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建筑火灾原因预防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居民建筑火灾原因预防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在居民住宅火灾中,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火灾占绝大部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和电力事业迅猛发展,电气引起的火灾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另外一些意外因素如自然现象等引起的居民住宅火灾也占一定的比例,这三个方面是居民住宅火灾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对居民住宅火灾原因和预防措施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居民住宅火灾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由于我国消防教育及宣传起步晚、底子薄、投入少,加之教育宣传对象面广难度大等客观条件限制,使得全民的消防意识相对淡薄,缺乏对灾害的自防自救能力,直接导致了人为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常年居高不下,据火灾原因起数统计表明: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火灾起数每年所占比例在60%左右徘徊不下,人为火灾大致又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厨房用火不慎:用易燃液体引火或灶前堆放柴草过多,引燃其他可燃物;用液化气、煤气等气体燃料时,因各种原因造成气体泄露,在房内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遇明火引发火灾;家庭炒菜炼油,油锅过热起火;未完成熄灭的燃料灰随意倾倒引燃其他可燃物。

2、生活、照明用火不慎:夏季驱蚊,蚊香摆放不当或点火生烟时无人看管;冬季烤火疏忽大意造成火灾;停电使用明火照明,不慎靠近可燃物,引起火灾。

3、吸烟不慎:未完全熄灭的烟头、火柴梗随手乱扔;酒后或睡觉躺在床上吸烟;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吸烟。

4、小孩玩火:俗话说“烫痛的孩子仍爱火”,儿童缺乏生活经验,不知火的危险性,在家中玩弄火柴、火机、爆竹、开液化气玩“过家家”等。

5、人为纵火:百姓生活,难免磕磕碰碰有口角之争,但一些愚昧、自私、狭隘而又缺乏法律知识的人会放火泄愤或由于精神病患者病情发作对自己的行为失去控制能力而放火成灾。

(二)随着经济和电力事业迅猛发展,电气产品的种类和投入使用量争骤增加,但人们对电气线路及电器产品的认识不足,安装不当,使用操作不对或产品质量低劣引起的火灾明显增多。

1、电线线路引起的火灾:往往是因为短路、过负荷运行、接触电阻过大、漏电等原因而产生火花、电弧或引导起绝缘导线、电缆过热而引发火灾。

2、电气设备引起的火灾:因为电能的使用,主要是把电能转化成光能、热能、机械能等,这样必须要用到一些如灯、电动机、电热器等用电设备,这些设备和装置如选择不当、使用不合理或质量存在缺陷,也极易引发火灾。

(三)除了用火不慎和电气故障会引起火灾事故以外,其他的一些意外因素,如静电、雷击、自燃、飞火、辐射热等也会造成火灾事故。人们对这类火灾的最初认识是“祸从天降”,总认为这是天灾人祸没有办法的,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群众对一些自然现象和防火规范的认识不足造成的。

二、居民住宅火灾的预防措施

(一)由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主要有炊事用火不慎、生活照明用火不慎和吸烟、小孩玩火等。

1、炊事用火的防火措施:厨房用火潜在的危险性很大,我们要正确使用灶具,小心谨慎对待可燃物,沉着冷静扑救初起火灾。

2、照明用火的防火措施:尽量使用电灯,在缺电地区使用油灯时,必须有人看管,明火灯具不得靠近可燃物或进入狭小空间,明火灯具要注意使用的油料危险性,并尽量使用灯罩。

3、吸烟的防火措施:不要躺在床上吸烟、酒醉后不得吸烟,做到烟头熄灭人再离去,不得扔在废纸蒌、畚箕里,更不可随手乱扔。

4、预防小孩玩火的措施:加强对儿童玩火行为的说服教育,尽可能的使儿童与火源隔绝,严禁儿童玩打火机等点火器具。

5、人火纵火的预防措施:加强消防法制教育和消防安全的管理,对于精神病患者,严加看管,禁止让他们接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二)电气引起的火灾主要是由于电气线路、电器产品和设备引起的。

1、电气线路火灾预防措施:正确使用导线类型和导线截面;严格施工,禁止居民自己私拉乱接;短路和漏电保护,切忌用铜丝、铁丝替代保险丝。

2、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灯具与可燃物保持50cm以上的距离,注意防爆;严禁购买和使用质量低劣的电气设备;电热设备必须有专人看护;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规范操作;电气设备安装必须由专人负责。

(三)其他方面的防火措施

1、家庭危险物品防火:杜绝在家中存放汽油、柴油、香蕉水、油漆等易燃易爆物品,如必须使用要少量并注意通风;发胶、打火机气瓶等应放在阴凉通风处;破除“破家值万贯”的旧思想,切莫囤积成堆的杂志、报纸、旧衣服和玩具。

2、家庭装修防火:尽可能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保持施工现场通风;可燃易燃材料与着火源保持距离;电气线路应能满足日常最大用电负荷。

