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消防应急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电气设备消防应急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2

一般规定

1、各类电气设备均应符合国家标准有关防火的规定,机房和技术用房应符合GBJ16-87<>和消防部门的防火要求。

2、机房和技术用房内,应在指定的地点放置足够数量使用的消防器材,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验,及时更换和补充。消防器材,不得挪作他用或搬离指定的地点。

3、无人值班有人留守的机房,除应符合A.B两项规定外,还应设置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火灾报警装置;无人值班机房除应符合A.B两项规定外,还应设置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火灾报警装置;无人值班机房除应符合A.B两项规定外,还应设置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自动消防系统。

4、所有工作人员,均应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有关电气设备消防知识。

1、尽快切断与着火设备有关的所有电源,对于因烟熏火烤绝缘性能可能受损的开关,应使用相应的绝缘工具进行操作,需由供电部门停电时,应向供电部门说清情况要求立即断电。

2、关闭有关的强制风冷和空调系统。

3、向消防部门报警,报告着火的单位和地址。火势大小和燃烧的物质,以及报警电话号码和报警人姓名等。

4、夜间着火时,应考虑临时照明,以利于扑救。

1、对于电气设备,禁止使用水或导电的泡沫灭火剂,应使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化学干粉和1211等不导电的灭火剂灭火。

2、因情况危急需要带电灭火时,扑救人员及所有消防器材的导电部分与运行的带电部分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扑救运行的架空线路或高架上的电气设备火灾时,消防人员与带电部分之间的仰角不应大于45度,并站在线路的外侧,防止导线等断落时触及人身。

3、扑救人员应站在上风侧使用消防器材。

4、在狭窄和通风不良的地点,尽可能避免使用可能产生有毒气的液体气化灭火器,室内火灾熄灭后,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5、扑灭电缆内部可燃绝缘层或支架的火时,应切所电源,将电缆的已燃部份割断,并将两个头分开。火灾熄灭后,切勿匆忙合闸加电,应先用目视检查设备的情况,然后再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紧急断电措施

当情况十分危急,允许采用下列异常方法迅速断电:

1)可不按正常顺序就近设法迅速断电,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避免设备或鹭器材受损。

2)使用人为短路有关低压电源,使保护装置动作断电,使用这种方法应防止触电和电弧对人身造成危害。

3)使用合适绝缘柄的工具,割断有关线路的导线,采用这种方法应注意防止触电和切断的导线触及人体。

使触电者脱离低压电源的措施

因救护人远离开关等断电的装置,无法及时断电时,可使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如果导线搭落在触电者的身上或压在身下,可用干燥的木棒等绝缘物挑开导线。

2)救护人一只手载手套或垫上绝缘物把触电者拉离电源,如果触电者衣服是干燥的,在救护人不致直接接触触电者的前提下,用一只手抓住触电者不贴身的衣服,将触电者拉离电源。

3)救护人可站在干燥的木板等绝缘物上,用一只手把触电者拉离电源。

4)如果触电者由于触电痉挛,手指紧握导线或导线缠绕在身上时,可先用干燥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电源,然后用其它方法切断电源。

抢救触电者脱离电源应注意的事项

1)未采取任何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接触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2)救护过程中,救护人应尽可能用单手操作。

3)当触电者位于高处时,应采用措施防止脱离电源的触电者摔伤。

4)夜晚发生事故,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照明,以利救护。

触电救助措施

1)、触电急救的处理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就近移至干燥,通风的位置,根据情况迅速进行现场救护。同时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做好送往医院的准备工作。

l如果触电者所受伤害不太严重。神志清醒,只是有些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则应使触电者静卧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

l如果触电者推动知觉,但呼吸和心脏跳动尚正常,应使其舒适平卧,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可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天冷时注意保暖。若发现触电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心脏跳动失常,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l如果触电者呈现假死症状,胸部无起伏。小纸条放在鼻孔处无反应等可判断其呼吸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贴胸听不到心音,用手摸不到脉搏,证明心脏跳动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当触电人呼吸和心脏跳动均已停止,此时,情况更为危急,抢救人员应立即不停顿地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胸外心脏挤压。如果现场仅有一人救护,两种方法应交替进行,每吹气2至3次,再挤压10至15次。

l处于昏迷,失去知觉或处于假死状态的触电者,在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同时,还可用针炙,强刺人中,百会,风池,涌泉等穴位或用粗针在人中,十宜,少泽,少商等穴位点刺点血治疗。

l在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触电者皮肤由紫变红,瞳孔由大变小,说明已见效果,当触电者嘴唇稍有开合,眼皮活动或咽喉处有咽东西的作用,则应观察呼吸和心脏跳动是否恢复,除非触电者呼吸和心脏跳动完全恢复正常或是出现明显残废综合症状(为瞳孔放大,对光照无反应;背部,四肢等部位出现红色己尸斑,皮肤青灰,身体僵冷)并经医生诊断死亡时,方可中止救护。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应按下列顺序和方法进行:

l使触电者仰卧,迅速解开其围巾,领扣,紧身衣扣并放松腰带,头下不要垫枕头,以利呼吸。并再一次检查其是否已停止呼吸。

l把触电者的头侧向一边,清除口腔中的假牙,血块,粘液等物。如果触电者牙关紧闭,可用小木片,小金属片等坚硬物品从其嘴角插入牙缝,慢慢撬开嘴巴。

l使触电者的头部昼后仰,鼻孔朝天,下腭尖部与前胸大体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使舌根部不会阻塞气道。

l救护人蹲跪在触电者头部的左侧或右侧,一只手捏紧触电者的鼻孔,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掰开嘴巴。如掰不开嘴巴,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捏紧嘴巴,紧贴鼻孔吹气。

l深吸气后,紧贴掰开的嘴巴吹气。吹气时也可隔一层纱布或毛巾。吹气时要使触电者的胸部膨胀,每五秒一次,吹气两秒,对儿童吹气量酌减。

l救护人换气时,放松触电者的嘴和鼻,让其自动呼气。

l在人工呼吸的过程中,若发现触电者有轻微的自然呼吸时,人工呼吸应与自然呼吸的节律相一致。当正常呼吸有好转时,可暂停人工呼吸数秒并密切观察,若正常呼吸仍不能完全恢复,应立即继续进行人工呼吸,直至呼吸完全恢复正常为止。

3)、胸外心脏挤压法

胸外心脏挤压法应按下列的顺序和方法进行:

l使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面或地板上,姿势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相同,并解开触电者的衣服。

l救护人蹲跪在触电者腰部一侧,或跨腰跪在其腰部,两手相迭,手掌根部放在心口窝稍高,两乳头间略低,胸骨下三分之一处,对触电儿童可用一只手操作。

l救护人两臂肘部伸直,掌根略带冲击地用力垂直下压,成人压陷深度3-5厘米,压出心脏里的血液,,成人每秒种挤压一次,太快太慢效果都不好对儿童用力稍轻,以免操作胸骨,每分钟挤压100次为宜。

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廓自动复原,血又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廓。

篇2:应急小组下设机构职责

(1)抢险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安全总监、现场经理、机电经理、项目工程师和项目班子及分包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2)安全保卫组:组长由项目书记担任,成员由项目行政部、经警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维持治安秩序,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

(3)后勤保障部:组长由项目书记担任,成员由项目物资部、行政部、合约部、食堂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调集抢险器材、设备;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

(4)医疗救护组:组长由项目卫生所医生组成,成员由卫生所护士、救护车队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护等工作。

(5)善后处理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项目领导班子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6)事故调查组:组长由项目经理、公司责任部门领导担任,成员有项目安全部长,公司相关部门,公司有关技术专家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和图纸的测绘,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件的性质,提出应对措施,如确定为事故,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篇3:触电事故应急处置规程

(1)截断电源,关上插座上的开关或拔除插头。如果够不着插座开关,就关上总开关。切勿试图关上那件电器用具的开关,因为可能正是该开关漏电。

(2)若无法关上开关,可站在绝缘物上,如一叠厚报纸、塑料布、木板之类,用扫帚或木椅等将伤者拨离电源,或用绳子、裤子或任何干布条绕过伤者腋下或腿部,把伤者拖离电源。切勿用手触及伤者,也不要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把伤者拨开,也不要使用潮湿的物件拖动伤者。

(3)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开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切记不能给触电的人注射强心针。若伤者昏迷,则将其身体放置成卧式。

(4)若伤者曾经昏迷、身体遭烧伤,或感到不适,必须打电话叫救护车,或立即送伤者到医院急救。

(5)高空出现触电事故时,应立即截断电源,把伤人抬到附近平坦的地方,立即对伤人进行急救。

(6)现场抢救触电者的原则:现场抢救触电者的经验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坚持。迅速——争分夺秒时触电者脱离电源;就地——必须在现场附近就地抢救,病人有意识后在就近送医院抢救。从触电时算起,5分钟以内及时抢救,救生率90%左右。10分钟以内抢救,救生率6.15%希望甚微;准确——人工呼吸发的动作必须准确;坚持——只要有百万分之一希望就要近百分之百努力抢救。

篇4:泥石流应急避防措施规程

(一)正确判断泥石流的发生

除根据当地降雨情况来估测泥石流暴发的可能性外,还可通过一些特有现象来判断泥石流的发生,以便采取快速、正确的自救方法。

当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都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仔细倾听是否有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式的声音,如听到这种声音,哪怕极微弱也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时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

