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回撤安全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回采工作面回撤安全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1

10502采煤工作面6月4号收尺回风巷还有38米、运输巷还有31米、进风巷道还有20米。经矿研究决定对10502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运输巷预留15米、进风巷道预留10米做为永久煤柱,因此工作面推采至停采线位置时对10502工作面停采撤面,为切实做好该采煤工作面撤面回柱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及财产不受损失,结合本矿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计划回撤时间

工作面回撤时间为6月15日16:00至6月16日16:00,根据实际的推进度可对回撤时间进行调整,但仍按照本措施执行。

二、回撤工作参与人员及其职责

(一)成立工作面回撤领导小组

为保证回撤工作的安全顺利实施,矿成立工作面回撤领导小组

组长:孙启海

副组长:董业平、周生伟

成员:孙中会、李景刚、王延臣、孙晋伟、潘文超、孙中刚、刘成平、朱学刚、孙鑫、张玉帅、张广彬、郑钧海、周仁、鹿超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此次回撤工作井下现场工作安排和现场安全管理,在回柱作业时与当班跟班区长、班长、安全员在回柱地点观察顶板和矿压情况,回柱作业中顶板出现大冒顶和其它可能危及工作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及时果断的下达撤离工作现场的命令。

2、指导、监督回柱人员的回柱工作,及时制止回柱过程中的各类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情况,杜绝安全生产隐患的出现。

3、在回柱作业过程中出现不曾料及的情况或措施中没有健全的问题时,在有确凿把握的情况下,根据工作地点现场情况,布置、安排现场工作,完善安全措施。

4、严格执行措施规定,不得违章指挥。

5、监管、安排、布置本班其它特殊工种的安全生产工作。

6、采煤工区排定跟班区长、班长负责组织实施现场的具体回撤工作,机电运输单位负责配合现场的机电设备停送电、回撤工作,通防科做好现场的通风管理和有害气体检测,回柱工和搬运柱梁及设备的人员由采煤工区根据本班人员的实际情况安排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职工担任。

三、回撤工作

(一)回撤采用方法

1、工作面回撤前应先将工作面控顶距缩小到最小控顶距(三排),回撤时由下向上回撤,回撤顺序为先回撤下部工作面,待下部回撤至运输巷后再开始回撤上部,回撤的柱梁由运输巷和10502进风联络巷运出。

2、对放顶后通风不畅通地段采用局部通风机进行供风,回撤前应将风筒沿工作面运回巷接至回撤地点,保证正常通风后再进行回柱工作,回撤期间应确保工作面风量和有害气体符合规定。

3、对顶板顶板稳定性较差地点,回柱前应先于待回撤单体支柱一侧打好替柱,替柱采用用直径不低于15cm的且中间无伤的优质圆木,木柱应打设在实底上,顶部用木楔结实顶板,支柱打设应迎山有力。

4、回柱顺序为先采空区后煤壁。

(二)回撤前的准备工作

(1)煤矿矿领导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工作面回撤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回撤草案。

(2)技术部门根据矿会议议定草案,编制具有针对性的回撤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相关单位领导会审批准后,对与回撤工作有关的人员进行详细的贯彻学习。

(3)在准备实施回撤工作的工作面范围内,逐渐将工作面控顶距缩到最小控顶距(三排)。

(4)将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杂物、矸石清理充填到采空区,使回柱作业工作面上、下出口保持畅通。

(5)回柱作业前,跟班矿领导和工区跟班区长、班长对工作面的支柱全部进行检查,特别是回柱撤退路线上的支柱,必须认真检查支架是否受力,迎山角度是否合理,支柱的初撑力是否符合规定等,达不到支护要求的支柱和顶梁必须预先进行调整或更换,必须在工作面支护条件能保证顶板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实施回柱工作。

(6)拆除回撤段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清理工作面回柱作业空间、回柱作业撤退路线和工作面上下出口20米范围内的煤(矸)、管路、杂物等,并保证以上地点的巷道高度不低于1.8米,紧急撤退路线及上下出口畅通。拆除的设备、杂物、煤(矸)等及时运出。

(7)工作面回撤前必须在工作面运、回巷中预先存放一定数量的支护材料。

(8)工作面上下出口必须架设坚实的木垛,保证上下出口的畅通。

(9)在同时满足以上条件,且没有其它重大安全隐患时,方可实施回柱工作。

(三)回柱操作

1、回柱放顶工作必须由回柱工具体操作,其他人员不得进行回柱工作,回柱作业时非回柱人员严禁进入回柱地点。

2、必须按照本措施的规定实施回柱工作。

3、回柱放顶工作要勤捡、勤拉、勤收,工作面可用的背板、垛木和其它材料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必须尽量回撤出工作面。

4、当采高大于顶梁长度时,先回柱后回梁,即回收完支柱后,再打掉扁楔和梁的圆销,使顶梁落下并拖出;当采高小于顶梁长度时,先退出顶梁圆销,后回柱,落柱时同时落下顶梁一起拖出。