3、燃放烟花爆竹防火:不在易燃易爆场和人员密集场燃放;禁止在楼顶、阳台及室内燃放;放完要检查现场是否有火灾隐患;不要购买劣质产品。

4、静电和雷击火灾的预防:严禁采用塑料桶储存汽油或用塑料桶给车辆加油;房屋如有高耸构件应设避雷装置;电闪雷鸣时禁止使用室外接收天线收看电视节目。

居民住宅火灾,不仅给失火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无法弥补的精神创伤,更为严重的是,一家着火,有可能殃及他人,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水火无情,面对火灾带来的巨大的灾难,城镇居民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预防火灾的发生,必须事先做好“曲突徙薪”,莫待“亡羊”才“补牢”。

篇2:基坑坍塌常见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基础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基础施工的安全防范十分重要。根据建设部近几年的事故统计,在基础施工中,基坑基槽、人工挖孔桩施工造成的坍塌占坍塌事故总数的65%,说明基坑基槽的安全性对保证建设基础施工的安全至关重要。目前成都地区的房层建筑进行基础施工时,普遍采用基坑形式,基坑坍塌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因此,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基坑坍塌的可能性,搞好基础施工的安全防范。

一、基坑坍塌的常见原因

1.坑壁的形式选用不合理

基础施工时,坑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坡率法,即自然放坡;二是采用支护结构。实践证明,基坑坑壁的形式直接影响基坑的安全性,若选用不当会为基坑施工埋一隐患。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过多考虑节省投资和缩短工期,忽视对坑壁形式的正确选用,从而出现坑壁形式选用不当。

在大多数工程中,由于采用坡率法比采用支护结构节省投资,因此,这种方式常被施工单位作为基坑施工的首选形式。但坡率法只能在工程条件许可时才能采用,如果施工场地有限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坡率或者地下水丰富、土质稳定性差,一般不能考虑坡率法,否则,容易出现隐患,造成坑壁坍塌。

当不具备采用坡率法的条件时,应对基坑采用支护措施。成都地区常用的支护结构有:土钉墙支护、喷锚支护、混凝土灌注支护等。施工前,应根据工程所处周边环境、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工程施工工艺要求对支护形式进行合理选择、设计,若为节省资金仅凭经验确定支护形式,很可能达不到支护的目的,同样容易出现坑壁坍塌的情况,造成安全事故。如20**年5月,我市某工地喷锚护壁发生坍塌事故,坍塌范围长13m,宽2.5m,高6m,造成紧邻该施工现场的某大楼汽车通道中断,基坑边一φ200mm的地下供水管漏水,排水沟破裂,基坑周围民房、围墙及道路开裂严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该处基坑与某大楼地下室仅隔一条汽车通道,采用喷锚护壁,锚杆的长度受到限制,因此,对这种坑壁,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效果更为理想,安全性更高。

2.坑壁土方施工不规范

一些施工单位在基坑施工中,不重视施工管理控制,随意更改施工设计,违反技术规范要求,也是带来基坑施工隐患,造成坑壁坍塌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一是采用坡率法时坡率值不足。当工程条件许可时,基坑施工一般采用坡率法。但采用坡率法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搞好基坑施工的坡率控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常常因为土方开挖时坡率控制不好或地勘资料不准确,造成开挖深度大于预计深度,出现基坑坑壁坡率小于设计值的情况,使基坑坑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最容易出现坑壁坍塌。如我市某工地基坑施工,依据地勘报告设计开挖深度为2.7m,开挖后发现土质情况与地勘报告不符,需要超挖2.1m,由于场地所限,无法满足设计放坡系数,造成基坑坑壁坡率小于设计值,施工过程中坑壁出现坍塌,在对坑壁采取支护措施后才继续施工。

二是支护结构施工时未按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在进行土钉墙支护或喷锚支护结构施工时,按照规范要求,应根据土钉或锚杆的排距分层开挖,开挖一层土方后立即进行支护,待支护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开挖下一层土方。但现场施工时,常因土方开挖作业与护壁施工未紧密配合,土方挖运速度过快,使坑壁直立土方大面积长时间裸露,为坑壁坍塌创造了条件。2004年8月,我市某工地在进行土钉墙支护施工时,一次性开挖深度近5m,未能及时进行土钉墙支护,土方大面积坍塌,致使坑边一层砖木结构房屋基础裸露、下沉、墙体开裂,不得不将此段砖墙拆除,基坑内用重力式挡土墙作为支护结构,回填土方,平整夯实后重新砌筑砖墙。

3.对地表水的处理不重视

基坑施工的“水患”一是地下水,二是地表水。由于地下水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基础工程的施工并对基础坑坑壁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因此建筑工程相关各方都对地下水的处理非常重视,从勘察、设计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均能得到保证。现在,成都地区普遍采用管井降水,降水效果良好,有效地消除了地下水对基坑坑壁的不良影响。

