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业指导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业指导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6

编制说明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除煤矿、非煤矿山之外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的职业病危害评价。

煤矿、非煤矿山的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业指导书另行编制。

第1章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文,并成为职业危害评价必须遵守的规定。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导则,同时,鼓励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11】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52007】第6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第70号令)

1.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第3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第105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令第9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0号)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1号)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第23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6】第4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1】192)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63号)

《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108号)

《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

《一般有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20**版)

《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

1.3、标准规范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201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1-160.85)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1-200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189.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189.2-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189.3-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189.4-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5-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189.6-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189.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T189.1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GBZ/T192.5-2007)

《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193-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195-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

《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199-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GBZ204-2007)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规范》(GBZ/T211-2007)

《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212-2007)

其他相关标准

1.4其他相关设计类或行业标准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1654——11666-1989)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53——18083-2000)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6758-200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20**)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

《室内热环境条件》(GB/T5701-2008)

1.5其它依据

职业病危害评价委托书。

相关地质资料、设计文件、技术资料、图纸、台帐、检验报告等。

恩施州森达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第2章职业病危害评价应收集的资料

2.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收集的资料

2.1.1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合法证明材料,包括:企业法人证明、企业生产营业执照、等。

2.1.2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

1、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总投资、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项目组成及主要工作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2、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

3、主要生产布局及工艺流程;

4、主要生产设备,特别是主要产尘设备、噪声、振动及高温设备布置图,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

5、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浓(强)度;。

6、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措施;

7、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方面的资料,包括:

(1)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机构及人员配备情况;

(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人员及其资格情况;

(4)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接受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情况;

(5)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及档案情况(改、扩建项目);

(6)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

(7)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8、有关设计图纸(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

9、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改、扩建项目);

11、职业病发病情况(改、扩建项目);

11、职业病危害防治专项投资及使用情况;

12、其他需收集的资料。

2.1.3国家、地方、行业职业卫生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具体见本作业指导书第1章)。

2.1.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所需的其他资料和数据。

2.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数据收集清单

2.2.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主管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

2.2.2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

1、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工程性质、规模、地点、总投资、建设情况、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项目组成及主要工作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三同时”执行情况等;

2、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

3、主要生产布局及工艺流程;

4、主要生产设备,特别是主要产尘设备、噪声、振动及高温设备布置图,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

5、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浓(强)度;

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情况;

7、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配备及其防护效果;

8、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方面的资料,包括:

(1)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及人员配备情况;

(2)职业病防治规划及执行情况;

(3)职业危害防治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人员及其资格情况;

(5)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接受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情况;

(6)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及档案情况;

9、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及现场检测资料;

10、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

11、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12、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

13、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

14、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

15、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

16、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情况;

17、有关设计图纸(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

2.2.3项目试运行情况。

2.2.4国家、地方、行业职业卫生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具体见本作业指导书第1章)。

2.1.5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所需的其他资料和数据

第3章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目的、基本原则和范围

3.1预评价目的

3.1.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3.1.2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1.3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3.2预评价基本原则

3.2.1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3.2.2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排除非技术人为因素的影响。

3.2.3遵循风险评估的原则,综合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3.2.4遵循国家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

3.3预评价范围

原则上以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

3.4控制效果评价的目的

3.4.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

3.4.2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

3.4.3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

3.4.4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3.4.5为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

3.5控制效果评价的原则

3.5.1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3.5.2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排除非技术人为因素的影响。

3.5.3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应在生产满负荷和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3.5.4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应遵循国家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

3.6控制效果评价的范围

3.6.1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改、扩建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应对利旧内容进行评价。

第4章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

4.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

4.1.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4.1.2实施阶段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4.1.3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审。

4.1.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如下。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

注1:*质控审查由评价单位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召开专家评审会或内审会。

注2:**专家评审的组织、程序与内容按卫生部规定执行。

4.1.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案编制

1、评价方案应在准备阶段编制,是具体指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技术文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概述本项目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2、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

3、评价方案内容

①概述

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

②编制依据

③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

主要包括评价程序(以框图表示)、初步的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筛选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等。

④组织计划

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

4.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程序

4.2.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初步设计、卫生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及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控制效果评价应收集的资料见第二章控制效果评价应收集的资料表。

4.2.2实施阶段

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工作日写实、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工作,并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4.2.3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

主要工作为分析、整理所得的资料、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评价报告进行评审、修改。

