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控制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控制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6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场站是我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

1.液化天然气具有危险性

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属一级可燃气体,甲类火灾危险性。爆炸极限为5%~15%,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平均热值为33440kJ/m3),对空气的比重为0.55,扩散系统为0.196,极易燃烧、爆炸,并且扩散能力强,火势蔓延迅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

2.泄漏引发事故

站内工艺过程处于高压状态,工艺设备容易造成泄漏,气体外泄可能发生地点很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气瓶、压缩机、LNG储罐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当压缩天然气管道被拉脱或加气车辆意外失控而撞毁加气机时会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3.高压运行危险性大

站内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技术要求充装站的压缩机必须加压至25MPa以上,才能将天然气压缩到钢瓶内,这是目前国内可燃气体的最高压力贮存容器。若钢瓶质量或加压设备不能满足基本的技术要求,稍有疏忽,便可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系统高压运行容易发生超压,系统压力超过了其能够承受的许用压力,最终超过设备及配件的强度极限而爆炸或局部炸裂。

4.低温冻伤

由于LNG在压力为0.40MPa的条件下,储存温度约为-162℃,泄漏后的初始阶段会吸收地面和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迅速气化。但到一定的时间后,地面被冻结,周围的空气温度在无对流的情况下也会迅速下降,此时气化速度减慢,甚至会发生部分液体来不及气化而被防护堤拦蓄。LNG泄漏后的冷蒸气云或者来不及气化的液体都会对人体产生低温灼烧、冻伤等危害。

LNG泄漏后的冷蒸气云、来不及气化的液体或喷溅的液体,会使所接触的一些材料变脆、易碎,或者产生冷收缩,材料脆性断裂和冷收缩,会对加气站设备如储罐、潜液泵、LNG高压柱塞泵、加注机、加注车造成危害,特别是LNG储罐和LNG槽车储罐可能引起外筒脆裂或变形,导致真空失效,保冷性能降低失效,从而引起内筒液体膨胀造成更大事故。

5.存在多种引火源

商业性汽车加气站绝大多数建立在车辆来往频繁的交通干道之侧,周围环境较复杂,受外部点火源的威胁较大,如邻近建筑烟囱的飞火,邻近建筑的火灾,频繁出入的车辆,人为带入的烟火,打火机火焰、手机电磁火花、穿钉鞋摩擦、撞击火花、化纤服装穿脱产生的静电火花,燃放鞭炮的散落火星,雷击产,均可成为加气站火灾的点火源。

操作中也存在多种引火源,加气站设备控制系统是对站内各种设备实施手动或自动控制的系统,潜在着电气火花;售气系统工作时,天然气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易产生静电火源;操作中使用工具不当,或因不慎造成的摩擦,撞击火花等。

二、安全控制措施

1.保证天然气储存安全

储气瓶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产品。加气站宜选用同一种规格型号的大容积储气瓶,大容积储罐具有瓶阀少、接口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小容积储气瓶应固定在独立支架上,卧式存放,便于布置管道及阀件,方便操作保养,易于外排除积液。根据安装、检修、保养、操作等工作需要,卧式瓶组限宽为1个储气瓶的长度,限高1.6m,限长5.5m。同组储气瓶之间净距离不应小于0.03m,储气瓶组间距不应小于1.5m。

进站天然气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然气》GB17820-1999中规定的Ⅱ类气质标准和压缩机运行要求的有关规定。增压后进入储气装置及出站的压缩天然气的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用压缩天然气》GB18047的规定。

2.设置安全保护装置

在远离作业区的天然气进站管道上应设紧急手动截断阀,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事故,自控系统失录时,操作人员可靠近并关闭截断阀,切断气源,防止事故扩大。手动紧急截断阀的位置应便于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切断气源。

储气瓶组进气总管上应设安全阀及紧急放散管、压力表及超压报警器。每个储气瓶出口应设截止阀,以保证储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及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切断气源。为防止进站加气汽车控制失误撞上储气设施造成事故,储气瓶组或储气井与站内汽车通道相邻一侧,应设安全防撞拦或采取其他防撞措施。

压缩机出口与第一个截断阀之间应设安全阀,安全阀的泄放能力不应小于压缩机的安全泄放量;压缩机进,出口应设高,低压报警和高压越限停机装置;压缩机组的冷却系统应设温度报警及停车装置;压缩机的润滑油系统尖设低压报警及停机装置。

