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开关设备事故预防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防止开关设备事故预防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9

为防止高压开关设备事故发生,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措施。

1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于用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与接地开关、高压负荷开关、高压开关设备操作机构、高压防爆配电装置及高压开关柜等高压开关设备。

2主要依据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

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定、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和高压开关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发输电(1999)72号

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J147—1990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1984—2003交流高压断路器

DL/T4021—999交流高压断路器定货技术条件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高压开关设备——高压开关与控制、测量、保护、调节装置以及辅件、外壳、支持件等部件及其电气与机械的联结组成的总称。

断路器——能关合、承载、开断运行回路正常电流,也能在规定时间内关合、承载及开断规定的过载电流(包括短路电流)的开关设备。

高压开关——额定电压1kV及以上主要用于开断和关合导电回路的电器。

隔离开关——在分位置时,触头间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流的开关设备。

高压开关柜——是由高压断路器、负荷开关、高压熔断器、隔离开关、互感器,以及控制、测量、保护、调节装置和内部连接件、辅件、外壳和支持件等组成的成套配电装置。

4高压开关设备管理

4.1建立和健全专业管理体系,加强技术管理。高压隔离开关与断路器同等对待。

4.2高压开关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开关专责人负责指导、监督高压开关设备的运行维护、缺陷处理、故障分析和技术改造等各项工作。

4.3加强运行、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之熟悉和掌握管辖内高压开关设备性能及安装、检修、运行的技术要求。

5选用高压开关设备的技术

5.1所选用的高压开关设备应满足相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

5.2设计选型应参考运行、检修部门对高压开关设备运行状况的评估和故障情况统计,不应选用故障频发和存在重大缺陷的产品。

5.3断路器选用无油化产品。真空断路器选用本体和机构一体化设计制造的产品,断路器的灭弧室要考虑地域差异,随机附带该断路器的型式试验报告。

5.4126kV及以上断路器的合--分时间应不大于60ms,推荐不大于50ms。

5.5高压开关柜选用“五防”功能完备的加强绝缘型产品。

6新装和检修后开关设备

6.1设备的交接验收必须严格执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及其他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标准和规程。

6.2新装及检修后的开关设备必须严格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产品技术条件及有关检修工艺的要求进行检验。

6.3断路器在新装和大修后必须测量机械行程特性,测量相间和同相各断口间的同期。

6.4新装的国产油断路器、液压机构,安装前应解体检查。检查各部分尺寸是否合格,内部是否清洁,尤其应检查液压机构内部的清洁情况,液压油是否合格。国产SF6断路器新安装时原则上应解体,制造厂家有承诺的可不解体。

7预防开关设备运行操作故障

7.1运行中,油断路器严重缺油、SF6断路器气体压力异常、液压操动机构压力异常分合闸闭锁时,严禁进行断路器操作。严禁油断路器在严重缺油情况下运行。

7.2故障跳闸线路实施强送后,无论成功与否,必须仔细检查断路器。

7.3断路器在开断故障电流后,运行、检修人员应对其进行巡视、检查。

7.4断路器发生拒分时,立即将其停用,查明并消除缺陷后方可投入。

7.5断路器分合闸操作后应到运行现场核实机械位置,根据电压、电流及带电显示装置确认触头状态,防止发生非全相并网和非全相解列事故。

7.6室外SF6开关设备发生爆炸或严重漏气等故障时,运行、检修人员应穿戴防毒面具和穿防护服,从上风侧接近设备。

7.7在运行巡视时,应注意断路器有无异常声响,隔离开关和母线支柱绝缘子瓷件及法兰有无裂纹,夜间巡视时注意瓷件有无异常电晕现象。

7.8隔离开关倒闸操作中,注意观察隔离开关转、动部件,发现卡、滞,停止操作并进行处理,严禁强行操作。

7.9手车式断路器禁止合闸位置推(摇)入或拉(摇)出手车。手车式断路器的停、送电操作,操作票中必须有“检查开关确在分闸位置”的项目。

8预防断路器灭弧室事故

8.1根据系统最大运行方式及开关最不利运行方式,每年计算开关安装地点的短路电流,校验开关短路容量,若不能满足要求,则采取如下措施:

(1)合理改变系统运行方式,限制和减少系统短路电流。

(2)采取限流措施,如加装电抗器等以限制短路电流。

(3)在继电保护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控制断路器的跳闸顺序等。

(4)将短路开断电流小的断路器调换到短路电流小的变电所。

(5)更换为额定短路开断电流满足要求的断路器。

8.2保持油断路器灭弧室的油位。油断路器开断故障电流后,必须检油位、油色变化,当发现喷油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8.3除按检修周期检修外,还应按累计短路开断次数和累计开断电流结合状态评估安排检查、检修。灭弧室接触电阻超标时必须解体大修。

8.4SF6断路器设备大修时,必须进行现场耐压试验、测量弧触头烧伤程度,必要时对灭弧室进行解体或返厂处理。

8.5真空断路器真空度测试必须合格,否则不能投运。

8.6LW6型SF6断路器新安装及解体大修组装时,应检查三联箱内气体管路的连接情况及自封接头的导通情况,防止运行时灭弧室无气体或气体外漏。

9预防开关设备绝缘闪络、爆炸

9.1充胶(油)电容套管发现胶质溢出、开裂、漏油或油箱内油质变黑时及时,进行处理或更换。大修时检查电容套管的芯子有无松动现象,耐压试验前后做介损和电容量试验。

9.2绝缘套管和支持绝缘子各连接部位的橡胶密封圈,安装压紧时应使用力矩扳手,均匀用力并使其有一定的压缩量,防止用力不均或压缩量过大。

9.372.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少油断路器在新装前及投运1年后应检查铝帽上是否有砂眼,密封端面是否平整,密封胶圈是否完好。可采取铝帽内部刷环氧密封胶,上部加装防雨帽等措施。

10预防断路器拒动、误动

10.1操动机构箱门关闭严密,防水、防尘和防小动物进入,内部干燥清洁,机构箱有隔热防寒措施。有加热设备时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并经常检查加热设备和温控装置完好性。

10.2断路器在投运前、检修后及预试中,必须检查操动机构分合闸脱扣器的电压动作特性。

10.4断路器大修时检查液压机构分、合闸阀的阀针是否松动或变形。阀针采用整体式。

11预防开关设备载流回路过热

11.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用红外线测温检查开关设备的接头部、隔离开关的导电部分(重点部位:触头、出线座等)。测试时机选大负荷方式、春秋检期间或高温季节。

11.2定期检查开关设备的铜铝过渡接头。

12预防开关设备机械损伤

12.1开关设备的连接拐臂、联板、轴、销等部件要有防锈蚀措施,发现弯曲、变形或断裂应分析原因并处理。

12.2开关设备基础、支架设计,不可采用悬臂梁结构。

12.3为防止机械固定连接部分操作松动,采用厌氧胶防松。

13预防控制回路电源和二次回路引发开关设备故障

13.1各种直流操作电源均应保证断路器合闸电磁铁线圈通电时的端子电压不低于标准要求。对电磁操动机构合闸线圈的端子电压,当关合电流小于50kA(峰值)时不低于额定操作电压的80%;当关合电流等于或大于50kA(峰值)时不低于额定操作电压的85%,并均不高于额定操作电压值的110%,以确保合闸和重合闸的动作可靠性。

13.2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应有两路可靠直流电源,不得采用硅整流合闸电源和电容储能跳闸电源。

