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9

⑴加强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责任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⑵电器设备零部件齐全,防爆性能良好,摆放在干燥地方,并上架,未经机电科验收的设备,不得入井使用。

⑶开关的熔断丝禁止用钢、铁、铝丝代替,必须使用和电气设备负荷相符的保险片。

⑷各类电气设备要做到勤检查、勤维护,严禁失爆和带病工作。

⑸电器设备有过流、漏电、接地保护,检漏继电器北班必须试验一次。无特殊情况不得停运检漏继电器。

篇2:电气设备防爆原理防护措施

爆炸危险场所(环境)中,应不设置或尽可能少设置电气设备,以减少因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发生故障而成为引爆源引起的爆炸事故。必须设置电气设备时,应选用适用于该危险区中的防爆电气设备。本章主要介绍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和电气设备上采取的防护措施。

一、用外壳限制爆炸和隔离引燃源

1.用外壳限制爆炸

用外壳限制爆炸是传统的防爆方法。它是把设备的导电部分放在外壳内,外部可燃性气体通过外壳上各个部件的配合面间隙进入壳内,一旦被内部电气装置上的导电部分发生的故障电火花点燃,这些配合面将使由外壳内向外排出的火焰和爆炸生成物冷却到安全温度,而不能点燃外壳外部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亦即外壳阻止了爆炸向外传播的可能性。一般称间隙隔爆,这种防爆型式国外一般称为隔爆外壳,我国称为隔爆型电气设备。

2.用外壳隔离引燃源

2.1采用熔化、挤压或胶粘的方法将外壳密封起来,阻止外部可燃性气体进入壳内,而与引燃源隔离,达到防爆的目的。这种防爆型式的设备称为气密型电气设备。

2.2当电气设备只用于爆炸性混合物在某个时候出现的场所,则可利用设备内部出现爆炸性混合物所需的时间,作为保护因素。为此,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外壳来限制可燃性气体或蒸气进入,即相当于限制设备“呼吸”,使外壳内部聚积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浓度达到下限值的时间比外部环境中可燃性气体或蒸气可能存在的时间要长。这样实际上就使进入壳内的气体和蒸气浓度达不到爆炸下限值,因而不会被点燃,达到防爆的目的。这种防爆型式称为限制呼吸外壳。

2.3采用密封性能达到规定要求的外壳使可燃性粉尘不能或难于进入外壳内,而与引燃源隔离,达到防爆的目的。这种防爆型式设备称为粉尘防爆型电气设备。

二、用介质隔离引燃源

其原理是把电气设备的导电部件放置在安全介质内,使引燃源与外面的爆炸性混合物隔离来达到防爆的目的。

1.用气体介质隔离引燃源

2.当采用的介质是气体(一般是新鲜空气或惰性气体)时,应使设备内部的气体相对于外面大气有一定的正压,从而阻止外部大气进入,这种防爆型式的设备称为正压型电气设备(以前称为通风充气型电气设备)

3.用液体介质隔离引燃源

当采用的介质是液体(一般是变压器油)作为隔离介质时,这种防爆型式的设备称为充油型电气设备。把安全工程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4.用固体介质隔离引燃源

4.1当采用的介质是颗粒状的固体(一般是石英砂)作为隔离介质时,这种防爆型式的设备称为充砂型电气设备。

4.2当采用的介质是固化物填料(一般是环氧树脂),把引燃源浇封在填料里面,而与外面爆炸性混合物隔离时,这种防爆型式的设备称为浇封型电气设备。

三、控制引燃源

这种控制方法适用于两种类型的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不产生火花、(考-试大)电弧的电气设备和弱电设备。

1.减少火花、电弧和高温

2.对于正常运行时不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高温的电气设备,可以采取一些附加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如采用高质量绝缘材料、降低温升、增大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提高导线连接质量等等,从而大大减少火花、电弧和危险高温现象出现的可能性,使之可以用于危险场所。这种防爆型式的设备称为增安型电气设备(以前称为安全型电气设备)(建设工程教育网)

