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一般性预防要求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职业健康一般性预防要求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6

(1)凡是接触及从事粉尘、有毒有害工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复查和职业病普查。

(2)当被查出有职业中毒病症或已患有职业病时,在采取治疗措施的同时,应申请调离原工作岗位。

(3)从事尘、毒作业,要严格按照安全施工措施进行施工。

(4)按措施要求正确使用个体安全防护用品和用具。

(5)不在可能被污染的环境中用餐、饮水和吸烟。

(6)班后以温水、肥皂洗手、漱口或洗澡。

(7)换下的工作服应放在固定位置,不要和非工作服混放。

篇2:物业区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作业指导书4

物业辖区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作业指导书(四)

1.0目的

在流行性传染病爆发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传播源、减少传播区域。

2.0职责

2.1管理处主任全面负责事件的协调处理和指挥。

2.2护管队负责出入人员的控制和必要的救助。

2.3相关人员负责配合事件处理的顺利进行。

3.0工作流程

3.1管理处任何员工不论通过何种渠道获取流行性传染病信息后,应即时通知管理处主任进行确认。

3.2管理处主任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请相关医护人员对流行性传染病的特征进行讲解,使队员能够识别传染病的人群,从而对进入本管理处的物业人员进行初步的控制。

3.3必要时,管理处对本小区的区域内业主进行宣传和教育。

3.4护管队对在本小区的物业内经常流动的人员(如二装现场)进行控制。

3.5管理处对本部门人员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有传染病者,应进行隔离。

3.6必要时,联系医院购买预防药品,发放给管理处每一位员工,以及必要时对员工进行体检等,做好预防工作。

3.7环境组做好对本小区物业内外的清洁、消毒和消杀等工作,尽量减少传染源的出现几率。

篇3:生产性噪声预防控制措施规范

生产性噪声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生产性噪声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是最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生产性噪声分类

按照来源,噪声可分为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机械性噪声,是机械设备动作过程中碰撞、摩擦、振动等产生的机械性噪声,生产环境中最为常见,如机械加工的铣床、车床、冲床、切割机、打磨机等机械设备动作时产生的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是气体压力或体积突然变化或者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声音,如空压机、风机、排气管道阀门等气体流动产生的声音。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发出的声音。

生产性噪声分布特点

各行各业均存在噪声,不同行业噪声强度及分布不同。职业性噪声作业,是指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过8h或40h等效声级≥85dB。由于行业种类多,本文对常见的汽车制造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通用机械制造业、制鞋业等行业噪声强度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说明。

汽车生产制造主要由机加工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以及公用辅助工程等生产车间组成。各生产车间噪声分布范围:机加工车间75~93dB(A)、焊装车间75~105dB(A)、涂装车间65~96dB(A)、总装车间75~98dB(A)、试车车间76~83dB(A)、公用辅助工程76~87dB(A)。从上述噪声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汽车制造业噪声强度大、分布广,噪声危害严重。

纺织生产加工主要有纺纱加工、织造加工、染整加工等生产过程。各生产过程噪声分布范围:纺纱加工75~98dB(A)、织造加工94~103dB(A)、染整加工75~98dB(A)。可见,织造加工噪声强度最大,均超过90dB(A),是危害最严重的工序。

家具制造业按材质可以分为木质家具、金属家具、竹藤家具、塑料家具、玻璃家具、石材家具等。生产木质家具和金属家具、竹藤家具、玻璃家具、石材家具的生产工艺基本相似,均先对材料按要求的尺寸进行切割、钻、铣、榫、打磨、组装,木质家具还涉及喷涂。木质家具各生产工序噪声分布范围:切割切割、钻、铣、榫工序80~100dB(A)、打磨工序82~90dB(A)、组装工序80~88dB(A)。金属家具、玻璃家具、石材家具制造切割工序噪声强度均高于木质家具。家具制造业的组件多且构造不同,其生产设备多为人工操作,工人距声源近,家具制造业噪声危害严重。

