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厂安全教育培训讲义内容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选厂安全教育培训讲义内容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3

第一?安全管理常识

1、什么是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2、?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什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3.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落实安全方针。

3.2、制定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程、规定和制度并认真贯彻实施。

3.3、积极采取各种安全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保障员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作业条件,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4、采取各种劳动卫生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定期检测,防止和消除职业病及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3.5、对企业领导、特种作业人员和所有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

3.6、对职工伤亡及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和上报。

3.7、推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深化企业安全管理。

4、什么是三大规程、五项规定

4.1、三大规程是指《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4.2、五项规定是指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定期检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5、什么是“三不放过”原则

国家要求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在处理时实施“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对发生的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

6、什么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6.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6.2、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的组织措施。对于生产工人的安全职责,主要是应自觉地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并且要随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各种活动,主动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的意见,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等。

7、职工应如何遵章守纪

7.1、职工要做到遵章守纪,必须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建立五个方面的约束机制。即:

7.2、法律约束,要把全体员工的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到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的高度上来认识,使全体劳动这以现有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

7.3、制度约束,建立完备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工艺流程,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生产,提高全体劳动者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7.4、标准约束,安全生产必须实现标准化,在生产现场做到统一标准,绝不能我行我素,任意而为。

7.5、检查约束,各级安全主管人员要深入细致的进行安全检查,杜绝违章,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7.6、监督约束,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的监督作用,预先发现、分析、判断或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8、职工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有那些权利和义务

8.1、权利有五个方面:

8.1.1、有权利得知所从事工作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可能发生的事故。

8.1.2、有权获得保障其健康、安全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

8.1.3、有权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予以拒绝。

8.1.4、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8.1.5、在发生严重危及其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紧急避险,并应当将有关情况向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作出报告。

8.2、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8.2.1、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8.2.2、按规定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

8.2.3、必须听从用人单位管理人员的生产指挥,不得随意行动。

8.2.4、发现不安全因素或者危及健康安全的险情时,有义务向管理人员报告。

9、职工的安全职责是什么

9.1、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并随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9.2、遵守有关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中职工应做到的条款,为设备安全与正常运转尽到责任。

9.3、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关心周围安全生产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9.4、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班组长或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发生工伤事故,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报告领导,同时协助有关调查人员做好调查工作。

9.5、努力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本工种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参加各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评比、竞赛、管理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和自我保护意识,遵章守纪,拒绝违章指挥,对个人安全生产负责。

10、什么是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一般有哪些

10.1、安全教育也叫安全生产教育,是一项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

10.2、其形式主要有: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也称三级安全教育。

10.3、安全教育内容一般包括:

10.3.1、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高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端正态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0.3.2、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技术和专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员工懂得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科学技术知识,不仅在思想上树立我要做而且在技术上变成“我能做、我会做”。

10.3.3、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

11、什么是安全生产技能教育?

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

12、哪些属于不安全行为

12.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手伸进冲压模,工件固定不牢等。

12.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撤除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堵塞。

12.3、使用不安全设备

12.4、手代替工具操作

12.5、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12.6、攀坐不安全位置

12.7、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忽视其作用:不按规定配戴护目镜、不戴防护手套、不穿安全鞋、不戴安全帽等。

12.8、不安全装束:操纵旋转设备时带手套等。

第二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13、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构成要件是什么

13.1、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13.2、职业病构成四要件

13.2.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劳动者;

?13.2.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13.2.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13.2.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14、职业病如何分类

我国的职业病类别为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至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它职业病等10大类,115种疾病。详细职业疾病种类可查阅《职业病目录》。

15、职业病有哪些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在实际工作场所,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15.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5.1.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

15.1.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15.1.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15.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5.2.1、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不当、工作休息不合理等

15.2.2、劳动强度过大、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

15.2.3、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15.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5.3.1、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寒冷、酷暑、太阳辐射。

15.3.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16、如何预防职业病?

16.1、要从源头加以控制。用人单位一定要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保证劳动者所在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和防护条件符合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和卫生要求。

16.2、劳动者从事产生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充分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16.3、加强个人防护。衣服、口罩、手套等要按职业病防治的要求使用,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16.4、提高警惕,如果自己不舒服,或车间多名同工种工人出现相同症状,可以到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咨询,如有问题,马上检查治疗。

第三?消防安全管理

17、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

18、燃烧需具备哪些条件

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点火源),只有在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质才能发生燃烧。

19、什么是火灾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0、防火有哪些基本措施

防火的基本措施是:控制可燃物,隔离助燃物,消除着火源,阻止火势蔓延。

21、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灭火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冷却灭火,窒息灭火,隔离灭火,化学抑制灭火四种。

22、火灾是如何分类的

火灾的分类:根据国家标准GB5907-86《火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

22.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的火灾;

22.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22.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22.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23、燃烧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燃烧有许多种类型,主要是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24、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消防工作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24.1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4.2消防工作的基本措施是“

第三?电器安全与危害预防

25、电气火灾形成的主要原因

电气火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指电路、电器漏电、短路和电器设备的选用不当,

安装不合理,操作失误,违章操作,长期过负荷运行等引起的电弧、电火花和局部过度发热等引起的。电气线路或设备发生短路、超过负荷、接触不良或漏电的情况下,事故电流将是正常电流的几十倍到上百倍,所产生的电弧、电火花和表面高温,将使电气和设备的温度急剧上升,严重的可引燃物导致电气火灾或爆炸事故

26、如何扑救电气火灾

扑灭电气火灾的方法有断电灭火和带电灭火两种.通常应该采用断电灭火,迫不得已时才采用带电灭火的方法.

?26.1、断电灭火就是迅速切断发生电气火灾线路上的电源,如拉开闸刀开关,拔掉熔断器插尾,或用绝缘钳剪断电源线.断电灭火能保证扑救人员的安全,并能防止火势继续蔓延.电气设备和布线在切断电源后的灭火方法与扑救一般的火灾相同.

?26.2、带电灭火就是在没有切断发生电气火灾线路上的电源的情况下进行扑救.在时间紧迫来不及断电,或电源无法切断,或不能肯定确已断电的情况下,只能要用带电灭火.带电灭火必须采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ABC型'干粉灭火机,不可采用泡沫灭火机,也不能用水扑火,否则会造成触电事故.带电灭火时必须注意人体不可触及带电导体,应当使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

27、如何预防电气火灾

27.1、要有效防止用电起火,首先要保证安装质量,并应满足安全防火的各种要求。要用合格的电器,破损的开关、灯头和老化破损的电线都不能用,电线的接头要按规定连接法牢靠连接,并用绝缘胶包好。对接线桩头、端子的接线要拧紧螺丝,防止因接线松动而造成接触不良。

27.2、其次是不要在电力线的开关、插座、熔断器附近放置油类、棉花、木屑、柴草等易燃物。电气火灾发生之前,都有一种前兆,会散发出一种烧胶皮、烧塑料的难闻气味。当我们闻到这种气味时首先要想到拉闸停电,直到查明原因。如果万一发生火灾,不管是否因电起火,都必须先断开电源,再着手灭火。

?27.3、选用符合规格的保险丝或熔断器,切不可随意更换粗保险丝或干脆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若有条件,最好是安装漏电开关等保险装置