还有一种与增安型防爆措施类似的防爆型式,按其定义,它是一种正常运行时不产生火花和危险高温,也不能产生引爆故障的电气设备。与增安型相比,只是没有规定再增加一些附加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所以它的安全性比增安型要低,只能用于2区危险场所。这种防爆型的设备称为无火花型电气设备。

3.限制火花能量

对于弱电设备,如仪器仪表、通讯、报警装置等这类设备,把它们处于爆炸危险场所中的那部分电路所释放的能量限制到一定的数值内,当电路发生故障,如断路、短路时产生的火花不能引燃爆炸性混合物,从而达到防爆目的。这种电路和设备称为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以前称为安全火花型电路和电气设备)

篇3:电气设备防火和防爆措施方法

0引言

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是指由于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各种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大多数属于易燃物质,运行过程中导体通过电流会发热,开关切断电流时会产生电弧,由于短路、接地或设备损坏等可能产生电弧及电火花,将周围易燃物引燃,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其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除了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外,还可能造成系统大面积或长时间停电,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电气防火和防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引燃是指可燃物的局部受到高温热源的作用,而引起可燃物燃烧并且逐步扩大到全部的现象。通常情况下,火灾中的大部分是由引燃产生的。有些时候,火灾和爆炸是伴随着发生的。爆炸是指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和分解反应,使其温度和压力急剧增加的现象。爆炸也是一种特殊的燃烧现象。

可燃气体、液体和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和热源产生爆炸。其混合物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而最高浓度称为上限,通常以体积百分比表示。

1电气火灾和爆炸原因

电气火灾和爆炸,除了设备的缺陷或安装不当等设计、制造和施工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和电火花或电弧等直接原因。

1.1电气设备过热

电气设备过热主要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导体存在电阻,电流通过时就要消耗一定的电能。这部分能量以发热的形式消耗掉,并加热其周围的其他材料。当温度超过电气设备及其周围材料的允许温度,达到起燃温度时就可能引发火灾。

引起电气设备过热主要有以下原因:

1)短路:线路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电流将增加到正常工作电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使设备温度急剧上升,尤其是连接部分接触电阻等处。如果温度达到可燃物的起燃点,就会引起燃烧。

引起线路短路的原因很多,例如电气设备载流部分的绝缘损坏。这种损坏可能是长期运行,绝缘自然老化,或者强度不符合要求,或者是绝缘受外力损伤等引起短路事故,也可能是运行中误操作造成弧光短路。还有小动物误入带电间隔造成短路,鸟禽跨越裸露的相线之间造成短路。发生短路后,应以最快的速度切除故障部分,以保证线路安全。

2)过负荷:由于导线截面和设备选择不合理,或运行中电流超过设备的额定值,超过设备的长期允许温度,都会引起发热。

3)接触不良:导线接头连接不牢靠、活动触头(开关、熔丝、接触器、插座、灯泡与灯座等)接触不良,导致接触电阻很大,电流通过导致接头过热。

4)铁心过热:变压器、电动机等设备的铁心过饱和,或非线性负载引起高次谐波造成铁心过热。

5)散热不良:设备的散热通风措施遭到破坏,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有效地散发,从而造成设备过热。发热量大的一些电气设备安装或使用不当,也可能引起火灾。

1.2电弧和电火花

电弧和电火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例如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或正常操作时也会发生电弧和电火花。直流电机电刷和整流子滑动接触处、交流电机电刷与滑环滑动接触处在正常运行中就会有电火花,开关断开电路时会产生很强的电弧,拔掉插头或接触器断开电路时都会有电火花发生。电路发生短路或接地事故时产生的电弧更大。还有绝缘不良电气等都会有电火花、电弧产生。电火花、电弧的温度很高,特别是电弧,温度可高达6000℃。这么高的温度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火源。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火花和电弧更是十分危险的因素。