5、若有柱子被压入底板,可用铁锹、手镐将煤或矸石清理干净,并顺回柱方向挖沟,再用回柱器或回柱绞车将支柱拉出。

6、遇到难回、难收的支柱和顶梁时,处理之前,必须先架设临时护身柱或替柱,先将难回的支柱回掉,再回出替柱。

7、拴柱、拴梁,拖柱、拖梁之前必须先检查周围顶板情况,判断安全后方可进行拴柱、拴梁,拖柱、拖梁工作,回柱作业时要眼疾手快,严禁将绳钩拴在或柱体上。

8、回柱时,回柱工必须站在支架完好处,使用长柄工具卸液或打松水平楔、圆销。

9、回柱工作必须从采空区逐架向外,一架未完之前不得回下一架,特殊情况必须要先回下一架时,必须先在支柱旁边架设临时支护。

10、在下列情况下,不得回柱放顶:

(1)浮煤、浮矸没有清理干净,退路不畅通时;

(2)对歪扭、不着力、不合格的支架没有提前维护和整修时;

(3)特殊支护没有按规定架设和虽然架设但是没有按规定距离架设时;

(4)回柱后路没有做支护加固工作时;

(5)放顶分段距离小于规定距离时;

(6)难回支柱和压死支柱没有处理时;

(7)回孤柱没有架设临时支护时;

(8)自上而下回柱,矸石有可能埋压支柱但是没有作挡矸处理时。

(四)紧急情况处置:

回柱放顶工作可能会导致工作面顶板从煤壁断裂,产生大面积来压或冒顶,在工作面产生下列征兆时,必须停止回柱工作,对工作面加强支护或撤离工作面:

1、工作面出现顶板断裂发出的声音,且断裂声面积分布较大时;

2、工作面煤壁片帮严重,支架受压过大自动卸液,支护材料发出响声,有大面积顶板来压预兆时;

3、工作面出现大面积冒顶,在场人员无法控制时;

4、工作面产生其它明显或疑似顶板大面积来压征兆时;

5、有上述征兆时,值班领导必须及时组织工作面作业人员尽快撤离工作面,进入进、回风巷安全地点躲避(即使值班领导不在工作现场,现场人员同样及时撤离工作面进行躲避)。待工作面压力稳定,由值班矿领导和工区跟班区(班)长组织人员观察顶板情况,确认安全后再由值班领导下达工作命令。

6、工作面冒顶来不及撤离的人员,可就近在木垛下、支护良好地点或紧靠煤壁躲避,等待救援。

四、通风及瓦斯管理

1、采煤工作面瓦斯检查员必须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回柱期间工作面风量、瓦斯浓度不能满足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回柱工作必须先将工作上隅角支柱用风障引导风流将多余支柱先回出,回撤工作面上隅角支柱时瓦斯检查员必须在回柱现场检查瓦斯,设置风障。

3、加强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的超前支护,确保巷道断面满足通风要求,防止风流被堵塞,保证工作面以外区域的正常通风。

五、其它

1、回撤出柱梁应放置到工作面以外宽敞地点码放整齐,严禁堵塞巷道断面,损坏、失效柱梁直接安排人员搬运到地面进行检修。

2、每班回柱设备必须齐全,不因为缺材料影响工作面回撤工作。

3、措施中遗漏或不健全之处,以值班领导安排为准。

4、其他未尽示意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0502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严格执行。