电气临时线审批管理制度

1、各单位及个人不得有意架设电气临时线,因工作需要必须架设临时线时,使用单位应向动力能源处申请,并填写临时用电申请单,同时要确定布线方案、安全措施、管理人员、使用时间等,并经动力能源处和安全环保部审核、批准,安全环保部备案,方可实施。

2、电气临进线每申请一次,期限最长15天,如需延期使用,则要再次申报,最长不得超过1个月。在申报期内,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对电气临时线的检查。

3、电气临时线必须由持证电工架设。

4、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使用的电气临时线,架设时都要符合正式线路的要求。

(1)、临时线必须用绝缘良好的橡皮线,其截面应能满足用电负荷和机械强度的需要。

(2)、电气临时线必须沿墙或悬空架设,距地高度:户内应大于2。5米,户外应大于6米。严禁在各种支架、管线或村上搭挂临时线。

(3)、电气临时线必须有能带负荷拉闸的总开关控制并有漏电保护装置,每一分路应设负荷相匹配的熔断器。临时线必须经闸引出,不准直接从正式线路上连接。

(4)、临时用电设备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接零)保护,临时线必须放在地面上的部分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5)、电气临时线与其它设备、门窗、水管距离应大于0。3米。

(6)、严禁在有爆炸和火灾危害的场所架设电气临时线路。

(7)、电气临时线投入使用,使用单位应指定专职电工进行管理,做好日常维护、检查线路和安全状况。

5、临时线路使用完毕,应立即拆除并向批准部门注销申请

?6、凡未办审批手续而私自安装电气临时线者,被查出后要立即拆除,并按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

1、易燃易爆场所是指在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因素,易造成人身伤害和物质损失的场所。

2、易燃易爆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防火、防爆警示标志。责任单位要进行定期和经常性检查,及时清除事故隐患。

3、易燃易爆场所要明确岗位责任人,消防设施、器材必须经常保持完备良好状态,做到班有班人管,人有会使用。

4、存在爆炸危险的场所,电机、照明应采用防爆型,要避免因接触不良、超负荷或过热而产生火花或着火,正确设置避雷装置,检修照明采用安全灯具,避免机械性撞击。

5、易燃易爆场所要严格遵守防火防爆制度,严禁在爆炸危险区吸烟,严禁明火取暖和焚烧可燃物,严禁在防爆区内装设电热设备。

6、易燃爆场所应设置完善的安全装置,如安装报警器、在压力容器上安装安全阀等,安全装置要按规定维护校对,保持处于良好状态。

7、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地和储存点、要严禁烟火,严格消除可能发生火灾的一切隐患。

8、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储存、使用、废品处理等,必须设有防火、防爆设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定员定量定品种的安全规定。

9、加强可燃物质的管理,对大宗可燃物质必须按品种堆放;对酒精、酒类、油漆、甲醇等易燃物质要妥善保存,不得靠近火源。

10、易燃易爆场所10米范围内严禁烟火,严禁私拉临时线,确需拉设临时线要严格执行公司《电气临时线审批制度》。

1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补、切割前要进行彻底清洗、置换,并经检测,可燃液体、气体含量应低于其爆炸下限2倍;进入容器、管道内进行焊补、切割,容器、管道内含氧量应大于19%,容器、管道外应设专人监护。

12、易燃易爆场所确需动火作业时,要严格执行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危险性作业审批与监护》制度。

篇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讲义范本

第一部分?安全管理概论

一、安全生产的概念和目的

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死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二、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指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管理生产企业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安全生产地位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们从出生那天开始,每时每刻都面对着人身安全问题。进入生产企业,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在交错复杂环境和在机械设备不停转动的周围工作,在日益俱增市场经济中,随着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相应的危险危害因素随之增加,尤其是化工生产企业,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导致事故,后果十分严重,事实表明,安全生产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要从思想上清醒的意识到安全生产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安全生产要警钟常鸣,工作中时刻都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要自觉遵守国家有关安全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生产中,从小事做起,正确保管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用具,自觉维护安全防护设施,真正做到“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才能保证生产正常运行;只有人人在生产过程中,保持高度警惕,意识到安全生产的地位及重要性,才能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换言之,企业以安全为天,则兴;员工以安全为本,则安。

四、安全生产原则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这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的生产、技术、机动(设备)、供销、贮运都必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订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执行,发生事故同样要追究主管人员的责任。

3、属地管理的原则

属地即工作管辖范围,可以是工作区域、管理的实物资产和具体工作任务(项目),也可以是权限和责任范围。属地特性有明确的范围界限,有具体的管理对象(人、事、物等),有清晰的标准和要求。属地管理即对属地内的管理对象按标准和要求进行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属地主管即是属地的直接管理者。属地管理就是要让员工产生“当家作主”的归属感,赋予员工对其属地享有管理权,即属地主管要对自身和进入其管辖区域的各类人员(包括施工人员、参观人员、服务人员等)实施管理。

4、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

现代化工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安全生产更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领导者的指挥、决策稍有失误,操作者在操作中稍有疏忽,检修和检验人员稍有不慎都可能酿成重大事故,所以必须强调“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5、坚持“四不放过”原则

国家要求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在处理时实施“四不放过”原则。即对发生的事故原因分析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

实施这条原则,是为了对发生的事故找出原因,惩前毖后,吸取教训,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发生。

五、事故预防

1、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人的失误,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一般来讲,不安全行为是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导致事故的人失误,是人失误的特例。

2、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从设计、制(建)造、使用、维修等方面消除不安全因素,创造本质安全条件。

(1)工程设计包括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等,工艺设计应考虑尽量排除或减少一切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不安全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产品设计应充分考虑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总之,工程设计要满足人机工程的设计要求和其它安全要求。

(2)使用应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要求精心操作,坚决反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特别要反对脱岗、睡岗、超负荷运转、任意拆除安全装置设施等不良行为。

(3)维护和检修是保障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坚持日常维护、检修制度,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因机械设备的缺陷引发的事故。

六、从业人员的权利

《安全生产法》明确赋予了从业人员享有工伤保险和获得伤亡赔偿的权利,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从业人员享有对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从业人员享有批评检控权及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从业人员享有在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七、从业人员的义务

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即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义务,即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3、发现不安全因素报告的义务,即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四、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

五、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

六、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

第二部分?安全管理内容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十三、十六、十七、十八条要求,危险化学品等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

(公司)级岗前安全培训的内容

1、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及意见;

2、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3、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4、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5、有关事故案例、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等。

部门、车间(工段)级岗前安全培训的内容

1、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6、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7、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8、有关事故案例;

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的内容

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3、有关事故案例;

4、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其他从业人员培训时间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十五条要求,危险化学品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二、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制度

安全检查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对劳动过程中的安全进行经常性的、突击性的或者专业性的检查活动。

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和硬件两部分,主要是:

1、查领导:是否对安全有正确认识;关心职工安全健康;重视安全工作;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效益关系;坚持“三同时”、“五同时”、“四不放过”原则;安全投入保证等。

2、查思想:是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

3、查制度:是否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4、查管理:是否有安全组织、安全网络、全员管理、目标管理、全过程管理等。

5、查隐患:查生产现场、管理上的漏洞,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检查原则安全检查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于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强检查。

安全检查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检查的目的和内容而定。常规形式有:

(1)综合性安全大检查:企业领导亲自组织,各级职能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参加的安全大检查。