13.3应定期检查各级直流熔丝或直流空气开关配置和状态,检查分、合闸线圈有无烧损。

13.4重点检查直流电源及控制电缆管头封堵情况,有无冻涨现象。

14预防隔离开关故障

14.1新安装或检修后的隔离开关必须进行回路电阻测试。积极开展瓷绝缘子探伤和触指压力测试。

14.2加强对隔离开关导电部分、转动部分、操动机构、瓷绝缘子等的检查与润滑,隔离开关各运动部位用润滑脂宜采用性能良好的锂基润滑脂。

14.3绝缘子金属法兰与瓷件的胶装部位涂防水密封胶,检修时检查有无冻裂现象。

14.4与隔离开关相连的导线弛度应调整适当,避免拉力过大。

15预防高压开关柜故障

15.1新建、扩建和改造工程必须选用加强绝缘型且母线室封闭的高压开关柜。开关柜的柜间、母线室之间及各功能室之间也应隔离。

15.2高压开关柜内的绝缘件(如绝缘子、套管、隔板和触头罩等)应采用阻然绝缘材料(如真空浇注环氧或SMC材料),严禁采用酚醛树脂、聚氯乙烯及聚碳酸脂等有机绝缘材料。

15.3开关柜配电室配置通风、防潮设备。

15.4开关柜内二次线采用阻燃型软管或金属软管防护,二次线固定牢固,防止与一次导电体搭接或安全距离不够引发短路。

15.5高压开关柜内母线及各分支线采用可靠的绝缘材料包封。

15.8开关柜必须具备“五防”功能。

16预防SF6断路器故障

16.1SF6断路器定期进行微水含量和泄漏检测。异常处理时,SF6气体必须回收。

16.2SF6气体使用必须经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检测,合格并出据检测报告后方可使用。充分发挥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做好气体监测和异常情况分析。

16.3SF6断路器的密度继电器和SF6气体压力表定期校验。

16.4做好SF6气体安全防护工作,必须配备安全防护设施。

16.5防止SF6断路器在分合闸时发生非全相。SF6断路器绝缘拉杆下端的连接法兰应由固定式改为旋转式,以消除绝缘拉杆在运动中出现的旋转力。对于LW6型等早期生产的、采用螺旋式连接结构的绝缘拉杆应进行改造。

16.6SF6断路器设备压力异常时,必须查明原因,补气前、后做好记录。

17预防液压机构事故

17.1断路器液压机构打压频繁或突然失压时应停电处理;停电前,严禁人为启动油泵;若不能停电,必须采取可靠措施:在液压系统泄压前将卡具装好或将工作缸与水平拉杆的连接解脱,严禁使用铁板、钢管支撑或钢丝绑扎。处理完毕重新打压到额定压力,使其合闸,卡具应能轻易取下或圆柱销能轻易插入。

17.2每年应进行液压机构的保压、防慢分、压力闭锁试验,采取防液压管路锈蚀、震动措施。

17.3液压机构使用高纯氮(微水含量小于20μL/L)。

17.4断路器的液压油应结合春、秋检等定期过滤。

篇2:防止接地网事故预防措施

为防止发电厂接地网事故的发生,总结吸取以往的事故教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措施。

1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发电厂接地网。

2主要依据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

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5091—1999发电厂接地设计导则

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DL475—92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

3术语和定义

接地网——是指由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均压带组成的,供发电厂、变电所、计算机网络或综合自动化装置使用的并兼有泄流和均压作用的较大型的水平网状接地装置。

工作接地——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为运行的需要所设的接地。

保护接地,指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及杆塔因绝缘损坏而带电,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所设的接地。

接地极——指埋入地下一定深度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兼做接地极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并具备一定的深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基础、金属管道统称自然接地极。

接地电阻——是指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

冲击接地电阻——是按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电阻。

工频接地电阻——是按通过接地流入地中工频电流求得的电阻。

接地装置对地电位,是指电流经接地装置的接地极流入大地时,接地装置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的电位差。

接触电位差——是指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离设备水平距离为0.8m处与设备外壳、构架或墙壁离地面的垂直距离1.8m处两点间的电位差。

最大接触电位差——是接地网孔中心对接地网接地极的最大电位差。

跨步电位差,是指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

最大跨步电位差——是接地网外的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处对接地网边缘接地极的电位差。

转移电位——是指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由一端与接地装置连接的金属导体传递的接地装置对地电位。

