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汽包安全注意事项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循环流化床锅炉汽包安全注意事项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7

1.在确定汽包内部无水之后,才允许打开人孔门。汽包内部温度降到40?C以下时才能进去工作,且要有良好的通风。

2.进汽包以前,应把所有的汽水连接门关闭,并加锁,如主汽门、给谁门、放水门、连续排污总门、加药门、事故放水门等,检查确已与系统隔离后,才能进入工作。

3.打开汽包人孔门时应有人监护。检修人员应戴着手套,小心地把人孔门打开,不可以把脸靠近,以免被蒸汽烫伤(刚的锅炉)。

4.进入汽包后,先用大胶皮垫把下降管管口盖住,以防东西掉进下降管里。

5.汽包内有人工作时,外边的监护人员要经常同内部人员联系,不得无故离开。

6.汽包内有12V行灯照明,但变压器不能放在汽包里。

7.拿进汽包内的工具要登记,材料需要多少,拿多少。

8.进汽包内的检修人员衣袋内不许带东西,如尺子、钢笔、钥匙等。最好穿没有扣子的衣服,用布条代替扣子,以防东西和扣子脱落,掉入下降管内。

9.在汽包内进行焊接工作时,人空口应有一专门刀闸,可以有监护人员随时拉掉。并注意不能同时进行电、火焊。

10.离开汽包时,要用细密的铁丝网盖严,并在四周贴上封条。

11.关人孔门时,要请点人数,仔细查看工具。

篇2:防止锅炉灭火技术措施

由于近期多次出现锅炉燃烧不稳和垮焦的现象严重威胁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防止锅炉燃烧事故的发生,请你们做好以下工作:

1.各值交班人员要向接班人员认真交待如下内容:锅炉燃烧稳定情况、锅炉燃用的煤质(包括上煤矿点)、锅炉结焦情况、锅炉排渣情况、锅炉带负荷能力、给粉机下粉情况、给粉机运行情况、制粉系统出力状况以及燃烧设备的运行情况。

2.值长接班后要认真了解煤场的存煤情况,结合交班值提供的锅炉燃烧情况,指导燃料合理配煤,确保锅炉所燃用的煤质稳定(可燃基挥发分≥15%、灰分≤35%、低位热值≥4500大卡/公斤),杜绝燃用单一烟煤或焦煤。

3.认真执行锅炉粉仓定期降粉制度,降粉粉位必须降到一米以下,并做好记录。

4.锅炉给粉机运行时给粉机转速不得高于850RPM,若高于850RPM,燃料自动必须改为手动运行;严禁在煤质不好时强行带负荷。

5.任何情况下,锅炉炉膛负压波动大于±200Pa或机组负荷下滑速率达10MW/min、主汽压力下滑速率达1MPa时,必须投油助燃;待锅炉燃烧、机组负荷稳定后,锅炉及时断油运行。

6.锅炉运行过程中,烟气含氧量不得大于5.0%.

7.严格执行制粉系统的启停操作规程,杜绝急停急启现象,杜绝长时间断煤情况发生,杜绝长时间堵煤。

8.锅炉主控每两小时进行一次燃烧器的运行状况检查工作,确认燃烧稳定性。

9.严格执行有关防止锅炉灭火技术措施:锅炉燃烧调整指导建议、关于防止锅炉灭火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见附页)。

锅炉燃烧调整指导建议

锅炉燃烧调整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锅炉燃烧的稳定及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确保锅炉燃烧工况的稳定,结合我厂运行经验及燃烧事故教训,特制定锅炉燃烧调整指导建议。

1.锅炉启动燃烧调整

1.1锅炉吹扫完成具备点火条件时,各层二次风档板不投自动,手动将其关至10%,油枪风档板投自动。(注:吹扫到点火二次风挡板一直投自动)

1.2油枪的投入巡检人员应就地具体查看油枪的着火情况,油枪应对称投入。点火初期油枪投入数量为四支。

1.3油枪的投入应按先AB层后BC层的顺序投入。

1.4油枪着火后,油枪辅助风档板应自动开至80%以上,否则人为干预。

1.5通过油枪着火颜色(金黄色,燃烧中心略发白)及排烟颜色(白灰色)判断风量是否合适。送风电流一般在50A左右(单侧送风机运行时,送风机电流一般在80A左右)。一般油枪火焰的长度为2~2.5米。

1.6油枪雾化角过小或着火后常发生熄灭的原因为油枪雾化不好,应及时联系检修人员清理油枪。一般油枪雾化角不小于65°不大于75°。

1.7锅炉汽包压力大于0.5MPa,汽机旁路投入正常、汽包壁温差不大于40℃时,及时增投油枪。

1.8机组并网前一小时左右制粉系统达到启动条件时应启动一套(A或B)制粉系统运行。制粉系统启动初期,在对磨煤机加热过程中,排粉机电流不可大于65A,磨煤机启动后出口温度大于80℃方可启动给煤机运行,给煤机启动后一定要就地查看三次风是否着火,确认三次风着火稳定后制粉系统转入正常运行方式。

1.9当一次风温达120℃、粉仓粉位大于0.5米时,给粉机具备投运条件。给粉机的初期投入同样应对称投入,其转速不低于450转、不大于600转,控制一次风压,使投入的一次风管一次风速不大于25米、不小于21米(一般优先投入B层给粉机运行)。

1.10锅炉投粉后要适当减少送风量,防止风量过大造成煤粉着火不好。一般煤粉在离火嘴在0.5米处着火,最迟不长于1米。

1.11给粉机投运过程中,当发现给粉机的投运造成炉膛负压大幅波动(±300Pa)时,应立即停运该给粉机运行并查明原因(是否存在下粉不畅、煤粉结块、粉仓进水);当发现所投运的给粉机投运后,炉膛负压没有反应、锅炉压力无上涨趋势时,可以认定该给粉机不下粉,应立即停运该给粉机运行并进行疏通处理,处理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禁止边疏通边运行。

1.12机组启动过程中,锅炉压力的升速率通过给粉机的转速控制,给粉机的启停要确保燃料的平稳增减(即一台给粉机的启停,它的燃料量由运行给粉机的转速减、增来平衡),不得发生燃料量的突变情况,不得同时投入多给粉机运行。建议锅炉启动过程中一次只投两台给粉机,确认其燃烧正常,锅炉压力上涨。当锅炉压力无上涨趋势或上涨趋势减弱,汽包水位正常时,方可继续增投给粉机。

1.13机组启动过程中,遇到主/再热汽温、汽包水位异常时,应停止升压,稳定燃烧,待主/再热汽温、汽包水位正常后方可继续升温升压;同时升温升压过程中与汽机专业要加强联系,确保开机工作的顺利进行。

2.锅炉正常运行的燃烧调整

2.1确保AB、BC层油枪可*备用,投切自如,发现油枪存在的设备缺陷及时联系相关单位处理并作好记录。

2.2经常检查炉内燃烧工况保持看火孔通畅,察看煤粉浓度及着火距离,正常情况,煤粉着火距离适中,火焰呈金黄色,不应出现暗红或混浊的火焰,烟囱更不允许冒黑烟,否则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风量或粉量,正常情况维持省煤器出口烟气含氧量4.0~5.0%,煤质较差时(如高灰份低发热量的煤种),维持省煤器出口烟气含氧量3.0~4.0%。