(2)季节性、节假日前安全大检查:根据季节性特点,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如春季防雷,夏季防汛、防触电,秋季防火、防静电,冬季防冻、防滑等安全大检查。

(3)专业性安全大检查:以专业管理部门和技术人员(或聘请专家)为主体的组织形式开展安全检查评估活动。

(4)月查、周查和日巡查:车间、班组等基层单位组织的月检查、周检查和日常巡回安全检查等。

(5)自查:以员工为主体的自查形式。

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的处理

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该在检查过程中或以后,发动员工及时整改。整改应实行“三定、四不推”的原则(即“三定”: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人;“四不推”:班组能解决的不推到工段、工段能解决的不推到车间、车间能解决的不推到公司、公司能解决的不推到上级)。对于一些长期危害职工安全健康的重大隐患,整改措施应件件有交待,条条有落实。为了督促部门搞好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常用《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指定被查单位限期整改。

三、事故调查分析

事故的含义

凡引起人生伤害、导致生产中断或国家财产损失的所有事件,统称为事故。

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事故的分类

1、按性质分类

(1)人身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领域中所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

(2)设备事故: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机械、工艺、动力设备、管道、电线、建筑物、运输设备(包括附件)以及仪器仪表、工器具的非正常损坏,造成财产损失,影响生产的事故。

(3)火灾事故:由于火灾造成的伤亡或物质财产损失的事故。

(4)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爆炸,造成伤亡或物质财产损失的事故。

(5)生产事故:凡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或由于指挥错误、造成生产工艺不正常、停电、停汽(气)或减产、跑料、串料、机器运转异常等事故,均称为生产事故。

(6)交通事故:凡企业的车辆在行车中所造成的车辆损坏、物资损失和人身伤亡的事故。

(7)质量事故:机械产品、炼油、化工产品、施工质量等不符合国家、部颁、企业标准,变成废品、返工或降低标准出厂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称为质量事故。

(8)污染事故:凡属“三废”处理装置停用,工业装置排放污染物,引起周围居民人员中毒、死亡、农作物减产、树木枯死和牲畜伤亡,影响污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造成经济损失的事故,称为污染事故。

(9)急性中毒事故。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毒物质,在短期内大量侵入人体,使职工立即中断工作并须进行急救的中毒事故。

2、按伤亡事故分类

指事故发生后,按照事故对受伤害者造成损伤从而致使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分类:

a、轻伤:指损失1--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b、重伤:指损失105--6000个工作日之间的失能伤害。

c、死亡:其损失工作日定为6000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死亡年龄计算出来的。

(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指发生事故后,按照职工所受伤害程度和伤亡人数分类:

a、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b、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

c、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d、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事故;

e、特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事故调查分析处理的内容

事故分析是指在事故调查基础上所做的事故原因分析和责任分析,其中包括:间接原因、主要原因、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和主要责任的分析。

事故处理是指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如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经济惩罚和追究刑事责任等,以及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

事故调查分析的目的

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吸取经验教训,拟定改进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重复发生。伤亡事故调查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查不清楚不放过;责任得不到追究不放过;职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事故调查程序

1、现场处理

在事故发生后,要保护事故现场,事故现场的处理至少应当做到: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某些物体时,必须作出现场标志;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行标记或拍照、录像。

2、物证收集

通常收集的现场物证应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重要物件应保持原样;对危害健康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3、事故材料搜集

(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包括事故单位、地点、时间;受害人和肇事者的个人、工作、接受安全教育培训、过去的事故记录等情况。

(2)与事故有关的事实,包括事故发生前机械、设备、设施等情况;现场材料的性能及状态;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有关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工作环境状况;个人防护措施;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事实或因素。

(3)人证材料搜集。

(4)现场摄影或录相。

(5)事故图。如事故现场示意图、工艺流程图、爱害者位置图等。

4、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2)事故的间接原因:就是管理方面缺陷。间接原因是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因此,一般认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3)在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找出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5、事故责任分析

(1)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故,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2)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3)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事故处理

事故调查与事故处理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工作。事故处理是根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的过程。事故调查是事故处理的前提和基础,事故处理是事故调查目的的实现和落实。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事故调查报告后,及时作出批复;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有两种以上应当处以罚款的行为,应合并作出处罚决定。

第三部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

一、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按照理化性质及其危险性,危险化学品划分为7大类,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标准编号时,对一、二级危险化学品的区别,方法是序号500号以前的物品为一级危险品,500号以后的为二级危险品。

二、危险化学品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很大,主要可以归纳以下三个方面:

1、绝大部分危险化学品为易燃易爆物品。

2、相当一部分危险化学品属于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导致职业病。

3、如果危险化学品流失,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的健康。

主要危险

(1)潜在的主要危险是火灾、爆炸、泄漏、致人中毒、灼伤等。

(2)一旦发生事故,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巨额财产损失,危及周边人员的生命安全,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破坏。

五、生产、储存或使用危化品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和储存方式、设施。

2、厂房、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3、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安全要求。

6、有事故应急预案,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标准的消防设施等。

第四部分?防火防爆管理

一、燃烧爆炸危险特性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可燃物: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助燃物:凡是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传统说法叫助燃剂)。

着火源: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称为着火源。

燃点:可燃物在空气中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遇火源就燃烧,而且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可燃物质被点燃,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

闪点: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所发生闪燃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爆炸极限: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体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粉尘爆炸:一定浓度的可燃固体的微细粉尘呈悬浮状态分散在空气等助燃气体中时,遇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而引起的爆炸,称为粉尘爆炸。

二、燃烧的类型

1、闪燃。?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当

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所发生闪燃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2、自燃。?这里指的是广义的自燃,包括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加热自燃)。

本身自燃: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影响时,由于物质内部所产生的物理(辐射、吸附等)、化学(分解、化合等)及生物化学(细菌腐败、发酵等)过程产生热量,导致升温,加快上述过程速度,使可燃物温度越来越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发生燃烧,这叫本身自燃。

受热自燃:由外来热源将可燃物加热,使其整体温度达到自燃温度,未与明火接触就发生燃烧,这叫受热自燃。

3、点燃。?可燃物在空气中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遇火源就燃烧,而且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可燃物质被点燃,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

三、消防安全知识

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原理:一切灭火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之一),只要失去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会停止。但由于在灭火时,燃烧已经开始,控制火源已经没有意义,主要是消除前两个条件,即可燃物和氧化剂。

方法:1、减少空气中氧含量的窒息灭火法;

2、降低燃烧物质温度的冷却灭火法;

3、隔离与火源相近可燃物质的隔离灭火法;

4、消除燃烧过程中自由基的化学抑制灭火法。

灭火剂

1、水(及水蒸气)

水灭火剂的适用范围较广,除以下情况下,都可以考虑用水灭火。

(1)忌水性物质如;轻金属、电石着火不能用水扑救。

(2)不溶于水,而密度小于水的易燃液体着火不能用水扑救。

(3)密集水流不能扑救带电设备火灾,也不能扑救可燃性粉尘聚集处的火灾。

(4)不能用密集水流扑救储存有大量浓硫酸、浓硝酸场所的火灾。

(5)高温设备着火不能用水扑救,强度会受到影响。

(6)精密仪器设备、贵重文物档案、图书着火,不宜用水扑救。

以上各条不是绝对的,在特定情况下,采取适当措施,采用水适当形式(如雾状水、水蒸气等)可以扑救一些原来不能用水扑救的火灾。

2、泡沫灭火剂

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各种不溶于水的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也可用来扑救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的火灾。

