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灰场的安全运行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关于灰场的安全运行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4

一、机械运输管理安全措施

1、所有运输车辆进入装车点时,必须服从指挥和安排,按车辆顺序进行装灰。

2、装车时应停入指定位置,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3、运输车辆在裝车时必须装够规定定量,并在裝灰人员发出装满信号示意后方可离开倒灰。

4、运输车辆在倒灰时必须服从现场指挥人员指挥,在指定位置卸灰,禁止乱卸乱倒,防止出现混乱情况,同时保证机械的正常工作及场地平整。

5、车辆下班后必须停在指定位置,严禁乱停乱放,同时锁好车门和油箱,下班后无故不得驾驶所驾车辆。

6、严禁私自把所驾驶车辆交由他人驾驶,否则发生事故全部责任由驾驶员本人承担,同时按公司制度处理。

7、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每天按时交接班,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同时将车况写详细告知接班人员,以确保行车安全。

8、机械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司工地相关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听从指挥,同时应注意熟练掌握装车技巧。

9、严格执行机械维护保养制度,定期保养维护,做好机械作业前后的检查保养工作,确保机械安全,提高机械完好率和利用率。

10、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交接班时必须详细

篇2:燃料运行部年度安全目标保证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及各项安全环保工作规定和《神华四川江油发电厂关于认真做好2016年安健环工作的通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并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应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环保工作;严格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指标及各类经济承包中的安全环保考核,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和环保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组织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强化执行,确保安全环保目标的完成。

2、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本厂安全环保规章制度及与本单位有关的运行、检修、试验规程制度,组织修编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和环保规程制度,保证现场规程、图纸、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教育、督促本单位人员据此进行工作,发现违反规程进行作业的人员应立即制止,按规定进行处罚。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环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认真贯彻执行《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组织编制本单位的“两措”计划,经厂部批准后,明确执行负责人、执行期限,保证“两措”计划按时完成。

4、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分析会,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环保中的重大问题,记录齐全、切实整改。经常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安全环保、纪律教育,深入各班组参加定期安全日活动,指导各班组提高安全活动质量。组织领导本单位定期的和季节性的安全大检查,掌握本单位人员和设备的事故隐患,切实整改。

5、组织落实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和环保的文件;及时准确地报告安全生产和环保总结、表彰和事故。

6、在发生重大安全生产或环保事故时,立即组织抢救,不得在事故调查期间擅离职守。

7、领导并支持本单位安全专责及班组安全员履行职责,及时向安全专责及班组安全员提供加强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建立本单位完整的事故、障碍、异常的档案资料和台帐。

8、生产现场进行的高处、带电、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封闭空间等环境中的危险作业、大型起吊、危及机组稳定运行等高风险工作均需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专项安全预控措施,进行全员安全技术交底,并检查落实。严格执行各类检验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票。

9、严格执行有关反习惯性违章的规定,杜绝本单位人员习惯性违章行为;

10、在工作中认真抓好“三票三制”的执行。保证本单位所辖各班组施工前对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工作环境、安全工器具实行认真检查的制度。

11、加强设备治理,严格实行设备管理制度,保持生产现场和环境符合安全和工业卫生的要求。

12、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及时组织调查分析本单位发生的事故、障碍等不安全情况,明确原因,落实责任,采取防范措施,及时上报。

13、组织好本单位人员的在职培训和上岗前的安全技术培训、“安规”、“调规”等规程的学习和考试,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严格对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的监督。

14、贯彻国家环保政策和法规,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治理力度,搞好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污染物并达标排放。

