设了2个吊点,6根吊索,只用了4根,且在吊索点尚未栓牢靠时就起吊,无证上岗、违章操作、冒险蛮干,这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如何预防起重伤害事故的发生

①起重作业属于危险作业,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员均必须经过专业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上岗证,方可上岗作业。

②起重作业中,所有人员应根据现场作业条件选择安全的位置作业。在卷扬机与地滑轮之间穿越钢丝绳的区域,禁止人员停留和通行。起重吊装过程中必须设专人指挥,其他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③起重指挥人员不准兼作司索(挂钩)工,应认真观察起重作业周围环境,确保信号正确无误。

④起重吊物之前必须清楚物件的实际重量,不准起吊不明重量和埋在地下的物件。当重物无固定吊点时,必须按规定选择吊点并捆绑牢靠,使重物在吊运过程中保持平衡和吊点不产生移动。

⑤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在施工中,仅提供建筑材料、小型设备、门窗、灯具以及混凝土构件等使用,严禁载人上下,不得超载提升。吊篮内物料要摆放均匀,防止提升时重心偏移。

⑥龙门架、井字架的缆风绳必须拴在专用的地锚上,不得拴在树上、电线杆上或不符合要求的物体上,不准随意拆除。不准在运行中维修、保养,发生故障后,应立即停机拉闸断电检修,修好后方能继续运行。进料平台必须设防护门,任何人不得在平台上停留休息。

⑦外用电梯为人、货两用电梯,乘梯人员及运送物料不得超限。

⑧塔吊吊物前应对索具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才能使用。吊运过程中,任何人不准上、下塔吊,更不准作业人员随吊物上升。吊装提升前,指挥、司索和配合人员应撤离,防止吊物坠落伤人。

⑨在各种起重吊装前,要对起重设备的各种限位、保险等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齐全有效后方可进行起重吊装工作。

⑩塔式起重机安装与拆卸必须严格按设备说明书和安装或拆除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进行。安装与拆卸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上岗证,方可进行操作。

篇4:施工坍塌事故发生原因预防措施

国内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经常发生建筑物、脚手架、模板支架、土方等坍塌及塔吊等起重设备倒塌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才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一、倒(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1笔者搜集有关典型事故实例,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造成倒(坍)塌事故的直接原因,多数是由于结构先稳所致。进一步分析造成结构失稳的因素存在如下几个共性问题:

1)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

2)脚手架、模板支架、起重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

3)施工前没有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未做具体技术安全措施交底,特定施工项目未经专家评审论证;

4)施工现场管理松弛,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5)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偷工减料,施工质量差;

6)施工队伍素质差,不执行法规、标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思想上存在盲目性、冒险性、随意性;

7)现场作业环境不良,安全防护设施缺乏。

2另一方面,结构失稳也存在多种个性问题,例如:

1)建筑物(含临建设施)坍塌:多因结构质量低劣,安全性能差;地基不稳定,不均匀沉降;结构支撑连接(焊接)不牢固;超载、外力冲击,或严重偏心荷载给结构造成失稳等。

2)脚手架及高大模板支架坍塌:多因架体结构搭设不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整体安全稳定性差;超载或严重偏心荷载;遇外力冲击或振动;不按程序拆除架体等因素造成结构失稳。

3)基坑(槽)土方坍塌:多因挖土时土壁不按规定留设安全边坡(甚至负坡度),缺乏支护或支护不良:土质不良或出现地下水、地表水的渗透;土壁经不起重载侧压力或遇外力振动、冲击等因素造成土壁失稳、滑坡坍塌。

4)起重设备倒塌(尤其性质严重的是塔吊倒塌):多因设备技术安全性能差,结构强度不足;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垂直起重设备与建筑物拉结差:出现超载、碰撞、阻力;塔吊升降顶升过度或违章操作等原因而造成起重设备失稳倒塌。

3通过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笔者同时观察意识到:任何事故的形成,都是在主因与诱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而且都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即:

1)从无形到有形;

2)从量变到质变;

