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应急救援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应急救援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2

1.应急救援准备

窒息性气体中毒多发生在密闭空间,一般可按照密闭空间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救援。

(1)凡有上述类似密闭空间作业的用人单位,均应建立应急救援机制,设立或委托救援机构,事先制定密闭空间作业窒息性气体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并确保每位应急救援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实战演练。

(2)救援机构应具备有效实施救援服务的装备;具有将作业者从特定密闭空间或已知窒息性气体危害的密闭空间中救出的能力。

(3)救援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的窒息性气体中毒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每个救援机构至少确保有1名人员掌握基本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技能。还要接受作为密闭空间作业者窒息性气体中毒所要求的培训。

(4)救援人员应具有在规定时间内在密闭空间窒息性气体危害已被识别的情况下,对受害者实施救援的能力。

(5)进行密闭空间救援和应急服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告知每个救援人员所面临的危害;

为救援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个人防护设施,并通过培训使其能熟练使用;

无论许可作业者何时进入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外的救援均应使用吊救系统;

应将化学物质安全数据清单(MSDS)或所需要的类似书面信息放在工作地点,如果作业者受到有毒物质的伤害,应当将这些信息告知处理暴露者的医疗机构。

2.救援设施

救援吊救系统应符合以下条件:每个作业者均应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绳索应从头部往下系在后背中部靠近肩部水平的位置,或能有效证明从身体侧面也能将工作人员移出密闭空间的其他部位。在不能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或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可能造成更大危害的情况下,可使用腕套,但须确认腕套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选择。

在密闭空间外使用吊救系统救援时,应将吊救系统的另一端系在机械设施或固定点上,保证救援者能及时进行救援。

3.救援方法

(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抑制时给予呼吸*,心跳及呼吸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术,直至送达医院。

(3)凡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毒气体中毒者,切忌对其口对口人工呼吸(二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除外),以防施救者中毒;宜采用胸廓按压式人工呼吸。

篇2:施工现场传染病应急救援措施

由于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较多,如若控制不当,容易造成集体感染传染病。因此需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处理,防止大面积人员感染传染病。

(1)如发现员工有集体发烧、咳嗽等不良症状,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和有关主管部门,对患者进行隔离加以控制,同时启动应急救援方案。

(2)立即把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诊治,陪同人员必须做好防护隔离措施。

(3)对可能出现病因的场所进行隔离、消毒,严格控制疾病的再次传播。

(4)加强现场员工的教育和管理,落实各级责任制,严格履行员工进出现场登记手续,做好病情的监测工作。

篇3:矿山井下透水重大事故应急救援

1.接警

(1)矿井发生水灾事故后,必须立即向总公司生产处调度室汇报,汇报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人员、范围、程度等。

(2)事故汇报方式:电话汇报或传真汇报。

(3)响应级别:遇难3人以下启动矿预案,遇难3人以上(含3人)或水淹一个盘区启动总公司预案。

(4)矿井发生水灾事故后,矿长应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救援。

2.应急启动

(1)生产处调度室接到矿井重特大水灾事故汇报后,应立即向当日调度值班长、调度主任汇报。

(2)当日调度值班长、调度主任根据事故汇报情况,立即向总指挥汇报。

(3)总指挥决定启动矿井重特大水灾事故应急预案后,立即向生产处调度室下达启动预案命令。

3.救援行动

(1)生产处调度室接到总指挥命令后,按照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中“重特大安全事故电话通知顺序”,通知指挥部成员到达生产处调度室集合。

(2)指挥部成员到达生产处调度室后,按照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的指示,立即奔赴事故现场,成立现场抢险救灾专业组,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抢险指挥部要根据灾区情况,制定抢救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抢救。

(4)救护人员在抢救遇险人员时,应判定遇险人员的位置、涌水量、受水淹程度、巷道破坏和通风情况。

(5)对被困人员所在地高于透水后水位时,可利用打钻等方法供给新鲜空气、饮料及食物;若所在地点低于透水后水位时,则禁止打钻,防止泄压扩大灾情。

(6)矿井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时,应组织人力、物力强行排水,在下部水平人员救出后,可向下部水平或采空区放水。若下部水平人员尚未撤出,主要排水设备受到被淹威胁时,可用沙(黏土)袋构筑临时防水墙,堵住泵房口和通往下部水平的巷道。