2.3正常情况下,给粉机转速应保持在450~800r/min范围(A层给粉机手动控制,不参与自动调节),负荷变化时,可采用改变给粉机转速、启停给粉机同时改变风量予以调整。

2.4煤质较差和低负荷时可少投给粉机,采用较高给粉转速,保持较高煤粉浓度,但不得缺角运行或非对称运行。

2.5着火不好可相应提高一次风温,降低一次风率(一次风速不大于25m/s,不低于18m/s),不得过调使火咀烧坏或一次风管堵塞。

2.6严格执行定期降粉和给粉机切换制度,正常情况下粉仓粉位不低2.0m,使粉仓工作状态稳定,调整各给粉机下粉挡板,尽量使下粉量一致稳定,防止火咀无粉及给粉自流造成燃烧大幅波动。

2.7维持合格的煤粉细度在R90=8~12%,根据化学分析,及时调整粗粉分离器折向挡板开度,低负荷或煤质较差时,可适当提高煤粉细度,以利于燃烧。

2.8因煤质变化,燃烧不稳定时,应首先满足全部A、B层火咀在最佳转速范围稳定运行且解除B层给粉机的自动。然后根据情况调整或切换C、D层火咀运行,任何工况下发现燃烧不稳必须投油助燃。

2.9消除炉膛漏风及制粉系统漏风,所有看火孔,打焦孔等应严密关闭。

2.10当主汽压力波动范围超过1MPa/min时,应立即解列炉主控自动。任何情况下,只要机组负荷下滑速率大于10MW/min,必须投入两只以上油枪助燃;在燃用设计煤种时,机组不投油的最低负荷为150MW,当锅炉负荷接近150MW时,应申请值长,要求增加负荷,以保证机组燃烧稳定。

2.11当负荷低于150MW或燃烧不稳时应立即投油助燃。低负荷给粉机的最佳运行方式为:A、B层给粉机全投、C层部分运行、D层备用或A层全投、B层不少于两台给粉机运行、C层全投、D层备用。

2.12因煤质引起燃烧不稳时应立即投油稳定燃烧并汇报值长要求取煤粉样进行分析。

2.13维持制粉系统正常运行,不得因旋风分离器堵塞造成三次风大量带粉而使燃烧恶化。制粉系统的启停对锅炉燃烧存在一定的挠动,注意加强锅炉燃烧的监视工作,及时调整燃烧、增投或切除给粉机运行,保持燃烧稳定。

2.14机组正常带负荷可参与自动调节的粉位为1.5米。

2.15粉仓粉位有两个以上粉标测量值为1.5米且有下降趋势时,机组负荷为200MW,这时应每半小时测量一次粉位,直至粉位都上升至2.0米以上(#1炉现按已制定每半小时测量一次粉位的特殊规定执行)。

2.16粉仓粉位有两个以上粉标测量值为1米且有下降趋势时,机组负荷为180MW。

2.17粉仓粉位有两个以上粉标测量值为0.5米且有下降趋势时,机组负荷为180MW,锅炉投BC层油枪助燃。

3.特殊工况下的燃烧调整

3.1因A或B制粉系统一台故障一时无法投入运行时,B层给粉机至少停运两台进行蓄粉,若粉位能维持,可稳定在该负荷下运行;若粉位仍有下降趋势,应减低A、B层给粉机转速减至500转,当粉位低于0.5米时,投运BC层油枪稳燃。

3.1.1A粉仓任一粉标测量粉位到零,必须投入AB、BC层全部油枪助燃。全投B层#5~#8给粉机运行,给粉机转速手动维持在600转,逐步停运#1~#4给粉机运行,进行A粉仓的储粉工作,关闭#1~#4一次风档板及AB层二次风档板、BC2层二次风档板全关。

3.1.2因A、B制粉系统故障或原煤仓堵煤,A粉仓粉位到零、B粉仓粉位正常的燃烧调整

3.1.2.1任何情况下,只要A粉仓#1、#2标粉位到零,必须同时投入AB、BC层全部油枪运行,C、D层给粉机手动运行,转速控制在600~800转。

3.1.2.2逐渐全停A、B层#1~#8给粉机运行并关闭#1~#8一次风档板,BC1、BC2层二次风档板全关,AB、BC层辅助风档板开度大于80%。进行A粉仓的储粉工作。

3.1.2.3当A粉仓粉位达0.5米且燃烧稳定时,可逐步投运B层#5~#8给粉机运行。

3.1.2.4A粉仓粉位达1米且有上升趋势时,可逐步投运A层给粉机运行,BC1、BC2辅助风档板可根据燃烧情况调整到适当开度,燃烧稳定后可逐步解列全部油枪运行,C、D层给粉机可投自动运行。

粉仓粉位低,制粉系统断煤或堵煤对锅炉燃烧工况的影响很大,特别容易造成锅炉燃烧失稳。这种情况下,一定加强对制粉系统的监视,出现制粉系统断煤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疏通处理,10分钟内煤斗堵塞无好转现象应制止该制粉系统运行,待堵煤疏通过后方可再次启动;正常运行时,给粉机出口盖板必须盖好、磨煤机入口冷风门必须严密关闭,在对原煤斗进行疏通工作时,给煤机的出入口盖板不可长时间打开,避免大量冷风漏入炉膛影响锅炉燃烧的稳定性。

3.1.4加强炉底密封水的监视,防止因炉底密封水断造成大量冷风进入炉膛,引起锅炉燃烧失稳。

3.1.5排除引、送风机因素,炉膛负压持续波动达±200Pa时,无论负荷高低都要投入足够的、合理位置的油枪助燃,同时注意汽包水位、给水泵的调节品质、炉膛压力变化及着火情况等相关参数异常时应采取相应对策。

3.2因C或D制粉系统一台故障一时无法投入运行时,C层给粉机至少停运两台进行蓄粉,若粉能维持,可稳定在该负荷下运行;若粉仍有下降趋势,应减低C、D层给粉机转速减至500转,当粉位低于0.5米时,投运C层全部给粉机运行,停运D层全部给粉机并关闭相应的一次风档板。

3.2.1因C、D制粉系统故障或原煤仓堵煤,B粉仓粉位到零、A粉仓粉位正常的燃烧调整

3.2.2.1任何情况下,只要B粉仓#3、#4标粉位到零,必须投入BC层2~4支油枪运行,A、B层给粉机手动运行,转速控制在600~800转。

3.2.2.2C、D层给粉机全部停运并关闭相应的一次风档板,关闭BC2、CD层辅助风档板。

3.2.2.3A、B层给粉机手动运行,转速控制在600~800转。

3.2.2.4B粉仓粉位达0.5米且有上升趋势时,可逐步投运C层#9~#12给粉机运行。锅炉燃烧稳定可断油运行,BC2、CD辅助风档板根据燃烧及负荷情况调整到适当位置。