15、搞好本单位安全生产及环保的其他工作。

16、搞好月度考评等制度化、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落地,确保责任到人。

燃料运行部

2016/1/1

篇3:化工厂安全运行及管理措施

一、安全运行影响因素1、人为因素的影响1.1人的心理1.1.1心理机理失调:心理疲劳、情绪失控。1.1.2非理智的心理状态:侥幸心理、过分的自信心理、省能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虚荣心理、有意违章心理、完全服从于生产的冒险违章心理。1.1.3无意识的心理状态:技术状态不佳、配合不好、判断失误。1.2人的失误1.2.1随机失误1.2.2系统失误:遗漏、遗忘、心理紧张。1.3作业疲劳视觉和听觉敏锐度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降低、能动性积极性明显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2、设备因素的影响2.1设备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的类型2.1.1机械性伤害:碰撞、打击、夹击、跌落。2.1.2火灾爆炸性:设备泄漏、爆炸而引发事故伤害。2.1.3电气危害:电击、发生火灾爆炸。2.1.4职业性危害:设备设施产生尘、毒。噪声、高温。2.2压力容器、管道的潜在危害2.2.1压力容器的分类2.2.1.1按品种划分: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2.2.1.2按压力等级划分:低压(0.1≤P<1.6MPa)、中压(1.6≤P<100MPa)、高压(100≤P1000MPa)。2.2.1.3按容器的重要性、压力、介质的危害程度划分:第一类容器(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或有毒介质的低压传热和分离容器)、第二类容器(任何介质的中压容器、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反应和储存容器)、第三类容器(高压、超高压容器)。注:①剧毒介质:进入体内的量<50g即会引起肌体严重损伤或致死作用的介质;②有毒介质:进入体内的量≥50g即会引起人体正常功能损伤的介质;③易燃介质:与空气混合时,其爆炸极限的下限20%的介质。2.2.2压力容器的潜在危害生产介质易燃易爆、有毒,发生泄漏或破裂爆炸不仅可造成中毒、烫伤、烧伤等人身事故,还能产生火灾、爆炸和环境的污染等事故。2.2.3压力管道的分类2.2.3.1按压力等级划分:低压(0.1≤P<1.6MPa)、中压(1.6≤P<100MPa)、高压(100≤P1000MPa)。2.2.3.2按压力和介质危害等级划分:GC1: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火灾特性为甲、乙类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液体,并且设计压力≥4.0MPa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的管道;GC2:火灾特性为甲、乙类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液体,并且设计压力<4.0MPa的管道、输送可燃性、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的管道,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输送非可燃性、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4.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GC3:输送可燃性、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MPa的管道,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输送非可燃性、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4.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2.2.4压力管道的潜在危害生产介质易燃易爆、有毒,发生泄漏或破裂爆炸不仅可造成中毒、烫伤、烧伤等人身事故,还能产生火灾、爆炸和环境的污染等事故。2.3机泵设备的潜在危害2.3.1机泵设备的主要损害形式及原因机械振动;介质产生的腐蚀、冲蚀、汽蚀、磨蚀,操作不当引起的损伤;过大的接管安装应力引起壳体变形;基础受到的损伤。2.3.2电动机着火的原因电动机负荷运行;金属物或其他固体掉进电动机内,或检修时绝缘受损,使组受潮,以及遇到过高电压;电动机接线处各接点接触不良或松动时,会使接触电阻增大引起接点发热,接点氧化迅速,最后将电源接点烧毁,损坏周围绝缘导线,造成短路而烧毁电机;电机单线运行。3、物料因素的影响3.1火灾危险3.1.1火灾发生的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3.1.2主要可燃物甲苯、洗油、褐煤。3.1.3火灾事故的特点爆炸性火灾多;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多;高温泄露着火多;火势发展速度快。3.2爆炸危险3.2.1爆炸形式物理爆炸、化学爆炸。3.2.2爆炸的破坏作用直接破坏,引起火灾、碎片冲击。3.3毒害危险3.3.1毒物对机体的作用性质分类麻醉性毒物;刺激性毒物;全身性、窒息性毒物。3.3.2常见的毒物及其危害3.3.2.1甲苯: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甲苯毒性小于苯,但刺激症状比苯严重,吸入可出现咽喉刺痛感、发痒和灼烧感;刺激眼粘膜,可引起流泪、发红、充血;溅在皮肤上局部可出现发红、刺痛及泡疹等。3.3.2.2洗油: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可引起鼻中隔损伤。3.4静电危险3.4.1静电产生的原因3.4.1.1内因:物质逸出功不同;物质的电阻率不同;物质介电常数不同。3.4.1.2外因:紧密的接触和迅速的分离,附着带电;感应带电;极化带电;流动带电;喷出带电;飞沫带电;淌下、沉浮、冻结带电。3.4.2静电的危害带来燃烧性爆炸。4、工艺因素的影响4.1设计阶段工艺因素选择物质危险性较小;工艺条件较缓;工艺技术成熟;设备承受超压性能好;设置可靠的P、T、F、L等参数的控制仪表和控制系统;设置必要的报警、监视、泄压装置。4.2运行阶段工艺因素控制阀故障(开关不到位、阀卡、阀失灵全开或全关);显示仪表失真。4.3事故处理工艺因素事故处理阶段的首要目的减少事故损失,其关键就在于如何快速准确的进行正确的工艺处理;要提高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设置ESO紧急停车系统,保障把事故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5、作业坏境因素的影响5.1噪声5.1.1噪声源压缩机噪音95dB(A)、泵噪音90~95dB(A)、调节阀噪音、管道噪音、放空噪音。5.1.2工业噪声卫生标准每个工作日接触噪音时间新建企业允许噪音现有企业允许噪音8h85dB(A)90dB(A)4h88dB(A)93dB(A)5.1.3噪声的危害对听觉、心血管、神经、视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设备、仪表的损害、精度下降;掩盖报警声响信号。5.2高温5.2.1高温对人的危害工作能力、协调性、反应速度、注意力降低;人的循环系统、消化泌尿系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大量出汗,严重会中暑。5.3低温5.3.1低温的危害冻裂设备或管线;冻坏仪表,造成假显示,误操作;冻凝含水介质。5.4采光照明5.4.1不良照明对人的影响视功能降低和产生不适感,从而使观察对象模糊不清,引起工作失误。6、自然灾害的影响6.1地震6.1.1地震的危害所用溶剂是易燃易爆、有毒的介质,因此,发生地震时,一旦设备、管线、储罐等遭到破坏就可能带来泄露、燃烧、爆炸和有毒气体的蔓延等次生灾害,将会造成产生破坏人员伤亡的严重灾害。6.2雷电6.2.1雷电的危害雷电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可损坏发电机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置换成大量的热量,产生高温造成易燃易爆介质的燃烧,爆炸;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位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雷电电流产生的强大磁场会使导电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并且还会在构成闭合路地金属物中感应出电流,若回路中有的地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发电;雷击的热效应,能使雷电通道中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水分及其他物质分解为气体,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很大的压力,致使被击物遭受严重破坏电室,可造成配电装置,电气线路,金属官道上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沿线路、管道迅速传播,若进入操作室、仪表间、配电室,可造成配电装置、电气线路绝缘层被击穿,产生短路,使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质燃烧或爆炸;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雷击电流通过人体,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心跳骤停,以致使脑组织及一些脏器受到严重损害,出现休克或突然死亡;雷击产生的火花、电弧,还可以使人遭到不同程度的烧伤。