(7)排水过程中要切断电源、保持通风,加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并注意观察巷道情况,防止冒顶发生。抢险专业组要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立即对受伤、受困人员进行抢救。

(8)各单位的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由各矿管理。在抢险救灾期间设备由总公司机电处、租赁站统一调用,物资由供应处统一调用。

(9)医疗救护组要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治。医疗救护组无法救治时,应及时将伤员转院治疗。

4.扩大应急

本预案不能满足现场有效救灾时,指挥部要向外单位或所在省、市人民政府求救。

5.应急恢复

全部受伤、受困人员救出后,要清点现场人数,抢险人员撤离事故现场。

6.应急结束

(1)总指挥下达应急结束命令,事故抢救人员返回单位。

(2)由总公司有关处室组成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向上级汇报。

7.自救措施

井下突然出现透水事故时,井下工作人员应绝对听从班组长的统一指挥,按预先安排好的退却路线进行撤退,不要惊慌失措、各奔东西,万一迷失方向,必须朝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面撤退。

事故发生后,如果有人受伤,应积极进行现场抢救。出血者立刻止血,骨折者要及时固定和搬运。

被水隔绝在掌子面或上山巷道的作业人员应清醒沉着,不要慌乱,尽量避免体力消耗。全体井下人员还应做长期坚持的准备,所带干粮集中统一分配,不要无谓地浪费掉;关闭作业人员的矿灯,只留一盏灯供照明使用。

并下透水事故发生后,应尽快通过各种途径向井下、井上指挥机关报告,以便迅速采取营救措施。

篇4:建筑物发生坍塌时应该采取的救援措施

建筑物似乎每年都在长高,随着高层建筑物的出现,建筑物的坍塌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天气型式和地面型式都有可能给建筑物和其内居民造成在规模的毁灭。人为破坏力也在建筑物坍塌中起着重要作用。

建筑物坍塌一般有有两种方式:爆炸或爆聚。而坍塌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瓦砾堆的密度。建筑物坍塌救援通常是一个复杂而困惑的过程。它通常涉及到大量专业救援人员和特种设备。它还需要各种专门的救援技能的结合以及有关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专业知识。

建筑物坍塌救援:

一、坍塌刚发生后,建筑物的瓦砾堆非常不稳定,有可能在次发生移动。而我们的救援必须在评估现场的性质和坍塌类型,才可以在碎石堆实施救援,这样可以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和被埋入碎石中的人员的安全。在救援前必须实施支撑,防止瓦砾堆在次出现坍塌。应建立若干现场通讯渠道,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各个不同机构协调解决。指定一个共同的灾难频率。

二、在突发事件的开始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了解建筑物的结构,了解这些人的最后所处位置和活动情况对制定救援尝试有很大帮助。把第一次救援尝试定在存有最后看到或知道遇难者的地方。

三、在救援人员的安全的尽量保持瓦砾堆不被移动的工作得到确保后,派出小队到瓦砾堆的顶部,利用隔离带和标示物显示已被搜索过和可能埋有遇难者的区域。很多人是在早期救援时靠近瓦砾堆表面的地方被救出的。在发生坍塌时,把救援应集中在最后遇难人员已知的地方。

四、用肉眼或机械装置搜索的所有露天的或除去表面瓦砾层就能发现的“空隙”倾听是否有求救声。配有声音探测装置的可利用装备倾听是否有求援的声音。在此同时需要大量求助和医疗人员。一旦确定人员失踪或人员被困,应立即请求调拔“架空起吊”能力。

五、应不断小心谨慎地沿垂直方向搬运瓦砾,并仔细搜索能看到的每一个“空隙”或“空隙”入口。救援人员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只有每一次救援尝试到尽头,救援工作才算结束。应有准备这样的救援持续若干天,尤其在多座建筑物坍塌时,若干天后,仍然有幸存者。确定遇难者的位置时,不管他们是死是活,救援人员都必须格谨慎,以确保被困之处不会发生新的坍塌。救援人员应用双手和小型工具搬开遇难者的周围的瓦砾。应及早给重伤者使用军用抗冲击裤。随着救援的持续,也可由合格的紧急医疗服务人员实施静脉输液。

六、应准备应对有关突发事件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影响。召开对救援人员、遇难者及其家人的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

