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4

一、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

机械的危害有运动部件的危害、静止的危害和其他危害。

1、运动部件的危害

这种危害主要来自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包括:

(1)旋转的部件,如旋转的轴、凸块和孔,旋转的连接器、芯轴,以及旋转的刀夹具、风扇叶、飞轮等。

(2)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它的传动轮,链条和链轮等。

(3)相同旋转部件间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机、混合轮等。

(4)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间的咬合处,如旋转搅拌机和无保护开口外壳搅拌机装置等。

(5)往复运动或滑动的危险部位,如锻锤的锤体、压力机械的滑块、剪切机的刀刃、带锯机边缘的齿等。

(6)旋转部件与滑动件之间的危险,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构等。

2、静止的危害因素

有静止的切削刀具与刀刃,突出的机械部件,毛坯、工具和设备的锋利边缘及表面粗糙部分,以及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台平面等。

3、其他危害因素

飞出的刀具、夹具、机械部件,飞出的切悄或工件,运转着的加工件打击或绞轧等。

若对上述危害因素不加以有效控制,如对运动部件防护不当、无保险装置或保险装置失灵、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操作者不按规程操作等,都极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二、机械危害的预防

现代工业生产中所用到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且各具特点,但也具有很多共性。因此可从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维护保养;作业环境诸方面加强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1、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机械设备生产制造企业,要在设计、制造生产设备时同时设计、制造、安装安全防护装置,达到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化,不得把问题留给用户。具体要求为:

(1)设置防护装置

要求是,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

对防护装置的要求:

a?安装牢固,性能可靠,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b?适合机器设备操作条件,不妨碍生产和操作;

c?经久耐用,不影响设备调整、修理、润滑和检查等;

d?防护装置本身不应给操作者造成危害;

e?机器异常时,防护装置应具有防止危险的功能;

f?自动化防护装置的电气、电子、机械组成部分,要求动作准确、性能稳定、并有检验线路性能是否可靠的方法。

(2)机器设备的设计,必须考虑检查和维修的方便性。必要时,应随设备供应专用检查,维修工具或装置。

(3)为防止运行中的机器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4)机器设备应设置可靠的制动装置,以保证接近危险时能有效地制动。

(5)机器设备的气、液传动机械,应设有控制超压、防止泄漏等装置。

(6)机器设备在高速运转中易于甩出的部件,应设计防止松脱装置,配置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装置。

(7)机器设备的操作位置高出地面2m以上时,应配置操作台、栏杆、扶手、围板等。

(8)机械设备的控制装置应装在使操作者能看到整个设备的操作位置上,在操纵台处不能看到所控制设备的全部时,必须在设备的适当位置装设紧急事故开关。

(9)各类机器设备都必须在设计中采取防噪声措施,使机器噪声低于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

(10)凡工艺过程中产生粉尘、有害气体或有害蒸气的机器设备,应尽量采用自动加料、自动卸料装置,并必须有吸入、净化和排放装置,以保证工作场所排放的有害物浓度符合TJ36-7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J4-73《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的有关要求。

(11)设计机器设备时,应使用安全色。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必须有安全标志。安全色和标志应保持颜色鲜明、清晰、持久。

(12)机器设备中产生高温、极低温、强辐射线等部位,应有屏护措施。

(13)有电器的机器设备都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触电,同时注意防静电。

2、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1)要按照制造厂提供的说明书和技术资料安装机器设备。自制的机器设备也要符合GB5083-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的各项要求。

(2)要按照安全卫生“三同时”的原则,在安装机器设备时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栏栅,安全操作台等。

(3)设备主管或有关部门应制订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及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贯彻执行。

3、加强维护保养

(1)日常维护保养,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生产中必须做到:班前、班后要认真检查、擦拭机器设备的各个部位;按时、按质加油;使设备经常保持清洁、润滑、良好。班中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及时排除,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2)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配合,对机器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所规定的部位;清洗滤油器、分油器及油管、油孔、油毡、油线等,达到油路畅通,油标醒目;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坚固各部位。

(3)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在操作工人参加下,对设备进行针对性的局部解体检查、修复或更换磨损件,使局部恢复精度;清洗、检查润滑系统,更换陈化油液;检查、修理电器系统、安全装置等。

4、改善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的地面要平坦清洁,不应有坑沟孔洞等;不得有水渍油污,以防绊倒、滑倒。

(2)机床设备的周围,应留有必要的空间、通道,其间距须符合相应最小安全距离要求。最小安全距离可参照如下数字:机床侧面与墙壁或柱子之间无工作地时,间距为400-500mm;有工作地时,间距为1000-1200mm;机床之间无工作地时,间距为800mm;机床某一边有工作地并有行人定期通过时,间距为1200mm;机床两边均有工作地时,机床之间间距为1500mm;机床两边均有工作地并有行人通过时,间距为1800mm;排成15(的自动机床的间距为600-800mm。

