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电梯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情况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落实电梯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情况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7

为了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管理,落实主体责任,我公司对电梯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情况及措施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电梯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电梯安全运行,我公司认真落实《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承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并履行以下职责:

1、按照《条例》规定的时限,及时按期申报电梯定期安全检验(即年检),办理电梯使用登记手续。

2.配备专(兼)职电梯安全管理员,定期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且必须持证上岗。

3.制订完善的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档案包括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员岗位职责、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和安全注意事项、日常安全检查保洁制度、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等。

4.在电梯轿厢内显著位置向电梯乘客明示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在电梯轿厢内或出入口处等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

5.严格按照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配置轿箱内紧急求救通迅装置,并确保其始终完好可靠,保证乘客在被困情况下能方便、快捷地对外发出持续有效的呼救信号。

6.禁止任何无合法资格的单位和人员从事电梯维保业务,电梯用户必须与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需自行维保自用电梯的单位,必须按《条例》的规定申办电梯维修许可证。

7.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检测检验机构或电梯维保单位因电梯存在安全隐患而发出的暂停使用电梯的指令,无充分正当理由不得继续强行使用电梯,并应立即组织隐患整改。

8.建立内容完整、资料齐全的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包括制造单位提供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书、电气原理图等随机文件;电梯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电梯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二、强化监管,规范电梯维保工作

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直接关系到电梯安全运行,关系到电梯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规范电梯维保工作,依据《条例》对从事电梯维保的单位提出以下要求:

1.我公司规定从事电梯维保的单位必须按《条例》规定取得相应资格,从事电梯维保工作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建立健全电梯维保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现场安全操作规程、电梯维保安全质量检查考核制度、24小时值班急修制度、紧急故障处理规程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等。

3.电梯维保严格按照电梯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规定的项目、方法和周期,以及甲乙双方约定的内容执行,并确保所维保的电梯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4.我公司按照《条例》规定,至少15日要按照维保工作计划进行一次预防性维保,对电梯进行了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要及时予以排除,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存档备查。

5.我公司在电梯轿厢内设置24小时维保应急救援电话,并确保通讯联络畅通,一旦发生电梯困人等紧急事故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报警求救电话。电梯维保单位应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迅速有效安全地开展救援工作。

6.我公司能及时申报电梯定期安全检验,张挂有效期内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

三、完善电梯应急救援体系

电梯应急救援是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应急救援迅速,处置得当,可消除隐患,化险为夷;反之,应急迟绶或不当,被困人员可能因恐慌而做出一些危险行为,甚至酿成人身伤亡事故。我公司制定了电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具体预案如下:

1、电梯进水的处理

电梯一旦发生进水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梯总电源(包括动力和照明电源),阻止进水后,首先清理机房和井道等处的积水,在电梯层门口设置“电梯故障、禁止使用”的警示牌,同时通知专业电梯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2、发生火灾的处理

?(1)、大楼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拨打“119”电话;

?(2)、立即通过消防通道有序疏散建筑内的人员离开,劝阻人员请勿乘坐电梯;

?(3)、立即启动电梯的消防迫降运行功能:用已配置火警信号与电梯联动功能,电梯会自动迫降;

?(4)、将电梯停在基站,关闭电梯门并切断动力和照明电源。

3、发生地震

(1)、如果有地震预报,应将电梯停在基站,关闭电梯门并切断电梯动力和照明电源;

(2)、如果突发地震灾害,应立即使电梯就近平层、开门,使乘客快速离开轿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立即切断电梯动力和照明电源;

(3)、我单位电梯未订地震功能,可通过通话装置指导轿厢内乘客使电梯就近平层、开门后立即离开轿厢,不得再进入,当确认电梯内无人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立即切断电梯动力和照明电源。

4、?困人救援

电梯发生故障且有乘客被困时,应迅速切断电梯的动力和照明电源,同时通知电梯维修人员尽快至机房按救援说明使用盘车装置手动将轿厢移至平层区,打开电梯门救出乘客,在整个过程中应使用通话装置与轿厢内乘客通话,对被困乘客进行安抚,稳定其情绪,消除其恐慌感。不要轻易尝试释放乘客,并劝告乘客不要盲目尝试自救。为便于被困乘客救援,应在轿厢内醒目处设置有维修单位名称、救援电话号码等信息标识。

