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的检测及控制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粉尘的检测及控制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6

(1)工厂防尘措施:

1)湿式作业防尘;

2)密闭、通风、除尘系统。

(2)矿山防尘措施:

1)井下防尘:以湿式作业,加强通风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防尘。

2)露天矿防尘:控制主要发尘源;司机室防尘;运输过程防尘。

(3)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GBZ2-20**)中列出47种粉尘的容许浓度。我国的粉尘容许浓度已由MAC(最高容许浓度)改为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篇2:矽肺病的发生与预防技术措施

矽肺病是我国现行规定的115种法定职业病之一,它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致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工作中职业性接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机会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矿山开采作业中以凿岩工、放炮工、支柱工、运输工接触粉尘最多,尤其是干式凿岩危害非常严重。

2.开山筑路、挖掘隧道和涵洞中的风钻工、爆破工、运输工接触粉尘最多,矽肺发病高。

3.建筑材料行业中的采石、轧石、石料粉碎加工等4.耐火材料生产从原料准备、制造、焙烧等。

5.石英加工行业中的粉碎、研磨、运输过程中均有接触。

6.钢铁冶金中的选矿、烧结、冶炼中的加料;炼炉的修砌,其中砌炉工危害最大。

7.机械制造业铸钢件的型砂含石英很高,在型砂造型、浇铸、开箱、清砂、喷砂等工种,均接触石英粉尘,尤其清砂、整理工接触最多。

8.采用手工或机械加工各种石料物件、工艺品、雕刻字画等。

9.玻璃、陶瓷业中的备料车间的石英粉碎、运输工等等多有接触。

一般矽肺有以下几种:

1.慢性(或典型)矽肺: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低于30%,接触工龄一般在20—45年发病。一般临床症状多不明显。胸片上只有小阴影改变的病人寿命并不受影响。慢性矽肺的病理改变在即使脱离粉尘接触之后也仍然会进展。

2.快进型矽肺: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40%—80%之间,接触工龄一般在5—15年发病。病变进展快,肺功能的损害常较严重。此型矽肺多见于石英磨粉工和石英喷砂工。

3.急性矽肺:是一种较罕见的由矽尘引起的矽肺,发生在接触二氧化硅含量很高且粉尘浓度亦很高的作业工人中。一般在接触1—4年发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迅速进展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如何预防矽肺病的发生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以预防。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卫生标准,控制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2.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凡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其粉尘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目的是保证投产后的劳动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证劳动者健康。

对于劳动者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接触粉尘作业的劳动者须做好就业前及在岗中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严禁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粉尘作业。对于确诊的矽肺患者,一定要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同时建立并保存好健康监护档案。

3.技术措施。矽肺病的病因是明确的,预防矽肺病就要控制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降低生产环境粉尘浓度,这是治理粉尘危害的关键。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湿式作业是即简单易行又经济可行的防止粉尘危害的有效措施。凡是因某种原因不能采取湿式作业时,都应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方法。预防矽肺,治理粉尘危害。

篇3:人造纤维生产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

人造纤维又名黏胶纤维,是用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作原料制成的纤维,如人造丝、人造棉等。主要原料为纤维素(木浆、短棉绒)、二硫化碳、氢氧化钠及硫酸等。

—、主要生产过程

先将纤维素浸渍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经切碎、碱化而成碱化纤维素碎屑。将老化后的碱化纤维素碎屑送入搅乳器中,逐渐加入二硫化碳,生成黄原酸盐碎屑。将其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形成黏胶溶液,经老化和过滤后送到纺丝槽。在纺丝槽中,黏胶溶液在加压下通过细孔喷嘴,进入硫酸浴,迅速凝结成丝。将丝导向纺丝罐,纺成丝再缠成圆形丝饼。

二、职业危害因素

⒈氢氧化钠、酸、碱类及碱化碎屑会影响工人的眼和手。在二硫化碳附近可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有毒气体。

⒉二硫化碳和硫化氢从丝上释出,甚至离开纺丝机数小时后仍有二硫化碳和硫化氢将释出。在搅乳和纺丝阶段,工人接触二硫化碳的机会最多,其浓度一般为每立方米几毫克至几十毫克,H2S最高不超过10~20mg/m3.清洗搅乳器时可能突然接触很高浓度的二硫化碳。

三、预防措施

⒈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技术改造,防止有害物外逸,减少操作者与有害物接触机会。

