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大量泄漏事故应急救援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发生大量泄漏事故应急救援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2

一、发生大量泄露事故应急处理通则

1、操作人员虽能及时发现,但一时难以控制,毒物泄漏后可能危及人身伤亡或伤害,并波及周边范围,公司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系统,并应采取相应救援措施。

2、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当班班长、车间主任、调度、安全环保部报警。当班班长接到报警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职务最高者为临时总指挥,一方面组织人员向上风向进行撤离,一方面组织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包括停机、切换、关阀、切断进料、启动蒸汽、氮气保护设施等,甚至作出紧急停车处理,等待公司救援队伍的到来。

3、当班调度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向公司和相关部室领导汇报,并要求发生事故车间查明泄漏部位和泄漏原因,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当事故可能波及周边环境时,应立即将事故情况通报周边单位,同时发出警报,启动公司应急救援系统,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4、发生事故的车间,应组织力量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泄漏部位和泄漏原因,凡能切断物料或采用其他处理措施可以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5、指挥部应按专业对口迅速向主管领导汇报事故情况。

6、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救援专业队伍立即展开救援。如事故扩大,应请求社会支援。

7、技术部各专业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发生事故的单位,在查明泄漏部位和范围后视能否控制,作出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建议,由指挥部下达,调度和车间执行。

8、各专业队伍接到指挥部指令后,立即进入紧急状态,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处理和控制事故。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及手段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环境监测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查明泄漏扩散情况,根据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对泄漏下风向区域进行监测,确定结果、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必要时根据指挥部决定通知扩散区域内的人员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2)治安组到达现场后,担负现场治安和交通指挥,在事故现场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关注事态发展,如泄漏扩散危及周边区域,应同环境监测组和其他专业组一道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作周边单位和群众安全转移,或采取临时的安全措施。

(3)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对伤员进行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及时送医院抢救。如无伤员和中毒应做好应急准备。

(4)通讯保障组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命令,认真做好各专业队伍的联系和抢险过程中的联系工作以及对外联络工作。

(5)抢修抢险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

(6)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救援人员应立即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和防护服,首先要确认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如有则以最快速度将中毒者脱离现场,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抢救。

9、若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指挥部应立即成立二个专门工作小组:

(1)在主管安全副总经理指挥下,组成由安全环保、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保卫和发生事故车间等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2)在生产副经理和总工程师的指挥下,组成由设备、机修、电气修理和发生事故车间,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10、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设备时,应做好标志,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以便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二、发生甲醇大量泄露事故应急处理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甲醇罐区、甲醇合成和精馏装置、装卸车站泄漏的应急救援。

(二)甲醇属性

1、甲醇为易燃液体,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此外,甲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可引起病变,同时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当人口服10ml时,就会双目失明,饮用30ml就可致命,吸入高浓度蒸汽能产生眩晕、昏迷、麻木等症状,蒸汽与液体都能严重损害眼睛和粘膜,也有人因甲醇溅洒在足部,甲醇浸湿了衣服及皮靴仍继续工作,数日后失明的案例。

2、甲醇爆炸极限:6%~36.5%,引燃温度464℃,闪点:11℃,易溶于水。

3、防护

(1)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热源。应急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

(2)医务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并针对毒物属性,认真迅速做好长期救护工作。

(3)如甲醇罐区泄漏,当班调度应第一时间通知中控,立即开启汽动阀喷淋。

4、日常防护

生产或检修过程,应对设备进行置换吹扫。在可能接触毒物前,应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包括橡胶手套、防护眼镜等,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三)危险源潜在危险性评估

1、甲醇罐区或储槽与阀门管道等的连接法兰面垫片失效,可能引起大量物料泄漏。

2、甲醇罐区与储槽的进出口阀泄漏,可能引起大量物料泄漏。

3、由于腐蚀、超温、超压等,导致罐区或管道破(爆)裂,引起大量物料泄漏。

(四)甲醇泄漏事故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安全防护措施:

①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穿戴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

②甲醇泄漏事故中心区应严禁一切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确定事故波及区域人员的撤离方向及有关措施。

③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并根据事故情况和进展,确定事故波及区域人员的撤离方向及有关措施。

④应急处理时要服从统一指挥,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源控制

①迅速采取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措施。

②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堵漏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泄漏物处理

