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火灾爆炸事故扩大化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限制火灾爆炸事故扩大化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4

第一节化工企业厂址定位1、厂址处要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避开断层、塌方、洪水地域,不应设在流沙淤泥、土崩、断层、滑坡、溶洞暗流、山谷风及山洪侵袭地区,且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lkg·cm-2。2、有良好的气象条件,考虑季节风、台风、雷击及地震的影响。3、要靠近水源,有利交通。在靠近水源时,要防止易燃液体、有毒物质污染水源,应设在江河的下游。4、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沿江河岸布置时,宜位于邻近江河的城镇、重要桥梁、大型锚地、船厂等重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下游。液化烃或可燃液体的罐区邻近江河、海岸布置时,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流入水域的措施。5、在山区或丘陵地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应避免布置在窝风地带。6、为防止厂区四周受到污染和伤害,生产过程中有易燃、有毒、粉尘、噪音的企业不应选在居民集中的地区。7、厂区要避开重点文物保护区、航空站、积雪危险区,并有利于厂际协作。8、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宜位于邻近城镇或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在一定时间内(一年或数十年),各个方向风向次数占全部风向次数的百分比在相应方向的图称为风向频率图,如图4-1-1所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是指该风向所占比例最小,如图中的东风;全年最大频率风向,是指该风向出现的频率最高,影响也最大,因此也称为主导风向,图中的西北风向即为全年最大频率风向或主导风向。9、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严禁穿越生产区。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常常是产生明火的火源;架空电力线路在故障和特殊天气情况下产生的火花也是危险源。从另一角度讲,工厂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事故时,也会对公路和架空电力线路造成威胁。10、区域排洪沟不宜通过厂区。在降水量较大时候,如排洪沟不能顺畅排水,可能使工厂被淹没,造成更大的事故。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更应注意防止突发洪水的袭击。11、考虑发展需要的用地及必要的安全距离。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1的距离。第二节工厂总体平面布置1、总体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①统筹考虑工厂总体布置,既要考虑生产、安全、适用、先进、经济合理和美观等因素,又要兼顾生产与安全、局部与整体、重点和一般、近期与远期的关系。②工厂总体平面布置不仅要符合防火、防爆的基本要求,又要有疏散和灭火的设施。③按照相应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中有关安全、防火、卫生等的要求,合理布置建构筑物的间距、朝向及方位。④合理布置物流输送和管网线路。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要合理考虑企业发展和改建、扩建的要求。2、总体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①工厂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②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并应避免布置在窝风地带。③液化烃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不应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或人员集中场所的阶梯上。但受条件限制或有工艺要求时,可燃液体原料储罐可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的阶梯上。④当厂区采用阶梯式布置时,阶梯间应有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漫流的措施。⑤液化烃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不宜紧靠排洪沟布置。⑥空气分离装置,应布置在空气清洁地段并位于散发乙炔、其他烃类气体、粉尘等场所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⑦全厂性的高架火炬,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⑧汽车装卸站、液化烃灌装站、甲类物品仓库等机动车辆频繁进出的设施,应布置在厂区边缘或厂区外,并宜设围墙独立成区。⑨采用架空电力线路进出厂区的总变配电所,应布置在厂区边缘。⑩生产区不应种植含油脂较多的树木,宜选择含水分较多的树种;工艺装置或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罐组与周围消防车道之间,不宜种植绿篱或茂密的灌木丛;在可燃液体罐组防火堤内,可种植生长高度不超过15cm,含水分多的四季常青的草皮;液化烃罐组防火堤内严禁绿化;厂区的绿化不应妨碍消防操作。3、石油化工企业的主要功能区①工艺装置区。该区域是合成、分离、提纯、混合等过程的主要区域,存在有毒、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有高温、高压等苛刻的操作条件,设备密集,因此该区域可能是工厂最危险的区域。应使厂区的纵轴与主导风向平行或不大于45°交角。对化学工厂中需加速气流扩散的部分建筑物,应将长轴与主导风向垂直或不小于45°交角,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人为的穿堂风,以加速气流的扩散。②罐区。燃爆性流体储存了化学能。储罐是储存大量能量的储存器,也可能是大量毒性物质的储存器。储罐或储罐区往往是重大的危险源,操作人员和工艺装置区应尽量与储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可能释放大量毒性或易燃性物质的储罐,必须置于工厂下风向区域。③公用设施区。公用设施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工厂生产所需的水、电、汽的正常供应,为避免紧急情况下断绝供应,公用设施应远离工艺装置区、罐区和其他危险区域。锅炉的明火和配电设备的电火花可能会成为引火源,应该设置在易燃液体设备的上风区域,防止泄漏的物料蒸气蔓延到此类设备处。锅炉房及泵站与其它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要保证这些设施火灾或爆炸事故不危及其安全。④运输装卸区。无论是列车铁路支线,还是汽车槽罐车及其装卸台的应设在工厂的边缘,避免通过工艺装置区和灌区。