⒉密闭通风。密闭一切可能密闭的设备,杜绝开放式生产,同时采用吸出式局部通风,防止有害物向车间逸出。

⒊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搅乳器开盖前,应使用真空泵将过量的二硫化碳气体抽出,因二硫化碳较空气重2.5倍,抽气装置应接近地平面,新鲜空气入口应装置在高出。清洗搅乳器时工人应戴可供给新鲜空气的防毒面具。

⒋注意防火防爆。二硫化碳为易燃易爆气体,其自燃温度为120℃,搅拌器及纺丝车间必须有严格的防火防爆设备,严禁明火及电火花;贮存地点不得有炽热物体存在。

篇4: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中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离心甩干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国家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我们分析了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离心甩干工序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

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由于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工艺步骤繁多,生产周期较长,各工序均属间断生产,反应时间长短不一。离心甩干工序是将物料中的液态化学品和水分甩干,为下一工序备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离心甩干工序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醇、丙酮、醋酸乙酯、吡啶、乙酸、三氯甲烷、氨、二甲基甲酰胺、盐酸和噪声等。产品不同,甩干物料中所含的有毒化学物质不同。

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机会主要是:

设备和管道密闭不严、锈蚀渗漏,上道工序来料、检验分析取样以及出料、废弃物料排出,清理离心甩干机以及设备检修时设备及管道中残存的有毒化学物质有可能污染作业环境,尤其是在离心过滤敞口甩干高温物料或边甩干边人工投加液态化学品以及敞口接收时,均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或蒸气逸出,操作工人接触液态、蒸气态有毒物质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通风排毒系统设计不合理(排风罩小、排风罩距甩干机距离过大、排风管道过长、排风口过多、管道阻力大、风机压力小等)或排毒口排毒效果不佳,就可造成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增高甚至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工人长期接触有可能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也加大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风险。与离心甩干设备配套的空压机、真空泵以及离心机自身产生的噪声同样危害到作业工人。因此,离心甩干是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过程中散发多种有毒化学物质并污染车间环境较为严重的工序。作业工人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机会较多,是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工序职业卫生防护的重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防护建议

1.设备布局:

(1)由于工艺要求,离心机一般不集中安装,但应在车间的一侧设单独隔离间,封闭该作业环境与其他工序的联系,甩料时密闭门窗,使有害气体或蒸气不至逸散到整个车间。

(2)与离心机配套的空压机、风机、水泵等设单独房间,并尽可能安装在底层,外墙开门窗,内窗采用双层密闭隔声观察窗,并设立隔声值班室;如内墙留有门窗,则必须与生产区之间设置隔离通道以隔声,使机房内值班室的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

(3)有GMP要求的精烘包洁净生产区中的离心甩干设备应设独立房间。

2.工艺措施:

(1)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作业工人与化学物质接触机会。

(2)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将离心机盖改为带观察口或透明材质的盖子,对有机溶媒物料加封不锈钢盖,对酸性物料加封搪瓷玻璃盖,甩料时需投加液态化学品的工艺将人工加料改为真空密闭管道加料,加料后将离心机上口密闭,禁止敞口离心甩干,并设内吸式装置,使离心机内腔呈负压状态,将热量和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质外排,避免向车间内逸散。

(3)改革生产工艺,上道工序来的高温物料离心甩干前,先对物料进行减压浓缩,回收易挥发的溶媒,冷却后再离心甩干,以减少甩料时毒物的挥发量。

(4)选用新型低噪声设备,并对离心甩干电机加装基础减震垫、隔声罩、安装消声器,使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

3.通风措施:

(1)离心甩干工作环境应采取有效的局部密闭排风和全面机械排风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其排毒口设于屋顶,并采用防爆轴流风机,控制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2)精烘包洁净区的离心甩干设备,甩干时有毒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排风出口应设置在靠近离心甩干设备的底部,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室外,避免有害气体经过呼吸带。同时,净化空凋系统应有足够的送风量,但不得采用循环空气用于空气调节,使工作场所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防止污染其他洁净空调室。

(3)对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有机废气、酸雾废气排风后采用二级喷淋吸收塔,吸收净化后15In以上高空排放。

(4)离心甩干机上口设置的排气罩必须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操作方便、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有害气体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并在排风罩口管道处增加隔板,让各类排风管道只在使用时打开,合理调整排风量,使控制点风速达到排毒要求。

(5)在离心机下方的出口处安装密闭式溶媒接收罐,且设内吸风装置,加密闭盖、排风管和阀门,防止离心甩干时有害气体或蒸气在出料时逸出,污染车间空气。

4.个人防护:

(1)接触吡啶、盐酸等刺激性、腐蚀性有毒化学物质的作业人员应配备符合要求的工作服、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防止或减轻对眼睛和皮肤的化学性损伤。(2)按照《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规定,对工作场所噪声接触卫生限值超标和有可能每班接触噪声L^≥85dB的工人配备3种以上声衰值足够、舒适有效的护耳器(耳塞或耳罩),并经常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

5.应急救援:

(1)甩干物料中含有盐酸时,有可能发生化学灼伤事故,其工作地点应设置冲洗眼睛和皮肤的事故喷淋装置,并保障常年温水供应,其服务半径(距酸作业点)<15nl,并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一旦溅到眼内或皮肤,按操作规程可及时冲洗和救治,防止或减少对眼睛和皮肤的损伤。

(2)甩料时有可能接触吡啶、氨气、酸雾等刺激性气体,其工作地点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氧气呼吸器和急救药物。作业工人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脱离现场,更换衣服,吸入氧气,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发生喉头水肿及肺水肿。

(3)离心甩干工位有可能突发泄露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

(4)在离心甩干工位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警示线和告知牌,说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

6.管理措施:

(1)存在苯等高毒物质的作业场所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存在甲醇、丙酮、醋酸乙酯、吡啶、乙酸、氨、二甲基甲酰胺、盐酸等一般毒物作业场所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并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载明作业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及对作业工人造成的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对可能发生跑、冒、滴、漏的设备及管道筛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经常维修,防锈蚀,杜绝液态物料污染车间环境。

(3)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随时清洗污染的地面,防止毒物的二次污染,保证离心甩干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4)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的定期检测与评价;控制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使之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5)对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对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6)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调离职业禁忌人员,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对噪声作业人员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每年检测作业场所的噪声和工人噪声暴露水平。

(7)制定防护设施维修制度,对离心机的局部排风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修、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排风量始终达到设计风量,保证离心机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总之,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离心甩干工序如能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控制,并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设计,采纳上述防护对策,加强管理,即可望使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治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篇5:冶金与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1.钢铁工业主要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

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矿山的采矿与选矿、焦化厂的炼焦及焦化产品、耐火材料、炼铁、炼钢与轧钢。

由于我国的铁矿石大部分都是贫矿,因此必须将贫矿进行破碎后选出高品位的精矿,再将精矿粉通过烧结厂烧制成为人造富矿,才能进入高炉冶炼使用。烧结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及热辐射;烧结机尾部喷水冷却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气体;烧结机尾部产生的大量粉尘;较强的体力劳动。

炼铁需要焦炭,焦化厂是生产焦炭及煤焦油等焦化产品的。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及热辐射;还有轻油或粗苯蒸馏时,如车间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可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从而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炼焦生产过程中,作业场所如车间通风不良使作业人员接触煤尘,因烟尘中会含有致癌物3,4?苯并[a]芘,而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

炼铁生产过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高温及热辐射、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电离辐射,以及较强的体力劳动等。

目前炼钢采用的方法有转炉、平炉、电炉3种,炼钢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及热辐射、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气体。轧钢分为热轧与冷轧,轧钢机将钢锭、钢坯轧制成钢材。轧钢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及热辐射、噪声、毒物、放射线和粉尘等,其中有关工序及其作业人员接触的毒物危害主要有一氧化碳、乙炔、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盐酸、硫酸、铬及其化合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锌及其氧化物、铅及其化合物、氟化物、甲苯和二甲苯、沥青、三氯乙烯、氮气、二氧化氮、丙烯酸、乙酸乙脂、聚偏氟乙烯等,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在冶金轧钢工艺过程的不同工序之中。

2.钢铁工业预防职业病危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首先,上述职业病危害以采用落后生产方式的小钢铁企业较为严重。所以要贯彻实施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思想:“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速淘汰技术、设备、产能落后的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小钢铁企业,提高钢铁企业装备水平。第二,控制生产各流程中职业病危害的主要措施为:烧结生产中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主要是防止高温及热辐射。厂房的设计布局应符合GBZ1-2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冷却机及浇水处要设在厂房外;烧结机头部要安装通风除尘系统或静电除尘装置,地面应湿式清扫。炼铁、炼钢及轧钢生产预防职业病危害,一是应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二是要预防高温及热辐射的危害,厂房的设计布局应符合GBZ1-2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预防高温作业人员中暑,高温作业场所可装设鼓风机送风调剂,炉前防热可用水帘、气幕、或隔热金属网,应设置凉爽舒适的休息室;三是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均应加强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措施,按照各项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穿戴个体防护用品;四是要预防煤气中毒,加强通风并采取防尘措施,要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防止煤气泄漏,要在易发生煤气泄漏的场所安装煤气报警器,煤气作业人员进行煤气作业时应佩戴便携式煤气报警器,并派专人监护。