电气设备本身也会发生爆炸,例如变压器、油断路器、电力电容器、电压互感器等充油设备。电气设备周围空间在下列情况下会引起爆炸:

1)周围空间有爆炸性混合物,当遇到电火花和电弧时就可能引起空间爆炸。

2)充油设备的绝缘油在电弧作用下分解和汽化,喷出大量的油雾和可燃性气体,遇到电火花、电弧或环境温度达到危险温度时也可能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3)氢冷发电机等设备如果发生氢气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遇到电火花、电弧或环境温度达到危险温度时也会引起爆炸和火灾事故。

2电气防火和防爆的措施

发生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条,现场有可燃易爆物质;现场有引燃物引爆的条件。所以应从两方面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

在各类生产和生活场所中,广泛存在着可燃易爆的物质,例如可燃气体、可燃粉尘和纤维等。当这些可燃易爆物质在空气中含量超过其危险浓度,或遇到电气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电弧等高温引燃源,就会发生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爆炸事故也是引起火灾的原因。

根据电气火灾和爆炸形成的原因,防火防爆措施应从改善现场环境条件着手,设法从空气中排除各种可燃易爆物质,或使可燃易爆物质浓度减小。同时加强对电气设备维护、监督和管理,防止电气火源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2.1排除可燃易爆物质

保持良好通风,使现场可燃易爆的气体、粉尘和纤维浓度降低到不致引起火灾和爆炸的限度内。加强密封,减少和防止可燃易爆物质的泄漏。有可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设备、贮存容器、管道接头和阀门应严格密封,并经常巡视检测。

2.2排除电气火源

在设计、安装电气装置时,应严格按照防火规程的要求来选择、布置和安装。对运行中能够产生火花、电弧和高温危险的电气设备和装置,不应放置在易燃易爆的危险场所。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的电气设备和装置应该采用密封的防爆电器。另外,在易燃易爆场所应尽量避免使用携带式电气设备。在容易发生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内,电力线路的绝缘导线和电缆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电网的额定电压,低压供电线路不应低于500V。要使用铜芯绝缘线,导线连接应保证良好可靠,应尽量避免接头。在易燃易爆场所内,工作零线的截面和绝缘应与相线相同,并应在同一护套或管子内。导线应采用阻燃型导线(或阻燃型电缆)穿管敷设。

在突然停电有可能引起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场所,应有两路及两路以上的电源供电,几路电源能自动切换。在容易发生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或接零)。在运行管理中要对电气设备维护、监督,防止发生设备事故。

3防止电气火灾爆炸的其他措施

3.1合理布置电气设备

合理地布置电气设备,是防火防爆的重要措施之一。应该考虑以下几点。室外变配电站与建筑物、堆场、储室的防火间距应满足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装置的变配电室应满足GB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还规定:10kV以下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下风向。变、配电室与建筑物相毗邻时,其隔墙应是非燃烧材料;毗连的变、配电室的门应向外开,并通向无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方向。接地(或接零)应符合规范要求。

3.2保证安全供电的措施

安全供电是保证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电气设备运行中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不应超过额定允许值。特别要注意线路的接头或电气设备进出线连接处的发热情况。在有气体或蒸汽爆炸混合物的环境中,电气设备表面温度和温升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在有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中,电气设备表面温度一般不应该超过125℃。应保持电气设备清洁,尤其在纤维、粉尘爆炸混合物环境的电气设备,要经常进行清扫,以免堆积的脏污和灰尘导致火灾危险。

在爆炸危险区域,导线允许载流量不应该低于导线熔断器额定电流的1.25倍、自动开关延时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1kV以下鼠笼电动机干线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5倍。1kV以上的线路应按短路电流热稳定进行校验。电气设备通风应满足相关的要求。