3.2.2.5B仓粉位大于1米且有上升趋势时,机组负荷可参与调节。

4.制粉系统的断煤及燃烧的恶化,均会造成主再热汽温及汽包水位的大幅度变化,值班人员应加强监视,精心调整,防止主再热汽超温现象、汽包水位异常事故的发生。

5.锅炉发生灭火,应检查所有进入炉膛的燃料可*切断,锅炉再次点火前一定要充分吹扫,严防锅炉爆燃事故的发生。

6.正常情况下,AB层辅助风挡板手动控制,开度为100%,其它档板的控制根据机组负荷与炉膛差压的关系确定,建议一般采“束腰”型配风。

关于防止锅炉灭火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

当发生煤炭市场供需紧张,我厂存煤量严重不足,来煤情况复杂,又因燃料分析严重滞后,值班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锅炉运行时很可能燃用发热量低于21000KJ/Kg(5000大卡/Kg)、灰份大于30%,分析基灰发份≤11%的煤种,以及燃用发热量高于25000KJ/Kg(6000大卡/Kg)、灰份大于30%、可燃基挥发份≥25%的煤种,易发生燃烧不稳定造成的灭火事故、炉膛严重结焦以及火嘴烧坏、制粉系统发生爆炸事故等情况。为了保证锅炉的燃烧稳定及设备健康,技术要求如下:

一、在燃用低发热量、低挥发份的煤种时,锅炉运行要求如下:

1、锅炉运行期间如果发现机组负荷不能达到预定负荷要求,且在燃料自动情况下负荷波动较大(负荷下滑速度>10MW/min、主汽压力下滑速度>1MPa/min)、炉膛负压波动较大时,任何负荷下,应立即投油稳燃,将燃料自动方式解为手动方式运行、并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确因煤质问题引起机组负荷不能达到预定负荷要求时,严禁强行带负荷运行,且给粉机转速不大于900rpm,防止一次风堵管。

2、燃用低发热量、高灰分的煤种时,运行人员应加强对炉内燃烧工况的检查,并及时清除火嘴附近的焦块,防止火嘴区域大面积结焦,并通知灰渣泵注意电除尘的运行状况。

3、燃用低发热量、高灰分的煤种时,运行人员要控制锅炉出口氧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大于4.0%或低于2.5%,以3.0%为最佳。同时加强对锅炉的检查,消除炉膛漏风,尤其是炉底水封、制粉系统的检查工作;当燃用低发热量、高灰份、高挥发份(干燥基灰发份≥13%)的煤种时,应将控制锅炉出口氧量在4.0%~5.0%之间。

4、采用较高给粉转速(给粉机转速不小于500rpm、不高于900rpm),保持较高煤粉浓度,但不得缺角运行或非对称运行。着火不好可相应提高一次风温,降低一次风率,不得过调使火咀烧坏或一次风管堵塞。

5、燃用低发热量、高灰分的煤种时,运行人员要严格控制锅炉负荷的升降速率,严禁突增、突减燃料量;要合理安排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不得同时启、停两套以上制粉系统,启停制粉系统操作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程规定操作,严禁瞬间将排粉电流加到正常运行值。

6、当发生制粉系统断煤时,很可能发生燃烧不稳的情况,此时应相应减少制粉系统的通风量,密切注意炉内燃烧工况,如果燃烧不稳立即投油稳燃;确认燃煤仓的堵煤情况或空仓在半小时内得不到改善,应停止该制粉系统运行。

7、维持制粉系统正常运行,不得因旋风分离器、细粉筛堵塞造成三次风大量带粉而使燃烧恶化。

8、当发生送、引、一次风机单侧设备故障时,任何情况下首先必须投油不少于四支,待故障处理完毕,燃烧稳定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助燃用油或不投油。当引风机自动不灵敏时,应及时将引风机自动解除,要求热工人员查找原因,尽快处理。

9、煤质变化时会引起汽温、汽压、锅炉水位、炉膛负压、氧量等主参数相应的变化。运行人员要及时分析原因,确因煤质变化引起燃烧不稳时,应立即投油助燃并配合化学在给粉机处取样化验。待燃烧稳定后,尽早断油运行。

10、若#1-4炉风量测量不准时,严禁投送风自动。

11、当燃烧不稳时,应立即停止吹灰工作。

12、加强火检的的监视,发现燃烧稳定的情况下,火检检测故障时应及时联系热工人员进行处理。防止因火检检测故障而发生的全炉膛灭火事故。

13、锅炉运行时,对炉膛负压显示不灵敏的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发生这种现象时,应立即联系热工人员进行处理。

14、粉仓粉位一般不应低于0.5M,当粉仓粉位低于0.5M时,应请示值长机组减负荷至150MW,投油二支助燃,待粉仓粉位有上长趋势时,逐步升负荷,燃烧稳定后逐步解列助燃油枪。

15、机组负荷低于180MW不能稳定运行,且仍有下滑趋势时应立即投油二支助燃;待负荷稳定、燃烧稳定后逐步解列助燃油枪。

16、用低发热量、高灰分的煤种时易发生给粉机下粉不好的情况,值班员要经常检查给粉机运行状况,发现此类情况发生,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疏通处理。

二、在燃用高发热量、高挥发份的煤种时,锅炉运行要求如下:

1、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在70℃,不得超过80℃,制粉系统停运时必须将磨煤机内的粉抽尽;

2、运行过程中注意监视粉仓温度,粉仓温度不得大于120℃;严格执行定期降粉制度。

3、认真监盘,严防一次风管堵塞;如发生一次风管堵塞必须立即用压缩空气进行疏通工作;一次风管停运时应充分吹扫,在吹扫过程中一旦发现一次风管内积粉有自燃现象时,立即停止吹扫工作,将该一次风管与空气可*隔绝,并确认该给粉机插板已关、一次风挡板已关、吹扫点堵头已封闭。

4、粉仓、绞龙的吸潮管应完好,管内通畅无阻,运行中粉仓要保持适当负压。

5、每班必须加强燃烧器周围及冷灰斗的检查工作,发现结焦应及时清理,防止受热面大面积结焦;

6、加强捞渣机的检查,确保捞渣机的良好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消缺;

7、锅炉停炉前必须将粉仓粉位烧完;

8、备好充足的CO2,以便处理制粉系统的异常情况。制粉系统煤粉爆炸事故后,要找到积粉着火点,并进行有效隔离,必要时停止设备运行,采取针对性措施缩小事故范围。如发生粉仓爆炸应采取以下措施:锅炉投油四支、停止相应粉仓的给粉机、制粉系统运行、关闭吸潮管、排粉机的进出口挡板,开启粉仓、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二氧化碳门向粉仓冲入二氧化碳;如发生单台制粉系统爆炸,应立即停止该制粉系统运行,可*关闭磨煤机进口冷风门、热风门、隔离门、再循环门、排粉机进出口风门、吸潮管,开启磨煤机、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二氧化碳门向该制粉系统冲入二氧化碳。

篇3:某某电厂防止锅炉灭火技术措施

各值运行人员:

由于近期多次出现锅炉燃烧不稳和垮焦的现象严重威胁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防止锅炉燃烧事故的发生,请你们做好以下工作:

1.各值交班人员要向接班人员认真交待如下内容:锅炉燃烧稳定情况、锅炉燃用的煤质(包括上煤矿点)、锅炉结焦情况、锅炉排渣情况、锅炉带负荷能力、给粉机下粉情况、给粉机运行情况、制粉系统出力状况以及燃烧设备的运行情况。

2.值长接班后要认真了解煤场的存煤情况,结合交班值提供的锅炉燃烧情况,指导燃料合理配煤,确保锅炉所燃用的煤质稳定(可燃基挥发分≥15%、灰分≤35%、低位热值≥4500大卡/公斤),杜绝燃用单一烟煤或焦煤。

3.认真执行锅炉粉仓定期降粉制度,降粉粉位必须降到一米以下,并做好记录。

4.锅炉给粉机运行时给粉机转速不得高于850RPM,若高于850RPM,燃料自动必须改为手动运行;严禁在煤质不好时强行带负荷。

5.任何情况下,锅炉炉膛负压波动大于±200Pa或机组负荷下滑速率达10MW/min、主汽压力下滑速率达1MPa时,必须投油助燃;待锅炉燃烧、机组负荷稳定后,锅炉及时断油运行。

6.锅炉运行过程中,烟气含氧量不得大于5.0%.