5、?其它妨碍电梯正常运行的情况

?一旦发现电梯运行不正常,应立即停止电梯运行,同时通知电梯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查。若有人员伤害或重大设备损坏时,积极组织抢救,并注意保护现场,同时立即报告高新区质量监督部门。

6、事故后的处理

(1)、电梯进水、火灾、地震等其它灾害发生后,应由电梯专业维修人员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更换损坏部件,确认能运行方可投入使用。

(2)、电梯困人救援结束后,由电梯专业维修人员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投入使用

(3)、其它妨碍电梯正常运行的情况排除后,电梯方可投入使用。

7、电梯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人员:张文明?电话:0871-8312748?

?苏金东?电话:0871-8312748?

云南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4月22日

篇2:起重机械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措施

一、锅炉

1、锅炉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炉管爆炸:

炉管爆炸时,有显著的爆破声、喷汽声,同时,水位和汽压明显下降。发现这种情况时,必须采取紧急停炉处理措施。发生这种情况的一般原因是:水质不良引起炉管结垢或腐蚀;缺水和爆管也可能互为因果。此外,由于设计缺陷、材料强度不足和焊接质量不好,均可能引起爆管事故。

2)、锅炉缺水:

?锅炉严重缺水,会造成受压元件变形和损坏,甚至发生炉管爆炸,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发生锅炉爆炸事故。发现锅炉缺水时,应严禁进水,并采取紧急停炉措施。造成锅炉缺水事故的原因大多与运行人员松懈麻痹和误操作有关,或是与水位表因无冲洗措施而发生堵塞故障有关。在锅炉重大事故中,缺水事故是最常见的一种。我国多年的锅炉事故统计数据显示,缺水事故约占锅炉重大事故的50%左右。缺水事故常造成严重后果。对锅炉缺水事故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

3)、锅炉超压:

锅炉超压运行,轻则引起元件变形,连接处损坏:严重时会引起爆炸事故。发生锅炉超压的主要原因是:司炉人员盲目提高工作压力或擅离工作岗位造成的。有时,由于压力表和安全阀同时失灵也会引起锅炉超压。因此,必须加强对司炉工履行岗位职责的教育,定期对安全附件进行检验和日常检查。

2、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方面应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1)、使用定点厂家的合格产品

国家对锅炉的设计制造有严格的要求,实行定点生产制度。锅炉的制造单位,必须具备保证质量所必需的加工设备、技术力量、检验手段和管理水平。购置、选用的锅炉应是定点厂家的合格产品,并有齐全的技术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产品竣工图。

2)、登记档案

锅炉在正式使用前,必须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登记,经审查批准入户建档、取得使用证书可使用。使用单位也应建立锅炉的设备档案,保存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改造和检验等过程的技术资料。

3)、专责管理

使用锅炉的单位,应对设备进行专责管理,并设置专门机构,责成专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设备。

4)、持证上岗

锅炉司炉、水质化验人员及操作人员,应分别接受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5)、照章运行

锅炉必须严格依照操作规程及法规操作进行,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违章操作。

6)、定期检查

定期检验是指在设备的设计使用期限内,每隔一定时间对其承压部件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或作必要的试验。实行定期检验是及早发现缺陷,消除隐患、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锅炉定期检验分为外部检验、内部检验和耐压试验。实施特种设备法定检验的单位须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核准资格。

7)、监控水质

水中的杂杂质使锅炉结垢、腐蚀及产生汽水共沸,降低锅炉效率、寿命、供气质量。必须严格监督、控制锅炉给水及锅炉水质,使之符合锅炉水质标准的规定。

8)、报告事故

锅炉在运行中发生事故,除紧急妥善处理外,应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主管部门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

二、压力容器

1、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锅炉与压力容器的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锅炉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承压元件的失效、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等三类(种)。由于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或(和)承压元件的失效,使锅炉压力容器内的工作介质失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爆炸。所谓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如果漏出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不仅可以造成热(冷)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或环境污染。所谓破裂爆炸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现象。承压元件最常见的破裂形式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