篇2:综采面初放措施规程

为确保1103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的安全生产,特编制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单位:综采队二、工程概况:1、切眼内支护形式为:采用锚杆网(锚索)加圆木点柱联合支护顶板。2、工作面支护形式为:采用ZY3200-13/32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最大控顶4.154m,最小控顶距3.554m;运输巷往上6米采用4.2米长钢梁配合DW28-250/100*单体进行支护,最大控顶4.8m,最小控顶距4.2m,放顶步距0.6m。3、顶板管理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三、组织措施:1、矿组织成立初次放顶领导小组:组长:生产矿长副组长:总工程师、采煤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工、采掘、机电工程师成员:安全科长、调度室主任、通风队长、采煤队长、跟班队长及班组长2、初次放顶领导小组负责该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的组织领导、顶板管理及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安全生产。3、队长全面负责初次放顶期间的生产组织、顶板管理、工程质量、文明生产及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全面管理责任。4、当班副队长负责本班初次放顶期间的顶板管理、工程质量、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工作,负本班现场管理责任及交接班准备工作。5、采掘工程师负责初次放顶期间有关顶板管理措施的编制及贯彻执行,负责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监督工作。6、班组长负责本班初次放顶期间的劳动组织及分工,负责顶板管理、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工作,负本班管理直接责任。7、施工人员对自己及作业地点附近人员的安全工作负责。8、瓦斯检查工负责本班通风瓦斯检查、汇报与管理,严禁瓦斯超限作业,负本班“一通三防”管理直接责任及监督“一通三防”隐患处理整改工作。9、安全员及初次放顶领导小组值班人员负责本班安全质量监督检查,监督规程和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监督隐患处理整改,负本班安全质量监督检查责任。四、安全技术措施:1、初放前,由生产矿长负责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情况,成立初放领导小组,现场指挥,初放期间,必须建立干部查面制度、登记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每班深入现场鉴定许可后,方可进行放顶,综采队要按要求及时整改工作面所存在的问题;2、初放前必须认真建立采煤工作面初放安全管理责任区图表,对初放期间工作面安全责任区分段包干;3、支架立柱初撑力不低于24MPa,上下端头及两巷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超前支护距离不小于30m,不得使用失效单体液压支柱、坏梁、工作面保持“三直、二平、一净、两畅通”;4、初放期间,要认真检修机电设备,保持机电设备运行良好,以免影响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加剧工作面矿压显现;5、采煤工作面初放安全管理责任图表(附表16)分段管理范围分段包干人责任区上段60米初放小组成员跟班队长安全员生产矿长杨荣勇表内包干人员除全面负责当班安全生产外,重点对包干地段的工程质量安全作业负主要责任。下段61米初放小组成员跟班队长安全员采煤矿长支太林6、放顶前要检查安全出口、工程质量、备用料等情况,当其符合本《规程》规定后,方可放顶,放顶时必须有矿跟班领导、队长现场指挥;7、初放期间必须跟顶回采,运输巷往上30米采高不超过2.5m,其他地段不超过2.8m,采高变化段坡度要均匀,严禁出现大起大落;8、拉架滞后煤机4-6架;9、初放期间,放顶小组成员、跟班队长及当班班队长,检查支架初撑力,及两巷液压支柱初撑力,立柱初撑力不小24MPa,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10、初次放顶期间,上下尾巷内,在支架尾部沿切顶线用单体支柱打设一排密集柱,并随支架前移而外移,严禁滞后,严禁任何人员进入采空区。11、初放期间,瓦检员要加强瓦斯检测工作,上隅角按要求悬挂便携式瓦斯报警仪,严禁瓦斯超限作业,瓦检员要跟班作业,并现场交接班;12、工作面瓦斯出现异常、瓦斯忽大忽小等情况时,必须停止作业,将工作面及回风流中的所有人员撤至运输巷或地面,待瓦斯稳定后,方可作业;13、初放期间泵压不小于30MPa,并确保液压管路完好;14、拉架时应带压移架,少降快移;15、严格控制支架、刮板输送机下滑及支架倒架;16、严禁支架超高;17、人员进入煤壁工作前,必须打好护身板和背帮柱,要求正规有效,单体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18、运输巷往上6米单体支护段顶板管理(1)采用4.2米长钢梁配合DW28-250/100*单体进行支护,排拒0.6米,柱距0.5米,顶梁布置为正悬臂,煤壁侧悬臂长度1.0米,采空区悬臂长度0.2米,沿溜子外侧0.1米处支护第一排支柱。(2)采用“五、六”排控顶,见六回一,放顶步距为0.6米。(3)顶板使用大板背实,以不漏矸为原则,若顶板破碎,采用铁丝网铺顶。(4)切顶排棵棵打设戗柱和密集柱,密集柱的间距为0.2米。(5)在采煤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检查顶板及周围情况,发现明显来压现象必须停止采煤工作,加强工作面支架的维护,适当加密支护,回柱后采空区不垮落,悬顶长度大于5米时,柱距缩为0.4米,悬顶长度大于10米时,沿倾向每2米打设一组丛柱,每组丛柱不少于5棵,当悬顶达15米时在运输巷及单体支护段中部个打设一个木垛,并报矿领导研究强制放顶措施。(6)严格执行高板问顶制度,随时随刻都要进行敲帮问顶,严禁出现悬矸和伞檐。(7)操作人员必须站在支架内或临时支护的掩护下进行作业,严禁空顶作业和冒险蛮干。(8)采用人工回柱放顶,回柱顺序严格执行由下而上,由里向外的原则,回柱前采用竹巴、大板设好挡矸栏,防止大块矸石垮落伤人。(9)所有单体支柱必须棵棵连锁,防止单体支柱倾倒伤人。(10)加强对单体支护的检查和二次注液,对失效、缷压支柱及时更换。19、当采空区沿走向悬顶超过15m时,必须停止回采,报矿研究制定方案后再处理;20、老顶首次垮落后,顶板压力呈现较均匀,不出现大面积来压,经初放领导小组现场鉴定后方可撤除放顶领导小组,进行回采;21、工作面现场作业人员要熟知避灾路线,一旦发生灾害,现场人员要沿避灾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22、初放期间,料场要备有不少于100块半园木其规格为Φ0.18×2.0m,Φ0.18×2.6m,备用柱、梁不少40根;23、工作面初放期间,加强防治水工作,上下巷每班安排专人抽水,抽水人员现场交接班,泵窝及时清理,上下巷水沟每班有专人清理,保持水路畅通,上下巷备用泵不少于1台。24、未尽事项严格按该工作面作业规程执行。

