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1?目的

为了加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充分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

3?职责

3.1总经理

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2辨识与评估小组

对公司生产现场和储存设施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

3.3安全科

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并组织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督、档案管理等。

3.4设备科

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日常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4?工作内容及要求

4.1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流程

4.1.1公司成立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

组员:各科室负责人

4.1.2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小组对公司危险源按照《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和《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的要求进行辨识;

4.1.3依据辨识与评估小组的辨识,无重大危险源,由安全科出具书面评估报告。

4.1.4如发现重大危险源,由设备科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

4.1.5设备科根据重大危险源特性,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制定防范工作计划;

4.1.6安委会根据防范工作计划每周进行一次专项综合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

4.1.7安全科负责开展应急演练,并详细记录演练情况;

4.1.8设备科对重大危险源配备设施、监视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填写《日常巡检记录》;

4.1.9设备科根据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编制《日常管理工作汇报》;

4.1.10重大危险源小组对日常管理工作汇报进行审议,并由安全科出具《书面评估报告》;

4.1.11设备科根据评估报告,进行回顾总结,并制定《改进计划》;

4.1.12重大危险源小组审定改进计划,进行持续改进。

4.2重大危险源工作要求

4.2.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不少于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

4.2.2在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制度》、《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进行,实施谁签字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

4.2.3重大危险源档案内容应包括:危险物质名称、数量、特性、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评价报告、检测报告等。