加气机应设安全限压装置;加气机的进气管道上宜设置防撞事故自动切断阀;加气机的加气软管上应设拉断阀,拉断阀在外力作用下分开后,两端应自行密封,当加气软管内的天然气工作压力为20MPa时,拉断阀的分离拉力范围宜为400~600N。加气机附近应设防撞柱(栏),防止进站汽车失控撞上加气机。

加气站内的天然气管道和储气瓶组应设置泄压保护装置,以便迅速排放天然气管道和储气瓶组中需泄放的天然气。在储气瓶组事故时紧急排放的气体,火灾或检修设备时排放系统气体,一次泄放量大于500m3(其准状态),很难予以回收,只能通过放散管迅速排放。压缩机停机卸载的天然气量,一般大于2m3(其准状态),并且泄放次数平均每小时2~3次以上,排放到专用回收罐较为妥当。因为天然气比重小于空气,能很快扩散,拆修仪表或加气作业时一次泄放量小于2m3(其准状态)的气体可排人大气。泄压保护装置应采取防塞和防冻措施。

加气站不同压力级别系统的放散管宜分别设置,放散管管口应高出设备平台2m及以上,且应高出所在地面5m及以上。

3.控制和消除引火源

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范围划分应按《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确定。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使用高于或等于相应作业区域气体级别的防爆电气设备。爆炸危险区域慎用移动式和便携式电器,禁止私拉乱接,违章用电。

加气站的站房和罩棚按建(构)筑物的防雷考虑,一般都采用避雷带(网)保护。天然气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少于2处。储气瓶组、管道、法兰及其他金属附件均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地。雷雨天气应停止加气作业。

严格控制修理用火,严禁烟火和明火,防止摩擦撞击打火,作业时不得使用电气焊、割。

4.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为了能及时检测到可燃气体非正常超量泄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进行泄漏处理,防止或消除爆炸事故隐患,加气站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压缩天然气储气瓶间、LNG储罐等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报警器宜集中设置在控制室或值班室内,操作人员能及时得到报警。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报警器的选用和安装,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的有关规定。可燃气体检测器报警(高限)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可燃气体爆炸下限浓度(V/V)值的25%。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应加大安全培训和考核的力度,严格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制度,并进行考核。熟悉加气站各类设备的原理、结构等生产专业知识和操作规程,了解天然气的火灾危险性,掌握防火、灭火的基础知识,提高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6.佩戴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入罐和其他高浓度作业时,避免高浓度吸入。须有人监护。

篇2:重大危险源辨识程序内容

(1)分析系统的调查

在进行危险源调查之前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系统,例如,是对整个企业还是某个分厂或某个生产工艺过程。

(2)危险源的调查

调查的内容有:

①生产工艺设备及材料情况:工艺布置、设备名称、容积、温度、压力、工艺设备的固有缺陷,所使用的材料种类、性质、危害等。

②作业环境情况:安全通道情况,生产设备的结构、布局、作业空间布置等。

③操作情况: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工人接触危险的频率等。

④事故情况:过去事故及危害状况,事故处理应急方法,故障处理措施。

⑤安全防护:危险场所有无安全防护措施,有无安全标志,煤气、物料使用有无安全措施。

(3)危险区域的界定

既划定重大危险源点的范围。在确定危险源区域时,可按以下方法界定:

①按危险源是固定还是移动界定。如运输车辆,分厂内的搬运设备为移动式,其危险区域随设备的移动空间而定。而锅炉、压力容器、储油罐等则是固定源,其区域范围也是可以固定的。

②按危险源是点源还是线源界定,一般线源引起的危险范围较点源的大。

③按危险作业场所来划分危险源的区域。如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场所,有腐蚀、放射、辐射、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等。

④按危险设备所处位置作为危险源的区域。如锅炉房、油库、氧气站、变配电站等。

⑤按能量形式界定危险源。如化学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机械危险源、辐射危险源和其他危险源等。

(4)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

一定数量的危险物或一定强度的能量,由于存在条件不同,所显示的危险性也不同,被触发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也不同。存在条件分析包括:储存条件(如堆放方式、通风等),物理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等),设备状况(如设备完好程度、设备缺陷等),管理条件等。

触发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操作失误、不正确操作、粗心大意等)和管理因素(如不正确管理、不正确的训练、指挥失误、错误安排等)。自然因素,如气候条件参数(气温、气压、湿度)变化、雷电、雨雪、地震等。

(5)潜在危险性分析

危险源转化为事故,其表现是能量和危险物质的释放,因此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可用能量的强度和危险物质的量来衡量。具体分析可根据使用的危险物质量来描述危险源的危险性。(6)危险等级的划分