篇3:采面上探巷区域验证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23306采面上探巷在23306轨道顺槽B7测点向外1.2m处施工,煤层厚度约5m,煤层倾角10~30°。煤层结构简单,基本顶为细粒砂岩,直接顶为中粒砂岩、泥岩,直接底为炭质泥岩,基本底为粉砂岩。施工前需对该工作面实施区域验证,为保证验证工作顺利进行特编制本措施。二、施工组织安全负责人:当班跟班队长施工负责人:张永强技术负责人:刘宇鹏安监科:负责监督该工作面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该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机电科:负责各项机电设备的运行、防护及维护监督工作。调度室:负责保证该区内所有通信设备畅通。通防科:负责施工期间通风、瓦斯监测、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验证孔参数测定等系统监管工作。生产技术科:负责收集区域验证孔的地质资料。三、区域验证(一)区域验证的方法该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区域验证。(二)区域验证钻孔参数在掘进过程中,若巷道内煤层厚度大于0.3m时,施工1、2、3号钻孔进行区域验证;若煤层厚度小于等于0.3m时,不打设区域验证钻孔,只打设1个超前距不小于10m的超前探钻孔。钻孔尽量布置在软分层中,1号钻孔位于掘进巷道断面中部,2、3号钻孔终孔点位于巷道断面轮廓线外2.9m处。区域验证钻孔设计参数孔号水平夹角竖直夹角孔深位置10°0°10m沿巷道中心线,距顶2m2+20°0°10m沿巷道中心线偏左1.5m,距顶2m3-20°0°10m沿巷道中心线偏右1.5m,距顶2m备注水平夹角以23306采面上探巷中心线方向为基准,向左偏为“+”,向右为“-”;竖直夹角以巷道顶板倾角为基准,向上偏为“+”,向下为“-”;在掘进过程中,当煤层厚度大于0.3m时,打设区域验证钻孔后,在1号区域验证钻孔基础上继续施工1个前探钻孔,并保留不小于10m超前距;当煤层厚度小于等于0.3m时,直接打设1个超前距不小于10m的超前探钻孔。前探钻孔设计参数孔号水平夹角竖直夹角孔深位置10°0°16m沿巷道中心线,距顶2m备注水平夹角以23306采面上探巷中心线方向为基准,向左偏为“+”,向右为“-”;竖直夹角以巷道顶板倾角为基准,向上偏为“+”,向下为“-”;(三)施工要求1、区域验证钻孔参数见区域验证钻孔参数表,并保留不少于2m超前距。2、钻孔测定钻屑量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钻孔每钻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每钻进2m测定一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3、工作面采用连续验证措施,掘进范围内验证指标△h<200Pa,S<6kg/m视为无突出危险,反之视为有突出危险。4、施工区域验证钻孔时须在迎头、顶、帮部支护完好状况下方可施工。5、打钻参数:采用风煤钻,使用直径42mm麻花钻杆打设钻孔,钻孔布置在软分层内,终孔点在巷道轮廓线外2.9m处。钻孔每钻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每钻进2m测量一次钻屑瓦斯解吸值(△h2)。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h2)预测标准△h2临界值:干煤样≥200Pa有突出危险,采取防突措施之前禁止掘进<200Pa无突出危险,预留2m超前距掘进。湿煤样≥160Pa有突出危险,采取防突措施之前禁止掘进<160Pa无突出危险,预留2m超前距掘进。钻屑指标法(S)预测标准S临界值:≥6kg/m有突出危险,采取防突措施之前禁止掘进<6kg/m无突出危险,预留2m超前距掘进。6、严格按照通防科设计进行区域验证,若因煤层赋存、断层等地质条件变化钻孔深度、倾角等参数需要变更时,由防突员向通风调度汇报备案,严禁私自改动施工参数。四、瓦斯突出预兆(一)有声预兆煤层发出劈裂声、闷雷声、机枪声、响煤炮;煤壁发生震动或冲击;顶板来压、支架发出断裂声。(二)无声预兆煤层层理紊乱、煤质变软、煤暗淡无光泽、煤壁发亮;工作面顶板压力增大,煤壁被挤出、片帮掉渣、顶板下沉或底鼓;工作面风流中瓦斯忽大忽小,打钻时有顶钻、卡钻、喷孔等现象。五、安全技术措施(一)钻机操作安全措施1、使用前首先检查风煤钻各接头是否紧固,发现不安全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否则禁止使用。2、严禁触及旋转的钻具、钻套,钻机在不使用时要将进风管拆除。3、停机时应靠地面关闭进气阀门,防止回转机构自动开启。4、回转时转矩较大,操作人员应在工作中集中精力,防止因钻机转矩突然增大时,发生伤人事故,钻孔时严禁手扶钻杆,应时刻防止钻杆卷伤手臂等事故。(二)其他安全技术措施1、施工前,必须对钻机进行全面检查与试运转,保证性能良好、各种安全保护设施齐全。2、施工人员打钻时,钻孔深度、角度必须严格按照措施规定打设。3、施工地点5m范围内悬挂便携式瓦斯报警仪,距顶不大于300mm,距帮不小于200mm4、当瓦斯浓度达到0.50%≤CH4<0.75%时,施工地点必须停止工作,立即汇报,值班调度员应立即通知通防科,由通防科查明具体原因,并进行分析、处理。5、当瓦斯浓度达到0.75%≤CH4<1%时,施工地点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立即汇报,值班调度员应立即通知值班矿领导、通防科、通防副总、防突矿长、其他在矿领导、总工程师及矿长进行分析处理,并制定相关措施后方可恢复生产。6、当瓦斯浓度达到1%≤CH4<3%时或出现突出预兆时,施工地点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人员撤至23306运输顺槽平台处)后,立即汇报,值班调度员应立即启动瓦斯事故应急预案,由值班矿领导、通防科、通防副总、防突矿长、其他在矿领导、总工程师及矿长进行分析处理,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可恢复生产。7、当瓦斯浓度达到3%以上时,施工地点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值班调度室员立即下令撤出井下所有人员至地面,启动瓦斯事故应急预案,由值班矿领导、通防科、通防副总、防突矿长、其他在矿领导、总工程师及矿长进行分析处理,在瓦斯正常后并确认无突出危险,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后方可恢复生产。8、施工前由班长对施工环境周围、施工设备等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让工人进入现场施工,施工中要不断观察周围环境变化情况,如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立即进行处理。9、该地点施工必须有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现场统一指挥,监督安全生产。每一次进入工作前面,跟班队长和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顶板及两帮的安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工作。10、避灾路线(1)发生火灾、爆灾或煤与瓦斯突出时,遵循迎着新鲜风流走或尽快进入附近进风巷的原则。施工地点→23306轨道顺槽→四部猴车巷→三部猴车巷→二部猴车巷→一部猴车巷→副井→地面。(2)发生水灾时,根据所处的位置,遵循“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原则。施工地点→23306轨道顺槽→四部猴车巷→三部猴车巷→二部猴车巷→一部猴车巷→副井→地面。(3)当遇到以下情况时,需进入避难硐室:(1)佩戴自救器后,在其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2)撤退路线无法通过;避难硐室避灾路线:施工地点→23306轨道顺槽→四部猴车巷→+60m车场→+60m避难硐室(待灾情稳定后,接调度室通知,矿井人员按正常避灾路线升井)。1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实现现场交接班,把上班出现问题交接清楚,并做好交接班记录。本措施如有遗漏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操作规程、规定执行。凡在本地点的工作人员必须学习本措施,否则不允许在该地点参与此项工作。