3、二氧化碳及惰性气体灭火剂

该灭火剂主要用于电气设备和部分忌水性物质的火灾,灭火后不留痕迹,可用于扑救精密仪器、机械设备、图书、档案等火灾。但该灭火剂冷却作用较差,不能扑救阴燃火灾,且灭火后火焰有复燃可能,二氧化碳膨胀时,能产生静电,有可能引燃着火,二氧化碳能使救火人员窒息。

4、干粉灭火剂

该灭火剂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由能灭火的基料(90℅以上)和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组成。在救火中,干粉借助气体压力从容器中喷出,一般以粉雾形式灭火。

5、其他?用砂、土覆盖物来灭火也很广泛。

灭火器和消防设施

1、灭火器及配置

灭火器是指在其压力作用下,将所装填的灭火剂喷出,以扑救初起火灾的小型灭火器具。小型灭火器的配置种类及数量,应根据使用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占地面积、有无其他消防设施等情况综合考虑。

设置灭火器的要求是:根据场所可能发生火灾的性质,选择灭火剂的种类,并应保证足够的数量;灭火器应放置在明显、取用方便、又不易被损坏的地方;灭火器应注意使用期限,定期进行检查,保证随时启动。

危险化学品火灾的扑救?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不同的危险化学品或者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式可能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扑救火灾,反而可能使灾情扩大。此外,由于有些危险化学品本身或者燃烧产物具有较强的毒性或腐蚀性,容易使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比起扑救一般火灾,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是一项困难和危险的工作。扑救人员必须慎之有慎。

1、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总的要求

(1)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地点。(2)位于火场一线人员应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配戴防护面具或面罩等,应尽量佩带隔绝式面具,因为一般防护面具对一氧化碳无效。(3)首先应迅速查明燃烧物品、范围和周边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以及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4)尽快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如果该场所内的危险化学品品种较为固定,平时就应有针对性地配备灭火剂和消防设施。(5)在平时,针对发生爆炸、喷溅等特别危险情况,拟定紧急应对(包括撤退)方案,并进行演练。

2、常见危险化学品火灾的扑救要点

(1)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的要点

①切记不要盲目灭火,首先要堵漏或截断气源,在此之前应保持泄出气

体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泄出,与空气混合,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②灭火时要先积极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并扑灭火场外围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③如果火场中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必须首先尽量在水枪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点,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④如果确认无法截断泄漏气源,则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或将后两者撤离火场,控制着火范围,直至容器内可燃气烧尽,使火自行熄灭。⑤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当有容器爆裂危险时,及时做出正确判断,下达撤退命令并组织现场人员尽快撤离。

(2)易燃液体的扑救要点

①首先应该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及被困

人员。一方面着火容器、设备有管道与外界相通的,要截断其与外界的联系;另一方面如果有液体泄漏应堵漏或者在外围修防火堤。②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密度、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还应正确判断着火面积,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③扑救具有毒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具有毒性的易燃液体火灾时,救火人员必须佩带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3)爆炸品火灾爆炸的扑救要点

①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②应迅速组织力量及时疏

散火场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使火区周边现场形成一个隔离带。③切忌用砂、土盖、压爆炸物品,以免增加爆炸时其爆炸威力。④灭火人员要利用现场的有利地形或采取卧姿行动,尽可能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4)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的扑救要点(本公司无此类产品)

①首先要了解遇湿易燃物品的品名、数量,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燃烧范围及火势蔓延途径等。②如果只有极少量(一般在50克以内)遇湿易燃物品着火,则无论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仍可以用大量水或泡沫扑救。③如果遇湿易燃物品数量较多,而且未与其他物品混存,则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而应该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扑救,固体遇湿易燃物品应该用水泥(最常用)、干砂、干粉等覆盖。④如果其他物品火灾威胁到相临的较多遇湿易燃物品,应考虑其防护问题。可先用油布、塑料布或其他防水布将其遮盖,然后在上面盖上棉被并淋水。

(5)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的扑救要点

相对于其他危险化学品而言,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的扑救较为容易,一般都能用水和泡沫扑救。

①首先要迅速查明着火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其他燃烧物品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特性,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能否用水和泡沫扑救等情况。②不能用水、泡沫和二氧化碳扑救时,应该用干粉或用水泥、干沙覆盖。

(6)毒害品、腐蚀品火灾的扑救要点(本公司无此类产品)

①灭火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配戴防护面具。②限制燃烧范围,积极抢救受伤及受困人员。③凭借式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毒害品和腐蚀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配制相应的中和剂进行中和。④遇毒害品和腐蚀品容器设备或管道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堵漏措施。⑤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需要特别注意保护。

四、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1、替代。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代替易燃化学品。

2、变更工艺。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的危害。

3、隔离。采用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

4、通风。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浓度。

5、个人防护。选用合适劳保用品。

6、环境卫生。对废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

五、火灾爆炸事故预防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主要是:监控、监测、防外溢泄漏、通风置换系统。

2、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主要是:温度、压力、流量、物料配比等。

3、消除点火源,主要是:明火、高温表面、冲击磨擦、自燃发热、电气、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等

第五部分?电气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是指电气产品质量,以及安装、使用、维修过程中不发生任何事故。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两方面。

电气事故包括触电事故,雷电、静电、电磁场危害,电气火灾与爆炸,电气线路和设备故障等。

防触电管理

一、触电原因

1、接触裸露的带电体或过分接近带电体;

2、绝缘劣化、漏电使电气线路外批带电;

3、正常时不带电,仅在事故情况下带电而造成触电;

4、不懂或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二、电气事故的特点

1、电气事故危害大。电气事故往往伴随着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严重的电气事故

不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2、电气事故危险直观识别难。由于电既看不见、听不见,又嗅不着,其本身不具

备为人们直观识别的特征。因此,由电所引发的危险不易被人们察觉,使得电气事故往往来得猝不及防。

3、电气事故涉及领域广。电气事故并不仅仅局限在用电领域的触电、设备和线路

故障等,在一些非用电场所,因电能的释放,也会造成灾害或伤害。如雷电、静电和电磁场危害等。

三、电气事故的类型

1、触电事故?是以电流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事故。

2、静电危害事故?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尽管产生的静电其能量一

般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10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

3、雷电灾害事故?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

的特点,其能量释放出来可能形成极大的破坏力。

4、射频电磁场危害?射频是指无线电波的频率或者相应的电磁振荡频率,泛指

100kHz以上的频率,射频伤害是由电磁场的能量造成的,在射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5、电气系统故障危害?电气系统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在输送、分配、转换过程中,

失去控制而产生的。断线、短路、异常接地、漏电、误合闸、误掉闸、电气设备或电气元件损坏、电子设备受电磁干扰而发生误动作等都属于电路故障。

四、触电防护措施

1、采用安全电压。在任何情况下,电压系列的上限值,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

之间均不得超过交流(频率为50-500Hz)有效值50V。安全电压能限制人员接触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在安全电流范围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身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6V。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电压时,必须采用防止人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2、保证绝缘性能。电气设备的绝缘,就是用绝缘材料将带电导体封闭起来,使之不被人身触及,从而防止触电事故。此外,电工作业人员还应正确使用绝缘用具,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