而地表水因其对基础施工影响不明显而常常被忽略,其实,地表水对基坑坑壁稳定性的作用同样影响很大。地表水可分为“一明一暗”两种情况,“明”主要是指施工现场内地面可能出现的地表水,如雨水、施工用水、从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等;“暗”主要是指基坑周边地面以下的管网渗漏、爆管等产生的地表水。这两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都会对坑壁的稳定性产生威胁,有可能造成坑壁坍塌,特别是地下管网产生的地表水,因其不易被发现,造成的后果往往更为严重。2004年8月底,成都市区降暴雨,某工地土钉墙护壁突然发生坍塌,事后分析原因,发现坍塌部位有一废弃的雨水沟,雨量大时,其他雨水沟不能及时排水,雨水倒灌在该沟内,直接流入护壁内侧土方,导致护壁整体下坠,发生坍塌。

4.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因基坑支护结构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临时设施,目前许多施工单位对其施工质量重视不够,护壁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约束,不按设计方案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存在坑壁坍塌隐患。如某工程采用土钉墙作基坑支护,设计土钉间距为1.2m,施工单位施工时却将土钉间距扩大到1.8m,降低了支护结构的强度,护壁开裂,出现了坍塌的先兆。

二、防止基坑坍塌的措施

1.选择适合的基坑坑壁形式

基坑施工前,首先应按照规范的要求,依据基坑坑壁破坏后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确定基坑坑壁的等级,然后根据坑壁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的条件等因素选择坑壁的形式。

当坑基顶部无重要建(构)筑物,场地有放坡条件且基坑深度≤10m时,可以优先采用坡率法。采用坡率法时,关键是要确定正确的坡率允许值。一般坑壁的坡率允许值可按工程类比的原则并结合已有稳定边坡的坡率值分析确定。如:土质均匀良好的硬塑粘性土,当坡高小于5m时,坡率允许值可确定为:1:1.00~1:1.25。若坑壁土质较软或基坑顶部边缘附近有较大荷载,坡率允许值还必须采用圆弧滑动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

当施工场地不能满足设计坡率值的要求时,应对坑壁采取支护措施。选择支护结构,首先要确定基坑坑壁的安全等级。按照规范的要求,坑壁的安全等级按其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坑壁类型和基坑深度等因素,确定为一、二、三级。坑壁安全等级一、二级适合采用挖孔灌注桩护壁,坑壁安全等级二、三级适合采用土钉墙护壁。

2.加强对土方开挖的监控

基坑土方一般采用机械挖法,开挖前,应根据基坑坑壁形式、降排水要求等制定开挖方案,并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开挖时,应有技术人员在场,对开挖深度、坑壁坡度进行监控,防止超挖。对采用土钉墙支护的基坑,土方开挖深度应严格控制,不得在上一段土钉墙护壁未施工完毕前开挖下一段土方。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层高不宜超过1m。对采用自然放坡的基坑,坑壁坡度是监控的重点,当出现基坑实际深度大于设计深度时,应及时调整坑顶开挖线,保证坑壁坡率满足要求。

3.加强对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监督

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内部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是保证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检验的对象包括支护结构所用材料和支护结构本身。对支护结构原材料及半成品应遵照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进行检验,主要内容有:(1)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查;(2)材料现场抽检;(3)锚杆浆体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强度等级检验。对支护结构本身的检验要根据支护结构的形式选择,如土钉墙应对土钉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对混凝土灌注应检测桩身完整性等。

4.加强对地表水的控制

在基坑施工产前,应摸清基坑周边的管网情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网造成损害,出现爆或渗漏。同时为减少地表水渗入坑壁土体,基坑顶部四周应用混凝土封闭,施工现场内应设地表排水系统,对雨水、施工用水、从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等进行有组织排放,对坑边的积水坑、降水沉砂池应做防水处理,防止出现渗漏。对采用支护结构的坑壁应设置泄水孔,保证护壁内侧土体内水压力能及时消除,减少土体含水率,也便于观察基坑周边土体内地表水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泄水孔外倾坡度不宜小于5%,间距宜为2~3m,并宜按梅花形布置。

5.搞好支护结构的现场监测

支护结构的监测是防止支护结构发生坍塌的重要手段。在支护结构设计时应提出监测要求,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认可后实施。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试方法、测点布置、监测周期、监测项目报警值、信息反馈制度和现场原始状态资料记录等内容。监测项目的内容有:基坑顶部水下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顶部建(构)筑物变形等。监测项目的选择应考虑基坑的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的特点。监测方案可根据设计要求、护壁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确定。监测单位应定期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通报监测情况,当监测值超过报警值时应立即通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篇3:在脚手架上发生伤亡事故预防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杜绝违章作业。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企业要完善内部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对职工进行三级教育、定期培训,开展班组班前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事故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培训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脚手架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并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安全培训。《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安全带。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是防止职工因工伤亡事故的第一道防线,是作业人员的“护身符”。