危险源分级一般按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与发生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危险源分级实际上是对危险源的评价。

等级划分的原则是突出重点,便于控制管理。

篇3:危险源辨识评价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分公司安全科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a)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b)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c)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分公司安全科、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八、重大危险源管理:

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部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有关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监控时间和监控巡查时间。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项目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安全科、安全处上报一份台帐。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6、项目部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前必须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进行现场公示。

7、项目部必须设置专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检查,并留有监控检查纪录。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留有检查纪录。

8、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救援抢险队伍,施工现场配备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篇4: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知识点自测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B.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

C.在一个共同厂房内的装置不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

D.散设地上的管道不作为独立的单元处理,但配管桥区例外

2、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悬殊,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这是()。

A.最大危险原则B.概率求和原则C.重大危险源原则D.最小伤害原则

3、在易爆、易燃、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即《易爆、易燃、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中将事故严重度用()表示。

A.经济损失(万元)B.死亡人数C.误工人数D.误工天数

4、为了考虑毒物扩散危险性,危险物质分类中定义毒性物质为第()种危险物质。

A.8B.7C.9D.6

5、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实施时间是()。

A.2009年12月1日B.2009年10月1日C.2009年4月1日D.20**年7月1日

6、重大危险源()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A.控制的目的B.划分的意义C.评价的依据D.管理的作用

7、在我国,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的()单元。

A.临界量B.20tC.50tD.上限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危险性抵消因子的评价方法中,工艺、设备、容器和建筑结构抵消因子由23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集

B.安全管理状况由11类72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集

C.危险岗位操作人员素质由4项指标组成评价指标集

D.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愈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l生比值愈大

9、根据泄漏物状态、贮藏压力、泄漏方式,建立了()种毒物扩散伤害模型。

A.八B.九C.十D.七

10、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A.500mB.600mC.550mD.650m

11、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不包括()。

A.气体燃烧性物质B.还原物物质C.自然物质D.遇水易燃物质

12、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实施重大危险源的()

监控与管理。

A.信息系统/全面B.信息网络/全面C.信息系统/宏观D.信息网络/宏观

13、“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影响因素中仅与含毒物质有相关关系的是()。

A.放热反应B.吸热反应C.毒物出料及输送D.操作方式

14、物质危险性的最大分值定为()分。

A.97B.98C.99D.100

15、()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

A.英国B.美国C.荷兰D.德国

6、国家科贸会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起草提出了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此标准自()实施。

A.2009年12月1日B.2009年10月1日C.2009年4月1日D.20**年7月1日

17、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NOHSC)颁布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和实施控制规定,并在()批准公布了重大危险源的第一个年度公告。

A.2000年7月25日B.20**年7月25日C.2000年6月25日D.20**年6月25日

18、国际劳工组织在()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建议书,该公约和建议书为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A.1991年B.1992年C.1993年D.1994年

19、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故发生后,()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关于危险物质应用和工业过程中事故预防措施的决定。

A.1985年2月B.1985年4月C.1986年6月D.1985年6月

20、从()起,《塞韦索法令Ⅱ》完全代替了原先的《塞韦索法令》,新法令是强制性条约。

A.1996年2月B.1999年2月C.1992年6月D.1999年6月

21、欧共体在()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CCDirective82/501,简称《塞韦索法令》)。

A.1974年6月B.1979年6月C.1982年6月D.1999年2月

22、为了对各种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度进行评价,根据()原则建立了物质类别同事故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

A.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B.最大危险原则和单元区面积简化原则

C.概率求和原则和单元区面积简化原则D.最大危险原则、概率求和原则和单元区面积简化原则

23、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

A.监督B.统一监督C.分级监督D.专项监督

24、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对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A.信息网络系统B.管理系统C.网络系统D.预警系统

25、用下列()标准作为单元危险性控制程度的分级依据。

A.A级:B2≤0.01B.B级:0.001

E.E级:0

26、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等几个部分组成。

A.重大危险源的辨识B.重大危险源的评价C.重大危险源的管理D.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E.重大危险源的分级

27、下列属于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是()。

A.数据编辑B.查询C.应急预案D.显示E.结果统计

28、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包括()。

A.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B.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C.宏观监控系统网络设计方案

D.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E.农村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29、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

A.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B.一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C.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

D.二级和三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E.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30、事故严重度建立了6种伤害模型,下列()属于其中。

A.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B.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C.室外火灾D.池火灾