4.2.4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图如下。

图B.1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图

注1:*质控审查由评价单位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召开专家评审会或内审会。

注2:**专家评审的组织、程序与内容按卫生部规定执行。

4.2.4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主要内容

评价方案是具体指导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技术文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概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内容、方法及治疗控制措施。质量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和初步现场调查后编制。评价方案内容:

1、概述

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

2、编制主要依据

适用于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的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及设计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等。

3、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选用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范围、评价单元和评价内容。

4、建设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

简述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基本情况,以及建设情况和试运行情况等。

5、职业卫生调查内容

在分析预评价报告和建设项目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等调查内容。

6、检测方案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方法、检测点、检测对象和样品数等。

7、组织计划

主要包括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

第5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是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项目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存在的部位、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的描述,并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时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的原则。

5.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类比法,对照、经验法,系统工程分析法和检测、检验法。

5.1.1类比法

类比法是利用与建设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采用此法时,首先应确定拟建项目与类比项目之间的相似性。如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生产规模等;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强度)与防护措施等;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

5.1.2对照经验法

对照经验法是评价人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对照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拟评价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

5.1.3系统工程分析法

系统工程分析法是采用工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广泛应用的方法。它是通过分析建设项目概况、选址、建筑物、总平面布置、生产原辅材料、中间品、产品、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其布局和拟采取的或者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以此为基础对建设项目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5.1.4检测、检验法

检测、检验法是采用仪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分析的方法。是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

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采取类比分析等评价方法,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可以对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5.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等。

5.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在工程分析、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

第6章职业病危害因素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

6.1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就是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建设项目分成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

6.2常用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

6.2.1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

1、以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影响等综合方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宜将整个项目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2、将具有共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分为一个单元。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时,可将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噪声、高温、非电离及电离辐射危害的作业场所各划归一个评价单元。

6.2.2以工艺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1、按工艺功能划分

(1)按原料储存区域

(2)反应区域

(3)产品蒸馏区域

(4)吸收和洗涤区域

(5)中间产品储存区域

(6)产品储存区域

(7)运输装卸区域

(8)气体压缩区域

2、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可将建设项目按照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分为机械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电焊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等不同的布置相对独立的生产车间各划归一个评价单元。

3、按工艺条件划分

可以按建设项目操作温度、压力范围不同划分评价单元,也可以按开车、加料、卸料、正常运转、添加辅料、检修等不同作业条件划分评价单元。

6.3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的方法有检查表法、类比法、检测检验法、经验法和风险评估法。

6.3.1检查表法

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详尽分析和研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操作规程、事故案例等,编制检查表,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逐项检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的符合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的隐患。

该方法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一般用于定性分析。

6.3.2类比法

类比法是通过对相同或相似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类推拟建项目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预期效果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

该方法一般用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选择类比工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备;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模。

6.3.3检测检验法

检测检验法是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评价项目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通风条件参数等进行检测分析,并依据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等,评价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效果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6.3.4经验法

是指依据评价人员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凭借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6.3.5风险评估法

依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理化性质、浓度(强度)、暴露方式、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接触频率、防护措施、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等相关资料,按一定准则,对建设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按照危害程度考虑有关消除或减轻这些风险所需的防护措施,使其降低到可承受水平。

6.3.5综合法

是指在不能完全用一种方法完成评价时,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危险辨识是企业进行危险源管理乃至整个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必要前提。其目的在于全面发掘实施系统内的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可能被触发而引起事故的条件、后果及影响,初步提出消除或控制事故的措施类型,为进一步实施危险控制和安全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第7章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

7.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内容

7.1.1选址;

7.1.2总体布局;

7.1.3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7.1.4建筑卫生学;

7.1.5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7.1.6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7.1.7辅助用室;

7.1.8应急救援;

7.1.9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7.1.10职业卫生管理;

7.1.11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

7.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内容

主要包括:

7.2.1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

7.2.2建筑卫生学;

7.2.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7.2.4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

7.2.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

7.2.6辅助用室;

7.2.7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7.2.8职业健康监护;

7.2.9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

7.2.10必要时还应对项目选址进行评价。

第8章职业病危害报告书编制及格式

8.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内容

8.1.1总论

1、项目背景

包括项目立项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任务由来等内容。

2、评价依据

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的名称。

3、评价目的

4、评价范围

5、评价内容

6、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明确采用的评价方法。

7、评价程序

8、质量控制

8.1.2企业概况

适用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概述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防治的现状。