3)从渐变到突变;

4)从屈服到极限;

5)从失稳到破坏。

也就是说,当现场某项结构(设备)存在隐患情况严重,破坏力超过安全临界力时,即在事故将要发生前的瞬间,或存在于演变过程的片刻时间内,现场将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结构(设备)局部损伤、变形、扩大性裂缝或实物表面剥落,或者产生异常音响、振动、摇晃、颤抖等现象,这些都是显示事故即将发生的先兆和信号。用力学原理来分析,在失稳演变过程中,由于结构受力大于结构强度因而受到破坏,或因结构受力产生重心偏移,且无抗拒失衡的约束力时,若由此产生的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本身的稳定力矩,结构就会迅速失稳而倒(坍)塌。

二、掌握事故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事故措施

科学证明:结构受力情况下的安全状况,决定于结构本身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这三个条件也是防止倒(坍)塌事故物质措施的基本要素,必须设法满足。为此我们必须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重视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思想提高警惕,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施工前有预见地考虑对事故采取有效预防对策,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加强现场管理,增加投入,变无控为有控,变有控为消除,对事故防患于未然,就可以达到铲除隐患、转危为安的目的。但我们在思想上要克服自满情绪,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存在的隐患要认真彻底整改,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下面简要谈谈预防倒(坍)塌事故的措施意见

1综合性预防措施:

1)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2)周密进行工程技术设计、审查和交底工作:

3)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及监控、应急方案,做好特定施工项目专家评审论证及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4)切实贯彻执行相关质量安全法规、规范、标准与规定:

5)强化工程质量报验与检验、签证制度,不经检验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管理,监理单位加强检查监督,督促整改,清除隐患。

2单项预防事故措施:

1)防建筑物(含临建设施)坍塌:

①确保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

②按技术图纸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及施工程序组织施工,对技术复杂与30m及以上的高空作业建筑工程、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和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工程的施工方案,均应经专家评审论证。

③严格掌握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及计量。

④严格工程检验与试验制度,确保工程结构强度及其安全性能。

⑤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绑扎符合质量要求,

混凝土养护及时;按设计要求掌握拆模时间:

⑥钢结构:钢结构的材质、型号、规格及加工安装均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一二级焊缝要经金属探伤仪检测。

④施工现场使用的组装式活动房屋应有产品合格证,各种临建设施搭成后都应组织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经安全主管人签字后方准使用。

⑧工地临时工棚及围墙应采用水泥混合砂浆砌筑并抹灰,严禁用泥土砌筑,砖柱间距不大于5m;房盖严禁搭设在围墙上;临建设施墙基附近应设排水沟。

⑨工地搭设灯塔、水塔、水泥罐等临时设施的结构与基础必须牢固安全,高度超过5m的塔体应设斜支撑或揽风绳:

⑩临建设施在1m范围内不得挖掘沟槽或堆置余土及建筑材料与构件,防止造成临建设施失稳倒塌。

11发现临建设施不安全的隐患,应及时排除或采取加固措施。

12对建筑物严格控制施工荷载,楼面、屋面堆置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具或其他材料时,应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楼板、尾面板底部采取支撑临时加固,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施工中严防损伤建筑构件。

13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室内不得住人,工地临建设施与施工的建筑物应按规定保持安全距离。

14防止外力对建筑物产生碰撞、激烈振动和破坏。

15对旧建筑物拆除时,应制定拆除的安全措施方案,指派专业队伍拆除,严禁采取掏空、推倒的拆除方法。

2)防高、大型模板支架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含滑模)坍塌:

①根据设计与规范要求,编制模板支架搭设与拆除方案,并切实执行;对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和设计计算资料,应组织专家评审。所谓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是指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②进行高、大型模板支架设计计算,主要内容为:

支架的静载与动载承载力计算:

模板底板与力木衬的抗弯、抗剪及挠度计算;

支托梁(大、小横杆)的抗弯、抗剪及挠度计算;

顶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扣件抗滑移力计算;