2、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方面应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1)压力容器危险的防护措施

1)、压力容器设计及其制造必须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定》中规定的符合等级类别的设计制造单位进行,其受压元件焊接工作,必须由经过考核合格的焊工担任。焊缝的表面质量必须符合规定质量标准,并作表面探伤,不允许有裂纹、气孔、凹坑和肉眼可见的夹渣等缺陷。

2)、压力容器制成后必须进行耐压试验,必要时还应进行气密性试验。

3)、压力容器应按规定装设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及切断阀等安全附件。在容器运行期间,应对安全附件加强维护与定期校验,保持齐全、灵敏、可靠。

4)、使用压力容器的单位,必须向当地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登记并取得使用证,才能将设备投入运行。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数量和安全性能要求,设专门机构或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5)、使用压力容器的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容器的技术性能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6)、压力容器应定期进行检验,每年至少一次外部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外部检查,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每6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验,使用期达20年,每年至少进行内外部检验,并根据检验情况,确定全面检验时间和作出能否使用的结论。

7)、压力容器的壳体及受压元件不得有裂纹存在,经内外部检验发现有严重裂纹的容器,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消除、修理、更换或报废。

(2)对于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安全要求如下:

1)、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

2)、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是受过培训,经过考核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了解压力容器基本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熟悉操作工艺条件;

3)、应做到平稳操作,缓慢加压和卸压,缓慢地升温和降温,运行期间,保持压力和温度的相对稳定;

4)、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5)、做好班前、班中和班后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的不正常状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认真填写操作记录;

7)、掌握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发生故障,严重威胁安全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停止容器运行,并报告有关部门。

三、压力管道

1、压力管道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设计问题:设计无资质,特别是中小厂的技术改造项目设计往往自行设计,设计方案未经有关部门备案。

2)、焊缝缺陷:无证焊工施焊;焊接不开坡口,焊缝未焊透,焊缝严重错边或其它超标缺陷造成焊缝强度低下;焊后未进行检验和无损检测查出超标焊接缺陷。?

3)、材料缺陷:材料选择或改代错误;材料质量差,有重皮等缺陷。

4)、阀体和法兰缺陷:阀门失效、磨损,阀体、法兰材质不合要求,阀门公称压力、适用范围选择不对。?

?5)、安全距离不足:压力管道与其它设施距离不合规范,压力管道与生活设施安全距离不足。?

6)、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缺乏:思想上对压力管道安全意识淡薄,对压力管道有关介质(如液化石油气)安全知识贫乏。?

7)、违章操作:无安全操作制度或有制度不严格执行。

8)、腐蚀:压力管道超期服股造成腐蚀,未进行在用检验评定安全状况。

2、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方面应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1)、工厂压力管道所辖生产区域是指全厂管路、1#、2#纵向船台、南北船台、内船台、轮机分厂车间、制氧厂、预制数控及生产车间和露天平台、80T、100t、150t、200t龙门吊、机械分厂等管网区域及西华基地生产区域。?

2)、资产处负责厂区管道安装、使用前的检漏、标色和管网图的制定;负责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制定压力管道安全操作规程;制作压力管道布置图;压力管道预防事故方案(包括压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由资产处负责安环处、人保处、使用单位参与制定和演练。?

3)、安全标识分类要求?管道内的物质如(氧气、乙炔、丙烷、天然气、二氧化碳等),其管道应设置危险标识。?

4)、操作人员岗位职责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监察机构安全技术和岗位操作法学习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压力管道的技术特性、系统结构、生的事故和应采取的措施。做到“四懂三会”,即懂原理、懂性能、懂结构、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会排除故障。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超压、超温运行。?

