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道脚手架搭设安全交底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电梯井道脚手架搭设安全交底

编辑:制度大全2023-12-07

  工程名称:东莞虎门地表广场二期5、6、7、8、9号楼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网张挂、脚手架搭设

  工种:架子工

  1、从二层楼面起张设安全网或隔离棚,往上每隔三层并最多隔10m设置一道安全网或隔离棚。保持完好无损、牢固可靠。

  2、拉接必须牢靠,墙面预埋张网钢筋不小于ф14,钢筋埋入长度不少于30d。

  3、电梯井道防护安全网或隔离棚不得任意拆除,待安装电梯搭设脚手架,当搭到安全网或陋棚高度时方可拆除。

  4、电梯井道的脚手架一律用钢管、扣件搭设,立杆与横杆均用直角扣件连接,扣件紧固力矩应达到45~55n.m。

  5、脚手架所有横楞两端,均与墙面撑紧,四角横楞与墙面距离,平衡对重一侧为600mm,其他三侧均为400mm,离墙空档处加隔排钢管,间距不大于200mm。

  6、脚手架柱距不大于1.8m,步距为1.8m,且要符合电梯钢梁焊接及电梯安装要求.每低于楼层面200mm处加搭一排横楞,横向间距为350mm,满铺竹笆,竹笆一律用铅丝与钢管四点绑扎牢固。

  7、脚手架拆除顺序应自上而下进行,拆下的钢管、竹笆等须妥善运出电梯井道,禁止乱扔乱抛。

  8、电梯井道内的设施,必须由脚手架保养人员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9、搭设脚手架及张设安全网或隔离棚及拆除井道内设施时,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和系好安全带,挂点必须安全可靠。

  交底人签字:

  日期: 接受人(全员)签字:

  注:本交底一式三份,班组、交底人、资料保管员各一份。

篇2:砼分项工程技术质量安全交底书

  一.技术要求

  1.配制砼所用的水泥采用p.s32.5水泥,水泥进场必须有合格证,并按规范要求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砼用的粗骨料为碎石,规格为2-4cm,细骨料为中砂,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3.砼配合比需经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试验确定,称为试验配合比,施工中,须测定骨料含水率,计算出施工配合比。

  4.为保证砼质量,砼的搅拌时间最短为120s

  5.搅拌好的砼要卸尽,在砼全部卸出之间,不得再投入拌合料,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

  6.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砂、碎石必须车车过称,不得随意加减用量。

  7.采用振动器捣实砼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砼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②当采用振动棒时,捣实砼移动的间距不宜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③当采用平板振捣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8.在浇筑砼的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埋件和予留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圈梁、现浇梁、现浇板均为c20砼,应同时浇筑砼,施工缝应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部位。

  10.对已浇筑完毕的砼,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天,浇水次数应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

  10.在已浇筑的砼强度未达到1.2n/mm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11.砼缺陷的修整

  ①.面积较小且数量不多的蜂窝或露石的砼表面,可用1:2-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在抹砂浆之间必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

  ②.较大面积的蜂窝、露石和露筋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砼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粒,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砼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细骨料砼填塞并细致捣实。

  ③.对影响砼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二.质量要求

  1.砼原材料每罐称量的允许偏差(%)

  水泥、混合材料±2

  砂子、碎石±3

  2.检查砼在浇注地点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

  3.砼的搅拌时间随机检查。

  4.在每一工作班内,当砼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

  5.施工缝处不得有杂物。

  6.无孔洞、漏筋等。

  7.各项允许偏差单位(mm)

  轴线位移基础(墙、柱、梁)15(8)

  垂直度8

  标高±10

  表面平整度8

  截面尺寸±8、-5

  三.安全要求

  1.砼作业前,必须先检查操作台、架子和道路,确认安全可靠,方可作业。

  2、使用吊罐浇砼时,应经常检查吊斗、钢丝绳和卡具。如有问题及时处理,进行梁、柱作业时,必须站在里侧进行操作。

  3.作业人员严禁在梁、柱的模板上行走和作业。

  4.夜间作业场所和运输道路,必须由电工负责安设足够照明。

  5.使用振捣器时,必须对导线、开关等进行检查,如有导线破损、绝缘老化、开关不灵、无漏电保护器等,禁止使用。操作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交底人:接收人:

篇3:塔式起重机安全交底

  一、安装前准备工作

  1、安装人员在进入工作现场时必须带安全帽,登高作用时还必须穿防滑鞋,系安全带,穿工作服,带手套等。

  2、作业前,安装人员必须对所使用的钢丝绳、卡环、吊钩、板钩、耳钩等各种吊具和索具按有关规定作认真检查,合格者方准使用,不准超载使用。

  3、各安装工作必须在指定的专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作业。

  4、凡有下列情况时,不得进行塔身的升降作业:a、塔机安装工作应在塔机最高处风速不大于8m/s时进行。b、在雨、大雾等容易打滑的环境里。

  5、起重设备≥16吨汽车起重机。

  二、安装时注意事项

  1、必须遵循立塔程序。

  2、注意吊点的选择,根据吊装部件的外形尺寸、重量等,选用合适的吊具。

  3、塔机各部件所有销轴、塔身连接螺栓、螺母均是专用特制零件,用户不得随意代换。

  4、必须安装并使用保护和安全措施,如扶梯、平台、护栏等。

  5、必须根据起重臂臂长,正确确定配重数量。

  6、装好起重臂后,平衡臂上未装够足够平衡重前,严禁起重臂吊载。

  7、顶升前,应将小车开到规定的顶升平衡位置,起重臂转到引进架的正前方,然后用回转制动器将塔机的回转锁紧.

  8、顶升过程中,严禁旋转起重臂或开动小车及使吊钩起升或放下。

  三、安装程序

  1、安装底架

  将底架放在已浇注好的混凝土基础上,用垫板调整水平,其高度差与其间距之比必须小于1/1000。

  2、安装塔身部分

  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详细规定,用汽车起重机将五节标准节安装,安装好后其偏斜量与其相应高度之比必须小于4/1000。

  3、安装斜撑杆

  将斜撑杆安装在支撑节与底架支腿上,用销轴连接好。

  4、安装套架

  将安装好的油缸和安装好平台及栏杆的套架从塔身上面穿下,将8个滚轮与塔身间隙调整至2~4mm。

  5、安装上下转台及驾驶室

  将上下转台与回转支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好并将驾驶室与上转台用螺栓连接好,用汽车起重机吊起,将下转台与套架用销轴连接好,下转台与塔身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好。

  6、安装塔帽

  将挂好前后臂拉杆各一道的塔帽用汽车起重机吊起与上转台用销轴连接好,并安装护栏,将塔帽转到便于安装平衡臂的位置。

  7、安装平衡臂

  用汽车起重机将平衡臂与塔帽用销轴连接好,然后安装好平衡臂拉杆,使两根拉杆受力均匀并安装栏杆,然后将两块配重吊到平衡臂上,并固定好。

  8、安装起重臂

  将起重臂在地面上组合好,并将起重臂拉杆固定在起重臂上,用汽车起重机使起重臂与塔帽连接好,然后将起重臂拉杆安装正确,使前后拉杆受力均匀。

  9、安装平衡重

  将剩余的两块平衡重吊装到平衡臂上,并固定好。

  10、穿绕起升钢丝绳

  按照说明书的图示方向穿绕钢丝绳。

  11、安装液压站及接电缆线

  将液压站吊装在套架平台上并固定好。接通各机构电源。

  12、检验

  a、检查塔机安装的各项内容是否进行完毕并确保正确无误。

  b、进行起升、回转、变幅等各项动作试运转。

  c、顶升状态起重臂应处于说明书规定的正确方向。

  d、检查液压站系统是否畅通,紧固件是否牢固。

  13、顶升

  按说明书的具体要求进行顶升操作,不准违章作业,顶升到所需高度。如果超过独立高度,应按照说明书要求增加附着。

  四、 重机试调试

  1、起重机安装好后,安装人员必须按照自检表中要求的项目进行调试检查,调试后塔机运行要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调试人员应把调试情况记录在自检表内。

  3、塔机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操作,任何人不得超越说明书规定的范围,以保证塔机的安全稳定。