①围堤堵截: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应引入事故池。

②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减少气体向周围扩散程度。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③收容(集):对于大量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木屑、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并收集到密闭容器中。

④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法规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事故池后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三、发生大量工艺气泄露事故应急处理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工艺气的泄漏应急情况的处理。

(二)危险源基本情况

1、各种混合气体的成分及爆炸极限:

水煤气的主要成分(V%)是CO47.68%、H234.10%、CO217.38%、CH40.1164%、H2S0.2750%。其爆炸极限为8.2-89.5%。

变化气的主要成分是CO20.33%、H246.45%、CO232.57%、CH40.095%、H2S0.2263%。其爆炸极限为7.7-94.3%。

合成气的主要成分是CO29.02%、H266.90%、CO23.49%、CH40.1315%、H2S0%。其爆炸极限为5.36-76.9%。

弛放气的主要成分是CO11.40%、H272.15%、CO24.40%、CH42.23%、H2S0%。其爆炸极限为5.3-78.3%。

2、各种气体的属性:

在本流程中气化炉所产生的粗水煤气中,当硫化氢在煤气中含量达到车间最高允许浓度(10mg/m3)时,一氧化碳在煤气中的含量已远远超过了其车间最高允许浓度,本工序中水煤气的毒性是以一氧化碳为主。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即使接触时间短,也可发生轻度中毒,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很高时,经几次深呼吸后会迅速发生昏迷、大小便失禁、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以至呼吸麻痹。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为0.02%时,2-3小时即会出现症状;浓度达到0.08%时,2小时即可昏迷。如果浓度更高,危险性更大。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为Ⅱ级。同时一氧化碳和氢气都为易燃易爆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都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各个时期的煤气由于一氧化碳与氢气含量的不同,起爆炸极限也稍有差别,但总体来看,煤气的爆炸极限较宽,爆炸下限基本都是在10%以下,因此,易燃易爆是煤气的主要危险特性。

氨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液氨及高浓度氨可致使眼灼伤;液氨可致使皮肤灼伤。低浓度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硫磺引燃温度为232℃,粉尘爆炸下限为35mg/m3。与卤素、金属粉末等接触剧烈反应。硫磺为不良导体,在储运过程中易产生静电电荷,可导致硫尘起火。粉尘或蒸汽与空气或氧化剂混合形成混合物。

空分装置中的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氢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升高,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氮为无色、无臭气体。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氮含量约为78.93%。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觉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并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当吸入高浓度氮气,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

氩为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常压下无毒,高浓度时即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氩浓度达到50%以上时,会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致死亡。液态氩可致使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液碱是一种腐蚀性较强的碱性液体,皮肤或眼睛直接接触可造成灼伤。对铝、锌、锡等金属具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三)工艺气泄漏事故日常防护

1、当班岗位操作工发现泄漏应立即报告车间,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热源。

2、应急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毒服。

3、生产或检修过程,应对管道和设备进行置换吹扫。在可能接触毒物前,应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包括橡胶手套、防护眼镜等,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自主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四)危险源潜在危险性评估

1、水煤气、变换气、合成气、弛放气阀门管道等的连接法兰面垫片失效,可能引起大量气体泄漏。

2、由于腐蚀、超温、超压等,导致管道破(爆)裂,引起大量气体泄漏。

(五)工艺气泄漏事故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安全防护措施:

(1)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穿戴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

(2)工艺气泄漏事故中心区应严禁一切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和事故进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方向及有关措施。

(3)应急处理时要服从统一指挥,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源控制

(1)迅速采取关闭阀门、停止作业、火炬放空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措施。

(2)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堵漏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设备管道法兰等的堵漏措施见附表8:)

(六)重大急性中毒事故应急救处置

1、气防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抢救中毒人员,并要求排除或控制事故源。

2、医疗救护组迅速组织人员、车辆及必要的应急医疗器械对中毒或者窒息人员进行分送、抢救工作。

3、现场警戒组立即封闭事故现场,配合现场抢救工作,控制有关责任人和嫌疑人,封存导致中毒的一切可疑物,以便送有关部门化验,查出中毒原因。

篇2:液化石油气罐车泄漏事故应急救援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在运输液化石油气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没有专门的运输通道,发生在高速公路或人员密集区的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交通事故屡见不鲜,造成大量液化石油气体泄漏或燃烧,严重威胁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对此类问题的抢险救援,应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一、事故特点