E.固体和粉尘火灾

31、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下列()参数。

A.毒性等级B.物质状态C.浓度D.气味E.重度

32、对于毒性物质叙述正确的是()。

A.毒性大的物质,即使微量扩散也能酿成事故,而毒性小的物质不具有这种特点

B.液相毒物比气相毒物更容易酿成事故

C.重度大的毒物泄漏后不易向上扩散,因而容易造成中毒事故

D.一种危险物质可以同时属于易燃易爆七大类中的一类,又属于第八类

E.毒性大小不仅影响事故后果,而且影响事故易发性

33、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参数。

A.毒性等级B.物质的状态C.气味D.密度E.重度

34、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包括()。

A.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B.危险源数据采集与计算机巡回检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

C.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D.有毒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E.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

35、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包括()。

A.宏观监控的组成原理B.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C.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

D.宏观监控系统网络设计方案E.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36、用A*=1g(Bi*)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Bi*是以10万元为缩尺单位的单元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定义正确的是()。

A.一级重大危险源:A*≤3.5B.二级重大危险源:2.5≤A*<3.5C.三级重大危险源:1.5≤A*<2.5

D.四级重大危险源:A*<1.5E.五级重大危险源:A*≥3.5

37、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包括()。

A.评价单元的划分B.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C.数学模型D.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的评价

E.物理模型

38、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可分为()。

A.爆炸性物质B.气体燃烧性物质C.还原性物质D.自燃物质E.遇水易燃物质

3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A.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B.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共设施

C.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D.车站、码头(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E.军事禁区(不包括军事管理区)

40、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

A.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B.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C.评价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D.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E.要求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

41、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主要由()部分组成。

A.重大危险源的辨识B.重大危险源的评价C.重大危险源的管理D.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E.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

42、下列关于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96年欧共体颁布了《塞韦索法令Ⅱ》,并要求其成员国从1999年起开始执行

B.198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ILO)组织召开了重大工业危险源控制技术的三方讨论会

C.1988年ILO出版了重大危险源控制手册

D.1993年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建议书,该公约和建议书为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E.1996年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NOHSC)颁布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和实施控制规定,并在2000年7月25日批准公布了重大危险源的第一个年度公告

43、我国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或临时地()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A.生产B.加工C.使用D.销售E.搬运

44、大量事故统计表明,()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三大原因。

A.工艺设备故障B.人的误操作C.生产安全管理上的缺陷D.未提供足够的个体防护

E.防护不足

45、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的目标主要包括()。

A.重大危险源信息(包括多媒体及地理信息)的管理

B.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评估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C.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形象表述

D.为政府部门宏观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和手段,提高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E.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

篇5: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45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B.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

C.在一个共同厂房内的装置不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

D.散设地上的管道不作为独立的单元处理,但配管桥区例外

2、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悬殊,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这是()。

A.最大危险原则B.概率求和原则C.重大危险源原则D.最小伤害原则

3、在易爆、易燃、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即《易爆、易燃、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中将事故严重度用()表示。

A.经济损失(万元)B.死亡人数C.误工人数D.误工天数

4、为了考虑毒物扩散危险性,危险物质分类中定义毒性物质为第()种危险物质。

A.8B.7C.9D.6

5、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实施时间是()。

A.20**年12月31日B.20**年1月1日C.20**年4月1日D.20**年12月1日

6、重大危险源()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A.控制的目的B.划分的意义C.评价的依据D.管理的作用

7、在我国,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的()单元。

A.临界量B.20tC.50tD.上限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危险性抵消因子的评价方法中,工艺、设备、容器和建筑结构抵消因子由23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集

B.安全管理状况由11类72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集

C.危险岗位操作人员素质由4项指标组成评价指标集

D.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愈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l生比值愈大

9、根据泄漏物状态、贮藏压力、泄漏方式,建立了()种毒物扩散伤害模型。

A.八B.九C.十D.七

10、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A.500mB.600mC.550mD.650m

11、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不包括()。

A.气体燃烧性物质B.还原物物质C.自然物质D.遇水易燃物质

12、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实施重大危险源的()

监控与管理。

A.信息系统/全面B.信息网络/全面C.信息系统/宏观D.信息网络/宏观

13、“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影响因素中仅与含毒物质有相关关系的是()。

A.放热反应B.吸热反应C.毒物出料及输送D.操作方式

14、物质危险性的最大分值定为()分。

A.97B.98C.99D.100

15、()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

A.英国B.美国C.荷兰D.德国

16、国家科贸会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起草提出了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此标准自()实施。