篇4:荣康回风立井工作面预注浆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根据荣康回风井工作面现场涌水量16m3/h以及预计最大涌水量25m3/h,我项目部与矿方共同研究决定对荣康回风立井工作面进行注浆施工,为了保证井筒175m至235m安全施工特制定本措施。二、井筒技术特征及水文地质概况本区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地表水汇集于井田内各沟谷,向南汇入后涧河,向东至洪洞县堤村注入汾河。汾河向南到河津玉门口注入黄河。井田南界内侧分布后涧河,为最低侵蚀基准面,其标高为650-690m。该河流基本常年无水,遇雨因主河道自井田往西距奥陶系石灰岩出露地带较近,洪水大量入渗其中而至井田南界地段呈细流状态,雨停即断流。(1)含水层根据井田地层岩性的组合特征、含水介质的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井田内地下水类型包括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其相应的含水层主要有:1、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井田内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含水层主要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与峰峰组灰岩。其中,峰峰组及马家沟组石灰岩是本井田煤系地层下伏的主要含水层,且本井田煤层属带压开采,是本井田矿井生产的主要威胁。奥陶系石灰岩出露于井田外东南部,露头所见溶洞,裂隙比较发育,所见奥灰岩性为致密块状质较纯,裂隙被方解石充填。据1996年9月至1997年1月由144队在辛置煤矿井下施工的307号水文钻孔O2f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1.1028-1.4236L/s·m,水质类型SO4-K+·Na·Mg型,富水性强。水位标高518.75m。ZK203号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1.015L/s·m,水位标高516.29m,由于推断本井田水位标高约为515-525m左右。因此,井田内该类型地下水属富水性强的溶隙含水层。2、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井田内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含水层主要指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与灰岩含水层,其中K3、K2灰岩为主要含水层。岩性为深灰色致密坚硬石灰岩,其中K2石灰岩为主要含水层,为9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裂隙溶隙较发育,据1996年9月至1997年1月由144队辛置煤矿井下施工的307号水文钻孔,太原组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5769-0.6801L/s·m,水位标高500m,水质类型SO4·HCO3-K+·Na·Ca·Mg型,富水性中等。2010年施工的ZK203号钻孔太原组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41L/s·m,富水性弱。因此,井田内该类型地下水为富水性弱-中等的溶隙含水层。3、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层井田内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层主要包括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地层中的砂岩含水层,其中,这些地层中分布的厚度较大的上石盒子组K12、K10,下石盒子组K9、K8砂岩及山西组中的K7砂岩为最主要的含水层。(1)山西组(K7)砂岩裂隙含水层细粒砂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灰白色、灰色,裂隙不甚发育,富水性弱,裂隙含水组浅部一般以风化裂隙潜水为主,K7砂岩含水层为2号煤层主要含水层,随埋深的增加,裂隙发育减弱。ZK203号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24L/s·m,因此,该层属弱富水裂隙含水层。(2)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浅黄灰色,厚层状,局部变为薄层状,裂隙发育较差。K8砂岩为2号煤层的顶板,成为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层受地形影响,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差异性较大,泉流量在0.02-0.05L/s,该层属富水性中等的裂隙含水层。(3)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为黄绿色,厚层状,中、细粒砂岩,裂隙不发育,为较弱含水层。(4)基岩风化壳含水层由于风化水蚀作用的强弱,裂隙的深度因地而异,风化深度30-50m,含水性变化大,据邻近水井的调查资料,水量不大,能满足居民和牲畜饮用。水位标高变化较大,水质类型:重碳酸氯化—钙镁型水,为较弱含水层。4、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井田内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主要是黄土梁峁区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孔隙含水层及分布在部分较大沟谷中的第四系全新统含水层。(1)第四系中上更新统松散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山间沟谷地带,第四系松散层最大厚度约为100m,其中下部分布的砂砾石层为其主要含水层,其中的亚砂土层也有一定的含水性。其下部的第三系粘土层或二叠系上石盒子组泥岩为主要隔水层。井田内该类型地下水多为上层滞水,地下水位变化较大,在沟谷边往往出露成泉。(2)隔水层井田内主要的隔水层有石炭系本溪组隔水层和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隔水层,现分述如下: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隔水层井田内最下部11号煤层至奥灰水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是由铝质泥岩、粉砂岩、泥岩、石英砂岩等致密岩层组成,厚度约28.03m,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系奥陶系中统岩溶水与太原组砂岩裂隙水间的良好隔水层。