(3)工具、工件等摆放整齐,成品、半成品及切悄的堆放,应便于吊运及清理,不干扰操作业者及邻近机床的工作。成品、半成品堆放应整齐,不宜过高。

(4)作业地点照明,除采用总体照明外,还应根据不同操作条件增设照度足够的局部照明装置。照明灯具的布置应避免产生眩目光。

(5)位于2m以上的工作点,应按登高作业安全要求,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6)为减轻操作者的疲劳,应尽量避免不正常体位姿势的操作。减少立姿操作,提供高度可调的座位或工作台架,使人体手脚摆放自由舒展。

(7)车间应留有足够的通道,且通道上不得摆放工件和垃圾箱等物,以确保通道整洁、通畅。最好用不同色彩画出醒目的边界线以标明通道、作业面和贮料场所。

5、管理措施

(1)落实有关规章制度;

(2)加强检查监督;

(3)加强安全卫生监察

机械安全监察属劳动安全专业性监察范畴,对机器及特种设备进行监督检查时,可先从对这些设备的技术管理制度入手,即检查:

机械及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交接班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设备、模具、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制度;

设备和人身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

篇2:西充高边坡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安全专项方案

卷扬机

1.基座安装:基础要平整夯实,遇有松软地基,要铺条石或倒砼,并设置地脚螺栓,底座安装要平稳、牢固,并有排水措施。

2.架身安装:

(1)架身材料应平直,无弯曲或腐蚀,安装要垂直,架身组件与紧固件应齐全良好,整体稳定符合设计要求。

(2)架身安装应有专人上下指挥、运送钢件应用滑轮,吊物下面不得站人,安装架身应上下呼应,统一指挥,(在井架上安装要佩安全带),脚下铺专用架板(架板最好选用无节把的杉木板,厚度≥5cm)操作宽度单侧不小于50cm。

(3)垂直度:垂直偏差在1/400以内,架顶与吊兰使用高度之间要留有2.5m的缓冲距离。

3.缆风绳:

(1)当架身安装到10m高时要拉一组(四条)临时缆风。架身高在10~15m处应设第一组缆风绳,以后每增高10m再设一组,架顶再设一组。

(2)缆风绳应使用Φ8以上钢丝绳,且每条接头不能多于一个。不得使用Φ6钢筋和

8#铁代替,与地面夹角45~60°,每根缆风应有独立的地锚,缆风与地锚应用花兰罗丝调整松紧。

(3)缆风绳接头及两端的卡子不少于3个,紧固方向正确(卡子大面卡在主绳方向)间距是钢丝绳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10cm。

(4)调整和拉紧缆风绳应对角同时进行,统一指挥,严禁单向调整,以免造成事故。

(5)地锚要用钢丝绳,埋设要牢固,最好用条石挖坑埋深1m以上。禁止使用园木、钢筋等做地锚。不准绑在树上和其他不稳固的地方。

4.吊篮:吊篮升降要有高度标志并设置电铃等上下双向联络信号,且要安装防坠落装置,和超高限位器。吊篮要设安全门,吊篮两侧应防护严密。

5.附属设施:

(1)架子进料口上方要搭牢固的防护棚,一般不小于2×2m。卸料平台独立搭设,架板满铺绑牢,距架子不得超过10cm,两侧有1m高的防护栏杆,正面有可开启的安全门。

(2)正确选用载重钢丝绳,断丝、磨损严重不得使用。钢丝绳绑扎在吊兰上要有套环(鸡心圈)保护,卡子不得小于3个,间距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10cm。方向正确。

(3)卷扬机安装稳固,距井架15m以下,钢丝绳必须设置过路保护,不拖地,要搭设牢固的操作棚,并保证操作人员视线清楚。

(4)在醒目处悬挂安全操作牌和安全标志。

6.机电安全:

(1)电源线与架子接触部分要有绝缘措施,架子要设独立的电源开关,设箱加锁。开关箱至电机的电源线一律使用电缆线,且距离不得超过3m。

(2)电机外壳和铁开关箱外壳一律采用接零或接地保护。条件允许的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开关。

(3)架子须装设可靠的接地和避雷装置。

7.试运行:

(1)架子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空载、满载和超载(10%)试运转,即:空载上下连续运转10分钟,满载和超载应先提升1m停置10分钟后,继续上下循环运行10分钟。

(2)在试运行中应检查井字架、钢丝绳、卷扬机、制动器、电器开关、吊兰、滑轮、缆风绳、地锚以及各种安全装置(限位器、防坠落装置、电铃等)的情况,并认真做好试运转记录,以备交付使用。