4电气照明电气线路及加热设备的防火防爆

4.1电气照明的防火防爆

电气照明灯具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极为普遍,人们容易忽视其防火安全。电气照明灯具在工作时,玻璃灯泡、灯管、灯座等表面温度都较高,若灯具选用不当或发生故障,会产生电火花和电弧。接点接触不良,局部产生高温。导线和灯具的过载和过压会引起导线发热,使绝缘破坏,短路和灯具爆炸,继而导致可燃气体和可燃气体蒸汽、落尘的燃烧和爆炸。

白炽灯:在散热良好的情况下,白炽灯泡的表面温度与其功率大小有关。在散热不良的情况下,灯泡的表面温度会更高。灯泡功率越大,升温的速度也越快;灯泡距离可燃物越近,引燃时间就越短。此外,白炽灯耐震性差,极易破碎,破碎后高温的玻璃片和高温的灯丝溅落在可燃物上或接触到可燃气体,都可能引起火灾。

荧光灯:荧光灯的镇流器由铁心线圈组成。正常工作时,镇流器本身也耗电,所以具有一定的温度。若散热条件不好,或与灯管配合不合理,以及其他附件故障时,其内部温升会破坏线圈绝缘,形成匝间短路,产生高温和电火花。

高压汞灯:正常工作时高压汞灯表面温度虽比白炽灯要低,但因其功率比较大,不仅温升速度快,发出的热量也大。如400W高压汞灯,表面温度可达180~250℃,其火灾危险程度与功率200W的白炽灯相当。高压汞灯镇流器的火灾危险性与荧光灯镇流器相似。

卤钨灯:卤钨灯工作时维持灯管点燃的最低温度为250℃。1000W卤钨灯的石英玻璃管外表温度可达500~800℃,而其内壁的温度更高,约为1000℃。因此,卤钨灯不仅能在短时间内烤燃接触灯管较近的可燃物,其高温辐射还能将距离灯管一定距离的可燃物烤燃。所以它的火灾危险性比别的照明灯具更大。

4.2电气线路的防火防爆

电气线路往往因短路、过载和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因电线、电缆达到高温而发生火灾,其主要原因如下:

电气线路短路起火。电气线路由于意外故障可造成两相相碰而短路。短路时电流会突然增大,这就是短路电流。一般有相间短路和对地短路两种。根据欧姆定律,短路时瞬间放电发热相当大。其热量不仅能将绝缘烧毁,使金属导线熔化,也能将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引燃引爆。

电气线路过负荷。电气线路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致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称为额定电流。如果超过额定电流就叫过载电流。过载电流通过导线时,温度相应增高。一般导线最高允许温度为65℃,长时间过载的导线其温度就会超过允许温度,会加快导线绝缘老化,甚至损坏,从而引起短路产生电火花、电弧。

4.3电加热设备的防火防爆

电热设备是把电能转换为热能的一种设备。它的种类繁多,用途很广,常用的有工业电炉、电烘房、电烘箱、电烙铁、机械材料的热处理炉等。引起电热设备火灾的原因,主要是加热温度过高,电热设备选用导线截面积过小等。当导线在一定时间内流过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同样会造成绝缘的损坏而导致短路起火,引起火灾。

5小结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根据电气设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够尽量减少电气设备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人身及设备的安全,使电力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服务。

篇4:井下防爆电气设备检修安全技术措施

每班在正常运转过程中进行巡视检查,同时通知司机:有人工作、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停车。当发生故障时,维护人员应准确判断出故障点,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抢修。检修、抢修时的技术要求如下:

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的检修检查井下电缆有无“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当电缆断路、接地、短路或因埋、压、砸、挤而损坏时应更换或接防爆盒,护套损坏超限时,应及时更换;电缆的悬垂度要合适,不能过紧,也不能太松,几条电缆不能同挂一勾,要平行布置;电缆与水管、电话线等要分别吊挂,间距应符合要求。