2、严格执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有关规范和要求。

(1)脚手架作业层防护要求脚手板:脚手架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离开墙面120-150mm;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150m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脚手板一般应至少两层,上层为作业层,下层为防护层。只设一层脚手板时,应在脚手板下设随层兜网。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向下宜每隔12m满铺一层脚手板。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内侧;上栏杆上皮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180mm;中栏杆应居中设置。密目网与兜网:脚手架外排立杆内侧,要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密目网必须用符合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45cm系牢在脚手管上。建筑物首层要设置兜网,向上每隔3层设置一道,作业层下设随层网。兜网要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平网,并用系绳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密目网和兜网破损严重时,不得使用。

(2)连墙件的设置要求连墙件的布置间距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不应大于最大间距;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否则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高度24m以下的单、双排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高度24m以上的双排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3)剪刀撑设置要求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由底部到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高度24m以上的双排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横向水平杆进行连接;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

(4)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使用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5)脚手架拆除要求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由工程施工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拆除时应做到: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脚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3、加强脚手架构配件材质的检查,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

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大量的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及构配件流入施工现场,因安全防护用具及构配件不合格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从进货的关口把住产品质量关,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产品必须是合格产品,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及构配件不得使用。

脚手架钢管应采用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质量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冲压钢脚手板、连墙件材质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木脚手板材质应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中Ⅱ级材质的规定。连墙件扣件材质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旧钢管使用前要对钢管的表面锈蚀深度、弯曲变形程度进行检查。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4、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方案,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防护方案是规定施工现场如何进行安全防护的文件,所以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现场的施工环境、施工方法及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编制,按照标准、规范的规定,确定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并认真落实到工程项目的实际工作中。

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就包括如下内容:

(1)编制依据:主要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指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等。

(2)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3)脚手架结构形式选择、基础处理、搭设要求、杆件间距、连墙件设置位置、连接方法,并绘制施工详图及大样图。

(4)落地式外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要进行设计计算,设计计算的内容包括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和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的计算;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等。

对50m以下的常用敞开式单、双排脚手架,采用规范规定的构造尺寸,且符合构造规定时,相应杆可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但连墙件、立杆地基承载力等仍应根据实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当搭设高度在25-50m时,应从构造上对脚手架整体稳定性进行加强:纵向剪刀撑必须连续设置,增加横向剪刀撑,连墙件强度相应提高,间距缩小,以及在多风地区对搭设高度超过40m的脚手架,考虑风涡流的上翻力,应在设置水平连墙件的同时,还应有抗上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等,以确保脚手架的使用安全。

当搭设高度超过50m时,可采用双立杆加强或采用分段卸荷,沿脚手架全高分段将脚手架与梁板结构用钢丝绳吊拉,将脚手架的部分荷载传给建筑物承担;或采用分段搭设,将各段脚手架荷载传给由建筑物伸出的悬挑梁、架承担,并经设计计算。

多层悬挑的脚手架,必须经设计计算确定。其内容包括:悬挑梁或悬挑架的选材及搭设方法,悬挑梁的强度、刚度、抗倾覆验算,与建筑结构连接做法及要求,上部脚手架立杆与悬挑梁的连接等。悬挑架的节点应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不得采用扣件连接作法。

吊篮脚手架的设计制作应符合JG/T5032-93《高处作业吊篮》及《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当使用厂家生产的产品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有关资料。其设计计算包括:吊篮及挑梁应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吊篮平台及挑梁结构按概率权限状态法计算,提升机按容许应力法计算。施工方案中必须对阳台及建筑物转角处等特殊部位的挑梁、吊篮设置予以说明,并绘制施工详图。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使用具有比较大的危险性。对生产或经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产品的,要经建设组织鉴定,发放生产和使用证,并经使用本产品的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认定。施工单位自己设计自己使用的,使用前要向当地安全监督机构申报,并经审查认定。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按规定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不但要结合施工现场作业条件,还要针对提升工艺进行编制,包括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设计、施工及检查、维护、管理等全部内容。

(5)脚手架搭设方案必须由有资格的人员(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编制,经上一级技术部门、安全部门审核,公司或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施工方案应与施工现场搭设的脚手架类型相符,当现场因故改变脚手架类型时,必须重新修改脚手架方案并经审批后,方可施工。方案经审定后,必须遵照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应由编制人出具变更通知单、审批人签发后方可生效

(6)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是施工负责人向作业人员进行职责落实的法律要求,要严肃认真的进行,不能流于形式。安全技术交底在正式作业前进行,不但口头讲解,同时应有书面文字材料,并履行签字手续,施工负责人、生产班组、现场安全员各留一份。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施工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二是要将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项讲明,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交底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千篇一律口号化。应按分部分项工程和针对作业条件的变化具体进行。

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检查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建筑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将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各职能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工作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工程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员,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职责分工,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并经常进行不定期的、随机的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要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原则进行及时整改,并进行复查,消防事故隐患,防止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