3、采用屏护。屏护包括屏蔽和障碍,是指能防止人体有意、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

带电体的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安全装置。

4、保持安全距离。安全距离是指有关规定明确规定的、必须保持的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设备之间的最小电气安全空间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及安装方式等因素,大致分为4种:各种线路的安全距离、变配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各种用电设备的安全距离、检维修时的安全距离。

5、合理选用电气装置。合理选用电气装置是减少接触危险和火灾爆炸危害的重要

措施。选择电气设备时主要根据周围环境的情况,如在干燥少尘的环境中,可采用开启式或封闭式电气设备;在潮湿和多尘的环境中,应采用封闭式电气设备;在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必须采用封闭式电气设备;在有易燃易爆危险的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电气设备。

6、装设漏电保护措施。漏电保护措施是一种在设备及线路漏电时,保证人身和设

备安全的装置,其作用主要是防止由于漏电引起的人身触电,并防止由于漏电引起的设备火灾,以及监视、切除电源一相接地故障。

7、保护接地与接零。保护接地是把用电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的金属部

分用导线与接地体连接起来,使用电设备与大地紧密连通。保护接零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用导线与低压电网的零线连接起来。

五、触电的急救

1、迅速脱离电源。人触电以后,由于痉挛、失去知觉或中枢神经失调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脱离电源。这时,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是救治触电者的首要条件。

2、进行现场急救

(1)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应让触电者安静休息,注意观察并请医生前来治疗或送往医院;

(2)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已经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尚未中断,应让触电者安静地平卧,解开其紧身衣服以利呼吸,保持空气流通,严密观察,并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

(3)如果触电者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应立即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进行急救,若两者均已停止,则应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急救,并迅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

若触电者发生外伤,应根据情况酌情处理。

3、救护时的注意事项

(1)救护人员切不可用手、其他金属或潮湿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干燥的绝缘工具。救护人员最好只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2)为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摔倒,应准确判断触电者倒下的方向,特别是

触电者身在高处的情况下,更要采取防摔措施;

(3)人在触电后,有时会有较长时间的“假死”,因此,救护人员应耐心进行抢救,绝不可轻易中止,但切不可给触电者打强心针。

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

一、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

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爆炸危险场所的类别、等级和电火花形成的条件,结合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基本原则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二、防爆电气线路的选用

1、爆炸危险场所。在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电缆和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500V。1000V及以下者,电缆和导线的长期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5%,1000V以上者,需按短路电流校验。

2、火灾危险场所。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电缆和导线的额定电压同样不得低于500V。使用铝线时,铝线截面不得小于2.5mm2,并且应有可靠的连接和封端。露天裸线应有防雨、防雪措施。架空线路不得跨越火灾危险场所,其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

三、接地与接零

在爆炸危险场所,应根据低压配电网运行方式,采取接地或接零措施。

临时用电的管理

一、临时用电特点

临时用电具有临时性、移动性、露天性等特点,多数是在生产装置区内因抢修、修理临时事故及隐患、短期施工等情况下发生的。临时用电的作业现场最大特点是体现“临时”二字。场面上,多数是露天作业,现场交叉作业混乱,使用的电器或电动工具有的不规范,用电线路分布广且乱,经常出现乱拉乱扯现象。

临时用电设备包括:电机、开关箱、导线、插销、插座、仪表、照明灯

具、电动工具、通讯设备等。

二、临时用电事故原因分析

临时用电之所以是事故易发点,现场实践告诉我们有以下几条主要原

因:对安全用电措施不力,管理不善;临时用电设备有缺陷,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教育不够,操作人员缺乏电气安全知识;违反操作规程;检查不及时,维修保养不完善。

三、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1、在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区内,设立临时用电电源,必须按相应的防爆

要求采用防爆电气设备。若为大修时用电,为求方便设立的外防爆电源箱在装置非停产期间,必须断开其电源。

2、电源电缆线路在防爆区域内不能有接头。

3、在防爆区内的临时用电设备,在工作时必须按用火票要求,专人监

护,停止工作时应切断电源。

4、临时用电设施,必须安装符合规范要求的漏电保护器,移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应一机一闸一保护。

第六部分机械安全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学习,掌握相关设备的结构、性能,熟悉操作规程并取得操作许可,方可独立操作。冲床应专人使用严禁其他人员操作。

2、上班时应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2、正确使用安全保护和控制装置,不得任意拆动。

3、工作前清除工作场地防碍操作的物件。检查设备各传动、连接、润滑等部位及防护保险装置是否正常,装模具螺钉必须牢固,不得移动。检查机器设备运动部分(如导轨、轴承等)是否加注了润滑油。部分机械工作前应作空运转1-3分钟,飞轮运转是否平稳,检查离合器、制动器等控制装置的灵活性,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不得带病运转。

4、设备在运转时,严禁将手伸入运动或滑块区内,调整或修理机床时,必须关掉电源,挂“禁止操作”警示牌,需要点动或开动时,要通知每一个员工,否则,不允许开动。

5、必须核定冲裁力,严禁超负荷运作。?

6、一般禁止二人以上同时操机器。若需要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并负责脚踏装置的操作。两人以上共同操作时,负责搬(踏)闸者,必须注意送料人的动作,严禁一面取件,一面搬(踏)闸。

7、手和头部应与机器危险部位保持一定的距离,操作时要思想集中,严禁边谈边做,要互相配合,确保安全操作。

8、工作中身体任何部分严禁进机器运转部位。

9、必须定时检查机器的固件和螺蛳安装情况,如有松动或滑移应及时调整。

10、发现设备有异常声音和机构失灵,应立即关闭电源开关进行检查。

11、爱护机器设备,工作完毕及时停机,切断电源后,应将机台及周围擦试干净,保持清洁。

12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延缓劣化进程,及时发现和消灭故障隐患,从而保证安全运行。

13.执行工厂安全技术守则和本设备操作规程。

第七部分?职业卫生与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劳动保护用品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对劳动者的人身起保护作用,使劳动者免遭或减轻各种人身伤害或职业危害的各种用品。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

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

1、头部防护用品。如:防护帽、防尘帽、安全帽、防塞帽、防高温帽等。

2、呼吸器官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

3、眼面部防护用品。如:护目镜、面罩等。

4、手部防护用品。如一般防护手套、防毒手套、防酸碱手套、防高温手套、防寒手套、绝缘手套等。

5、足部防护用品。如:防水鞋、防寒鞋、防高温鞋、防酸碱鞋、电绝缘鞋等。

6、躯干防护用品。如:一般防护服、防寒服、防毒服、阻燃服、防静电服、耐酸碱服等。

7、防坠落用品。如:安全带、安全绳、安全网等。

二、劳动保护的作用

1、防止皮肤吸收毒物?皮肤吸收毒物有三条途径:表皮屏障;毛囊;汗腺。

2、防止烧伤、灼伤、冻伤?主要防止酸碱灼伤蒸汽烫伤。

3、防止物击、碰撞、触电等。

三、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劳保产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

2、在使用前对其防护用品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认定用品对有害因素防护效能的程度,启动是否灵活。

3、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该检测的必须检测,不能随便代替或以次充好。

4、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常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四、穿戴规定劳动保护用品