如果物料可能发生溅洒,且有毒或易燃,还应设在工厂的下风向,且与交通运输线、居民区、办公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工厂道路出入口至少应设两处,且应设于不同的方位。要使主要人流和货流分开,主要人行道和货运道路,应尽可能避免交叉。在不可避免时,尽可能设置栈桥和隧道,使在不同空间通行,以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厂内道路交叉处,应有足够的会车视距,即车辆在弯道口,驾驶员能够清楚地预先看清另一侧的情况。⑤辅助生产区。工厂的化验室、维修车间均属于辅助生产区,应远离危险区域。这些场所常常有火源存在,最好置于工厂的上风向区域。⑥管理区。管理区属于全厂性重要场所,一般设在工厂的边缘并远离危险区。厂外人员经常出入的场所,如销售或供应部门,人员的吸烟等习惯很难杜绝,因此有必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第三节工艺装置安全距离——防火间距防火间距是指建筑物或构筑物之间突出的水平距离。根据设计规范,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一般是从两座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外墙(壁)最突出的部分算起。安全距离越大越利于阻止火灾事故蔓延,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节省土地,因此不能无限的增大。防火间距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消防灭火活动提供场所,使消防设施免受危害,使消防车辆能够通行。热辐射是确定防火间距大小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物料和构筑物的特点。进行总平面布置时,应考虑并确定以下各类防火间距16项1、石油化工企业同居住区、邻近工厂、交通线路等的防火间距;2、石油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3、石油化工工艺生产装置内设备、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4、屋外变、配电站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5、汽车加油站与建筑物、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6、甲类物品库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7、易燃、可燃液体的储罐、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8、易燃、可燃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9、易燃、可燃液体储罐与泵房、装卸设备的防火间距;10、卧式可燃气体储罐间或储罐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11、卧式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12、液化石油气储罐间或储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13、露天、半露天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14、空分车间吸风口的防火间距;15、乙炔站、氧气站、煤气发生站与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间距;16、堆场、储罐、库房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安全距离注意说明条款,如:有些数据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有些针对炼油装置。产品-原料关系的装置之间防火间距可缩小,但不应小于15m,丙类装置不小于10m。联合装置按照装置内距离。丙类液体可减少25%。防火间距是依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大小及其特点决定,基本原则为:1、发生火灾时,直接与其相邻的装置或设施不会受到火焰加热;2、相邻装置中的可燃物(或厂房),不会被辐射热引燃;3、要考虑燃烧着的液体从火灾地点流不到或飞散不到其它地点的距离。第四节生产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操作温度的影响1、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2、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第五节建筑构件耐火极限与建筑物耐火等级1、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将受测建筑构件放在特制的燃烧炉内,按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升温进行测定的。耐火极限是指受测建筑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判断耐火极限截止时间的基本条件主要有:①失去支持能力②完整性被破坏③丧失隔火作用耐火极限时间越长,表示建筑构件耐火性能越强。2、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构件(梁、柱、楼板、墙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四级耐火等级是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工业企业厂房需要达到的耐火等级与其危险性大小相对应,火灾爆炸危险性大的厂房其耐火等级一般比较高,这样有利于降低火灾损失,便于灭火救灾。工厂的厂房不仅只有单层建筑,有很多属于多层建筑甚至是高层建筑。为有效降低火灾事故的损失,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厂房的耐火等级、允许的层数及防火分区的最大占地面积进行了适当限制,如表4-5-3所示。涂有耐火层的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当耐火层选用防火涂料时,应采用厚型无机并能适用于烃类火灾的防火涂料。防火涂料是指涂装在物体表面,可防止火灾发生,阻止火势蔓延传播或隔离火源,延长基材着火时间或增加绝热性能以推迟结构破坏时间的一类涂料之总称。按主要用途和使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饰面型防火涂料、电缆防火涂料、钢结构防火涂料、预应力混凝土楼板防火涂料等。钢材的机械强度是温度的函数,一般来说,可以认为钢材的机械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500℃左右,其强度下降到40%~50%,钢材的力学性能,诸如屈服点、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荷载能力等都迅速下降,很快失去支撑能力,导致建筑物垮塌。钢结构防火涂料施涂于建筑和构筑物钢结构构件的表面,以形成耐火隔热保护层,提高钢结构的耐火极限值。根据其涂层的厚度及性能特点可分为薄涂型和厚涂型两类。?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B类)的涂层度一般为2mm~7mm,有一定的装饰效果,高温时膨胀增厚,耐火隔热,耐火极限可达0.5h~1.5h,人们又常称这种涂料为钢结构膨胀型防火涂料。?