二、安全运行的应对措施及管理1、人为因素的应对措施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量;不断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领导重视;以有效的手段约束、激励人。2、设备因素的应对措施2.1设备使用前的安全管理编制设备管理制度文件;培训操作员工;对设备进行试运转、调试,办理交接手续。2.2设备使用初期安全管理对安装、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调试、改进等有关记录提出分析意见,填写设备使用鉴定书作为以后参考;完善设备管理制度。2.3设备使用期安全管理保养责任制;操作证制度;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培养设备使用、维修管理制度;建立设备资料程案管理制度。2.4设备使用原则2.4.1三好2.4.1.1管好。设备操作对设备的附件、仪器、仪表、工具、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持完整无损。设备发生事故时,立即停工断电,保护现场,及时、真实地上报事故情况。2.4.1.2用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精心爱护设备,不准设备带病运转,禁止超负荷使用设备。2.4.1.3养好。操作者必须按照保养规定,进行清洁、润滑、调整,紧固,保持设备性能良好。2.4.2四会2.4.2.1会使用。操作者要熟悉设备结构、性能、会正确调整电流、温度、压力、流量,严格执行安全规程,操作熟练、动作正确规范。2.4.2.2会维护。操作者要正确掌握设备的维护方法、维护要点,准确、及时地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润滑油质量,要做到润滑“五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人、做好设备润滑管理。2.4.2.3会检查。操作者必须熟知设备启动前后的检查项目内容,正确检查设备各部位运转情况,通过感官(听、摸、看、闻)和仪表判断设备运转状况,分析并查明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2.4.2.4会排除故障。操作者能正确分析判断一般常见的设备故障,并及时排除,保证设备安全,排除不了的凝难故障,应及时报检修。2.4.3四项要求2.4.3.1整齐。工具、工件摆放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2.4.3.2清洁。设备清洁,环境干净,无油污,无杂物,无碰伤。2.4.3.3润滑。按时加、换润滑油。2.4.3.4安全。合理使用,精化,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故障及一切危险有害因素,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2.4.4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2.5设备运行期的检查外部裂缝、腐蚀的检查;保温及防火层(腐蚀、损坏)管线的检查(有无超压、超温、超负荷、有无异常振动、异常声音);有无发生液击、有无变形、腐蚀;转动设备的检查(听、摸、看)检查固定螺栓、结合件等有无松动等不正常情况,能处理的及时处理,重大问题要及时汇报上级主管部门,以便做出决策;换热器要定期壳体与头盖法兰连接,管路与壳体法兰连接,阀门与管路法兰连接,阀门大盖等密封出的泄漏情况,支座及支撑结构、基础情况;构建物的检查(厂房、塔器的柜架、管线支撑、设备的基础支座、梯子、平台、栏杆等构建物应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其腐蚀、脱落、断裂等不正常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整改好;对边所、配电室、仪表控制的渗漏情况进行检查,防止电气设备、仪表控制设备进水短路;对房屋的防雷设施、避雷针等进行检查,防止其腐蚀、损害失效;消防设施的检查(消防栓、消防蒸汽、移动式灭火器、可燃性气体报警器等,都要进行定期检查,使其保持完好,一旦发生火警时,能够及时投用。3、物料因素的应对措施3.1可燃物大量泄漏的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当有可燃物大量泄漏时,首先应正确判断泄漏部位,及时切断泄漏物料来源,在一定范围内严禁动火及其他火源。3.2报警发生火灾后,现场人员在立即进行扑救的同时,要马上上报火警,以便消防部门能及时前来扑救,并使其他人员及时做好疏散准备。3.3断绝可燃物将燃烧点附近可能成为火势蔓延的可燃物移走;关闭进料阀。3.4排除爆炸危险当发生火灾时,还需观察周围情况,排除爆炸危险,将受到火势威胁的易燃易爆物质转移到安全地点。3.5配合消防人员灭火3.6预防中毒的技术措施以无毒或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改革工艺;生产过程的密封;隔离操作;通风排毒。3.7个体防护措施3.7.1呼吸防护:使用防护面具。3.7.2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口罩、手套、眼镜等)。3.7.3消化道防护:防止误用有毒液体。3.8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护3.8.1原则:救护者的个人防护(佩戴好防毒面具,穿好防护服,在进行抢救);切断毒物来源;防止毒物继续进入中毒人体内;防止毒物继续浸入人体的措施:救护人到现场后,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解开中毒者的颈、胸部衣扣及腰带,保持呼吸畅通;清除毒物,防止毒物污染皮肤、粘膜;清除皮肤表面的化学刺激性毒物,冲洗时间要达到15~30min;毒物进入眼睛时,应尽快用大量流水缓慢冲洗眼睛15min以上,冲洗时把眼睑撑开,让伤员的眼睛向各个方向缓慢移动;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打开呼吸道;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以16~20次/min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气;心脏按压。3.9静电应对措施3.9.1消除设备静电技术措施固体设备(塔、容器、机泵、换热器、过滤器等)的外壳,应进行静电接地;直径大于或等于≥2.5m或容积≥50m3的设备,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沿设备外围均于布置,其间距≥30m;转动设备的接地,可采用导电润脂或用接地设施进行接地;设备内部各部件之间的活动连接或滑动连接等部位,应保持其接触电阻值在1000欧以下;所有金属装置设备、管道、储罐都必须接地;各生产装置系统的总泄露电阻应在1000000欧以下,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金属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如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可不另接跨接线,但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螺栓连接,螺栓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3.9.2作业人员防静电措施工作中应尽量不做与人体带电有关的行动(接地、接触接电体、工作场合、穿脱衣服);在有静电危害的环境中,不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钥匙、硬币、手表、戒指、项链)使用规定的静电防护用品。3.9.2防静电安全检查防静电安全检查以生产岗位人员自查为主,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车间安全技术人员每月至少检查一次,企业每年至少抽查两次;易燃易爆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有防静电的内容;定期对岗位人员进行防静电知识的安全教育;装置内各设备和管道的静电接地和跨接点必须牢固好用。4、工艺因素的应对措施4.1操作阶段的工艺安全管理4.1.1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工艺操作指标必须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不得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各类动、静设备必须达到完好的标准,压力容器、管道及安全附件齐全好用;仪表管理符合制度要求,完好率和使用率达到95%以上;各类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等配备齐全,灵活好用,并定期检验,保持装置内消防通道畅通,机动车辆进入装置区中必须安装防火罩,并办理进车许可证;车间建立并执行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制,对设备、仪表和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暂不能整改而又要投入运行的,要制定包括隐患内容、危害、防范措施、监控手段、治理计划、负责人等内容的可靠安全防范措施;设备的处理、投用,工艺的调整需制定严密的操作方案和可行的安全措施,现场应设有专人监护,分工协作,层层把关;加强对关键危险点的监控力度。