4设计与安装

4.1设计中,要采取当地土壤电阻率作为设计依据。

4.2接地装置热稳定电流应与变电所设备热稳定电流选取一致。接地装置及引下线最小截面要按照接地短路电流进行热稳定校核。

4.3腐蚀性土壤地域的接地网选材要留有余地,必要时要采取铜质材料的接地装置。

4.4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必须满足《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的要求,导体必须采用热镀锌材料,局部必须做好防腐措施。

4.5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发电机、变压器本体及中性点、GIS开关设备、补偿电容器等大型或重要电气设备,必须考虑两点接入地网。改扩建接地网与原地网间、临近的自然接地体,应根据情况要有多点连接。

4.6改扩建的新老接地网必须测量全网的接地电阻,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验。

4.7高电阻土壤宜采用方孔网格接地网,在增加导体根数、降低接地电阻的基础上,并考虑提高均压功能及降低跨步电位差。

4.8接地网及引线严禁与外界的自来水管线、铁轨、供热管线连接。防止雷击及转移电位对弱电设备(DCS、微机保护、PLC等自动化装置)的损坏,采取相应的隔离或限压措施,也可按厂家的要求考虑装置的接地方式。

4.9接地网须测量接触电势及跨步电压,如超过规定值,可采取局部增设水平均压带或垂直接地极铺设砾石地面或沥青地面的措施。

4.10接地网与电缆沟道连接的接地带,每隔一定距离应与接地网均压带复连一次。

4.11变电所接地网应与架空线路避雷线相连,且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当技术上不允许直接相连时,应在地下与避雷线的接地装置连接,连接导体的长度不小于15m。

5运行维护与管理

5.1根据系统短路容量的变化,校核接地装置及设备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接地装置引下线导通试验,每年须进行一次,如测量结果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开挖检查。

5.2接地网的开挖要选择5~8个部位沿引下线挖掘。如发现异常,扩大检查范围。

5.3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接地网接地电阻超过规定值,可敷设外引接地极、井式接地极或深钻式接地极。

5.4测量厂或变电所全网的接地电阻,为了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的精度,宜解开架空线路避雷线与接地网的连接点,测量后必须恢复。

5.5加强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的管理与维护,严格执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的相关技术要求,防止中性点过电压故障造成变压器烧损。

篇3:防止污闪事故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火力发电厂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的发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措施。

1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输变电设施的悬式盘型绝缘子、柱型绝缘子、变电设备的绝缘套管、户内变配电设备的绝缘子的管理、运行与维护。其他户内外变配电设施的外绝缘部件应参照执行。

2主要依据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

JB/T5895—1991污秽地区绝缘子使用导则

JB/T8737—1998高压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

GB/T1643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DL/T864—2004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

DL/T627—2004绝缘子用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

DL/T729—2000户内绝缘子运行条件

3术语和定义

爬电比距——指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对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

等值盐密——指在绝缘子表面的污秽物经采样并换算为具同样导电效果㎎/cm2数量的氯化钠值。

复合绝缘子(亦称合成绝缘子)——指至少由两种不同的聚合物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子,一般有芯棒、伞套和端部附件构成。

憎水性——指固体材料的一种表面性能,水在憎水性的固体表面形成的是相互分离的水滴或水珠状态,而不是连续的水膜或水片状态。

防污闪涂料——是指涂敷在污秽条件下运行的电力设备外绝缘表面上的一层常温固化硅橡胶涂料。

户内绝缘子——指用于大气压力下周围空气中但不暴露在户外大气条件的下绝缘子。包括户内支柱绝缘子、套管和绝缘套。

4设计与安装

4.1设计与安装阶段要加强相关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切实并充分听取生产部门的专业意见。

4.2新建、扩建发变电设备的外绝缘配置,必须根据所在地域气候因素、环境的污染状况及可变化趋势等合理选取及配置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并做到一次性配置合理及到位,留有超前一个等级的裕度。