8.个人防护:操作人员衣服要灵便,袖口、裤脚和腰要束紧,脚要穿软底鞋,头戴安全帽,上井架要佩安全带。

9.安装完成后,须由工地工长负责组织安装与使用单位验收,并办理交接班签证手续后,方准投入使用。

提升机

一、基础

土质经压实后,浇捣C20混凝土,厚度大于300mm。基础表面的水平度偏小于10mm,保证基础部分排水良好,避免发生不均沉陷。

二、缆风绳缆风绳采用9.3mm规格的钢丝绳,在架体10m高处设臵第一道缆风绳,顶部设一道,每条缆风绳与地面夹角不得大于60度,提升机不允许留出自由高度。每道缆风绳不得少4根,且应同平面对角设臵。每根缆风绳必须独立锚桩,严禁一锚多绳。每根缆风绳与锚桩连接端必须用鸡心环过渡,严禁缆风绳直接绑扎在锚桩上。缆风绳每个接头处必须使用绳卡固定,每处绳卡不少于3个绳卡规格,必须与钢丝绳匹配。绳卡间净距为绳径10-1倍。每组的四根缆风绳的弧垂必须基本一致,严禁死绷拉直,也不允许弧垂过大。当现场情况不能使用缆风绳做为稳固连接时,我们在现场设臵刚性连接。根据现场情况我们将其做法定为:坡顶、坡中部和坡底架体处预埋φ25的螺纹钢筋三根,伸出坡壁外30cm,与钢管焊接。架体与钢管处采用扣件连接,隔层设臵,保证其架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三、地锚:(混凝土地锚)

在设臵地锚处,挖1米深坑,脚手架钢管斜角埋于土中,用混凝土浇捣。安全防护装臵提升机必须装超高限位装臵,防断绳坠装臵,每10m有灵敏可靠的停靠装臵。须有吊篮安全门、上料口防护门和卸料平台安全门防护棚。

五、卷扬机安装、使用应注意事项:

卷扬机应安装在地势稍高,地基坚实之处。卷扬机卷筒中心应与前面第一岛向滑轮中心线垂直,两者之间的距离为卷筒长度的20倍为宜。钢丝绳安装应正确,要在卷筒的下面引出,钢丝绳应有足够长度,吊装时不能放完。一般卷筒上要保持四圈,不得少于三圈,经保证安全。在卷筒上要排列整齐,不得高出挡板。卷扬机必须加以固定,防止使用中产生滑动或倾覆,应采用锚桩阻滑,重物压稳措施。卷扬机电气控制器应操作方便,电气设备应接地,制动闸应可靠。卷扬机应用绳简保险装臵。应搭棚安放,以免日晒雨淋。四周应用钢管围护。卷扬机停车时应将手柄转到零位,将电源开关切断。

六、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就经培训、人员固定、每班开机前就卷扬机、钢丝绳、地锚、缆风绳进行检验,并进行空车运行合格后方准使用。严禁载人,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装卸料人员才能进入吊篮内工作,严禁各类人员乘吊篮升降。禁止攀登架体和从架体下面穿越。缆风绳不得随意拆除,凡需临时拆除的应先行加固:如缆风绳改变位臵,要重新埋设地锚。保养设备必须在停机后进行,禁止在设备运行中擦拭、注油等工作,需重新卷筒上缠绳时,必须两人操作,一人开机一人扶绳、相互配合。司机在操作中要经常注意转动机物理的磨损,发现磨绳、滑轮磨偏等问题,要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立即解决。架体及轨道发生变形必须即使纠正。严禁超载运行。司机离开时,应降下吊篮并切断电源。

七、安装与拆除安全要求

1.一般安全要求

(1)新制作的提升机,架体安装的垂直偏差,最大不应超过架体高度的1.5‰;多次使用过的提升机,在重新安装时,其偏差不应超过3‰,并不得超过200mm。

(2)架体截面,两对角线长度公差不得超过最大边长的名义尺寸的3‰。

(3)吊篮导靴与导轨的安装间隙,应控制在5~10mm以内。

(4)拆除作业前检查的内容包括:

①查看提升机与建筑物及脚手架的连接情况。

②查看提升机架体有无其他牵拉物。

③临时附墙架、缆风绳及地锚的设置情况。

④地梁和基础的连接情况。

2、架体的安装与拆除安全要求

(1)安装架体时,应先将地梁与基础连接牢固。每安装两个标准节(一般不大于4m),应采取临时支撑或临时缆风绳固定,并进行初校正,在确认稳定时方可继续作业。

(2)架体各节点的螺栓必须紧固,螺栓应符合孔径要求,严禁扩孔或开孔,更不得漏装或以铅丝代替。

(3)装拆人员在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不准以抛掷方式传递工具、器材,拧螺丝时,不准双手操作,只能一手搬扳手,一手紧握架体杆件。