明确监控内容,制定合理的巡查路线,把巡查制度落到实处;对车间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考核,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完善各岗位的HSE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装置内施工作业,必须按相关规定办理许可证,进行作业风险评价分析,制定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全部进行监护;定期进行事故模拟演练,定期对装置进行安全检查或安全评价,持续改进装置安全管理。4.1.2安全生产操作应定期检查或检测,以防不测;对运转机泵设备的卫生清扫,要防止抹布被卷进伤人,严禁用水冲洗电机,以防止触电或损坏电机蒸汽带需按正确方式绑扎牢固,使用时,开启要缓慢,固定带头,防止甩龙伤人;冷换设备的使用,应按程序操作,投用时,先开冷流,后开热流,而停用时,先停热流,后停冷流;备用机泵定期盘车,冷却水畅通,高温泵应处于预热状态;安全阀起跳后,必须按规定重新校验、铅封,安装后全开上下游阀,并加铅封以防误动。4.2事故处理阶段的工艺应对措施4.2.1事故处理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单线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当事故发生时,要做到了解全面、分析正确,判断无误,处理及时,措施得当。尤其是对事故发生蔓延及后果要有所预测,关键时刻要胆大心细,当机立断。其宗旨是避免人员伤害,减少对设备的影响,降低损失,并能尽快恢复生产。4.2.1.1事故处理安全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首先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尽量避免人员受到伤害。4.2.1.2事故处理设备原则所有塔、罐不能满或空,严防跑满;高低压有关的设备严防串压,防止超压爆炸着火;各设备充压、泄压速度不能过快,以免损坏设备及造成泄漏。4.2.1.3事故处理工艺原则严禁超温及中毒,事故排除后应尽快恢复生产,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加强与上下游相关装置的联系,减少对其装置的影响。4.2.2紧急停工4.2.2.1原则事故发生后,各岗位操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听从指挥,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当事故发生时,首先通知生产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然后根据事故类型,允许时间、事故的蔓延或事故范围,果断采取两种措施:一,应对事故的必要措施,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及有关装置的安全;二,全面完成紧急停工转入正常停工或恢复正常操作的措施。发生事故时,根据现象和事故发生前设备状况,操作参数变化,正确判断事故,迅速处理,避免事故扩大,重大事故立即汇报车间主管或值班人员和生产管理部门,装置紧急停工应向生产管理部门汇报同意。发生火灾立即报火警,并立即切断或减少流向着火的可燃介质。当发生中毒时,在报告气防部门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组织现场自救和急救。当出现有毒介质泄漏时,应视现场情况,组织人员安全撤离,并通知其他可能危及到的人员。4.2.2.2紧急停工的处理方案4.2.2.3紧急停工的注意事项装置一旦发生事故,班长要组织好人员,并尽快通知装置主管和相关人员,实统一指挥,确保装置顺利、安全、稳定、有序停工。装置停车时,应执行国家工业卫生标准,不允许任意排放有毒、有害的物料。物火炬设施的带压易燃易爆气体排放要缓慢进行,采取逐渐减压措施,放空管线末端必须设有防火措施。进行紧急处理时,首先要作好个人的防护工作,防止出现人员烧伤、烫伤、中毒等人身事故。在发生泄露是故事,要沉着冷静,先按岗位操作法和事故处理预案组织初步的抢救和掩护。无论着火、爆炸过程必须首先保证人员的自身的安全,避免事故的扩大。无法切断危险源时,要用氮气、蒸汽或水进行掩护。5、作业环境因素的应对措施5.1噪音应对措施降低噪音源;合理布局噪音源;佩戴个人防护用品。5.2高温应对措施通过技术革新,改革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减弱高温、热辐射的影响;通风;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加强个人防护。6、自燃灾害因素的应对措施6.1地震应对措施6.1.1震前预防准备工作定期编制和组织抗震防灾规划;对生产设施进行审核检查凡不符合抗震防灾标准的,尽快完成抗震加固;工程建设要避开不利抗震地带;建立以现有生产体系为基础的综合抗震防灾体制,培养一支抗震防灾技术和管理队伍;要保持抗震救灾设施(消防器材、应急电源、水源、通讯救护及抢修器材等,处于随时可备用应急状态;制定各生产岗位专业指挥系统的抗震应急对策、方案和措施;利用各形式、手段,普及地震、抗震、防震和救灾知识教育。6.1.2震时应急救灾工作建立有效的抗震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救灾系统;装置的主管和工艺、设备、安全技术人员,要立即到岗位,按照职责分开,组织实施本装置的指挥和救灾;按照生产装置应急对策方案,并结合震时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实施震时安全停工方案,以及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应及时组织防余震的紧急措施,对可能造成扩大灾情、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部位以及可能成为恢复通讯、供电、供水、供汽和交通故障的关键设施,要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险和抢修。6.1.3震时可能发生的灾害火灾爆炸、危险介质泄露、高压串低压事故、紧急停电、水、汽等原因,会使装置操作混乱,引发次生事故。6.1.4地震时应急措施地震时出现停电、水、汽等生产性事故;出现配电室、操作室倒塌;出现设备、管线破裂,泄露事故,应及时关闭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阀门和运转设备,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压力,进行局部或全面紧急停车。震后,大部分人员可撤离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留少部分人员监视现场,处理意外事故,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蔓延。6.1.5职责任务6.1.5.1日常职责检查落实装置抗震、防震的设施情况,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组织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处理装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抗震措施,使设备和构筑物达到抗震能力;对装置操作人员进行抗震防灾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生产人员进行抗震防灾演练,熟悉掌握抗震时的应急措施。6.1.5.2震时职责迅速启动抗震救灾指挥系统,指挥部成员迅速到位,全面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根据受灾情况,采取应急措施,处理生产中的问题,将损失降到最低;迅速收集各岗位的震情,及时向上部门汇报;紧急组织抢修工作,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扩大;组织人力,物力,抢救伤员和中毒人员;服从上级指挥部门的指挥。6.1.5.3震后职责汇总本单位受灾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恢复生产;加强员工心理疏导,稳定员工情绪,做好生产人员的后勤供应供应工作,做好伤病员地安抚救护工作。6.2雷电应对措施6.2.1直击雷保护措施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6.2.2雷电感应保护措施金属设备、管道、钢结构予以接地;6.2.3雷电浸入波保护措施在电气系统应安装阀形避雷器,保护间隙法、管型避雷器。6.2.4防雷设施的安全管理6.2.4.1定期检查每年在雷雨季节来临前,对防雷设施进行专业检测,防雷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10欧,并保存专业检测数据和报告。6.2.4.2常性检查对各种防雷设施应按规定、标准要求检查整体、器件情况(连接兰是否有裂纹,引下线有无闪络或烧损痕迹,是否腐蚀痕迹与临导体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定。6.2.4.3主要检查内容检查遭受雷击区域的设备、设施是否采取了防雷措施;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应镀锌、涂漆;引下线应沿建筑物、构筑物的墙敷设,并经最短径接地;避雷针与引下线的接地应采用焊接;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有人通行的地方,应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严禁在装有避雷线、针的构建物上架通讯线、低压线、广播线;金属物或线路与防雷设施不相连时,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不少于5m。