4.3积极开展等值盐密、灰密及饱和盐密的测试工作,根据大气环境、污源的变化适时掌握现实的污区状况,从而合理准确的划定污区等级。对于Ⅱ级及以下的污秽地区的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要按Ⅲ级水平配置。

4.4地处污染严重的Ⅲ、Ⅳ级污秽等级及北方内陆的干旱少雨地区,设备外绝缘积污相应严重,饱和系数大,变配电设备的外绝缘应按高一级水平配置,并建议采用防污及憎水性能较好的复合绝缘子。

4.5地处北方户外重冰区的绝缘设计,应考虑采用绝缘插花组合,构架出口垂吊要用“V”型设置,设计允许时尽量避免垂直180°的安装结构,防止污闪及冰闪事故的发生。

5运行要求

5.1建立健全专业网,完善专业管理体系,落实专业责任制。建立由厂级、车间、班组构成的三级防污闪工作的管理体系,明确专业主管领导、各级专责人的具体职责。

5.2加强防污闪全过程管理,做好选型、运输、安装、维护、检测等工作。

5.3定期进行等值盐密、灰密的测量,要至少设置两个试品,分别测量并得到年度最大盐密值及3年的饱和盐密值。跟踪掌握污区等级的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技术措施。

5.4加强污染源的调查与治理,锅炉烟气达标排放,循环水质达到标准。

6户外变电所污度监测

6.1变电所污度监测为模拟监测。为了试品的积污免于雨水冲刷、保证污度监测准确,监测要在春雨到来之前完成。统一采用非带电普通支柱绝缘子的大小三个伞裙的平均值、*P系列悬式绝缘子两者测得的结果,进行验证分析。

7绝缘调整

7.1鉴于盘形悬式绝缘子劣化率较高,每年宜进行一次悬式绝缘子零值的检测,并至少进行一次人工清扫。有条件时更换为悬式复合绝缘子。

7.2户外绝缘子按区划爬距低于标准时,要落实防范措施,及时安排调爬,爬距调整要一步到位。

7.3选用复合支柱绝缘子必须保证芯棒机械强度。

7.4户外35kV及以上的变压器套管、断路器瓷套、隔离开关支柱绝缘子等,不能更换瓷件调爬时,可采取加装辅助伞裙或使用防污闪RTV涂料。

7.5现场喷涂RTV(PRTV)涂料要严格遵守操作工艺。

8管理及维护

8.1根据现场污秽等级编制年度防污闪清扫计划。

8.2处于Ⅱ级及以上污区非复合绝缘子或未喷涂RTV的绝缘子,要在春季粘雪到来前完成清扫。

8.3处于Ⅲ级及以上污秽区的复合绝缘子,应进行外观检查。护套或端部密封存在缺陷的应予更换。

9户内设备

9.1户内设备外绝缘应在运行维护上搞好防尘、防潮和除湿工作。高压柜下部的电缆孔洞必须封堵好,防止造成高压柜内结露,发生接地等绝缘事故。户内设备外绝缘爬距配置及调整应符合《户内绝缘子运行条件》(DL/T729)的要求。

9.2户内设备必须按周期进行预防性试验,适时进行检查及清扫。

篇4:防止升压站全停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发电厂升压站(变电所)全停,确保不影响电网运行方式,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甚至电网瓦解事故,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措施。

1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大型发电厂送出母线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上的升压站(变电所),中型发电厂升压站(变电所)及母线电压110kV的升压站(变电所)参照执行。

2主要依据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国电调(20**)138号

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定、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和高压开关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发输电输(1999)72号

DL/T5044—95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T684—1999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

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3术语和定义

枢纽升压站(变电所)——指位于电力系统的枢纽点的升压站(变电所),它的电压是系统最高输电电压;枢纽升压站(变电所)连成环网,全所停电后,将引起系统解列,甚至整个系统瘫痪。

4一次设备选择和接线方式

4.1升压站(变电所)宜采用双母分段接线方式或3/2接线方式。结合电网结构的变化,校核升压站(变电所)所有设备及联线的短路容量。

4.2新订购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具有一定运行经验,否则不得在枢纽变电所中安装运行。