  五、 投入使用前的工作

  塔机投入使用前的工作,是为了保证塔机能正确操纵,并在安全条件下运行。这些工作主要是对塔机部件的检查以及调试各安全装置。

  1、部件检查

  为了检查架设工作的正确性和保证安全运转,应对塔机部件进行一系列试运转和检查工作。

  (1) 各部件之间的紧固联接状况检查;

  (2) 检查支承平台及栏杆的安装情况;

  (3) 检查钢丝绳穿绕是否正确,确保其不与塔机机构和结构件磨擦;

  (4) 检查电缆通行状况;

  (5) 检查平衡臂配重的固定状况;

  (6) 检查平台上有无杂物,防止塔机运转时杂物下坠伤人;

  (7) 检查各润滑面和润滑点。

  2、安全装置调试

  塔机安全装置主要包括:行程限位器和载荷限制器。行程限位器有:起升高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幅度限位器。载荷限制器有: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此外还包括风速仪。

  六、首次安装验收试验

  验收试验条件

  (一)试验条件:

  1.目测检查压重数量和位置。

  2.载荷试验时,风速不得超过10米/秒。

  3.载荷试验是将自由悬挂在吊钩上的载荷吊起。

  (二)动态试验:

  1.不必进行塔机组合动作,每一动作将分别试验。

  2.进行各种试验时,应按操作说明操纵塔机。

  3.如果各项功能合格并经目检未发现机构和结构件有任何损坏,则试验为合格。

  (三)静态试验:

  1.该试验为将相应的载荷吊离地面100至200mm,保持不动,至少10分钟。

  2.如未发现任何影响塔机安全性能裂缝,永久变形或其他损坏,则试验为合格。

  (四)试验人员及其他:

  1.塔机试验必须由专业人员或塔机制造公司指定机构或其他合法代表进行。

  2.此页和塔机说明书一起保存。

篇4: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安全交底

  1.人工挖孔灌注桩(简称挖孔桩,下同)适用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且持力层埋藏较浅、单桩承载力较大的工程。如没有可靠的技术和安全措施,不得在地下水位高(特别是存在承压水时)的沙土、厚度较大的淤泥质土层中进行挖孔桩施工。

  2.挖孔桩的fl深一般不宜超过40m。当桩长l≤8m时,桩身直径(不含护壁,下同)不应小于0.8m;当桩长为8m

  3.挖孔桩护壁混凝士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15,护壁每节高度视土质情况而定,一般可用o.3~1m。

  4.在岩溶地区或风化不均、有夹层、软硬变化较大的岩层中采用挖孔桩时,宜在每桩或每柱位处钻一个勘探钻孔,钻孔深度一般应达到挖孔桩孔底以下3倍桩径,以判别该深度范围内的基岩中有无孔洞、破碎带和软弱夹层存在。

  5.场地邻近的建(构)筑物,施工前应会同有关单位和业主进行详细检查,并将建(构)筑物原有裂缝及特殊情况纪录备查。对挖孔和抽水可能危及的邻房,应事先采取加固措施。

  6.场地及四周应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并制定泥浆和废渣的处理方案。施工现场的出土路线应畅通。

  7.从事挖孔桩作业的工人咀健壮男性青年为宜,并需经健康检查和井下、高空、用电、吊装及简单机械操作等安全作业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8.在施工图会审和桩孔挖掘前,都应认真研究钻探资料,分析地质情况,对可能出现流沙、管涌、涌水以及有害气体等情况应予重视,并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对安全施工存在疑虑,应在事前向有关单位提出。

  9.为防止孔壁坍塌,应根据桩径大小和地质条件采取可靠的支护扎壁的施工方法。

  10.孔口操作平台应自成稳定体系,防止在护壁下沉时被拉垮。

  11.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等必须经常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和安全使用。

  使用的电动葫芦、吊笼等必须是合格的机械设备,同时应配备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以防突然停电。电动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上班前、下班后均应有专人严格检查并且每天加足润滑滑,保证开关灵活、准确,铁链无损、有保险扣且不打死结,钢丝绳无断丝。支撑架应牢固稳定。使用前必须检查其安全起吊能力