5)、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安全操作要求?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压力管道安全操作规程》,严禁使用安装未经检漏、试压的管道。、对所使用的管道区域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制定巡查、检漏防缺损检查制度,做好检查记录。?A.检查压力管道的防护措施,保证其完好无损,减少管道表面腐蚀、接头松动。?B.阀门的操作机构要经常除锈上油,保证其操纵灵活。C.安全阀和压力表要经常擦试,确保其灵敏准确,并按时进行校验。?D.定期检查紧固螺栓的完好状况,做到齐全、不锈蚀、丝扣完整、联结可靠。?E.注意管道的振动情况,发现异常振动应采取隔断振源,加强支撑等减振措施,发现磨擦应及时采取措施。?F.静电跨接、接地装置要保持良好完整,发现损坏及时修复。G.检查管道和支架接触处等容易发生腐蚀和磨损的部位,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H.及时消除管道系统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

6)、公司机动部负责对公司内压力管道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使用管理、检验等进行监督管理。

7)、监督管理范围依据原化工部颁布的《化工企业压力管道管理规定》,原劳动部颁布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管道:a)进口压力Pw大于等于0.1MPa;b)公称直径Dg大于等于50mm;?c)输送化工介质的工艺管道、化工生产用蒸汽管道及公用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对于非上述条件的压力管道由使用单位制定管理办法。

8)、压力管道设计具备化工工程设计资格或压力管道设计资格的单位,方可从事其资格范围内压力管道设计。设计单位对所设计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性负责。设计文件要明确体现出设计标准、安装施工规范、所用材料标准、计算壁厚、腐蚀裕量及腐蚀速率。工厂压力管道管理人员应参加工厂基建及技改、技措项目的设计审查。

9)、管件、管道附件的制造?压力管道所用管件、管道附件的制造单位应有相应的制造资格,且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管件、管道附件等产品必须有合格证及性能报告,使用单位必须进行验收,必要时进行复验。

10)、检验实行工艺流程卡传递制度,检验单位制定的检验方案要得到工厂确认,检验结束后,使用单位应按检验方案逐项检查验收。检验发现超标缺陷,及时通知工厂组织修理,复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检验单位在检验完成后两周之内提交检验报告或检验通知卡,保证按时开车。?

11)、压力表要按计量部门规定的期限校验,工厂定期安排。工厂要对压力管道安全阀建立台账和定压记录。重要管道附件不得任意移位和拆除,如生产需要,需经设计部门和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在对压力管道做定期检验时,要对管道附件抽检。

篇3:电梯发生紧急事故安全措施

1、如果电梯因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发生超速而无法掌握,虽经断开安全开关,亦无法制止时,驾驶人员和乘客应保持镇静,切勿企图跳出轿厢,可借各项安全装置自动发生作用,将轿厢予以停止。

2、如果电梯在行驶中途突然发生停车事故,而停在井道内不能开出去的地方,应先设法通知检修人员,将轿厢移动至井道厅门处,让乘客离开。当电梯因安全钳起作用或其它原因,轿厢不能移动时,则可把轿顶安全门开放而退出,在井道内部开门而出,但出轿厢之前,必须先将安全开关断开。

3、如果轿厢因故障超越行驶或突然中途停顿,又必须在机房内用手轮动曳引机,使轿厢作短程升降时,则必须先将电动机的电源开关断开,同时在转动曳引机时,应设法使刹车张开。

4、如果遇到井道底坑内的电气设备被浸在水中,应将全总部电源切断后,才可把水弄掉,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5、如遇有电气设备发生燃烧时,除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前来抢救外,应把有关的电源切断,采用四氯化碳或二氧化碳等避电灭火机进行抢救。

6、电梯发生事故,驾驶人员必须立即停车,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抢救伤员需要移动现场时,须设标记,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听候处理,按照“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7、当电梯发生严重的撞顶和蹲底时,或发生地震、火灾时,须经有关部门严格检查,修复鉴定后方可使用。

篇4:电梯自身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随着电梯的广泛应用,电梯事故也逐渐增多,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据统计,近十几年施工单位在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生的电梯事故占北京市电梯事故总量的91.3%。北京市质监局有关人员分析认为,除了人员违章作业方面的原因,电梯自身存在安全隐患也是事故的诱因。

那么电梯自身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该怎样预防呢?

