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救压缩或液化气体事故应急救援处理技术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扑救压缩或液化气体事故应急救援处理技术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2

压缩或液化气体总是被储存在不同的容器内,或通过管道输送。其中储存在较小钢瓶内的气体压力较高,受热或受火焰熏烤容易发生爆裂。气体泄漏后遇着火源已形成稳定燃烧时,其发生爆炸或再次爆炸的危险性与可燃气体泄漏未燃时相比要小得多。遇压缩或液化气体事故一般采取以下基本对策。

1、救气体事故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即使在扑救范围伙食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2、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3、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中有受到火焰辐射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保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4、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关闭好以后,只要关闭气体的进出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5、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形状,准备还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道工具等)

6、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罐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出来的气体。

7、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但有时一次堵漏不一定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间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潜伏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8、如果确认漏口非常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9、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10、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露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的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速点燃,恢复稳定燃烧。

篇2:突发性大面积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氯气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为便于大量贮存、运输,氯气通常是以液态、带压充装在钢瓶、槽罐等容器中。在氯气灌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若钢瓶、槽车等容器密封不良或操作不当,则极有可能导致大量氯气泄漏。氯气是黄绿色、具有刺激性的剧毒气体,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当达到12.5g/m3,吸入会立即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军曾把氯气作为军事毒气用于战场。因此氯气一旦泄漏极易造成重灾。2004年4月15日发生于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漏事故一度使举国震惊,谈“氯”色变。

针对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各地消防部队通过近两年的岗位练兵活动,对其基本程序和技战术都已有所认识。但突发性重特大氯气泄漏事故,尤其是造成大面积扩散污染的,又呈现出工作区域广、作业时间长等一些新的特点。因此,应急救援中除加强必要的防护外,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疏散和抢救人员工作。疏散和抢救人员是救援工作中最紧要、最迫切的任务,也是开展救援工作、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所在。发生突发性大面积氯气泄漏事故时,往往涉及范围广,被困人员多,如1979年浙江温州电化厂氯气泄漏事故中疏散近8万人,2004年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中疏散近15人。疏散和抢救大量人员时要做到:一是明确疏散方向。救援人员在进入污染区域之前,应根据当时的气象、地形地貌等情况,确定安全方位。冒失进入污染区,常常会因烟雾弥漫而迷失方向。在化学救援中,有过将被困人员引向下风方向而再遭危害的惨痛教训。二是采取防护措施。污染区域大,行走路线长,撤离前应先指导被困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对婴幼儿要加强防护(婴儿防护袋)。缺乏防护器材时,可就地取材,采取简易防护措施,如将衣服、毛巾等织物浸湿后捂住口鼻,快速转移至安全区域。在重庆氯气泄漏事故中,正是这一措施才使绝大多数人免受毒害。此外,还应携带小红旗等标志物,以便于对大量人员的引导。

二、现场侦检工作。在氯气泄漏事故现场,利用仪器进行侦检,并将侦检结果作为行动依据,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大面积氯气泄漏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这一点同样重要。由于面广点多,监测时可采取固定点和巡回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居民密集区和交通要道应作为监测重点。此外,为提高救援效能,避免潜在危害,侦检工作中应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注重前期监测而忽视持续监测。监测工作应贯穿救援工作全过程,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现场指挥部。2004年重庆氯气泄漏事故中,正是根据持续监测结果,及时缩小警戒区,使疏散出的居民及时返家,减轻了压力,缓解了矛盾。二是注重气相监测而忽视液相监测。氯气在空气中有较大毒害性,而溶入水中,易与水作用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必须要加强液监测相,防止废液外流造成污染,更应防止水源污染而造成危害。

三、污染洗消工作。液氯泄漏到空气中,很快就气化转变为气态,扩散性强,尤其是泄漏量大时,在一定的空间有明显压力。因此,洗消时必须做到:一是在事故现场要设置多道水幕,并用水枪压制,阻止氯气云团外扩。二是洗消剂应有所选择,越在内圈,碱性应越强,外围用水即可。三是对流淌废液要进行洗消。应尽早组织人员用沙袋或水泥袋筑堤堵截或导流,或在适当地点挖坑以容纳废液,再集中洗消。四是要对部分参战人员和被污染的器材装备实施洗消,并对深入重危区的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

