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电工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地面电工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1、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过程中造成人身伤害。预防措施:电工应服装整齐,袖口要扎紧。头带安全帽,脚穿绝缘胶鞋,手带干燥线手套,不准赤脚赤膊工作,不准戴金属丝的眼镜,不准用金属制的腰带和金属制的工具套。

2、工具准备不全,或绝缘不良好,工作过程中造成人身伤害预防措施:工作前,负责人应检查保安用具,试电器、橡皮手套、短路地线、绝缘靴等是否良好齐全;检查登杆工具踩板、安全带是否完好。确认完好,方可登杆作业。

3、带电作业,可能造成触电伤人。预防措施:电气设备不准在运行中检修。检查修理时必须先停电,切断电源,取下熔断器,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方可进行、必要时在开关闸箱处加锁,并留人看守,以防万一。

3、检修过程中,误送电,易发生触电事故。预防措施:工作负责人在作业结束后,必须先清点作业人员及器具,确认无误后,方可送电。

4、配电柜(箱)内查找故障时,不谨慎,易发生触电事故。预防措施:检查配电柜(箱)故障时,应站在绝缘垫上,穿好绝缘鞋,戴好绝缘手套。

5、维护电工作业时无监护人员,易发生触电事故。预防措施:维护电工作业时,必须有人监护,其中一人操作,另一人监护。

6、作业结束后未清点工具,容易引发意外事故。预防措施:每次检修结束时,必清点所有工具零件,以防止遗失或留在设备内造成事故。

7、带电装卸熔断管,可能造成触电伤人。预防措施:带电装卸熔断管时,要戴好防护手套和眼镜,必要时使用绝缘夹钳,站在绝缘垫上进行工作。

8、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不接地,可能造成触电伤人。预防措施: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接地线要符合规格要求,不得随意取消或取代。

9、带负荷合闸,易发生触电事故。预防措施:设备安装好后,必须对设备及接线仔细检查,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合闸试运转。

10、低压设备上带电作业,易发生触电事故。预防措施:低压设备上必须进行带电作业时,必经有关部门批准,采取安全措施后进行。

11、电器或线路拆除,易发生触电事故。预防措施:电器或线路拆除后,可能来电的线头必须及时用绝缘胶布包扎好。

12、室内外电线路架设不符合规定,使用不合格电线等,可能造成触电、火灾。预防措施: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负责保证所有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13、电线私拉乱接,可能造成触电。预防措施:及时拆除,专人负责现场临时供电设施的运行与维护,负责工地供用电设施的运行、维护、操作及记录的安全管理。

14、夜间施工无安全照明,可能造成物体打击。预防措施: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篇2:弱电维修工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措施

1、开工前对施工环境未进行安全确认,可能造成伤人事故。预防措施:做好开工前的安全确认工作,包括附近有无电力线、构筑物是否牢固、井下顶板完整、瓦期超标、有无运输车辆等。

2、登高作业前未检查登高工具、工具折损,易摔伤。预防措施:作业前应仔细检查登高工具牢固可靠。

3、登高作业时无安全防护,易摔伤。预防措施:安全防护齐全。有辅助人员扶梯,杆上作业必须配用保安带;精神集中,严禁说笑打闹。

4、登高作业时与地面人员抛接工具易发生伤人事故。预防措施作业人员使用工具袋携带工具,使用后及时装入工具袋内。

5、大巷架线附近检修或修理时,未停电,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伤亡。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作业前要验电,做好保护接地。

6、立杆时附近有行人,杆路突然倒下发生伤人事故。预防措施:立杆时要有专人维持现场秩序,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现场。

7、杆上工作时垂直下方有人,易发生落物伤人事故。预防措施:有专人维持现场秩序,任何人员禁止站在作业的杆路下。

8、立起的杆路未夯实前上杆作业,杆路倒下发生伤人事故。预防措施:立起的杆路必须在夯实,并经检验牢固后方可上杆作业。

9、检修主机时严禁带电作业,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伤亡。预防措施:检修主机时必须停电。

10、检修前没有检查周围瓦斯浓度,可能引起瓦斯爆炸伤人。预防措施:瓦斯浓度在1%以下方准许送电。

篇3:天车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措施

1、起吊作业绳套过细,摔坏设备。预防措施:起吊作业选用合适绳套。

2、天车检修时不系安全带,易出工伤。预防措施:天车检修时系安全带。

3、检修时不挂停电牌,易出工伤。预防措施:检修时挂停电牌。

4、检修时不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易出工伤。预防措施:检修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5、天车不定期检修,易损坏设备。预防措施:天车定期检修。

6、操作天车人员未培训,易出工伤。预防措施:操作天车人员培训。

7、起吊时不注意行人,易出工伤。预防措施:起吊时注意行人。

8、起吊重物超过天车额定重量,容易损坏设备。预防措施:起吊重物不超过天车额定重量。

9、房顶漏雨使天车接触器漏地,可能造成设备损坏。预防措施:开到不漏雨的地方。

10、不熟悉起重机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保养规则,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预防措施:熟悉起重机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保养规则。

11、没有严格遵守安全操作技术规则,造成人员伤亡。预防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技术规则。

12、电源电压显著降低时开动起重机,容易出事故、伤人。预防措施:电源电压显著降低时不准开动起重机。

13、在主开关接电前没有检查所有预防手柄是否零位,容易出事故、伤人。预防措施:在主开关接电前检查所有预防手柄是否零位。

14、开动前没有先出警报信号,可能造成事故、伤人。预防措施:开动前必须先发出警报信号。

15、没有与地面挂钩工紧密配合,没有听从挂钩工指挥,出事故、伤人。预防措施:必须与地面挂钩工紧密配合,必须听从挂钩工指挥,其他任何人指挥不准听从。

篇4:电焊工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措施

1、作业时不穿戴专门防护用品,容易造成电弧烧伤。预防措施:防护用具配戴齐全,保持安全距离。

2、电焊机无可靠接地或措施不当,造成触电。预防措施:电焊机必须接好地线。

3、焊把线与回路零线没有双线到位,造成触电。预防措施:焊把线与回路零线必须做到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脚手架、轨道等作回路。