1、在禁火区内,禁止穿化纤服上岗。化纤织物在摩擦时易产生静电火花,在高温下呈半粘状,并粘附皮肤。加重烧伤伤势,不利于伤员抢救。

2、在接触腐蚀物质时,除穿戴耐腐蚀性材料做成的防护用品外,还要戴好防护眼镜。

3、在接触有毒物质时,除穿戴防止毒物渗透的防护用品外,必要时要戴防毒面具。

4、高空作业时,要戴好安全帽(包括系好安全帽带子),系好安全带。

5、特殊工种作业时,应按该工种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如车工要戴防护眼镜而不准戴手套等。

篇3:车间安全教育培训讲义

一、国家、企业安全生产遵循的方针: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二、劳动者的职责

1、严格遵守公司、车间规章制度和班组管理条例。

?2、服从领导安排,做好本职工作。

?3、熟悉岗位流程,熟悉操作细节。

?4、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5、要认真的做好每一项记录。

?6、交接班时要认真检查本岗位的各项情况。

?7、按时巡检,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上报

?8、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并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

9、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劳动保护用品、生产工具等。

10、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11、发生异常事故时要及时如实地向班组长汇报,保护现场并作好详细记录。

12、对岗位商业秘密及其它非共享资源要保密,不得随意向外人泄露。

13、对公司的物资财产在本区域本岗位的流通负有安全义务,确保不发生意外。

14、按时参加公司及车间举行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生产例会等。

三、我国为减少人为事故而采取的,在作业中作业人员的一个互相监督原则为,“四不伤害”:

1.不伤害自己

2.不伤害他人

3.不被别人伤害

4.保证他人不受伤害

四、做到“三不违”:

不违规操作规程

不违章指挥

不违反劳动纪律

五、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安全色:红、蓝、黄、绿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的意思。如禁止通行标志

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如当心有毒有害气体

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如必须携带矿灯

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如通行标志

六、劳动者工伤的认定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5.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7.患职业病的。

七、不得认定工伤的情况:

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醉酒导致伤亡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八安全常识基本知识点

1.?生产操作人员四懂:懂设备构造,懂设备性能,懂设备用途,懂工艺原理

2.?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事故

3.?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4.?不准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5.?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6.?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工具不准使用

7.?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

8.?停机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用

9.?未办高处作业证,不带安全带,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得登高作业

10.?操作的六严格:严格交接班制度;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操作法规,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11.?危险化学品: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性质,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12.?除办公室、控制室、值班室和检修班组室外,任何人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13.?“四不放过”事故处理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14.?燃烧的三要素为可燃物、助燃物、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温度。

15.?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或作业地段坡度大于45度,斜度上方及附近有坑、池、罐和传动机械等易伤人地段作业,均视为高处作业。

16.?在易散发有害、有毒气体上方的厂房、塔、罐上部施工,应禁止放空,同时高处作业人员应注意站在上风侧,佩戴防毒面并派专人监护。

17.?直接攀登高塔、平台、栏杆必须在作业前严格检验是否牢固,作业完毕及时撤离。严禁作业人员依、靠、坐在栏杆及脚手架护栏上休息。

18.?皮肤被化学品污染时,应该脱去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清洗,清洗要及时、彻底。

19、进行接触腐蚀性液体操作时,应该戴橡胶手套。

20、有人低压触电时先脱离电源,再接触伤者。

21、出现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当向上风方向疏散

车间常见物质的性质、防护和处理

一:氢气

1、性质、

5Z%q(v8b+O氢气的垂直漂浮性:氢气的密度小,当室内的氢气设备发生泄漏溢出的氢气,会升至屋顶死角处聚集不散,下面的门窗通风不宜将它驱散。氢气的积聚增加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性,氢气可使人肺部缺氧,浓度达75%即可使人致死。

8t3r&]7w%r5_'V.]2P6U&S氢气的爆炸极限宽:爆炸极限为4.1~74.2v%,氢气在很稀薄的情况下,也能发生爆炸。

#G&U2e*`4q/L/G氢气的爆炸威力大:具有易燃易爆,燃烧温度高,爆炸威力大等特点。

2?z7k3W,z(~)e.U'T2、氢气的泄漏处理及防护

*{2t2c4v7k#E:T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气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使用。?S

3、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5r*@0V,s/F&*防护措施:一般不许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作业场所,必须有人监护。

二:氯化氢

1、氯化氢气体性质

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的无色气体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30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废料用碱液-石灰水中和,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钙,用水稀释后排放,从加工过程的废气中回收氯化氢。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三:甲苯

1:、性质

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

2、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达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有大量甲苯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泥块阴断液体的蔓延;如倾倒在水里,应立即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用围栏阴断甲苯的蔓延扩散;如甲苯洒在土壤里,应立即收集被污染土壤,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任其挥发。事故现场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

3、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灭火方法: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四:醋酐

1、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2、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最好不用水处理,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3、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5、灭火方法

火方法: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五:氯苯

1、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不愉快的苦杏仁味。

2、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废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光气生成。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3、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六:多聚甲醛

1、性质

味道:甲醛刺激性气味

外观:白色固体颗粒

2、防护措施:

避免加热、接触火焰和火花等让其燃烧。不要接触溢出的多聚甲醛。少量的溢出使用适当的容器装好,再将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大量溢出时,撒上纯碱,用大量的水冲洗污染的地方,最后筑小堤防护,移开一切使其燃烧的物品。让不必要的人离开,将污染的地方隔离,不允许人接近。

应急人员防护:应佩戴适合个人的防护品。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下污染的衣服或鞋子,用肥皂水冲洗皮肤,如果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彻底的清洗污染的衣服或鞋子。

眼睛接触:立即撑开眼皮,用温水冲洗眼睛,进行眼科检查和治疗。

吸入:立即转移到没有污染的地方;如果不能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可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困难,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输氧;还要进行身体检查。

吞入:立即喝水、牛奶、蛋清或木炭粉的悬浮液,并以手指插入喉咙催吐,呕吐的时候保持头低于臀部;如果失去知觉,将头转向一边,保持体温,立即就医。

急救人员防护:穿着防护衣,戴防毒口罩,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及防渗透手套。

医师注意:对于吸入应准备好输氧设备;要避免洗胃和呕吐。危险特性:很小的火也是很危险的。其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可以爆炸,其粉尘和空气的混合物可以燃烧或者爆炸。

4、灭火方法:

灭火物质:十分干燥的沙子、泥土,化学泡沫,水,泡沫。

对于大火:喷洒大量的泡沫或水。

灭火措施:如果没有危险,首先移开着火地方多聚甲醛,用水喷洒着火的容器并驱散蒸气稀释外泄物或不燃物。如果货仓着火,用软管或水枪接水灭火。如果这些措施无效,采取以下预防:将无关人员离开,隔离危险区域,禁止入内,直到火灾熄灭。

七:盐酸羟胺

性质:无色结晶,易潮解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放出腐蚀性、刺激性的烟雾。

2急救救措: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泄漏处理: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篇4:铸造厂安全教育培训讲义