脚手架检查、验收应根据技术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件和技术交底文件进行。在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达到设计高度后、遇有六级大风与大雨后、寒冷地区开冻后、停用超过一个月后,均要组织检查与验收。

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载。

篇4:现浇混凝土梁裂缝分析预防措施

1、前言

钢筋混凝土梁在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和次应力的作用下,引起结构变形而裂缝。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年温差的长期作用,当温差的胀缩应力大于构件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裂缝。构件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结构设计、地基沉降差异、施工质量、材料质量、环境影响等,无论何种原因产生的裂缝,都会给建筑物肢体结构带来影响。

2、裂缝形成原因

钢筋混凝土梁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材料或气候因素、施工不当、设计和施工错误、改变使用功能或使用不合理等。通常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收缩裂缝。混凝土尚处于未完全硬化状态时,如干燥过快,则产生收缩裂缝,通常发生在表面上,裂缝不规则,宽度小。

(2)水泥水化硬化时的裂缝。水泥在水化及硬化的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混凝土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因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3)温变裂缝。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随着温度变化会产生热胀冷缩变形。即温度变形。

AL=L(t1-t2)﹠△AL——钢筋混凝土梁的变形值L――梁的长度((t1—t2))——温度变化值d——材料的线嘭胀系数、混凝土为10a×10-b由于混凝土截面高度较大或较特殊环境下施工。如较寒冷地区施工。梁的上下表面温度不一致,梁会产生温度弯矩。如温度弯矩与荷载弯矩叠加超过梁所能承担的能力。梁便会产生裂缝。预防产生温度裂缝的措施主要有:①设置温度裂缝。②运用水化热小和收缩小的水泥。③浇筑后。表面应及时覆盖并洒水养护。复季应延长养护时间,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温措施。

(4)设计欠周全。如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或者由于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配筋位置不当、节点不合理等。都会导致混凝土梁出现结构裂缝。

(5)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

①由于混凝土标号偏低、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截面尺寸不符合设计等而导致混凝土梁出现裂缝。

②由于施工不当、模板支撑下沉,或过早拆除底模和支撑等形成的裂缝。

③由于施工控制不严,在梁上超载堆荷,而导致出现裂缝。

(6)预制钢混凝土梁在运输、吊装过程中,由于支撑不合理、吊点位置不符,以及较大的振动或冲击荷载,也会导致钢筋混凝土梁出现裂缝。

(7)在使用过程中,改变原来的使用功能,如将办公室改为仓库、屋面加层、使用不当、增大梁上荷载等均会出现裂缝。

3、裂缝的部位

3.1粱受拉区裂缝由于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管理不善。使用了低劣的钢筋,造成梁受拉钢筋强度不足。施工中,提前拆模、施工荷载超过设计荷载或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规定,以及使用不当,使用荷载大大超过原设计荷载,使梁受拉区产生裂缝。梁受拉区产生的裂缝一般采用水泥浆封闭,防止钢筋锈蚀,再根据具体情况做补强加固处理。

3.2梁在支座附近的斜裂缝梁的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抗剪钢筋不足,箍筋没有增加,也有的因超载,提前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低于标准强度值,造成的抗剪能力低而产生剪切裂缝。应先用粘结浆液压注处理。再进行加固补强。确保梁的使用安全。

3.3粱受压区裂缝梁的高度小,有的梁没有抗裂验算,混凝土振捣不够密实,梁长期在年温差和13温差作用下产生温差变形及长期处于干燥状态的环境中干缩变形,梁在温差和干缩的综合作用下裂缝。缝上宽下窄,有贯穿的,不贯穿的。裂缝长度为梁高的3/5~4/5,粱底部不裂。这种裂缝可用水泥砂浆压注、粘结密封裂缝和补强。

4、裂缝的处理

根据裂缝的成因情况,可将裂缝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由于材料、气候等造成的一般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等。这类裂缝一般对承载力影响小,可作一般处理或不处理;另一类裂缝明显影响了梁的承载能力。随着裂缝的扩展和延伸,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受压区混凝土应变量增大。梁刚度大大降低,构件趋向破坏。此类缝必须及早采取加固补强。以满足结构安全需要。对于裂缝的处理,首先要重视对裂缝的调查分析,确定裂缝的种类、程度、危害及加固的依据。调查可从裂缝的宽度、长度、是否贯通、是否达到弹性极限应力的位置、有无潮气或漏水、工程地点环境以及施工图纸设计情况等多处人手,分析裂缝产生的本质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1.经过调查分析,确认裂缝在不降低承载力的情况下,采取表面处理法、充填法、注入法等简易的处理方法:(1)表面修补法。该法适用于缝较窄,用以恢复构件表面美观和提高耐久性时所采用,常用的是沿混凝土裂缝表面铺设薄膜材料,一般可用环氧类树脂或树脂浸渍玻璃布。施工时先将混凝土表面用钢丝刷打毛。清水洗净干燥,将混凝土表面气孔由油灰状树脂填平,然后在其上铺设薄膜,如果单纯以防水为目的,也可采用涂刷沥青的方法。