8.1.3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工程概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等。

1、工程概况

包括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1)项目名称

应与委托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立项文件所用名称一致。

(2)项目性质

一般分为新建、改建、扩建、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

(3)自然环境概况

包括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气温、相对湿度、降水)、气候特征(气候分区、特殊气候带、局地环流)以及是否位于自然疫源地、地方病区等情况。

(4)社会环境条件

指拟建项目所在地是否位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地;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敏感区(学校、托幼机构、医院、涉外领使馆、人口密集居住区)等。

(5)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应按行政区划说明地理位置(经纬度)并附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

(6)生产规模

根据项目性质分别列出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7)生产制度

轮班制,全年生产作业时间以h/a为单位,同时说明作业天数。

(8)岗位设置及定员

包括生产作业岗位名称及生产作业人数,辅助岗位及人数,管理人员等。

(9)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

应从全工程范围用表格列出各项目名称和主要工程内容。必要时还应列出与职业病防护关系密切的主要设备一览表。其中:

a)生产装置:列出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b)辅助装置:列出为生产配套的各辅助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c)公用工程:包括给水、排水、供热、供电、供燃气工程等,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d)总图运输:包括原料及辅料形态、燃料仓库、储罐、堆场以及码头工程、运输工程等,应用文字及图表分别简要说明。

(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是建设项目总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工程总投资、工程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及系数等。

2、生产过程拟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

3、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等方面概述布置原则,并附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

4、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

(1)生产工艺流程

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设备的先进性(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等。应对主体生产设施按工艺流程做出完整、清晰、无遗漏的叙述,并用工艺流程框图表示。

(2)生产设备及布局

用表列出主要生产设备,并说明布局。

5、建筑卫生学

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间距、朝向、采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及主要建筑物(单元)的内部布局等。

8.1.4类比调查

适用于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建设项目。包括

1、类比企业的选择

阐明类比企业与拟评价建设项目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

2、类比调查内容

类比企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及预案、辅助卫生用室及职业健康监护(有无职业病病例发生)等情况。

3、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对类比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并尽可能收集类比企业近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

8.1.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采取类比分析等评价方法,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可以对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等。

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在工程分析、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

8.1.6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进行分析。

1、职业病防护设施

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列出拟采取的卫生工程防护设施:

(1)防尘;

(2)防毒;

(3)防噪声、振动;

(4)防暑降温、防寒、防潮;

(5)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

(6)防电离辐射;

(7)防生物危害;

(8)人机工效学。

2、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列出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防尘、防毒、防噪、防振、防暑、防寒、防潮、防辐射危害、防生物危害等用品。

3、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措施

列出为应对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措施:主要包括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急救场所、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事故通风设施、救援装备、防护装备、警示标识等。

4、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主要包括:

(1)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2)职业卫生培训;

(3)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

(4)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5)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6)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6)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建立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制度;

(8)设置警示标识及说明。

5、拟设置的辅助用室

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应急救援站的设置情况。

6、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概算

包括专项经费总额、卫生防护设施费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上岗前体检、上岗前培训教育费等及专项经费总额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等。

8.1.7职业病危害评价

根据GBZ1、GBZ2的规定,对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阐明其原由。

1、选址;

2、总体布局;

3、建筑卫生学要求;

4、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5、职业病危害因素;

6、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7、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8、应急救援;

9、辅助用室;

10、职业卫生管理;

11、职业卫生专项投资;

8.1.8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在对拟建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供设计单位在编写职业卫生专篇时使用。

8.1.9结论与建议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拟建项目的选址、布局、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等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以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提出拟建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的可行性。

8.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内容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内容,文字表述应简洁、用语应规范、结论应明确,需以数字或图片表达的内容,应尽可能采用图表和照片,有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资料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件。报告书主要内容;

8.2.1总论

1、项目背景

包括项目建设意义、评价任务由来等内容。

2、评价依据

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等的名称。

3、评价目的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2)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

(3)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

(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的依据。

(5)为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

4、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改、扩建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应对利旧项目进行评价。

5、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必要时还应对项目选址进行评价。

6、评价方法

描述评价应用的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的方法和检查表分析法、定量分级法等方法的内容。

7、评价程序

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表述评价工作过程。

8、质量控制

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8.2.2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

1、项目概况

主要包括工程性质、规模、地点、建设情况、“三同时”执行情况等。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还应明确工程的利旧情况。