七、长时间挖掘瓦砾、发出被毁容幸存者、嗅闻异常气味以及目睹异常现象,即使坚强的救援人员也会受到影响。即使多数救援人员都愿意连续工作,其效率也会大为下降。如果情况允许,应确保所有救援人员每隔不太长的时间都能够吃到饭并得到休息。应预料到会出现极端媒体报导和你末想到的额外资金需求。做好准备获取受影响建筑物的建筑图纸。已便于知道煤气总管、水管或电气管线的破坏程度。确保你可以得到后勤官员,他们能预料到这些需求并满足需求。

八、应准备对可能遇到的地下或洞穴类救援方式,尤其是在多层建筑物中,这种专业救援需要受过上下攀登训练并会使用绕绳下降的人员。每个进入“地下”的救援人员不少于二人,都应系有安全绳并通过无线电与地面保持联系。他们还应至少配备3个有效照明装置。必须使用软管滚筒和其他“绳索滑动装置”以避免常规救援绳索被混凝土的尖锐棱角磨坏。一般来说,如果仍有人员失踪或仍有尸体末被发现,过早终止救援尝试,就会受到批评。只有当每一个人的下落都能说清,或现场所有瓦砾都被清理完毕时,救援才能结束。

应该对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思想准备!不管你救援的计划多么周密,参与的人员有多么的努力,总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问题。建筑物坍塌救援是最困难、最动感情、最具有技术复杂性的救援活动中的一种。成功救援的关键是预先规划、反复实践和坚持不懈。要记住我们的承诺,更多地挽救遇难者的生命,保卫和平。

篇5:甲醇厂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装油台冒油如何处理

1.迅速停止装车。

2.站在上风口、佩戴好防护器材。

3.及时用水冲洗槽车及地面、地沟干净为止。

4.待消除隐患达到安全值时,用可燃性气体报警仪检测现场(空气中无浓甲醇气味)达到安全值时,装油槽车方可启动。

二.临氢系统管线、设备及阀门发生泄漏如何处理

1.通知厂生产调度和岳阳兴长调度及生产部来人与车间领导制定抢修方案。

2.如需外来施工(建安)人员进行配合抢修时,首先将事故隐患的毒性和安全注意事项给施工人员讲解清楚。

3.在施工中佩戴好安全防护器材,如遇到施工人员身体感到不适,例: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停止作业。

4.待处理后方可再作业。

三.甲醇中毒如何处理

甲醇为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液体,略有酒精气味,分子量32.042,沸点65℃,溶点-971℃,比重0.792。蒸汽比重1.1,易与水和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1.毒性:甲醇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吸收,由于甲醇蒸汽在水和溶液中的溶解度极高,故吸收后可迅速分布在人体内,在体内氧化缓慢,且排泄也慢,故有明显的蓄积作用。

甲醇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痹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主要由于醇脱氢酶的作用,使甲醇在视网膜转化为甲醛,能抑制视网膜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使膜内不能合成三磷酸腺或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最后可产生视神经萎缩,严重时可致双目失明,另外,甲醇在体内的转化物(甲醛、甲酸)的累积以及甲醇在体内抑制某些氧化酸系统,抑制糖的需氧分解,机体代榭受到障碍,使乳酸和其它有机酸积累,可导致酸中毒。

2.中毒表现:

a.急性吸入中毒:常有8—36小时的潜伏期出现头痛、眩晕、肌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腰痛、烦躁不安、四肢湿冷、眼球疼痛,视物模糊,偶见腹泻,视觉损害,可迅速发展至失明,此时瞳孔散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以后则神经乳头萎缩,严重时可以出现心动过缓,酸中毒,抽、休克等症状。

b.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醇的工人,可表现以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也可有粘膜刺激和视力减退等症状。

c.中毒急救:以一般急救措施和对症治疗为主,对急性吸入者,根据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早期给足够剂量的碳酸氢钠或乳酸钠以纠正酸中毒,有肯定疗效,注意维持电解平衡。视力障碍或眼底有病变时,可试用甘醇静脉滴注和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等措施以减轻颅内压,改善眼底血循环,并加速甲醇排液。

3.预防措施

接触甲醇的工人,操作岗位上应配备过滤式3型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直接接触甲醇,还应增发橡胶手套、靴、防护眼镜等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检修时应选用长管式或送风式防毒面具并做好现场监护工作;凡视神经疾患,神经系统其它器质性疾患和显著的内分泌疾病,都是从事甲醇作业的禁忌症。