3.机械制造加工业主要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

主要有:铸造车间的生产性粉尘;高温及热辐射;有害气体,如熔炼金属与浇铸时可产生一氧化碳;以及噪声、振动等。锻造车间的高温及热辐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有害气体;以及噪声、振动等。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盐浴槽可造成高温及热辐射,高频电炉可造成高频电磁场危害。机加工车间在加工过程中会有金属和矿物性粉尘产生。装配车间一般有焊接、电镀及喷漆涂装等作业,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电焊粉尘,可发生焊工尘肺;此外,电焊时如不注意眼部防护,可发生电光性眼炎;喷漆时可发生苯、甲苯、二甲苯中毒。

4.机械制造加工业预防职业病危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是厂房车间的设计布局应符合GBZ1-2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防止各工序、工种之间的职业病危害交叉污染。如铸造工序中的熔炼炉应放在室外或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铆工和电焊、喷漆涂装工序应分开布置等。二是铸造应选用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型砂,并减少手工造型和清砂作业;清砂应采用水爆清砂和水力清砂,安装大功率的通风除尘系统,实行喷雾湿式作业,以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工人要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三是对热处理和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化学毒物的设备,要采取密闭措施或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对某些淬火、电镀及喷漆涂装或使用胶粘剂等易产生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应制定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援预案,设置警示标识,有关作业人员作业时要佩戴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四是要做好铸造、锻造中的气锤、空压机,机械加工中的打磨、抛光、冲压、剪板、切割等高强度噪声设备的治理。对高强度噪声源可采取集中布置的防噪声措施,并设置隔声屏蔽;对空气动力性噪声源应在进气或排气口采取消声处理措施;对集中控制室和岗位操作室应采取隔声和吸声处理措施;作业人员进入噪声强度超过85dB(A)的工作场所,应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五是对铆接、锻压机、型砂捣固机、落砂、清砂等振动设备,应对设备采取减振措施或对作业人员实行轮换操作。六是对产生高频、微波等射频辐射的设备可采取屏蔽措施以隔离磁场和屏蔽电场;对微波在工作地点的辐射,可采用反射型和吸收型两种屏蔽方法进行屏蔽。此外还可采取距离隔离防护措施,对作业人员采取时间防护措施等。七是要预防高温作业人员中暑。对铸造、锻造、热处理等高温作业人员,要从工程技术、职业卫生保健、劳动组织管理等方面,采取合理布置与控制热源、供应防暑降温饮料、轮换作业,以及采取在集中控制室和操作室设置空调等一系列综合性预防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5.有色金属工业主要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

由于有色金属及其化合物本身大多是有毒物质,因此铅、铍、铜锌、锡、锑等有色金属在烧结、焙烧、冶炼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毒物烟尘,如不注意劳动保护,有关作业人员即有可能发生相应的职业中毒。例如铅中毒、铍中毒;铜锌冶炼中因吸入氧化锌而引起的金属热;铊可存在于某些铁、铅、铜、锌等矿石中,所以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粉尘也可含有高毒物质铊;作业人员长期吸入锡、锑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烟尘,可导致锡尘肺、锑尘肺等。在铅锌烧结、铅锌熔炼、羰基镍制取、锌镉熔炼、钴锻烧等生产中,如不注意劳动保护,均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在铜锌冶炼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烟尘,也会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生产过程中的高温辐射、噪声、振动等不良物理因素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目前我国许多落后产能的有色金属企业由于规模小、非标准设备多、机械化水平低、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生产连续性也差,加之作业条件和生产环境差,因此,其职业病危害较大型的现代化有色金属企业严重得多。

6.有色金属工业预防职业病危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上述职业病危害在落后产能的小有色金属企业中更为严重。所以,预防有色金属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的主要措施,首先要贯彻实施2009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思想,加速淘汰落后技术、设备、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小有色金属企业,提高有色金属企业的装备水平。这是解决有色金属冶炼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的根本出路,只有对落后的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进行淘汰或技术改造,才能彻底实现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对产生尘毒的设备或工序要采取密闭措施,实现自动化生产,尽可能减少人工操作,并应安装通风除尘排毒装置。应采取生产各流程中相应的防暑降温,控制噪声、振动,以及个人防护等措施。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