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企业粉尘爆炸规定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严防企业粉尘爆炸规定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30

一、必须确保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严禁设置在违规多层房、安全间距不达标厂房和居民区内。

二、必须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每班按规定检测和规范清理粉尘,在除尘系统停运期间和粉尘超标时严禁作业,并停产撤人。

三、必须按规范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落实防雷、防静电等措施,保证设备设施接地,严禁作业场所存在各类明火和违规使用作业工具。

四、必须配备铝镁等金属粉尘生产、收集、贮存的防水防潮设施,严禁粉尘遇湿自燃。

五、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严禁员工培训不合格和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用品上岗。

篇2:爆炸性物品事故处置注意事项

(一)防止事故扩大

尽量全面了解发生事故的爆炸性物品性质及发生事故的原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措施不当引发二次爆炸或火灾范围扩大等事故。

(二)注意保护现场及固定证据

为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后续事故处理提供有效证据,在处置爆炸性事故过程中,要尽量保护好现场证据。

(三)现场遗留爆炸物品

爆炸性物品事故发生后,现场或附近会有大量未发生燃烧或爆炸的爆炸性物品,一旦火灾蔓延,有可能发生使事故范围扩大,因此要对这些物品采取可靠措施予以转移,或在灭火过程中人为制造隔离,确保安全。

(四)防止二次爆炸

有些爆炸性物品在大量堆积或相对密闭条件下燃烧时,燃烧释放的能量大量积聚,当达到一定条件时,会发生燃烧转爆轰现象,一方面会使现场危害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会对现场救护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国内外在处理爆炸性物品火灾事故时发生爆炸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在许多硝酸铵火灾事故中,大量堆积的硝酸铵燃烧后,当火灾不能及时控制时,经常发生爆炸事故,现场救护人员伤亡惨重。

(五)防止坍塌伤人

爆炸性物品发生事故后,尤其是爆炸事故,现场周围建筑物受爆炸冲击波影响。

(六)灭火方法科学

对不需外界供氧的爆炸性物品,不能用窒息法进行灭火,因为窒息法不但对这类物品燃烧不起作用,相反随着燃烧空间的减少,压力的增加,爆炸性物品燃烧会更加猛烈,并会迅速转化为爆轰,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对于含金属钾、钠、镁粉、铝粉等遇水反应剧烈的爆炸性物品,不能用水作为灭火介质。上述物质一旦和水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热及可燃性气体(某地收缴烟花爆竹和原材料,在高温季节用水降温,导致产生大量的热来不及释放,一发生自燃烧,在大量堆积的性况下,发生爆炸)。

(七)防止中毒

当大量爆炸物品燃烧时会生成大量烟及有毒气体。爆炸性物品燃烧产生的毒害烟气主要有:是由于极小的炭黑粒子和完全燃烧或未完全燃烧的灰及燃烧分解产物组成的烟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工业炸药等爆炸物品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磷化物、酸雾等有毒气体。为防止在灭火时中毐,在爆炸性物品发生普通火灾时,一般不要站在下风口,扑救时要先打开门窗,最好佩戴防毒面具,延长扑救时间,避免中毒。

篇3:防止氧气瓶爆炸安全要求

(1)充气:充气前对气瓶必须进行严格检查,凡有下列情况不得充气:超过检验日期或检验日期不明;漆色字样不清,不能判明气体种类;瓶内没有余气;瓶阀损坏、漏气;瓶体尤其是瓶阀和接头处有油脂污染;瓶体有腐蚀或机械损伤;安全附件不全、损坏。充气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贮存:氧气瓶仓库应是单层,轻质屋顶,二级耐火建筑;地面应由撞击时不会发生火花的材料做成;周围十公尺内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和动用明火;氧气瓶应直立放置,并加围栏,以防倾倒;露天贮存时,上面须有遮棚。

(3)搬运:氧气瓶应有防震护圈并旋上瓶帽。运输时应采取防震防撞措施,妥善固定;不能与油料、可燃物、可燃气瓶和油污物品同车运输,并严禁从高处摔下或向下滑滚,也不能在地面滚运;没有特殊措施不能用吊车吊装。