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H类)的涂层厚度一般为8mm~50mm,呈粒状面,密度较小,热导率低,耐火极限可达0.5h~3.0h,在火灾中涂层不膨胀,依靠材料的不燃性、低导热性或涂层中材料的吸热性,延缓钢材的温升,保护钢件。人们常称这种涂料为钢结构防火隔热涂料。这类钢结构防火涂料是用合适的粘结剂,再配以无机轻质材料,增强材料组成。与其他类型的钢结构防火涂料相比,它除了具有水溶性防火涂料的一些优点之外,由于它从基料到大多数添加剂都是无机物,因此它还具有成本低廉这一突出特点。第六节建筑物防爆措施1、有爆炸危险的装置宜露天布置避免泄漏达到爆炸极限浓度是防止爆炸的根本方法。露天布置可充分利用空气对流。设置在敞开或半敞开建筑内,也能保证良好的通风,即使在设备内部发生爆炸事故,爆炸造成的损失也大为减轻。巴士拉炼油厂有爆炸危险的生产过程在相对封闭的车间内进行时,设备的泄漏(即使是微漏)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比如使用丙酮作为溶剂的生产过程。室内地面应高出露天生产区地面。因为一般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密度多高于空气,泄漏的气体或蒸气往往集聚在地面上0.5m左右,故这类建筑物的室内地坪若高出室外露天生产界区地面0.5-0.7m,则对防止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蒸气窜入室内有好处。(高压天然气管道泄漏声如发动机,状如薄雾,靠近地面)2、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配置①对单层厂房来说,生产设备按流程布置应尽量满足下列三个要求:第一,可能发生爆炸危险的设备位于靠近外墙门窗的一侧,在万一发生爆炸时,外墙门窗起到了泄压作用;第二,工人操作位置位于室内一侧,便于疏散到另一面的室外;第三,操作位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有利于工人免受毒气伤害,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类似于背风操作)第四,将车间内有火源及人员集中的用房,如配电室、车间办公室、更衣室等集中布置在厂房的一端,设防爆墙并与生产车间分隔,可以有效保证安全。②对于有爆炸危险的多层厂房的平面设备布置,应将有爆炸危险的生产设备集中布置在顶层或厂房一端的各楼层,这样可利用轻质屋盖及侧端面泄压;设在一端各楼层,可用防爆墙分隔,缩小发生爆炸事故波及的范围。如果将有爆炸危险的设备集中布置在底层或夹在中间层,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则楼上楼下都会遭受严重威胁,甚至引起相邻厂房发生连锁爆炸或二次爆炸。3、防爆墙、防爆门、防爆窗厂房内设置防爆墙,将爆炸危险性高的区域与其他区域分隔,可在发生爆炸事故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受害范围,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防爆墙应具有耐爆炸压力的强度和耐火性能,粘土砖、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板及型钢、砂袋等都是建筑防爆墙的材料。按材料可分为防爆砖墙、防爆钢筋混凝土墙、防爆单层和双层钢板墙、防爆双层钢板中间夹填混凝土墙等。通常防爆墙上不应开通气孔道,不宜开普通门、窗、洞口,必要时应采用防爆门窗。防爆窗,就是在发生爆炸时,该窗应不致受爆炸产生之压力而破碎。防爆窗的窗框应用角钢板制作,窗玻璃应选用抗爆强度高、爆炸时不易破碎的安全玻璃。如夹层内由两层或多层窗用平板玻璃,以聚乙烯醇缩丁醛塑料作衬片,在高温下加压粘合而成的安全玻璃,抗爆强度高,一旦被爆炸波击破能借中间塑料的粘合作用,不致使玻璃碎片抛出而引起伤害。夹层玻璃透明度很好,没有折光作用,适用于建造防爆窗。防爆门,同样应具有很高的抗爆强度,防爆门的骨架一般采用角钢和槽钢拼装焊接,门板选用抗爆强度高的锅炉钢板或装甲钢板,故防爆门又称装甲门。门的铰链装配时,应衬有青铜套轴和垫圈,门扇四周边衬贴像皮带软垫,以防止防爆门启闭时因摩擦撞击而产生火花。4、厂房防爆泄压厂房发生爆炸时,希望建筑物主体不被破坏,为了到达此目的,通常采用设置薄弱环节(部位)的方法,如设置泄压轻质屋盖、泄压门窗、轻质外墙等轻质构件。?泄压轻质外墙常采用石棉水泥瓦作为无保温层的泄压轻质外墙,而有保温层的轻质外墙则在是石棉水泥瓦外墙的内壁加装难燃木丝板作保温层,用于要求采暖保温或隔热降温的防爆厂房。作为泄压面积的轻质屋盖和轻质墙体重量每平方米不宜超过120kg。泄压窗可以多种型式,窗户上通常安装厚度不超过3mm的普通玻璃。要求泄压窗能在爆炸力递增稍大于窒外风压时,能自动向外开启泄压。在建筑物的安全设计中,要求有爆炸危险的厂房要达到一定的泄压比。泄压比为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m2/m3)。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达到0.05~0.22的比值,比值的大小要根据爆炸危险性的大小来决定,如果厂房体积超过1000m3,达到上述比值有困难时,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0.03。散发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宜采用全部或局部轻质屋盖作为泄压设施。当采用管道把爆炸产物引导到安全地点时,管道必须尽可能短而直,且应朝向陈放物最少的方向设置。因为任何管道泄压的有效性都随着管道的长度的增加而按比例减少。表4-6-1?泄压面积与厂房容积的比值(美国)?5、安全疏散疏散门、过道、楼梯等按照人数多少设置;安全出口的数目一般不应少于两个,疏散门开启方向应与疏散方向相同,即向外开?;安全疏散距离与火灾危险性类别、耐火等级、层数有关。过道、楼梯的宽度是根据层面能容纳的最多人数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撤出现场为依据而设计的,所以必须保证畅通,不得随意堆物,更不能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当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楼梯总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楼梯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10m。底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疏散门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0.90m;疏散走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40m。厂房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指标①当使用人数少于50人时,楼梯、走道和门的最小宽度,可适当减少;但门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0.80m。②本条和本规范有关条文中规定的宽度均指净宽度。厂房安全疏散距离(m)发生事故时,往往照明中断,人员疏散速度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地下建筑等疏散过道和楼梯上均应设置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标志,照明应是专用的电源。第七节火灾分类和灭火的