1.事故特征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交通事故的突发性特点,尤其是夜间驾驶人员疲劳作业引发的事故,都会增加抢险的难度。一旦因交通事故造成罐体泄漏,液化石油气迅速挥发扩散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随时可能遇火星发生气体爆炸(属于一次爆炸)。爆炸后的高温火焰可以使罐体温度急剧上升,罐内压力也相应急剧增大,当超过罐体的承受极限,将产生罐体爆炸(属于二次爆炸),而罐体爆炸的威力远远超过气体爆炸,它产生的高温、冲击波和爆炸碎片对现场人员将造成巨大伤害。同时,罐内大量液化石油气全部瞬间释放,再度引起气体爆炸(属于三次爆炸),形成杀伤力更大的立体爆炸区域,其燃烧传播速度为2km/s~3km/s。

2.罐体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

安全附件(液位计、人孔盖、安全阀、紧急切断阀等)泄漏或燃烧;

罐体本身严重变形或局部撕裂,造成大量液化石油气泄漏或燃烧;

驾驶室严重变形或起火燃烧,严重危及相邻的液化石油气罐体。

二、启动救援预案

1.报警自救

交通事故发生后,尚有报警能力的驾驶、押运人员或现场群众要立即拨打119、120,向事故发生地消防、医护、质监、安监及当地人民政府报警,讲清事故车辆所处位置,罐体介质种类、介质质量,当场造成的破坏情况及事故未来发展趋势等情况,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按照平时掌握的液化石油气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自救,抢救伤员,判断事故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妥善保存现场相关物件及重要痕迹等各种物证。

2.成立救援指挥机构

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紧急启动相应级别的危化品、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如果本地市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危害,建议启动省级预案;如果事故特别重大,省级救援也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危害,则应当建议启动国家级应急救援。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以后,进一步了解先期处置情况,根据事故状况及应急处置需要,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研究制定和实施各种应急处置方案。现场指挥部根据实际需要,可成立若干个工作组,分别负责抢险救援、医疗救治、卫生防疫、治安警戒、交通管制、应急通信、人员疏散安置、社会动员、新闻报道、物资经费保障、生活保障等工作。其中现场抢险救援组可由质监、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组成,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力量,开展现场处置,并根据现场救护情况,随时调遣后续处置和增援队伍,迅速组成以下3个小组。

人员抢救小组:由公安、武警、人防、医疗部门组成,负责事故现场伤员抢救工作。

消防防爆小组:由消防部门负责事故现场的消防防火、喷淋降温工作。

隐患处置小组:由随车人员和专业应急抢险队伍组成,负责查明事故的性质、类别、影响范围,存在的其他危害等情况,并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消除和处置可能造成次生危害的隐患。

3.救援物资和器材调用

消防装备和器材:消防车、消防水带、消防水炮、各种型号的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

防护器材:空气呼吸器、防化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各种防毒面具。

堵漏装备和物资:吊车、干粉、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压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电筒、适用于液化石油气介质的密封胶若干。

医疗救治设备:医疗救护车、常用救护器材和药品。

三、实施应急救援

1.事故危害初评

抢险救援组和技术专家组要对事故范围、事故危害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等情况进行初始评估,为现场救援指挥部提供第一手资料。

2.划定警戒区域

建立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区域,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天气条件(特别是风向、气温)等因素,建立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工作区内,同时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将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区域分为危险区、缓冲区、安全区3部分。

对于抢险救援来说,重要的是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爆炸危险区以内要禁绝一切火源,防止气体爆燃。除配备防护装备的抢险人员外,其他抢险人员应该被布置在伤害区以外。在实际抢险中,一般是划定一个包含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并考虑了安全系数的警戒区。可运用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在泄漏现场周围各个方向测试气体浓度,浓度大于2%的范围以内为警戒区。因气态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测试仪应布置在贴近地表处。因气体扩散受泄漏量、风力等条件的影响时刻在变化,警戒范围要根据测得的数值随时调整。

警戒区内要杜绝一切火源。液化石油气的点火能量仅为0.2~0.3mJ,普通火场中常用的电话、电台等通讯设备、照相机、摄像机等宣传设备,手电筒照探灯等照明设备,消防车、扳手等抢险设备都是潜在的火源,这些设备均不能进入警戒区。进入警戒区使用的工具必须是无火花工具,电器必须是防爆电器。可在普通的铁质工具表面涂上石蜡,防止产生火花,水带接口等外露金属部分绑上胶带,避免水带拖动时与水泥地面或其他金属碰撞产生火花。抢险作业时金属之间发生碰撞可能产生火花,应用水枪对准发生碰撞的部位射水,防止火花产生。