通用机械制造业多为生产设备运作时产生噪声,如冲床、车床、铣床、钻床、打磨、焊接等。一般冲床的噪声范围为80~107dB(A),车床75~95dB(A),铣床、钻床80~90dB(A),打磨80~110dB(A),焊接75~102dB(A)。噪声存在于机械行业各生产工序,是机械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制鞋业主要工序包括裁剪、车缝、热塑成型等,其噪声分布:裁剪75~89dB(A),车缝75~85dB(A),热塑成型80~95dB(A),粘合加工76~89dB(A)。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主要是对听觉系统的损害,对心血管系统可能引起特异或非特异的有害作用。噪声对听力影响的程度主要与噪声强度、接触时间有关。短期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离开噪声环境后,需数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才能恢复听力。长期接触噪声,则会出现听力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力不能恢复。生产性噪声对听力的影响最初表现为高频段听力损失,此时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随着噪声接触工龄的增加,听力下降进一步发展,对高频听觉感到困难,但对正常交谈尚无影响。当听力损失累及到语言频率,并达到一定程度时,日常交谈能力将受到影响出现耳聋,导致职业性噪声聋。其特点是:以高频下降为主、双耳对称、听力损失呈渐进性改变的感音性听力损失。此外,脉冲性强噪声,如爆破噪声,还可致职业病爆振聋。

职业性噪声聋与爆震聋不同,其发病特点是听力损伤与暴露时间成正比,属于慢性职业病,不可能突然发病。如果一名劳动者工作不久,如3个月内在体检中被检出有听力损失,可直接排除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为:有连续3年以上职业性噪声作业史,出现渐近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

预防控制措施

噪声聋可以预防,但一旦得病便不可逆转,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多痛苦和不便,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需予以高度重视。

前期预防措施,包括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设备布局、工程控制、设备选型等环节。产生高噪声的工业企业,应选址在工业区,不应在噪声敏感区域(如居民区、学校、医院等)选址建厂。总平面设计,应将噪声强度高的生产车间与非噪声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分开布置。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布置,并采取相应降噪措施。工程控制措施,包括设置隔声室,以及在产生噪声的车间控制噪声源,并对厂房的建筑设计采取隔声、吸声措施。选用设备,应优先购买噪声低的同类型设备,对于某些噪声强度大的设备应要求设备生产商配套降噪设施,如隔声罩、消声器等。

个体防护方面,耳塞和耳罩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护听器。耳塞和耳罩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即双重防护。在高噪声环境下可采用双重防护。耳塞和耳罩的选择,主要考虑其声衰减量、舒适感等。声衰减量值越大,护听器的防护性能越好,通常佩戴护听器后实际接触噪声值在75~80dB(A)之间最为理想,有利于保护听力,又可以保留必要的沟通。如果降噪后低于70dB(A),为过度降噪,过度降噪屏蔽掉过多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孤独感,同时将消防铃、警报声均屏蔽掉不利于安全生产。

企业还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各种前期预防措施及工程措施无法有效地将工作场所噪声降至85dB(A)以下时,应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降低噪声的危害。例如减少劳动者接触噪声的时间,对工作场所进行噪声分级管理,建立听力保护计划等。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定期对噪声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对接触噪声危害的劳动者防护知识进行培训,为劳动者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护听器,劳动者应自觉配合和执行企业的听力保护计划,自觉配戴耳塞。组织接噪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和噪声敏感者,调离接噪工作岗位,以利于保护劳动者听力,在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努力下职业性噪声聋是可以预防的。

篇4:XXX年度预防性实验安全措施

一、时间:

二、范围:井下各车房、泵房、变电所、分电站

三、负责人:

四、安全措施:

1、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此措施。做到人人知,人人懂,并且要全体人员明确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工作目的。所有实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工作中,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执行工作票和操作票制度,执行唱票制,制定停送电确认卡,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听从现场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做好“安全五自问”和“安全确认”工作。

3、对井下车、泵房所使用的变压器,电缆作耐压实验时,必须先用摇表遥测,遥测值随不同规格的变压器、电缆的不同按《煤矿电气实验规程》而定,然后按使用中的电气设备做耐压实验。

4、对井下车、泵房,变电所,分电站使用中的高压防爆开关作过流整定,必须按实用的最大电动机的起动电流整定。

6、各车房采区变电所、分电站必须在检修前配齐灭火器,消防锨,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台,沙箱内必须装满4/5的河沙,不少于0.2立方米。现场工作中,必须放专人停送电,并且坚持谁停电谁送电的原则,不准用电话联系或纸信联系,由负责人指定安全负责监护人员,负责现场的安全监护工作。停送电人员在停高压电源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站绝缘台,高开本身断开油开关,拉开隔离刀闸,并加绝缘隔离挡板。测试主电机定子绝缘,不得低于100mω,否则加强绝缘,测试电机空载电流不得高于8a。