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1、火灾的定义与分类①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电气火灾比较特殊,但切断电源后就基本上为固体物质火灾啦。②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③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④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是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2、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①隔离法②窒息法③冷却法④化学中断法?第八节常用灭火剂与灭火器1、灭火剂?(1)水(及水蒸气)(2)泡沫灭火剂(3)二氧化碳及惰性气体灭火剂(4)卤代烷灭火剂(5)干粉灭火剂(6)其他?(1)水(及水蒸气)在下面的特殊情况下,一般不能用水来灭火。①轻金属、电石等忌水性物质着火不能用水扑救。②与水不能互溶,且密度小于水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等)着火不能用水扑救。③密集水流不能扑救带电设备火灾,也不能扑救可燃性粉尘聚集处的火灾。④不能用密集水流扑救储存有大量浓硫酸、浓硝酸场所的火灾。⑤高温设备着火,不宜用水扑救,因为这会使金属机械强度受到影响。⑥精密仪器设备、贵重文物档案、图书着火,不宜用水扑救。(2)泡沫灭火剂①泡沫灭火剂分类化学泡沫是由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及泡沫稳定剂相互作用而成的膜状气泡群,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空气泡沫又称机械泡沫,是由一定比例的泡沫液、水和空气在泡沫发生器中进行机械混合搅拌而生成的膜状气泡群,泡内一般为空气。现在多采用灭火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的空气机械泡沫。②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各种不溶于水的可燃、易燃液体(如石油产品等)的火灾,也可用来扑救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的火灾。高倍数泡沫一般用于特殊用途,如扑救船舶火灾、矿井水灾,消除放射性污染等。由于泡沫灭火剂中含一定量的水,所以不能用来扑救带电设备及遇水燃烧物质引起的火灾。(3)二氧化碳及惰性气体灭火剂压缩的二氧化碳灭火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消防工作中。二氧化碳灭火剂不导电、不含水,价格低廉,可用于扑救电气设备和部分忌水性物质的火灾;灭火后不留痕迹,可用于扑救精密仪器、机械设备、图书、档案等的火灾。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冷却作用较差,不能扑救阴燃火灾,且灭火后火焰有复燃可能。值得注意的是,二氧化碳与碱金属(钠、钾)和碱土多属(镁)等在高温下会起化学反应,引起爆炸;二氧化碳膨胀时,能产生静电,有可能引燃着火;二氧化碳能使救火人员窒息。除二氧化碳外,其他惰性气体如氮气、水蒸气,也可用作灭火剂。(4)卤代烷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主要用来扑救各种易燃液体火灾。因其绝缘性能好,也用来扑救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因其灭火后全部气化,不留痕迹,也可用来扑救档案文件、图书资料等贵重物品的火灾。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缺点是毒性较高。因此在狭窄的,密闭的,通风条件不好的场所,如防空洞、地下室、矿井等,最好使用无毒灭火剂(如泡沫、干粉等)灭火。此外,卤代烷不能用来扑阴燃火灾,因为此时会形成有毒的热分解产物。卤代烷也不能扑救轻金属如镁、铝、钠等的火灾,因为它们能与这些轻金属起化学反应且发生爆炸。由于卤代烷灭火剂会破坏遮挡阳光中有害紫外线的臭氧层,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危害很大;1987年9月世界上有24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蒙特利尔条约”,严格限制氟氯碳化合物的使用。1990年6月,该条约成员国又召开会议,一致通过对上述物质的使用严格限制并逐步停止使用。我国现已成为该条约的签署国,并决定在2005年完全停止生产卤代烷灭火剂。为此,开发卤代烷灭火剂的代用品任务十分紧迫。目前,替代卤代烷灭火剂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使用现有的灭火剂来替代,如二氧化碳、超细水雾、干粉、泡沫等灭火剂;二是尽快开发新型灭火剂。(5)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由能灭火的基料(90%以上)和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组成。在救火中,干粉借助气体压力从容器中喷出,一般以粉雾形式灭火。干粉(粉末)灭火剂是比较新型的灭火剂,由于它的灭火效率比较高,因而用途日益广泛。按照使用范围,干粉灭火剂分为:普通干粉灭火剂——用于BC类火灾多用干粉灭火剂——用于ABC类火灾普通干粉灭火剂主要适用于扑救可燃流体、可燃气体及带电设备的火灾,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干粉灭火剂。其主要包括:①以碳酸氢钠为基料的小苏打干粉(钠盐干粉);②以碳酸氢钠为基料,又添加增效基料的改性钠盐干粉;③以碳酸氢钾为基料的紫钾盐干粉;④以溴化钾为基料的钾盐干粉;⑤以硫酸钾为基料的钾盐干粉;⑥以尿素和碳酸氢钾(碳酸氢钠)反应产物为基料的氨基干粉。全硅化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以碳酸氢钠为基料,以硅油为防潮剂,云母粉防震实,阻止结块,改善流动性,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烘干、粉碎、过筛。配比:碳酸氢钠92%;活性白土4%;云母粉等4%;有机硅油0.5ml/100g。灭火机理1、化学抑制——捕捉自由基2、烧爆——高温作用下,爆裂成更多的小颗粒,表面积更大。3、降低热辐射,稀释氧浓度主要作用是化学抑制多用干粉灭火剂除了具有普通干粉灭火剂的性能特点外,还适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火灾。其主要有:①以磷酸盐为基料的干粉;②以硫酸铵与磷酸铵盐的混合物为基料的干粉;③以聚磷酸铵为基料的干粉。干粉灭火剂的优点:干粉灭火剂综合了泡沫、二氧化碳、卤代烷等灭火剂的特点,灭火效率高。此外干粉灭火剂还具有以下优点:①化学干粉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性、不腐蚀、不导电、易于长期储存;②干粉适用温度范围广,能在-50~60℃的温度条件下储存与使用;③干粉雾能防止热辐射,因而在大型火灾中,即使不穿隔热服也能进行灭火;④干粉可用管道进行输送。干粉灭火剂的缺点①在密闭房间中,使用干粉时会形成强烈的粉雾,且灭火后留有残渣,因而不适于扑救精密仪器设备、旋转电机等的火灾;精密仪器内残存的干粉,在夏季潮湿季节,有可能导致短路;②干粉的冷却作用较弱,不能扑救阴燃火灾,不能迅速降低燃烧物品表面温度,容易发生复燃。因此,干粉若与泡沫或喷雾水配合使用,效果更佳。(6)其他灭火剂用砂、土覆盖物来灭火也很广泛。它们覆盖在燃烧物上,主要起到与空气隔绝的作用,其次砂、土也可从燃烧物吸收热量,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比如汽车加油站都存有2m3的细沙,主要用于撒漏到地面上油类火灾的灭火。?2、灭火器?灭火器是指在其压力作用下,将所装填的灭火剂喷出,以扑救初起火灾的小型灭火器具。(1)灭火器的分类①装灭火剂的种类可以分为水型灭火器、空气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②按灭火器的重量及移动方式可以分为手提式灭火器、背负式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等。③按加压方式可以分为储气瓶式灭火器、储压式灭火器等。(2)灭火器型号(3)适用范围①水型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A类物质,如木材、纸张、棉麻织物等的初起火灾。②空气泡沫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B类物质,如汽油、煤油、柴油、植物油、油脂等的初起火灾;也可以用于A类物质的初起火灾。对于极性(水溶性)物质,如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等物质的初起火灾,只能使用抗溶性空气泡沫灭火器扑救。③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也可以扑救A类物质的初起火灾。④卤代烷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B类、C类物质,如图书、档案和精密仪器、电气设备等的初起火灾。7150(即三甲氧基硼氧六环)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轻金属,如镁、铝、铝镁合金等初起火灾。(4)干粉灭火器的结构下列火灾场所宜采用干粉灭火系统:①封闭空间宜采用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并应确保30s内喷射的干粉量达到设计干粉浓度;②局部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宜采用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③扑救液化烃罐区和工艺装置内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泄漏火灾,宜采用干粉车。干粉灭火装置系统原理图灭火器配置的设计计算程序①确定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