3.紧急疏散和救助人员

在液化石油气罐体泄漏情况非常严重,短时排险又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应立即划分事发周边居民和群众的疏散区域,下达人员疏散指令,组织人员疏散和清场检查,并做好疏散过程中的医疗、卫生保障和救助工作。疏散时向上风向,迎风疏散转移,并做好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4.根据气体扩散情况确定停车位置和进攻方向

液化石油气的挥发扩散有一定的规律。液化石油气液体泄漏后迅速挥发成气体,其密度为空气的1.5~2倍,气体会沿地面扩散,在地表面和低洼地带聚集,不易扩散,气体浓度从泄漏中心向外逐渐降低。近距离区域的气体浓度高于爆炸浓度上限,为高浓度区;稍远区域的气体浓度在爆炸浓度范围以内,为爆炸危险区;再外围的气体浓度低于爆炸浓度下限,为低浓度区。如果爆炸危险区域或高浓度区出现火星,则爆炸危险区的气体发生爆炸,高浓度区的气体快速燃烧消耗。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高浓度区和爆炸危险区的气体温度飙升,体积瞬间膨胀,危害范围比原高浓度区和爆炸危险区还大,人员在此区域内将受到伤害;伤害区以外为安全区。气体的扩散受泄漏量的影响,泄漏量大则扩散范围大。

气体的扩散还会受到风和地势的影响。泄漏事故发生的现场如果有风或地势不平,气体向下风向和地势较低方向的扩散速度明显快于其他方向,形成不规则形状的高浓度区、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

消防车应停靠在泄漏点的上风、侧风、地势较高、距离泄漏点较远的地方。车头向外,以便风向变化时迅速调整消防车停靠点。消防车的发动机皮带在高速转动时会产生上千伏的静电电压,其放电能量足以点燃液化气。汽车的众多电气设备都不是防爆电器,因此,必须将消防车停靠在爆炸危险区之外。

抢险救援应当选择从泄漏点的上风方向和地势较高方向接近泄漏点。在此方向上,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半径小,而下风方向和地势较低方向爆炸危险区和伤害区半径大,因而,从上风方向和地势高的地方更容易接近泄漏点进行侦察和堵漏。

5.堵漏的后勤保障

保证可靠的供水对堵漏成功十分关键,驱散液化石油气和对堵漏人员进行防护都需要大量冲水,供水一旦中断,堵漏抢险人员的安全便失去了保障。一辆10t液化石油气罐车抢险要耗水近千吨,因此,要注意与供水部门联络,必要时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抢险现场区域消防水管线进行增压,保证供水充足。

6.堵漏时的安全防护

堵漏人员要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在处理液态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禁止使用非防爆型电器和工具;现场操作人员必须要有消防水幕作掩护。当火焰体积因气体的扩散而加速增大,火势(尤其是燃烧的罐体)的噪音不断增大,燃烧火焰由红到白,光芒耀眼,从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哨声,罐体发生抖动,罐体颜色改变,未损坏的安全阀发出声响时,预示着罐体即将爆炸。此时应立即停止堵漏作业,所有抢险人员都撤离到安全位置;要重新划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和安全区域。

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发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理,直到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使用单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驾驶、押运人员要各司其责,严格履行工作职能,严格执行工作程序,确保工作质量,尽量减少罐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篇3:运输泄漏火灾爆炸应急救援程序

1.易燃气体槽车在运输途中发生事故的处理方案

槽车在运输途中有可能发生撞车、翻车等交通意外;由于交通意外引起的泄漏;由于泄漏引发的火灾或爆炸事故。

1.1交通意外的处理

(1)立即拨打交通报警122,并报告公司领导;

(2)在10米范围内设立警戒区,断绝交通,禁止车辆和无关人员接近,消除火源;

(3)查明情况,如无泄漏发生,在交警记录现场之后,想法将槽车撤离到安全地方;

(4)如果车辆不能起动,则应用拖车将槽车拉到最近的安全地方排放;

(5)如果翻车,应报公安消防,在消防车的监护下,用吊车将槽车吊起,根据车辆的损坏程度分别处理;

