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泄露应急处置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氧气泄露应急处置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2

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潄加剧;严重时刻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再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爆炸危险:本品助燃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液氧温度为-30度,直接接触会造成冻伤。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与附件破损。配备想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安全防护储区控制: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和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带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运输管理包装方法:钢制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氧气钢瓶不得沾油脂。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

篇2:氩气泄露应急处置规程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接触液氩,可形成冻伤。用水冲洗患处,就医眼睛接触:液氩溅入眼内,可引起炎症,翻开眼睑用水冲洗,就医。吸入: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术,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氩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氩气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器内压力急剧升高至爆炸,应用水冷却火中容器。有害燃烧物:无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冷却火中容器,用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处理泄漏事故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处理液氩应配带防冻护具。若气瓶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将气瓶移至空旷安全处放空。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设有事故强制通风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充装时要控制充装速度。充装时间不少于30min。液氩泄露严防冻伤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气瓶应有防倒措施。大于10立方米低温液体储槽不能放在室内。

篇3:氰化物泄露应急处理

1.水上泄漏的应急处理

氰化物泄漏入水后,首先应当分析其水溶性。绝人多数重金属无机氰化物难溶于水,例如氰化锌、氰化亚铜、氰化汞等;其它类氰化物大都易溶于水,例如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钙、氰化铵、氰化氢等。低分子量的有机氰化物(或称腈类)在水中溶解度较大,例如乙腈能与水混溶,丙腈和丙烯腈也可溶解于水,但丁腈以上难溶于水。工业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以碱金属盐类氰化物、丙烯腈等液态腈类较为常见,这类物质在水中大都能溶解,事故处理较艰难。

在运输过程中,如氰化钠或丙烯腈在水体中泄漏或掉入水中,现场人员应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报警和伤员救护,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现场控制与警戒

在消防或环保部门到达现场之前,如果已有有效的堵漏工具或措施,操作人员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操作,控制泄漏量。否则,现场人员应边等待当地消防队或专业应急处理队伍的到来,边负责事故现场区域警戒。

根据2000版《北美化救指南》,大量氰化钠(>200kg)在水中泄漏时,紧急隔离半径应不小于95m。现场人员应根据氰化钠泄漏量、扩散情况以及所涉及的区域建立500~10000m左右的警戒区,应组织人员对沿河两岸或湖泊进行警戒,严禁取水、用水、捕捞等一切活动。

(2)环境清理

根据现场实际,现场可沿河筑建拦河坝,防止受污染的河水下泄。然后向受污染的水体中投放大量生石灰或次氯酸钙等消毒品,中和氰根离子。如果污染严重的话,可在上游新开一条河道,让上游来的清洁水改走新河道。

微溶或不溶性腈类液体泄漏到水中时,对于密度比水大的(例如苯乙腈),应当尽快采取措施,在河底或湖底位于泄漏地点的下游开挖收容沟或坑,同时在收容沟或坑的下游筑堤防止泄漏物向下游流动。对于密度比水小的(例如戊腈、苯乙腈),应尽快在泄漏水体的下游建堤、坝,拉过滤网或围漂浮栅栏,减小受污染的水体面积。

(3)水质检测

检测人员定期检测水质,确定氰化物污染的范围,必要时扩大警戒范围。检测人员及现场处理人员应佩戴橡胶耐油防护手套。

2.陆上泄漏的应急处理

如发生氰化钠陆上泄漏,现场人员应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报警和伤员救护,并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现场控制与警戒

在消防或环保部门到达现场之前,如果现场有有效的堵漏工具或措施,操作人员可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操作,控制泄漏物的影响范围。人员进入现场时可使用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一定要禁止泄漏物流入水体、地下水管道或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若处理工具有限或出于自身安全考虑,现场人员应边等待消防队或专业应急处理队伍到来,边负责现场区域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

若是丙烯腈、乙腈等腈类液体泄漏,这类物质高度易燃、易爆,要注意防止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发生。现场应杜绝火源、火种,所使用的工具必须是防爆型的。救援人员应当戴白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2)现场处理

小量泄漏时,应急人员可使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时,可借助现场环境,通过挖坑、挖沟、围堵或引流等方式使泄漏物汇聚到低洼处并收容起来。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先用大量水冲洗泄漏物和泄漏地点,冲洗后的水溶液必须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建议使用泥土、沙子作收容材料。

可以使用抗溶性泡沫、泥土、沙子或塑料布、帆布覆盖,降低氰化物蒸气危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以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泄漏物至槽车或有盖的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水溶液的处理可采用碱性氯化法,其过程为先将含氰废水调整到PH=8.5~9,再加入氯离子氧化剂,使氰化物氧化分解。氯离子氧化剂可以是漂白液(主要成份为NaClO),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处理后的废水含氰量很低。

