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火灾作用下倒塌规律应对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建筑物火灾作用下倒塌规律应对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物火灾比例呈上升趋势。此类火灾致人死伤数量令人触目惊心,而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也呈直线上升之势。此类火灾事故不仅给消防部队的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危险,而且对于公安消防机构的防火监督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美国纽约“9.11”世贸中心遭恐怖袭击而发生倒塌,造成了死亡2797人、损失360亿美元的举世震惊惨案;青岛即墨正大食品公司厂房发生火灾导致钢结构屋架倒塌,致使20多名员工因未能及时疏散而被埋压在厂房内;湖南衡阳“11.3”大火造成的建筑倒塌事故,导致20名消防官兵牺牲,创造了新中国一次火灾事故消防官兵牺牲之最。频发的建筑火灾倒塌事故,为新时期的消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积极研究和探讨各类结构建筑物在火灾作用下的破坏、倒塌特点和规律,严格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和验收,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救援预案,对于减少此类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火灾作用下几种常见结构建筑倒塌的一般规律?

建筑构件材料种类繁多,传统的建筑材料有砖、木、水泥、沙石,而近年来随着钢铁、塑料等新型材料的大量应用,钢结构、薄壳结构、网架结构等建筑结构形式日趋增多,建筑构件的理化性质也越来越复杂,燃烧破坏的特点也呈现多样性、复杂性。不同建筑构件和材料均具有自身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在不同火灾条件下,也会呈现不同的变形和倒塌形式,有的是局部的破坏,有的是局部倒塌造成全面倒塌,有的是整个建筑迅速全面倒塌。?

(一)砖(土)木结构建筑:?

砖(土)结构建筑建造年代比较久远,常见于广大农村,其一般墙体一般使用粘土砖或土坯砌筑、房顶使用木材等建筑材料建造而成。木材起火燃烧,其表面会被炭化烧蚀,从而削弱了横截面面积,造成承载力下降而发生倒塌。如果剩余截面的面积仍能承受原有全部重量,结构则不会发生倒塌。消防队到达火场扑救火灾时,由于木构件外表面炭化层吸收了大量的水份,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保护层,一般不容易发生倒塌。因此木结构建筑物的屋顶,整体倒塌较少,而局部损坏较多。?

砖的耐火性好,能够经得起高温,而砌成墙壁以后,由于砌筑的质量和沙浆的耐火性能差等原因,砖墙的耐火性不如砖本身,但一般砖墙的耐火极限都是比较高的,如24双面抹灰非承重普通粘土砖实体墙的耐火极限为8小时,一般砖墙在火灾下承受几小时是没问题的,一般不会发生倒塌。?

土坯墙耐火且不燃,但土坯在受到水的浸泡会吸收水份导致软化,在水枪射流的强力冲击会遭到破坏失去承载力而发生坍塌。?

(二)混合结构建筑:?

混合结构建筑主要是墙体采用粘土砖、砌块、石等建筑材料,用沙浆砌筑而成,楼面用楼板或现浇混凝土构筑而成的建筑物。此类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为粘土砖、砌块、石、混凝土等非燃烧材料,各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都比较高。如24普通粘土砖实体承重墙的耐火极限为5.5小时,即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此类墙体在5.5小时内不会失去承载能力或发生破坏。但在火灾负荷大的建筑发生火灾时,温度可超过1000°C,砌体的向火面和背火面温差很大,内部会产生很大的应力,同时碳酸盐、硅酸盐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反应,而使砌体破坏。因此,在火灾作用下,混合结构建筑物的建筑构件在其耐火极限内一般不会被破坏,但在高温的长时间作用下,建筑物可能会发生局部坍塌,一般不会发生大面积倒塌事故。?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于一些大跨度的厂房、车间、仓库和高层建筑物等,包括框架结构、排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此类建筑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其粘土砖、砌块构成的墙体只起到分隔和功能划分作用。?

钢筋、水泥、砂石等钢筋混凝土建材在高温作用下的理化性能发生改变,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呈不同的变化,这些构件在火灾作用下会产生的怎样的应力变化,这一领域目前还没有人进行细致研究。但混凝土内的钢筋受到温升的影响抗拉强度会降低,碳酸盐、硅酸盐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反应,而使砌体破坏,因此,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对于梁、楼板等抗拉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影响非常大。如简支的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在保护层厚度为1CM时其耐火极限为1.2小时,在4CM是为2.9小时,因此增加抗拉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能够有效提高构件的耐火极限。?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遇热,会造成预应力钢筋失去预应力,从而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耐火方面的性能,不如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必须加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才能延长其耐火极限,保证建筑物和人员物资的安全。?