2、工程试运行情况

8.2.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8.2.4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1、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

(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2)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3)劳动定员及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明确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仪器、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检测结果经整理分析后,用简洁的文字、图表等进行合理表述,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8.2.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1、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

2、防护设施防护设计能力调查与检测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防暑降温、防潮防寒、防辐射、事故通风等。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标时,应对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检测,分析超标原因。

3、防护设施维护情况。

4、防护设施评价。

8.2.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及评价

1、防护用品配置种类、数量及参数调查。

2、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调查。

3、防护用品评价。

8.2.7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1、建筑卫生学

主要包括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的调查、检测(包括检测方法、仪器、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

2、辅助用室

主要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室),生活房(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的调查与评价。

8.2.8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及评价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

2、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4、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

5、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

6、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7、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8、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

9、职业病危害警示标示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

10、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

11、职业病危害档案管理。

12、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

8.2.9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

1、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3、职业禁忌症、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

8.2.10结论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的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做总体评价。

8.2.11建议

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试生产阶段存在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和建议。

8.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格式

格式1:适用于一个评价机构独立完成的评价报告书

封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报告书编号

评价机构名称(加盖公章)

年月日

封二: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封三:报告书名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名称: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应注明技术职务、资质证书号,签名

报告书编写人:应注明技术职务、资质证书号,签名

报告书审核人:应注明技术职务、资质证号,签名

报告书签发人:应注明职务、签名

封四:目录

正文: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字体为国标仿宋体,标准4号,28行/页。页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报告书编号,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小5号。业脚:评价机构名称,页码(第*页共**页),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小5号。

附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建设项目立项文件、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和其他应该列入的有关资料。

格式2:适用于有协作机构参与完成的评价报告书

封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报告书编号

评价机构名称(加盖公章)

协作机构名称

年月日

封二: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封三:

报告书名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名称:

法人代表:

协作机构名称:

项目负责人:姓名、技术职务、资质证书号、签名

报告书编写人:姓名、技术职务、资质证书号、签名

报告书审核人:姓名、技术职务、资质证书号、签名

报告书签发人:姓名、签名

封四:目录

正文: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字体为国标仿宋体,标准4号,28字/行。页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报告书编号,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小5号。页脚:评价机构名称,页码(第*页共**页),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小5号。

附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建设项目立项文件、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和其他应该列入的有关资料。

8.4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格式

格式1:适用于一个评价机构独立完成的评价报告书

封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书编号

评价机构名称(加盖公章)

年月日

封二: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封三:报告书名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名称: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姓名、技术职务、资质证书号,签名

报告书编写人:姓名、技术职务、资质证书号,签名

报告书审核人:姓名、技术职务、资质证书号、签名

报告书签发人:姓名、签名

封四:目录

正文: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总体为国标仿宋体,标准4号,28行/页,30字/行。页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报告书编号,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小5号。页脚:评价机构名称,页码(第*页共**页),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小5号。

附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建设项目立项文件、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其他应该列入的有关资料。

格式2:适用于有协作机构参与完成的评价报告书

封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书编号

评价机构名称(加盖公章)

协作机构名称

年月日

封二: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封三:报告书名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名称:

法人代表:

协作机构名称:

项目负责人:姓名、技术职务、资质证书号,签名

报告书编写人:姓名、技术职务、资质证书号,签名

报告书审核人:姓名、技术职务、资质证书号,签名

报告书签发人:姓名、签名

封四:目录

正文: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字体为国标仿宋体,标准4号,28行/页,30字/行。页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报告书编号,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小5号。页脚:评价机构名称,页码(第*页共**页),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小5号。

附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建设项目立项文件。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位置图、其他应该列入的有关资料。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

篇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

一、必须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严禁责任不落实违法违规生产。

二、必须保证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严禁在职业病危害超标环境中作业。

三、必须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保证有效运行,严禁不设置不使用。

四、必须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配发假冒伪劣防护用品。

五、必须在工作场所与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严禁隐瞒职业病危害。

六、必须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严禁弄虚作假或少检漏检。

七、必须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严禁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上岗。

八、必须组织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监护档案,严禁不体检不建档。

篇3:职业病预防措施

一、目的

1、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作业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规范职业健康监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2、本制度规定了对生产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治理的要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及职业病诊断治疗的管理要点、方法和内容。

?二、要求?