(2)充填法。当裂缝较宽时,可沿裂缝混凝土表面凿成V形或U形槽,使用树脂砂浆材料进行填充,也可使用水泥砂浆或沥青等材料。施工时,先将槽内碎片清除,必要时涂底层结合料,填充后待填充料充分硬化,再用砂轮或抛光机将表面磨光。

(3)注入法。当裂缝宽度较小且较深时,可采用将修补材料注入混凝土内部的修补方法,首先裂缝处安设注入用管。其它部位用表面处理法封住。使用低粘度环氧树脂注入材料,用电动泵或手动泵注入修补,此法在裂缝宽大于0.2mm时,效果较好。

2.如果梁的裂缝情况影响了梁的承载能力,就应更慎重研讨,分析比较,采用经济高效的方法,达到加固的目的,可采用的方法有:(1)钢箍加固法。此法适合于补强梁内特长箍筋及弯起筋不足,抗剪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具体方法是:用扁钢或圆钢制成垂直或斜形的钢箍,两端留有螺纹,套人钢板后用螺母拧紧。也可采用由两个u形钢箍套上后焊接,然后打入金属楔楔紧。采用钢箍时需在梁上刻槽以防滑。

(2)粘贴加固法。将钢板或型钢用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粘结到构件混凝土裂缝部位表面。使钢板或型钢与混凝土连接成整体共同工作。粘结前。钢材表面进行喷砂处理,混凝土表面刷净干燥,粘结层厚度为3mm左右。

(3)梁的三面或四面加做围套法。在梁的刚度、强度或剪力不足且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采用梁的三面或四面加大,做钢筋混凝土围套加固较为适宜。采用四面围套时壁厚应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两侧大于50ram,上下大于l00mm为宜,纵向钢筋及箍筋通过计算确定。当梁受楼面限制时,可采用三面围套,此时两侧混凝土厚度宜大于l00mm.纵向钢筋可用25与原梁纵筋焊接固定,施工时在梁两侧板上间隔500mm凿洞以浇筋混凝土,箍筋可用开口箍或穿板封闭箍。并经计算确定配筋数量。

(4)梁的单面加大截面法。单面加大截面法分两种,即上面加高或下面加厚。梁的上面加高适用于粱的支座抗弯强度不足的加固,所加混凝土靠焊在原梁上部箍筋上的附加箍筋与原混凝土接成整体。上部荷载靠附加纵筋承受。梁的上部加厚,适用于梁跨中抗弯不足加固。当梁截面强度与要求相差不大时,可将梁下加厚80mm~l00mm.配制新的纵筋与原钢筋焊接,做法同三面围套。当粱的截的下部增加l00mm以上,按计算配置纵筋和箍筋采用围套及单面加厚法加固时,纵筋与支座连接有下述方法:梁支撑在柱上时,新加纵筋可通过连接钢板或直接与柱内受力筋焊接在一起;梁支撑在主梁上时,应在主梁上回设斜托支座,斜托钢筋与主梁中主筋焊接。对于梁的端支座,可将梁内部分纵向钢筋按45.或30.角曲折成斜筋焊于主梁内原纵筋上,或另加入浮筋,电焊连接新旧纵筋。

5、结语

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应针对成因、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等方面的管理,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旦产生裂缝。应全面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取得加固依据,在选择处理方法上,应比较论证、综合考虑,以求施工方便、经济高效。

篇5:浅谈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存在通病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因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安装、拆卸方便、快捷、维修保养简便,使用成本低等优越性能,一直是中低层建筑施工用于物料垂直运输的主要设备。但目前井字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的悲剧。本文旨在对井字架在搭设、拆除以及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通病进行分析,探讨防治措施,以促进井字架按规范进行搭设、拆除以及使用,保障施工安全。

一、制造方面

由于井字架提升机目前仍未纳入国家统一标准的定型产品范围内,部分制造厂家没有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生产,有的厂家为了限低成本迎合市场,生产一些缺少安全保护装置的井字架;部分施工企业缺少相应的资金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投入或更新不重视,使用未经改造应进行淘汰的旧设备。这些井字架本身的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或不完善,以致经常发生设备损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1.架体结构的材质。由于多数井字架不是厂家的产品,而是企业自己制作,为杜绝结构无设计依据,验收无检测手段,制作无工艺要求的粗制滥造,造成在使用中不能满足安全要求,频频造成安全事故的现象,必须确保架体结构所使用的材质符合国家标准和《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的要求。