四、防火防爆工作。氯气本身不能燃烧,但与氧气一样有强烈的氧化性,与氢气、甲烷等形成的混合气体极易爆炸,并能使一些在通常情况下难燃的物质迅速燃烧。这一性质在这起事故中也充分表现出来。在事故现场我们看到,氯气云团所扩散到的地方,绿色的油菜、麦苗都变成“金黄”一片,这就是其强氧化作用的结果。因此,氯气泄漏现场也应清除火源,隔离可燃物。在这起事故中,货车上所载的气瓶若有可燃气体泄漏,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篇3:液化石油气的应急处理指南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液化石油气从储罐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液化气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置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随着液化石油气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用量的不断加大,近年来较大的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一、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介质组成,还含有少量H2S、CO、CO2等杂质,由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低碳分子烃类气体(裂解气)压缩而成。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闪点-74℃;沸点从-0.5℃到-42℃;引燃温度426~537℃;爆炸下限[%(V/V)]2.5;爆炸上限[%(V/V)]9.65;相对于空气的密度:1.5~2.0;不溶于水。

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

二、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1.燃爆性质

极度易燃;

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

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

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破裂的钢瓶具有飞射危险。

2.健康危害

如没有防护,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蒸气,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直接接触液体或其射流可引起冻伤。

3.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

三、公众安全

首先拨打产品标签上的应急电话报警,若没有合适电话,可拨打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响应专线0532-3889090;

蒸气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如污水沟、下水道等),所以,要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

无关人员应立即撤离泄漏区至少100米;

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必要时应实施交通管制。

四、个体防护

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穿防静电隔热服。

五、隔离

大泄漏:考虑至少隔离8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800米的隔离区)。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16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1600米的隔离区)。

六、应急行动

1.中毒处置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2.泄漏处置

(1)报警(119,120等),并视泄漏量情况及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2)建立警戒区。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8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3)消除所有火种。立即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4)控制泄漏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容器,避免液体漏出。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5)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烃导入紧急事故罐,或采用注水升浮法,将液化石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

(6)罐体掩护。从安全距离,利用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罐壁和泄漏点喷射,以降低温度和可燃气体的浓度。

(7)控制蒸气云。如可能,可以用锅炉车或蒸汽带对准泄漏点送气,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8)救援组织。调集医院救护队、警察、武警等现场待命。

(9)现场监测。随时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监视检测警戒区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注意事项: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警戒区直至液化石油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25%以下方可撤除。

3.燃烧爆炸处置

灭火剂选择?

小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

大火:水幕、雾状水。

(1)报警(119,120等),并视现场情况及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2)建立警戒区。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16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3)关阀断料,制止泄漏。

关阀断气:若阀门未烧坏,可穿避火服,带着管钳,在水枪的掩护下,接近装置,关上阀门,断绝气源。

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烃导入紧急事故罐,减少着火罐储量。

注水升浮:若泄漏发生在罐的底部或下部,利用已有或临时安装的管线向罐内注水,利用水与液化石油气的比重差,将液化石油气浮到裂口以上,使水从破裂口流出,再进行堵漏。为防止液化气从顶部安全阀排出,可以采取先倒液、再注水修复或边导液边注水。

(4)积极冷却,稳定燃烧,防止爆炸。组织足够的力量,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射流水冷却着火及邻近罐壁,并保护毗邻建筑物免受火势威胁,控制火势不再扩大蔓延。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焰。