(4)使用:在工作地点,氧气瓶应直立用链件或专门的夹子固定;因条件限制不能直立时,应垫高瓶头卧放。使用前:先检查瓶口是否清洁,有无油污,然后站在侧面稍开一下氧气吹除瓶口尘土,再安装减压器。装完减压器后,慢慢打开瓶阀检查有无漏气、压力表是否指示灵活。一切正常后方可连接皮管工作。在使用过程中:氧气瓶要避免烈日暴晒;与明火或高温热源应相距5米以上;禁止用沾染油污的手和工具操作气瓶;也不能敲打和撞击气瓶;瓶口和减压器冻结时,严禁明火烘烤,可用热水蒸汽解冻;禁止用明火,烟头等检查气瓶和减压阀的漏气,可用肥皂水检查。停止工作时应关闭瓶阀,卸下减压器;氧气瓶内气体不能用完,应留0.5~1.0Kg/cm2的压力。

篇4:船舶火灾爆炸应急处理须知规范

1.?责任

1.1?船长是船舶火灾紧急情况应急反应的总指挥,负责发布命令。

1.2?大副、轮机长分别是甲板部、轮机部的现场指挥,负责执行船长的命令。

1.3?各职船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按应急部署投入应急反应。

2.?反应措施

2.1?船员发现火情时,应立即用附近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并大声呼喊和按动火警报警钮,值班驾驶员或轮机员在组织前期施救的同时派人员向船长报告。船长接报后即发出全船火警信号,全体船员按部署进行自救行动。

2.2?除因电机本身起火或必须停止电机外,切不可盲目停止电机,如电气设备失火,则应先关闭该路电源。

2.3?船长尽快电告公司,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目前的状况,如需外援可通过公司或附近港口搜救中心向航行于附近的船舶简述本船所处的环境,救援要求等,GMDSS操作员(或船长指定的驾驶员)做好一切准备,按船长指示选择使用适当的通讯向岸上汇报,并在灾情未解除之前坚持守听。

2.4?航行中船长或驾驶员在火灾发生后应首先考虑和着火部位,可能的话迅速将船艏转到适当的方向,使着火部位处于下风,以免火势迅速蔓延。

2.5?装卸货时,应停止一切装卸作业,关闭全船输货管道阀门、测量孔以及呼吸阀,拆卸软管、隔断货舱透气管。

2.6?关闭风机及所有的门、窗(包括防火门、水密门和天窗等)。在夜间打开甲板照明。

2.7?外援到达后,船长应提供船舶的状况及防火控制图等资料,并参与灭火指挥。

3.?不同部位火灾的反应措施

3.1?机舱底部火灾

3.1.1?初期阶段:某个部位刚开始燃烧,面积不大,发现人或先前到现场的人员应用手提灭火器施救,其他人员迅速启动消防泵用雾状水枪灭火。

3.1.2?发展阶段:当机舱底部一片火海,火势无法控制并开始向机舱上方蔓延,可采取如下的灭火步骤:

l?封舱准备:撤离人员,尽快关闭通风机、舱门、天棚窗和烟囱百叶窗。

l?关闭燃油速闭阀,同时起动应急发电机和应急消防泵。

l?封舱灭火:开启固定灭火系统,灭火剂量一次放足。

l?冷却保护:在与机舱毗连的船楼舱室和天棚窗口等处,应布置人员用喷雾水枪进行冷却保护,防止引起新的燃烧。

l?附加灭火:CO2进舱2小时后,如经火场侦察,舱内仍有火陷,可用手提灭火机补充扑救。

3.2?机舱中部、上部火灾

3.2.1?初期阶段:先用手提式或推车式灭火器灭火,也可从机舱下部用喷雾水枪向上喷射,防止火势向下蔓延。

3.2.2?发展阶段:当火势无法控制,并向下蔓延时,可采取隔绝空气,开启固定灭火系统封舱灭火的方法。

3.2.3?进攻路线:应根据起火部位所在的层次选择最近,最有利的进攻路线,主要有:

l?船楼内各层甲板走道通往机舱的出入口。

l?烟囱上部的出入口。

l?机舱应急出入口。

3.3?船楼火灾

3.3.1?船楼火灾的特点是向上部和水平方向蔓延的速度较快,火势初期阶段,应迅速关?闭通风孔洞和门窗,防止空气对流;当火势威胁到上部驾驶甲板时应在驾驶甲板上设置水枪,用强大射水流喷射甲板与围壁。

3.3.2?若火势成立体燃烧时,应实施上堵下攻、四面包围的方法,部署灭火力量实施穿插分割,逐层逐舱地灭火。

3.3.3?阻截火势向机舱蔓延,关闭机舱在各甲板上的出入通道,如火势已将各层甲板和建筑内的梯道封锁时,则应从逃生通道进入机舱内,用水枪冷却机舱围壁。

3.4?室内火灾

3.4.1?发现失火时可以用毯子、水、灭火器或类似就近的工具灭火,但切勿将着火物丢到走廊或外边。

3.4.2?如不能立即将火扑灭,必须迅速将门窗、通风口及其开口关闭,以免火灾扩大,但不要把门锁上。

3.4.3?待灭火工具准备好,灭火方案确定后,才能开门灭火,防止过早开门使火蔓延至其他舱室。

3.5?船员探火

3.5.1?探火员由船长或现场指挥指定熟悉火场工作环境的人员担任。

3.5.2?探火员负责对封舱灭火效果的观察或火灾初期阶段时对火源位置、火的性质、大小进行探索和搜索抢救被困人员,同时尽力将火势扼制在局部范围、使用附近的消防器材把火扑灭,并为指挥员提供火灾现场准确信息。

3.5.3?进入火场应选择较低、安全通道较多的出入口,一般来说,位置越高烟雾越浓、温度越高。

3.5.4?探火必须由两人组成,配带空气呼吸器、消防服、安全绳,约定联系信号和信号内容,相互配合,保持5米距离,同步向火源地点探索前进。

3.5.5?在遇到楼梯或转向等地时,协同人员应将安全绳尽量在该处所作一固定,以防安全绳从该处滑出,造成撤离时迷失方向。

3.5.6?在探火人员遇到危险情况时,协同人员应立即抢救探火人员脱离危险区域。

4.?记录

船舶将火灾紧急情况及反应措施详细记录在《航海日志》上。

篇5:粉尘事故安全隐患排查方案范本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生产和使用水泥的过程中,往往要接触大量水泥粉尘,如不注意防护,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1、粉尘的分类

1.1无机性粉尘。根椐来源不同,可分为:金属性粉尘,如"铝、铁、锡、铅、锰等金属及化合物粉尘";非金属的矿物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1.2有机性粉尘。可分为:植物性粉尘和动物性粉尘。

1.3合成材料粉尘。主要见于塑料加工过程中。塑料的基本成分除高分子聚合物外,还含有填料、增塑剂、稳定剂、色素及其他添加剂。

2、接触机会

2.1在各种不同生产场所,可以接触到不同性质的粉尘。在建筑施工行业,主要接触的粉尘是游离二氧化硅、石英、硅藻土等。

3、粉尘的危害

3.1根据不同特性,粉尘可对机体引起各种损害。如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被收入血流,引起中毒;放射性粉尘,则可造成放射性损伤;某些硬质粉尘可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及结膜炎等;粉尘堵塞皮脂腺和机械性刺激皮肤时,可引起粉刺、胧皮病及皮肤皲裂等;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

3.2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上呼吸道炎症、肺炎(如锰尘)、肺肉芽肿(如铍尘)、肺癌(如石棉尘、砷尘)、尘肺(如二氧化硅等尘)以及其他职业性肺部疾病等。

3.3尘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肺弥漫性间质纤维性改变为主的疾病。它是职业性疾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