篇4:燃气储配站安全运行管理措施

1.储气罐的安全运行管理

储气罐运行管理的中心环节是防止漏气事故,因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低压湿式储罐钟罩的升降位置

要经常检查贮水槽和水封中的水位高度,防止燃气因水封高度不足而外漏。如遇大风天气,应使塔高不超过两塔半。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地区,需注意由于温差引起罐内气体体积膨胀或收缩,因而需对其升降位置留有安全余地,宜选用仪表装置控制或指示其最高、最低操作限位。

(2)储罐基础

基础不均匀沉陷会导致罐体的倾斜。对于湿式罐,倾斜后其导轮、导轨等升降机构易磨损失灵,水封失效,以致酿成严重的漏气失火事故;对于干式储罐,倾斜后也易造成液封不足而漏气。因此,必须定期观测基础不均匀沉陷的水准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办法一般可用重块纠正塔节(或活塞)平衡或采取补救基础的土建措施。

高压固定罐虽然无活动部件,但不均匀沉降会使罐体、支座和连接附件受到巨大的应力,轻则产生变形,重则产生剪力破坏,引起漏气事故。因此高压罐的基础也应定期观测,并在设备接管口处设补偿器或从设计上采取补偿变形措施。

(3)补漏防腐

储气罐都是露天设置,由于日晒雨淋,不可避免会带来罐的表皮腐蚀,一般要安排定期检修、涂漆防腐。

由于燃气本身有某种程度的化学腐蚀性,所以储气罐不可避免会有腐蚀穿孔现象发生。在有关规范规定允许修补的范围内,采取措沲后,修补现场已确认不存在可爆气体时,方可进行补漏。补漏完毕,应作探伤,强度和气密性试验验收检查,并备案。

(4)防冻

冬季,尤其寒冷地区,对于湿式罐要注意水封、水泵循环系统的冰冻问题,应加强巡视。对于干式罐,应在罐壁内涂敷一层防冻油脂。对于高压固定罐,应设防冻排污装置,避免排污阀被冻坏。

(5)高压储气罐安全阀

一般高压储气罐的安全阀工作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05倍。只要储气罐已投入运行,安全阀必须处于与罐内介质连通的工作状态,以便在储气罐内出现超压时能及时放散而保全罐体不致被破坏。因此,必须在安全阀上系铅封标记,加强巡视检查。

(6)储气罐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1)非操作人员严禁到储气罐附近游逛,要绝对禁止无关人员攀登气罐。

2)严禁在储气罐上或储气罐附近吸烟或明火作业,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严禁穿带钉子鞋攀登气罐。

3)维修储气罐时操作、维修人员VI袋里严禁携带金属物品,工具必需放在工具袋内,严禁以手掷方法传递工具,防止任何物品掉进水槽。

4)不得用铁器敲击储气罐,只能用铜器或其他有色金属。

(7)储气罐的安全运行规程

1)储气罐升降的幅度应在允许规定的红线范围内,不得超载,如遇特大风天,应降低塔高。

2)储气罐运行压力,不得超出所规定的压力。

3)储气罐巡查,每班不少于三次。其内容如下:

①注意塔顶塔壁有无裂缝、损伤和漏气,并作好记录。

②注意导轮和导轨的运行情况,如发现脱轨与卡住问题要及时处理。

③冬季要注意防冻,如有冻结现象、应用蒸汽加热解冻。

④冬季加强对蒸汽胶管、阀门、吹嘴等设施的检查,如发现堵塞、冻裂、脱落等情况,应立即处理。

⑤冬季测量水槽及环杯水温,并应保持其不低于4℃。

⑥测量储气罐环杯水深,并保证其不低于规定要求。

⑦保持储气罐罐顶、罐体、梯子、平台、栏杆及储气罐周围整洁,不得有杂物。

⑧水封阀及其他阀门井内不应有积水。

(8)储气罐及其附属设备维修

1)每班检查一次导轮及导轨的滑动情况。

2)导轮油蛊每周加黄油一次,发现油蛊损坏立即修理或更换。

3)春、夏、秋季每季测一次气罐接地电阻,其电阻不得大于4Ω,避雷系统每年检修一次。

4)确保大小燃气阀门启闭灵活。

5)储气罐蒸汽管道及阀门每年秋季检修一次。

6)储气罐需定期刷漆保养。

2.加压机房的安全生产

(1)加压机房系易燃易爆车间,是安全防火重地,车间内绝对禁止烟火,不准携带火柴、火石、打火机等火种和穿带钉子的鞋进入车间。

(2)车间内严禁明火作业,严禁用铁器敲打机件,维修时不得抛掷工具。

(3)值班操作工须穿工作服,女工戴工作帽。

(4)经常清除机器上、地面上、沟槽里、车间周围的油污,保持车间内空气流通、防止燃气中毒。

(5)熟悉车间内消防设施、消防器材,会使用,并妥善保管。

(6)除当班运行人员和维修人员外,其他人员未经车间允许不得人内。

(7)发现车间内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运行中出现事故,立即采用措施,不使事故扩大,保留现场,上报领导,填写事故报告。

(8)一旦发生火灾,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除立即停车、停电、关闭气源外,迅速向消防队报警。

(9)严肃劳动纪律,执行操作规程。

3.压缩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开车前的准备及起动

1)环视压缩机一周,检查各连接部件的结合和紧固情况,移开机器上面及其附近防碍工作的物品。并将需用工具安置在固定地点。

2)打开冷却器排水管线上阀门,检查冷却器有无漏水现象。

3)检查循环水管路,打开机组进、回水总阀门及通往冷却器和气缸的进回水阀门,并打开放水阀门检查应不出现气泡。

4)检查吸排气管路,打开吸气支管阀门,排气支管阀门以及循环管线上的阀门,并检查开关是否灵活,检查放散管阀门是否关闭。

5)检查润滑系统,机身油池内的油面应位于视油板刻度以上,摇动齿轮油泵使油压达到0.1MPa以上,将油送入各润滑点,注油器内的油位应保持在视油高度的1/3以上,使油进入气缸。

6)检查指示仪表,检查各级压力表,各级温度计,冷却器水温计是否完好。

7)盘与检查及启动,使压缩机平稳地进入负荷运转。

(2)压缩机的运行

在机器投入正常运转后,应随时注意以下各种情况:

1)注意压力、温度表的读数,以便发现故障。

①润滑油压力应在0.1~0.5MPa,但不得低于0.1MPa。

②排气压力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③各级排气温度不得超过160℃,经冷却后的天然气温度不得超过40℃。

④冷却水排水温度应低于45℃。

⑤机身油池内,润滑油温应低于60℃。

2)经常倾听机器各部件运行声响是否正常,否发热,机器振动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车。

3)压缩机运行期间严禁拧紧或松动机器上一切连接的紧固件。

4)为防止来气中夹带油水形成液击。对室外进气管要及时放水。

(3)压缩机的停车

1)正常停车的操作步骤

①开启循环管线上的阀门,使压缩机降压后停车。

②关闭循环管线上的阀门。

2)压缩机在运行中遇到下列情况时采取正常停车,并排除故障

①润滑油或冷却水中断;

②排气压力高于规定范围;

③指示仪表损坏;

④压缩机或电动机有不正常声响;

⑤电机滑环吹风中断;

⑥电机碳刷出现火星。

3)当发生紧急情况或重大事故时,对设备和人身安全有重威协时应采取紧急停车。

篇5:输气管道运行清管安全措施

(一)运行清管的目的

1.运行清管的基本目的

输气管道运行清管的基本目的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输气管道投产初期,清除管道内的残留水分使管道免遭输送介质中有害成分的腐蚀,延长使用寿命;防止输气过程中冰堵的发生。

(2)清除管道内的杂质,改善管道内部的光洁度,减少摩阻,提高管道的输送效率。

(3)使输送的天然气的气质不受污染。

2.清管的新领域

目前,脱硫脱水等气体净化技术能够使气体达到相当纯净的程度,满足输气管道严格的气质要求。清管技术已经基本解决管道积水问题,又进入了进行管道内壁涂层和内部探测的新领域。

(1)管道内检测在本章节的管道维护部分已经作了描述,在此不再论述。

(2)涂敷管道内壁缓蚀剂和环氧树脂涂层液体缓蚀剂可用一个清管器推顶或用两个清管器夹带,沿线运行过程中将缓蚀剂涂在管道内壁。环氧树脂的内涂施工比较复杂,其中包括:管道内壁的清洗、化学处理、环氧树脂涂敷和涂敷质量的控制和检查等内容,这些工序都是利用专门的清管器实现的。