2.安全停靠装置。当吊篮运行到达建筑物的某层需要卸料时,可以放下该停靠装置,使吊篮落在架体上,将吊篮定位,并能可靠地承担吊篮自重、额定荷载及运料人员和装卸物料时的工作荷载。此时荷载全部由停靠装置承担,提升钢丝绳只起保险作用。但目前工地中很多井字架没有这种装置,有些井字架在出厂时,生产厂家没有把这种停靠装置加装进去,也有些设备操作人员故意拆除该装置,或在作业时贪图方便,不愿使用停靠装置。这都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

3.吊篮安全门。目前在建筑工地上使用的井字架吊篮没有安装安全门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较多的吊篮安全门是由使用单位另外加装补做的,此类安全门作联动比较困难,只能在不损害料盘起吊主框架的基础上加装。部分设备操作人员贪图操作方便,随意拆除吊篮安全门,或不使用吊篮安全门。规范要求井字架必须有吊篮安全门并宜采用联锁装置,防止井字架在升降运行时物料从吊篮中滚落。

4.断绳保护装置和上极限限位器(防冲顶装置)。断绳保护装置是指当吊篮悬挂或运行中发生断绳时,此装置弹出支承在架体上,将吊篮托住并固定在架体上,保障吊篮不发生坠落。其滑落行程,在吊篮满载时,不得超过1m。上极限限位器应安装在吊篮允许提升的最高工作位置,与天梁的最低处的距离不应小于3m。当吊篮上升到限定的高度时,限位器即能工作,切断电源(指可逆式卷扬机)或自动报警(指摩擦式卷扬机)。目前,我市已全面强制使用带平衡配重的安全井字架。这种井字架采用卷扬曳引轮摩擦钢丝绳进行吊篮提升,改变了旧式井字架强拉式卷扬机的工作。其吊篮运行到接近天梁时平衡配重已经着地,卷扬机空转,吊篮不能再升高,起到防冲顶作用,而且吊篮采用4根钢丝绳同时张拉,每根绳只承受荷载的1/4拉力,能对钢丝绳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万一其中1根钢丝绳出现断绳时,其他3根钢丝绳仍能拉住吊篮,不会发生因断绳而使吊篮坠落的事故。因此这种安全井字架的防冲顶及防断绳性能较为理想。

二、安装方面

目前在建筑工地上使用的井字架大都是施工企业自己安装,由于当前建筑工人主要是由农民工组成,人员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欠缺,技术力量薄弱,不懂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在安装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此急需规范和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1.安装作业方案。物料提升机的事故大多发生在安装和拆除过程中,其主要原因是安装、拆除没有一个合理的程序,作业队伍素质不高,违章作业,又没有可遵照执行的作业方案或没有执行已经批准的作业方案,作业的条件变化大,工作中不能预见危险,导致事故经常发生。因此,规范规定在安装作业前,应根据施工现场工作条件及设备情况编制作业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分工交底,确保安装过程的安全作业。

2.架体基础。井字架基础是最主要的承压部位,是保证井字架安全的重要环节,如果基础处理不当,就会从一开始就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物料提升机的基础应按图纸的要求施工。高架提升机的基础应进行设计计算,低架提升机在无设计要求时,可按素土夯实后(承载力不小于80kPa),浇C20混凝土,厚300mm。基础有排水措施,不积水。目前很多工地未能做到以上要求,只是凭经验设置基础或是将基础简单处理。这样就不能从开始保证井字架的安全,留下了安全隐患。

3.安装精度。新制作的井字架,架体安装的垂直偏差,最大不应超过架体高度的0.15%;多次使用过的井字架,在重新安装时,其偏差不应超过0.3%,并不得超过200mm。井架截面内,两对角线长度公差不得超过最大边长的名义尺寸的0.3%;架体与吊篮的间隙,即吊篮导靴与导轨的间隙,应控制在5~10mm以内。

4.附墙架和缆风绳。为增强井字加提升机架体的稳定性,必须设置附墙架或缆风绳。对比两者我们发现。缆风绳需要一定的场地和空间,对地锚的埋设和连接都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很多建筑工地的缆风绳设置者无法达到规范的要求。而附墙架占有空间较小,且能有效地抵抗风力及吊篮偏心产生的水平荷载,减少架体的长细比,提高了架体的刚度及稳定性。因此我们一般情况下应提倡采用附墙架,而不采用缆风绳。且规范规定高架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采用缆风绳。

目前大部分工地的附墙架安装不规范,主要是安装间距设置不规范。附墙架与架体及建筑物之间,未采用刚性扣件连接,而是部分使用铁丝绑扎,或采用焊接等;有的未采用两根直拉和两根斜拉并形成稳定结构;有的脚手架连接在井字架上;有的附墙架材质与架体的材质不相同。规范要求井字架提升机附墙架其间隔一般不宜大于9m,且在建筑物的顶层必须设置一组,架体顶部自由高度不得大于6m,附墙架与架体及建筑物之间均应采用刚性件连接并形成稳定的结构,不能连接在脚手架上。附墙架的材质应与架体的材质相同,可使用钢管、角钢、槽钢等材料,不得使用木、竹和钢丝绳、铁丝、钢筋等柔性材料。严禁使用铁丝绑扎或采用焊接。

