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原则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职业病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原则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6

由于人们从事的职业岗位种类繁多、千差万别,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质、危害途径和危害程度也就千差万别。只有坚持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将防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才会收到实效。

1、分类管理

即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相应职业病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综合治理

是将职业病防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篇2: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中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离心甩干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国家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我们分析了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离心甩干工序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

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由于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工艺步骤繁多,生产周期较长,各工序均属间断生产,反应时间长短不一。离心甩干工序是将物料中的液态化学品和水分甩干,为下一工序备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离心甩干工序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醇、丙酮、醋酸乙酯、吡啶、乙酸、三氯甲烷、氨、二甲基甲酰胺、盐酸和噪声等。产品不同,甩干物料中所含的有毒化学物质不同。

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机会主要是:

设备和管道密闭不严、锈蚀渗漏,上道工序来料、检验分析取样以及出料、废弃物料排出,清理离心甩干机以及设备检修时设备及管道中残存的有毒化学物质有可能污染作业环境,尤其是在离心过滤敞口甩干高温物料或边甩干边人工投加液态化学品以及敞口接收时,均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或蒸气逸出,操作工人接触液态、蒸气态有毒物质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通风排毒系统设计不合理(排风罩小、排风罩距甩干机距离过大、排风管道过长、排风口过多、管道阻力大、风机压力小等)或排毒口排毒效果不佳,就可造成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增高甚至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工人长期接触有可能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也加大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风险。与离心甩干设备配套的空压机、真空泵以及离心机自身产生的噪声同样危害到作业工人。因此,离心甩干是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过程中散发多种有毒化学物质并污染车间环境较为严重的工序。作业工人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机会较多,是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工序职业卫生防护的重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防护建议

1.设备布局:

(1)由于工艺要求,离心机一般不集中安装,但应在车间的一侧设单独隔离间,封闭该作业环境与其他工序的联系,甩料时密闭门窗,使有害气体或蒸气不至逸散到整个车间。

(2)与离心机配套的空压机、风机、水泵等设单独房间,并尽可能安装在底层,外墙开门窗,内窗采用双层密闭隔声观察窗,并设立隔声值班室;如内墙留有门窗,则必须与生产区之间设置隔离通道以隔声,使机房内值班室的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

(3)有GMP要求的精烘包洁净生产区中的离心甩干设备应设独立房间。

2.工艺措施:

(1)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作业工人与化学物质接触机会。

(2)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将离心机盖改为带观察口或透明材质的盖子,对有机溶媒物料加封不锈钢盖,对酸性物料加封搪瓷玻璃盖,甩料时需投加液态化学品的工艺将人工加料改为真空密闭管道加料,加料后将离心机上口密闭,禁止敞口离心甩干,并设内吸式装置,使离心机内腔呈负压状态,将热量和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质外排,避免向车间内逸散。

(3)改革生产工艺,上道工序来的高温物料离心甩干前,先对物料进行减压浓缩,回收易挥发的溶媒,冷却后再离心甩干,以减少甩料时毒物的挥发量。

(4)选用新型低噪声设备,并对离心甩干电机加装基础减震垫、隔声罩、安装消声器,使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

3.通风措施:

(1)离心甩干工作环境应采取有效的局部密闭排风和全面机械排风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其排毒口设于屋顶,并采用防爆轴流风机,控制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2)精烘包洁净区的离心甩干设备,甩干时有毒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排风出口应设置在靠近离心甩干设备的底部,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室外,避免有害气体经过呼吸带。同时,净化空凋系统应有足够的送风量,但不得采用循环空气用于空气调节,使工作场所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防止污染其他洁净空调室。

(3)对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有机废气、酸雾废气排风后采用二级喷淋吸收塔,吸收净化后15In以上高空排放。

(4)离心甩干机上口设置的排气罩必须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操作方便、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有害气体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并在排风罩口管道处增加隔板,让各类排风管道只在使用时打开,合理调整排风量,使控制点风速达到排毒要求。

(5)在离心机下方的出口处安装密闭式溶媒接收罐,且设内吸风装置,加密闭盖、排风管和阀门,防止离心甩干时有害气体或蒸气在出料时逸出,污染车间空气。

4.个人防护:

(1)接触吡啶、盐酸等刺激性、腐蚀性有毒化学物质的作业人员应配备符合要求的工作服、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防止或减轻对眼睛和皮肤的化学性损伤。(2)按照《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规定,对工作场所噪声接触卫生限值超标和有可能每班接触噪声L^≥85dB的工人配备3种以上声衰值足够、舒适有效的护耳器(耳塞或耳罩),并经常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

5.应急救援:

(1)甩干物料中含有盐酸时,有可能发生化学灼伤事故,其工作地点应设置冲洗眼睛和皮肤的事故喷淋装置,并保障常年温水供应,其服务半径(距酸作业点)<15nl,并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一旦溅到眼内或皮肤,按操作规程可及时冲洗和救治,防止或减少对眼睛和皮肤的损伤。