(4)在进行拆架体作业时,架体孔内必须铺满能满足使用及安全要求的脚踏板,板两端应超出支承位外边沿100mm以上,以保证操作的安全。

(5)拆除作业中,严禁从高处向下抛掷物件。

拆除作业宜在白天进行,因故中断作业时,应采取临时稳固措施。

3.卷扬机安装安全要求

(1)卷扬机应安装在平整坚实的位置上,宜远离危险作业区,视线应良好。

(2)固定卷扬机的锚桩牢固可靠,不得以树木、电杆代替锚桩。

(3)当钢丝绳在卷筒中间位置时,架体底部的导向滑轮应与卷筒轴垂直,否则应设置辅助导向滑轮,并用地锚、钢丝绳拴牢。

(4)提升钢丝绳运行中应架起,使之不拖地面和被水浸泡。必须穿越主要干道时,应挖沟槽并加保护措施。严禁在钢丝绳穿行的区域堆放物料。

(5)离开架体安装的卷扬机,第一个导向滑轮与卷扬机的距离,对带槽卷筒要大于卷筒宽度的15倍,槽卷筒要大于20倍。

八、使用安全与管理要求

提升机安装后,应由主管部门按照要求设计进行检查验收,确认合硌发给使用证后,方可交付使用。

1.用前和使用中的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使用前和使用中的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金属结构有无开焊和明显变形。

②架体各节点连接螺栓是否紧固。

③附墙架、缆风绳、地锚位置和安装情况。

④架体的安装精度是否合理。

⑤电气设备及操作系统的可靠性。

⑥卷扬机位置是否合理。

⑦电气设备及操人系统的可靠性。

⑧信号及通讯装置的使用效果是否良好清晰。

⑨钢丝绳、滑轮组的固接情况。

⑩提升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及防护情况。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每月检查一次,由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检查内容包括:

①金属结构有无开焊、锈蚀、永久变形。

②扣件、螺栓连接的紧固的完好性。

③提升机构装置有无钢丝的完好性。

④安全防护装置无缺少、失灵和损坏。

⑤缆风绳、地锚、附墙架等有无人松动,

⑥电气保护装置的灵敏度试验。

(3)日常检查。日常检查由作业司机在班前进行,在确认提升机正常时,方可设入作业。检查内容包括:

①地锚与缆风绳的连接有无松动。

②空载提升吊篮做一次上下运动,验证是否可靠,并同时撞限位器和观察安全门是否灵敏完好。

③高架提升机作业时,应使用通讯装置联系,低架提升机在多工种、多数层同时,应专设指挥人员,信号不清不得开机。作业中不论任何人发出紧急停车信号,应立即执行。

④当吊篮在悬空吊挂时,卷扬机司机不得离开驾驶座位。

⑤在支承安全装置未有支承好吊篮时,严禁人员进入吊篮。

⑥吊篮在运行时,严禁人员将身体任何部门伸入架体内。在架体附近工人人员,身体不得贴近架体。使用组合架体时,进入吊篮工作人员,应随时注意相邻吊篮的运行情况;人和物料、工具不得越入相邻的架体内。

⑦架体的斜杆和横杆,不得随意拆除;如困运输需要,也只准将部分少数斜杆拆除。各楼层的出入口所拆除的斜杆,应安装回在被拆除的开口节的上或下一节上,开与该节原有的斜杆成交叉状,但连续开口不允许人于两节。且必、须在适当的地方装上与建筑物刚性锚固的临时拉杆或支撑,以保持架体的刚度和稳定。

⑧闭合主电源前或作业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开关扳回零位。在重新恢复作业前,应在确认提升机动作正常后方可继续使用。

⑨发现安全装置、通讯装置失灵时,应立即停机电修复,作业中不得随意使用极限限位装置。

⑩使用要经常检查钢丝绳、滑轮工作情况。如发现麻磨损严重,必须按有关规定及时更换。

采用摩擦式卷扬机为动力提升机,吊篮下降时,庆在吊篮得至离地面1~2m处,控制缓缓落地,不允许吊篮自由落下直接降至地面。

作业后,将吊篮至地面,各控制开关扳至零位,切断主要电源,锁好闸箱。

2.管理要求

(1)提升机使用应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司机应按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对提升机各润滑部,进行油润滑。

②维修保养时,应将所有控制开关扳至零位,切断主电源,并在闸箱处挂“禁止合闸”的标志,必须时应设专人监护。

③提升机处于工作状态时,不得进行保养、维修,排除故障应在停机后进行。

④更换零件时,零部件必须与原部件的材质性能相同,并应符合设计与制造标准。

⑤维修主要结构所用焊条及焊缝质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⑥维修和保养提升面架体顶部时,应搭设上人平台,并应符合高处工作业要求。