4.3开关设备选型时应严格按照有关的标准进行,对运行中不符合标准的开关设备应进行改造,未改造前应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监视和试验。

4.4订购变压器时,要求厂家提供变压器绕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突发短路试验报告和抗短路能力动态计算报告。安装调试时做频率响应特性试验,运行中发生出口短路故障后应进行频率响应特性试验,分析绕组变形情况,作为变压器能否继续运行的判断条件之一。必要时进行吊芯检查。

5防止直流系统故障

5.1变电所直流系统宜采用两组蓄电池、三台充电装置的方案,每组蓄电池和充电装置应分别接于一段直流母线上,第三台充电装置(备用充电装置)可在两段母线之间切换,任一工作充电装置退出运行时,手动投入第三台充电装置。

5.2直流母线应采用分段运行方式,每段母线应分别采用独立的蓄电池组供电,并在两段直流母线之间设置联络断路器,正常运行时断路器处于断开位置。

5.3动力、控制和保护的直流熔断器及自动开关均分级配置,决不允许越级熔断或跳闸。

5.4加强蓄电池组运行环境的管理,防止运行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蓄电池组损坏。

6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6.1重要的线路和设备必须坚持设立两套互相独立主保护的原则,并且两套保护宜为不同原理和不同厂家的产品。对重要元件应充分考虑后备保护的设置。

6.2合理选择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安装位置,尽可能避免由于电流互感器安装位置不当而产生保护的死区。

6.3保护装置的配置及整定计算方案应充分考虑系统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全面核算复杂、多重故障情况下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动作行为。

7防止母线故障

7.1对于双母线接线方式的变电所,在一条母线停电检修时,要做好另一条母线的安全措施,防止因人为因素造成运行母线停电。当给停电母线送电时,有条件的要利用外部电源;若用母联断路器给停电母线送电,母联断路器必须带有充电保护。

7.2定期检查支柱绝缘子,特别是母线支柱绝缘子、母线侧隔离开关支柱绝缘子的检查。

7.3变电所的带电水冲洗工作必须保证水质的要求,并严格按照《带电水冲洗实施导则》进行操作,母线冲洗时必须投入母差保护。

7.4定期对设备外绝缘进行清扫,防止绝缘子闪络。加强户内设备的外绝缘监督,防止高压配电室的门、窗及房屋漏雨进水引起户内配电装置的闪络。

8防止开关设备故障造成变电所全停

9防止接地网故障造成变电所全停

10运行管理和监督。

10.1运行人员要严格执行电网运行的有关规程、规定。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接线方式,检查设备的状况。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操作中不跳项、不漏项,防止误操作。

10.2加强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防误闭锁装置正常运行。微机五防闭锁装置中电脑钥匙的管理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

10.3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应符合规程要求。保护装置附近,应设立明确的防止电磁干扰规定,值班人员有责任告知外来人员。

10.4对变电所中的电气设备应定期开展带电测温工作,尤其是对套管及其引线接头、隔离开关触头、引线接头的温度监测,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红外成像测温。

10.5在运行方式上和倒闸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用带断口电容器的断路器切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空载母线,以防止因谐振过电压损坏设备。

收货部制度

篇5:发电厂汽机检修触电伤亡事故处置方案范本

1总则

1.1编制的目的

高效、有序地处理本部门触电伤亡突发事件,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触电人身伤亡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

《****公司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汽机检修分公司触电伤亡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事件特征

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

2.1.1事故类型: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事故和电伤事故。

2.1.2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器官时,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等,使人出现痉挛、呼吸窒息、心颤、心跳骤停甚至死亡。电击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2.1.3电伤:指电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即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组织或器官的伤害,如电灼伤、金属溅伤、电烙印。触电伤亡事故中,纯电伤性质的及带有电伤性质的约占75%(电烧伤约占40%)。尽管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但其中大约70%的含有电伤成分。