4.2.4公司重大危险源回顾、总结、持续改进工作每年组织一次。

4.2.5设备科要将重大危险源在市安监局备案。

5相关记录

表9-1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篇2: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适用范围1.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管理。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1.3?本制度所指重大危险源分为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建筑行业规定的重大危险源。2?重大危险源的定义2.1?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2.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28001)对中危险源规定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2.3?《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来之于国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在适用范围中明确指出:“本标准不适用于: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2.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28001)中危险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重大危险源的定义的区别:2.4.1?《安全生产法》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所指重大危险源仅适用于易燃、易爆、有毒类的化学物质。它的局限性较大,不适用于建筑业等,也没有涉及存在能量的装置(设施、作业活动)等。2.4.2?综合以上原因,本制度所指危险源是建筑工程活动中的危险源定义,按照建设部建质安函[2006]145号转发《南京市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指出: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2.5?公司在本制度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除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以外,还包括对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火灾、爆炸、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以及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活动、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危险作业等。3?工作主体职责3.1?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和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职责:3.1.1?组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促进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要求;3.1.2?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隐患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各分公司、项目部建立和完善应急组织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控制措施;3.1.3?综合协调和指导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实现重大危险源的可控在控。3.2?分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和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职责:3.2.1?组织分公司、项目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的规章制度。3.2.2?督促分公司、项目部做好重大危险源预测、预警、预案工作,组织落实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建档登记、风险评估、监控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组织整改,做到可控在控。3.3?公司、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职责:3.3.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法令及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制定、完善重大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3.3.2?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危险源辨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3.3.3?负责公司、分公司安全生产中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监督所属项目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3.3.4?协助公司、分公司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及项目部研究制定和执行预防事故措施,参与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针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审查,并督促落实;3.3.5?根据公司、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及时掌握、分析、评估公司、分公司系统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提出强化危险源管理措施,组织安全生产检查;3.3.6?参与重要安全设施和设备的验收工作。3.4?公司、分公司其他部门职责:各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3.5?项目部职责:3.5.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的规章制度;3.5.2?按照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落实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做好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建档登记、风险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3.5.3?录入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数据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无遗漏;3.5.4?完善项目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3.5.5?及时如实报告重大危险源造成的各类事故;3.5.6?重大危险源管理必须责任到人,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对项目部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在控。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流程确定施工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登记重大安全风险→危险源防控。确定施工作业过程,首要是划分危险源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一般性原则可按单位工程(分部、分项)施工活动、施工生产(生活)设施设备相对空间位置、危险有害物资储存场所来划分识别评估单元,使识别评估单元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5?危险源的分类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和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5.1?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以及自然状况。包括动力源和能量载体以及具有危害性的物质本身。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和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5.2?第二类危险源,是指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意外释放措施失效或被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5.2.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分为不安全行为和失误。不安全行为一般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导致事故发生。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不安全行为、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可能造成物的危险因素问题,进而导致事故。5.2.2?物的因素物的因素可以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是指机械设备、物质等明显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状态。物的故障(或失效)是指机械设备、安全装置、零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可能直接使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5.2.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如影响施工作业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软环境。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因素问题或人的因素问题。5.2.4?管理因素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技术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等活动予以控制。6?建筑安装施工危险源辨识6.1?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6.1.1?第一类危险源从以下方面进行辨识:a)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现场配电箱、空压机等;b)使人体或物件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如起重机械、提升机械、坠落高度差较大的作业场所等;c)能量载体,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d)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充满爆炸性气体氧气瓶、乙炔气瓶、低温液氧气瓶、液化石油气瓶和空间等;e)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例如各种压力容器、受压设备,容易发生静电蓄积的装置、场所等;f)危险物质。具有化学能的危险物质分为可燃烧爆炸危险物质和有毒、有害危险物质两类。前者指能够引起火灾、爆炸的物质,按其物理化学性质分为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易燃固体、可燃粉尘、易爆化合物、自燃性物质、忌水性物质和混合危险物质八类。后者指直接加害于人体,造成人员中毒、致病、致畸、致癌等的化学物质;g)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如氧气、乙炔、油漆、稀料储存设施等;h)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例如物体的棱角、工件的毛刺、锋利的刃、尖等。6.1.2.第二类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危险源与临建设施危险源两类,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进行辨识。a)与人的因素有关的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集中表现在“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b)与物的因素有关的危险源主要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使用等危险源中。c)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危险源主要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d)与管理因素有关的危险源主要表现为管理缺失,如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分明、有法不依、违章指挥、安全教育不够、处罚不严、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安全检查不够等。6.2?危险源辨识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6.2.1?选择施工现场或部门中的作业活动;6.2.2?识别施工作业活动中的危险因素;6.2.3?对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6.2.4?确定重大风险。6.3.选取作业活动对象:6.3.1?前期施工准备;6.3.2?基础施工阶段;6.3.3?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结构安装阶段/设备安装阶段;6.3.4?设备搬运/设备安装/调试、试车、运行阶段;6.3.5?其他辅助活动(包括大型起重机械和施工升降机的安装拆卸、厂内车辆运输、供电和临时用电等)。6.4?危险源的识别6.4.1?危险源的分类:(根据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a)物体打击;a)2.车辆伤害;a)3.机械伤害;a)4.起重伤害;a)5.触电;a)6.淹溺;a)7.灼烫;a)8.火灾;a)9.高处坠落;a)10.坍塌;a)11.锅炉爆炸;a)12.容器爆炸;a)13.其他爆炸;a)14.中毒和窒息;a)15.其他伤害。6.5.危险源和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6.5.1.施工现场危险源常用的辨识方法。1.经验分析法:经验分析法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分析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估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辨识的方法。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性,对此,可采用安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类比分析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估对象的危险因素。总结以往事故的教训和管理经验,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辨识出危险因素。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主要是通过经验分析方法来辨识。2.材料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分析法了解施工安装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危害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物理化学性质、燃烧和爆炸特性等。施工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的危险性质加剧。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也称定量分析法,详见本制度7.5条款)。