  12.工作人员上下桩孔必须使用钢爬梯,不得用人工拉绳子运送工作人员和脚踩护壁凸缘上下桩孔。桩孔内壁设置尼龙保险绳,并随挖孔深度放长至工作面,作为救急之备用。

  13.桩孔开挖后,现场人员应注意观察地面和建(构)筑物的变化。桩孔如靠近旧建筑物或危房时,必须对旧建筑物或危房采取加固措施后才能施工。加强对孔壁土层涌水情况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14.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走,孔口四周2m范围内不得堆放淤泥杂物。机动车辆通行时,应作出预防措施和暂停孔内作业,以防挤压塌孔。

  15.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5m时.每天开工前应用气体检测仪进行有毒气体的检测,确认孔内气体正常后,方可下孔作业。

  16.每天开工前,应将孔内的积水抽干,并用鼓风机或大风扇向孔内送风5rain,使孔内混浊空气排出,才准下人。孔深超过lom时,地面应配备向孔内送风的专门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孔底凿岩时尚应加大送风量。

  17.为防止地面人员和物体坠落桩孔内,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护壁要高出地表面200mm左右,以防杂物滚人孔内。

  18.桩孔内的作业人员要遵守下列要求:

  (1)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绝缘鞋;

  (2)严禁酒后作业,不准在孔内吸烟,不准在孔底使用明火;

  (3)作业人员每工作4h应轮换一次;

  (4)开挖复杂的土层结构时,每挖深05-1m应用手钻或不小于@16钢筋对孔底做品字型探查,检查孔底面以下是否有洞穴、涌砂等,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进行挖掘;

  (5)认真留意孔内一切动态,如发现流沙、涌水、护壁变形等不良预兆以及有异味气体时,应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

  (6)当桩孔挖至5m以下时,应在孔底面以上3.0m左右处的护壁凸缘上设置半圆形的防护罩,防护罩可用钢(木)板或密眼钢筋(丝)网做成;在吊桶上下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防护罩下面,停止挖土,注意安全;若遇起吊大块石时.孔内作业人员应全部撤离至地面后才能起吊;

  (7)孔内凿岩时应采用湿式作业法,并加强通风防尘和个人防护;

  (8)如在孔内爆破,孔内作业人员必须全部撤离至地面后方可引爆;爆破时,孔口应加盖;爆破后.必须用抽气、送水或淋水等方法将孔内废气排除,方可继续下孔作业。

  19.口配合人员应集中精力,密切监视孔内的情况,并积极配合孔内作业人员进行工作,不得擅离岗位。在孔内上下递送工具物品时,严禁用抛掷的方法。严防孔口的物件落入桩孔内。

  20.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裴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专管,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电器安装后经验收合格才准接通电源使用。各桩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孔和一闸多用。孔上电线、电缆必须架空,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绝缘,并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孔内作业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

  21.在灌注桩身混凝土时,相邻lom范围内的挖孔作业应停止,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22.暂停施工的桩孔,应加盖板封闭孔口,并加o.8~lm高的围栏围蔽。

  23.现场应设专职安全检查员,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应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待消除隐患后再行作业。

篇5:水处理工艺结构施工安全交底

  1. 一般要求

  (1) 阴暗和夜间时,应设充足的照明。

  (2) 在高处和斜面上作业应支搭作业平台,上下必须走安全梯或斜道。

  (3) 池内有水时,夏季应采取排水和防溺水措施,冬季尚应采取破冰措施。

  (4) 在斜面上支脚手架时,立于斜面上的杆件底部必须固定牢固,防止滑移。

  (5) 结构上的预埋管、预埋件应固定牢固,其突出物应设护栏和安全标志。

  (6) 作业现场通风应良好,通风不良时应采取送风措施,在封闭、狭窄场所作业前应按要求检测作业环境空气质量,并在作业中进行动态监测,确认安全。

  (7) 综合性水池的水处理工艺结构相邻施工点同时作业时,应采取防止相互影响的安全措施;多工种施工时,应采取防止作业人员相互影响的安全措施;作业前检查现场环境安全状况时,除检查作业现场外,尚须检查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的相邻水池相应部位的环境安全状况,确认安全。

  (8) 池体内部水处理工艺结构施工,应按先内后外、先下后上的原则安排施工工序;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机具供应、环境状况编制施工方案,规定施工方法、程序、机具和安全技术措施。