模板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③按设计方案及规范要求搭设模板支架,材质、规格、立杆顶撑、支座、扫地杆、纵横水平拉杆的间距、竖向与水平剪刀撑的搭设及扣件数量设置和脱模剂涂刷、支模工艺等均应符合设计方案与质量安全规范要求,确保模板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模板支架检查验收合格,才准浇筑混凝土。

④模板支撑宜用钢支撑材料作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和竹材作立柱;对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架应采用加强型支撑系统,确保其强度及刚度,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平整夯实,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含大梁起拱)的沉降量。支撑立柱接头应正确,根部应加设垫板。斜支撑和立柱应牢固拉结,形成整体。

⑤制作滑模的材料、构配件、千斤顶等设备应有合格证,操作平台各部件的焊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液压滑升模板时统一指挥。操作平台应限制施工荷载,严格掌握混凝土出模强度不低于0.2MPa:滑升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⑥模板支架上不得直接承受混凝土输送泵管的附加冲击振动力或塔吊卸料斗的冲击力,对此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⑦在模板支架上浇筑混凝士时,应先浇筑柱、梁、楼板(屋面板),后浇筑挑梁及檐板,防止出现偏心荷载而使支架失稳。

⑧严格控制模板支架承受的荷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做到均匀分布,并不得超过设计要求;但当出现因超载、偏心荷载、外力冲击振动等因素而使模板支架失稳、倾斜、下沉等险情时,应紧急撤出作业区全部人员至安全区域,确保人身安全,然后采取妥善排除措施。

3)防脚手架坍塌:

①搭设多层及高层建筑使用的脚手架,均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高度在50m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式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等还应进行专门构造设计与计算(承载力、强度、稳定性等计算)。

②搭、拆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③搭设脚手架的材料、扣件及定型构配件,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使用前应经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准使用。

④脚手架结构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搭设。按规定设置剪刀撑和与建筑物进行拉结,保持架体的允许垂直度及其整体稳定性;并按规定绑设防护栏杆、立网、兜网等防护设施,架板铺设严密,不准有探头板及空隙板。

⑤脚手架搭设应分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符合质量安全要求,施工期间还应定期与不定期(特别是在大风、雨雪后)组织进行检查,严格建立脚手架使用管理制度。

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完成初验合格后要经专门检测部门检验,发给使用证才准使用。

⑦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有安全可靠的提升设备和防坠落、防外倾及同步预警监控等安全装置,其型钢构造的垂直支承主框架及水平支承框架必须采取焊接或螺栓连接,不得采用扣件与钢管连接。升降架体时要统一指挥,加强巡视,严防挂撞、阻力、冲击、架体倾斜晃动。如出现险情应立即停机排查。

⑧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宜双排搭设,立杆接头断面错开一个步距,根部置于长垫板上或支座上,按规定绑扫地杆。支撑立杆的地面应平整夯实,防止因地基下沉立杆出现悬空现象。

⑨悬挑式脚手架的底层部位的挑梁应使用型钢,用强度满足要求的埋置卡环将挑梁牢固固定支设于梁面或楼板上,并根据搭设架体高度,按设计要求使用斜拉钢丝绳作部分卸荷装置。

⑩吊篮脚手架应使用定型框架式吊篮架,吊篮构件应选用型钢或其他适合的金属结构材料制造,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升降吊篮应使用有控制升降制动装置和防倾覆装置的合格提升设备;操作人员均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11施工使用的悬挑转料平台应经设计计算。平台不得附着于脚手架上使架体受力,必须独立设置:平台两侧的吊挂斜拉钢丝绳应与建筑物拉结受力:平台荷载应严格限量。

12一切起重设备和混凝土输送泵管在使用中与脚手架要采取有效隔离和防振措施,以防脚手架受到振动、冲击而失稳。

13拆除脚手架应制定和交待安全措施,不得先将连墙杆拆除,应按顺序自上而下逐层拆除,拆脚手架场所应设置警戒区。

4)防基坑(槽)土方坍塌:

①深基础施工挖、填土方,应编制深基坑(槽)安全边坡、土壁支护、高切坡、桩基及地下暗挖工程等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组织专家评审。所谓深基坑(槽)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槽)、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槽);高切坡是指岩质边坡超过30m、或土质边坡超过15m的边坡;土壁支护要进行支护计算,并交底执行;挖、填土方要按照施工程序组织施工。

②根据地基挖掘深度与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分别按规定采取留置安全边坡、加设固壁支撑、挡土墙、设置土钉或锚杆支护等安全技术措施,严禁挖掘负坡度土壁的违章作业行为。

③土方开挖前要在确认地下管线、人防结构等地下物及废井、坑的埋置深度、位置及防护要求后,制定防护措施,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作业。土方开挖时,应对相邻建(构)筑物、道路的沉降和位移情况,派专人密切观测,并做出记录。

④如遇地下水位高于工程基础底面或地表水使土壁渗水情况,应采取降水、排水措施;如遇流沙土质应采取压、堵、挡等特殊安全措施;拆除固壁支撑时应按回填土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并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或对相邻建筑物产生破坏。

⑤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土方时,应有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商定施工技术方案与排水方案。在深基坑(槽)和基础桩施工及在基础内进行模板作业时,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监护、指挥。

⑥在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土、堆物应按规定保持安全距离,堆放数量不大的建筑材料距土壁应不小于1.5m,挖出的余土应堆放在距土壁1m以外,高度不超过1m。

⑦距基坑(槽)3m范围内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或重物、重型设备存放;如附近有建筑物(含围墙等临建设施),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⑧雨季施工,在基坑(槽)周围应采取堵水、排水措施,基坑内泡水,应使用潜水泵抽水排除:冬季挖土、填土,基础表面应进行覆盖保温,解冻期应检查土壁有无因化冻而失去牯聚力的塌方险情。

⑨如附近有使用打桩机或运输车辆通行以及爆破等产生的振动力,应采取土壁加固安全措施。

⑩在施工作业中,应经常对基坑(槽)土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发现土壁裂缝、剥落、位移、渗漏、土壁支护和临近建(构)筑物有失稳等险情,应及时撤出基坑(槽)内危险地带的作业人员,井采取妥善排除措施,当险情排除后才准继续作业。

3预防倒(坍)塌事故,做好如下几项质量安全监理工作:

①认真参与审查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提出修改意见,履行审批与监督实施职责。

②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技术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严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③根据政府与建设单位的授权,监督参与工程的有关各方,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质量安全法规、规范、标准与规定。

④深入工地做好质量安全监理工作,严格质量安全报验与检验、签证制度,不经检验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⑤发现有可能发生倒(坍)塌事故的险情,要认真分析原因,会同有关人员积极研究提出排除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必要时可由总监下达暂时停工整改令,并同时报建设单位主管领导,直至险情排除方可批准复工。

⑥协助与配合施工单位总结推广预防倒(坍)塌事故的经验,认真汲取事故教训,积极督促整改,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发生。

安全来自警惕,事故出于麻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不安全的隐患或未遂事故的偶然出现,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必然的事故伤害。这充分说明了“安全无小事,预防是根本”的道理。

总之,各项预防措施,都要做到“有计划方案,有布置落实,有检查改进,有经验总结”,并要结合实际,有始有终,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篇5:高支模坍塌的危害预防措施

随着高大工程越来越多,高度超过8米,或跨度超过18米,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也越来越多。这也随之增大了施工过程的危险程度。高支模坍塌的事故时有发生,有的还酿成了严重的后果。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一、高支模事故的危害

高支模事故的共同特点是:

1.均发生在打混凝土阶段,且混凝土快要浇注完成时。

2.造成群死群伤。因为在操作面上打混凝土的人加上配合的人,一般在10人左右,有时是几十人。

3.财产损失大。且不说现场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就是死亡和受伤人的赔偿和抢救的费用都相当可观

4.都是责任事故。事故发生后找原因,不难发现,只要认真按照安全生产的程序去做,这些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2005年9月5日晚10时10分左右,某地4#地高大厅堂顶盖模板支架在浇注接近完成时发生整体垮塌,酿成死亡8人、伤21人的较大伤亡事故。

这起事故的发生原因很多,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模板支架施工方案未经审定就进行搭设。对施工方案进行审定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类似这种有重大危险可能性的高支模,不仅要对方案进行审核,还应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方案论证。

2、报审的模板支架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存在严重问题;事故后。有关人员使用有关计算软件计算,发现支架仅能承担全部荷载的50%!