干粉抑制法:待温度降下之后,向稳定燃烧的火焰喷干粉,覆盖火焰,终止燃烧,达到灭火目的。

(5)救援组织。调集医院救护队、警察、武警等现场待命。

(6)现场监测。随时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监视检测警戒区内的气体浓度。

篇4:应急救援技术问题

为了尽快中断事故,减少事故损失,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安全法规都明确规定,对于可能引起群死群伤甚至导致社会灾难的生产系统必须制定并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本从在参加全国性安全大检查及参与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中发现,许多企业甚至许多地区尚不知道应如何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所见到的不少预案往往也内容不完事或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下面,仅根据多年从事有关安全管理技术研究工作的体会,对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危险状态分析

危险状态分析是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的必要准备,只有对控制对象进行了充分系统的分析,全面掌握了有关危险信息,才可能制定出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

1、危险控制对象的确定

企业生产过程中以及人类自下而上环境中难免这样或那样的危险因素。那么,究竟哪些危险控制对象必须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呢具体说来,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的单位应对可能发生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的控制对象(特别是生产、储存单元涉及危险物质的量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的界量的重大危险源);矿山应对可能发生严重瓦斯爆炸、煤气瓦斯突出、火药爆炸、透水、尾矿库溃坝的控制对象,建筑施工单位应对可能发生大范围建、构筑物垮塌的控制对象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有关文件还要求,对于机场、事站、油库及大型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及飞机、火车、客运汽车、客运船舶等要害设施也必须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此外,有关地区还必须对地震、泥石流、大范围山体滑坡等灾害性自然现象的发生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

2、事故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分析

事故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是确定危险警戒范围及应急预案涉及机构级别的重要依据,也是应急预案中确定抢险救灾队伍规模和所需抢救设备、设施、物资数量规格的依据。

对于非扩散型危险源,其事故影响范围一般可根据破坏能量的大小、可能遭受伤害的极端人数多少凭经验确定。对于易燃、易爆、毒物泄漏等扩散型危险源,其事故影响范围则必须根据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或其它相关的计算公式进行估算。事故影响范围确定以后,再根据该范围内人员、设备的危险暴露状况确定事故严重程度。

事故严重程度一般可分为特别重大事故或社会灾难,特大伤亡事故或左邻右舍遭受重大影响,重大伤亡事故或主要系统毁来,个别人死亡、重伤或主要系统损坏,个别人轻微伤或系统轻度损坏等几种情况。

3、事故发生频度分析

事故发生频度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也是确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抗灾措施级别的一个重要依据。

事故发生频度主要与生产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状况,设备、设施、工艺危险状况,作业环境缺陷及危险暴露时间等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状况。

本质安全化状况主要指设设施本身所固有的(投入使用前已具备的)降低危险、避免或减少事故的能力。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状况可由危险隔离、故障案(生产系统故障状态时能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关键物质的量进行自动检测,并能对异常状态进行自动调整或连锁开停机、报警,自动释放或吸收多余的能量等,以中断故障过程)、故障风险、失误安全(人员因操作失误而处于危险位置时设备装有的安全装置能自动或靠手动实现停机,或将人体推出危险范围)、失误风险等状态的组合模式确定。

设备、设施、工艺危险状况指设备、设施、工艺上先天或后天形成的对安全有突出影响的重大问题。主要指设备、设施结构、强度、人机匹配、操作上的可靠性、灵敏性及对作业要求的满足程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工具、附件配备不合要求,防护装备不合要求,工艺上存在危险性,故障频繁,消防设施缺乏或有缺陷等。

作业环境缺陷生产作业环境对作业安全有影响的重大问题。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噪声不合要求,照明、能见度、视纸不合要求,作业场地狭小或存在坠落、滑跌、碰撞等危险性,安全通道(含人行道、车行道、天车吊物通道及消防通道)不合要求,空气质量不良,自然条件存在危险性等。

危险暴露时间指24小时内人员(含作业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在危险源危险影响范围内停留的时间。

4、事故演变过程分析

对于不同演变过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抢险救灾措施一般会有较大的差别。当前,较为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事件树分析法(FTA)。该方法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分成阶段(或步骤),用树状绘图表示事故可能结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5、危险模式分析