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震动感,则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二)避防与逃生

1.非应急性的措施

(1)避让措施。在泥石流发育分布区,工矿、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的选址等一定要在查明泥石流沟谷及其危害状况的情况下进行,尽量避开造成直接危害的地区与地段。如泥石流沟的中、上游段及沟口,主支沟交汇部的低平地,靠近河床的低缓阶地或坡脚处,河道弯道外侧等。实在无法避开时应考虑修建防护工程或采取其他措施。

(2)生物措施。是一种长期的有助于减缓泥石流形成达到一定防御目的的治理性手段。主要方法是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固结表土、保持水土,降低泥石流发生几率与规模。

(3)工程设施。主要是为保护危害对象免遭破坏而采取的防护、排导、拦挡及跨越等工程设施。如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为改善泥石流的流向与流速修建的排泄沟、导流堤、急流槽、渡槽等工程。为了控制拦截下泄物,削弱泥石流冲击能量修建的拦沙坝、储淤场、截流工程等。

(4)综合防治措施。即将生物措施与适用于某一泥石流危害区的几项工程措施相互结合,对泥石流小流域进行统一全面整治,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灾害的发生。

(5)开展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从空间上可根据地质、地貌、降雨等条件,以及泥石流发育程度和规模进行危险区域划分,划分出高度危险、中等危险和一般危险区;从时间上分为中长期和短历时预报。

2.应急性措施

每年7~8月是泥石流易发时段,应积极采取泥石流应急避防措施。首先要避开泥石流危险地,尽快在泥石流到来之前采取防范行动。在泥石流发生地区进行必要的搬迁、防护措施后,对一些仍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工矿、企业等提前做好应急部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预防为主,普及泥石流知识,汛期有组织地演习,有纪律地疏散撤离。

(2)选择附近安全的地带修建临时避险棚。如较高的基岩台地、低缓山梁上等。切忌建在沟床岸边、较低的阶地、台地及坡脚、河道拐弯的凹岸或凸岸的下游端边缘。

(3)泥石流常滞后大雨发生。另外,具有阵流的黏性泥石流,其阵流间隙有时会被误认为泥石流结束。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只有当确认泥石流不会发生或泥石流已全部结束时才能解除警报。

(4)密切注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减少、避免次生灾害发生。当出现泥石流体堵塞河流,形成堵坝时,应尽快采取毁“坝”措施,使上游水体尽快下泻,避免次生洪水灾害,同时通知上、下游受害的地区,做好防灾避险。当公路、铁路、桥梁被冲毁后应及时采取阻止车辆通行的行动,以免车辆被颠覆,造成人员伤亡。

(5)采取正确的逃逸方法。泥石流不同于滑坡、山崩和地震,它是流动的,冲击和搬运能力很大,所以,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沿途切除一切障碍,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淘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很危险。

(三)泥石流过后的救灾与防疫工作

当工矿、企业等遭到泥石流袭击,并出现严重灾情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伤员抢救,以及水、电、交通线路的抢修,以保障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伤员得到及时救治。河(沟)经泥石流的洗劫之后,面目皆非,百孔千疮,不仅原河(沟)床被冲淤得难以辨认,穿越或沿河(沟)谷的道路也被掩埋破坏得无影无踪,沿途漂砾、泥沙满沟,行走时极容易造成跌伤、磕碰,因此进行救灾抢险时应注意避免发生各种外伤。

泥石流发生时,常席卷、淹浸、淤埋沿途的房屋、牲畜及杂污物,泥石流结束之后应对必要的地段进行清理消毒或远离,避免与防止流行病的发生和传播,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篇5:地震灾害应急措施规程

(一)震前准备

在地震来临前做好对策预案,加固建筑物,并向群众进行宣传,使其在思想和知识上有所准备。在地震发生阶段,人们主要根据平时的防震知识和实际情况,寻找安全地方紧急避震。同时要注意观察附近的情况,是否有人遇难和负伤待救。负伤待救者也应做好自救或尽快寻求救援。在震后自救阶段,短时间内救援力量难以到达灾区,这时是最困难的时期。在此阶段自救是主要方式,人们应了解自救的注意事项,并且预防强余震。大震后3个小时,救援力量一般可到达灾区,有组织的救灾活动即可全面展开。但此时也应注意强余震和续发性大震的防御。防震措施的重点主要是保证震时和震后有条不紊地进行防震救灾。要做好以下准备。

(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震前白防,是指有中、短期地震预报背景的地区,根据临震前所发现的宏观异常,采取简易有效的防震抗震措施的举动。另外,震前的物质准备也是很重要的。主要有高能量食品、水、急救箱等,放在震时紧急躲避处,以争取足够的等待外援时间。