(二)输气管道的清管器及收发装置

1.输气管道的清管器

输气管道运行清管常用的清管器有清管球、皮碗清管器。投产时,清扫管内存水常用的还有直板式清管器及泡沫塑料清管器。

(1)清管球

清管球在管内可以做任何方向转动,通过弯头、变形部位的性能较好,所以投产及运行中应用较多。清管球由耐油橡胶制成,中空,壁厚30~50mm。球上有一个可以密封的注水口,注水口有单向阀,用来控制打入球内的水量,以调节球的直径,使其对管内径有一定过盈量。为了保持清管球在管道内的密封性较好,同时推球的压差不能太大,一般使其过盈量在3%~5%的范围。

(2)皮碗清管器

皮碗清管器是由一个钢性铜体和前后两节或多节皮碗用紧固件连接而构成,皮碗的形状有锥形、盘形等,皮碗的外径比管内径有一定过盈量。皮碗清管器在管道中运行时保持固定向前的方向,它的密封性比清管球更好。

2.清管器收发装置

清管器收发装置通常建设在首末站、清管站及有关计量分输站上,以便管理。凝析水量多,积水条件集中的管段,则应该考虑单独建立清管站,因为使大量积水长距离通过干燥的管段,不但会增加清管的费用而且会污染干燥的管段。

清管器收发器包括收发球筒、工艺管线、阀门以及装卸工具和通过指示器等辅助设备。

收发球筒及其快速开发盲板是收发装置的主要构成部分。筒径应比公称管径大1~2级。发送筒的长度应能满足发送最长清管装置的需要,一般不应小于筒径的3~4倍。接收筒应当更长一些,其长度一般不小于筒径4~6倍。另外,收球筒的长度设置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输气管道常采用清管列车方式清管,即一次清管连续送入管道两个或更多的清管器。

(2)管道内检测器的尺寸也比普通的清管器长得多,接收筒应能容纳它们。

(3)还需要容纳不许进入排污管的大块清出物。

收发球筒的开口端是一个牙嵌或挡圈式快速开关盲板,快速开关盲板上应有防自松安全装置。

发送装置的主管三通之后和接收筒大小头前的直管上,应设通过指示器,以确定清管器是否已经发入管道和进入接收筒。收发球筒上必须安装压力表,面向盲板开关操作者的位置。

(三)输气管道运行清管作业

1.清管前的准备工作

清管前应先做好收发装置的全部检查工作。要求收发球筒的快速开关盲板、阀门开关灵活,工作可靠,严密性好。压力表示值准确,通过指示器的动作无误。使用的清管器探测仪需事先仔细检查。探测仪的信号发射机电源必须达到额定的工作电压。它的抗震性和密封性状况如果存在问题,就不能使用。因为发射机的上述性能应当是高度可靠的,必须保证在清管器密封条件遭受严重损坏、不能继续运行的恶劣环境中,它仍能正常工作。

清管球必须注满水,排净空气,打压至规定过盈量,注水口的严密性应十分可靠。皮碗清管器的皮碗夹板连续螺栓应适当拧紧,并采取可靠的防松措施。发射前应严格检查信号发射机与清管器的连续螺栓和防松件,防止在运动中松动脱落。

2.发送清管器

打开发送筒前,务必检查发送阀和连通阀,使之处于完全关闭状况,再打开放空阀,令压力表指针回零。在保持放空阀全开位置的条件下,慢慢开动盲板,并注意盲板的受力情况。开动盲板时,它的正前方和转动方向不要站人,以保证安全。打开盲板后,应尽快把清管器送进筒内;清管球或清管器的第一节皮碗必须紧靠大小头,形成密封条件。清管器就位后,先关盲板,后关放空阀。

发出清管器前,先检查发送筒盲板和放空阀,如已关闭妥当,方可打开连通阀。待发送筒与主管压力平衡后,再开发送阀,阀门开度应与阀位指示器的全开位一致。清管器的发送方法是,关闭线路主阀,在清管器前后形成压力差,直至把它推进管道。

清管器进入管道,主管三通下游的通过指示器即动作。判定清管器确已发出后,应尽快打开主阀,关闭发送阀,恢复原来的生产流程,随后关闭连通阀,打开放空阀,为发送筒卸压。

发出清管器时,不应在打开发送阀的同时关闭线路主阀,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主阀节流产生的压差就会在发送阀还未完全打开时,把清管器推向阀孔,而造成阀芯、阀的驱动装置和清管器的损坏。

清管器运行到距接收站200~1000m的区间时,应向接收站发出预报,以便开始必要的接收操作。为此,可按实际需要的预报时间,在站前安装一个固定的远传通过指示器。

3.接收清管器

接收清管器的程序是:在污物进站之前,关闭接收筒的放空阀和排污阀(盲板的关闭状况应事先检查);打开接收筒连通阀,平衡接收阀前后压力,全开接收阀;提前关闭线路主阀,以防污物窜入下游;及时关闭连通阀,打开放空阀排气;待污物进站后迅速关闭放空阀,打开排污阀排污,直至清管器进入接收筒。清管器是否已全部通过接收阀,应依据接收筒上通过指示器或探测仪器的显示判断。之后,打开连通阀,平衡主阀前后压差,打开主阀,恢复干线输气。关闭接收阀、连通阀,打开排污阀或放空阀把筒内泄放至常压。最后打开盲板,取出清管器,清洗接收筒,关闭盲板。

为了掌握清管作业的情况,分析遇到的问题,经常需要了解清管器的运行速度、清管器前后压差、放空量和排污量等参数。

4.清管器运行的故障

清管器在管道内运行期间,收发站应注意监视干线的压力和流量,如果压差增大,输入量变小,清管器未按预计时间通过或达到管道某一站场,就应该及时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考虑需要采取的措施。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有:

(1)清管器失密?清管球破裂、漏水、被大块物体垫起、清管器皮碗损坏等情况,失密尤其容易发生在管径较大或较小的三通处。

(2)推力不足?清管器推动大段液体通过上坡管段时,需积蓄一定的压力差来克服液柱高度的阻力。

(3)遇卡?管道变形,三通挡条断落,管内物体堵塞等情况。

清管器失密和推力不足一般不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变化。而后两者则可能完全阻断管道,影响输送过程。遇到这些情况时,可根据发送站和接收站的压力、流量、清管器可能停滞地点(如携带检测仪器就可准确定位)和线路地形、管道状况等综合分析、判断。

为了排除上述故障,一般可首先采用增大压差的办法,即在可能的范围内提高上游压力和降低下游压力。必要时可考虑短时间关闭下游干线阀,从接收站放空降压的措施。但这样做会使大量天然气损失,故不轻易使用。清管器失密时,如果增大压差只能使上、下游压力同时升降,则最好发送第二个清管器。任何一种排解措施都必须符合管道和有关设备的强度,并且原则上不应影响管道的输气。

有可能时,还可以采取反向运行的方法解除故障,即造成反向压差,使清管器倒退一段或一直退回原发送站。该方法对于使用清管球清管时效果比较明显,但使用皮碗清管器清管时,应慎重使用该方法。

如果上述方法均不能奏效,就应尽快确定清管器的停止位置,制订切割管段的施工方案。

(四)输气管道运行清管作业的安全要求

清管是一项要求精细的工作,应严格按照有关的安全操作要求进行,并应注意投产前和运行后清管的不同特点。投产前清管通球时,在管内有施工中留下的较多的杂物和某些管段变形较大的情况下,运行中容易卡球、破球、可能卡球的位置还不清楚,这给清管带来困难。投产后,输气管内沉积物的种类、性质、数量与所输天然气的组成、净化程度有关,放空排污物中有易燃易爆物质,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应根据这些因素来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清管准备工作

(1)制订通球清管方案,作为指导清管工作的依据。包括制定清管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事故预测及处理方法。根据管道条件估算通球参数:清管球运行速度、站间通球所需时间、所需推球压差等,以帮助分析判断通球运行是否正常。

(2)全面检查和试验清管设施及有关系统,有故障应及时排除。收、发球筒进行严密性试验合格;测量清管球外径、重量、质量要测量合格,使用前必须向空心的清管球内灌水、加压、排尽空气,使其略胀大到球外径大于管内径3%~5%;清管球通过指示器应动作灵活,信号发送正确。各种仪表应调校合格,保证流量、压力计量准确。放空排污管固定牢靠。阀门要灵活好用,密封可靠。

(3)检查了解输气管道变形情况及跨越段是否稳定。变形较大管段应估计卡球的可能性,以免卡球。薄弱的跨越结构应加固,防止通球时造成剧烈振动,引起破坏。

2.通球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1)打开收、发球筒的快速筒板之前,必须关闭与之相连的阀门后,才准打开放空阀卸压。待筒内气压降至零,确信不带压后,才能打开盲板。

(2)清管球装入球筒时,要用不产生火花的有色金属工具将球推至球筒连接的大小头处。以防止无压差发球失误。关上快速盲板后要及时装好防松楔块。球筒加压前要检查防松楔块及防松螺丝是否已上紧。

(3)操作人员不准站在盲板面前及盲板的悬臂架周围,防止高压气流冲出或盲板飞出伤人。

(4)通球操作开启阀门要缓慢平稳,进气量要稳定,待发球筒充压建立起压差后,再打开发球阀。球速不要太快。特别是通球与置换管内空气同时进行时,球速不应超过5m/s。

(5)从收球筒取出清管球时,应先关闭进筒阀,打开放空阀、排污阀卸压,确信收球筒不带压时,再打开快速盲板。如输送的天然气中含有硫化氢组分,应在打开快开盲板前,向收球筒内喷水,防止硫化亚铁与氧自燃。快速盲板打开后用可燃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确认空气中天然气含量在爆炸下限以下时,才能取出清管球。取球时应慢慢拉出,防止摩擦产生火花。

3.放空排污的安全

(1)放空排污的操作应平稳,放空排污阀不能猛开猛关。要控制排放天然气的流速在5m/s以内,避免污水喷至排污池外。若排空天然气含量大于其爆炸上限,放空的天然气应点火烧掉。

(2)若预测到管内排出的污水中有凝析轻烃,必须将含油污水用管线密闭输送至钢质储罐内。罐体及管线应可靠接地。严禁敞开排放含油污水,避免轻烃流窜、挥发而发生火灾。

(3)管道清管时,应截断支线的阀门,避免干线中的杂物、积液排入支线。待清管球通过后,再打开支线截断阀。输气干线上的截断阀应全开,以利于清管球通过。不允许半开或节流,以防止清管球猛烈撞击阀板造成阀门损坏发生事故。

(4)运行中的输气管道在清管前应认真分析管内沉积物的种类、数量,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管内凝析的轻烃较多时,根据液态烃数量及管线压力分布情况,以及末段管线的分离器和油罐的接收能力,确定排污方法,清管器将积液推至管线末段后,在低压段的管内挥发,气流将其携带至末站,在分离器集中,密闭输至油罐,按液烃进行储存和运输。

(5)清管器运行故障处理应注意,当清管球被卡时,常常增大进气量,提高球前后的压差来推球解卡。进气升压应缓慢进行。防止上游管段超压或因突然勰堵后,球速过快引起管线、设备振动而造成破坏。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