②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③划分灭火器配置场所的计算单元;

④测算各单元的保护面积;

⑤计算各单元所需灭火级别;

⑥确定各单元的灭火器设置点;

⑦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灭火级别;

⑧确定每个设置点灭火器的类型、规格与数量;

⑨验算各设置点和各单元实际配置的所有灭火器的灭火级别;⑩确定每具灭火器的设置方式和要求,在设计图上标明其类型、规格、数量与设置位置。第九节?灭火设施(消防设施的基本要求)?1、消防给水设施2、消防用水3、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4、干粉灭火系统5、蒸汽灭火系统第十节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1、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的基本要求①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防止个人发生危险时,无人及时知晓与救助。②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③灭火时应考虑人员的安全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地点;位于火场一线人员应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配戴防护面具或面罩等;应尽量佩带隔绝式面具,因为一般防护面具对一氧化碳无效。④首先应迅速查明燃烧物品种类、范围和周边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以及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⑤尽快选择最适当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如果该场所内的危险化学品品种较为固定,平时就应有针对性地配备灭火剂和消防设施。?⑥火灾初期,即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往往火势较弱,容易扑灭,现场人员应立即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配备的灭火器材灭火和控制火源,防止火势加大。⑦对周围设施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⑧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尽量控制着火范围,然后逐步灭火。⑨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⑩在平时,针对发生爆炸、喷溅等特别危险情况,拟定紧急应对(包括撤退)方案,并进行演练。2、危险化学品火灾的扑救要点2.1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的扑救要点①切记不要盲目灭火。首先要堵漏或截断气源(如关阀门等)。在此之前,应保持泄出气体稳定燃烧。?②先积极抢救受伤及被困人员,并扑灭火场外围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③如果火场中有压力容器,须先在水枪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点,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④如果确认无法截断泄漏气源,则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或将后两者撤离火场,控制着火范围,直至容器内可燃气烧尽,使火自行熄灭。⑤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当有容器爆裂危险时,及时做出正确判断,下达撤退命令并组织现场人员尽快撤离。2.2易燃液体的扑救要点液体无论是否着火,如果泄漏或溢出,都将沿着地面(或水面)流淌漂散;而且易燃液体火灾还有着火液体比重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或普通泡沫灭火剂扑救等问题,以及是否可能发生危险性很大的沸溢及喷溅问题。一般可燃液体火灾的扑救要点如下。(1)首先应该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及被困人员。一方面着火容器、设备有管道与外界相通的,要截断其与外界的联系;另一方面如果有液体泄漏应堵漏或者在外围修防火堤。有易燃或可燃液体流淌时,应筑临时围堤或挖沟导流。(2)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密度、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还应正确判断着火面积,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①小面积(在50m2以内)液体火灾,一般可用雾状水扑救,而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更有效。②大面积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密度、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适当的灭火剂扑救:比水轻而不溶于水的液体(比重小于1)(如汽油、苯、甲苯、煤油、轻柴油等),一般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或干粉扑救;初始起火时,燃烧面积不大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但不能用水扑救,因为当用水扑救时,易燃可燃液体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随水流淌而扩大火灾。比水重而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着火时可用水扑救,用泡沫也有效,但覆盖在液体表面的水层必须有一定厚度,方能压住火焰。被压在水下面的液体温度都比较高,现场消防人员应注意不要烫伤。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甲醇、乙醇等醇类,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酯类,丙酮、丁酮等酮类发生火灾时,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也可用雾状水、干粉等来灭火剂扑救。在火灾初期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扑救。如使用化学泡沫灭火时,泡沫强度必须比扑救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大3~5倍。扑救以上三类液体火灾时,都需要用水冷却容器设备外壁。如果采用干粉或卤代烷灭火剂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敞口容器内易燃可燃液体着火,不能用砂土扑救。因为砂土非但不能覆盖液体表面,反而会沉积于容器底部,造成液位上升以致溢出,使火灾蔓延。(3)扑救具有毒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具有毒性的易燃液体火灾时,救火人员必须佩带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4)扑救具有沸溢、喷溅危险的液体(原油、重油等)火灾时,常用的灭火方法是使用泡沫覆盖液体表面,如有条件,可采用放水、搅拌等措施,防止发生沸溢和喷溅;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应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人员与装备损失。(5)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首先要切断蔓延通道,限制着火范围。同时,对输送管道应尽快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2.3爆炸品火灾爆炸的扑救要点爆炸物品具有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的趋向,受到高温、摩擦、冲击或与某些物质接触后即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爆炸。爆炸物品有导火索、雷管、三硝基甲苯、三硝基苯酚、爆竹等。爆炸物品爆炸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①化学反应速度快,一般以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完成化学反应;②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热能,这是爆炸物品能量的主要来源;③产生大量气体,造成高压;④不需外界供氧,爆炸物品由于分子中含有特殊的不稳定基团,在爆炸时会引起分解或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①控制火势,妥善处理爆炸物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②应迅速组织力量及时疏散火场周围的易爆、易燃物品,使火区周边现场形成一个隔离带。?③可用水或各种灭火剂扑救,但切忌用砂、土盖压爆炸物品,以免增加爆炸时其爆炸威力。?④灭火人员要利用现场的有利地形或采取卧姿行动,尽可能采取自我保护措施。?⑤如有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指挥员应迅即做出正确判断,下达命令,组织人员撤退。