其分布稳定,延续性好,具区域隔水作用。通常情况下,垂直方向使11号煤层以上含水层与奥灰岩溶水不发生水力联系。2、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隔水层由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泥岩、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及煤层等组成隔水层,分布于各层砂岩和石灰岩含水层之间,构成平行复合结构,起层间隔水作用,单层厚度为数米至数十米。该隔水层的存在是相邻含水层间水力联系程度弱的主要因素,也是含水层垂向上的隔水边界。井田内太原组隔水层一般厚80m左右,在无断层贯通情况下,太原组石灰岩溶隙将不会影响上组煤的开采;下石盒子组泥岩、粉砂岩隔水层一般厚90m左右,致密岩层对地表水及潜水起隔水作用。回风井175m至235m含水层列表深度(m)厚度(m)岩性1766中粒砂岩192.3——199.57.2粉砂岩199.5——204.95.3粉砂岩205.4——208.32.9粉砂岩209.1——214.85.7粉砂岩214.8——217.62.8中粒砂岩217.6——22810.4粉砂岩228——230.52.5中粒砂岩233.8——234.60.8中粒砂岩?回风立井175m至235m共计9层含水层。三、施工方案:根据含水层的赋存特点,该井筒计划分1个注浆段进行工作面预注浆堵水。含水层采用1米混凝土止浆帽,防止含水层涌水在水头压力作用下从底部岩石裂隙涌出,造成淹井事故。立井工作面预注浆的段高,主要考虑钻机能力和含水层厚度。此次注浆段高,经综合考虑确定如下:1、注浆段高划分注浆段垂深175m至235m,段高60m;合计工作面注浆总长度60m。2.布孔方式为使注浆孔更多地揭露裂隙,提高注浆效果,决定将钻孔布置为径向斜孔,钻机应尽量靠近井壁,开孔中心到井壁距离为500mm,终孔位置在井筒掘进半径外2m处,采用同心圆等距布孔,一圈布孔6个,孔间距2.1m,终孔半径4.9m。(见附图)。3.注浆孔角度主要根据裂隙的方向及其分布情况来确定,要保证注浆孔与裂隙相交。要有足够的浆液扩散半径来保证止水效果。为此,应布置径向斜孔超出井帮一定距离,倾斜孔在径向的倾角a可用下式计算:a=arctan[(S+A)/H]=arctan(3/60)=2.9°式中:S—孔底超出井筒荒径的距离,取2米。H—注浆段高。A—孔口距井筒荒径的距离,1米。此时,每个注浆孔均按两种角度布置。一是切线角,一般为110~1300,二是径向倾角。4.注浆方式采用下行压入式注浆的方法。一次钻孔,钻孔成型后进行注浆。第一个钻孔注浆的同时按钻孔顺序施工下一个钻孔。四、注浆参数的选择`1、浆液扩散半径实际上,浆液的扩散是不规则的。由于在注浆施工过程中,对注浆压力、注入量、浆液浓度等参数可以加以人为控制、调整,对浆液的扩散范围,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一般在含水层砂岩裂隙开度在0.5-40mm时,有效扩散半径为6-8m,结合多年井筒工作面预注浆的施工经验,单液水泥浆,扩散半径可按8m计算。如果是微裂隙或孔隙水,注浆难度较大,颗粒性材料可注性差,此时应选择化学浆液注浆,浆液有效扩散半径按4m计算,适当加密注浆孔的间距,增加注浆孔个数。2、注浆压力注浆终压为静水压力的的2.0~2.5倍。本次工作面预注浆,揭露砂岩含水层承压水,静水压没实测数据,临时确定注浆终压为10~12Mpa。待含水层揭露后,实测到静水压数据,再定实际注浆终压。3、浆液注入量浆液注入量可根据扩散半径(8m)及岩石裂隙率进行粗略计算,仅能作为施工参考。(1)含水层注入量总注浆段高按60m计算,岩石裂隙率取5%(一般为1~5%)。Q=AπR2Hηβ/m式中:Q—总注入量;R—扩散半径,取8m;H—注浆段高,按60m计;η—由于实际揭露岩性裂隙较发育,岩层裂(孔)隙率,取5%;β—浆液充填系数,取0.85;m—结石率,取0.85;A—浆液损失系数,取1.5,(一般A=1.2~1.5)Q=1.5×3.14×82×60×5%×0.85/0.85=904.3(m3)以上岩石裂隙率为估计值,施工中应按实际情况调整浆液注入量。4、浆液配比注浆首选单液水泥浆,单液浆起始浓度先稀后浓。当涌水量大需要及时封堵时,可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浆液起始浓度的确定,通常根据注浆前压水试验时钻孔的最大吸水量来选择,浆液的起始浓度可根据下表一来确定。表一浆液起始浓度钻孔最大吸水量(L/min)浆液浓度(水:灰)60~802:180~1501.5:1150~2001.25:1或1:1>2001:1或双液表二浆液配比表水灰比水泥(袋)水(L)比重(g/cm3)体积(m3)0.75:1197121.621.0371:1157501.501.0021.25:1138121.421.0301.5:1118251.371.0092:199061.291.051五、注浆施工1、止浆垫工作面预注浆采用滤水层混凝土止浆垫。滤水层混凝土止浆垫在工作面上铺设0.5米厚碎石子作为滤水层,并在滤水层中预埋和固定滤水管,滤水管内放置潜水泵,从而把工作面的水引至滤水管内由潜水泵排出。在滤水层的顶部用油毡或者塑料布,覆盖严密,在其上面进行浇筑混凝土止浆垫。止浆垫厚度为1米,强度C30,止浆垫浇筑后养护时间3天。与井壁相连接,并在止浆垫周围井壁采用风镐凿毛,保证与井壁接触良好。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按照设计厚度、强度施工,加强振捣,并且及时排出井底积水,防止改变水灰比,影响其强度。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必要时在混凝土表面上担上木板,以免施工人员陷入混凝土中。2、注浆施工方法?采用下行单孔对称注浆方式。段高及钻注顺序见图,由于工作面狭小,钻孔和注浆为单行作业。6个注浆孔对称施工。每孔按钻进结束后开始进行注浆,注浆段高为60m。3、埋设孔口管孔钻机按着注浆孔的角度开孔,孔径φ180mm,孔深4000mm,孔口管选φ159mm×4.5mm无缝钢管,长4500mm,孔口一端焊有和φ4′高压阀门对接的法兰。钻孔形成之后,倒入水泥砂浆,插入孔口管,并且找正方向固定。待水泥砂浆终凝后,在孔口管周围,打3~4个锚杆,用锚杆和8#铁拉住孔口管。开钻前对孔口管进行打压实验,实验压力必须大于注浆终压0.5Mpa,防止孔口管周围裂隙在注浆时跑浆或受力时拨出。固定孔口管水泥砂浆重量配比组成:?水泥:水:砂=1:1:0.7。4、搭设工作台为便于钻机找正定位与搬迁,保证钻孔的质量及钻进过程中正常排水和捞岩粉,要求在工作面2m以上位置,使用槽钢和木板,搭设钻机工作台。工作台要求平稳牢固,钢梁和立柱不影响钻机开孔。5、注浆工作的注意事项⒈由于搅拌站设在地面,注浆泵布置在吊盘上,钻机在井底工作面。因此,三地之间必须设置直通电话和声光信号,互相联系。