(2)提升机应由设备部门统一管理,不得对卷扬机和架体分开管理。

(3)金属结构码放时,应放在垫木上,在室外存放,要有防雨及排水措施。电气、仪表及易损件的存放,应注意防震、防潮。

(4)运输提升机各部件时,装车应垫平,尽量避免磕碰,同时应注意各提升机的配套性。

篇3:机电设备安装职业病危害范本

一、制定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精神,特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结合本公司实际施工情况,针对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可能导致的职业危害:粉尘危害、噪声危害、焊接作业危害、振动危害、高温作业危害,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1、粉尘危害防治措施

在机电设备行业施工中,材料的搬运使用,材料的切割、加工,机电设备的拆除,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

粉尘危害的预防措施:

(1)用机械或自然风作动力,将尘气从施工场地扩散出去,进

行除尘净化后排空。

(2)用水湿式作业,用水消除粉尘,在工作场所内喷雾、洒水、及时清理工作现场的落地灰。

(3)密闭尘源,采用各种形式的密闭罩,将粉尘产生源密封起来,也是防止粉尘外逸扩散的有效措施。

(4)个人防护,是防尘技术实施中重要的辅助措施,也是粉尘进入人体的最后屏障,尤其是在其它防尘措施跟不上的情况下,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尤为重要,教育职工在工作中必须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5)技术革新,改革电缆敷设工艺,减少粉尘的产生。

(6)各级领导要把防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7)宣传教育职工进行劳动卫生知识,使大家充分认识粉尘危害,把防尘工作变为广大职工自觉的行动。

(8)对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情况和粉尘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机电设备安装作业在粉尘较严重场所的职工要定期体检,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早采取防治措施。

2、噪声危害防治措施

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设备同时作业,产生多种音调,无规律的杂乱声音,这些噪音不仅对工作听觉系统有损害,可以造成职业性难听(噪声聋),而且对神经、血管系统也有不良作用,因此,国家把它列为规定的职业病之一。

防止噪声危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噪声治理主要有三个方面,消除和减少作业中的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加强个人防护。

(1)控制和减弱噪声源:从改革工艺入手,以无声的工具代替有声的工具。

(2)控制声的传播:合理部局,在进行起重作业的总体设计时,要合理布局,把高噪声的作业场所与其它作业场所分隔开来,在有噪声的各种机械上装置消声器。

(3)作好个人防护:要进行反复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认识噪声的危害和治理噪声的重要性,自觉作好个人防护,戴好护耳器。

3、焊接作业危害防治措施

机电设备焊接作业中,要与各种易燃易爆气体、电气设备接触,同时还会产生有毒气体、有害粉尘、氩弧光灼伤、高频电磁场、噪声和辐射等,所以在焊接现场有可能发生爆炸、火灾、烫伤、中毒和触电等伤害事故,焊工也可能引起矽肺等慢性中毒,血液疾病、电光性眼炎和皮肤病等职业危害,因此,必须强调焊接安全技术措施。

焊接危害的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种类多,危害大。因此,为了降低、控制和消除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使人与作业环境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减少封闭结构施工,对机电容器类产品采用单面焊,改善坡口设计等,以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减少电焊烟尘污染;同时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的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场所,封闭或半封闭结构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手工电弧焊场所,特别在夏天使用风扇直接吹散烟尘通风,这会造成烟尘弥漫整个车间,危害更大。

(2)除穿戴一般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眼镜和口罩)外,针对特殊作业场合,还可以佩带通风焊帽,防止烟尘危害。

(3)为保护焊工眼睛不受弧光伤害,焊接时必须使用镶有特制防护镜片的面罩,并根据焊接电流的强度不同来选用不同型号的滤光镜片。

(4)焊工必须穿浅色或白色帆布工作服,并将袖口扎紧,领口扣好,皮肤不外露,以防止皮肤受到伤害。

(5)长时间在进行焊接作业的人员应戴上护耳器,以减小噪声对人的危害程度。

(6)强化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

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职业卫生意识,降低职业病发病率。同时,还应对焊接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进行定期监测,对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和控制职业病。

4、振动危害防治措施

机电设备安装中由施工工具、设备等产生的震动称生产性振动,振动对人体各系统均可产生影响,按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局部振动。局部振动亦称手传振动。表现出对人体组织的交替压缩与拉伸,并向四周传播。振动在人体组织中传导性的大小顺序是:骨、结缔组织、软骨、肌肉、腺体和脑组织。

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

(1)隔振,就是在振源与需要防振的机电设备之间,安装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置,使振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被隔振装置所吸收。效果均较好。