1、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公司总经理对公司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各生产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对本单位的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在任职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产生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治理,使其达到国家劳动卫生标准。

2、技术部和各生产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工程项目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规定;在推广新技术、采用新工艺、购置新设备和使用新材料(简称“四新”)时,保证劳动卫生条件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三、职责?

1、安监部是职业病预防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和计划;负责委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按规定做出报告;参与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2、人力资源部是负责组织安排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到职业病防治医院进行就业定期体检,负责建立全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各生产部门配合完成本部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负责本部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劳动卫生培训,指导正确使用、维护劳动保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四、职业病危害告知与教育?

1、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公司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2、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处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告知产生有害因素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3、人力资源部在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员工。

4、各职能部门及生产部门应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培训。

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治理

各部门职业病危害因素治理应本着投资小见效快的原则,尽可能采用成熟、先进的智力技术和方法;对于投资较大的治理项目,各部门主要领导应召集有关部门对项目的可行性认真分析研究,设计方案确定后,于每年11月底前列入下一年度的安措计划,并上报安监部。

?六、作业环境管理

1、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监代表点由安监部配合政府职业病防治部门共同确定或定期修订。安监部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监测定点清单》,各生产部门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监测代表点处明示该点的名称、浓度标准、浓度实测值等内容。

2、安监部统一编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监测计划”,委托政府职业病防治部门进行作业环境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评价。安监部将评价与检测结果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监测台帐》。?

3、各生产部门对监测超标的职业危害因素作业区应进行治理,对于因设备或工艺存在的困难或尚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4、作业环境中必须保证操作区域有充足的照明,车间设备布局、物料堆放、车间通道以及生?产区域的地面状况应满足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

?5、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安全区。?

6、各生产部门应加强对作业现场的管理,积极推行“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现场改善活动。?

七、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管理

1、各生产部门必须建立《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登记表》每年1月底前填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健康体检计划申报表》上报至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审核后下达年度体检计划,并依据年度体检计划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职业性健康体检,并建立和妥善保管职业健康档案。?

2、对在职业性健康体检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及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及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3、在职业病普查中发现的可疑病人,人力资源部门应及时通知各生产部门,并会同生产部门根据病人的职业危害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资料、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后做初步诊断,再安排其到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

八、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

1、已被确诊为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者,在治疗后被确认不能从事原工种的员工,由人力资源部在两个月内将其进行安排工作,因工作需要暂不能调离者,必须在半年内将其调离。

2、职业病人的门诊治疗,应由专职医生开具处方,并经定点医药机构取药、报销。?

3、列入工伤统筹的职业病人,医疗费用按照工伤统筹有关程序办理,未列入的,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执行,医疗费用在劳动保险费用中支付。

4、职业病人患其他疾病的医疗费用,不享受职业病医疗费用待遇。

?九、考核

1、对违反本制度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安监部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期治理、经济责任考核等处罚。

①劳动保护设施停止使用或运转状况极差,致使有害物质浓度严重超过国家标准且逾期不采取措施者;

②任意拆除劳动保护设施致使有害因素危害严重者;

③不按计划实施安措项目、挪用安措经费者;

④强令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者从事禁忌作业者;

2、对在有害环境治理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公司《安全奖惩条例》给予表彰和奖励。

措施?

1、职业病防止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

2、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职业健康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提供职业病防止所需的经费和设备。

?3、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是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基础,建立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档案。

4、从事或接触有职业危害(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因素或对健康有特殊要求作业时,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性健康检查,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安排从事上述有关作业,并应当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和建立健康档案。?

5、有害作业场所应当与其他作业场所分开,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卫生防护设施。

6、易发生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的作业场所,应当配备紧急防范设备和医疗急救用品,并确定专职或者兼职急救人员。

7、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程项目,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

8、有放射源或者生产放射线的作业场所,应当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防范管理。?