以保证注浆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⒉在注浆过程中,孔口安装压力表。每班指派专人观察注浆压力的变化,注浆过程中,突然升压,超过注浆终压,及时打开泄浆阀,关闭进浆阀,把浆液放到吊桶中,提到地面。⒊注浆时先打开进浆阀,再关闭泄浆阀;停注时,先打开泄浆阀,再关闭进浆阀。6、压力和流量的测定以及压水试验(1)压力钻孔出水后,提出钻具,接好注浆系统。关闭进浆阀和泄浆阀,待压力稳定后,读出压力表数值。(2)流量注浆系统接好后,打开泄浆阀,如水量较少,用普通20L水桶和秒表,容积法测量钻孔涌水量,如钻孔涌水量大,用吊桶测量。(3)压水试验在注浆开始之前,向钻孔压清水,检查钻孔吸水量,以便确定浆液的起始浓度。压水试验尽可能采用大泵量,应使压力控制在注浆终压高0.5Mpa左右,压力持续10~20分钟无异常即可注浆。7、浆液的配制浆液的配制在地面进行。根据井下压水试验的结果,配制确需的水泥浆液,浆液浓度是先稀后浓,若压力不上升,吸浆量变化不大,应逐级加大浓度。反之,若压力上升快,吸浆量变小,可降低浆液浓度,以保证有足够的注入量。在涌水量较大,需要及时封堵时,可用双液注浆。注浆工作结束后,注入一定量清水,把管路冲洗干净。孔口浆液终凝后,再扫孔,重作压水试验,当吸水量小于20L/min时,可不再注浆,大于该值,应当复注。六、注浆工艺流程1、地面搅拌站搅拌站布置在井口附近,水泥用人工拆袋倒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好之后,通过管路送到井下储料桶中。2、泵站2TGZ-60/210型双液注浆泵安装在吊盘上,在吊盘上还布置储浆桶、清水桶和水玻璃桶。注浆泵吸浆管,直接由储浆桶吸浆,注浆泵和工作面之间用高压胶管相连。3、工作面注浆系统和孔口管用法兰盘连接,注浆系统的进浆阀和连接注浆泵的高压胶管相连接。系统全部就绪后,由工作面人员通知吊盘上司泵工,开泵压水试验。压水之后,根据钻孔吸水量,由司泵工通知地面人员所需浆液水灰比。当浆液送到吊盘上后,通知工作面,开泵注浆。根据泵压和孔口压力的变化,当班工程技术人员,决定调整浆液的水灰比,当达到终压终量和总注入量时,工程技术人员决定停止注浆。七、注浆效果分析注浆是隐蔽性的施工工程,为保证工程质量,以获得良好的封水效果,应从施工一开始,到注浆结束,对全过程的每一孔段都详细记录,对注浆效果的分析提供资料。1、技术资料的分析对每个钻孔的每一个孔段注浆中注浆压力、流量、浆液浓度、吸水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注浆施工是否合格。2、检查孔资料的分析一个检查终孔后,如有涌水,测量水压、水量,换算成大井涌水量,看大井涌水量是否小于2m3/h,如果二个检查孔经计算出的大井涌水量均少于2m3/h,就可以认为裂隙浆液充填饱满、密实,可结束注浆。八、劳动组织及工期1、劳动组织:注浆施工三班作业。人员配备如下表:施工班组工种人数备?注打钻班班长1组织施工指挥与检查施工,保证安全作业机具1负责钻机正常运转,钻孔不得偏斜钻工6负责钻具拆换,提落钻杆,不得掉钻杆把钩工1摘挂吊桶及装卸材料水泵工1负责吊泵抽水正常运转信号工2负责井上下信号联系机电维护工2负责钻孔班所用设备维修注浆班班长1组织指挥与检查施工,保证安全作业技术员1负责注浆配比,检查注浆质量记录员1负责记录施工中泵压力,孔口压力,流量等数据司泵工2操作注浆泵,按设计要求操作笼头工1保证笼头不堵塞,能正常进浆灰浆配制工4按要求配浆机电维修工2负责设备维修水泵工1负责吊泵正常运转信号工2负责井上下信号注浆工2注浆操作2、注浆工期: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注浆计划20天。十、安全技术措施注浆期间除按立井施工中的一系列规定和安全措施执行外,还应严格执行以下安全措施。⒈注浆前,对注浆材料的出厂日期、合格证以及凝胶时间等进行检查,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准使用。⒉注浆系统各连接部分,都要求连接牢固,注浆过程中,人员要避开孔口管位置。⒊井下工作时,要尽量避开吊桶位置,吊桶或物料正在提松时,其正下方严禁站人。⒋开钻前,要求检查钻机安装的牢固性和平稳性,检查各部件连接是否可靠,并进行试运转,确认无误后,方可钻进。⒌钻具要求拧紧,各种工具及其它物品严防掉进钻孔内,下放和提升钻具时,要有专人统一指挥,确保安全。⒍注浆过程中,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和吸浆量的变化,并随时记录,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⒎注浆前要对注浆管路进行耐压试验。⒏注浆过程中,各工种都要坚守岗位,精心组织施工,拌灰一定要先加水,后加灰,并且保证连续供浆。司泵人员要控制好泵量,保证压力稳定。井下工作面设专人观察,认真监视注浆管、井壁的异常情况,发现特殊情况,及时通知停泵或打开泄浆阀。⒐注浆工作人员都应配带乳胶手套,佩戴防尘口罩、护目镜,注浆完毕后,要立即用清水冲洗注浆泵和注浆管路。⒑井上下设有注浆专用的声光信号和直通电话,吊盘下设的安全梯。⒒升降注浆泵等设备的绳套必须使用φ15.5mm以上的新钢丝绳卡制,所用卡带必须与绳径配套,卡带数量不得少于5付。⒓注浆泵下井、升井前,提起后,必须对绳套的绑扎、连接状况仔细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提升。⒔提升或下松设备前,绞车工、井口信号工、吊盘工、井底信号工必须进行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操作。⒕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系安全带时必须高挂第低用。⒖壁后注浆打眼时,钻工必须操作正确,确保注浆孔平直,便于注浆管安装,打眼时,钻机前不得站人,以防断钎伤人。⒗井上下信号工要目接目送吊桶或其它物件的起落,并通知施工作业人员闪开提升位置。⒘井口信号工及时清理井口周围杂物,以防其坠入井下伤人。未尽事宜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荣康回风立井井筒掘砌作业规程》、《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等规定十一、主要设备及材料消耗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潜孔钻机KQJ-100B台32注浆泵2TGZ-60/210台23搅拌桶立式0.5m3台14钻杆φ55mm根505钻头φ130φ90φ65个各3个共9个6高压胶管φ25.5mmM2007高压球阀φ25.5mm个5008高压球阀φ100mm个129压力表0~160kg/Cm2块10抗震型10孔口管φ159mm*4.5mmM5412水泥425#普硅T100013三乙醇胺工业级Kg300014水玻璃40~45BeˊT150M=2.8~3.115槽钢20~22#M40搭工作台用16钢管φ108M60工作台立柱17木板δ=50mmM360搭工作台用18孔口管φ159mmM2419注浆孔工程量φ90mmM360