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事故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和其他事故。据统计,上述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占电梯事故总起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

门系统事故

门系统事故之所以发生率最高,是由电梯系统的结构特点造成的。因为电梯的每一次运行都要经过开门动作过程两次,关门动作过程两次,使门锁工作频繁,老化速度快,久而久之,造成门锁机械或电气保护装置动作不可*。若维修更换不及时,电梯带隐患运行,就很容易发生事故。

据不完全统计,由于门锁开关不能及时接通和损坏频繁造成的故障约占门故障的80%以上。

同时,由于部分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对相关标准理解不正确,也致使电梯带隐患运行。

北京一家公司的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在寻找减少电梯门系统事故的技术措施方面煞费苦心,动了不少脑筋,其主要做法是与原门锁开关并联一永磁感应器,感应器的位置与门开关向平行,只要关门到位,连接在门上的隔磁板就会插入永磁感应器,因该感应器与原门锁开关关联,门锁回路很容易被接通,故障发生几率大大降低。

但是事实上,这一做法已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根据我国《电梯技术条件》规定:“轿厢运动前应将层门有效地锁紧在关门位置上,只有在锁紧元件啮合至少为7毫米时轿厢才能启动。层门的锁紧元件必须由符合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

冲顶或蹲底事故

冲顶事故十分可怕,尤其是当其发生在高层建筑的电梯上时。欧洲相关标准中已把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列入安全元件,但是我国对此还没有相关要求。

近日,北京市某房管所一幢24层楼内的一电梯进行维修,维修工在作业时忘记拔出开闸扳手,随着电梯运行的震颤,扳手越插越紧,最终导致抱闸无法闭合。这时电梯回到一层,维修工正欲从电梯轿厢内撤出,却发现电梯自动上行,正犹豫间只见电梯移动越来越快。维修工打开轿顶急停开关,但无济于事,他无计可施。电梯失控了,加速直冲向24层,维修工只好将身体收拢,蜷伏在轿厢的最低处。“轰隆”一声巨响,轿厢冲顶震动了整个大楼。所幸维修工的性命保住了,但轿顶复绕轮被楼板击碎,机主心顶面拱起一个大大的鼓包。

这起事故是由于电梯的制动器发生故障所致,制动器是电梯十分重要的部件,如果制动器失效或带有隐患,那么电梯将处于失控状态,无安全保障,后果不堪设想。要有效地防范冲顶事故发生,企业除要加强标准的完善外,还要加强对制动器的检查、维修和保养。

其他事故

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个别装置失效或不可*造成的。

1999年8月25日,东北某学院新装了两部电梯,李某和高某二人对电梯厅门与轿厢刀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当他们正在调整螺栓时,有人按了呼梯按钮,电梯快速上行,李某被挤入轿厢与6层厅门侧井道门,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我国《电梯技术条件》中规定:“轿顶应装设一个检修和停止装置,如轿厢内、机房也没有检修运行装置,应确保轿顶优先。”我国《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规定:“一经进入检修状态,应取消正常运行。”可见,轿顶位于检修位置时,应同时切断其他一切控制回路,即一旦进入检修状态,应取消正常运行。

篇5:电梯安全事故预防措施范本

关于电梯安全事故,人们应当正确对待。电梯作为垂直交通设备,或因为零部件磨损,或因为安装维修过程中的不恰当操作,发生设备故障在所难免。但是,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对于电梯故障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法有关。与自然灾害不同,电梯安全事故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人们的错误思维方式和错误行为造成的。

与电梯有关的人员伤亡事故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发生在安装工地上的工伤事故,这类事故的受害人通常是电梯安装作业人员或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其二是发生在已交付使用的电梯、自动扶梯设备上的人身伤亡事故,乘客伤亡事故主要属于第二类。每发生一次这类事故,人们往往谈虎色变,这类事故容易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让我们分别讨论这两类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安装工地上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疏于严格的工地安全管理和经常性的员工安全培训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几年前的一天,我在看工地时(非安全检查)偶尔用手扒了一下安装好的厅门,竟然把门扒开了,我立即与工程项目主管一起检查了这个建筑工地上其他楼层的厅门,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厅门可以扒开。我们立即电话通知了安装队长,告诫他必须立即整改并附工作备忘录,与此同时通知了公司上级主管。我们知道,经常有建筑工人从没有封好的井道门口或从扒开的厅门门口掉入井道身亡。我们当时想到,如果不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施工人员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很多单位保持着几年、十几年无伤亡事故的纪录。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大都缺乏严格的工地安全管理和经常性的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首先,重视施工安全的公司具备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施工资格,其现场作业员工具备劳动安全部门颁发的特殊工种操作证。此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对于确保施工安全和防止安全事故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北京实创电梯设备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1995年该公司获得了北京市劳动局颁发的《北京市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安全认可证》并且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安全纪录。