2、隔爆外壳及防爆面的检修(1)发现隔爆外壳出现变形、坑洼时,应更换上井修理,转动盖的开闭不能用锤子、铁棍敲打;检查闭锁装置,闭锁装置损坏的及时处理,井下不能处理的上井修理。(2)检查防爆面,清除煤尘、岩尘擦拭时要用干净的棉丝擦净,然后轻轻地擦上一层防锈油(凡士林);打开检修时,结合面部件要轻拿轻放,不要用螺丝刀、扁铲等工具插入隔爆面间隙内硬撬硬撑;用螺丝连接隔爆面,打开时,不可将已松动的一个螺丝不拆下来,以它为转轴转动,使隔爆面之间相互摩擦,造成划伤。

接线箱、接线盒的检修检查线嘴是否上紧,压线板的压紧程度是否适当,密封胶圈是否合适,电缆护套做得齐不齐及进入器壁内是否合格,地线与火线长度是否适宜,接线装置齐全、完整、紧固,导电是否良好,导电件是否有锈蚀等,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及时处理;及时更换不合格的绝缘盖板及变形的、脱扣的、六方帽不好的、断裂的螺栓。

防爆设备内部零部件的检修:(1)隔离开关的检修检查隔离开关闭合是否良好,闭合不好者及时铲除烧痕,锤平接触面,调整接触压力。(2)接触器的检修锤平烧痕、清除相间铜末,调整接触面积和三相触头的同期性,检查消弧罩的完整状况;消弧片烧损严重、片数不足、消弧罩断裂、掉角等影响消弧性能的需更换。(3)熔断器的检修检查熔断器两端压紧或夹紧部分接触是否良好,保险管是否有鼓肚、裂纹和严重烧焦的,同时应清除熔断器周围的煤尘、脏物和水气,严禁用铜丝代替保险丝。(4)绝缘板的检修检查各处螺丝的松紧情况,检查套管、面板有无裂纹、烧痕并清除板面的尘埃、水珠等。(5)空气开关的检修检查其触头接触情况,检查接线等是否符合要求。(6)其它部件的检修。检查继电器及其接点、内部接线等是否符合规定;检查各模块、各模板、显示屏及其它各元件是否正常。5、小型防爆电气的检修(1)检查小型防爆电气是否悬挂牢固、可靠,是否有淋水、挤压、砸碰情况。(2)清擦防爆面并涂凡士林。(3)检查内部接线柱、瓷座、胶座完好情况,清除尘埃、水珠,检查压紧螺母、压板等有无裂纹等现象。(4)检查接线、密封胶圈、垫圈、铁堵是否合格。(5)检查螺丝、弹簧垫是否齐全完好,线嘴是否牢固、闭锁装置是否可靠,外壳是否变形、破裂等。

6、安全技术措施:1、在检修或抢修前必须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确认,保证做到不安全不作业。2、所有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佩带好劳动保护用品。3、作业人员相互照应,做好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巡视检查过程中应避开转动部位。4、多人作业时要有专人统一指挥,严禁三违。5、需停电部位提前停好电,坚持停电申请、停电、验电、放电(瓦斯浓度低于1%情况下方可放电)、封地、挂牌制度。检修或抢修完毕,及时送电。6、检修或抢修前必须对工具等进行仔细检查、检修,保证其性能。8、严格按《检修质量标准》、《防爆电气设备完好标准》执行。9、严格按各自的《操作规程》操作。10、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篇5:正压型电气设备防爆措施

