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耐压试验安全操作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电线电缆耐压试验安全操作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4

1.电缆检验人员必须遵守电气高压试验一般规程。

2.所有试验工作人员在进行试验工作之前,必须穿戴好规定的防护用品,否则不准工作。

3.所有电缆的全部电气试验,要放在指定的试验场内进行。不准在试验场外、跨场、或接临时线路试验。

4.所有安全指示系统:门开关、电铃、信号灯等,必须保持灵敏。失灵时要及时修复。

5.试验工作人员在试场内进行工作时,首先断电,试场门应始终开着。门上应挂“试验场所带电,严禁入内”的警示牌。

6.试场金属隔栏,电气设备外壳及保护装置均要牢固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相应标准的规定。

7.所有电气设备,操作台部位地坪上,必须铺有绝缘橡皮垫,以防触电。

8.进行耐压试验的场地遮栏上应有“高压危险”等警示牌。试验工作人员在进入试场工作之前必须注意高压信号灯,信号灯亮时不准进入试场。

9.在剥电缆两端头护层(麻被、钢带、铅皮)时,要防止所用工具(刀、钳、剪)及钢带铅皮等将人碰伤。剥下之废料要及时清理出试场。

10.剥开电缆两端头护层的长度,以满足试验要求为准,不宜过长。不要损伤接近铅皮处的总绝缘。

11.确信接线无错、漏、试场上无人得知清场信号后,由主试人员关门通知方可送电。

12.电缆送电试验后,须等1~2分钟后,电缆无击穿、放电等现象再离开。

13.点燃喷灯时必须远离油库及电缆,喷灯打气时不宜压力过高。加油时必须熄灭喷灯。使用喷灯时应注意防止烧伤。

14.进行电缆试验前,必须详细检验试验设备、仪器和其它测量线路是否正常良好,调压器在零位。

15.高压隔离开关,除试验时不得合闸,试验完毕必须断开,并经组长检查无误。

16.在全部耐压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不准擅离工作岗位。要注意试场周围的安全警戒,防止有人误入试场。

17.耐压试验结束,立即断开电源开关,发出电压试验解除电信号(电铃、电喇叭)。

18.试验过程中,随时掌握被试品和试验设备、仪器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试验,问题解决后再继续试验。

19.试验过程中须进入试场改换接线时,在断电后必须首先用具有电阻的放电棒,将被试电缆全面对地放电,使静电消失,并验明无电。当试验全部结束后,不要立即拆除接地线或用手接触缆芯,应将三相短接对地进行放电,并持续一定时间,经证明无电后,方可用手触及。严禁接触未经放电、验电的试验电缆。

20.试验设备、仪器,应有专人管理操作,在没有得到管理人或站长同意之前,任何人不准乱动。不准对设备及安全装置随便更改或拆卸。

21.设备、仪器、仪表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校验,保证指示准确。

22.在试场内外工作时,要注意滚动的电缆盘和来往吊车。

23.试验完毕或停电后,应把所有开关断开,把试场门打开。调压器降回零位。

——摘自《机械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篇2:电容器试验安全操作规程

1.试验人员应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熟悉电容器的试验方法,掌握设备性能,按操作规程进行试验。

2.遵守电气高压试验一般规程。

3.检查设备信号灯、连锁开关是否正常及绝缘距离的可靠性。

4.电气试验必须两人以上方能进行。一人接完线,应由另一人检查后,方可进行试验。

5.不许拆动固定接线,不许拉临时线(如特殊需要,用后必须拆除)。

6.操作者进行试验时,应戴上防护用品,站在橡胶绝缘垫上。

7.试验过程中,不可随便离开操作台,如要离开,必须有人代替。

8.试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排除故障后,才能继续试验。

9.每次电源闸刀开关分,合一次,试验电容器都要进行放电。直流耐压试验后,必须用自动放电棒或手动放电棒将被试晶进行放电。放电棒应可靠接地。

10.试验结束后切断电源、水源,整理工作场地,锁好门窗,闭上电源、水源。

11.开动吊车及其它起重运输设备,应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2.无关人员在试验时不准进入试验间。

——摘自《机械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篇3:一般电工仪器仪表安全操作规程

1.使用示波器、电桥、电位计时,必须懂得其使用方法,通过仪器保管人后才能动用。

2.使用电桥测量电阻必须使被测对象断开电源,单独测量。一切标准仪器应定期校验,严禁擅自拆卸。

3.使用摇表前,应先空载试验,使用不得过猛,必须确认被试设备,线路无电时才能工作。

4.使用万用表必须懂得使用方法,测量电压、电阻、电流时应区别交,直流及测量范围。

5.禁止使用机壳漏电的电工仪器、仪表。

——摘自《机械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篇4:蒸气电瓶机车司机副司机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掌握机车结构、性能、熟悉铁路运输规程及铁路行车人员一般安全规定,经考试、体检合格,凭证驾驶。不准光背、赤膊、赤脚操作。