7.严格执行制粉系统的启停操作规程,杜绝急停急启现象,杜绝长时间断煤情况发生,杜绝长时间堵煤。

8.锅炉主控每两小时进行一次燃烧器的运行状况检查工作,确认燃烧稳定性。

9.严格执行有关防止锅炉灭火技术措施:锅炉燃烧调整指导建议、关于防止锅炉灭火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见附页)。

2005年4月5日

锅炉燃烧调整指导建议

锅炉燃烧调整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锅炉燃烧的稳定及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确保锅炉燃烧工况的稳定,结合我厂运行经验及燃烧事故教训,特制定锅炉燃烧调整指导建议。

1.锅炉启动燃烧调整

1.1锅炉吹扫完成具备点火条件时,各层二次风档板不投自动,手动将其关至10%,油枪风档板投自动。(注:吹扫到点火二次风挡板一直投自动)

1.2油枪的投入巡检人员应就地具体查看油枪的着火情况,油枪应对称投入。点火初期油枪投入数量为四支。

1.3油枪的投入应按先AB层后BC层的顺序投入。

1.4油枪着火后,油枪辅助风档板应自动开至80%以上,否则人为干预。

1.5通过油枪着火颜色(金黄色,燃烧中心略发白)及排烟颜色(白灰色)判断风量是否合适。送风电流一般在50A左右(单侧送风机运行时,送风机电流一般在80A左右)。一般油枪火焰的长度为2~2.5米。

1.6油枪雾化角过小或着火后常发生熄灭的原因为油枪雾化不好,应及时联系检修人员清理油枪。一般油枪雾化角不小于65°不大于75°。

1.7锅炉汽包压力大于0.5MPa,汽机旁路投入正常、汽包壁温差不大于40℃时,及时增投油枪。

1.8机组并网前一小时左右制粉系统达到启动条件时应启动一套(A或B)制粉系统运行。制粉系统启动初期,在对磨煤机加热过程中,排粉机电流不可大于65A,磨煤机启动后出口温度大于80℃方可启动给煤机运行,给煤机启动后一定要就地查看三次风是否着火,确认三次风着火稳定后制粉系统转入正常运行方式。

1.9当一次风温达120℃、粉仓粉位大于0.5米时,给粉机具备投运条件。给粉机的初期投入同样应对称投入,其转速不低于450转、不大于600转,控制一次风压,使投入的一次风管一次风速不大于25米、不小于21米(一般优先投入B层给粉机运行)。

1.10锅炉投粉后要适当减少送风量,防止风量过大造成煤粉着火不好。一般煤粉在离火嘴在0.5米处着火,最迟不长于1米。

1.11给粉机投运过程中,当发现给粉机的投运造成炉膛负压大幅波动(±300Pa)时,应立即停运该给粉机运行并查明原因(是否存在下粉不畅、煤粉结块、粉仓进水);当发现所投运的给粉机投运后,炉膛负压没有反应、锅炉压力无上涨趋势时,可以认定该给粉机不下粉,应立即停运该给粉机运行并进行疏通处理,处理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禁止边疏通边运行。

1.12机组启动过程中,锅炉压力的升速率通过给粉机的转速控制,给粉机的启停要确保燃料的平稳增减(即一台给粉机的启停,它的燃料量由运行给粉机的转速减、增来平衡),不得发生燃料量的突变情况,不得同时投入多给粉机运行。建议锅炉启动过程中一次只投两台给粉机,确认其燃烧正常,锅炉压力上涨。当锅炉压力无上涨趋势或上涨趋势减弱,汽包水位正常时,方可继续增投给粉机。

1.13机组启动过程中,遇到主/再热汽温、汽包水位异常时,应停止升压,稳定燃烧,待主/再热汽温、汽包水位正常后方可继续升温升压;同时升温升压过程中与汽机专业要加强联系,确保开机工作的顺利进行。

2.锅炉正常运行的燃烧调整

2.1确保AB、BC层油枪可靠备用,投切自如,发现油枪存在的设备缺陷及时联系相关单位处理并作好记录。

2.2经常检查炉内燃烧工况保持看火孔通畅,察看煤粉浓度及着火距离,正常情况,煤粉着火距离适中,火焰呈金黄色,不应出现暗红或混浊的火焰,烟囱更不允许冒黑烟,否则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风量或粉量,正常情况维持省煤器出口烟气含氧量4.0~5.0%,煤质较差时(如高灰份低发热量的煤种),维持省煤器出口烟气含氧量3.0~4.0%。

2.3正常情况下,给粉机转速应保持在450~800r/min范围(A层给粉机手动控制,不参与自动调节),负荷变化时,可采用改变给粉机转速、启停给粉机同时改变风量予以调整。

2.4煤质较差和低负荷时可少投给粉机,采用较高给粉转速,保持较高煤粉浓度,但不得缺角运行或非对称运行。

2.5着火不好可相应提高一次风温,降低一次风率(一次风速不大于25m/s,不低于18m/s),不得过调使火咀烧坏或一次风管堵塞。

2.6严格执行定期降粉和给粉机切换制度,正常情况下粉仓粉位不低2.0m,使粉仓工作状态稳定,调整各给粉机下粉挡板,尽量使下粉量一致稳定,防止火咀无粉及给粉自流造成燃烧大幅波动。

2.7维持合格的煤粉细度在R90=8~12%,根据化学分析,及时调整粗粉分离器折向挡板开度,低负荷或煤质较差时,可适当提高煤粉细度,以利于燃烧。

2.8因煤质变化,燃烧不稳定时,应首先满足全部A、B层火咀在最佳转速范围稳定运行且解除B层给粉机的自动。然后根据情况调整或切换C、D层火咀运行,任何工况下发现燃烧不稳必须投油助燃。

2.9消除炉膛漏风及制粉系统漏风,所有看火孔,打焦孔等应严密关闭。

2.10当主汽压力波动范围超过1MPa/min时,应立即解列炉主控自动。任何情况下,只要机组负荷下滑速率大于10MW/min,必须投入两只以上油枪助燃;在燃用设计煤种时,机组不投油的最低负荷为150MW,当锅炉负荷接近150MW时,应申请值长,要求增加负荷,以保证机组燃烧稳定。

2.11当负荷低于150MW或燃烧不稳时应立即投油助燃。低负荷给粉机的最佳运行方式为:A、B层给粉机全投、C层部分运行、D层备用或A层全投、B层不少于两台给粉机运行、C层全投、D层备用。

2.12因煤质引起燃烧不稳时应立即投油稳定燃烧并汇报值长要求取煤粉样进行分析。

2.13维持制粉系统正常运行,不得因旋风分离器堵塞造成三次风大量带粉而使燃烧恶化。制粉系统的启停对锅炉燃烧存在一定的挠动,注意加强锅炉燃烧的监视工作,及时调整燃烧、增投或切除给粉机运行,保持燃烧稳定。