当提升机受到条件的限制无设置附墙架时应采用缆风绳稳固架体。目前部分工地为了节省成本。缆风绳采用报废的钢丝绳,或直接采用钢筋、线来代替,这是规范不允许的。缆风绳一般应每10~15m设一组,且每一组4根,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不应大于60°,安装时要有适当的拉紧力等。

5.架体立面防护。为防止落物打击,在架体外侧沿全高用立网(不要求用密目网)防护,立网防护后不应遮挡司机视线。目前部分施工工地不够重视,造成架体立面无防护或防护不严,给井字架使用过程留下安全隐患。

6.进料口防护棚。提升机架体地面进料口处应搭设防护棚,防止物体打击事故。目前有很多工地的防护棚搭设不规范,主要是防护棚搭设的强度、面积不符合要求。规范规定防护棚材质应能对落物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和强度(5cm厚木板或相当于5cm木板强度的其他材料)。防护棚的搭设面积一般是低架前后3m,高架5m左右,宽度稍大于架体的宽度。

7.楼层卸料平台的搭设、卸料平台搭设稳固与否直接影响到操作工人的安全,这也是井字架高空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规范要求卸料平台应该独立搭设,即平台的搭设只能是单独从地面用钢管或与建筑物拉结的形式,不能与脚手架、井字架连在一起,卸料平台应在明显处设置标示牌,规定使用要求和限定荷载,平台两侧应按临边防护规定设置防护栏杆及挡脚板,平台脚手板要铺平绑牢,保证运输作业安全进行。

8.井字架进、卸料口的防护门。目前有一部分工地为贪图使用的方便,没有安装安全门或有安全门不使用,这样就非常容易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规范规定各楼层的通道口都应该设置定型化、工具化的常闭防护门,宜采用联锁装置。只有当吊篮运行到位时,楼层防护门方可开启;只有当各层防护门全部关闭时,吊篮方可上下运行;在防护门全部关闭之前,吊篮应处于停止状态。

9.联络信号。规范要求当司机不能清楚地看到操作者和信号指挥人员时,必须加装通讯装置。但是目前大部分工地都没有安装通讯装置,造成卷扬机操作工不能清楚观察人员、物料进出的情况,导致误操作,从而发生事故。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制作成本的降低,已经有相当部分施工企业采用电视技术,使用可视的安全系统,该系统能使卷扬机司机对各楼层的物料放置和人员进出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监控,能有效地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建议各施工企业采用该系统。

10.卷扬机司机操作棚。目前部分施工工地没有搭设司机操作棚或操作棚搭设简陋,这样既影响文明施工,又留下了安全隐患。规范要求司机在露天作业应搭设坚固的操作棚,并做到防雨,不影响视线,顶棚具有一定的防落物打击的能力。

11.避雷。目前部分工地对井字架防雷认识不足,没有安装防雷装置,这样是非常危险的!临时用电规范规定井字架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以外的,应安装防雷装置。

三、使用方面

如何正确使用和操作井字架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人的因素是关键。当前由于建筑工人的素质普遍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培训力度不够,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措施,使他们遵守井字架安全操作规程,才能避免人为的事故。

1.安装验收。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程序,规范规定井字架在重新安装后的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整机试验,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运行。

2.持证上岗。规范规定井字架应配备经正式考试合格,持有操作证的专职司机。

3.设备使用的维修保养。目前部分工地的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缺乏维修保养,造成设备带病运行,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应该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4.杜绝违章作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当前部分工地的操作人员随着拆除设备上的一些安全保护装置,或在井字架运行时不使用安全保护装置;部分操作人员违章操作;超载运行等现象比较多,这些都是不安全的行为,应该坚决杜绝。同时应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拆除方面

井字架架体拆除过程是容易发生事故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重视井字架拆除过程的安全操作,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保证拆除过程的安全。

1.拆除作业前应根据现场工作条件及设备情况编制严密的施工作业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分工交底,确定指挥人员;划定安全警戒区域并设监护人员;排除作业障碍。

2.拆卸人员必须取得岗位安全资格,持证上岗,严格按规范及作业方案操作,以保证拆除过程的安全。

3.拆除作业前应进行检查,主要查看井字架与建筑物及脚手架的连接情况;查看井字架架体有无其他牵拉物;查看临时附墙架、缆风绳及地锚的设置情况;查看地梁与基础的连接情况,确保拆除前架体的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4.在拆除缆风绳或附墙架前应先设置临时缆风绳或支撑,确保架体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2个标准节(一般不大于8m)。

5.拆除作业中,严禁从高处向下抛掷物件。

五、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垂直运输设备中,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已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从使用状况看不容乐观。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在建筑施工中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中,提升机事故占50%左右。近年来,为了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还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加强对物料提升机的安全管理,已成为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真正做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