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用符号L表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用符号E表示;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号C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用符号D表示,D=L×E×C,D值愈大,说明危险性愈大,当D值超过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的风险时,就认定为重大危险源。6.5.2.施工现场潜在危险源(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的辨识。由于危险性有潜在的特点和性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展成为事故,故在未发生事故前,如何辨识出潜在的危险源或危险因素就至关重要,为了能迅速辨识危险源或危险因素,应采取如下预先分析方法:1.调查危险源(作业危险因素)。先对施工作业目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较为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再按照过去的经验和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分析作业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人员受伤和物质损失的危险性。2.识别危险因素。潜在的危险性往往是很难辨识的,危险性存在具有固有的潜在性质,应采取系统地去辨识它,才不会造成遗漏。3.根据过去的经验及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教训,进行综合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着主要的“五大伤害”,既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这五类事故是最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类型,是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存在的常见重大危险源或重大危险因素。其他重大危险源或重大危险因素还有窒息、中毒、爆炸、火灾等。6.5.3.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主要做法。应针对建筑安装工程的类型、特点、规模及公司、分公司、项目部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根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操作规程及以前一些事故案例,充分辨识出本工程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需控制的危险源、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列出清单,并采用适当的分析评估方法,评估已辨识的全部危险源、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施工现场场界内外的影响,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确定为重大危险源。6.5.4.建筑安装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作业危险性分析)的主要依据。1.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操作规程及以前一些事故案例,可作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作业危险性分析)的主要依据。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第4.1.1条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第5.0.3条为强制性条款,规定“当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的等级为不合格时,必须限期整改达到合格”。6.国家住建部发布的历年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对建筑施工事故的类别、发生部位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也是辨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依据之一。6.5.5.重大危险源的认定。6.5.5.1.施工现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认定为重大危险源:1.违反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2.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的规定检查,分项检查中保证项目得分不足40分或保证项目中有一项得分为0分的。6.5.5.2.存在重大施工危险作业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1.施工现场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中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2.地下暗挖工程;3.水平混凝土构件横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荷载大于15KN/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4.30m及以上高处作业与悬吊作业;5.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6.起重吊装工程;7.悬挑式脚手架,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8.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作业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7.安全风险评估管理7.1.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或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其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估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施工环境、减少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发生。7.2.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安全风险评估一般按照划分的施工作业单元和作业活动,识别危险和有害因素、评估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等步骤进行。2.作业活动划分一般按照作业区域、施工任务、施工工序、施工设施和设备进行划分,或者将上述方法结合使用进行划分,以能够清晰辩别危险、有害因素并无遗漏为准。可将设施、设备、工器具的使用(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拆除等)和相同工序、相同操作内容的作业活动进行单元划分,施工作业涉及此部分时不再重复划分。3.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主要从施工环境条件、施工总体布置(包括施工区、生活区的布置)、施工过程和工序、施工设备和设施、尘毒噪温有害作业部位、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救援设施、辅助作业、生活设施、劳动组织、施工人员生理、心理因素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识别。在辨识充分的基础上,确认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估危险、有害因素有可能引起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4.对不可承受的安全风险,制定并实施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分为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一般按照消除、消弱和个体防护的顺序和原则选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对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预评审。5.当工程项目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以至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受到显著影响,对现有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产生疑义,应及时再进行危害辨识、安全评估和控制措施的评审。7.3.安全风险评估范围:1.施工规划、施工过程、试车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施工活动和采用“四新”施工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施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三违”和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7.4.风险评估准则: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3.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7.5.风险评估工具:可根据安全生产管理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工具)有(安全风险评估工具定义见附录5):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3.过程危险分析法(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6.故障树分析法(FTA);7.事件树分析法(ETA);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7.6.定量评估主要采取作业条件风险评估法,也称LEC法,即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估系统产生安全风险的大小。7.6.1.其公式是: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7.6.2.D=L×E×C?分值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但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3.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C)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对于机械设备及火灾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可从1万元到1000万元。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轻伤或1万元财产损失规定分数值为1,把造成十人以上死亡或1000万元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C)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机械设备或火灾损失(万元)10010人以上死亡1000403~9人死亡200151人死亡507严重,重伤203重大,致残51轻伤14.危险等级划分(D值——风险级别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被认为是低危险;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危险等级划分(D值——风险级别值)分数值状态评价﹥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7.6.3.重大危险源或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原则,根据评价人员的经验判断,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评估判定为重大危险:1.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3.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没有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7.7.安全风险评估管理7.7.1.安全风险评估分为:安全预先评估、安全验收评估、安全现状综合评估和专项评估四种:1.安全预先评估是根据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分析、预测施工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规划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2.安全验收评估是在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搭设安装和运行使用正常后,通过对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使用状况的检测、监督,查找运行使用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调整方案和安全管理对策。3.安全现状综合评估是针对施工现场总体或局部的施工作业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估。4.专项安全评估是针对特定的施工项目、施工工序、施工场所、施工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专项安全评估。7.7.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进行安全性自评估:1.危险源、有害因素已构成重大威胁,现有的或规划的控制措施不能保证其不会演变成事故;2.对所承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有害因素或者对本单位范围内的危险源、有害因素认识、掌握不清楚;3.不断改进、提高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的需要;4.施工环境、条件、方法、工艺、设备、设施以及劳动组织和人员等发生重大变化时;5.新开工的工程项目。新开工项目的安全预估评可与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同时进行。7.7.3.安全性自评估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安全性自评估的目的、范围及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2.评估现有的安全管理情况,其中包括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情况的评估,现有规章制度、技术措施、操作规程等的可行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估;3.评估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环境因素和不可承受风险及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风险控制措施;4.拟采取的安全措施、管理方案的优先排序;5.针对实现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的评估;6.安全管理方案编制的建议;7.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8.安全风险的控制8.1.安全风险的控制,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的结果,按确认的风险等级分级管理:1.属于D>320(高度危险)的危害应上报公司,由公司进行协调控制。各分公司、项目部逐级设置风险控制措施,按照公司《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定》由公司相关领导人最终签字确认。公司安全部监督控制措施的实施,定期监督检查,确保高度危险等级的风险控制有效。2.属于D>160(极其危险)的危害应上报分公司,由分公司协调项目部控制。分公司、项目部逐级设置风险控制措施,按照公司《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定》由分公司、项目部领导最终签字确认。分公司、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安管人员监督控制措施的实施,定期监督检查,确保重大风险控制的有效。3.属于70