(2)甩料时有可能接触吡啶、氨气、酸雾等刺激性气体,其工作地点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氧气呼吸器和急救药物。作业工人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脱离现场,更换衣服,吸入氧气,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发生喉头水肿及肺水肿。

(3)离心甩干工位有可能突发泄露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

(4)在离心甩干工位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警示线和告知牌,说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

6.管理措施:

(1)存在苯等高毒物质的作业场所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存在甲醇、丙酮、醋酸乙酯、吡啶、乙酸、氨、二甲基甲酰胺、盐酸等一般毒物作业场所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并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载明作业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及对作业工人造成的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对可能发生跑、冒、滴、漏的设备及管道筛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经常维修,防锈蚀,杜绝液态物料污染车间环境。

(3)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随时清洗污染的地面,防止毒物的二次污染,保证离心甩干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4)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的定期检测与评价;控制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使之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5)对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对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6)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调离职业禁忌人员,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对噪声作业人员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每年检测作业场所的噪声和工人噪声暴露水平。

(7)制定防护设施维修制度,对离心机的局部排风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修、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排风量始终达到设计风量,保证离心机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总之,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离心甩干工序如能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控制,并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设计,采纳上述防护对策,加强管理,即可望使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治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篇3:粉尘三级防护原则

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对工业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在我国,能够产生粉尘的行业与工种很多,如金属矿与非金属矿的采掘和采石业,基础建设方面的筑路、开掘隧道和地质勘探作业,玻璃制造业,耐火及建筑材料加工业。铸造业的破碎、磨粉、包装、运输等环节。?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人体吸人的粉尘量、粉尘侵人途径、粉尘沉着部位和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在众多粉尘中,以石棉尘和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最为严重。石棉尘不仅引起石棉肺,且具有致癌性;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怖病,含游离二氧化硅70%以上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更大。粉尘的粒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2微米至10微米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最大。此钋,荷电粉尘、溶解度小的粉尘、硬度大的粉尘、不规则形状的粉尘,对人体危害较大。?

粉尘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系统、眼睛、皮肤等,其中以呼吸系统为主要途径。粉尘对人体各系统的危害表现如下:粉尘侵入呼吸系统后,会引发尘肺、肺粉尘沉着症、有机粉尘所致的肺部病变、呼吸系统肿瘤和局部刺激作用等病症;如果粉尘侵入眼睛,便可引起结膜炎、角膜混浊、眼睑水肿和急性角膜炎等症状;粉尘侵入皮肤后,可堵塞皮脂腺、汗腺,造成皮肤干燥,易受感染,引起毛囊炎、粉刺、皮炎等。?

根据粉尘的种类、浓变、接尘时间,国家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规定,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O级(符台卫生条件),I级(轻度危害),Ⅱ级(中度危害),Ⅲ级(高度危害),Ⅳ级(极度危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将Ⅲ级、Ⅳ级粉尘危害列为粉尘治理重点,各级卫生部门应将Ⅲ级、Ⅳ级粉尘危害列为职业卫生监察工作的重点。经分级检测,粉尘危害达到Ⅳ级的企业,必须在一年内消除,否则卫生部门有权责令其停产;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工程项目,在试生产时,必须进行粉尘危害程度分级,凡有Ⅲ级、Ⅳ级粉尘危害的,不允许正式投产;有Ⅱ级危害的,不应升入国家二级以上企业。?

目前,粉尘对人造成的危害,特别是尘肺病尚无特异性冶疗,因此预防粉尘危害,加强对粉尘作业的劳动防护管理十分重要。粉尘作业的劳动防护管理应采取三级防护原则:?

一级预防主要措施包括:综合防尘,即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遥控化操作;尽可能采用不含或含游离二氧化硅低的材料代替含游离二氧化硅高的材料;在工艺要求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湿法作业;使用个人防尘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定期检测

即对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实施定期捡测,使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

健康体检

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工人进行就业前的健康体检,对患有职业禁忌症、未成年人、女职工,不得安排其从事禁忌范围的工作。?

宣传教育

普及防尘的基本知识。?

加强维护

对除尘系统必须加强维打和管理,使除尘系统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二级预防

其措施包括建立专人负号的防尘机构,制定防尘规划和各项规章带度;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倭康检查;对在职的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巫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不宜从事接尘工作的职工,要及时调离。?

