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的程序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的程序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6

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如图1所示。

风险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资料收集。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了解同类设备、设施或工艺的生产和事故情况,评价对象的地理、气象条件及社会环境状况等。

(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根据所评价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的地理、

气象条件、工程建设方案、工艺流程、装置布置、主要设备和仪表、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的理化性质等,辨识和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3)风险分级。在上述危险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按照事故风险的标准值进行风险分级,以确定管理的重点和需要制定应急预案的设备、设施和场所。

图1风险评价程序

(4)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安全对策措施。根据评价和分级结果,高于标准值的风险必须采取工程技术或组织管理措施,降低或控制风险。低于标准值的风险属于可接受或允许的风险,应建立监测措施,防止生产条件变更导致风险值增加,对不可排除的风险要采取防范措施。

篇2:安全社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社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识别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2、实效性原则;3、有限范围原则;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5、适宜性原则;6、预防性原则;7、输出性原则;8、真实性原则

(二)危险源的分类

1、按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2、按严重程度分类:正常、异常、紧急情况;3、按照危害类型分类:机械危害、物理危害、生物性危害、人机工程危害、化学危害、行为危害。

(三)危险源识别方法

危险源辨识为单独或联合使用下列常见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2、预先危害因素识别法;3、现场观察法;4、座谈法;5、安全调查表法。

(四)危险源识别的步骤危险源识别的一般步骤为:

1、调查确定危险源。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过去的经验及事故情况,结合现场检查、判断等办法来确定危险源并进行分类。2、识别危险转化条件。3、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是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危险源等级可分为以下三级:A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引起火灾、爆炸,造成设备、厂房设施毁灭性破坏者,或虽事故程度不太严重,但事故频率高,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影响生产者。B级,可能造成一人死亡或虽未死亡但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终身致残重伤)的伤害。C级、可能造成人员微伤、轻伤、或伤愈后不影响正常生活。4、制定危险预防措施。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可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五)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1、危险源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引发事故“四要素”为依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条件。

2、危险源风险评价级别确定的规定(1)A级由街道安全促进委员会确定,并对B级进行审查批准(2)B级由街道社会治安工作组确定,并对C级进行审查批准(3)C级由各社区工作小组确定,并开会讨论后上报街道社会治安工作组审查批准。

3、危险源评价管理程序(1)由各社区工作组进行讨论确定社区危险源。(2)危险源确定后进行分级,并由社区工作小组讨论控制措施,汇总上报街道社会治安工作组。(3)街道安全工作组将各社区上报的危险源汇总后,召开危险源确认研讨会,对社区确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责任人是否妥当,进行认真研讨后上报街道安委会。