篇3: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1.管理职责1.1项目部安全保障体系小组建立符合本项目部实际状况的危险源辨识制度,负责指导检查各施工工地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2.内容及要求2.1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危险源辨识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1)作业地质及环境条件。2)作业场所平面分布。3)建(构)筑物。4)采购服务过程。5)作业设备、装置。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场所。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2.2危险源辨识条件2.2.1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1)正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照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2)异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周期性或临时性的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维修等。3)紧急态:指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状态或其发生的临界状态。2.2.2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1)过去: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2)现在: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3)将来:指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退役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变化。2.2.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2.2.4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2.3危险源辨识方法2.3.1进行危险源辨识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1)关于对象系统的详细知识,诸如系统的构造、系统的性能、系统的运行条件、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等。2)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等有关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3)关于对象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方面的知识2.3.2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1)对照法。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a安全检查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b询问、交谈法。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讨论,获取危险源资料。c现场观察法。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危险源资料。d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到现场察看和与人员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信息。e查阅相关记录。查阅组织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f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组织存在的危险源。g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2)系统安全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它是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的对策。b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系统各环节事件进行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c故障树(事故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2.4风险评价方法按照风险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法和定量风险评价。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两种: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2.4.1专家现象询问观察法由专业人员组成专家评价小组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定性判断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危害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后果,并确定该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参考评价准则如下:1)曾经发生过且无良好控制措施的重大事故或事件,评为不可容许风险。2)曾经发生过已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重大事故或事件评为重大风险。3)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或重伤以上的评为不可容许风险。4)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以下的评为重大风险。5)相关方强烈抱怨的事故或危害事件评为重大风险。6)除上述5项以外的事故或危害事件评为一般风险。2.4.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对于一般风险源的评估采用本方法。1)判定准则a危险性指数大于320的,确定为一级;b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161但小于等于320的,确定为二级;c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71但小于等于160的,确定为三级;d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20但小于等于70的,为四级;e危险性指数小于20的不列入等级。2)判定方法作业危险性指数是下列三个因素的乘积:危险指数D=L×E×CL-----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C-----事故的可能后果a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L分数完全预料到10相当可能6不经常,但可能3意外,很少可能1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0.5极不可能0.2实际上不可能0.1b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E)E分值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10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6每周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3每月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2每年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1极难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0.5c事故的可能后果(C)现象可能后果分值大灾难多人死亡100灾难数人死亡40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5严重严重致残7重大手足伤残6较大受伤较重3引人注目轻伤1d危险指数评价(D)D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不可容许风险161-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重大风险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重大风险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一般风险≤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一般风险2.4.3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1)项目部安全生产部应组织对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相应应急预案等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编制风险评估报告。2)风险评估报告经监理单位审核后向建设单位报备。3)风险等级分为4级:包括一般(Ⅰ级)、较大(Ⅱ)、重大(Ⅲ)及特大(Ⅳ)风险。2.5风险控制2.5.1风险控制原则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风险消除的原则,然后再考虑风险降低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潜在的严重程度),将使用个体防护措施作为最后的手段。2.5.2重大危险源1)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各部门要分析原因,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2)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构成重大危险源、Ⅲ级及以上风险的施工专业活动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要求。3)对于存在技术、资金问题的风险源,职能部门将分期列入当年或来年的整改方案进行整改。4)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和各施工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台帐。2.5.3一般危险源1)一般危险源由基层单位和从业人员按要求进行风险控制,从业人员执行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2)基层单位要建立一般险源管理台帐,根据危险源的特点进行分时分级控制。2.6危险源的控制2.6.1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重点控制,项目部每半年检查一次,基层单位每月检查一次,班组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2.6.2一般危险源所在部门严格控制,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每月检查一次,各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2.6.3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2.6.4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按要求上报备案重大危险源工作。2.6.6项目部安全生产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危险源对应岗位制定监控组织措施,措施中要求明确职责、岗位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要求及安全控制措施。2.6.7Ⅲ级及以上风险的施工专业活动的风险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措施、应急预案经项目部安全副总或总工程师审批后需上报监理及建设单位,有建设单位组织相关论证会议。2)建立Ⅲ级及以上风险源的监控及验收、日常巡查及记录、定期报告的工作制度。3)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及交底;施工现场需设立相应的危险告知牌。4)适时组织对典型的重大风险源开展应急救援演练。5)当专项风险等级为Ⅳ级且无法降低时,必须提高现场防护标准,落实应急处置措施,视情况开展第三方施工监测。未取得有效措施的,不得施工。3危险源的编号和标志3.1危险源编号1)重大危险源由项目部统一编号,按重大危险源进行管控。2)一般危险源由各基层单位参照项目部编号的原则自行排列编号。3.2危险源标志重大危险源,要设立醒目的危险源标志及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悬挂在明显位置,以便提示。3.3标志内容标志牌上定好名称、编号、危害及责任者,并写清注意事项(提示)。详见图一。其中:1)名称--危害部分称谓;2)地点--所在位置、岗位;3)危害--可能引起的事故危害;4)责任人--危险部位单位负责人;5)注意(提示)--注意事项或预防事故的主要措施。3.4危险源的更新3.4.1项目部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3.4.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的重新识别与风险评价,以确保相关资料的有效性。1)法律、法规及自身要求发生变化。2)经营形式发生变化。3)设备、设施、技术发生变化。4)作业现场发生变化作业方式发生变化。