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超静定结构,在火灾的作用下,某个构件破坏可能造成局部坍塌,但一般不会发生大面积倒塌。?

(四)钢结构建筑:?

钢结构具有性能稳定、质轻而高强、加工精度高、装配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宾馆、饭店、展览馆等民用公共建筑和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钢材具有较好的耐热性,但耐热而不耐高温,随着温度的升高,钢材的强度会逐渐降低。据试验,当钢结构构件温度达到350℃、500℃、600℃时,强度分别下降1/3、1/2、2/3。一旦达到500℃钢结构构件就会发生急剧软化而导致瞬时崩溃倒塌。无保护层的钢柱、钢梁、钢屋架等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为0.25小时即15分钟,也就是说在火灾作用下,15分钟后钢结构随时有可能失去承载力而发生倒塌。

网架结构是钢结构建筑的一种,是由许多钢杆件按照一定的规律通过钢节点连接起来的大空间结构体系。由于钢材的耐火性差,在温度达到500℃时承载力急剧降低,火灾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钢构件即软化翘曲、变形显著,导致屋顶塌落破坏。一般钢结构屋顶工作空间相对较大,相互联结着大量支撑杆件,因此网架结构的倒塌破坏一般是整体性的,或者是较大部分的,而很少有局部的倒塌。?

(五)薄壳结构:?

薄壳结构适用于大面积的屋顶,所用的材料较少,其特点是跨度大、厚度小、质量轻,其周边靠两侧的楼板、基础或钢拉杆来支撑。?

薄壳结构的倒塌是整片的,壳体本身的耐火性能很高,其倒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支撑条件的破坏。只要支撑的条件不破坏,就完全有可能避免倒塌,故起火时,应及时冷却钢拉杆,以防止支撑条件的破坏。?

除了火灾造成的倒塌外,建筑物内外部爆炸物的冲击和破坏,也是造成建筑倒塌的重要原因。另外,建筑上层结构的塌落物对下层结构造成的冲击,或者楼板上的物资大量吸收积水,大大地增加了楼板的负荷,导致承重结构无法承受巨大的荷载而发生塌落。?

二、应对建筑物火灾倒塌的预防措施?

不同结构建筑的倒塌原因是不同的,倒塌现场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即使同一类结构建筑也绝不能一概而论。防火部门应重视建筑工程建设前的防火设计审核工作,要把握好建筑构件的防火性能和耐火极限,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消防队也应了解不同结构建筑的倒塌规律,分析和总结经验,在灭火救援时要采取预防措施,搞好个人防护,时刻保持警惕,防止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一)钢结构屋顶?

钢结构屋顶的建筑内起火时,要防止火直接烧到屋架,要使用开花水枪或直流水枪,对屋架周围的屋面板墙体和空气进行冷却性的射水,以冷却和保护屋架,防止结构整体遭到严重破坏,防止屋顶倒塌而伤人,这在火灾初期是必须和十分有效的。但也不要对温度很高的钢结构进行立即冷却,防止屋架加速塌落。在灭火战斗时,战斗员要充分依托有利地形,占据房屋门口等部位进行射水灭火。?

(二)钢筋混凝土构件?

混凝土是耐火的。对灭火来说,它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时间,一般都在1h以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承载能力好,省材料,但耐火能力较差。灭火时,要通过其变形的情况判断是否有倒塌的危险。?

(三)薄壳结构屋顶?

火灾对薄壳结构的破坏往往是对支撑的条件而导致的,因此其倒塌往往是大面积的甚至整片的。所以扑救火灾是时首先要及时冷却钢拉杆,避免支撑的条件破坏,防止薄壳结构大面积倒塌。?

需要注意的是,当薄壳结构的屋面起火,战斗员一般不要上其屋面;当必须登上薄壳屋顶才能扑救火灾时,上屋顶的人数不能过多且要分散,停留位置最好在壳的中心,或对称于中心的两侧位置。?

(四)木结构?

木构件遇火后,很快就会燃烧。在表面形成炭化层。木材被烧焦的速度是和它的密度及含水率的大小直接联系的。木材燃烧的速度是随着它的密度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的。根据实测,木材向内里燃烧速度的理论平均值为0.6mm/min。质轻且干木材的燃烧速度的近似值是0.8mm/min。密质且湿木材燃烧速度的近似值是0.4mm/min。在灭火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数字来估计木构件被燃烧的程度。?