3、缺乏严格的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如工序的及时验收、施工的顺序安排、安全监督检查等等。

4、存在严重的支架材料质量问题。经检查无论是钢管的材质,还是卡子的材质许多都不符合要求。

进一步分析,在技术安全管理上也存在很多缺陷:

1、该施工方案中模板支架设计方案编制粗糙,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证施工安全要求。

2、实际搭设模板支架立杆顶部伸出长度过大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调查发现现场模板支架搭设质量很差:如个别节点无扣件连接、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普遍不足、立杆搭接或支撑于水平杆上、缺少剪刀撑、步距超长等;从周边模板支架搭设质量看,缺少扫地杆、顶部自由端超长、横杆随意缺失等搭设质量问题随处可见。支架搭设质量差可能造成支撑体系局部承载力严重下降,也是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4、现场搭设模板支架中使用的钢管杆件、扣件、顶托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是事故产生的原因之一。

安全管理上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在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人员配置、模板支架方案设计审批、安全生产技术交底、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模板支架搭设验收、材料进场验收等管理环节中存在严重问题,是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

事故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且不说社会影响,仅从对事故单位造成的影响就可见一斑。总包单位、监理单位被建设部处以降低一级资质等级的行政处罚;取消该公司在事故发生地建筑市场招投标资格12个月;责成事故单位立刻对其在事故发生地所属的施工项目全面停工整顿。另外,总包单位的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土建总工程师及监理单位的项目总监、监理员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二、高支模事故的预防

事故的教训是深刻的、惨痛的。痛定思痛,做好高支模事故的防范工作,十分重要和必要。

1.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设部建质字)2004[213号文件]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熟悉和掌握高支模的控制标准:凡是高度超过8米,或跨度超过18米、或总荷载大于10KN/㎡,线性集中荷载15KN/m的,就属于高支模,就要严格按照高支模的要求进行管理。

2.要编制好高支模专项方案。要安排有现场实践经验的人员来负责方案的编制,项目总工程师要进行审核,要由公司的总工程师进行审批,或者是由总工程师授权的公司有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者是由公司总工程师授权的区域公司的总工程师批准。同时,还应当经监理单位的总工程师批准。另外,经过审批的方案,还应当组织当地专家库里的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的论证。

3.要搞好荷载计算。不能仅凭经验判定是符合标准还是不符合标准,同时,还要组织人对计算结果进行复核。

4.要搞好安全技术交底。要由项目总工程师或方案编制人对有关人员直接进行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都要在交底书上签字,并且要签上签字日期。如果是总包单位只交底到分包单位的管理人员,总包单位还要参与分包单位的交底活动,监督分包单位与每一个高支模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签字。

5.要检查支架的材质是否符合要求。要按照国家或行业管理部门的对支架材料标准进行检验,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坚决不用。

6.要及时进行验收。验收要分层次进行。首先,搭设支架的施工队伍在搭设好支架后,要组织人员进行初验;其次,在初验的基础上,项目经理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复验;第三,监理在复验的基础上进行最后的验收。验收要按标准进行。一是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二是要符合方案的要求,三是要进行实测实量。

7.要搞好安全检查和监督。专职安全检查人员要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对高支模的搭设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对拒不整改的可责令停工,并及时向现场负责人汇报。在打混凝土过程中,专职安全员要对支架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异常要立即汇报。

8.要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拿出应对措施,在打混凝土前进行演练,做到有备无患。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