(2)改革机电设备安装工艺,是防止振动危害的治本措施。

(3)采用自动、半自动操纵装置,以减少肢体直接接触振动体。

(4)手持振动工具者,应戴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无指手套,并注意保暖防寒。

(5)对作业工人应做就上岗前体检,有血管痉挛和肢端血管失调及神经炎患者,禁止从事振动作业。

(6)对接触振动的作业工人应定期体检,间隔应为2~3年。

(7)对振动病患者应该给予必要的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调离振动作业岗位。

5、高温作业危害防治措施

在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型: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气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高温作业时,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变化,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消化、神经、泌尿等系统的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化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则可产生不良影响。

高温危害的预防措施:

(1)合理设计机电设备安装工艺流程,改进施工设备和操作方法,热源的布置应当符合要求。

(2)可以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其中尤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

(3)通风降温。

(4)在暑热天气,施工现场保证供给含盐的饮料。

(5)对高温作业的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的体格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

(6)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守有关的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搞好本单位防暑降温工作。

三、职业病危害的综合防护措施

(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各项目部根据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情况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3、施工现场会生产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4、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二)个人防护措施

1、公司为有效防止职业病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从管理上明确公司管理人员责任制,分清在职业病预防上的岗位职责。

2、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3、施工现场做封闭式施工,用高度不低于2m的围挡将现场四周围起来。

4、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散材成堆,型材成垛)。

5、现场临时仓库内各种袋(桶、箱)装材料码放成垛,小型材料上架存放。

6、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作业人员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7、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8、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如因进行强噪音作业导致头晕、耳鸣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其他人员进行治疗,症状严重者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

9、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要设置除尘装置,清运垃圾必须使用喷洒后方可用提升机或封闭专用垃圾道运输,严禁从窗口倾倒垃圾。细散颗粒材料的装卸运输必须要遮盖,现场专用道路要经常喷洒水,把粉尘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长期在高密度粉尘环境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口罩、发帽及其他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止吸入有毒灰尘。

10、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带好防护用品。

11、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公司将检查结果告之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篇4:机械的危害因素预防措施

一、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

机械的危害有运动部件的危害、静止的危害和其他危害。

1、运动部件的危害

这种危害主要来自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包括:

(1)旋转的部件,如旋转的轴、凸块和孔,旋转的连接器、芯轴,以及旋转的刀夹具、风扇叶、飞轮等。

(2)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它的传动轮,链条和链轮等。

(3)相同旋转部件间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机、混合轮等。

(4)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间的咬合处,如旋转搅拌机和无保护开口外壳搅拌机装置等。

(5)往复运动或滑动的危险部位,如锻锤的锤体、压力机械的滑块、剪切机的刀刃、带锯机边缘的齿等。

(6)旋转部件与滑动件之间的危险,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构等。

2、静止的危害因素

有静止的切削刀具与刀刃,突出的机械部件,毛坯、工具和设备的锋利边缘及表面粗糙部分,以及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台平面等。

3、其他危害因素

飞出的刀具、夹具、机械部件,飞出的切悄或工件,运转着的加工件打击或绞轧等。

若对上述危害因素不加以有效控制,如对运动部件防护不当、无保险装置或保险装置失灵、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操作者不按规程操作等,都极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二、机械危害的预防

现代工业生产中所用到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且各具特点,但也具有很多共性。因此可从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维护保养;作业环境诸方面加强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1、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机械设备生产制造企业,要在设计、制造生产设备时同时设计、制造、安装安全防护装置,达到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化,不得把问题留给用户。具体要求为:

(1)设置防护装置

要求是,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

对防护装置的要求:

a?安装牢固,性能可靠,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b?适合机器设备操作条件,不妨碍生产和操作;

c?经久耐用,不影响设备调整、修理、润滑和检查等;

d?防护装置本身不应给操作者造成危害;

e?机器异常时,防护装置应具有防止危险的功能;

f?自动化防护装置的电气、电子、机械组成部分,要求动作准确、性能稳定、并有检验线路性能是否可靠的方法。

(2)机器设备的设计,必须考虑检查和维修的方便性。必要时,应随设备供应专用检查,维修工具或装置。

(3)为防止运行中的机器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4)机器设备应设置可靠的制动装置,以保证接近危险时能有效地制动。

(5)机器设备的气、液传动机械,应设有控制超压、防止泄漏等装置。

(6)机器设备在高速运转中易于甩出的部件,应设计防止松脱装置,配置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装置。

(7)机器设备的操作位置高出地面2m以上时,应配置操作台、栏杆、扶手、围板等。

(8)机械设备的控制装置应装在使操作者能看到整个设备的操作位置上,在操纵台处不能看到所控制设备的全部时,必须在设备的适当位置装设紧急事故开关。

(9)各类机器设备都必须在设计中采取防噪声措施,使机器噪声低于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