1.2泄漏的处理

(1)立即拨打交通报警电话122和消防火警119,由其控制交通;

(2)报告公司领导,组织抢险队迅速赶赴现场;

(3)在400米范围设立警戒区(根据泄漏大小,在下风方向适当扩大警戒区),禁止一切车辆和人员带入火种;

(4)迅速查明泄漏部位,如果泄漏发生在管口、液位计接口或安全阀管口,以麻布缠绕浇水冻冰堵漏(液化气体),如果是罐体泄漏,以卡箍加橡胶堵漏;

(5)堵漏后的槽车在消防车的监护下,送就近安全处理地点;

(6)能实施倒罐的,在现场实施倒罐;

(7)如果发生大量泄漏,无法止漏,应以远距离牵引方式将可燃气体槽车拖到远离人群或无建筑物的空旷地方,在消防车的监护下,由其安全蒸发掉;

(8)无办法实施远距离牵引时,扩大警戒区,在消防车的监护下任其蒸发掉。

1.3火警的处理

(1)当发现火警时,立即拨打119火警、122交通报警电话,并报告公司领导,组织抢险队迅速赶赴现场;

(2)火势较小时,以随身所带的灭火器将火及时扑灭,并采取堵漏措施;火势大时,应撤离现场,疏散周围人员,协助当地交警和消防人员进行扑救;

(3)设立400米警戒区,控制交通;

(4)组织人员和车辆向逆风方向疏散;

(5)以消防水均匀冷却槽罐、汽车油箱,控制火势,防止爆炸;

(6)查明泄漏情况,如果泄漏部位放泄漏程度,容许我们实施堵漏,则全力灭火,继而堵漏;

(7)如果没法消除泄漏,亦不灭火,加强对罐体和油箱冷却,控制火势,将易燃气体气全部烧掉。

2.货车在运输钢瓶时泄漏的应急处理预案

(1)货车在运输钢瓶途中钢瓶发生泄漏,司机或押运员发现后,应迅速选择适当地点停车;

(2)如果泄漏点较小,押运员或司机可选择从上风向接近,找出泄漏钢瓶;

(3)如果是钢瓶角阀未关紧,造成角阀泄漏,则应迅速关闭角阀,如果是角阀失灵,可用丝堵堵漏;

(4)如果是钢瓶角阀根部丝扣泄漏,则应选择安全线路,将钢瓶转移到空旷地点,放掉余气,如靠近气库(站),可先联系妥当后,进库(站)倒液;

(5)如果是钢瓶大量泄漏,则应在停车后,立即报交警和消防,由交警协助迅速在瓶车周围划定警戒范围,在此范围内严禁一切着火源,任何车辆和行人禁止入内;

(6)向公司领导报告案情;

(7)抢险人员赶到,穿戴好防护服,带抢险工具进入运瓶车内找出漏气钢瓶判明漏气原因,进行处理;

(8)漏气瓶处理完后,应等运瓶车附近的可燃气体浓度降低到爆炸下限以下,方可启动车辆,撤消警戒;

(9)如果泄漏引起着火,应先组织灭火再进行处理;

(10)如果火势很大,不易扑火,应运用消防水冷却其他钢瓶,让漏气钢瓶余气烧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篇4:突发性大面积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氯气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为便于大量贮存、运输,氯气通常是以液态、带压充装在钢瓶、槽罐等容器中。在氯气灌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若钢瓶、槽车等容器密封不良或操作不当,则极有可能导致大量氯气泄漏。氯气是黄绿色、具有刺激性的剧毒气体,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当达到12.5g/m3,吸入会立即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军曾把氯气作为军事毒气用于战场。因此氯气一旦泄漏极易造成重灾。2004年4月15日发生于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漏事故一度使举国震惊,谈“氯”色变。