危险模式即事故影响因素的组合模式。危险模式分析结果直接关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所定应急抢救措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当前,危险模式分析最有效的方法是事故树分析法(FTA)。该方法应用的难点是作事故树图(FT图)。FT图作出后,再依据布尔代数运算法则推算事故的最小割集――危险模式,还可进一步确定结构重要度――事故有关影响因素对事故发生的影响程度。

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内容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般只应涉及与发现、中断、抢救事故有关的内容,主要有组织措施、物资保障条件、有关检查和维护保养措施、事故应急抢救措施等。

1、组织措施

包括应急救援机构名称、成员单位、负责人及职责分工。应急救援机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应急救援指挥部一般设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各1名及成员若干名。对于企业而言,总指挥一般由总经理或厂长担任,成员一般由生产、安环、消防保卫、医院、供应、总经理(厂长、矿长)办公室及有关分厂(车间)负责人组成。规划较大的生产系统及政府,指挥部可设办公室和技术组。

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为:

组织制订或制订并批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组织队伍训练演习;

保证抢险所需经费并配置必要的物资、设备;

决定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信号,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行动,必要时作出请求有关援阴的决定。

向上级部门和周边单位通报有关情况;

总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经验和教训。

办公室为指挥部的常设机构,负责掌握有关信息,协助做好宣传和上级下达的工作及落实预案精神的相关工作。技术组是指挥部的技术咨询机构,负责预案的起草、解释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二)业防护组视控制对象特点一般由煤气(或其它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防护专业人员组成。基职责主要是事故时切断易燃、易爆、有毒物料来源,稀释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存放易然、易爆、有毒物质容器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等。

(三)讯联络组负责实施救援信号的发布和解除及系统内外通讯联络等工作。

(四)警戒疏散组负责事故警戒、疏散、治安保卫、道路管制等工作。

(五)消防组负责防火、防爆和灭火工作。

(六)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害人员的医疗、紧急抢救或向临近医院及时疏散治疗。

(七)工程抢修组负责现场抢险、抢修工作。

(八)后勤保障组负责各种车辆调配和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运输等工作。

2、物资保障条件

指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物品等的配置和供给条件。主要包括:

抢险救援装备。指抢险指挥车、抢险运输车、工程抢险车(车上配发电机、空压机、电焊机等)、防爆扳手等工具、切管机、铡管机、钻孔套丝机、电焊机等。

医疗救护设施。指抢救受伤害人员所需的救护车、担架及其它设备、设施、器械、药品等。

抢险人员防护设施。主要指氧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爆风机、防护服等。

消防设施。包括几种干粉灭火器及其它必要的灭火器、消防水池和水泵、消防栓及配套的消防水带、水枪等。

通讯联络设施。含固定电话、移动式电话、对讲机、警报发生器等。

3、有关检查和维护保养措施

指及时发现事故征兆,尽快中断事故所必须进行的检查和相应维护保证工作。主要包括:

危险监控、监测(如矿山地压监测、易燃易爆有毒气体泄漏监测、烟火监测等);

通讯联络设施完好性检查;

设备、设施、工艺危险性巡查;

消防设施有效性检查;

事故应急设施的有效性检查(如地采矿山通风系统把风装置检查、皮带机事故开关检查、消防备用水泵检查、氧压机防氧火灾自动充氮系统检查等。

以上检查应制定相应检查表,列出检查对象及部位、检查标准、巡查路线、检查周期、责任单位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4、这是事故应急抢救措施

这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键性内容。为了保证其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事故应急抢救措施应分层次、分对象、分后果类别提出,并且最好以应急卡片的形式表达。

所谓分层次,是指对于同一种事故,政府机关、企业决策层(指企业内应急救援指挥部)、企业管理操作层(指各救援小组)应急措施的着眼点应有所侧重,同时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所谓分对象,是指针对不同的应急救援小组,应明确各自的应急措施,千万不要胡子头发一把抓,否则达不到好的救援效果。

