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人员常见病及职业防护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保洁人员常见病及职业防护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6

一.物业保洁人员常见职业伤病

1.外伤。扭伤、跌伤、撞伤、割伤都是保洁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例如提重姿势不正确、提重负荷过重会造成扭伤;地面湿滑、杂物绊倒会造成跌伤;高空掷物、不正确操作机械可造成撞伤;处理未包扎的破烂杂物、玻璃、罐头盒等可能会造成割伤。

2.楼梯及垃圾房灯光不足、地面湿滑、工作量大、时间紧迫等都会增加保洁员工受伤的几率。

疲劳损伤。姿势不当并且负担过重的重复动作,容易造成筋肌劳损,例如经常弯腰推拉垃圾桶、垃圾车,弯腰扫地、拖地,抹窗均有可能造成腰部、手或前臂的肌腱劳损。患者会感到患部痛楚、乏力、僵硬、麻木,若不加以理会,病情便会恶化而持续,从而妨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化学性皮肤炎。保洁人员经常需要接触化学类清洁剂。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引起各种伤害,最常见是因化学品腐蚀等造成的皮肤损害。

①保洁人员如果不戴手套而直接接触洗洁精、去污剂、清洁剂等化学品,其手部表面起保护作用的油脂层就会被破坏,致使皮肤缺乏保护,时间久了,手部皮肤就会变得干燥,甚至开裂,因而易受细菌感染。

②有些清洁剂和去油污剂含有腐蚀性强的化学成分,如苛性钠和氢氟酸等。含高浓度苛性钠的清洁剂可引起皮肤灼伤,若不及时除掉皮肤沾染的液体,它会继续向深部组织渗透,从而形成更严重的皮肤损害。保洁人员双手经常接触苛性钠的稀溶液,则会使指甲变薄、变脆、失去光泽。氢氟酸是一种氟化氢的水溶液,为五色液体,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氢氟酸沾染在皮肤上,会穿透皮肤角质层渗入肌肤深部组织,引起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较难愈合的溃疡。

为防止化学清洁剂等伤害皮肤,应避免直接接触,因此保洁人员工作时要戴手套等护具。

4.传染病。垃圾可以滋生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如果不及时清理,通过各种传播途径,便会引发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保洁人员在处理、清运垃圾时,如果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就极有可能被传染上疾病。

5.呼吸道疾病。保洁人员在工作中会吸入各种对身体有害的尘埃。一般而言,尘埃可分为有机尘、无机尘(或矿物尘)和化学尘三类。

①有机L尘是指一些由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等生物尘埃。这类尘埃通常不会积存在肺内,但却会造成过敏反应。保洁人员工作中可能要接触到鸡鸭羽毛或鳞屑,这些东西会引发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而鸡鸭等排泄物的粉尘如果被吸入肺中,则会造成过敏性肺泡炎,患者会有气喘、干咳、发冷、发热等症状。

②无机尘或矿物尘是指由非生物(如矿石、土等)所形成的尘埃。这类尘埃对人的健康的影响非常严重。例如,长期吸入沙、石尘,其中的二氧化硅可造成肺部组织损坏而导致矽肺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肺部功能日渐衰退,严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

③化学尘是指清洁剂等化学品,除以液体状态存在外,也以烟尘或气体形态存在而形成的尘埃。化学尘在空气中随呼吸进入人的呼吸道。化学尘对。人的危害要视其种类及浓度而定。例如,漂白粉挥发的氯气,长期吸人会造成牙齿、眼结膜及呼吸道损害,甚至造成喉炎或支气管炎,患者会有喉干、喉痛、声音嘶哑、咳嗽及吞咽困难等症状。

6.设备造成的肢体损伤与振动伤害保洁人员工作中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多,如洗地车、吸尘机等。设备的使用可以降低保洁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如果不注意对设备的维修保养,使其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或者不按操作规程去操作设备,便有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并给保洁人员带来各种伤害。

二.保洁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

1.改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恶劣、不合乎安全要求是影响保洁人员安全的首要因素。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多种因素有关。要在可能旨的条件下,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改善保洁人员的工作环境,以保障其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2.安全使用化学品。化学品对人体有多方面的危害。为了保障保洁人员的安全健康,应尽量使用低毒或无毒的清洁剂。所有盛装化学品的容器,都应贴上正确的化学品标签,说明危害性和防护方法。要为保洁人员提供安全使用清洁剂等化学品的训练。监督其安全使用化学品。

3.正确的工作姿势。正确的工作姿势对预防工伤和职业病极为重要。因此,应对保洁人员进行正确工作姿势的培训,督促其采用正确姿势进行工作:以减少受伤和发生工作劳损的机会。特别要避免弯腰负重或负重扭腰;避免徒手将重物大幅度地移动或徒手搬运一段长距离;亦应避免过度用力推动或拉动物件。