一、防爆原理正压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将电气设备置入外壳内,壳内无可燃性气体释放源;将壳内充入保护性气体,并使壳内保护性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的压力,以阻止外部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壳内,实现电气设备的防爆。正压型电气设备的标志为“P”。二、防爆措施及技术要求正压型电气设备除电气部分外,主要包括正压外壳及其连接管道。所谓正压外壳是指能保持内部保护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的压力,并能阻止外部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外壳。正压外壳及其连接管道采用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制做,并对所使用的保护气体和运行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正压外壳及其连接管道的保护等级应不低于IP40,并能有效地防止从外壳或管道内喷出任何火花和炽热颗粒。正压外壳及其连通管道内可能产生泄漏的所有部位,相对于外界大气的正压值应不低于50Pa,正压外壳及其连接管道应能承受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内部最大正压值1.5倍的压力,且不能小于2×100Pa。为了防止可能出现引起外壳、管道变形的正压,要对外壳、管道安装适当的安全装置。正压外壳及连接管道应能承受GB3836.1第21.1条规定的冲击试验。正压外壳可分为正压通风外壳和正压补偿外壳两种。所谓正压通风外壳是采用保护气体连续通风,使壳内保持正压的一种正压外壳。正压通风外壳本身有一个或几个与进、出风管道相连的进、排气口。具有正压通风外壳的电气设备主要包括:①保护气体进气口;②管道;③通风机;④外壳;⑤压力监测器;⑥节流阀(为保持正压的需要而设置);⑦保护气体排出口;⑧火花和炽热颗粒阻挡器。正压补偿外壳是通过排气的方法,将足量的保护气体通过正压外壳和管道,使爆炸性混合物浓度降低到下限以下,并在换气后封闭外壳各个排气口,对正压外壳和管道内保护气体的泄漏进行补偿,使壳内保持正压的方法。正压补偿外壳本身有一个或几个进气孔和一个或几个能在换气后妥善密封的排气口。具有正压补偿外壳的电气设备主要包括:①保护气体进气口;②管道;③通风机;④外壳:⑤压力监控器;⑥换气阀。对于正压型电气设备的外壳,其门或盖必须具有连锁装置,应保证在电源断开之前,门或盖不能打开;而门或盖打开后,电源不能接通。对于采用螺栓紧固的门或盖可不设连锁装置,但应在外壳明显位置标明“断电源后开盖”的字样。如果在正压外壳内装有电热器或电容器的电气设备,要采取断电源后延时打开外壳门或盖的措施。为了保正压型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设备要采用一定的安全保护装置(诸如保护继电器、测量仪器、仪表等)。如果正压型电气设备是在爆炸危险场所使用,那么上述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也必须采用符合爆炸危险场所所要求的防爆形式。对于正压型(补偿外壳)电气设备要配备一定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时间继电器、流量监测器等),以保证足够的换气量、外壳内爆炸性混合物浓度降低到爆炸下限之前不能接通电源。壳内最小换气量为外壳及其连接管道总净容积的5倍。正压型电气设备应设置自动控制装置,以保证设备启动或运行中,当外壳内正压降到低于规定的报警值时,设备可发出连续声、光报警信号。当外壳内正压降到断电值时,设备能自动切断电源。如果若干个独立使用的正压型电气设备公用一个保护气体源,而这些设备的操作又满足下列要求时,这些公用一个保护气体源的电气设备可公用一个安全监控装置,并可以在打开某一独立设备外壳的门或盖时,公用安全装置可以不切断这一组正压电气设备的电源或发出警光信号:①每台独立的电气设备切断电源后,方能打开自己的外壳的门或盖;②公用安全监测装置还能继续监控本组其余设备外壳内的正压值,并当该独立设备外壳按规定换气之后,方能接通电源。正压型电气设备使用的保护气体必须是不燃的,其化学、物理性能不能影响正压型电气设备的安和正常运行。如果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惰性气体,应在外壳明显处标出。正压型电气设备的外壳及其连接管道允许最高表面温度应符合表5--2中规定的数值。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当保护气体中断后,外壳内部的某些元器件表面温度可能上升而超过规定的数值,因此对这些元器件必须采取措施(可将发热元器件制成浇封式气密型,或采取辅助通风降温等措施),以保证发热元器件与外界爆炸性混合物隔离;或者使发热元器件表面温度冷却到规定值后再与爆炸性混合物接触,以保证不引燃爆炸性混合物。救助站制度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