(五)墙与烟囱?

砖的耐火性好,能经得起高温,而砌成墙壁以后,由于砌筑的质量和沙浆的耐火性能较差,砖墙的耐火性不如砖本身,但一般砖墙承受几小时的火烧是没问题的。可是火灾发生时,砖墙或烟囱也有发生倒塌的,主要原因是:?

(1)框架破坏,框架填充墙也随之破坏;?

(2)因为楼板塌落,或横向墙被破坏,使纵向墙失去了横向的支撑。?

(3)受到外力的水平冲击作用。?

(4)空斗墙、空心砖的砌块变形破坏,失去承载能力。

篇2:施工管线周边建筑物保护措施

①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进行管线保护安全技术交底,加强职工管线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②对施工周边管线及建筑物保护实行昼夜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做到及时讨论、研究,同时调整施工流向,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后再进行施工;

③在周边建筑物上设置沉降观察点,在施工前做好起始测量数据,在施工期间做到每天监测,以确保建筑物安全;

④严禁在有管线埋设的地面及附近地区,用空压机、风镐等振动机械施工;

⑤进入施工现场,主动协助甲方到各管线主管部门办好施工绿卡;

⑥重车进出道口,按有关规定做好地面保护硬地坪,或在道路口铺设钢板;

⑦钻机施工时,钻机机架与高架电缆间的安全距离必须保持5m以上。

篇3:深基坑支护结构倒塌救治措施

摘要:深12m的基坑有近50%的周边发生倒坍,在采取技术措施后得以遏制。痛定思痛,本文提出深基坑支护的几点建议与做法。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结构倒塌救治

1工程概况

我司承建的该大厦位于繁华的市区,建筑面积20185m2,框架结构,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2m,地下静止水位-7.0m。工程现场狭窄,东、南、北三面距相邻建筑物较近,西临市区马路主干道。现场平面位置、支护桩的布置及塌方情况见图1,该工程地质勘察土层自地表以下依次为杂填土、素填土、I级非自重湿陷黄土、粉质粘土、卵石、粘土等。

2原支护方案选择

对该深基坑的支护方法,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存在分歧。建设单位提出部分采用?800mm钢筋混凝土悬臂灌注桩,部分采用?159mm钢管悬臂桩,部分采取放坡的方案。施工单位提议采用大孔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中间设土层锚杆,桩顶设RC圈梁的桩锚支护体系。为了节约资金,建设单位自行采用了第一方案。除基坑西侧采用1:0.3放坡之外,东、南、西、北角施筑?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57根,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间距1800mm,桩长18m,悬臂部分12m,锚入基底以下6m。

在基坑北部有部分地段施筑?159mm钢管桩7根,桩距1m,桩长15m,悬臂12m,锚入地下3m。降水措施为:沿基坑四周设置?400mm深井12口,井深20m,用潜水泵抽水至地面水渠外排。

3塌方发生过程

本工程土方机械开挖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先开挖基坑深度的1/2,即挖至-6.50m(地下水位以上)。第二步再挖至-13.20m。支护桩此时全部外露,地下水位可降至-13.20m左右。

当时,气候正值冬季,支护桩陆续失稳,塌方共分四次发生。

第一次,基坑东侧③-④轴间的一根桩发生约35°内倾,土体发生局部塌方。紧临该桩的东南部的6根桩虽未出现明显位移,但桩后土体出现0.5~1.0cm的裂缝。北部约12m未打桩的范围内,3.20m宽的道路下沉,地面裂缝达1~2cm,路边房屋出现3道0.1~0.5cm的竖向裂缝。各种迹象预示为大塌方的前兆,鉴于此情,施工单位紧急准备采取加固措施。第二次,坑东侧②-⑤轴约20m范围内的8根桩突然倒塌,在距基底1m左右高度处被折断,桩后土体大面积涌入坑内,地面上一座化粪池整个倾入坑内。为保住其他未倒的桩,又紧急采取了在坑内顶撑加固的措施,但未能奏效。第三次,基坑南侧又有15根桩倒塌。第四次,在北侧西部地段又发生局部塌方,道路被中断,坍塌到房屋的边缘。几次断桩、塌方来势迅猛,均在瞬间发生,共造成坑内土方积压约3000m3,旧建筑物残骸80m3,断桩23根,倾斜2根,7根?159mm钢管桩歪倒,支护桩失效率达50%。