针对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各地消防部队通过近两年的岗位练兵活动,对其基本程序和技战术都已有所认识。但突发性重特大氯气泄漏事故,尤其是造成大面积扩散污染的,又呈现出工作区域广、作业时间长等一些新的特点。因此,应急救援中除加强必要的防护外,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疏散和抢救人员工作。疏散和抢救人员是救援工作中最紧要、最迫切的任务,也是开展救援工作、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所在。发生突发性大面积氯气泄漏事故时,往往涉及范围广,被困人员多,如1979年浙江温州电化厂氯气泄漏事故中疏散近8万人,2004年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中疏散近15人。疏散和抢救大量人员时要做到:一是明确疏散方向。救援人员在进入污染区域之前,应根据当时的气象、地形地貌等情况,确定安全方位。冒失进入污染区,常常会因烟雾弥漫而迷失方向。在化学救援中,有过将被困人员引向下风方向而再遭危害的惨痛教训。二是采取防护措施。污染区域大,行走路线长,撤离前应先指导被困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对婴幼儿要加强防护(婴儿防护袋)。缺乏防护器材时,可就地取材,采取简易防护措施,如将衣服、毛巾等织物浸湿后捂住口鼻,快速转移至安全区域。在重庆氯气泄漏事故中,正是这一措施才使绝大多数人免受毒害。此外,还应携带小红旗等标志物,以便于对大量人员的引导。

二、现场侦检工作。在氯气泄漏事故现场,利用仪器进行侦检,并将侦检结果作为行动依据,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大面积氯气泄漏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这一点同样重要。由于面广点多,监测时可采取固定点和巡回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居民密集区和交通要道应作为监测重点。此外,为提高救援效能,避免潜在危害,侦检工作中应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注重前期监测而忽视持续监测。监测工作应贯穿救援工作全过程,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现场指挥部。2004年重庆氯气泄漏事故中,正是根据持续监测结果,及时缩小警戒区,使疏散出的居民及时返家,减轻了压力,缓解了矛盾。二是注重气相监测而忽视液相监测。氯气在空气中有较大毒害性,而溶入水中,易与水作用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必须要加强液监测相,防止废液外流造成污染,更应防止水源污染而造成危害。

三、污染洗消工作。液氯泄漏到空气中,很快就气化转变为气态,扩散性强,尤其是泄漏量大时,在一定的空间有明显压力。因此,洗消时必须做到:一是在事故现场要设置多道水幕,并用水枪压制,阻止氯气云团外扩。二是洗消剂应有所选择,越在内圈,碱性应越强,外围用水即可。三是对流淌废液要进行洗消。应尽早组织人员用沙袋或水泥袋筑堤堵截或导流,或在适当地点挖坑以容纳废液,再集中洗消。四是要对部分参战人员和被污染的器材装备实施洗消,并对深入重危区的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

四、防火防爆工作。氯气本身不能燃烧,但与氧气一样有强烈的氧化性,与氢气、甲烷等形成的混合气体极易爆炸,并能使一些在通常情况下难燃的物质迅速燃烧。这一性质在这起事故中也充分表现出来。在事故现场我们看到,氯气云团所扩散到的地方,绿色的油菜、麦苗都变成“金黄”一片,这就是其强氧化作用的结果。因此,氯气泄漏现场也应清除火源,隔离可燃物。在这起事故中,货车上所载的气瓶若有可燃气体泄漏,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篇5:浅析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抢险救援对策

?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是指人们在化学危险品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缺欠、违章操作和设备故障等原因,而引起的化学危险品外泄,造成人员较大伤亡等严重后果的事故。当前,随着化工工业的飞速发展,相当数量的化学危险品正在生产或贮存在各地化工企业的仓库中,每天有相当数量的氯气、氨气、氟化氢、甲醛及其它化学危险品使用在化学合成和生产流程中,运输在铁路罐车内和输送在管道干线内,再加上战争、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就构成了城市化学毒物突发性泄漏事故的潜在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了化学危险品抢险救援任务由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因此,认真研究探讨化学毒物泄漏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弄清它对应急求援工作的影响和要求,是消防部队完成救援任务的当务之急,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如何适应化学危险品泄漏、毒害、易燃、易爆的特点