第一安全常识1、什么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2、?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什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3、?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是什么3.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落实安全方针。3.2、制定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程、规定和制度并认真贯彻实施。3.3、积极采取各种安全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保障员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作业条件,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4、采取各种劳动卫生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定期检测,防止和消除职业病及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3.5、对企业领导、特种作业人员和所有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3.6对职工伤亡及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和上报。3.7、推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深化企业安全管理。4、什么是“三不放过”原则国家要求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在处理时实施“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对发生的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5、什么是安全生产责任制6.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6.2、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的组织措施。对于生产工人的安全职责,主要是应自觉地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并且要随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各种活动,主动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的意见,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等。6、职工应如何遵章守纪7.1、职工要做到遵章守纪,必须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建立五个方面的约束机制。即:7.2、法律约束,要把全体员工的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到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的高度上来认识,使全体劳动这以现有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7.3、制度约束,建立完备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工艺流程,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生产,提高全体劳动者安全生产的责任感。7.4、标准约束,安全生产必须实现标准化,在生产现场做到统一标准,绝不能我行我素,任意而为。7.5、检查约束,各级安全主管人员要深入细致的进行安全检查,杜绝违章,发现问题立即整改。7.6、监督约束,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的监督作用,预先发现、分析、判断或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7、职工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有那些权利和义务8.1、权利有五个方面:8.1.1、有权利得知所从事工作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可能发生的事故。8.1.2、有权获得保障其健康、安全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8.1.3、有权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予以拒绝。8.1.4、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8.1.5、在发生严重危及其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紧急避险,并应当将有关情况向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作出报告。8.2、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8.2.1、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8.2.2、按规定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8.2.3、必须听从用人单位管理人员的生产指挥,不得随意行动。8.2.4、发现不安全因素或者危及健康安全的险情时,有义务向管理人员报告。8、职工的安全职责是什么9.1、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并随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9.2、遵守有关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中职工应做到的条款,为设备安全与正常运转尽到责任。9.3、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关心周围安全生产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9.4、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班组长或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发生工伤事故,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报告领导,同时协助有关调查人员做好调查工作。9.5、努力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本工种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参加各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评比、竞赛、管理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和自我保护意识,遵章守纪,拒绝违章指挥,对个人安全生产负责。9、什么是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一般有哪些10.1、安全教育也叫安全生产教育,是一项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10.2、其形式主要有: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也称三级安全教育。10.3、安全教育内容一般包括:10.3.1、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高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端正态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10.3.2、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技术和专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员工懂得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科学技术知识,不仅在思想上树立我要做而且在技术上变成“我能做、我会做”。10.3.3、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11、什么是安全生产技能教育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12、哪些属于不安全行为12.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手伸进冲压模,工件固定不牢等。12.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撤除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堵塞。12.3、使用不安全设备12.4、手代替工具操作12.5、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2.6、攀坐不安全位置12.7、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忽视其作用:不按规定配戴护目镜、不戴防护手套、不穿安全鞋、不戴安全帽等。12.8、不安全装束:操纵旋转设备时带手套等。第二?职业病危害与预防13、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构成要件是什么13.1、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13.2、职业病构成四要件13.2.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劳动者;

???13.2.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13.2.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13.2.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14、职业病如何分类我国的职业病类别为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至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它职业病等10大类,115种疾病。详细职业疾病种类可查阅《职业病目录》。15、职业病有哪些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在实际工作场所,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15.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5.1.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

?15.1.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15.1.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15.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5.2.1、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不当、工作休息不合理等15.2.2、劳动强度过大、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15.2.3、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15.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5.3.1、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寒冷、酷暑、太阳辐射。15.3.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16、如何预防职业病16.1、要从源头加以控制。用人单位一定要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保证劳动者所在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和防护条件符合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和卫生要求。16.2、劳动者从事产生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充分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16.3、加强个人防护。衣服、口罩、手套等要按职业病防治的要求使用,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规章制度、操作规程。16.4、提高警惕,如果自己不舒服,或车间多名同工种工人出现相同症状,可以到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咨询,如有问题,马上检查治疗。第三消防安全管理17、什么是燃烧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18、燃烧需具备哪些条件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点火源),只有在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质才能发生燃烧。19、什么是火灾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20、防火有哪些基本措施防火的基本措施是:控制可燃物,隔离助燃物,消除着火源,阻止火势蔓延。21、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灭火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冷却灭火,窒息灭火,隔离灭火,化学抑制灭火四种。22、火灾是如何分类的火灾的分类:根据国家标准GB5907-86《火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22.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的火灾;22.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22.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22.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23、燃烧的主要种类有哪些燃烧有许多种类型,主要是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24、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消防工作的基本措施是什么?24.1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24.2消防工作的基本措施是“第三电器安全与危害预防25、电气火灾形成的主要原因电气火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指电路、电器漏电、短路和电器设备的选用不当,安装不合理,操作失误,违章操作,长期过负荷运行等引起的电弧、电火花和局部过度发热等引起的。电气线路或设备发生短路、超过负荷、接触不良或漏电的情况下,事故电流将是正常电流的几十倍到上百倍,所产生的电弧、电火花和表面高温,将使电气和设备的温度急剧上升,严重的可引燃物导致电气火灾或爆炸事故26、如何扑救电气火灾扑灭电气火灾的方法有断电灭火和带电灭火两种.通常应该采用断电灭火,迫不得已时才采用带电灭火的方法.26.1、断电灭火就是迅速切断发生电气火灾线路上的电源,如拉开闸刀开关,拔掉熔断器插尾,或用绝缘钳剪断电源线.断电灭火能保证扑救人员的安全,并能防止火势继续蔓延.电气设备和布线在切断电源后的灭火方法与扑救一般的火灾相同.26.2、带电灭火就是在没有切断发生电气火灾线路上的电源的情况下进行扑救.在时间紧迫来不及断电,或电源无法切断,或不能肯定确已断电的情况下,只能要用带电灭火.带电灭火必须采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ABC型'干粉灭火机,不可采用泡沫灭火机,也不能用水扑火,否则会造成触电事故.带电灭火时必须注意人体不可触及带电导体,应当使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27、如何预防电气火灾27.1、要有效防止用电起火,首先要保证安装质量,并应满足安全防火的各种要求。要用合格的电器,破损的开关、灯头和老化破损的电线都不能用,电线的接头要按规定连接法牢靠连接,并用绝缘胶包好。对接线桩头、端子的接线要拧紧螺丝,防止因接线松动而造成接触不良。27.2、其次是不要在电力线的开关、插座、熔断器附近放置油类、棉花、木屑、柴草等易燃物。电气火灾发生之前,都有一种前兆,会散发出一种烧胶皮、烧塑料的难闻气味。当我们闻到这种气味时首先要想到拉闸停电,直到查明原因。如果万一发生火灾,不管是否因电起火,都必须先断开电源,再着手灭火。?27.3、选用符合规格的保险丝或熔断器,切不可随意更换粗保险丝或干脆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若有条件,最好是安装漏电开关等保险装置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1、易燃易爆场所是指在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因素,易造成人身伤害和物质损失的场所。2、易燃易爆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防火、防爆警示标志。责任单位要进行定期和经常性检查,及时清除事故隐患。3、易燃易爆场所要明确岗位责任人,消防设施、器材必须经常保持完备良好状态,做到班有班人管,人有会使用。4、存在爆炸危险的场所,电机、照明应采用防爆型,要避免因接触不良、超负荷或过热而产生火花或着火,正确设置避雷装置,检修照明采用安全灯具,避免机械性撞击。5、易燃易爆场所要严格遵守防火防爆制度,严禁在爆炸危险区吸烟,严禁明火取暖和焚烧可燃物,严禁在防爆区内装设电热设备。6、易燃爆场所应设置完善的安全装置,如安装报警器、在压力容器上安装安全阀等,安全装置要按规定维护校对,保持处于良好状态。7、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地和储存点、要严禁烟火,严格消除可能发生火灾的一切隐患。9、加强可燃物质的管理,对大宗可燃物质必须按品种堆放;妥善保存,不得靠近火源。10、易燃易爆场所10米范围内严禁烟火,严禁私拉临时线。