  (9) 分布在平面、斜面等危及人员安全的溢流、排放,进水的孔、洞、堰口必须封闭;作业中需临时敞口时,必须设围挡或护栏和安全标志,作业后必须立即恢复封闭设施。

  (10) 上下交叉作业时的下作业层顶部和临时通行孔道的顶部必须设置防护棚,防护棚应支搭牢固、严密;防护棚应坚固,其结构应经施工设计确定,能承受风荷载;采用木板时,其厚度不得小于5cm;防护棚的长度与宽度应依下层作业面的上方可能坠落物的高度情况而定,上方高度为2m~5m时,不得小于3m;上方高度大于5m小于15m时,不得小于4m;上方高度在15m~30m时,不得小于5m;上方高度大于30m时,不得小于6m。

  (11) 施工通道应畅通,作业前应检查,确认符合要求,施工中应经常检查,确认合格,设置通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通道上方有施工作业的区段,必须设置防护棚。

  2) 上下层通道中有高差的部位之间必须设防滑坡道或安全梯;坡道应顺直,不宜设弯道。

  3) 在水池、管渠底部和顶部结构面上设通道,宜避开结构上的预留钢筋、孔洞等障碍物。

  4) 通道应根据运输车辆的种类、载重和现场环境状况进行施工设计,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应满足施工安全的要求。

  5) 脚手架通道应满铺脚手板;脚手板必须固定牢固,不得悬空放置;通道两侧应设高度不低于1.2m的防护栏杆和高18cm的挡脚板;进出口处防护栏杆的横杆不得伸出栏杆柱。

  6) 通道的宽度应据施工期间交通量和运输车辆的宽度确定;人行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5m,坡度不得陡于1∶3;行车的通道宽度不得小于车辆宽度加1.4m,且坡度不得陡于1∶6。

  2. 预制构件安装

  (1) 构件安装后,应割除吊环或弯平处理。

  (2) 安装现场应划定作业区,非作业人员不得入内。

  (3) 给水厂的防腐材料不得污染饮用水水质,有碍人体健康。

  (4) 采用起重机吊装时,现场作业空间应满足机械作业的安全要求。

  (5) 人工传递小管时,应速度缓慢,作业人员协调配合,防止砸伤手脚。

  (6) 人工抬运小构件时,作业中应统一指挥,作业人员应相互呼应,配合协调,动作一致。

  (7) 在现浇混凝土和砌体上面安装预制构件时,应待混凝土和砌体砂浆强度达设计规定后,方可安装。

  (8) 预制构件采用结构上预设的锚环做吊点进行安装时,作业前应查阅设计或施工设计图纸,经外观检查,确认安全。

  (9) 需在水池内运输或移送构件时,运输道路宽度应满足作业安全的要求,道路应畅通,作业前应检查,确认符合要求。

  (10) 安装作业应设信号工指挥;作业前,指挥人员应检查机具、吊索具、各岗位作业人员、周围环境等状况,确认安全。

  (11) 悬挑结构,安装后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必须对构件采取临时支承或拉结措施;在结构未稳定前,严禁拆除临时支承或拉结设施。

  (12) 热塑性塑料板材下料不宜在低于-15℃温度的环境下进行加工、安装,不得使用高速机具切割和打磨坡口;采用电热烘箱或气热烘箱等加热设备加热或成型时,电气接线与拆卸必须由电工按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交底具体要求进行操作;采用热风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焊接现场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材料和物品。

  2) 焊接使用空气压缩机的压力不宜大于0.5mpa。

  3) 焊接现场必须有良好通风环境,通风环境不良时,应安设通风设施。

  4) 焊工和热风系统机械工应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5) 压缩空气必须经滤清器过滤,待储气罐稳压后,方可送至热风焊枪加热使用。

  6) 焊接前,应检查机电设备,确认完好,热风系统的送风管路应连接牢固、严密,焊枪把线应绝缘良好,电气接线应符合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交底具体要求,并经试运行,确认合格。

  3. 现浇混凝土与砌体施工

  (1) 水泥混凝土施工及砌体施工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

  (2) 混凝土插入式振动器应由专人操作;作业前应经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3) 脚手架的支搭与拆除必须由架子工操作,使用前应经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