2.14机组正常带负荷可参与自动调节的粉位为1.5米。

2.15粉仓粉位有两个以上粉标测量值为1.5米且有下降趋势时,机组负荷为200MW,这时应每半小时测量一次粉位,直至粉位都上升至2.0米以上(#1炉现按已制定每半小时测量一次粉位的特殊规定执行)。

2.16粉仓粉位有两个以上粉标测量值为1米且有下降趋势时,机组负荷为180MW。

2.17粉仓粉位有两个以上粉标测量值为0.5米且有下降趋势时,机组负荷为180MW,锅炉投BC层油枪助燃。

3.特殊工况下的燃烧调整

3.1因A或B制粉系统一台故障一时无法投入运行时,B层给粉机至少停运两台进行蓄粉,若粉位能维持,可稳定在该负荷下运行;若粉位仍有下降趋势,应减低A、B层给粉机转速减至500转,当粉位低于0.5米时,投运BC层油枪稳燃。

3.1.1A粉仓任一粉标测量粉位到零,必须投入AB、BC层全部油枪助燃。全投B层#5~#8给粉机运行,给粉机转速手动维持在600转,逐步停运#1~#4给粉机运行,进行A粉仓的储粉工作,关闭#1~#4一次风档板及AB层二次风档板、BC2层二次风档板全关。

3.1.2因A、B制粉系统故障或原煤仓堵煤,A粉仓粉位到零、B粉仓粉位正常的燃烧调整

3.1.2.1任何情况下,只要A粉仓#1、#2标粉位到零,必须同时投入AB、BC层全部油枪运行,C、D层给粉机手动运行,转速控制在600~800转。

3.1.2.2逐渐全停A、B层#1~#8给粉机运行并关闭#1~#8一次风档板,BC1、BC2层二次风档板全关,AB、BC层辅助风档板开度大于80%。进行A粉仓的储粉工作。

3.1.2.3当A粉仓粉位达0.5米且燃烧稳定时,可逐步投运B层#5~#8给粉机运行。

3.1.2.4A粉仓粉位达1米且有上升趋势时,可逐步投运A层给粉机运行,BC1、BC2辅助风档板可根据燃烧情况调整到适当开度,燃烧稳定后可逐步解列全部油枪运行,C、D层给粉机可投自动运行。

3.1.3粉仓粉位低,制粉系统断煤或堵煤对锅炉燃烧工况的影响很大,特别容易造成锅炉燃烧失稳。这种情况下,一定加强对制粉系统的监视,出现制粉系统断煤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疏通处理,10分钟内煤斗堵塞无好转现象应制止该制粉系统运行,待堵煤疏通过后方可再次启动;正常运行时,给粉机出口盖板必须盖好、磨煤机入口冷风门必须严密关闭,在对原煤斗进行疏通工作时,给煤机的出入口盖板不可长时间打开,避免大量冷风漏入炉膛影响锅炉燃烧的稳定性。

3.1.4加强炉底密封水的监视,防止因炉底密封水断造成大量冷风进入炉膛,引起锅炉燃烧失稳。

3.1.5排除引、送风机因素,炉膛负压持续波动达±200Pa时,无论负荷高低都要投入足够的、合理位置的油枪助燃,同时注意汽包水位、给水泵的调节品质、炉膛压力变化及着火情况等相关参数异常时应采取相应对策。

3.2因C或D制粉系统一台故障一时无法投入运行时,C层给粉机至少停运两台进行蓄粉,若粉能维持,可稳定在该负荷下运行;若粉仍有下降趋势,应减低C、D层给粉机转速减至500转,当粉位低于0.5米时,投运C层全部给粉机运行,停运D层全部给粉机并关闭相应的一次风档板。

3.2.1因C、D制粉系统故障或原煤仓堵煤,B粉仓粉位到零、A粉仓粉位正常的燃烧调整

3.2.2.1任何情况下,只要B粉仓#3、#4标粉位到零,必须投入BC层2~4支油枪运行,A、B层给粉机手动运行,转速控制在600~800转。

3.2.2.2C、D层给粉机全部停运并关闭相应的一次风档板,关闭BC2、CD层辅助风档板。

3.2.2.3A、B层给粉机手动运行,转速控制在600~800转。

3.2.2.4B粉仓粉位达0.5米且有上升趋势时,可逐步投运C层#9~#12给粉机运行。锅炉燃烧稳定可断油运行,BC2、CD辅助风档板根据燃烧及负荷情况调整到适当位置。

3.2.2.5B仓粉位大于1米且有上升趋势时,机组负荷可参与调节。

4.制粉系统的断煤及燃烧的恶化,均会造成主再热汽温及汽包水位的大幅度变化,值班人员应加强监视,精心调整,防止主再热汽超温现象、汽包水位异常事故的发生。

5.锅炉发生灭火,应检查所有进入炉膛的燃料可靠切断,锅炉再次点火前一定要充分吹扫,严防锅炉爆燃事故的发生。

6.正常情况下,AB层辅助风挡板手动控制,开度为100%,其它档板的控制根据机组负荷与炉膛差压的关系确定,建议一般采“束腰”型配风。

关于防止锅炉灭火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

当发生煤炭市场供需紧张,我厂存煤量严重不足,来煤情况复杂,又因燃料分析严重滞后,值班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锅炉运行时很可能燃用发热量低于21000KJ/Kg(5000大卡/Kg)、灰份大于30%,分析基灰发份≤11%的煤种,以及燃用发热量高于25000KJ/Kg(6000大卡/Kg)、灰份大于30%、可燃基挥发份≥25%的煤种,易发生燃烧不稳定造成的灭火事故、炉膛严重结焦以及火嘴烧坏、制粉系统发生爆炸事故等情况。为了保证锅炉的燃烧稳定及设备健康,技术要求如下:

一、在燃用低发热量、低挥发份的煤种时,锅炉运行要求如下:

1、锅炉运行期间如果发现机组负荷不能达到预定负荷要求,且在燃料自动情况下负荷波动较大(负荷下滑速度>10MW/min、主汽压力下滑速度>1MPa/min)、炉膛负压波动较大时,任何负荷下,应立即投油稳燃,将燃料自动方式解为手动方式运行、并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确因煤质问题引起机组负荷不能达到预定负荷要求时,严禁强行带负荷运行,且给粉机转速不大于900rpm,防止一次风堵管。

2、燃用低发热量、高灰分的煤种时,运行人员应加强对炉内燃烧工况的检查,并及时清除火嘴附近的焦块,防止火嘴区域大面积结焦,并通知灰渣泵注意电除尘的运行状况。

3、燃用低发热量、高灰分的煤种时,运行人员要控制锅炉出口氧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大于4.0%或低于2.5%,以3.0%为最佳。同时加强对锅炉的检查,消除炉膛漏风,尤其是炉底水封、制粉系统的检查工作;当燃用低发热量、高灰份、高挥发份(干燥基灰发份≥13%)的煤种时,应将控制锅炉出口氧量在4.0%~5.0%之间。

4、采用较高给粉转速(给粉机转速不小于500rpm、不高于900rpm),保持较高煤粉浓度,但不得缺角运行或非对称运行。着火不好可相应提高一次风温,降低一次风率,不得过调使火咀烧坏或一次风管堵塞。

