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党群部职责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某医院党群部职责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0

医院党群部职责

保留各党支部、工会、团委、妇委会、老干部科的牌子。在分管书记领导下,职责如下:

(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院党委的决议决定和上级党委工作部门、群团组织的工作部署,落实党建工作、群团工作各项制度规定;

(2)协助处理党委有关事务,具体负责党建、宣传、统战、侨务、老干部工作和医院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教育工作;

(3)负责医院职能机构负责人的选拔、任用与管理考核工作,协助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干部等工作;

(4)负责中层以下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工作;

(5)负责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群团工作;

(6)负责老干部工作;

(7)负责计划生育工作;

(8)院党委、院管会赋予的其它职责。

篇2:某医院医务部职责

医院医务部职责

在分管院长领导下,职责如下:

(1)负责组织实施全院医疗、教学、科研、疾控、门诊等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工作,实施相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指标,并接受集团医务专业委员会的业务指导;

(2)拟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和患者安全目标等有关业务计划,经院部批准后组织实施,督促检查;

(3)组织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制订、演练、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

(4)制定、执行医疗管理制度,督促检查医疗核心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落实;

(5)负责拟订实施医疗业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组织指导医院专科建设、技术准入及其相关的咨询、论证工作;

(6)制定、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和疾病预防管理制度,督促检查各项规范的落实情况;

(7)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做好药事管理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和病案统计管理工作。

(8)负责医院科研、教学管理,具体负责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科研申报与组织鉴定,组织临床教学;

(9)受理医疗投诉,处理医疗纠纷;

(10)院管会和院长赋予的其它职责。

篇3:某中心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某市中心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一、为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因医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必须切实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

二、医患沟通的时间

1、院前沟通

门、急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急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期间内、急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急诊病志上。

2、入院时沟通

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3天内沟通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的提出的有关问题。

4、住院期间沟通

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高值耗材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

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应明确交代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患者家属有不满情绪或纠纷苗头时沟通:

医务人员应随时留意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纠纷苗头,了解其产生不满情绪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以防止事态扩大。

6、出院时沟通

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期间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三、医患沟通的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

⑴既往史、现病史;⑵体格检查;⑶辅助检查;⑷初步诊断、确定诊断;⑸诊断依据;⑹鉴别诊断;⑺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⑻初期预后判断等。

2、诊疗过程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矢地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体状态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四、沟通方式及地点

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1、床旁沟通

首次沟通是在责任医师接诊患者查房结束后,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进一步诊查方案等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将沟通情况详细记录在首次病程记录之后的第一个病志中。护士在患者入院12小时内,应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和住院须知,并安慰患者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沟通地点设在患者床旁或医护人员办公室。

2、分级沟通

沟通时要注意沟通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及预后的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或亲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或发生纠纷的苗头,要重点沟通。

对于普通疾病患者,应由责任医师在查房时,将患者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详细情况,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的医疗小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治疗风险较大、治疗效果不佳及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应由医疗组长提出,科主任主持召开全科会诊,由医疗组长、科主任共同与患者沟通,并将会诊意见及下一步治疗方案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在沟通记录中请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在必要时可将患者病情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有关人员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和律师见证,签定医疗协议书。

3、集中沟通

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师、护士等共同召集病区患者及家属会议,集中进行沟通,介绍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每个病房每月至少组织1次集中沟通的会议,并记录在科室会议记录本上。沟通地点可设在医护人员办公室或示教室。

4、出院访视沟通

对已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在出院患者登记本中做好记录。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和对出院后用药、休息等情况的康复指导。延伸的关怀服务,有利于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医院的忠诚患者。

五、医患沟通的方法

1、沟通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出现问题苗头的病人,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还应在早交班时将值班中发现的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和事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

2)变换沟通者:如责任医师与患者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或一些特殊的

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4)集体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应当先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一同集体沟通。

5)协调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这间,护―护之间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使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6)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人体解剖图谱或实物标本对照讲解沟通,增加患者或家属的感官认识,便于患者或家属对诊疗过程的理解与支持。

7)会议沟通:对医患双方之间已发生明显分歧或争议,一般沟通已无法奏效时,可通过研讨会、专题会、联席会等多种会议形式进行沟通,通过会上与会者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解答,化解冲突、矛盾,最后达成一致性意见。

2、沟通技巧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作出准确解释。

2)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

3)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性格特点、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六、沟通记录格式及要求

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中有详细的沟通记录,沟通记录在查房记录或病程记录后并予以标注。记录的内容有沟通的时间、地点,参加的医护人员及患者或家属姓名,以及沟通的实际内容、沟通结果,在记录的结尾处应要求患者或家属签署意见并签名,最后由参加沟通的医护人员签名。每一份病历中必须有4次以上有实质内容的沟通记录。

篇4:某某中心医院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制度

某中心医院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制度

1、本制度所指的医疗新技术是指在本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下列项目:

⑴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⑵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⑶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⑷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⑸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⑹组织、器官移植技术项目;

⑺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2、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先进、合法以及符合社会伦理规范要求和医院的实际情况的原则。

3、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应用的科室应当在申请后10日内提交下列材料至医务科:

⑴项目申请书;

⑵可行性研究报告;

⑶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及检索报告;

⑷具体实施方案;

⑸医务人员专项技术培训合格证明;

⑹涉及医疗器械、药品的还应提供相应的批准文件。

4、医务科在接到申请科室相关资料后15日内汇报给院领导,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和审核,准予临床应用的,书面通知申请科室并行文公告,不准予临床应用的,书面告知申请科室并说明原因。

5、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时应将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甚至可能导致的残疾和死亡)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清楚,在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并履行有关签字手续后方可实施。

6、新技术临床应用头1年,开展科室应按季度将临床应用情况以报告形式提交医务科。

7、新技术临床就用5年内,开展科室应按年度将临床应用情况以报告形式提交至医务科。

8、新技术临床应用期间,医务科等相关职能科室应定期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跟踪评估,评价其应用的实际价值,并将有关评估报告提交院务会;同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至开展科室,建立有效的监测分析机制。

9、新技术临床应用期间,出现各种不良后果由责任科室说明原因,提交分析意见和改进措施,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及时进行评审并提出和落实整改意见。

10、建立新技术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暂停其临床应用:

⑴病人死亡率超过允许范围的;

⑵引起严重不良后果或重大医疗意外超过允许范围的;

⑶医疗效果与常规治疗无明显优势的;

⑷技术支撑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消失的。

篇5:某某中心医院出院制度

某中心医院出院制度

1、病人出院由主治医师以上负责医师决定,并尽可能提前一天通知住院处。护士应将医师决定的出院日期预先通知病人及其家属,整理病历,取得其同意并做好出院准备。

2、各级医师在病人办理结帐手续前应整理完善各种病历记录及其它文书(包括门诊病历、诊断证明书等),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等。

3、病房护士根据医嘱给病人办理出院手续。

4、病人办好出院结帐手续后,病房护理人员应协助其整理物品,并清点收回病人住院期间所用的医院物品,将门诊病历、诊断证明书及出院后需用药品的处方等交给病人或家属。

5、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工作,主动征求病人或家属对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意见。

6、病情不宜出院而病人或家属要求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如劝说无效,应报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批准,并由病人和/或其家属签字。

7、护士要及时清洁病人床位物品,传染病人用物需进行终末消毒,并注销各种卡片。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