篇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1.目的对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出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就此制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3.职责3.1质量环境安全部(QEHS)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3.2各相关部门配合、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3.3管理者代表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4.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时机4.1.1公司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要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4.1.2以全体部门为对象,每年12月份管理评审后在设定第二年的的目标前进行。4.1.3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2危险源辨识4.2.1质量环境安全部(QEHS)将“OHS危险源识别表”发放到相关部门。4.2.2各相关部门组织人员从其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中找出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OHS危险源,填写“OHS危险源识别表”并反馈到质量环境安全部(QEHS)。4.2.3对公司共有OHS设施设备、建筑物及其周边地带的危险源辨识,由质量环境安全部(QEHS)进行。4.2.4质量环境安全部(QEHS)对收集回来的“OHS危险源识别表”进行统计和分析,整理出全公司的全公司的“OHS危险源登记表”。4.3风险评价4.3.1质量环境安全部(QEHS)依据“OHS危险源登记表”,将汇总分类后的危险源逐一填入“OHS风险评价表”中,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价。4.3.2风险级别的确定以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级(见表1)作为表的列项目,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见表2)作为表的行项目,制成二维表格,在行列的交点上得出风险的级别(见表3)。表1?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级严重性等级等级说明事故后果说明Ⅰ严重伤害出现多人伤亡Ⅱ一般伤害人员严重受伤,严重职业病Ⅲ轻微伤害人员轻度受伤,轻度职业病表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可能性等级等级说明事故发生的情况A很可能可能性极大B极少有可能发生C不可能很不可能,以至于可以认为不会发生表3?OHS风险评估分级确定表严重性等级可能性等级轻微伤害(Ⅲ)一般伤害(Ⅱ)严重伤害(Ⅰ)不可能(C)5级4级3级极少(B)4级3级2级很可能(A)3级2级1级4.3.3风险级别的含义表4?风险级别的含义风险级别风险级别的含义1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风险。2级风险(重大风险)◆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会造成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一般的风险。◆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险程度分级达Ⅲ、Ⅳ级者。3级风险(中度风险)◆虽然导致重大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危险。◆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者,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者。4级风险(可容许风险)◆具有一定危险性,虽然重伤可能性极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者;或粉尘、噪声、高温、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安全作业,但对职工休息和健康有影响者。5级风险(可忽略风险)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4.3.4重大OHS风险的确定4.3.4.1确定重大OHS风险的确准则①1级、2级、3级、4级风险,要确定为重大OHS风险。②下述情况可直接确定为重大OHS风险:a)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c)曾经发生过事故,至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4.3.4.2重大OHS风险的登记将确定的重大OHS风险登记到“重大OHS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中。4.4风险控制策划4.4.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策划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①用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进行控制。对1级、2级风险,一定要制定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对3级风险,视情况制定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②运行控制。对1级、2级、3级、4级风险,要制定运行控制程序,按程序进行管理。③应急控制。对于潜在的紧急风险情况,应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按程序进行管理。4.4.2将重大OHS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填入“重大OHS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中,报OHS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品质与安全部下发至各部门。4.5当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或法规及其他要求更新时,各部门应及时对危险源进行补充辨识,并报质量环境安全部(QEHS)进行风险评价以重新确定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进行风险控制策划。5.支持性文件5.1《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5.2《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管理程序》6.记录6.1?OHS危险源识别表6.2?OHS危险源登记表6.3?OHS风险评价表6.4?重大OHS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

篇4: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辨识及评价铜板带厂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评价其危险程度,确定出不可承受风险及重大风险,从而进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铜板带厂各单位、部门业务范围内活动、产品及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职责

3.1厂长:批准重大风险控制计划。

3.2管理者代表:负责铜板带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提交厂长讨论重大风险控制计划。

3.3生产安保科:具体负责铜板带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确定重大风险,并提出控制计划,对重大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4自动化室:负责重大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3.5经营科:负责重大风险治理所需费用的支付,确保专款专用。

3.6各车间、科室:具体负责本单位、部门作业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工作,并填写相关表格。同时,将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工作结果报生产安保科。

4.工作程序

4.1划分作业活动

划分作业活动就是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包括相关方)和作业程序等,并收集有关信息。一个单位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总的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二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划分作业活动应以能充分、准确、清楚辨识危险因素为宜。一般要求以车间为单位进行作业活动划分。

一般情况下,可按如下方法划分作业活动:

a.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b.按地理区域划分;

c.按装置划分;

d.按作业任务划分;

e.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4.2收集作业活动信息

收集作业活动信息可采用询问和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利用安全检查表等方式。作业活动信息包括:

a.任务:实施的地点,持续时间,人员,实施频率等;

b.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及其使用说明;

c.物资: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汽、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等有关资料;

d.现场控制方法:操作规程、安全规程、作业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员工的能力及已接受的相关培训,现场安全控制设施;

e.手工操作:可能要手工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要用手移动物料的距离和高度;

f.数据:作业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

g.事故:与该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

h.现场工作环境(条件):空间、高度、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毒物、辐射、安全防护设施等情况。