4支护结构倒塌原因

经分析,该深基坑支护失败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所采用的悬臂灌注桩支护方案设计有误,未经认真的论证便盲目采用。桩的直径、配筋、埋深与理论计算相差甚远。原设计桩径0.8m,桩距1.8m,单桩纵面配筋40.7cm2,桩埋深6m。现计算桩径1.0m,桩距1.5m,单桩纵向配筋317cm2,埋深10m,设计不安全,抵抗不住土体的侧向压力,这是导致倒塌的主要原因。

塌方原因之二,地下水浸蚀桩后土壤是一重要因素。本工程降水虽然成功,但对原有建筑物的下水设施未做调查,由于设施年久,忽视了地下隐蔽构筑物渗漏水对土壤的影响。其中两次大塌方均与化粪池和锅炉暖气管道长期积水、渗水、漏气有密切的关系,以及湿陷性黄土暴露后反复的渗透循环,使土中含水量增加,土自重相应增大,导致土体内静水压力剧增,使边坡失稳,进而造成坍塌。

5塌方后的处理措施

深基坑的塌方不但处理难度大,而且危险因素较多,时间要求紧迫。当发生第一次局部塌方和即将出现更大塌方的预兆时我们曾紧急磋商,研究制定了桩后拉锚加固方案。即将所有桩头剔凿露出钢筋后,扎筋、支模补增桩顶圈梁,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五道外出至少20m的钢筋混凝土拉梁,其梁端与后挖的地坑锚桩浇筑在一起,对支护桩进行拉结加固,但该方案因场地狭窄,需穿越居民区,未能实施。

第二次塌方后,采用了在土坑内用大吨位型钢焊接组成框架后对土壁与桩进行顶撑加固的方案。投入型钢、井架、桁架等多达120t。但由于基坑面积较大(1920m2),若设置多支点,则造成基础施工的难度,减少支点,则桁架跨度增大,整体刚度差,力传递不均,承载力明显不足,实际效果不佳,该坑内顶撑加固措施未能成功,又被大的塌方所摧毁。

为了保住尚存的支护桩,防止继续塌方,采取了桩后挖土卸荷的第三方案。切断一切对土壤有侵蚀作用的水源,停用了东南角的锅炉房并将其拆掉1/3(该房距塌方边沿仅0.8m)。北面平房居民搬迁并拆除。卸掉桩后土体荷载,平均下挖3m,将桩的悬臂部分减少了1/3,从而控制了塌方的继续发展。同时以抢险的速度,对东部已坍塌到边缘的一座六层宿舍楼采用了浇筑混凝土护壁的加固方案,成功地保护了该楼的安全,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6对深基坑支护问题探讨

深基坑支护结构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必须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降水技术以确保安全并达到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总结近年来深基础的施工经验和事故教训,我们认为深基坑支护应注意以下事项。

6.1?临时支挡应力求与永久性结构统一

深地下室或多层地下室的传统施工方法是开敞式施工,支护结构通

常作为临时性结构,一俟基础施工完毕即失去作用。传统方法施工深度很大的多层地下室存在着工期长,支护结构费用高,容易引起周围地面沉降等缺点,利用地下连续墙和中间支承柱进行“逆筑法”施工对于深度较大的地下室结构是十分有效的。此外,还可采用“桩墙合一”及地下连续墙,实现临时支档与永久性结构的一致。

6.2挡土与防水的统一

深基坑支护结构应能做到既能挡土又能有较好的防渗止水性能。

地下连续墙和锁口钢板桩都兼有上述优点,但造价较贵。近几年出现的旋喷桩帷幕墙和深层搅拌水泥土挡墙都有较好的防渗性能且造价较省。

6.3设立新型的围护结构受力体系

a.深基坑环梁护壁施工工艺

较深的基坑支护桩需采用拉锚或顶撑的方法,但往往不方便也不经济,现在施工的一些基础工程也改变了过去以基础形式为模式的矩形护壁结构,而将整个护壁结构做成圆形,在预制桩围成的圆形护壁上做上下四道钢筋混凝土环梁,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来抵抗四周土压力对护壁结构的作用,用环形拱梁取代水平支撑。