9、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程项目或作业场所,应组织有关单位定期进行检测、评价。

?10、单位必须对从事或接触有职业病危害和从事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11、不得安排患有禁忌病的人员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对已发现受到职业性损害的人员,应及时安排治疗或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

?12、对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应当及时安排治疗或者疗伤,并定期复查。

篇4:职业病危害预防应急处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供应的日趋紧张和煤炭价格的愈日上涨,越来越多的供热企业把目光从传统的燃煤供热转向燃气供热,燃气供热以其环保、节能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集中供热的燃气锅炉房最受青睐。因此燃气锅炉房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成为供热行业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几年来,公司EMS/OSH/HSE管理体系为载体,不断分析锅炉房天然气泄漏的危害和风险,制定了有效的防范措施,采用了国内外许多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保证了锅炉房安全平稳运行。

1.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严重危害?我们使用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含量98%,丙烷含量0.3%,丁烷含量0.3%,氮气含量1%及其它物质,高发热量9650千卡/标方,低发热量8740千卡/标方,爆炸极限:5%-15%。我们所说的天然气可能泄漏的区域是指从调压站到锅炉(包括锅炉)之间的天然气管线、阀表、配件等。其中调压站至风机间为地埋管线,风机间至锅炉为架空明管线。?天然气爆炸是在一瞬间,(数千分之一秒)生产高温(达3000℃)、高压的燃烧过程,爆炸波速可达300m/s,造成很大的破坏力。?如果天然气泄漏遇到明火、静电、闪电或操作不当等会发生爆炸、火灾,在密闭空间会使人缺氧、窒息,甚至死亡,给单位安全生产和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燃气锅炉房天然气可能泄漏及原因分析

2.1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的分类?按照泄漏部位分为:室外埋地管线泄漏,室内燃气管线泄漏,锅炉本体泄漏,燃烧器泄漏,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泄漏。

2.1可能泄漏原因分析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除了因员工违章操作引起和自然及外力引起外,主要有以下原因。

2.1.1室外埋地燃气管线泄漏:施工质量不过关,管线腐蚀穿孔。

2.1.2室内燃气管线泄漏:施工时施工质量不过关,或长期运行管线腐蚀。?

2.1.3锅炉本体泄漏:由于在燃气锅炉设计初期或安装时未按有关技术要求施工。如锅炉模式壁焊接不严;由于施工完后未按有关技术要求烘炉,或锅炉升降温过快炉墙砖缝开裂密封不严;燃气锅炉运行时振动大,焊缝脱焊或造成炉墙保温层开裂;观火孔、防爆门、人孔门等关闭不严;锅炉在运行时自动熄火。?

2.1.4燃烧器泄漏:设计原因或安装调试不到位;燃烧器在长期运行后,空燃比失调,使燃烧工况发生变化。?

2.1.5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泄漏:由于这些部件经常动作可能会造成开关不灵活、关闭不严,或由于锅炉运行过程中振动大造成连接部位松动天然气泄漏,或由于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质量差,关闭不严漏气;或由于法兰、密封垫片、密封胶等老化造成泄漏。

3?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状态辩识?锅炉房内天然气发生严重泄漏时,会出现以下现象:

3.1天然气工作压力有变化。?

3.2在泄漏源附近可听到强烈的气流声。

3.3手持报警仪会发出异常响声。?

3.4泄漏较大时(浓度较高)固定报警器会发出自动报警,自动开启排风扇。

3.5严重时会发生锅炉本体或天然气管线爆炸、火灾等灾害事故。

4?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防范措施?

4.1在燃气锅炉房设计和施工时严格按照GB50041-1992《锅炉房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由有设计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和有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使锅炉房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更加规范,杜绝不安全隐患,防止天然气的泄漏。?4.2建立健全车间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这几年车间逐渐建立健全了《燃气锅炉房安全规则》、《燃气热水锅炉事故处理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巡回检查制度》、《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消防安全检查制度》、《防火防爆十大禁令》、《安全规程》、《运行规程》、《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以及各岗位人员责任制等,加强了车间的安全管理。?

4.3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防范和应急能力。

4.4用科学的手段和现有的检测仪器及时发现泄漏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4.4.1人工检测手段?

(1)、根据巡检人员的嗅觉和听觉来判断。天然气发生泄漏后,由于它比空气轻,会很快聚集在室内上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比空气轻的甲烷,在供气时放入了四氢噻酚以便用户识别,泄漏量只要达到1%,用户就会闻到臭鸡蛋气味。?

(2)、肥皂水检测。用喷壶将肥皂水喷到需要检测的部位或用刷子将肥皂水刷到需检测的部位,观察肥皂水是否起泡判断是否有泄漏,根据水泡发起及破裂的时间判断泄漏量的大小

(3)、仪器检测。利用比较先进的手持天然气检测仪器进行检测。

?4.4.2天然气泄漏报警检测系统

(1)、在南泉锅炉房室内距地面5米高处,安装了12台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报警器与锅炉仪控室的DCS监控系统连锁。?