5、燃用低发热量、高灰分的煤种时,运行人员要严格控制锅炉负荷的升降速率,严禁突增、突减燃料量;要合理安排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不得同时启、停两套以上制粉系统,启停制粉系统操作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程规定操作,严禁瞬间将排粉电流加到正常运行值。

6、当发生制粉系统断煤时,很可能发生燃烧不稳的情况,此时应相应减少制粉系统的通风量,密切注意炉内燃烧工况,如果燃烧不稳立即投油稳燃;确认燃煤仓的堵煤情况或空仓在半小时内得不到改善,应停止该制粉系统运行。

7、维持制粉系统正常运行,不得因旋风分离器、细粉筛堵塞造成三次风大量带粉而使燃烧恶化。

8、当发生送、引、一次风机单侧设备故障时,任何情况下首先必须投油不少于四支,待故障处理完毕,燃烧稳定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助燃用油或不投油。当引风机自动不灵敏时,应及时将引风机自动解除,要求热工人员查找原因,尽快处理。

9、煤质变化时会引起汽温、汽压、锅炉水位、炉膛负压、氧量等主参数相应的变化。运行人员要及时分析原因,确因煤质变化引起燃烧不稳时,应立即投油助燃并配合化学在给粉机处取样化验。待燃烧稳定后,尽早断油运行。

10、若#1—4炉风量测量不准时,严禁投送风自动。

11、当燃烧不稳时,应立即停止吹灰工作。

12、加强火检的的监视,发现燃烧稳定的情况下,火检检测故障时应及时联系热工人员进行处理。防止因火检检测故障而发生的全炉膛灭火事故。

13、锅炉运行时,对炉膛负压显示不灵敏的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发生这种现象时,应立即联系热工人员进行处理。

14、粉仓粉位一般不应低于0.5M,当粉仓粉位低于0.5M时,应请示值长机组减负荷至150MW,投油二支助燃,待粉仓粉位有上长趋势时,逐步升负荷,燃烧稳定后逐步解列助燃油枪。

15、机组负荷低于180MW不能稳定运行,且仍有下滑趋势时应立即投油二支助燃;待负荷稳定、燃烧稳定后逐步解列助燃油枪。

16、用低发热量、高灰分的煤种时易发生给粉机下粉不好的情况,值班员要经常检查给粉机运行状况,发现此类情况发生,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疏通处理。

二、在燃用高发热量、高挥发份的煤种时,锅炉运行要求如下:

1、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在70℃,不得超过80℃,制粉系统停运时必须将磨煤机内的粉抽尽;

2、运行过程中注意监视粉仓温度,粉仓温度不得大于120℃;严格执行定期降粉制度。

3、认真监盘,严防一次风管堵塞;如发生一次风管堵塞必须立即用压缩空气进行疏通工作;一次风管停运时应充分吹扫,在吹扫过程中一旦发现一次风管内积粉有自燃现象时,立即停止吹扫工作,将该一次风管与空气可靠隔绝,并确认该给粉机插板已关、一次风挡板已关、吹扫点堵头已封闭。

4、粉仓、绞龙的吸潮管应完好,管内通畅无阻,运行中粉仓要保持适当负压。

5、每班必须加强燃烧器周围及冷灰斗的检查工作,发现结焦应及时清理,防止受热面大面积结焦;

6、加强捞渣机的检查,确保捞渣机的良好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消缺;

7、锅炉停炉前必须将粉仓粉位烧完;

8、备好充足的CO2,以便处理制粉系统的异常情况。制粉系统煤粉爆炸事故后,要找到积粉着火点,并进行有效隔离,必要时停止设备运行,采取针对性措施缩小事故范围。如发生粉仓爆炸应采取以下措施:锅炉投油四支、停止相应粉仓的给粉机、制粉系统运行、关闭吸潮管、排粉机的进出口挡板,开启粉仓、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二氧化碳门向粉仓冲入二氧化碳;如发生单台制粉系统爆炸,应立即停止该制粉系统运行,可靠关闭磨煤机进口冷风门、热风门、隔离门、再循环门、排粉机进出口风门、吸潮管,开启磨煤机、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二氧化碳门向该制粉系统冲入二氧化碳。

篇4:防止锅炉灭火放炮技术措施

1、锅炉灭火保护装置必须全程投入,解列须经总工程师批准。灭火保护火焰检测探头、工业电视要确保好用。凡遇有停炉,必须做灭火保护动态试验;大、小修启炉前,必须做灭火保护静态试验。

2、有结焦现象时投入水力吹灰器进行吹灰,结焦严重时要连续进行水力吹灰。

3、在低负荷或燃烧不稳时,要解列自动,手动调整,及时投油助燃。

4、发现锅炉灭火应立即停止向炉内供应燃料(包括煤粉、燃油及制粉系统乏气),查明原因并对锅炉进行通风5分钟后方可重新点火,灭火后恢复时,油抢必须保证着火燃烧良好。

5、运行中如果工业电视变黑、火焰检测指示灯灭、炉膛负压负到头,而灭火保护尚未动作时,应果断按灭火处理,不得过分依赖保护。

6、发现炉膛负压达到-0.8Kpa(第一层粉与第二层粉探头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没有检测到火焰)时,禁止投油助燃,严禁用爆燃法恢复燃烧,立即按灭火处理。

7、DCS系统电源全部消失或DCS系统全部瘫痪时,立即紧急停炉。

8、无论是手动紧急停炉,还是灭火保护动作停炉,在处理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所有跳闸的转机开关一定要拉至开位。

9、锅炉启动及灭火后恢复时,排粉机各挡板要处于关闭状态,启动排粉机后逐渐开启入口挡板及出口各分挡板,防止因启动排粉机时管道内积粉瞬间向炉内大量输送造成爆燃。

10、锅炉点火前送风风压控制在1.50~2.0KPa,油枪雾化良好、配风合理、火炬燃烧完全。投粉时保证给粉机插板全开,投粉后及时检查着火情况,如果燃烧不稳增投油枪后再投粉。

篇5:超超临界锅炉防磨防爆技术措施

?针对超超临界锅炉可能发生的四管泄漏型式与原因,可以对不同型式的爆管采取以下措施。

1.节流孔堵塞

?为防止节流孔堵塞,必须在锅炉选型、制造控制、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中采取以下措施。

1.1.?选型

?在锅炉选型时应尽量要求锅炉厂少设计节流孔调节阻力的结构。如果必须设计应控制节流孔尺寸不能过小。安装节流孔的换热管应设计在集箱上部进汽,减少杂物进到节流孔的几率。节流孔结构尽量不采用节流短管结构,可以考虑在集箱开孔时平衡换热管阻力。在水冷壁进口处安装节流孔时,应将集箱出水口设计在上部,宜在集箱端部设置捕积杂物的结构。

1.2.?制造控制

?制造检验时应注意清理干净加工杂物与屑末,清除干净锈皮、焊渣。按工艺要求进行防腐保护和密封。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注意按要求储存和密封。

1.3.?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注意清除干净制造遗留的杂物和内壁氧化皮,对锅炉系统及其附属系统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该防腐应防腐,该保护应进行保护,该酸洗的应该进行酸洗。防止处理不当引起管道内积聚杂物和锈皮、氧化皮等。在安装密封时应注意检查管道内杂物清理状况,尽量降低系统内积存杂物的可能。