2.4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的扑救要点遇水生成易燃气体,且放出大量热量;绝对禁止使用水、泡沫、酸碱灭火剂可用二氧化碳、干砂土、干粉等灭火剂;锂、钠、钾、铷、铯、锶等火灾禁用二氧化碳。①首先了解品名、数量;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燃烧范围及火势蔓延途径等。②少于50g时,可以用大量水或泡沫扑救。刚一接触的瞬间,可能会使火势增大;如果周围有怕湿的物品或瞬间强火势有可能引燃建筑物,就不能用水或泡沫扑救。③数量较多且未与其他物品混存,则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应该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扑救;只有钾、钠、铝、镁等只能用干粉;固体遇湿易燃物品应该用水泥(最常用)、干砂、干粉、硅藻土及蛙石等覆盖。镁粉、铝粉等粉尘,切忌强力喷射灭火剂,以防吹扬爆炸。④如遇有较多的遇湿易燃物品与其他物品混存,则应先查明是哪类物品着火,遇湿易燃物品的包装是否损坏。如果可以确认遇湿易燃物品尚未着火,包装也未损坏,应立即用大量水或泡沫扑救,扑灭火势后立即组织力量将遇湿易燃物品疏散到安全地点。如果确认遇湿易燃物品已经着火或包装已经损坏,则应禁止用水或湿性灭火剂扑救,若是液体应该用干粉等灭火剂扑救;若是固体应该用水泥、干沙扑救;如遇钾、钠、铝、镁等轻金属火灾,最好用石墨粉、氯化钠以及专用的轻金属灭火剂扑救。⑤如果其他物品火灾威胁到相邻的较多遇湿易燃物品,应考虑其防护问题。可先用油布、塑料布或其他防水布将其遮盖,然后在上面盖上棉被并淋水;也可以考虑筑防水堤等措施。由于这类物品性质特殊,使用和保管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物理化学特性,发生火灾或其他事故时,能够及时将品名、数量、特性等内容告诉救灾人员。2.5易燃固体火灾扑救易燃固体火灾一般都能用水、砂土、石棉毯、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材扑救;磷的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和硫磺等易燃固体着火燃烧时产生有毒和刺激气体,扑救时人要站在上风向,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以防中毒。2,4一二甲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等能够升华的易燃固体,受热会放出易燃蒸气,能在上层空间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在室内,容易发生爆燃。因此在扑救此类物品火灾时,应注意,不能以为明火扑灭即完成灭火工作,而要在扑救过程中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用水浇灭燃烧区域及周围的所有火源。2.6自燃物品火灾的扑救三乙基铝和铝铁溶剂等不能用水扑救;一般可用大量的水进行灭火,也可用砂土、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剂灭火。物料储罐在长期使用时,含有的硫化物(硫化氢和有机硫)与设备的接触腐蚀,形成硫化铁。干燥的硫化铁在常温空气中自行发热燃烧,发生火灾,用干粉将火扑灭。2.7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火灾的扑救要点?①首先要迅速查明着火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其他燃烧物品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特性;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能否用水和泡沫扑救等情况。②能用水和泡沫扑救时,应尽力切断火势蔓延途径,孤立火区,限制燃烧范围;同时积极抢救受伤及受困人员。③不能用水、泡沫和二氧化碳扑救时,应该用干粉扑救,或用水泥、干沙覆盖,这是因为过氧化物遇水反应能放出氧,加速燃烧。用水泥、干沙覆盖时,应先从着火区域四周特别是下风方向或火势主要蔓延方向覆盖起。形成孤立火势的隔离带,然后逐步向着火点逼近。④不溶于水的液体有机氧化剂一般比重小于1(比水轻),如用水扑救时,会浮在水上面流淌,如果周围存在易被氧化起火的物质,将可能扩大火灾。2.8毒害品、腐蚀品火灾的扑救要点①灭火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配戴防护面具。一般情况下穿着全身防护服即可,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应穿着专用防护服。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最好使用隔绝式氧气或空气面具。②限制燃烧范围,积极抢救受伤及受困人员。③凭借式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毒害品和腐蚀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配制相应的中和剂进行中和。④遇毒害品和腐蚀品容器设备或管道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堵楼措施。⑤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需要特别注意防护。扑救有浓硫酸的火灾时,如果浓硫酸数量不多,可用大量低压水快速扑救;如果浓硫酸数量很大,应先用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灭火,然后迅速将浓硫酸与着火物品分开。⑥一般毒害物品着火时,可用水及其它灭火剂扑救,但毒害物品中的氰化物、硒化物、磷化物着火时,就不能用酸碱灭火剂扑救,只能用雾状水或二氧化碳等灭火,因为这些物质遇酸后生成剧毒气体,如氰化氢。2.9放射性物品火灾的扑救要点①首先要派人测试火场范围和辐射(剂)量,测试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对辐射(剂)量超过0.0387C/kg的区域,应设置“危及生命、禁止进人”的警告标志牌;对辐射(剂)量低于0.0387C/kg的区域,应设置“辐射危险、请勿接近”的警告标志牌。在扑救过程中,测试人员还应进行不间断的巡回监测。②对辐射(剂)量超过0.0387C/kg的区域,灭火人员不能深人辐射区域实施扑救;对辐射(剂)量低于0.0387C/kg的区域,可快速用水或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扑救,并积极抢救受伤及受困人员。③对燃烧现场包装没有破坏的放射性物品,可在水枪掩护下设法疏散;无法疏散时,应就地冷却保护,防止扩大破损程度,增加辐射(剂)量。④对已破损的容器切忌搬动或用水流冲击,以防止放射性沾染范围扩大。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灭火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及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第十一节爆炸阻隔爆炸阻隔,又称为隔爆,它是利用隔爆装置对设备设施内发生的燃烧或爆炸火焰实施阻隔,避免其通过管道在设备之间蔓延的技术措施。按照作用原理,隔爆技术措施分为机械隔爆和化学隔爆两种类型。隔爆装置主要有工业阻火器、主动式隔爆装置和被动式隔爆装置等几种类型。工业阻火器又分为机械阻火器、液封阻火器和料封阻火器等类型,主要用于阻隔燃烧或爆炸初期火焰蔓延;主动式隔爆装置通过传感器探测到的爆炸信号实施致动;被动式隔爆装置则依靠爆炸波本身来引发致动。1、机械阻火器允许气体通过,但火焰不能通过。机械阻火器有大量的细小通道或孔隙。热理论的解释如下:当火焰进入这些细小通道后就会形成许多细小火焰流,由于通道或孔隙传热面积相对增大,火焰通过道壁时加速了热交换,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燃点)以下而使火焰熄灭。连锁反应理论的解释为:燃烧是由自由基来传递的,在通道细小时,自由基与通道壁碰撞几率增大,碰撞的自由基失去能量而复合成分子,只要通道尺寸小于火焰最大熄灭直径,火焰就熄灭,机械阻火器的这种器壁效应就为阻止火焰继续传播创造了条件。机械阻火器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所:①输送易燃或可燃气体管道;②储存石油及石油产品油罐;③爆炸危险系统通风管口;④加热炉中可燃气体网管;⑤?油气回收系统及内燃机排气系统等。D0=1.54d0?式中?d0——熄灭间隙,mm;Emin——最小点火能,mJ;?D0——熄灭直径,mm。熄灭直径D0是易燃气体的特性参数,直接与气体的最小点火能Emin有关,由于不同气体的最小点火能Emin不同,所以不同气体的熄灭直径D0也不相同。常态下气体燃烧速率及熄火直径数据储罐阻火器储罐阻火器(1)金属网型阻火器(2)波纹型阻火器(3)泡沫金属型阻火器泡沫金属型阻火器的阻火层由多种泡沫金属组分制成,其中以镍、铬合金为主要成分,铬质量分数约占15%~40%,内部结构与多孔泡沫塑料类似。阻火层材质密度一般不小于0.5g/cm3,具有阻爆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和置换等优点。(4)平行板型阻火器平行板型阻火器的阻火层由不锈钢薄板垂直或平行排列而成,板间隙在0.3~0.7mm左右,以形成大量细小孔道,有利于承受较猛烈的爆炸作用,易于制造和清扫,但流阻较大,且较重。多用于煤矿和内燃机的排气系统。(5)多孔板型阻火器多孔板型阻火器的阻火层由不锈钢薄板水平方向重叠而成,利用板上细小缝隙或孔眼形成大量规则通道。板间隙一般在0.6mm左右,以形成固定间距。这种阻火器较金属网型阻火器流阻更小,但不能承受猛烈的爆炸作用。(6)充填型阻火器1一壳体;2一金属球填充层;3一带水封的烁石填充层(7)复合型阻火器(8)星型旋转阀阻火器