(2)、当任意一台天然气泄漏报警器的测试值达到或超过泄漏规定的最大值时,DCS系统声音报警的同时启动锅炉房轴流风机进行通风,运行人员可根据各报警器显示的数值在短时间内查找泄漏点。?

4.5?选材、设计、加工、安装合理,天然气阀门的泄漏量要求十分严格,通常埋地和较重要的阀门都采用阀体全焊式结构。为了保证管线阀门的密封性能,要求密封副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耐磨性、自润性及弹性。车间每年都要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尼龙、丁腈橡胶(NBR)、特殊合成橡胶(VITON)等)对易泄漏的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零配件进行了更换,大大减少了天然气的泄漏。?

4.6?严格安全操作

4.6.1加强防火安全管理。?杜绝明火先从人员入厂开始,凡进入锅炉房的人员一律严禁带火种,车辆进入锅炉房要佩带隔火罩,车间门卫对进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认真登记和管理。?在锅炉放房内需动用电焊、气焊作业时,严格根据动火审批程序办事,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施工作业时车间专职安全员和主要领导要在现场监护。锅炉房内禁止堆放任何易燃物品和杂物。?

4.6.2采取防静电防爆措施。?严格职工劳保穿戴,凡进入锅炉房的人员一律要求穿防静电工作服,严禁带手机进入;车间每年对天然气管道的静电和防雷接地装置以及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线进行检测,保证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完好,使静电和雷电能够及时得到地释放;采用防爆型照明、防爆仪表及其他防爆用电设备;在锅炉房施工均要使用防爆工具;?燃气锅炉后的烟道上应装设防爆门、爆破片(防爆门、爆破片的位置应有利于泄压,当防爆炸气体有可能危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时,防爆门上应装设泄压导向管)。

4.7锅炉燃烧调节及监护运行。?在锅炉点火运行前(尤其是点火不成功或自动熄火后重新点火时)一定要按照运行操作规程对炉膛和烟道进行吹扫;对锅炉燃烧进行调节时不能太快,防止锅炉熄火后,在炉膛和烟道内泄漏天然气;司炉人员在锅炉运行时,重点监护并防止天然气泄漏和燃烧器自动熄火。

4.8?保证灭火降温装置(消防系统)完好。?燃气锅炉由于泄爆或某些意外原因引起燃气泄漏,在燃气浓度到爆炸下限以前也需要水喷雾灭火系统的保护。利用水喷雾的混合稀释作用,使燃气的浓度降低,可起到防火的效果。消防水管道和消火栓的完好,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要防止管线冻结。

4.9燃气成分控制技术(氮气置换)?除在开始供热通天然气之前和停止供热停用天然气之后按规定对天然气管线进行氮气置换外,在运行中因为天然气泄漏需要动用电气焊进行处理时,也需要对部分管线进行氮气置换,以确保施工安全。

5?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理:?

5.1对发现的天然气泄漏部位进行处理的基本方法程序?

5.1.1室外埋地燃气管线泄漏。立即通知燃气公司调压站切断气源,并向公司安全和生产部门汇报,通知疏散附近居民,根据天然气泄漏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5.1.2室内燃气管线泄漏。?立即紧急停炉,切断锅炉房总气阀,通知燃气公司调整供气压力,并向公司安全和生产部门汇报,根据天然气泄漏应急预案进行处理。5.1.3锅炉本体泄漏。

a.紧急停炉(按急停按钮)。?

b.关闭该台锅炉的天然气总阀,切断气源。

c.根据天然气泄漏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5.1.4燃烧器泄漏。?立即紧急停炉,切断该台锅炉的总气阀,并向公司安全和生产部门汇报,根据天然气泄漏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组织有关的技术人员整改。

5.1.5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泄漏。?立即紧急停炉,切断该台锅炉的总气阀,更换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对其位泄漏的连接部位重新密封。?

5.2?处理天然气泄漏时应注意的问题

5.2.1严格按照锅炉房天然气泄漏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处理。?

5.2.2及时与燃气公司、供热公司的有关科室联系,需要切断天然气供应的一定要切断;需要天然气置换的一定要按规定置换;需要办理动火手续的一定要按规定办理,需要专业队伍维修的一定要委派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

5.2.3针对各种可能的泄漏事故,组织编写好相关处理方案、应急预案,并做好各应急预案的演练。?