4、焊把线绝缘老化或接头过多,可能造成触电。预防措施:使用合格的焊把线。

5、合闸操作不规范,造成触电。预防措施:推闸刀开关时,身体偏侧一些。

6、移动电焊机时不断电,造成触电。预防措施:移动电焊机时,先停机断电;焊接中突然停电,应立即关闭电焊机。

7、换焊条时操作不规范,造成触电。预防措施:换焊条时,身体不应靠在铁板或其它导体上。敲渣时应戴防护镜。

8、擅自接触维修电气设备、带电的设备、缆线,造成触电。预防措施:不擅自接触或维修电气设备。

9、线圈受潮或雨淋后继续用,存在安全隐患。预防措施:线圈受潮或雨淋,检修后再用。

10、电源线超过3米且拖在地上,容易造成电线着火。预防措施:电源线不超过3米,严禁拖在地上。

11、作业点周围存在可燃物,造成起火、烧伤。预防措施:清理作业点周围可燃物,现场配备灭火器。

12、在通风不良场所施焊无排风措施,产生有毒气体中毒。预防措施:安装排风设备加强通风,个人防护到位。

13、在潮湿区域施焊,造成触电。预防措施:雷雨天气不准在露天电焊,在潮湿地带施焊时,应站在铺有绝缘物品上工作在易燃、易爆物场所作业引发意外事故必须在易燃、易爆物场所及管道附近施焊时,应取得安全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护措施后,方可焊接。

14、在金属容器内作业没有绝缘垫,易出工亡。预防措施:在金属容器内作业有绝缘垫。

15、金属容器内作业没有通风设施,易出工亡。预防措施:金属容器内作业有通风设施。

16、金属容器内作业没有监护人,易出工亡。预防措施:金属容器内作业有监护人。

17、进行仰、卧、坐焊时,不采取防护措施,造成触电、烧伤。预防措施:进行仰、卧、坐焊时,应加垫胶皮或干木板。袖口及领口应扎紧。

18、高空作业时未系安全带摔伤。预防措施:高空作业时系安全带。

19、高空作业遇6级大风未停止作业,摔伤。预防措施:高空作业时遇6级大风停止作业。

20、作业后未检查现场就离开,引发火灾。预防措施:作业后结束后关电焊机、拉断电源,并检查现场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

21、焊割作业时产生噪声,影响听力。预防措施: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22、井下烧焊,未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未携带点火票,发生火灾严重时瓦斯爆炸。预防措施:井下烧焊,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携带领导批准的点火票。

23、焊割时未配备灭火器材,引发火灾。预防措施:电焊作业地点必须配备灭火器材。

篇5:气焊气割工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措施

1、作业时不穿戴专门防护用品,造成气焰烧伤。预防措施:防护用具配戴齐全,保持安全距离。

2、搬运装卸时气瓶坠落、倾倒滚动,引起爆炸。预防措施:搬运氧、乙炔气瓶时要轻搬轻放,不得摔、碰。

3、氧气、乙炔瓶未保持安全间距,或放置位置不当氧气、乙炔瓶安全间距不足,炸伤。预防措施:保持氧气、乙炔瓶的5米的安全间距,露天作业时,应防止阳光直射气瓶。

4、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够,引起气瓶爆炸。预防措施:气瓶与明火的安全距离必须大于10米。

5、作业点周围存在可燃物,起火、烧伤。预防措施:作业前先清理作业点周围可燃物。

6、在通风不良场所施焊无排风措施产生有毒气体中毒。预防措施:安装排风设备加强通风,个人防护到位。

7、用沾有油脂的手开气瓶,或气瓶上沾有油污,引发火灾。预防措施:不能用沾有油脂的手开气瓶,气瓶及附件、接头及各工具上不准沾有油污和泥垢。

8、开气速度过快,产生静电火花,引发爆炸。预防措施:在旋转气瓶盖、阀门和氧、乙炔气调节阀、器时,应缓慢旋转,防止磨擦、碰撞产生火花。

9、点火时嘴尖对人烧伤,预防措施:点火时嘴尖不对人。

10、乙炔软管无回火防止装置,遇到回火至使乙炔爆炸。预防措施:乙炔软管必须装设回火防止装置。

11、高温工件未冷却搬运,造成高温工件烧伤。预防措施:高温工件冷却后方可搬运。

12、熄火时关闭氧气乙炔顺序不对,引发火灾。预防措施:熄火时先关乙炔再关氧气。

13、工作结束或离开现场时不进行安全确认,引发火灾。预防措施:工作结束后拧上瓶安全帽,气瓶应放回指定地点,并检查现场无火灾隐患后方面离开现场。

14、高处作业未戴安全带,造成坠落伤人。预防措施:高处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

15、井下烧焊,未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发生火灾严重时瓦斯爆炸。预防措施:井下烧焊,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16、气瓶密封、瓶阀损坏,气体流出,引发爆炸。预防措施:气瓶、压力表、安全阀、密封等,应按规定定期校验。

17、用明火直接检验气瓶胶管漏气,造成爆炸。预防措施:检查气瓶和胶管漏气时,只准用肥皂水、不准用明火试漏气。周围也不准有明火和吸烟。

18、焊割时未配备灭火器材或不完好,引发火灾。预防措施:作业地点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并保证齐全、完好。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