环梁护壁刚度大,由于此结构形式使环梁主要承受压力,有效的利用了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再由于四周土压力变异不大,压力较为均匀,因而整体位移小,进而环梁的径向及周向变形都较小,刚度稳定性较好。

b.桩-拱围护体系

桩-拱围护体系是利用基坑口外做连续圆拱,用钢筋混凝土小梁作拉杆与桩顶连接,达到桩顶拉锚的效果,利用圆拱良好的受力性能,将桩顶水平拉力转化为混凝土圆拱的轴向压力,充分发挥混凝土的良好受力性能。

采用桩-拱围护体系工艺施工条件好,工艺简单,造价可比桩-拉锚方案节约40%。

6.4加强支护结构的原位观测

基坑支护设计属于施工设计,目前国家还无统一的规范、规程,在设计基坑支护结构时,虽然事先进行了地质调查,但设计值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往往不一致,其原因是:地质土层的复杂性和离散性,勘察所得数据往往难以反映土层的实际情况,取样时的扰动和应力释放亦会造成试验误差;设计计算中侧压力荷载的计算和支护结构简化计算的假定等会产生误差;挖土与支撑安装中,施工条件的改变,突发和偶然情况等随机因素等造成的误差。

所以,在基坑开挖与支护期间,对支护结构进行现场观测,能随时掌握土层与支护结构的变化情况。将观测的结果与设计值对比,并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既可保证安全,又可弥补设计的不足,积累经验,调整数据,更加经济合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基坑工程手册》刘建航、侯学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罗福午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篇4: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各施工现场应根据各自进行的施工工程的具体的情况制定方案,建立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施工的各项操作规程。

(1)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消防保卫方案,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2)在工程场地内不得存放油漆、稀料等易燃易爆物品。

(3)施工单位不得在工程内设置调料间,不得在工程内进行油漆的调配。

(4)工程场地内严禁吸烟,使用各种明火作业应开具动火证并设专人监护。

(5)作业现场要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

(6)施工期间工程内使用各种明火作业应得到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消防保卫部门的批准,并且要配备充足灭火材料和消防器材。

(7)严禁在施工工程现场内存放氧气瓶、乙炔瓶。

(8)施工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要与动火点保持10米的距离,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保持5米以上。

(9)进行电、气焊作业要取得动火证,并设专人看管,施工现场要配置充足的消防器材。

(10)作业人员必须持上岗证,到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处办理动火证,并按要求对作业区域易燃易爆物进行清理,对有可能飞溅下落火花的孔洞采取措施进行封堵。

篇5:建筑物临近高压线防护措施

高压送电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输电方式,同时也对安全用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施工现场面临的高压线防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人们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意识:只有接触到高压线路才会触电,因而对高压输电线路附近没有接触高压线却发生了触电的现象迷惑不解。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误区。因为在高压输电线和高压配电装置周围存在着强大的电场,处在此电场内的导体会因静电感应作用而出现感应电压,当人们触及这些带有感应电压的物体时,就会有感应电注通过人体流向大地而使人受到电伤害。研究表明,人体对高压电场下的静电感应电流的反应更加灵敏,0.1~0.2mA的感应电流通过人体时,即使未触及被感应物体,人也会有明显的针刺感。当工频电流(50Hz)通过人体时,成年男性的电场感知电流为1mA。1996年我区曾发生这样一起事故:有一栋2层高的在建楼房,楼一侧面距离平行而过10kV高压线约2m,施工过程中未做任何防护。当一工人站在2层楼顶上从高压线侧往上传递一根约6m长的钢筋时死亡,法医鉴定为触电死亡。事故发生后,经实地调查,高压线与钢筋头均无碰撞痕迹,高压输电线路无任何异常,而伸出的钢筋头距离高压线仅0.4m。经研究分析,此事故为静电电击所致。10kV高压输电线的最小安全距离为0.95m,最小操作安全距离为6m,当钢筋头伸至距离高压线0.4m时,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的静电场作用而产生感应电压,当人抓住钢筋另一头时,就有电流通过钢筋流过人体入地而导致人触电死亡。

由此可知,高压输电线路附近的强电场作用,可以对人体构成潜在的危害。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外电线路施工人员的伤害,根据建设部颁布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定》(JGJ46-88)中规定的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表1