A.2000年4月1日B.20**年1月9日C.20**年4月1日D.2000年1月9日

17、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NOHSC)颁布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和实施控制规定,并在()批准公布了重大危险源的第一个年度公告。

A.2000年7月25日B.20**年7月25日C.2000年6月25日D.20**年6月25日

18、国际劳工组织在()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建议书,该公约和建议书为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A.1991年B.1992年C.1993年D.1994年

19、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故发生后,()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关于危险物质应用和工业过程中事故预防措施的决定。

A.1985年2月B.1985年4月C.1986年6月D.1985年6月

20、从()起,《塞韦索法令Ⅱ》完全代替了原先的《塞韦索法令》,新法令是强制性条约。

A.1996年2月B.1999年2月C.1992年6月D.1999年6月

21、欧共体在()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CCDirective82/501,简称《塞韦索法令》)。

A.1974年6月B.1979年6月C.1982年6月D.1999年2月

22、为了对各种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度进行评价,根据()原则建立了物质类别同事故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

A.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B.最大危险原则和单元区面积简化原则

C.概率求和原则和单元区面积简化原则D.最大危险原则、概率求和原则和单元区面积简化原则

23、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

A.监督B.统一监督C.分级监督D.专项监督

24、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对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A.信息网络系统B.管理系统C.网络系统D.预警系统

25、用下列()标准作为单元危险性控制程度的分级依据。

A.A级:B2≤0.01B.B级:0.001

E.E级:0

26、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等几个部分组成。

A.重大危险源的辨识B.重大危险源的评价C.重大危险源的管理D.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E.重大危险源的分级

27、下列属于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是()。

A.数据编辑B.查询C.应急预案D.显示E.结果统计

28、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包括()。

A.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B.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C.宏观监控系统网络设计方案

D.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E.农村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29、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

A.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B.一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C.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

D.二级和三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E.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30、事故严重度建立了6种伤害模型,下列()属于其中。

A.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B.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C.室外火灾D.池火灾

E.固体和粉尘火灾

31、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下列()参数。

A.毒性等级B.物质状态C.浓度D.气味E.重度

32、对于毒性物质叙述正确的是()。

A.毒性大的物质,即使微量扩散也能酿成事故,而毒性小的物质不具有这种特点

B.液相毒物比气相毒物更容易酿成事故

C.重度大的毒物泄漏后不易向上扩散,因而容易造成中毒事故

D.一种危险物质可以同时属于易燃易爆七大类中的一类,又属于第八类

E.毒性大小不仅影响事故后果,而且影响事故易发性

33、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参数。

A.毒性等级B.物质的状态C.气味D.密度E.重度

34、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包括()。

A.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B.危险源数据采集与计算机巡回检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

C.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D.有毒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E.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

35、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包括()。

A.宏观监控的组成原理B.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C.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

D.宏观监控系统网络设计方案E.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36、用A*=1g(Bi*)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Bi*是以10万元为缩尺单位的单元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定义正确的是()。

A.一级重大危险源:A*≤3.5B.二级重大危险源:2.5≤A*<3.5C.三级重大危险源:1.5≤A*<2.5

D.四级重大危险源:A*<1.5E.五级重大危险源:A*≥3.5

37、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包括()。

A.评价单元的划分B.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C.数学模型D.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的评价

E.物理模型

38、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可分为()。

A.爆炸性物质B.气体燃烧性物质C.还原性物质D.自燃物质E.遇水易燃物质

3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A.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B.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共设施

C.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D.车站、码头(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E.军事禁区(不包括军事管理区)

40、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

A.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B.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C.评价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D.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E.要求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

41、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主要由()部分组成。

A.重大危险源的辨识B.重大危险源的评价C.重大危险源的管理D.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E.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

42、下列关于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96年欧共体颁布了《塞韦索法令Ⅱ》,并要求其成员国从1999年起开始执行

B.198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ILO)组织召开了重大工业危险源控制技术的三方讨论会

C.1988年ILO出版了重大危险源控制手册

D.1993年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建议书,该公约和建议书为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E.1996年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NOHSC)颁布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和实施控制规定,并在2000年7月25日批准公布了重大危险源的第一个年度公告

43、我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或临时地()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A.生产B.加工C.使用D.销售E.搬运

44、大量事故统计表明,()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三大原因。

A.工艺设备故障B.人的误操作C.生产安全管理上的缺陷D.未提供足够的个体防护

E.防护不足

45、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的目标主要包括()。

A.重大危险源信息(包括多媒体及地理信息)的管理

B.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评估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C.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形象表述

D.为政府部门宏观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和手段,提高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E.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