4.3危险因素识别

4.3.1危险分类

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大类共37种:

a.物理性危险因素;

b.化学性危险因素;

c.生物性危险因素;

d.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

e.行为性危险因素;

f.其他危险因素。

4.3.2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以下情况: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不良的作业环境;

d、管理上的缺陷。

4.3.3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大类55种、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4大类61种。

4.3.4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7种,即: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和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

4.3.5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或后果,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确定:

a.导致的直接的伤害事故,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事故类别分类,可以分为20类。

b.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事故,参照《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108号)的职业病分类进行描述,具体分为10大类115种。

4.3.6识别危险因素时应考虑:

4.3.6.1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a.正常:是指大多数情况下经常处于的状态;

b.异常:是指定期的可预见出现的非正常的情况;

c.紧急:是指不定期出现,不可预见或预见但发生频率极低的情况。

4.3.6.2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a.过去时:以往发生的,已经造成职业健康安全危险的因素;

b.现在时:现在存在的正在产生的危险的因素;

c.将来时:将来可能发生的潜在的危险因素。

4.4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危险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大小。定性评价主要采用直接判定法,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LEC法)。

4.4.1直接判定法

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采用是非判断以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

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采用直接判定法,其他采用LEC法进行评价,两者只能选其一。

a.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合理抱怨和要求;

c.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4.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LEC法是采用与系统危险性(D)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4.4.3危险源的分级

根据危险因素诱发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公司将危险源划分为四级进行管理。采用LEC法评价危险因素时,对于五、四、三、二、一级危险源,对应危险性的分值(D)分别为≥320;160~320;70~160;20~70;20以下。

4.5?确定重大风险或不可接受风险

4.5.1依据评价的结果,危险源级别在三级以上为不可承受风险;风险级别为四级以上的属于极其危险和高度危险的,即重大风险。

4.5.2各单位、部门进行危害辨识时,负责填写以下表格:

a、《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基础调查表》(表一);

b、《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结果汇总表》(表二);

c、各单位、部门将表二报生产安保科。生产安保科负责汇总完成铜板带厂的辩识结果,并填写《不可容许风险及其控制计划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6风险控制策划

4.6.1对于评价出的非重大风险,各车间、科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降低其风险等级,使其最终变成可接受风险。

4.6.2对于重大风险,生产安保科填写《重大风险及其控制计划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到各车间、科室,各车间、科室负责对本单位重大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重大风险要制定并实施运行控制程序和编制应事故急救与救援预案,经生产安保科审核后,由本单位最高管理者批准后组织实施。

4.6.3生产安保科对各单位辨识的重大风险进行监督

4.6.4铜板带厂应按照上述程序,依据当时的内、外部条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危险辩识、评价工作,以指导风险的有效控制。

4.6.5风险控制计划

对风险控制主要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的组合。

a、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b、制定完善的运行控制和操作规程;

c、加强培训与教育;

d、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

e、加强现场安全检查;

4.7危险辩识与危险评价工作的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铜板带厂应重新进行危险辩识与危险评价工作;

4.7.1当法律、法规更新时;

4.7.2当铜板带厂生产活动内容或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

4.7.3当危险辩识与危险评价知识或方法有所进步认为必要时;

4.7.4当安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

4.7.5当有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时。

篇5:危险源安全风险辨识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持续对四工区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奠定基础。2.适用范围适用于四工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本工区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3.2工区安质部是本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3.3各部门和单位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4.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4.2危险源的辩识4.2.1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以下方面:4.2.1.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工区管理和作业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4.2.1.2本工区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4.2.1.3本工区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包括公司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4.2.1.4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4.2.1.5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1)六种典型危害a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b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c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d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e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f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2)三种时态a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b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c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3)三种状态a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c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4.2.2识别的方法1)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2)收集本单位和其它同类单位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3)通过收集其它要求(如:客户的要求等)和专家咨询获得的信息。4)通过现场观察、座谈和预先危害分析进行辨识: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过程、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对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的危害进行补充和确认;预先危害分析: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4.3风险评价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