篇4:危险源安全风险辨识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持续对四工区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奠定基础。2.适用范围适用于四工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本工区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3.2工区安质部是本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3.3各部门和单位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4.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4.2危险源的辩识4.2.1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以下方面:4.2.1.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工区管理和作业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4.2.1.2本工区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4.2.1.3本工区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包括公司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4.2.1.4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4.2.1.5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1)六种典型危害a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b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c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d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e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f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2)三种时态a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b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c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3)三种状态a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c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4.2.2识别的方法1)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2)收集本单位和其它同类单位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3)通过收集其它要求(如:客户的要求等)和专家咨询获得的信息。4)通过现场观察、座谈和预先危害分析进行辨识: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过程、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对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的危害进行补充和确认;预先危害分析: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4.3?风险评价4.3.1?矩阵法后果可能性轻微伤害伤?害严重伤害极不可能可忽略风险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不可能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可能中度风险重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4.3.2LEC定量评价法D=LEC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L、E、C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631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0.20.1很不可能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说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种情况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指这种情况在我工区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车辆带病运行时,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值应为6或10),而不是指我单位车辆带病运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时L值为3或1)。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频繁程度分数值频繁程度1063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210.1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可能出现的结果经济损失(万元)伤亡人数100200以上死亡10-29人、重伤50人以上40100-200死亡3-9人、重伤10-49人1550-100死亡1-2人、重伤3-9人710-10一次重伤1-2人31-10多人轻伤11以下少量人员轻伤4)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五个等级。具体划分见下表:D值危险程度>320160-32070-16020-70〈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稍有危险,可以接受注:D>70的危险源为重大安全风险。4.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施4.4.1各部门按照上述规定,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中的“序号”、“场所/设备设施/活动”、“危险源”、“可能的损害”、“现有控制措施/制度”等内容。4.4.2各部门根据“矩阵法”和“LEC定量评价法”,对已识别危险源进行评价,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风险评估”和“风险级别”的内容。根据评价结果,将重大安全风险汇总填写《重大安全风险清单》。4.4.3各部门将《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上交S2标项目部安质部。S2标项目部安质部对各部门的《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进行审核和确认,汇总编制S2标项目部的《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4.5风险控制的策划4.5.1风险控制的策划应首先考虑消除或减少危险源,其次考虑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最后考虑个体保护。4.5.2重大安全风险控制4.5.2.1在一段时期内需采取专门措施控制时,应建立详尽的实施计划(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5.2.2紧急情况下的重大安全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4.5.2.3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编制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4.5.2.4监控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4.5.2.5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4.5.2.6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4.5.3一般风险控制对一般风险危险源,对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有关部门完善现有制度和措施,加强运行监控。4.6危险源的更新各部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危险源的更新工作,对新增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新增重大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1)相关法律法规变化时;2)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3)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4)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5)采用新的物质;6)发现新的危险源时。各部门根据补充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填写新增《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安全风险清单》,报人资行政部备案。5.记录5.1《危险源辨识调查评价表》5.2《重大安全风险清单》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格库铁路新疆段S2标四工区?2016年04月01日