  (4) 设计文件中规定混凝土墙顶安设栏杆等时,宜在混凝土墙脚手架拆除前完成安装工作,并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

  (5) 混凝土插入式振动器的电力缆线必须由电工引接与拆卸;使用前应经检测,确认不漏电。使用中应维护缆线,发现破损或漏电征兆,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由电工处理。

  (6) 钢筋采用电弧焊接连接时,电力缆线的引接与拆卸必须由电工负责,并符合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交底具体要求;钢筋采用螺纹等机械连接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

  (7) 预埋件、预留孔洞宜在浇筑混凝土或砌体砌筑时完成;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埋设位置和构造应符合设计规定,埋设应牢固;预埋件外露部分较长、稳定性较差时,应采取临时支撑或拉结措施。

  (8)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设模板工、架子工对模板、架子进行监护,确认安全;作业中,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遇坍塌征兆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人员撤至安全区域,并及时处理。

  (9) 施工中需支搭脚手架做混凝土、砌体施工材料的运输通道时,脚手架结构应进行设计,并应符合脚手架安全技术交底具体要求;支搭完成,应进行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

  (10) 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应在施工前进行施工设计;侧模板采用螺栓拉结时,其直径、间距应根据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计算确定;模板支设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方可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

  4. 滤料层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

  (2) 滤料铺装时,不得将污染物洒落在滤层中。

  (3) 冲洗滤池前,应检查排水槽、排水管,确认畅通。

  (4) 向池中输送滤料时,池上、池下人员应密切配合,池下作业人员应避离下料方向。

  (5) 无烟煤、活性炭等干燥滤料的运输、筛分,宜采用湿法作业,且应采取防止扬尘的措施。

  5. 加氯、投药间

  (1) 设备安装期间,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加氯、投药间;设备安装完成后,加氯、投药间应实行封闭管理。

  (2) 使用氯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防止水或潮气进入氯瓶。

  2) 氯瓶的阀门任何情况下不得被淋水。

  3) 瓶内氯气必须留有余气,其值不得小于原瓶装量的1%。

  4) 使用氯瓶加氯,必须配有台秤,液氯消耗量应以质量为准。

  5) 宜选用小储量的液氯瓶,每个液氯瓶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个月。

  6) 正在使用的、备用的或已用完的氯瓶,不得被日光直晒、淋雨。

  7) 当气温较低时,可采用温水喷淋氯瓶提供气化热量,严禁用火烘烤。

  8) 使用中的氯瓶上应挂'正常使用'的标牌;空瓶应挂有'空瓶'的标牌。

  9) 严禁将油类、棉纱等易燃物和与氯气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放在氯瓶附近。

  (3) 投氯消毒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输氯管道应2~3个月清理和检修一次。

  2) 投氯人员必须熟悉加氯设备和操作规程。

  3) 氯瓶阀门的开启活动间隔时间不宜超过20天。

  4) 加氯系统应配备台秤、压力表、加注计量仪表和氨水瓶。

  5) 每日应用氨水检查加氯系统接口等处严密状况,确认不泄漏。

  6) 加氯间和氯库内应配有防毒面具,并置于明显的、固定的位置。

  7) 开关氯瓶阀门应配备固定扳手,且应置于明显的、固定的位置。

  8) 施工前应建立加氯系统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并建立交接班记录、维修记录和氯瓶使用登记记录。

  (4) 加氯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加氯系统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安装。

  2) 严密性试验介质应使用氮气,不得使用空气试验。

  3) 检查加氯管道泄漏应用氨水,严禁用水溶液检漏。

  4) 加氯管道与加氯设备连接前,应使用氮气对管道进行吹扫,清除管道中的杂物。

  5) 加氯系统各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密封可靠,严禁漏气;管道安装后应进行严密性试验,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

  (5) 加氯、加药系统调试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投药点应进行安装验收,确认合格。

  2) 调试前管路系统应用氮气吹扫干净。

  3) 氯库、加氯间应有氯气泄漏事故处理预案。

  4) 向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

  5) 供电、自动化仪表应进行单机系统试验,确认合格。

  6) 调试前,管道系统应进行压力与严密性试验,确认合格。

  7) 调试前,加氯、加药的设备应进行单机空载试验,确认合格。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