4.正确选用工具。使用设计良好的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或避免保洁人员的受伤及患病的机会。因此应选用较轻便的工具,如果工具或工具连同承载物较重,应让操作人员能同时使用两手。工具的扶手应尽量靠近工具的重心或工具与承载物连线的重心。扶手应易于抓握,并让保洁人员能轻易地转变握持位置。工具和手部接触处应没有尖锐或突出的部分,但接触处也不能太光滑,以免工具滑脱。在有需要时,工具应装置足够的避振配件。

5.正确使用劳动保护器具。保洁人员经常接触化学清洁剂及垃圾尘埃等,因此应该佩带合适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手套、安全工作胶鞋、防尘口罩等。

6.注意个人卫生。保洁人员经常接触垃圾及化学清洁剂等,因此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在工作中感染各种传染病,并避免将病菌带回家中而影响家人的健康。

保洁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进食、饮水前要洗手,工间休息时应洗净手再进食。工作完毕,一定要沐浴、更衣后再回家。

7.进行正确、规范的操作规程的培训。经常对保洁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健康意识,训练他们熟悉各种操作规程,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和防护器具。需要操作重型设备的人员更要接受专业训练,熟悉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在操作危险性大的重型设备时,应规定必须有其他员工在旁监护操作。

8.定期检查身体。保洁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监测健康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早处理,确保其身体健康。

三.现场急救的正确方法

保洁人员在工作中意外受伤,则要进行现场救治,伤势严重者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将伤者送医院救治。

在救护车到达前的时间里要对伤者进行正确处理,以减轻伤者的痛苦,减少抢救的困难,增加伤者复原的机会,降低伤残的几率。因此,保洁人员和领班应懂得现场急救常识,以便在救护车来到之前,可以现场为伤者作一些必要的处理。下面介绍保洁工作意外伤害情况的正确急救方法。

1.保洁人员在烈日下工作突然晕倒。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抬到阴凉并空气流通的地方,使晕倒的人员可以呼吸到充足的氧气,并由镇定而有经验的人员照顾,疏散围观的人群,直到救护车到达。

2.保洁人员意外触电。应该立即切断电源。如一时找不到电源开关,应该用干的竹、木、胶棍等绝缘体将电线打开或将触电者推离电源,然后立即为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只有抢救及时才可能挽救其生命。

3.沙粒或其他异物人眼。不能用手、纸巾或毛巾擦拭,以免擦伤眼角膜引起角膜炎而造成严重后果。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清水冲洗。

4.化学品人眼。应立即用水不停地冲洗,直至眼睛恢复正常。

5.化学品沾染身体其他部位。最好的办法是用大量清水冲洗。

6.高空作业时从高处坠下。当其倒卧地上时,在未了解清楚其受伤情况时,不应立即搀扶他。因为,如果保洁人员不幸跌伤腰骨,出现腰椎骨折,此时扶起伤者就会使其脊椎弯曲,骨折的腰椎就有可能切断脊髓,从而造成保洁人员的下肢瘫痪。如果是胸椎或颈椎骨折,草率地一扶、一弯甚至会即时危及伤者的生命。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伤者还清醒,应该不断地与伤者对话,尽量保持伤者不昏迷,不要翻动伤者,但见到出血或衣服内有渗血,应即时压迫止血,注意伤者的呼吸,等候救护车到达。

7.跌断肢骨,断骨刺穿皮肉。应用硬木板托住断肢,用现场可以找得到的干净布料包扎止血,尽量不要移动断骨。

8.铁钉或铁杆插人身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不要把铁杆或铁钉从伤者身体拔出,应维护原状,将伤者直接送人医院,由医生妥善处理。因为铁杆或铁钉有可能插着血管,如把铁杆、铁钉拔出则可能导致伤者大出血。如果伤及大血管,就会有生命危险。在搬动伤者时要确保铁杆、铁钉不得移动。

9.利器或设备截断手指。救助者不应该丢掉断指,也不应该找回来就立即接在伤口上包扎。正确的做法是:首先用现场可以找得到的干净布料(通常最快捷的方法是撕下衣服的干净部分),用力压住伤者的伤口,力度以不出血为准。

篇2: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程序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是:(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三)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四)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程序如下:

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材料。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之内,出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

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用人单位申报后,因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等变更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改变的,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内容。

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时,应当向原申报机关办理申报注销手续。

受理申报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管理档案。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逐级汇总上报。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用人单位申报的情况进行抽查,并对职业病危害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篇3: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1、编制要点