篇2:爆炸物品管理使用规范

1、爆炸物品库房严格执行“双人双锁”制度,并建有严格的出入库和仓库管理制度,严禁与其它物资共同存放。库房要远离生活区,库房门窗牢固,防盗、防火、防雷等措施完备、通风良好、空气干燥、温度适宜;

2、保管员必须持《爆炸物品保管人员许可证》上岗;

3、保管员要经常检查仓库安全,尤其门窗及仓库周围。检查消防、避雷、报警装置是否安全有效,有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

4、库区范围内严禁烟火,任何人不得将火种、火柴带入库区。炸药库周围20米内不准有枯草和易燃、易爆物品;

5、建立出入登记制度,不经有关部门许可,任何人不准进入库内;

6、爆炸物品出入库必须经过严格审批,使用单位要建立台帐,并设专人保管,剩余物品及时退库,严禁随便存放,私自留用或转送、转借、转卖他人,使用单位要保存使用原始记录;

7、安全部门要经常深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8、保管员值班期间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能私自找人替班,不准在库区或库房内会客、留宿,严禁在库区内吸烟、用火;

9、爆破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自觉接受安全员监督。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警戒规定,爆破后,必须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才能发出解除警戒信号或标志。

篇3:燃烧爆炸危险品库安全管理规范

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是危险物品集中的场所,存放品种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往往危害大,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危险品库的安全管理。根据燃烧、爆炸的形成条件,易燃易爆危险品库的安全管理核心是对危险物的控制管理和对热源的控制管理。主要管理内容为:①管理职责的落实;②危险物的管理;③热源的管理;④消防设施的配置与管理。

1.管理职责的落实

企业应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人为危险品库的防火负责人,全面负责危险品库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危险品库防火负责人的确定和变动,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备案;专职消防干部、人员和专职消防队长的配备与更换,应当征求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意见。防火负责人的主要职责为:

(1)组织学习贯彻消防法规,完成上级部署的消防工作;

(2)组织制定电源、火源、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和值班巡逻等制度,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

(3)组织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4)组织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

(5)领导专职、义务消防队组织和专职、兼职消防人员,制定灭火应急方案,组织扑救火灾;

(6)定期总结消防安全工作,实施奖惩。

国家储备库、专业危险品库应当配备专职消防干部;其它危险品库可以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消防人员。国家储备库、专业危险品库和火灾危险性大、距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其它大型危险品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各类危险品库都应当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开展自防自救工作。

危险品库保管员应当熟悉储存物品的分类、性质、保管业务知识和防火安全制度,掌握消防器材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做好本岗位的防火工作。危险品库新职工应当进行仓储业务和消防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危险品库严格执行夜间值班、巡逻制度,带班人员应当认真检查,督促落实。

2.危险物的控制管理

(1)危险物品火灾危险程度分类

根据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按照贮存燃烧爆炸性危险物品可能发生火灾的危险程度分为:甲、乙、丙、丁、戊5类。不同类别的危险物,控制管理要求不同,甲类控制要求最高,乙类次之。

(2)防止共存危险物品

危险物品贮存管理要注意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要避免不同性质物品因相互接触、混合而可能引起的燃烧爆炸危险;二是要避免有些物品因存放条件变化(如气温、气压等)而引起的燃烧爆炸危险。

(3)危险物品贮存管理

1)露天存放物品应当分类、分堆、分组和分垛,并留出必要的防火间距。堆场的总储量以及与建筑物等之间的防火距离,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甲、乙类桶装液体,不宜露天存放,必须露天存放时,在炎热季节必须采取降温措施。

2)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100平方米,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5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0.3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2米。甲、乙类物品和一般物品以及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须分间、分库诸存,并在醒目处标明储存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

3)易自燃或者遇水分解的物品,必须在温度较低、通风良好和空气干燥的场所储存,并安装专用仪器定时检测,严格控制湿度与温度。

4)物品入库前应当有专人负责检查,确定无火种等隐患后,方准入库。

5)甲、乙类物品的包装容器应当牢固、密封,发现破损、残缺、变形和物品变质、分解等情况时,应当及时进行安全处理,严防跑、冒、滴、漏。使用过的油棉纱、油手套等沾细纤维物品以及可燃包装,应当存放在安全地点,定期处理。

6)甲、乙类物品库房内不准设办公室、休息室。其他库房必需设办公室时,可以贴邻库房一角设置无孔洞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其门窗直通库外,具体实施应当征得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同意。

7)储存甲、乙、丙类物品的库存布局、储存类别不得擅自改变,如确需改变的,应当报经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同意。

3.热源的控制管理

(1)机械热源的管理

1)进入库区的所有机动车辆,必须安装防火罩。蒸汽机车驶入库区时,应当关闭灰箱和送风器,并不得在库区清炉。危险品库应当派专人负责监护。

2)汽车、拖拉机不准进入甲、乙、丙类物品库房。进入甲、乙类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必须是防爆型的;进入丙类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必须装有防止火花溅出的安全装置。各种机动车辆装卸物品后,不准在库区、库房、货场内停放和修理。

3)装卸甲、乙类物品时,操作人员不得穿戴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帽和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严防震动、撞击、重压、摩擦和倒置,对易产生静电的装卸设备要采取消除静电的措施。

4)库房内固定的吊装设备需要维修时,应当采取防火安全措施,经防火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

(2)电气热源的管理

1)危险品库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设计和施工安装验收标准规范的规定。

2)甲、乙类物品库房和丙类液体库房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规定。

3)储存丙类固体物品的库房,不准使用碘钨灯和超过60瓦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当使用日光灯等低温照明灯具和其他防燃型照明灯具时,应当对镇流器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确保安全。库房内不准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照明灯具下方不准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0.5米。

4)库房内敷设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料管保护。库区的每个库房应当在库房外单独安装开关箱,保管人员离库时,必须拉闸断电。禁止使用不合规格的保险装置。库房内不准使用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电热器具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5)危险品库电器设备的周围和架空线路的下方严禁堆放物品。对提升、码垛等机械设备易产生火花的部位,要设置防护罩。

6)危险品库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防雷设计安装规范的规定,设置防雷装置,并定期检测,保证有效。

7)危险品库的电器设备,必须由持合格证的电工进行安装、检查和维修保养。电工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电器操作规程。

(3)火源的管理

1)危险品库应当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进入甲、乙类物品库区的人员,必须登记,并交出携带的火种。

2)库房内严禁使用明火,库房外动用明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证,经危险品库或单位防火负责人批准,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动火证应当注明动火地点、时间、动火人、现场监护人、批准人和防火措施等内容。

3)库房内不准使用火炉取暖。在库区使用时,应当经防火负责人批准。库房内因物品防冻必须采暖时,应当采用水暖,其散热器、供暖管道与储存物品的距离不小于0.3米.