2.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检修现场临时用电接线不规范、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电动工器具、潮湿容器内使用电动工器具、擅自进行电气倒闸操作,(防汛)抽水使用的潜水泵绝缘不合格或导线损伤、接头漏电等。

2.3可能造成的危害

2.3.1电击的主要特征有:(1)伤害人体内部;(2)低压触电在人体的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但是高压触电会产生极大的热效应,导致皮肤烧伤,严重者会被烧黑;(3)致命电流较小。

2.3.2电伤的主要特征有:(1)电烧伤,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2)皮肤金属化,是在电弧高温的作用下,金属熔化、汽化,金属微粒渗入皮肤,使皮肤粗糙而张紧的伤害。皮肤金属化多与电弧烧伤同时发生;(3)电烙印,是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斑痕处皮肤失去原有弹性、色泽,表皮坏死,失去知觉;(4)机械性损伤,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5)电光眼,是发生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2.4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2.4.1使用的电动工器具不合格,切割机、砂轮、潜水泵等带电工具设备未加装漏电保护器,电线铺设凌乱或接触高温设备、临时用电接线不合格、容器内潮湿,未采取绝缘措施。设备的金属外壳未按规程要求采用保护接地措施。

2.4.2机组检修、设备改造、日常生产维护、承揽工程等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安全意识薄弱、习惯性违章等均有可能造成触电伤害伤亡事故。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经理

成员:副经理安全专工事发班组班长现场作业人员应急队员医护队员安监队员保卫队员

3.2指挥部人员职责

3.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触电伤亡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2.2副经理的职责:汇报有关领导,协助总指挥,负责指挥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理。

3.2.3安全专工职责:协助副经理完成现场事故调查、正确实施紧急处置方案;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2.4事发班组班长职责:组织、协调本班组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援工作。

3.3.5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触电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3.2.6应急队员职责:立即达到现场实施救援。

3.2.7医护队员职责:接到通知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处理

3.2.8保卫队员职责:负责现场的安全警戒和交通疏导。

4应急处置

4.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4.1.1触电伤亡突发事件发生后,班长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

4.1.2该方案由经理宣布启动。

4.1.3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紧急处理

4.1.4触电伤亡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人身事故应预案》

4.2处置措施

4.2.1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断开有关电源,将伤人员立即脱离危险地方,组织人员进行救治。

4.2.2触电者伤势不重,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往医院。

4.2.3触电者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触电者舒适、安静地平卧,周围不要围人,使空气流通,解开他的衣服以利呼吸。同时,要速请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

4.2.4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及心脏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途中,不能终止急救。

4.2.5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脱离电源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它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4.2.6如果触电者处于高处,为防止解脱电源后自高处坠落应采取预防措施。

4.2.7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绝缘绳子等不导电的材料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体;也可用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进行救护。

4.2.8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使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4.2.9在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联系厂医务室拨打120急救电话。

4.2.10呼吸、心跳情况的判断:

(1)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断伤员呼吸心跳情况。看一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声音。

(3)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的颈动脉有无博动。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有无颈脉博动,可判断呼吸心跳停止。

4.2.11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1)通畅气道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3)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4.2.12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的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断。

(2)若判断颈动脉已有博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断一次,每次判断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护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4.3事件报告

4.3.1经理立即向厂长汇报触电伤亡情况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4.3.2触电伤亡事件扩大时,由厂长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4.3.3事故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4.3.4

部门?联系电话?部门?联系电话?

火警?119?市急救中心?120?

厂长厂部值班

安监科保卫科

医务所

5注意事项

5.1触电急救动作要迅速,方向正确,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要惊慌失措,应赶快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

5.2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属及潮湿的构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千万不可用手直接去拉触电人员,以防造成群体触电事故。

5.3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即使触电者在平地,电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5.4事故发生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和马上通知有关负责人,使受伤人员接受上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救治,保证救治及时有效。

5.5心肺复苏抢救措施要坚持不断的进行(包括送医院的途中)不能随便放弃。

5.6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5.7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