所谓分后果类别,主要是指根据不同事故后果制订相关的应急措施(如主体生产设备易燃易爆有毒气体泄漏与其进口伐门或管道泄漏应制订各自不同的应急措施)。

应急卡片应针对各种不同的危险模式说明应急处理的顺序、操作要领、作业注意事项。应急卡片的内容表达尽可能准确、简洁、易以实施,就像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一样,一看就懂,懂了就能操作,实施了就有很好的效果。

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是检验预案的系统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的重要环节,也是使有关人员熟悉预案,保持常备不怠的关键。为此,演练过程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尽可能模拟事故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演练;

对于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包括预案自身的系统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的问题,以及预案落实中的问题(如人员配备不合理、物资保障条件不良、监测、监控、消防设施效果不良等)都应及时进行整改或进一步落实;

针对生产系统变化情况及时对预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定期做好监测、测控、消防通讯等设施的检验、检查等工作,保证其随时处于良好的状态。

篇5:应急救援预案存在的误区及应对措施

应急救援预案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案制定得好,准备充分、救援及时,就能减少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人们的痛苦,为创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笔者进行调研后,认为在应急救援预案的构想、制定、应用、管理等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预案制定和应用中的问题

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制定不细?

主要表现在对救援力量部署、救援方案、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模糊、混乱不清,在救援力量进退路线的安排部署上,有救援路线、无退防路线,交代了各救援力量的任务分工,却忽视了相互间的救援协同;在救援方案上,通常是只选定了救援方式,却没有对救援现场进行估算;注意事项上没有做到根据单位具体性质提出具体要求,而是干篇一律。?

二、事故应急救援步骤制定.格式化?

应急救援中心在制定市级预案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制定救援对策时,往往把各救援力量在现场的救援行动交代得过细,如救援人员什么时候到达现场、现场救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救援时哪些人利用哪个救援工具等。像这样的问题布置得太具体,看起来就像是在演戏,从而忽略了事故现场瞬息万变的情况和计划指挥与临场指挥的区别,反而失去了实际意义。?

三、应急救援中心与各单位和各地制定的预案脱节?

如果应急救援中心与各单位和各地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做好统一、衔接工作,往往会造成各方面部署(如停车血置、事故现场设置、救援和退防路线的设置甚至救援任务的分工)不协调。应急救援中心一旦调动多种力量实施救援时,就很可能造成救援任务重叠或者应急救援中心制定的预案失去作用。?

四、应急救援预案领导熟悉,职工不太熟悉?

现在各单位制定预案往往是领导或内勤人员的事情,制定出来的预案往往是领导和内勤人员熟悉。而应急救援中心其他人员对制定出的预案不太熟悉,而且往往是应付考核检查时才把预案拿出来,再加上应急救援中心围绕预案组织的演练太少,很容易造成救援职工只熟悉预案中事故或部位基本情况,而对应急救援中心参加的灭火救援行动的部署知之甚少,导致在实战中对应急救援中心的意图理解不透、执行不到位。?

五、预案没有随着单位设施和人员的改变及时更新?

这是很多救援单位的“通病”:在熟悉预案的过程中发现重点单位或部位情况发生变化了或是单位人员、装备发生变化,没有及时对预案进行更新修订,造成预案在这些客观因素的变化过程中慢慢“贬值”。

应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以应急救援中心为例,应急救援中心在对全市(包括县和单位)的预案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做到信息情况有人收集,勤务保障有人协调,基层预案有人指导,预案效果有人评估

二、协调一致,加强互动?

应急救援中心与各单位和各地预案保持协调、统-,做好及时修订工作。?

三、科学运用现代技术,及时做好技术更新?

随着目前各地应急救援中心及指挥调度中心日益计算机化,可以多从预案管理电子化、网络化方面探索。?

四、指挥人员应积极参加演习,提高指挥能力?

在日常的事故救援演练中,应专门有针对指挥人员的演习和训练,以提高指挥人员的指挥能力,增强事故救援效果。?

五、指挥人员对现场灾情进行科学分析?

总指挥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专家,根据现场灾害情况,综合考虑人员分布、周边环境、设备状况、物料状况等因素,分析现场事故危害程度。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