5.2.4做好处理泄漏事故专用材料、应急消防物资、检测工具等的储备。

5.2.5处理泄漏要派车间专职安全员现场负责,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技术交底。

5.2.6处理完后要保证工完料尽场地清,认真作好技术资料的填写。

?6?结论?通过对燃气锅炉房风险危害识别,采取有效措施,运行10年多来,车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连续10年获公司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不妥之处恳请同行们给予指正。

篇5:认定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考核办法

职业病诊断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认定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深入贯彻,关系到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保证,应遵循科学、公正、便民的原则。现将我们在认定工作中主要考核或审查项目的操作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审查

凡申请认定职业病诊断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必须成立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职业病诊断及职业健康检查的组织协调,制订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等工作。具体包括:切实可行的工作程序;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健康检查方案;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登记制度;职业病报告制度(仅限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证明、职业病报告、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等发放登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科学、公正、公平的质量管理保证。不具备上述申请资料的不予受理,资料不完整、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初审未通过的,限期完善后方可受理。

2仪器及设备要求

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对审查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将诊断、检查的相关仪器、设备参照职业病目录分为一线主要仪器设备和二线主要仪器设备:(1)尘肺病。一线主要仪器设备为基本符合高仟伏摄影技术要求的*射线机(最高管电压输出值不低于125kV)、肺功能仪、心电图仪。二线主要议器设备为CT或MRI,*射线机最高管电压输出值应达到150kV。(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及微枝分析检查所需仪器、设备;不同种类放射线及核素相应靶器官的功能损害和器质损害指标检查所需仪器、设备,受照剂量监测仪器设备。(3)职业中毒。一线主要仪器设备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仪、B超机,*射线机等;常见职业性中毒毒物化学分析所需实验器材(化学法)。二线主要仪器设备为锌原卟啉仪、神经肌电图仪、肺功能仪、脑电图仪等。(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一线主要仪器设备为振动病诊断检查所需实验器材、*射线机等。二线主要仪器设备为神经肌电网仪、CT或MRI等。(5)职业性眼病。一线主要仪器为裂隙灯、眼底镜等。二线要求裂隙灯必须带照相机。(6)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一线主要仪器设备为听力汁、测听室(本底噪声<30dB)、耳鼻喉口腔常规检查仪器。二线主要仪器设备为脑千听觉诱发电位仪、中耳分析仪。(7)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及其他职业病。根据病情需要做相应的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

申请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单位必须具有达到申请项目所要求的一线仪器设备,申请职业病诊断机构必须同时具有满足所申请项目要求的一线和二线仪器设备。没有明确仪器名称的,由相关学科的专家根据相应的职业病诊断标准或鉴别诊断的需要确定。

3人员资格

申请职业病诊断或职业健康检查的机构中,参与相关项目的执业医师除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陕西省卫生厅“关于申报职业病诊断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关于申报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通知”中对执业医师要求的条件外,还必须参加省级以上的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核。

(1)理论知识考试。从陕西省职业病诊断或职业健康检查考试题库中抽取相应的考试题组成试卷,考试题内容可临时变化调整,考题的难易程度保持不变。试卷分为法律法规试卷、尘肺试卷、职业中毒试卷和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试卷4类(目前尚未制定职业性眼病、职业性皮肤病等的考试办法)。其中法律法规为必考科目,其他专业试卷的内容主要包括相应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等。各试卷满分均为100分,60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及格。(2)实践能力考核。对于申请尘肺病诊断或对胸部*射线胸片进行初步筛选诊断的执业医师,除参加尘肺理论考试外,必须通过尘肺读片考核。考核方法为每人在2h内单独阅读20张尘肺胸片,将读片结果填入“尘肺读片考核记录表按照事先制定的考核记分标准打分,满分为100分,60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3)资格审定。对于参加培训并各科目考试成绩及格者,发给“陕西省职业病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可从事申请相应项目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尘肺考试考核合格者可进行尘肺胸片的初步筛选诊断工作。对于申请职业病诊断的执业医师由本人提出申请并填写“陕西省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审核表”,经本人所在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由省卫生监督所(办事机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评审后,上报省卫生厅批准,取得省卫生颁发的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证书后,才具有相应项目的诊断资格。

职业病诊断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的核心是对该机构职业病诊断及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技术水平,尤其是职业病防治和诊断技术等个人专业能力的综合认可和评估。而评估认定结果,主要体现在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能够满足要求的仪器和设备,以及执业医师的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工作经验等3个方面。这也正是我们在认定工作中把握的要点。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