4)防火负责人在审批火炉的使用地点时,必须根据储存物品的分类,按照有关防火间距的规定审批,并制定防火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人。

5)库区以及周围50米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4.消防设施的配置与管理

危险品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设置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消防器材应当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不准堆放物品和杂物。消防设施、器材,应当由专人管理,负责检查、维修、保养、更换和添置,保证完好有效,严禁圈占、埋压和挪用。消防水池、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器材,应当经常进行检查,保持完整好用。地处寒区的危险品库,寒冷季节要采取防冻措施。

甲、乙、丙类物品国家储备库、专业性危险品库以及其他大型物资仓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安装相应的报警装置,附近有公安消防队的宜设置与其直通的报警电话。库区的消防车道和危险品库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等消防通道,严禁堆放物品。

篇4:气体类危险化学品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基本工作程序

1.防护

(1)根据爆炸燃烧气体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

(2)防护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1;

(3)防护标准,见表1-4。

级别

形式

防化服

防护服

防护面具

一级

全身

内置式重型防火服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二级

全身

隔热服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三级

呼吸

战斗服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表1-4

2.询情

(1)被困人员情况;

(2)容器储量、燃烧时间、部位、形式、火热范围;

(3)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等情况;

(4)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3.侦察

(1)搜寻被困人员;

(2)燃烧部位、形式、范围、对毗邻威胁程度等;

(3)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4)生产装置、控制系统、建(构)筑物损坏程序;

(5)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6)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警戒

(1)根据询情、侦察情况确定警戒区域;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经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设立隔离带;

(3)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

5.救生

(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现场;

(2)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3)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4)将伤情较重者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控险

(1)冷却燃烧罐(瓶)及与其相邻的容器,重点应是受火热威胁的一面;

(2)冷却要均匀,不间断;

(3)冷却尽可能使用固定式水炮、带架水枪、自动摇摆水枪(炮)和遥控移动炮;

(4)冷却强度应不小于0.2升/秒·米2;

(5)启用喷淋、泡沫、蒸汽等固定或半固定来火设施。

7.排险

(1)外围灭火

向泄漏点、主火点进攻之前,应将外围火点彻底扑灭。

(2)堵漏

①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②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③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④根据泄漏对象,对不溶于水的液化气体,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⑤堵漏方法,见表1-3。

(3)输转

①利用工艺措施倒罐或排空;

②转移受火势威胁的瓶(罐)。

(4)点燃

当罐内气压减小,火焰自动熄灭,或火焰被冷却水流扑灭,但还有气体扩散且无法实施堵漏,仍能造成危害时,要果断采取措施点燃。

8.灭火

(1)灭火条件

①周围火点已彻底扑灭;

②外围火种等危险源已全部控制;

③着火罐已得到充分冷却;

④兵力、装备、灭火剂已准备就绪;

⑤物料源已被切断,且内部压力明显下降;

⑥堵漏准备就绪,并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完成。

(2)灭火方法

①关阀断气法:关闭阀门,切断气源,自行熄来。

②干粉抑制法:视燃烧情况使用车载干粉炮、胶管干粉枪、推车或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

③水流切封法:采用多支水枪并排或交叉形成密集水流面,集中对准火焰根部下方射水,同时向火头方向逐渐移动,隔断火焰与空气的接角使火熄灭。

④泡沫覆盖法:对流淌火喷射泡沫进行覆盖灭火。

⑤旁通注入法:将惰性气体等灭火剂在喷口前的管道旁通处注入灭火。

9.救护

(1)现场救护

①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

②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

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④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使用特准备药物治疗;

(3)对症治疗;

(4)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10.洗消

(1)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的对象

①轻度中毒的人员;

②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③现场医务人员;

④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⑤抢救及染毒器具。

(3)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

(4)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11.清理

(1)用喷雾水、蒸汽、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理道、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气(液);

(2)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12.警示

(1)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2)不准盲目灭火,防止再次爆炸;

(3)冷却时严禁向火焰喷射口射水,防止燃烧加剧;

(4)当贮罐火灾现场出现罐体震颤、啸叫、火焰由黄变白、温度急剧升高等爆炸征兆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紧急避险命令,参战人员应迅速撤出或隐蔽;

(5)严禁处置人员在泄漏区域内下水道等地下空间顶部、井口处滞留;

(6)严密监视液相流淌、气相扩散情况,防止灾情扩大;

(7)注意风向变换,适时调整部署;

(8)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

篇5:液体类危险化学品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基本工作程序

1.防护

(1)根据爆炸燃烧液体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

(2)防护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1;

(3)防护标准,见表1-4。

2.询情

(1)被困人员情况;

(2)容器储量、燃烧时间、部位、形式、火势范围;

(3)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等情况;

(4)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3.侦察

(1)搜寻被困人员;

(2)燃烧部位、形式、范围、对毗邻威胁程度等;

(3)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4)生产装置、控制系统、建(构)筑物损坏程序;

(5)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6)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警戒

(1)根据询问、侦察情况确定警戒区域;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设立隔离带;

(3)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人员、车辆进出。

5.救生

(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2)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3)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4)将伤情较重者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控险

(1)冷却燃烧罐(桶)及其邻近容器,重点应是受火势威胁的一面;

(2)冷却要均匀、不间断;

(3)冷却尽可能利用带架水枪或自动摇摆水枪(炮);

(4)冷却强度应不小于0.2升/秒·米2;

(5)启用喷淋、泡沫、蒸汽等固定或半固定消防设施;

(6)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等围堵或导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流散。

7.排险

(1)外围灭火

向泄漏点、主火点进攻之前,应将外围火点彻底扑灭。

(2)堵漏

①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②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③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④根据泄漏对象,对非溶于水且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⑤堵漏方法,见表1-3。

(3)输转

①利用工艺措施导流或倒罐;

②转移受火势威胁的瓶(罐、桶)。

8.灭火

(1)灭火条件

①外围火点已彻底扑灭,火种等危险源已全部控制;

②堵漏准备就绪;

③着火罐(桶)已得到充分冷却;

④兵力、装备、灭火剂已准备就绪;

(2)灭火方法

①关阀断料法:关阀断料,熄灭火源;

②泡沫覆盖法:对燃烧罐(桶)和地面流淌火喷射泡沫覆盖灭火;

③砂土覆盖法:使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石墨等覆盖灭火;

④干粉抑制法:视燃烧情况使用车载干粉炮、胶管干粉枪、推车或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

9.救护

(1)现场救护

①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

②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

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④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使用特效药物治疗;

(3)对症治疗;

(4)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10.洗消

(1)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的对象

①轻度中毒的人员;

②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③现场医务人员;

④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⑤抢救及染毒器具。

(3)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

(4)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11.清理

(1)少量残液,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吸附,收集后作技术处理或视情倒至空旷地方掩埋;

(2)大量残液、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盛器收集、集中处理;

(3)在污染地面上洒上中和或洗涤剂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

(4)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5)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12.警示

(1)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2)严密监视液体流淌情况,防止灾情扩大;

(3)扑灭流淌火灾时,泡沫覆盖要充分到位,并防止回火或复燃;

(4)着火贮罐或装置出现爆炸征兆时,参战人员应果断撤离;

(5)注意风向变换,适时调整部署;

(6)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