明确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明确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确定噪声作业的工作场所、工序、产生原因、防护措施。

明确噪声作业的危害及程度。

明确噪声作业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办法。

2、范例

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单位噪声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5、对易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技术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6、当班工人每天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企业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新、改、扩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及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职业危害“三同时”评查,没有评查或评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

8、对于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无法彻底消除噪音的情况下,必须给员工发放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或减轻对员工的听力损害。

9、企业应安排接触噪音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0、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篇4:铅酸蓄电池作业呼吸防护解决方案

1铅酸蓄电池产生那些污染环境

生产铅酸蓄电池过程中的主要有害物质:铅、硫酸、沥青、炭黑等。

其中人员接触最多的是铅和硫酸,这2种物质对作业者的危害也最为严重。我国目前已将铅中毒、炭黑尘肺、牙酸蚀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名单之中。

2、有害物所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2.1、铅的形态特征:

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所有生产工序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以铅尘、铅烟为主的有害物质,少部分工序还有硫酸雾的溢散。铅(Pb),灰白色金属,原子量为207.20,比重为11.34,熔点为327.5℃,沸点为1620℃,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烟尘。铅的化合物粉尘,如氧化铅(又称黄丹、密陀僧)、四氧化三铅(又称红丹)、二氧化铅、三氧化二铅、硫化铅、硫酸铅等均以粉尘形式逸出散到空气中。

2.2、硫酸的形态特征:

电池极板在充电过程中以稀硫酸为电解液的温度能够达到40~50℃时,即有硫酸蒸气溢出。当充电过程进入中后期,充电槽内

会冒出大量气泡,电解液呈“沸腾”状态,此时,硫酸雾的蒸发量最大。

2.3,沥青的形态特征:

沥青是一种棕黑色的有机胶凝状物质,包括天然沥青、石油沥青、页岩沥青和焦油沥青4种。主要成分是沥青质和树脂,其次有高沸点矿物油和少量的氧、硫和氮的化合物。4种沥青中以焦油沥青危害最大。沥青加热呈流质状态时产生大量烟气,其中含致癌物质“3、4苯并芘”高达2.5%~3.5%,高温处理时随烟气一起挥发出来。

2.4,碳黑的形态特征:

碳黑是铅酸蓄电池铅膏添加剂,以轻质粉尘的形态出现,其粒径一般在1μm以下。

3、有害物所侵入的途径及危害

3.1铅侵入的途径及危害

3.1.1,铅及其化合物的侵入途径:

主要是呼吸道,通常以蒸气、烟及粉尘形态进入,作业人员吸入的铅量,随着尘粒的大小而有差异,如尘粒在0.27μm时吸入率达54%。

铅烟是含铅物质中对操作者危害最大的一种形态。在铅酸蓄电池生产工序中,铅合金配制、板栅制造、铅零件制造、铸造球(或切块)、化成焊接、极群焊接、端子焊接等工序主要以铅烟的危害性为主。而各焊接工序产生焊接铅烟的部位往往处于操作者的近前下方,高浓度的铅烟极易被操作者直接吸入。同时,铅烟可以在通风较差的车间空气中长时间留存。现有技术水平对铅烟的治理难度均大于其它形态的含铅有害物质。

3.1.2,铅的侵入危害

铅对人体各个部位均有毒性作用,简单地讲,铅的毒性作用是:铅可以造成血红素的合成障碍,从而引起贫血;还可致血管的痉挛,并引起铅中毒的一些明显症状,如腹绞痛、中毒性脑病、神经麻痹等。腹绞痛进可伴有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患有面色苍白,即所谓“铅容”,这是皮肤血管收缩所致。铅中毒性脑病是一种高血压病,是脑血管痉挛、脑溢血、脑水肿等引起的。铅中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神经衰弱、肠胃的消化不良,还可发生麻痹和中毒性脑病,如短时间接触高浓度铅可引起剧烈的腹绞痛和中毒肝炎。人体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也相应增加。因为铅不易被排泄,所以它影响肾、肝、神经系统和造血器官,而且增高血压、干扰肾功能和生殖功能,一直到不可逆转地损伤大脑。

3.2硫酸的侵入途径及危害

3.2.1硫酸侵入的途径

硫酸是侵入途径主要是硫酸雾由呼吸道吸入。

3.2.2,硫酸侵入的危害

对操作人员的牙齿和上呼吸疲乏造成伤害。目前列入法定职业病名单中的为牙酸蚀病,呼吸道的过敏性炎症虽然未列入法定职业病之中,但也应受到关注。

3.3.沥青烟的侵入途径及危害

3.3.1,沥青烟的侵入途径:

产生于铅酸蓄电池橡胶隔板添加剂配制、电池槽封口胶配制和电池封口胶烧灌作业工序。由于沥青在溶化过程中不易流动,导热性较差。在加热过程中需要不参考资料(1)沥青侵入的途径

3.3.2沥青侵入的危害

沥青中以焦油沥青危害最大。沥青加热呈流质状态时产生大量烟气,沥青烟和粉尘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危害,其中含致癌物质“3、4苯并芘”高达2.5%~3.5%,高温处理时随烟气一起挥发出来。而引起中毒,发生皮炎、视力模糊、眼结膜炎、胸闷、心悸、头痛等症状。沥青烟中所含的“3、4苯并芘”能导致皮肤癌、肺癌、胃癌和食道癌。3-3.沥青烟的侵入途径及危害

3.4炭黑的侵入途径及危害

3.4.1,炭黑侵入的途径

碳黑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危害。

3.4.2炭黑侵入的危害

人体长期吸入碳黑,肺部组纷呈会发生纤维化病变,使肺部组织逐渐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造成炭黑的尘肺病(法定职业病的一种)。碳黑粉尘的粒径为0.5~5μm时,对人体危害最大,严重污染全身时对皮肤有刺激。

3.5铬侵入的途径及危害

3.5.1铬侵入的途径

表现形态为;铬酸盐粉尘及铬酸雾,主要通过呼吸道对人体造成危害。

3.5.2铬侵入的危害

可引起鼻中隔穿孔,部分长期接触者有头痛、消瘦、消化功能紊乱及胃肠溃疡、轻度肾损伤。

4铅酸蓄电池作业人员的呼吸防护

4.1防护范围

对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铅尘、雾、铅烟、硫酸雾、对炭黑、硫磺、沥青焦油对人产生职业伤害的呼吸防护。

4.2适用那些作业环境产生有害物质

由于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工艺设计和使用的有毒有害的生产原料形态不同,决定了在不同的生产工序产生不同的有害物质。

4.2.1产生铅尘、雾、铅烟的工序

4.2.2产生硫酸雾的工序。

4.2.3产生沥青烟、沥青焦油的工序。

4.2.4产生炭黑的工序。

4.2.5产生铬的工序。

4.3有害物质表现形态及侵入途径

通常以蒸气、雾、烟及粉尘形态进入体内。?

篇5:石棉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石棉:是天然的纤维状的硅酸盐类类矿物质的总称,开采时呈束状,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良好的隔热性与防腐蚀性,不易燃烧,故被广泛应用。

应用领域:主要用于机械传动、制动,以及保温、防火、隔热、防腐、隔音、绝缘等方面,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在汽车、化工、电器设备、建筑业等制造行业。

分类:2类6种

蛇纹石石棉(温石棉)——工矿和民用中普遍使用,占所用的95%左右。

角闪石棉——极少数,包括直闪石棉、青石棉、透闪石棉、阳起石棉、铁石棉。

存在环节:从石棉矿的开采、运输、纺织及各种含石棉制品的生产、拆卸(包括造纸行业的纸浆回收、拌料)等均会接触到石棉粉尘或石棉纤维。

石棉制品:目前石棉制品或含有石棉的制品有近3000种。

如:建筑行业——石棉瓦、石棉板、石棉管、油毛毡等;

造纸行业——包书皮纸、绝缘纸、墙壁纸等;

地砖工业——以一定比例的石棉短纤维掺入沥青地面,作为加强剂和填充剂。

有害因素名称:石棉粉尘、石棉纤维。

侵入途径——呼吸系统、眼睛、皮肤等,以呼吸系统为主要途径。

健康危害——引起肺间质纤维化和胸膜纤维化。

肺间质纤维化——开始多在肺下部,随病情进展逐渐向全肺扩散,严重时正常肺组织的细支气管、肺泡等完全被纤维化代替,并和扩张的细支气管混合在一起形成蜂窝状改变,从而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胸膜纤维化——主要表现为胸膜增厚、粘连,由于纤维化组织的收缩及胸膜纤维化,可使肺脏体积明显缩小。

职业病——石棉肺

作业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总尘0.8mg/m3(石棉粉尘)

总尘0.8f/ml(石棉纤维)

防护措施——防尘、降尘八字方针

革: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

水:湿式作业。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或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

密:密闭、抽尘、抽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如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

风:改善通风。稀释并带走工作面的浮游粉尘;

护:个体防护;

管:加强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及时检修防尘设备;

教:是宣传教育;

查:检查评比,定期粉尘检测和工人健康检查。

个体防护用品

检查项目

在岗前

在岗期间体检周期

离岗时

医学随访

浓度超标

浓度未超标

石棉粉尘

1年1次

2年1次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