篇5:水泥厂安全教育培训讲义内容

一、主要内容

1、水泥生产中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部位

2、水泥企业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几种作业

3、遇上紧急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即事故预防

4、劳保用品的穿戴和使用

5、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义务

1、遵章守纪、服从管理

2、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4、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5、发现事故隐患或其它不安全因素立即报告

6、增强事故预防能力、协助或参与事故救援

三、水泥生产中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部位

一、旋转部位

1.禁止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运转的皮带;

2.清理这些地方的残渣必须停机;

3.这些“向内收缩”地方极易将您的衣角、袖子甚至是手指卷入,给您造成伤害;检查这些部位、甚至是上班前,您必须扣好自己的袖口、扣好衣服的前襟、扎好衣服的下摆和领口,确保着装“三紧”。

二、存在明显落差的部位

在落差超过1米以上的“突出部位”作业必须系采取防护措施保障自己或他人的安全。或设施防护栏杆、或设施安全网、或系上安全绳或安全带。

当您严格按此原则操作时,您会获得最大的收益——平安!

时间是金钱、效率是先机,

?质量是资本、安全是生命!

三、窑内或空间受限的地方

进入这类场所,除了必须戴好安全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走一步看一步”:注意观查上、下、前、后的情况,当心落物伤害您!

如果在金属筒体或潮湿的坑道内做事,进入之前除了必须穿好绝缘防护用品外,更重要的是要检查电缆线或电压是否安全

四、水泥生产企业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几种作业

一、机械设备维护或抢修;二、电器故障处理

机械设备检修前必须断电、(悬)挂(警示/标识)牌、上锁,指定专人监护,无关人员不许进入检修现场

检修电器设备前除依据上述原则断电、挂牌、上锁、指定专人监护外,还必须严格按规定填写停电工作票、办理停电、验电手续;检修完毕、送电前严格按要求填写送电工作票、办理送电手续。

三、清仓、清堵

清仓清堵之前,必须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制订清仓技术方案、指定现场监护人、进行技术交底;

进入清仓现场前,每个人都应在监护人的监督下严格按规定检查自己的个人防护情况;

清仓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方案或技术交底的要求操作,严禁站在“棚顶”上方捅捣,严禁钻入“棚顶”下方掏挖;

清仓过程中监护人应严格督促、及时制止他人违章。

四、梯子的安全使用

1、放置角度合适(75度)?2、原则上应至少超出顶部1米?3、顶部或两边必须用绳或铁丝捆绑固定

4、手脚并用、且至少应有一手两脚或一脚两手与梯子接触

5、使用合适的方式搬运或提升工具/设备,不得手提工具或箱子攀爬梯子

6、禁止在梯子上嬉戏或玩笑

五、遇上紧急情况或事故时应采取的措施

如果是机械伤害事故,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有如下两种:

接下来的工作是报告事故并保护现场

有两点要特别注意:

1、正常情况下请勿拉动拉绳或急停开关,否则将会导致相关生产系统全线停车或堵塞!那将是另一种事故。

2、问题处理完毕后必须即时复位并通知中控人员

六、水泥企业中的事故预防

任何企业的事故预防都以两种形式进行:组织预防和个体预防。前者依靠企业的投入、培训、管理等方式实现;

后者通过劳动者的参与、监督、自我保护和自觉维护等方式履行义务来实现。

以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眼光看,个体的防护意识、防护技能、保护措施和态度比组织预防更为重要。许多安全防护设施被人为损毁就是因为别人缺少主动爱护的意识(施工完毕未即时恢复),我们自己缺少主动维护的意识(未督促别人及时恢复)。

大家务必树立如下两个观念:

?安全和健康是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健全的体魄是我们职业生涯的发展基础,更是我们养家、保家的“本钱”!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弃自己的义务!

二、*当我们从事一项工作任务之前,首先应花两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一下完成这项工作所需要的全过程。当您确认现实的方案、措施或条件都已经具备了控制这项工作的风险时,您就应当严格这个现实的方案操作,不可随意改变

如果您确认自己无力控制或无法消除自己所遇到的风险时,请及时将您的发现或困难报告给您的上级,取得他的支持。在危险或危害没有清除前,请暂停工作,以防受到伤害。

识别危害和风险的关键在于你自己,关键在于您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责任心!

?切记:识别出风险只是第一步,制订控制风险的方案并严格按方案操作,包括认真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才是预防伤害的关键!

遇上工作不顺手或不顺心的时候,请停下来做这么几件事:

◆观察工作区域及其周围的环境;

◆想想你工作的区域或附近有什么变化,会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反思一下你前面的方案或操作是否出了错;

◆反思一下前面的工作有什么疏忽,应当如何补救;

◆确信上面的问题都不存在时,就要

2、“花点时间考虑如何正确地做事”

工作顺手的时候也要适时地“歇口气”,让工作稍慢两步:

观察一下周围的情况,看看有无异常或可能危及到您或工友人身安全的情况。

检查一下自己或工友的操作是否每一步都按方案执行;如果不是,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应该如何纠正。

预测一下有无发生“意外”的可能,是哪些“意外”,后果会怎样。

思考一下有什么措施可以预防这些“意外”或控制“意外”的后果。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措手不及!

3、工作任务完成之后该做些什么

查看工作场所。

做好收尾的事情,避免由此带来任何可能的危害。

回想一下,你对此项工作的计划过程和实际过程是否满意

做这项工作你感觉是安全的吗

和你一起工作的伙伴是否安全

下次再做同样的工作是否有改进的地方

相信通过清理(现场)、回顾(过程)、整理(思路)和总结(经验和教训),您的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今后的安全会更有保障!

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后果!

七、个人劳保用品、用具的穿戴或使用

对违章违纪者的态度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或用具是防止劳动者遭受职业伤害的“工具”,是劳动者自我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好这道防线!

爱护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一个人热爱生活,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行为表现,是一种美德;不爱惜劳动防护用品、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一种愚昧、短视、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都不负责的行为,迟早会尝到“无知”苦果。

遇到这种人,第一、我们应当即时指出,让他知道其中的危害;第二、我们应当共同指责,让他不负责的行为受到“孤立”;第三、对违章者必须明确而坚决进行处罚,让他从心理上、经济上、伦理上都得到教训

八、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1、开始作业前,请仔细地检查所使用工具、设备或环境的安全状况,工具不安全、环境不安全、有缺陷或缺乏安全保障的设备严禁使用!

2、进入现场之前,先查看地面、天上、身前身后或四财有无不安全的状态:地上有没有“地雷”、天上有没有“天雷”,尽可能地远离这些“雷”并及时举报埋“雷”者!

3、电气检修必须执行断电、挂牌、上锁的制度

4、1、起重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派人监护

2、无关人员自觉回避、服从管理

3、严格按规程或规定规范操作

谢谢大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