1.4.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应改善锅炉冲管效果,对于有节流孔结构的锅炉不宜完全采用稳压冲管的方式,建议采用降压冲管或稳压冲管与降压冲管结合的方式,增大冲管系数,提高冲管质量。在每阶段冲管结束后打开有节流孔的受热面进口集箱,对积存的杂物进行人工清理。

1.5.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加强对壁温监测,尽早发现节流孔堵塞现象。

1.6.?维护

?在锅炉检修时对节流孔及其进口集箱进行检查与清理,重点检查联箱和管道的盲端等死角区域。同时对节流孔结构受热面上游的受热面出口集箱进行清理。增加换热管壁温测点,增加堵塞后能被发现的可能。如果某个受热面堵塞过多时可考虑在进口集箱进汽管安装滤网,并对滤网定时清理。

2.氧化皮脱落

?对于氧化皮脱落主要在设备选型,运行与维护上采取以下措施。

2.1.设备选型

在设备选型上主要是审核锅炉厂高温受热面材料设计是否合适,在选用高温受热面管材时除考虑高温强度、材料组织与性能变化外,还应当重点考虑材料抗高温氧化性能。超超临界锅炉大量采用国外进口不锈钢,国内没有这方面的使用经验,国外对这些管材的使用经验也有限,没有完全掌握其各方面的性能。其性能数据也不断修正。对高温受热面管材选用时建议采用以下原则。

(1)对于运行经验少的管材选用时应相对保守,选用材料时应选高一个等级的材料。

(2)尽量选用国内运行经验较多的材料,少选或不选运行经验很少的新材料。

(3)一根换热管尽量采用二种以下的材料,不宜采用很多种材料。

(4)换热管内经尽量选用一致,避免过多的变径结合面造成堵塞。

?在设计上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调温手段和旁路容量选择,从防止氧化皮大尺寸脱落的角度看,不宜选择无旁路系统。对喷水减温器的选择特别应注意其漏流问题,不能选择漏流量大的减温水调节阀(不论在高压或低压)。

2.2.运行

?在运行中防止氧化皮大尺寸脱落是减少氧化皮堵塞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在2003年就提出了一些措施,今天我们看到很多电厂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来防止氧化皮堵塞。

?(1)在锅炉停炉时应避免锅炉快速冷却,降低换热管壁温降低速率。同时避免在低负荷投用减温水。

?(2)在锅炉启动过程中尽量早地投用启动旁路,缩短换热管内“U”型弯内积水的蒸干温升时间。

?(3)在冲转和初始升负荷期间,采用带旁路启动,尽量建立较大的主蒸汽流量,同时提高冲转及并网时蒸汽参数。

?(4)在刚并网时,减小机组升负荷速度,降低主蒸汽温度升温速率。防止主蒸汽升温过快影响汽轮机运行安全而在很低负荷时投用减温水。

?(5)注意在机组开始升负荷时应保证蒸汽流量的同步增加,避免出现蒸汽流量不增加,蒸汽温度快速增加的现象。

?(6)在第一次投粉时,尽量减少磨煤机初始给煤量,同时减慢磨煤机给煤量增加的速率,减缓机组升负荷速度。

?(7)开始投减温水降温时,应严格控制减温水流量,控制屏过与高过进口汽温有一定的过热度。如果减温水调门漏流量大,必须避免在低负荷时投用减温水。

?(8)建议首次投用减温水时,尽量投一级减温水,不要同时投一级减温水与二级减温水。

?(9)若开始投减温水时减温水量难以控制,建议增加容量小、低蒸汽流速状况下雾发好的启动旁路减温器。

?(10)建议每次启动时,带负荷至机组一半负荷时,应保持一段时间采用低参数振荡负荷运行方式。之后较长时间运行在2/3~3/4?负荷区,并采用大流量、低参数运行方式,最好蒸汽流速能超过满负荷运工况;由于氧化皮的堵塞是一个亚稳态结构,扰动有可能将这种亚稳定状态破坏,可以在此负荷范围内采用蓄压变负荷或者同时采用调节旁路等措施,采用较大流量扰动等类似冲管方式冲洗换热管内可能存在的氧化皮搭桥现象。

?(11)建议增加锅炉高过、屏过与高再等高温受热面出口壁温监测点,防止运行中换热管超温,同时也能使换热管堵塞现象尽可能多地被监测到。

?(12)在运行过程中加强壁温监视,做好燃烧调整工作,减少高温受热面换热管的壁温偏差。防止个别换热管超温运行,内壁氧化皮生成速率大大加快。

?(13)特别提醒的是在机组抢修事故时应注意氧化皮脱落问题。应注意控制锅炉蒸汽温降速率;维持正常的闷炉时间,不能过早进行通风冷却。防止因抢修一次事故引起另外的一次或多次事故。

2.3.?维护

在维护过程中主要是检测内壁氧化皮厚度和氧化皮脱落后堆积状况,清理堵塞在换热管内的氧化皮,同时维护好壁温测点与减温水调节阀门。

3.水冷壁、包覆管鳍片焊缝拉裂泄漏

(1)制造厂鳍片焊缝端部检查发现存在裂纹、未熔合和深度大于等于0.5mm?的咬边及其他易引起应力集中的尖锐缺陷,均需打磨补焊,并采取圆滑过渡处理。

(2)考虑在安装鳍片和制造厂鳍片交接部位的鳍片中部开膨胀缝,安装补板侧开至一半位置,端部需打止裂孔,制造厂鳍片管中间安装拼缝如已开裂,可不补焊,否则建议开膨胀缝,为防止裂纹向管子延伸,可继续在膨胀缝前端磨出导向槽。

(3)检查修复溢流水箱及平衡水箱。防止水位过低。选型时尽量选用捞渣机等连续出渣方式。

(4)适当缩短出渣时间,防止出现堆渣现象;可在下弯头区域的鳍片上加装测温元件,控制使渣斗内热负荷不至于过高。

(5)使用恰当的固定方式在渣斗上部的宽鳍片管表面加装保温浇注料,使其不易损坏和大面积的剥落。

?对于渣斗水封板吊耳焊缝拉裂应采取以下措施

(6)对弯头等密封焊缝端部、吊耳板拼接处,检查发现裂纹或咬边等及时消缺。

(7)吊耳板拼接焊缝凡采取不开坡口单面焊的,均需采取双面焊或单面全焊透形式。

(8)检查水封板与吊耳间螺栓连接处是否存在卡涩现象,腰形孔预留膨胀间隙是否足够。

(9)最好对水封板吊耳与水冷壁的密封连接方式进行改造,尽量不要直接与水冷壁管进行焊接。

4.异种钢焊接接头早期失效

(1)首先在设计上,尽量避免使用奥氏体和铁素体类钢的异种钢焊接接头,确实无法避免时,应尽量使异种钢焊接接头位于低应力区。

(2)建议在今后异种钢接头的焊接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确保根部焊接质量。

(3)建议TP347H/T91异种钢接头应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热处理一般应先冷却至100℃左右,然后进行760℃左右的高温回火。