(10)凡工艺过程中产生粉尘、有害气体或有害蒸气的机器设备,应尽量采用自动加料、自动卸料装置,并必须有吸入、净化和排放装置,以保证工作场所排放的有害物浓度符合TJ36-7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J4-73《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的有关要求。

(11)设计机器设备时,应使用安全色。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必须有安全标志。安全色和标志应保持颜色鲜明、清晰、持久。

(12)机器设备中产生高温、极低温、强辐射线等部位,应有屏护措施。

(13)有电器的机器设备都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触电,同时注意防静电。

2、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1)要按照制造厂提供的说明书和技术资料安装机器设备。自制的机器设备也要符合GB5083-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的各项要求。

(2)要按照安全卫生“三同时”的原则,在安装机器设备时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栏栅,安全操作台等。

(3)设备主管或有关部门应制订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及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贯彻执行。

3、加强维护保养

(1)日常维护保养,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生产中必须做到:班前、班后要认真检查、擦拭机器设备的各个部位;按时、按质加油;使设备经常保持清洁、润滑、良好。班中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及时排除,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2)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配合,对机器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所规定的部位;清洗滤油器、分油器及油管、油孔、油毡、油线等,达到油路畅通,油标醒目;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坚固各部位。

(3)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在操作工人参加下,对设备进行针对性的局部解体检查、修复或更换磨损件,使局部恢复精度;清洗、检查润滑系统,更换陈化油液;检查、修理电器系统、安全装置等。

4、改善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的地面要平坦清洁,不应有坑沟孔洞等;不得有水渍油污,以防绊倒、滑倒。

(2)机床设备的周围,应留有必要的空间、通道,其间距须符合相应最小安全距离要求。最小安全距离可参照如下数字:机床侧面与墙壁或柱子之间无工作地时,间距为400-500mm;有工作地时,间距为1000-1200mm;机床之间无工作地时,间距为800mm;机床某一边有工作地并有行人定期通过时,间距为1200mm;机床两边均有工作地时,机床之间间距为1500mm;机床两边均有工作地并有行人通过时,间距为1800mm;排成15(的自动机床的间距为600-800mm。

(3)工具、工件等摆放整齐,成品、半成品及切悄的堆放,应便于吊运及清理,不干扰操作者及邻近机床的工作。成品、半成品堆放应整齐,不宜过高。

(4)作业地点照明,除采用总体照明外,还应根据不同操作条件增设照度足够的局部照明装置。照明灯具的布置应避免产生眩目光。

(5)位于2m以上的工作点,应按登高作业安全要求,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6)为减轻操作者的疲劳,应尽量避免不正常体位姿势的操作。减少立姿操作,提供高度可调的座位或工作台架,使人体手脚摆放自由舒展。

(7)车间应留有足够的通道,且通道上不得摆放工件和垃圾箱等物,以确保通道整洁、通畅。最好用不同色彩画出醒目的边界线以标明通道、作业面和贮料场所。

5、管理措施

(1)落实有关规章制度;

(2)加强检查监督;

(3)加强安全卫生监察

机械安全监察属劳动安全专业性监察范畴,对机器及特种设备进行监督检查时,可先从对这些设备的技术管理制度入手,即检查:

机械及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交接班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设备、模具、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制度;

设备和人身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

篇5:机械设备危害因素

一、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

机械的危害有运动部件的危害、静止的危害和其他危害。?

1、运动部件的危害?

这种危害主要来自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包括:?

(1)旋转的部件,如旋转的轴、凸块和孔,旋转的连接器、芯轴,以及旋转的刀夹具、风扇叶、飞轮等。?

(2)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它的传动轮,链条和链轮等。?

(3)相同旋转部件间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机、混合轮等。?

(4)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间的咬合处,如旋转搅拌机和无保护开口外壳搅拌机装置等。?

(5)往复运动或滑动的危险部位,如锻锤的锤体、压力机械的滑块、剪切机的刀刃、带锯机边缘的齿等。?

(6)旋转部件与滑动件之间的危险,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构等。?

2、静止的危害因素?

有静止的切削刀具与刀刃,突出的机械部件,毛坯、工具和设备的锋利边缘及表面粗糙部分,以及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台平面等。?

3、其他危害因素?

飞出的刀具、夹具、机械部件,飞出的切悄或工件,运转着的加工件打击或绞轧等。?

若对上述危害因素不加以有效控制,如对运动部件防护不当、无保险装置或保险装置失灵、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操作者不按规程操作等,都极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二、机械危害的预防?

现代工业生产中所用到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且各具特点,但也具有很多共性。因此可从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维护保养;作业环境诸方面加强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1、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机械设备生产制造企业,要在设计、制造生产设备时同时设计、制造、安装安全防护装置,达到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化,不得把问题留给用户。具体要求为:?