?1.开工前的安全教育和每周一次的工地安全会制度;

?2.定期组织员工参加职业安全培训,《电梯安装维修人员安全手册》作为培训教材和现场安全施工的工具书,人手一册,不断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3.完善的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和管理制度;

?4.完善的工地安全员制度-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定期检查工地危险隐患,及时发现、报告和排除工地危险隐患;

?5.完善的公司安全检查制度-预先通知或不预先通知,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重大安全隐患追究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检查结果定期公布;

?6.合理可行的安全评分制度-为每个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打安全分,将其列入年度和季度奖惩范围,对安全抓得好的班组予以表扬和奖励。

二.已投入使用的电梯、自动扶梯发生的事故直接表现为发生故障的设备伤及维修人员或乘客。带病运行的电梯、自动扶梯一旦伤及乘客即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北京市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对在用的存在危险隐患的旧梯和病梯都登记在案,整改方案已开始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去年和今年多起电梯带病运行造成的乘客伤亡事故表明,我们在保证乘客人身安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安全管理法规不够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等。我们认为,预防电梯伤及乘客的事故,应当从电梯设备的法制管理和乘客安全教育两方面做工作。

首先,任何电梯、自动扶梯伤及乘客事故的第一责任方是电梯设备的管理者,即大楼管理处或者物业管理公司。如果电梯设备的管理者与电梯公司签有设备维修保养合同,同时又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事故系由电梯设备维修保养不当造成的,则电梯公司须承担相关责任。一般来说,设备的管理者委托电梯公司承担设备的维修保养利大于弊。这不仅是因为在特定条件下,电梯公司须承担部分或全部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责任,而且这样做对保证乘客和设备的安全都大有好处。这是因为1)电梯公司对于带病运行的电梯有完善的监测手段和排除故障的工作程序,拥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其保养的设备安全运行;2)电梯公司的维修人员都经过职业培训,持证上岗,而且接受过所在电梯公司提供的系统的产品和技术培训,他们熟悉产品的设备特性和技术更新情况;3)电梯公司可以提供及时可靠的备件来源和有特殊要求的技术支援。

其次,电梯乘客安全常识的普及在我国势在必行。例如,乘客被关在轿厢内应当立即与外界联系,等待救援人员放人,而不应该强行扒门,从未平层的电梯轿厢内爬出。道理很简单,虽然人被关在轿厢内会很紧张,但却不会有生命危险;而当乘客从轿厢门爬出的一瞬间,万一电梯突然动作,人就可能被运动的轿厢挤压或切断,后果不堪设想。当然,轿厢内必须配备电话(张贴紧急救援电话号码)或对讲机等通讯手段,以便乘客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联系。万一这些设备失灵,不要慌张,可以试用其它合理有效的方法请求救援。了解电梯安全常识的乘客面对突发的电梯故障可以从容对待,采取正确的自救方法。不懂电梯安全常识乘客则容易惊慌失措,鲁莽行事,导致本来可以避免的人身伤害事故。

电梯安全常识的普及也应当从娃娃做起。小学生的相关教材里应当包括这方面的内容。电梯安全常识的普及应当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分为儿童安全常识和成人安全常识两套内容向全社会推广。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电梯协会组织实施电梯安全常识的普及,并争取得到各大电梯公司的支持。奥的斯电梯公司曾经举办过这类社会公益活动。

如果我们从电梯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电梯乘客安全常识的普及两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和完善电梯行业的安全法规建设,电梯、自动扶梯伤及乘客事故是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的。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