化学泄漏物质有毒害性强的特点。如:氨气、煤气、二氧化硫、苯及同系物等是有毒物质,光气、氰氢酸、氟化氢、氯气、甲醛、二氧化氮等是剧毒物质,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均在30PPM以下,其中光气、氰氢酸仍被很多国家的军队列为制式军用毒剂。它们毒性强烈,人们吸入一口高浓度染毒空气就会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化学工业毒物中大部分还具有沸点低、燃点低、闪点低、易燃易爆的特点。如:苯、甲苯、乙苯、氰氢酸、甲醇等其与闪点低于28摄氏度;煤气、液化石油气、甲醛、乙炔等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小于10%,属于甲级类别火灾危险性物质。由此可见,化学毒物泄漏事故的现场环境将是毒气与火灾同在、爆炸与燃烧共存的险恶境。应急救援工作面对这险恶的环境,救援人员面对这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冲得上”的问题。如果冲不上,连泄漏部位都接近不了,谈何救援。要“冲得上”,必须解决六个问题。一是队伍要精干。即救援队伍编制要精干,每市公安消防支队至少要建立一支30人左右为宜的特勤消防中队。二是优秀的品质和技术要过硬。即队员具有赴汤蹈火、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人人懂理论、会防护,能够熟练掌握对付各种毒物的特勤救援本领。三是装备要齐全。即个人防毒器材(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全封闭的防护服和阻燃服等)齐全;救援装备(化学危险品救援车、排毒排烟器材、快速检测化验器材等)齐全;四是指挥要得当。即各级指挥机构和指挥人员要靠前指挥、及时指挥、正确指挥。五是行动节奏要得体。即到达现场后侦察、警戒、掩护进攻步骤要明确、得体等。六是保障要充足。施救人员的生活待遇、人身保险要跟上。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化学泄漏事故救援毒害、易燃、易爆的特点。

二、如何适应化学危险品事故救援需对泄漏部位进行堵漏的特点

“泄漏”是化学事故的基本特征。泄漏的原因主要有操作失误、设备故障、设计缺欠等。据对多年化学事故调查统计表明,泄漏多发生在压力容器、阀门以及超期服役的管道等部位,国内外几次较大的化学事故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西安市大型液化气罐爆炸事故就是因输排液阀门疲劳破裂所致;抚顺市洗涤剂化工厂铁路罐车液氯泄漏要有以下二大途径。

是迅速关闭与泄漏部位相通的阀门,防止有毒物质继续沿相应的管道从原泄漏部位外泄,这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堵漏途径。要想实现这一堵漏途径,“功夫”不在战时而在平时。这就要求在事故发生前,施救人员必须对事故灾害源目标进行认真细致的现地勘察,从原料、生产环节到成品,全流程的查清每个重点部位及重点部位发生泄漏时的堵漏控制阀门,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应急救援预案。如果不勘察,不制定预案,发生泄漏事故时现场勘察是根本来不及的;同时,在现场毒气笼罩、秩序混乱,事故所在单位的技术人员不一定在场的情况下,施救人员也难以查清。

二是使用专用工具、器材堵漏。所谓专用堵漏工具、器材,是指以压力、固定、粘合、封堵等原理实施临时快速堵漏的专用工具,如:我国目前使用的由江西上饶慰诺集团生产的注脱器和金属磁力吸盘和进口的压力顶堵袋,此外还有根据泄漏部位外形几何特征和内部压力大小,专门研究制做的法兰和管道卡子木塞等。这当然有一个科研试验和制造问题。我认为,这类专用工具器材研究试制工作,应在市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由救援队伍和化学事故灾害源所在单位来完成,如果没有这些专用工具、器材,若遇到特殊泄漏事故是难以完成救援任务的。例如西安市1998年发生的大型石油液化气罐爆炸事故,就是因为阀门泄漏时无专用工具泄漏堵不住,再加上石油液化气燃点低、混合爆炸下限低,最后发生着火爆炸的。

三、如何适应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突发性强、气雾团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由于人们对化工生产安全的普遍重视,在化工生产安全上制订了不少规章制度,初步掌握了事故发生的一些规律。但是,由于化学泄漏事故触发因素比较多,事故具有突发的特点。首先表现在事故发生地点(部位)上具有突发性,例如:有毒化学物质在铁(公)路运输中,不论是行进在城镇还是乡村,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其具体地点随机性很大。其次表现在事故发生的时间上具有突发性。

泄漏的化学毒物,由于沸点低、挥发性大,有的在常温常压下就是气体,所以,泄漏后很快形成高浓度的有毒或剧毒气雾团。在有风的情况下,这个气雾团会快速向下风方向传播,其传播速度是由当地的风速决定的。据有关资料查明,在平原或小起伏低植物层地区,气雾团头部的运动速度等于离地2米高风速的2倍;近似于地方气象台站天气预报风速(离地10米左右)。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风速、云雾团到达时间和传播距离关系的公式:时间(秒)=距离(米)/风速(米/秒)如用上述公式计算:天气预报风级为3级(约5米/秒)时,有毒云雾团传播到下风方向100米距离时,只需要约200秒的时间。由此可见传播速度之快。