四.一氧化碳中毒如何处理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刺激的气体,比重0.967,分子量为28.01,几乎不溶于水(0℃时100克水中只溶解0.0044克)其中毒表现为:

1.轻度中毒: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颈部压迫及博动感,并易有恶心、呕吐、心前区疼痛或心悸四肢无力等,甚至有短暂的昏厥。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初期尚有多汗、烦躁、步态不稳、皮肤粘膜樱红,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进入昏迷状态。

3.重度中毒:迅速进入昏迷,昏迷可持续数小时或更久,可出现阵发性或强直性症状,有病理反射出现,常伴发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肌紊乱或传导阻滞,高热或惊厥,皮肤粘膜或呈樱红色或苍白、紫。

4.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泛力、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失眠、血压不稳定,对精细工作及时间距离的估计能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有时对心肌损害。

5.中毒急救:迅速将中毒者脱离事故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解开领口,保持呼吸道畅通。一般轻度中毒者,吸入新鲜空气后经鼻管给氧后即可好转。对于昏迷者,立即给予输氧,以减轻缺氧状态并促使一氧化碳的排出,如有氧气苏生器供抢救的,可用“自动肺”对重度中毒以及呼吸停止者进行强制自动呼气及吸气,患者自动呼吸恢复后即可改用“密闭口罩”给氧,注意氧含量调节环应调节在80%—90%的位置。给予氧气吸入的原则是“用得早,供气足,时间够”。

6.防护措施:接触CO的生产工人,操作岗位上应配备过滤式5型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检修时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用长管式防毒面具或送风面具,特别是带压抽堵盲板和进塔入罐作业,必须做好监护工作。具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活动性肺结核,慢性心脏病,重度贫血,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者及孕妇,均不宜从事接触一氧化碳工作。

五.二氧化碳中毒如何处理

二氧化碳为无色气体,高浓度时略带酸味,分子量为44.01。比重为1.524,沸点-78.5℃(升华)20℃在水中的溶解度为88毫升。

1.毒理:低浓度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高浓度有显著毒性的麻痹作用。二氧化碳透过肺泡膜能力较氧大25倍,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时,必将造成体内二氧化碳滞留,缺氧能引起窒息死亡。即使含氧浓度较高情况下,二氧化碳也可引起中毒,有时缺氧窒息与二氧化碳中毒并存。

2.中毒表现:吸入浓度为8—10%的二氧化碳除头昏、头痛、眼花和耳鸣外,还有气急、脉搏加快、无力、血压升高、精神兴奋,时间延长则神志丧失。重症急性发作都在几秒钟内,几乎象触电般地倒下,表现为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扩大,大小便失禁、呕吐等,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较轻者在几小时内逐步苏醒,但仍感头痛、头晕、无力等,往往二、三天才能恢复。

3.中毒急救:迅速脱离毒区,吸氧,必要时用高压氧治疗,抢救人员应佩戴氧气呼吸器或隔离式防毒面具。

4.防护措施: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必须保护通风良好进入密闭设备。容器和地沟等处,应先进行安全分析,确定是否合格,分析合格前不可擅自进入,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场所,进行检查修理工作前,应先抽风排气,分析不合格时应戴上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并要有人监护。

六.氧气呼吸器如何使用

1.先将呼吸器面具、道管认真检查是否有损坏及砂眼。

2.然后将呼吸器佩戴完后,打开氧气瓶,然后观察压力表所指示的压力值(正常工作压力不低于10MPa)。

3.按手动补给,使气囊内原积存的气体排出。

4.将面具戴好,然后进行几次深呼吸,观察呼吸器内部机件是否良好,最后确认各部正常方可进入灾区工作。

5.当压力低于3.0MPa时,马上离开作业现场。

七.空气呼吸器如何使用

1.空气呼吸器使用时先将各部件连接好,然后打开气瓶开关检查气瓶压力,开关开启在两扣以上。当压力低于24MPa时,禁止进入现场。

2.空气呼吸器背在人体身后。背好后,将面罩跨在胸前,以便佩戴使用。

3.佩戴好面罩,深吸一口气,供给阀或需供阀自动开启,此时人体感觉舒畅,一切正常时,方可进入现场使用。

4.在使用时,要随时注意压力变化,当压力下降到6MPa时,应立即撤离现场,这时警报器也会发警报音响。

5.使用后将面罩系带卡子松开,摘下面罩,泄掉余压,从身上卸下空气呼吸器,关闭气瓶开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