(1)设置防护装置?

要求是,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

对防护装置的要求:?

a?安装牢固,性能可靠,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b?适合机器设备操作条件,不妨碍生产和操作;?

c?经久耐用,不影响设备调整、修理、润滑和检查等;?

d?防护装置本身不应给操作者造成危害;?

e?机器异常时,防护装置应具有防止危险的功能;?

f?自动化防护装置的电气、电子、机械组成部分,要求动作准确、性能稳定、并有检验线路性能是否可靠的方法。?

(2)机器设备的设计,必须考虑检查和维修的方便性。必要时,应随设备供应专用检查,维修工具或装置。?

(3)为防止运行中的机器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4)机器设备应设置可靠的制动装置,以保证接近危险时能有效地制动。?

(5)机器设备的气、液传动机械,应设有控制超压、防止泄漏等装置。?

(6)机器设备在高速运转中易于甩出的部件,应设计防止松脱装置,配置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装置。?

(7)机器设备的操作位置高出地面2m以上时,应配置操作台、栏杆、扶手、围板等。?

(8)机械设备的控制装置应装在使操作者能看到整个设备的操作位置上,在操纵台处不能看到所控制设备的全部时,必须在设备的适当位置装设紧急事故开关。?

(9)各类机器设备都必须在设计中采取防噪声措施,使机器噪声低于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

(10)凡工艺过程中产生粉尘、有害气体或有害蒸气的机器设备,应尽量采用自动加料、自动卸料装置,并必须有吸入、净化和排放装置,以保证工作场所排放的有害物浓度符合TJ36-7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J4-73《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的有关要求。?

(11)设计机器设备时,应使用安全色。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必须有安全标志。安全色和标志应保持颜色鲜明、清晰、持久。?

(12)机器设备中产生高温、极低温、强辐射线等部位,应有屏护措施。?

(13)有电器的机器设备都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触电,同时注意防静电。?

2、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1)要按照制造厂提供的说明书和技术资料安装机器设备。自制的机器设备也要符合GB5083-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的各项要求。?

(2)要按照安全卫生“三同时”的原则,在安装机器设备时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栏栅,安全操作台等。?

(3)设备主管或有关部门应制订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及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贯彻执行。

3、加强维护保养?

(1)日常维护保养,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生产中必须做到:班前、班后要认真检查、擦拭机器设备的各个部位;按时、按质加油;使设备经常保持清洁、润滑、良好。班中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及时排除,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2)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配合,对机器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所规定的部位;清洗滤油器、分油器及油管、油孔、油毡、油线等,达到油路畅通,油标醒目;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坚固各部位。?

(3)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在操作工人参加下,对设备进行针对性的局部解体检查、修复或更换磨损件,使局部恢复精度;清洗、检查润滑系统,更换陈化油液;检查、修理电器系统、安全装置等。?

4、改善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的地面要平坦清洁,不应有坑沟孔洞等;不得有水渍油污,以防绊倒、滑倒。?

(2)机床设备的周围,应留有必要的空间、通道,其间距须符合相应最小安全距离要求。最小安全距离可参照如下数字:机床侧面与墙壁或柱子之间无工作地时,间距为400-500mm;有工作地时,间距为1000-1200mm;机床之间无工作地时,间距为800mm;机床某一边有工作地并有行人定期通过时,间距为1200mm;机床两边均有工作地时,机床之间间距为1500mm;机床两边均有工作地并有行人通过时,间距为1800mm;排成15(的自动机床的间距为600-800mm。?

(3)工具、工件等摆放整齐,成品、半成品及切悄的堆放,应便于吊运及清理,不干扰操作业者及邻近机床的工作。成品、半成品堆放应整齐,不宜过高。?

(4)作业地点照明,除采用总体照明外,还应根据不同操作条件增设照度足够的局部照明装置。照明灯具的布置应避免产生眩目光。?

(5)位于2m以上的工作点,应按登高作业安全要求,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6)为减轻操作者的疲劳,应尽量避免不正常体位姿势的操作。减少立姿操作,提供高度可调的座位或工作台架,使人体手脚摆放自由舒展。?

(7)车间应留有足够的通道,且通道上不得摆放工件和垃圾箱等物,以确保通道整洁、通畅。最好用不同色彩画出醒目的边界线以标明通道、作业面和贮料场所。?

5、管理措施?

(1)落实有关规章制度;?

(2)加强检查监督;?

(3)加强安全卫生监察?

机械安全监察属劳动安全专业性监察范畴,对机器及特种设备进行监督检查时,可先从对这些设备的技术管理制度入手,即检查:?

机械及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交接班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设备、模具、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制度;?

设备和人身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