2.出车前必须检查信号、刹车装置、油料、压力表、照明器具、缓冲装置等重要部件是否良好。安全阀应做到定期校验,确保灵活有效。如有不良,排除后才能出车。灭火器材,必须完整有效。

3.出车前时,人员必须齐全,各守职责。行车时精神要集中,加强嘹望。要正确识别情况,掌握速度,不得估计揣测运行。认真执行呼唤应答制度。及时观察各种仪表。未确认信号或旗语之前或发现铁路上有障碍物或施工时,必须采取措施或停车检查、联系,确认道路良好无阻讨,方可通行。

4.调车作业时,车辆必须停拢,然后将风门关闭,风管拆开,方可提钩,并将刹车上紧,防止车皮溜滑。电瓶机车牵引列车时,调车员必须坚守岗位,协助随时停车。

5.起动、挂钩、提钩、终点和进出车间必须缓慢,要看清信号。情况不明,不准启动。

6.副司机操纵机车时,必须在司机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司机应对行车安全负责。在司机缺勤,当值班调度指定副司机代务时,其作业中应对行车安全负责。

7.机车行驶中,禁止机务人员到司机室外做检修机车或其它工作(扒煤除外)。乘务人员有权拒绝非作业人员登乘机车。严禁任何人跳车爬车。乘务人员禁止飞乘飞降。

8.在曲线、道口,厂大门、车马行人繁杂区域,应及时鸣笛,严密注意信号及线路周围情况。此时,一般不得加煤或进行其它作业活动,时刻准备采取有效停车措施。

9.机车放水或向缸内注水,开风泵,开放汽筒排水阀时,应弄清周围无人方可进行。清好炉灰必须在指定地方。

10.机车作业结束时,必须停留在线路警冲标内,方可关闭汽门,插好止销,手把位于中心。应对放汽缸排汽阀,小闸放在制动位置上,并放铁楔对车轮制动。

1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待机车各部运转状况,并作好记录。

——摘自《机械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篇5:燃油锅炉安全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1.司炉工在操作前应检查锅炉燃油系统是否良好,安全装置是否有效。

2.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燃煤锅炉”安全运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二]锅炉系统

1.冷炉升火前,应检查炉内有无积油,检查喷嘴和配风器。如有问题,应处理完善后再行升火。

2.锅炉升火前,应起动引风机和鼓风机,保持炉膛负压为49~98千帕,炉膛和烟道通风要进行5分钟以上,排除可燃气体,以防点火时发生爆炸。

3.点火时,应先给火后给油,开油阀时应先小开,着火后再开风门,然后调节。若喷油后不能立即着火,应迅速关闭油阀,停止喷油。待查明原因,通风5~10分钟,将炉内的可燃油气排出后再行点火。

4.当锅炉点火后,待水温达到40~50℃时,才能启动循环水泵。

6.升火过程中,司炉人员要加强监视,发现熄火要及时处理,以防炉膛爆炸。

6.点燃后,要注意调节火焰中心,不得偏斜或过高,应在炉膛内居中,且分布均匀。

7.停炉时,应防止急剧降温。在停止供油后,应先停鼓风机,后停引风机,然后关闭烟,风道挡板。

8.事故停炉时,应立即关闭油阀,停止供油。

9.认真做好设备仪表的维护保养工作,经常保持各处整齐干净。发现漏水、漏汽、漏油及不卫生情况不交班。

[三]供水系统

1.水质合格,且当分汽缸压力低于0.3兆帕时,应补充软化水,直至0.5兆帕时停止补充水。水质不合格时,不能补水。严禁补充自来水。

2.每天试用备用绐水系统一次,保证停电时能可靠地供水。

[四]供油系统

1.在阀门开关位置正常,油泵用手能自由转动,油路通畅,油温在60~80℃的情况下,允许启动油泵,在油泵及管路凝固的情况下严禁启动。

2.油泵起动前应先开溢流阀,待油泵上油后,再缓慢调节溢流阀达到所需压力。一般控制在588~784千帕左右。严禁在溢流阀关闭时起动油泵,以保证供油系统不漏油。

3.油泵每班轮换一次。泵前过滤器,每星期清洗冲刷一次。炉前过滤器每班转动一次,每星期清洗一次。

4.炉前油温应控制在80℃以上,最好超过100℃,80℃以下为不合格燃烧。

5.仪表阀门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开启旁通阀。

6.为了防止炉前燃料油凝结,在送油前应用蒸气加热并吹扫管道。

7.停炉后,应立即用蒸气吹扫炉子油管道,以防存油凝结。

[五]鼓风系统

1.每4小时轮换1次鼓风机,并根据燃烧情况,合理调节压力、风量。

——摘自《机械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