(2)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耽误宝贵时间。

(3)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做到畅通无阻。

(4)加固室内器具。

(5)落实防火措施,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

(6)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

(7)适时进行应急演习,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震谣传。

(二)震时应急

(1)瞬时抉择,珍惜12s自救机会。地震发生时,人们能感觉到并受其害的主要有两种地震波,即专业人员常说的P波(纵波)和S波(横波)。每种类型以不同的传播方式和速度运动。P波运动速度最快,传播速度每秒钟8~9km,最先到达地面。在震中区,P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颠簸,造成的破坏不大,是给人们地震发生了的信号。s波的运动速度比P波慢,通常平均每秒钟4~5km,是继P波后到达地表的破坏性极大的波。它使人感觉到的是前后左右的摇晃以及建筑物等的倒塌,是直接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波。因此,自我救助主要是在P波到达地面后的数秒钟之内的事。当P波到达时,应立即反应是地震发生了。若能在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之前的十几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给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一般称为12s自救机会。

另外,地声地光也是大震的预警信号。许多地声出现在震前10min内,到临震十余秒时声响最大。临震时先听到“呼呼”风声,接着是“轰轰”声,再就是“咚咚”声,之后地面开始震动。地光是地壳内溢出的气体,强化了低空静电场所致。其形状有带状、片状、球状、柱状,颜色以蓝、白、红、黄居多。地面微动可能是临震前震源区断层预滑造成应力波所致。历次大震的幸存者中,很多人就是观察到这些临震异常现象,判断有大震来临,迅速采取措施避险,而躲过了灾难。

(2)了解自己所处环境,果断采取相应措施。要迅速远离易爆和易燃及有毒气体储存的地域,避险时要远离高楼、大烟筒、高门脸、女儿墙、高压线以及峭壁、陡坡或海边,不要在狭窄的巷道中停留。

(三)现场急救

地震同时出现大批伤员,现场救护往往需在群众帮助下进行。做好现场指挥、现场伤员分类工作十分重要。

1.现场指挥

救护人员要掌握现场特点,包括建筑物倒塌程度、可能受伤人数和地点,选择安全救护场地。组成现场救护指挥站,组织救援人员将伤员脱离受伤现场,在选定的安全场地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

2.伤员的现场分类

根据伤员受伤各程度、部位、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分类,有利于按伤员伤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救护和向医院转送。机械性外伤,指人们被倒塌体及其各种设备的直接砸击、挤压下的损伤,一般占地震伤的95%~98%。另外,还有埋压窒息伤、完全性饥饿、烧伤等。

(四)震后自救与互救

自救与互救在抗震救灾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无论有无救援力量到达,灾民自救都是不可缺少的救生措施。据部分资料统计,自救与互救的脱险率可达40%~80%。

一次强烈地震经过几十秒钟后结束了,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自救。在废墟下压埋较轻的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况,寻找可以自救脱险的薄弱部位,尽力自救,完全可以脱险,失去理智的乱喊乱叫是无济于事的。若受重伤或暂时不能脱险者,不要乱喊乱动消耗体力,要设法延缓生命,首先把妨碍呼吸的部位(口鼻胸部盼近)松动一下,或扒开一定的小空间,以利呼吸,等待救援。发现有人扒救时,可用喊或敲击物体的方法为扒救人指明埋压的位置。

互救要有组织、讲究方式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造成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再进行开挖施救。

问:就是询问震时一起的亲友、同志和当地熟人,指出伤员的位置,了解当地的街道情况、建筑物分布情况。

听:就是贴耳侦听伤员的呼救声和呻吟声,一边敲打一边听,一边用手电照一边听。

看:就是仔细观察有没有露在外边的肢体血迹、衣服或其他迹象,特别注意门道、屋角、房前、床下等处。

探:就是在废墟空隙,或者排除障碍钻进去寻找伤员。这时要注意有无爬动的痕迹及血迹,以便寻找已经精疲力尽的遇难者。

喊:就是呼喊遇难者姓名,细听有无应答之声。

通过以上五种方法,找到伤员位置,然后再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方法,就能很快地将伤员救出,并逐步扩大救援。

救出伤员后应首先将其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灰土,进而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在扒救中,可使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企业的医护人员脱险后,能在救护工作中起重要的核心和骨干作用。要立即在马路口、废墟旁建成临时包扎点、医疗点,指导自救互救,抢救出来的伤员应尽快包扎,并设法寻找药物、水和适当食物给以急救,然后转移和治疗。

(五)预防余震灾害

强烈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短期内很可能还会有较强的余震,使已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建筑物再次坍塌。因此,地震后不能麻痹大意,要积极预防强余震灾害。搭建防震棚,一方面可解决住宿问题,也是预防余震灾害的有力措施。同时,做好防疫工作。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