针对上述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应急救援必须以快制快。力争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接警处警快。即119调度指挥中心必须常备不懈,24小时值班,同时值班员必须熟悉处警程序。二是出动快。即救援指挥员和救援队伍要快速召集、快速集中、快速行动、快速投入救援。三是通信器材要适应以快制快的要求。达到有线与无线结合、固定与移动结合、消防专线与市话结合和联得上、听得清、不间断的要求。四是指挥决策要适应以快制快的要求。实现救援决策微机化、自动化。五是群众疏散警报信号保障要适应以快制快的要求,四周应布设专用救援警报器,向受威胁的居民报警并明确撤离方向。

四、如何适应有毒云雾团传播易受气象和地形条件影响的特点

1、有毒云雾团的传播易受气象的影响

影响有毒云雾团传播的气象条件有风、降水、气温、空气垂直稳定等。其影响的情况与对有毒云团的影响相似,根据我军防化兵多次试验,其影响特点如下:

风的影响特点:

风的因素包括风向、风向的稳定性、风速。三者的共同作用,决定着有毒云雾团传播的地域范围和浓度。风向决定有毒云雾团的传播方向,风向稳定性决定有毒云雾团的传播的宽度。在没有突出地形地物影响的情况下,有毒云雾团顺风向下风方向传播。

风速决定有毒云雾团的传播速度。风速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传播地域范围大,但浓度降低。若风速过大,大部分地域的浓度会降低该毒物允许浓度以下,又会使危害地域范围相对缩小。无风时,有毒云雾团会向泄漏点的四周扩散,泄漏点附近地域浓度会很高,可能会加重中毒人员中毒浓度。

降水的影响特点:降水包括雨雪等。大雨会不同程度的降低空气中有毒云雾团的浓度,一部分毒物与雨水溶合或水解。例如氨气与水溶合成氨水,光气遇到水迅速失效。但小雨、降雪对降低浓度的作用不明显。

2、有毒云雾团还有易受地形条件影响的特点

影响有毒云雾团传播的地形条件有山地、丘陵地和城镇居民地。根据某部队防化兵提供资料得出,有以下特点:山岳丘陵的影响特点:山岳丘陵地地形起伏较大,位于这类地区城市的局部微气象条件多变,对有毒云雾团的传播影响比较复杂。例如:对于较独立的小山,有毒云雾团在系统的作用下,一般从山两侧通过,不会到山顶,救援时疏散群众到山顶是相当安全的。群山(丘)使有毒云雾团产生绕流,局部浓度可能增高,但总体上染毒空气扩散加快,传播纵深会大大缩短,山谷与系统风一致或夹角不大于30度时,有毒云雾团会沿山谷传播,增大传播纵深;山谷与系统风垂直时有毒云雾团会在山谷里长时间滞留。

城镇居民地的影响特点:

城镇居民地对有毒云雾团的传播和扩散的影响也很复杂,城镇居民地的街道形状、方向、宽窄不同,建筑物的高低、大小不同影响风向、风整的程度也不同。有毒云雾团流经城镇居民地时,部分超过,部分滞留。对流时有毒云雾团能够沿阳面楼壁“上爬”,逆温时楼上就比较安全。逆温时有毒云雾团能够流入地下建筑,并沿地下通道或管道扩散。有风时,街道的方向对有毒云雾团的传播方向有决定性的影响,当街道较宽且方向与风向一致,或者夹角不大于30度,风速在4至8米/秒时,有毒云雾团在街道流通无阻;风向与街道夹角为30至60度,有毒云雾团流动速度减慢;风向与街道夹角为60度至90度,若房层不高时有毒云雾可横过街道,若房屋较高时也可能被挡;死胡同、小巷、庭院及背风处有毒云雾团易滞留。总之,风速越大,街道建筑越矮,有毒云雾团越易流动。

根据有毒云雾团易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的上述特点,应急救援工作怎样适应呢一是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要加强对气象知识特别是微气象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其影响特点和规律;二是119指挥中心要把对天气资料的收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三是要对事故灾害源周围地区进行详细的微气象勘察,特别是位于山区的城市更应把此项工作作为应急救援现场勘察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为微机快速决策系统提供准确数据。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