篇5: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危险源辨识是指对生产中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2、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两大类,

直观经验法可分为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

4、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为易燃易爆物质、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采光与照明等;

5、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要全面、有序地进行,禁止漏项,按规定以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顺序和方面进行;

6、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7、单元指一个(套)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设施或场所;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8、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工作须按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一2000)进行;

9、危险评价是指在危险危害因辩识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以利于提出科学合理的和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10、危险方法是对系统中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按评价方法的特征一般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

①定性评价是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

半定量评价是一种或几种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的指数(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大小;

②定量评价:用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系统严重程度来评价;

11、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美国化学公司蒙德法、日本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等;

12、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是一种简单易懂的人们在只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评价法,是与系统风险评价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作业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一一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一发生事故会造成的后果。以D=L.E.C的乘积值来定。70以下的环境低危险的;70一160之间为显著危险的,需及时整改;160-320之间是高度危险环境;320以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改善为止;

13、公司对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采取动态管理,基层单位对本单位的危险源每月至少四次进行辨识及风险评价,主要实施动态管理。公司安环部对次进行日常监察,并主要采用档案式管理;

14、公司安环部及各有关单位须建立文件化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档案,妥善保管及时修订;

15、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范围硬涵盖所有与生产相关的过程、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

16、明确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过程中所有人员的职责,并逐一落实到位;

17、建立行之有效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并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紧密相连;

18、风险评价应包括下列职业危害因素:粉尘、高温与低温、振动、噪声、辐射、毒物、照度、生物危害、人机功效危害、心理因素等;

19、人机功效调查应包括重要重复运动、使用电动工具、作业姿势、座位舒适度、环境条件、易接近程度;

20、在火灾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不同水来源,包括:地下水源、地表水源、降雨及径流、老窿水源;

21、在冒顶片帮、坍塌、岩矿突出风险评价时须考虑不同的致因因素,包括地压活动、结构面、岩石破坏、支护、爆破影响等;

22、在中毒窒息风险评价时应考虑致因因素主要有:爆破作业、有害气体积聚区域、通风不良、火灾影响等;

23、在机械伤害风险评价时须考虑不同的致因因素有:运输机械、提升机械、装载机械、钻探机械、破碎机械、通风机械、排水机械、支护机械等。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