对于受污染的包装物可直接用漂白液浸泡处理,检验合格后再进行焚烧、深埋。对于氰化钠包装物,不准再用于与食品行业有关的用途上。

篇4:液氯生产化工单位泄露事故的处置

化工生产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文明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标志,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领域,也是当今工业发达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化学工业也在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化工事故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化工产业一方面给我们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提高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不完全统计全国生产液氯化工企业有60多家,多年来,发生大小事故各益,有生产中事故、储存泄露事故、运输交通事故;作为消防队伍,不但要加强对化工事故的预防外,而且还要应对化工企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剧毒和腐蚀等特点及可能发生的事故作出准确的预测,制定事故处置预案,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专家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战术讨论演练,为化工灾害事故的成功处置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完善处置方法和措施。笔者以生产液氯化工单位为依据,就化工单位事故(液氯泄露)的危害性及处置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液氯特性和事故成因及危害

(一)氯气泄露事故成因

化工企业在生产中,特别是发生泄露或火灾事故前后,一般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的大量流失,由于大都具有毒性大、易扩散和易燃烧爆炸等特点,因而极易造成事故地域大面积污染和大量人员伤亡,在人员稠密的大中城市尤为严重。究其原因,化工泄露或火灾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化工生产和储运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一旦违章,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2)企业设备本身的故障。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其产品生产需要电解或高温高压、低压,加上许多原料和产品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容易造成各种管、阀、塔、缸的腐损因而产生有毒物质跑、冒、滴、漏等安全隐患。

(3)是不可预知的意外因素。这类事故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因突然断电、停水而使化学反应失去控制造成的,以及有毒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撞翻、爆炸而发生泄漏。意外因素引起的化学事故时有发生,危害严重。

(二)液氯生产工艺特点与特性

生产液氯主要是通过电解食盐,由电解槽电解,产生氯气、氢气等,并分别通过输气管道,输送到液压车间,液压后成装。但生产过程中,氯气中氢气含量过高易发生爆炸。

氯分子式为cl,原子量35.5。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重约2.5倍,其液相变为其相体积扩大约400倍,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氯气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再分解为新生态氧。在高压下氯气液化成液氯。氯气有强烈腐蚀性,设备及容器极易被腐蚀而泄漏,氯气属助燃物有毒气体,能与大多数有机物发生激烈反应,如在装液氯的容器中混入有机化合物会引起激烈反应而导致爆炸。

工业上,因氯的制造或使用过程中若设备管道密闭不严或检修时均可接触到氯。液氯灌注、运输和贮存时,若钢瓶密封不良或有故障,亦可发生大量氯气逸散。

工业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

(三)氯气对人体的危害

氯气对人体的作用有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种,在空气中达到3.5PPM时可感到臭味,达到15PPM时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感到疼痛、咳嗽、窒息感和胸部紧束感,达到50PPM时瞬间引起呼吸困难,脉博减少,在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MG/L,超过2.5MG/L人吸入后立即死亡。

急性中毒临床上又可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重度中毒。其表现为:(1)氯气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2)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有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两肺有干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罗音;(3)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或胸痛,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4)重度中毒:临床上表现为①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罗音;②严重窒息;③中、重度昏迷;④卒死;⑤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只要具有其中一项即为重度氯气中毒。氯气对人体的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眼结膜、皮肤方面的刺激症状及神经衰弱综合证、氯痤疮,牙齿酸蚀症等。

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从事氯气作业。氯气一般情况下装在钢瓶里,是液体的。但它与空气接触,在常温下就呈淡绿色,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和肺损伤。但氯气的危害也应该是可以预防的,到了安全地带立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恶化病情;眼或皮肤接触液氯时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中毒者可适当使用钙剂、维生素C和脱水剂;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可以减轻呼吸道和肺部损伤;使用超声喷雾途径,将药物直接送达呼吸道,效果较好;患者应及时送到大医院或有职业病科的医疗单位救治。

二、液氯泄露处置

我们在了解了上述液氯的生产工艺流程、特性及危害性,对发生氯气泄漏事故处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时,作为消防部队在处置此类事故救援行动中,指战员要掌握液氯特性与危害性,作好个人安全防护,对成功处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黑龙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佳木斯化工厂)是一家生产液氯的企业,年生产液氯量约730吨、烧碱约5475吨、盐酸约1825吨、氢气(液态)约150吨,为我市消防重点保卫单位,每年市政府举行一次综合演练,消防部队要进行多次调查了解熟悉和演练,其主要对液氯泄露和氢气站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防范工作做好准备。按照消防处置程序与措施进行现场询情、侦察检测、设立警戒、有效防护、疏散人员、转移与之反应的化学物品、稀释降毒、关阀断源、倒罐转移、化学中和、浸泡水解、器具堵漏、洗消处理等程序,制订处置预案,并实施了多次演练,但是在与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多次深入探讨后发现,疏散群众、处置行动、注意事项等重要环节得到了完备。