外电线

路电压

1kV以下

1~10kV

3~110kV

154~220kV

330~500kV

最小安全

操作距离

4

6

8

10

15

注:上下脚手架斜道严禁搭设在外电线路的一侧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安全操作距离大于一般规定的安全距离,主要是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动态诸多因素,如搭设钢管脚手架,配制钢筋和电气配管等施工操作工序,其钢材长度在6m左右,安全操作距离若规定过小,易发生触电事故,但是,施工现场的工程位置往往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如果由于受施工现场在建工程位置限制而无法保证规定的安全距离,这时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则必须采防护性遮拦、栅栏,以及悬挂警告标志牌等防护措施。显然,外电线路与遮拦、栅栏之间也有安全距离问题,这个安全距离正是搭设遮拦、栅栏等防护设施的依据条件。

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以高压线的防护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1.若现场搭设遮拦、栅栏的场所非常狭窄,无法实现表2中所给出的数据,即无法控制可靠的安全距离,这时即使设置遮拦、栅栏等,亦无防护意义,惟一的安全措施就是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路或改变工程位置等,否则,不得强行施工。

2.若现场的防护措施能够满足表2中所要求的安全距离,则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如下几种不同防护方法。

户外带电体与遮拦、栅栏的安全距离L(mm)表2

外电线路额定电压(kV)

1~3

6

10

35

60

110

220j

330j

500j

线路边线至栅栏的安全距离

950

950

950

1150

1350

1750

2650

4500

线路边线至遮拦的安全距离

300

300

300

500

700

1100

1900

2700

5000

注:220j、330j、500j系指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1)单独设置防护装置

若在建工程不超过高压线2m时,防护屏障如图1所示,若超过高压2m时,主要考虑超过高压线的作业层掉物可引起高压线短路且人员操作进可触及高压线的危险,需设置顶部防护民间障如图2所示。

图1

图2

(2)利用脚手架体设置防护装置

当建筑物外脚手架与高压线距离较近,无法单独设接地防护则可以利用外脚手架防护立杆设置防护屏隙。即:脚手架与高压线路平行的一侧必须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全部封闭,此侧面的钢管脚手架必须至少做三处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当小于10Ω。同时在与高压线等高的脚手架外侧面等长,约3~4m高的细格金属网挂在与高压线等高的脚手架外侧,并把此网用绝缘接地外表线进行三处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Ω。如超过高压线的工程作业。仍需搭设顶棚防护屏障。如在搭设顶棚防护屏障有困难时,可在外架直接搭设防护屏障到外架顶部,如图3所示。

图3

(3)跨越架防护装置

起重吊装跨越高压线,或铺设电缆(线)跨越

拦应有足够的则度和强度,以免发生遮拦断裂、歪斜及变形的影响。对于搭设的遮拦要有专人从事监护管理。如图4所示。

图4

(4)露天变、配电装置的防护

室外变压器防护要求:

①变压器周围要设围栏(栅栏、网状和板状遮拦)高度≮1700mm;

②变压器外廓与围栏或建筑物外墙的净距≮800mm;

③变压器底部距地面高度≮300mm;

④栅栏的栏条之间间距不超过200mm,遮拦的网眼≯40×402。

高压配电装置防护要求如表3所示。

露天配电装置最小安全净距(mm)表3

项目

3~10kV

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

200

不同相的带电部之间

200

带部分至栅栏

950

带电部分至网状遮拦

300

无遮栏裸导体至地面

2700

不同时检修的无遮拦裸导体之间水平距离

2200

(5)高压线过路防护

在一般情况下,穿过高压线下方的道路,其高压线下方无需作防护。但在施工现场情况比较复杂,现场的开挖堆土、斜坡改道等情况较多,这样使高压线的对地距离不够(施工现场的机动车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如表4)。高压线下方就必须作相应的防护屏障,使车辆通过时有高度限制。高压线防护屏的距离应满足最小安全净距。具体防护如图6所示。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m)表4

外电线路电压(kV)

1以下

1~10

35

最小垂直距离(m)

6

7

7

图5

图6

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在搭设上述防护屏障时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

(1)防护遮拦、栅栏的搭设可用竹、木脚手架杆作防护立杆、水平杆;可用木板,竹排或干燥的荆芭、密目式安全网等作纵向防护屏。

(2)各种防护杆的材质及搭设方法应按竹木脚手架施工的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进行。

(3)搭设和折除时应停电作业,应有专职的电气技术人员,金属制成的防护屏障应用可靠接地和接零。

(4)搭设防护遮拦、栅栏应有足够的机构强度和耐火性能,金属制成的防护屏障应作可靠接地和接零。

总之,对高压线输电线路的防护,即要在思想上重视它,又要掌握一定的安全技术,并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或避免重大电气事故的发生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