篇5:煤矿关于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我矿为急倾斜煤层,煤层倾角65°左右,根据几年来技术改造,我矿基本适应了台阶式采煤方法,而工作面顶板管理是我矿安全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工作面初次来压时,顶板下沉量较大,相对较为危险,为确保初次来压时不发生安全事故,特编制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的措施:

1、每个回采工作面在回采前必须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的措施,并由矿技术负责人批准,且组织相关班组贯彻学习后方可实施。

2、由于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顶板压力较大,来压步距一般为4050m,,放顶时必须有矿技术负责人值班队长亲临现场指挥,放顶前,除了按《采煤作业规程》的规定支护外,还应加密支护,打密集支护,支护间距不大于0.5m,且木柱直径φ&18cm,草鞋板也应随之加长、加厚,密集支护与煤壁的间距不大于0.5m。

2、由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不便于精确掌握和控制,所以是否放顶必须进行过细的论证、仔细分析,技术负责人必须现场论证,确认后方可实施放顶。

3、放顶前,还应加强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的支护,确保安全出口畅通无阻。

4、放顶必须是经过专门培训,指定的熟练相关技术回柱工进行操作。

5、在进行回柱放顶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坚决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6、只有技术负责人确认回采工作面的顶板已经放下,采区可以进行正常回采时,技术负责人和值班队长方可撤离。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