(一)警戒区域划分与疏散群众。

发生氯气泄漏时,救援人员应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用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氯气,妥善处理漏气容器。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通知当地政府,并迅速将泄漏污染区人员撤离至上风处安全区域进行隔离,泄漏程度较轻时,应隔离150—450米;泄漏程度严重时,应隔离450—1000米。在组织群众撤离时,没有足够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可用湿毛巾捂住眼睛和呼吸道,撤离到上风和侧风方向,禁忌顺风跑。如果皮肤接触了污染物,组织洗消队,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如果是在室内,应迅速从污染环境撤离,中毒人员最好用担架抬走,减少体力消耗,并集中起来观察,安静休息,注意保温。对呼吸困难的,千万不能做人工呼吸,否则会加速肺水肿的形成,最好用呼吸机或吸氧,观察24小时,如果没有问题可以离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做胸透,防止肺水肿发生。

(二)处置行动。

处置行动切记要在情况侦察清楚下,能够处置方可实施。一是排险要分为若干战斗小组,设立几道防线,减小泄漏物侵犯半径。进入内部接近罐体进行堵漏和用雾状碱水流(小苏打水)稀释氯气成第一道防线;用苏打水喷雾掩护第一小组人员和稀释扩散的氯气并对深入毒区人员进行撤出后的洗消,形成第二道防线;负责共水和器材保障、现场摄像、1000米范围内警戒等任务的外围成第三道防线;二是任务明确后,各组展开行动。现场指挥部要确定一整套排险方案,即排险人员数量(含工程技术人员),个人防护(佩戴空气呼吸器、着全封闭重型防化服)携带堵漏工具对罐体进行堵漏,切断毒源和稀释,关键要做好阶梯式掩护不间断。特别是进入内部侦察后发现罐体泄露压力非常大,泄露口和泄露量也很大,根本没法接近罐体堵漏和倒罐转移也无法实施时,应采取在中和碱水的掩护下,将石灰泥盛满泄漏罐体漏口1-2米厚(可根据泄漏口和泄漏量确定需要的石灰),使氯气泄漏量中和后减小,在用碱性雾状水中合排空处置法,直到气体泄漏完毕。在实施排空中和时必须转移与之反应的化学物品,严密监控氢气站,用状水隔离,防止形成爆炸气体。

(三)在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时,应注意的事项。

(1)空气呼吸器面罩必须达到适合个人密闭标准。如我们在熟悉黑龙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单位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防护装备,为处置小型泄漏准备。在一次处置泄漏过程中,有3名工人带着空气呼吸器中毒,经查找原因发现佩带的呼吸器面罩不严密所制。

(2)严禁在现场边缘充装空气呼吸器钢瓶,严禁参战人员饮用食物。

(3)化学中和的石灰水或稀释水要妥善处理防止公害。

(4)接近罐区或有毒区域使用过的器材,必须在洗消浸泡后过24小时使用。(文章来源环球聚氨酯网)

(5)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时,疏散污染区居民切忌惊慌,应向上风向地区转移,并用湿毛巾护住口鼻;到达安全地带要好好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恶化病情。

(6)一旦发生突发性氯气中毒事件时,不要惊慌,一定要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操作,要在政府统一指挥领导下,封锁现场,侦察、检测、处理事故源。首先,要疏散受污染地区的居民,(尤其是下风向的居民);其次,事故地区的医疗卫生单位要立即动员,全力以赴,积极投入到中毒抢救和治疗中;再次,要做好新闻报道和卫生宣传工作,以安定人心,保持社会稳定,使抢救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篇5:氧气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措施

氧气为无色无臭气体,是助燃气体,常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和冶金,还用于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

一、过量氧气对人体的危害

氧气进入人体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常压下,当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超过40%时,人就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氧浓度在40%~60%时,人会感觉胸骨后不适,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有烧灼感,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浓度达到80%以上时,人会表现出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最终死亡。长期处于氧气分压为60千帕至100千帕(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会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失明。

二、急救措施

吸入过量氧气时,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就医。

三、氧气防护措施

生产和使用氧气过程中要密闭操作,并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生产和使用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还要避免高浓度吸入。个人一般不需要特别的防护,只需穿戴一般的工作服和手套即可。

四、氧气消防措施

氧气是氧化剂,而氧化剂是火灾发生的三要素之一。氧气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能与易燃气体(如乙炔、甲烷等)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当氧气的容器或生产设备附近发生火灾,要用水保持其容器冷却,以防其受热爆炸并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

五、氧气泄漏应急处理

氧气泄漏时,要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对污染区进行隔离,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同时,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六、氧气储运注意事项

氧气充装站的实瓶区与空瓶区之间必须设置防爆墙,其厚度不应于小120毫米,高度不应低于2000毫米,材料应为钢筋混凝土或其他不燃的、强度不低于钢筋混凝土的材料。

氧气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储区应备有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拦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