三级预防

主要措施为:对已确诊为尘肺病的职工,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冶疗或疗养,患者的社会保险待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篇4:职业健康工业卫生控制原则

一、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从广义上讲,可以分为4类: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及人机工程的。

1)物理的:气压、热、湿、噪声、辐射、电击;

2)化学的:暴露于有毒物质,如尘、雾及气体之中;

3)生物的:感染,如破伤风、肝炎及军团病;

4)人机工程的:作业条件、紧张、人机接口。

二、物质毒性

毒性是指一种物质侵入人体体表或体内某个部位时产生伤害的能力。一种物质所能产生的伤害作用的程度,不仅与它固有的伤害性质有关,而且也与其侵入人体的路径及速度相关。物质所能造成的健康方面的危害,既有可能来自一次性的哪怕是短时间的暴露,也有可能是产生于长时期的或者反复的暴露。物质可能通过接触影响人体,即所谓局部作用;也可能是通过其他形式影响人体,被称为系统作用。

三、人体反应

人体对于可能造成损害的物质的入侵所做出的反应,可以分成外部或表面防御和内部或细胞防御。这两种防御在机理上是相关的,而不是顺序进行的。

1.表面防御的机理

表面防御是由细胞组织(如器官)和功能系统的行动来工作的。

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是抵抗许多(但不是全部)外界有机物及化学物的有用屏障。其作用当然也受到它的物理特性的局限。诸如皮肤上的毛孔、伤口及发囊等皮肤的开启部分,使物质得以进入,而皮肤本身也会允许如染料之类的物质进入。由于具有弹性及韧性,皮肤能够承受一定的物理伤害,但是皮肤抵御现代的物质材料而受到缓慢伤害,不容轻视。因为由其引起的皮炎,即皮肤增厚和肿痛发炎,是痛苦而明显的。

人体抵御有害物质的吸人,是从呼吸道开始的。呼吸道对有害物质的一系列反应,激发了咳嗽和打喷嚏的机制,把钻进来的物质强制地排出去。鼻毛及呼吸道的黏液也可以成功地把许多物质及微生物吸附住。呼吸道中长着细小的绒毛,这些绒毛有节奏地向外向摆动,可以把大一些的微粒排出。在肺的深部,只有微小的颗粒能够进到肺泡里(气体与红血球进行交换的地方),这也是细胞防御占主要地位的地方。

当吞咽的物质进入口腔及消化道时,口中的唾液和胃中的胃液能对少量的、非强酸性或碱性的物质进行有效的防御。胃、肠壁,对许多不可溶解的物质来讲,也是一道有效的屏障。呕吐及腹泻也是一种反应机制,它去除了人体不适于或过量处理的物质,使得免受损害。因此,人类本身具有一些原始的防御手段,它可以用来保护人们不至于在不知不觉、无意识中伤害到自身。

眼及耳也是物质及微生物有可能的人侵通道。眼是用眼睑、睫毛、眼结膜(包裹着眼球的特殊外皮)和有杀菌作用的眼泪来抵抗有害物质入侵的。耳的保护作用由耳廓或外耳和耳鼓来承担,耳鼓是听觉器官,也是外界物质侵入人体的屏障。人体在耳中分泌蜡状物来保护耳鼓并粘住大的尘粒。

其他人体通道也可能受到微生物的入侵。通常酸性环境(如尿道),可抑制微生物生长。性接触是暴露于危害中的一个主要方式。

2.细胞防御的机理

人体的细胞有其自身的防御系统。

1)防止血液循环系统失血过多:通过血液的凝结机制,防止失血过多并延缓或阻止病菌进入血液系统。

2)吞噬:吞噬是人体的防卫细胞(白血球)在抵御入侵微粒时所采取的清扫行为。它可以有吞食酶化、化学,及吸收等多种形式,分泌具有抵抗作用的物质。有些特殊细胞具有这种功能。

3)炎症反应:可以孤立感染区,用增加这一区域的血液流动来去除有害的物质,同受损坏组织的修复。

4)修复被损坏的组织:这也是一种必需的防卫机理,包括去除死细胞,增加防御细胞,用临时或永久的修复来替换原来的组织,如结疤。

5)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一种抵御几乎所有企图伤害人体组织的微生物或毒物的能力。有些免疫能力是先天的,如生物的吞噬作用,它们在消化道的酶中会遭破坏。此外,人体具有产生抵抗入侵的外界物质免疫性的能力,这被称为获得性免疫力或适应性免疫力。获得性免疫能力是有高度针对性的,其抵抗力在人体暴露于外界有害微生物或毒害物质环境中数天或数月后才会表现出来。

篇5:职业病预防基本准则规范

职业病是一类人为的疾病,应按三级预防措施加以实施,以保护职业人群的健康。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包括职业流行病学和职业毒理学。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科学基础,职业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造成接触人群病损的发生率及分布的影响,主要用于调查不同劳动者病损发病的情况,探讨疾病的因果关系及影响因素,提供未知职业危害的早期预警征象;测试有害因素接触的人体效应和干预措施的评价。

按照三级预防原则,职业性病伤与一般病因或发病过程不明的疾病不同,若产生预防效益,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生产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2、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速进;

3、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管理。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