(4)提高异种钢焊接接头对未焊透、咬边等缺陷的验收要求。建议新建机组异种钢接头在安装前应扩大无损检测抽检比例,重点检查焊缝熔合线及根部焊接缺陷。

(5)针对异种钢接头容易发生早期失效的特点,异种钢接头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列为检查重点。可采用100%宏观加10%射线或超声波检测的检查比例。

5.不锈钢温度测点焊缝频繁开裂

(1)在现场能够进行热处理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与母材相近的焊接材料进行施焊。因此,从焊接角度上考虑,为保证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建议在今后的检修中,将不锈钢温包或管座更换为与母管同组别的材料。

(2)更换时,如原始测点结构型式为骑座式,建议采用温包与管座焊接,管座与母管焊接的接头型式进行,而不采用温包直接焊在母管的接头型式。

(3)对于此类异种钢焊接接头,即使采用Ni基填充金属,P91钢侧也要严格按照P91钢的焊接工艺要求进行热处理。

(4)加强对此类焊接接头的定期检查,对于插入式焊接结构,除进行表面无损检测外,还应采用超声波方法对焊缝坡口面积性缺陷进行监测。

6.再热器小R急弯弯头不等厚对接接头断裂

(1)该类型焊接接头有条件尽量全部更换;

(2)不等厚对接接头设计加工时应尽量减小焊接接头处的应力集中,如壁厚过渡区宜尽量远离焊缝。

(3)制造过程中应加强对内镗管子坡口实际加工尺寸的验收,严格控制内镗处管子的内径、壁厚及偏心等。

(4)提高焊接质量,特别是要注意打底焊道的成形控制。

7.集箱疏水管与放空气管积水热疲劳

(1)放空气管等小管安装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尽量缩短露天布置的长度,尽量采取回热、伴热措施,如可以考虑穿过炉顶大包箱或与蒸汽管道并行等。

(2)可以考虑在靠近集箱的合适位置设置一次门。

(3)运行维护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定期疏水措施。

(4)检修时,加强对此类管座内外壁的检查,加强对此类管道的保温检查和维护。

(5)对发现大管道或联箱内壁热疲劳裂纹严重时,尽量采取局部更换问题管段的方法解决,如换管确有困难,才可考虑扩孔挖除严重裂纹部位,重新设计变径加强管座的办法。

(6)一旦发现此类问题,应考虑加强小管道的保温和伴热,必要时对管线布置进行改造。

8.热膨胀受限导致应力集中部位疲劳失效

(1)首先分析焊接工艺有无问题,如焊接材料是否用错,组焊时是否未预留足够膨胀间隙等。

(2)对三通焊缝裂纹位置、重复性以及结构柔性等进行分析,如出现以上案例的特征,建议对管系布置进行局部改造,如上例中可将两路疏水管汇合三通移至一两个弯头之后,以增加管系柔性。

(3)从增加管道柔性的角度出发,合理调整管道走向和支吊架布置。

(4)更换或改善管座变径部位的应力集中情况。

9.T91、T23材料管子安装焊接接头频繁开裂泄漏

(1)加强基建时的全面焊接质量管理,焊接质量监理到位,实际施焊时严格执行焊接工艺。

(2)加强焊接质量验收,严格控制根部过烧和未焊透缺陷。

(3)一旦发现存在此类焊接质量问题,应充分利用检修机会,加强宏观检查和无损探伤抽查。

(4)由于现场检验条件限制,不能满足100%射线检验,应采用射线与超声波相结合的原则。

(5)为了提高裂纹检出率,射线检验时应注意控制倾斜透照角度不宜过大。

六、结论

?为了加强电厂防磨防爆工作,降低超超临界机组的四管泄漏事故,在机组选型,制造监督,调试与运行维护上采取以下措施。

1.?机组选型

(1)注意锅炉受热面材料选择,对使用经验较少的新材料降低一个档次使用;

(2)注意设计中尽量不要采用节流孔结构,即使选用也应限制节流孔径不能过小;

(3)结构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奥氏体和铁素体类钢的异种钢焊接接头,确实无法避免时,应尽量使异种钢焊接接头位于低应力区;

(4)对冷灰斗水冷壁采用宽鳍片结构的尽量选用捞渣机等连续出渣方式。

2.制造监督

(1)对容易失效的焊接必须选用科学的焊接工艺,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焊;

(2)加强联箱或管道与三通对接焊缝的焊接质量控制和检验;

(3)加强大型铸件如阀体、三通的验收检查,对重要设备最好采取驻厂监造形式;

(4)加强高强度钢T/P91和T23管子焊接接头的焊接质量控制和检验,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5)加强水冷壁和包覆过热器鳍片焊接质量的检查,严格控制漏焊、虚焊、过烧和咬边等缺陷,杜绝随意在管子上焊接承力或影响膨胀的附件;

(6)提高设备内部清洁度的控制要求,原材料内壁应清洁,注意防止储运过程中长期露天放置导致设备内部生锈,制造过程中对钻孔、切割、打磨等工序结束后均应进行清理。

3.安装

(1)应注意对安装焊接工艺的审查,确保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焊;

(2)对易失效结构进行重点检查,按要求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检验,检验时应注意方法的有效性;

(3)加强机炉外管道安装时的管线布置的现场审查,注意保证管系的柔性及注意防止疏水水位过高或冷凝水回流导致高温部件产生热疲劳;

(4)加强对安装验收,并对设计合理性进行审查,防止出现很不合理的设计通过验收。

(5)注意检查清理制造和输运储存过程遗留的杂物,在安装过程中对钻孔、切割、打磨等工序结束后均应进行清理,联箱封口前应履行内部清洁度验收手续。

(6)注意对锅炉系统的处理,该防腐应防腐,该保护应进行保护,该酸洗的应该进行酸洗。防止处理不当引起管道内积聚杂物和锈皮、氧化皮等。

(7)在安装时加强锅炉保温检查,特别是集箱疏水管及放空气管等容易发生积水的小管道。

4.调试

(1)对有节流孔结构的锅炉建议采用降压冲管或稳压冲管与降压冲管结合的方式,增大冲管系数,提高冲管质量;

(2)超(超)临界锅炉需酸洗、冲管结束及首次试运行(注:锅炉首次启动最好不要带满负荷)后应对联箱和节流孔处进行检查。并注意对系统内焊渣、泥沙、金属碎屑类杂物的清理。

5.运行

(1)应加强超温管理。监督超温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切实做好金属超温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

(2)应进一步关注锅炉汽水品质以及炉管结垢情况,防止大面积应力腐蚀等缺陷产生危害设备运行安全;

(3)做好燃烧调整,降低锅炉烟气温度分布偏差。降低受热面壁温偏差;

(4)控制锅炉升降负荷速率,防止受热面壁温发生大幅度波动和瞬间波动。加强蒸汽温度控制,防止很低负荷时投用碱温水。

6.维护

(1)对易失效的部位、焊接接头和结构加强检查,选择有效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2)加强对内壁氧化皮厚度和氧化皮脱落后堆积状况的检查;

(3)加强对有节流孔结构的受热面进口集箱及其上游出口集箱检查与清理,加强对小直径节流孔处杂物检

查;

(4)加强壁温测点维护,保证运行人员监视需要。

(5)加强锅炉受热面,集箱及相关管系的膨胀检查,防止膨胀不畅发生拉裂。

(6)加强受热面防磨防爆检查,尽早暴露缺陷,减少泄漏和爆管损失。

(7)做好设备改造,提高设备安全水平。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