7、停送电人员要听现场负责人的指挥而停送电。停电后要挂停电牌,例如“有人工作,禁止送电”等警示牌。

8、井下固定车泵房停电、断开主线路时,必须和35kv变电站联系取得同意后,从35kv变电所拉开油开关,断开隔离刀闸,封地线把该主线路所带采区变电所和车泵房的联络开关断开,方准停电工作,采区变电所的停电必须从上级变电所断开及本室的电源侧断开。

9、两个不同的变电所,中间有联络线,同时进行工作时,必须从上一级和下一级两处停电,工作完毕,严禁约时或捎口信等方式送电必须专人联系好,坚持谁停、谁送原则。停送电工作联系,可以采用电话联系的方法,联系人在联系时,把自已的姓名工作地点,停送电线路的标码报清,复述无误后,方可操作

10、零散作业人员严格按《零散作人员行为规范》执行。

11、工作中所使用的工具,提前准备好、检查好,不合格的提前处理好。

12、所有实验要留下记录。

13、井下所有设备在实验中,禁止中性点接地。

14、实验具体内容按照《煤矿电气设备实验规程》及《煤矿电气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严格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15、未及事宜按有关规定执行。

篇5:煤矿预防突发性生产安全事故措施模版

近期我国各地重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灾害事故较多,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较多,根据准旗人民政府紧急通知,要求各生产企业做好近期的安全生产工作。针对煤矿瓦斯、顶板、机电运输事故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如何减少和防止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发生,保证“一通三防”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是当前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

1、重大灾害事故的特点

由于自然条件、生产环境和管理效能不同,其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具有其独特性,造成的后果也不尽相同。就总体而言,所有重大灾害事故都有其共同的特征。

(1)突发性。重大灾害事故是在瞬间突然发生的。它在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冲击最为严重,往往使救灾指挥者制定出错误救灾方案…,灾区人员自救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2)灾难性。造成多人伤亡或使井下人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若指挥决策失误或救灾措施不得力,往往酿成重大恶性事故。

(3)破坏性。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往往使矿井生产系统遭到破坏。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给抢险救灾增加了难度。特别是通风系统的破坏,使有毒有害气体在大范围内扩散,造成更多人员伤亡。

(4)继发性。在较短的时间里重复发生同类事故或诱发其他事故,称为事故的继发性。如火灾可能诱发瓦斯煤尘爆炸,也可能引起再生火源,爆炸可能引起火灾,也可能出现连续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可能在同一地点发生多次突出,也可能引起爆炸。

2、减少重大灾害事故发生的措施

(1)从设计上全面分析与预测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概率、造成的损失程度、波及范围,有针对性的完善“一通三防”相关系统。使相应设备、仪器、仪表及设施布局合理、可靠、有效,能够达到预测、预报、预控的目的。并设计出数套应变预防及处理方案与措施,做到心中有数,从源头上做好“一通三防”相关工作。

(2)从组织和管理上保证“一通三防”各项措施的落实。应明确各级安全第一责任者应负的责任,安全生产奋斗目标,考核目标,瓦斯治理目标及奖罚要求。各矿应有专职部门专管“一通三防”工作,同时应切实建立健全“一通三防”的业务安全体系。应建立健全通风系统专项检查制度,对通风系统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单,并跟踪落实,一抓到底,按事故隐患进行追究和处理。

(3)进一步调整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矿井?采区?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管理规定,应对风量、通风方式、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管理作出强制规定。对风量、通风方式、系统网络、巷道布置及支架情况的防灾、避灾措施作出明确要求。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的重要性,确保通风系统简单、合理、可靠。按照矿井通风能力合理组织生产,确保采掘工作面风量充足,凡是发现矿井风量不足超能力生产应及时停产整顿,找出原因,问题解决后,方可恢复生产。

(4)进一步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现场管理工作。应把现场通风、瓦斯管理纳入到安全专职责任管理,坚持落实把检查瓦斯和通风设施的情况作为班汇报内容的制度;健全并落实采掘工作面瓦斯检查员踉班检查,现场交接班制度;对采掘工作面实行24h不间断专职管理与检查。应赋予瓦斯检查员通风检查员相应的职权,确保杜绝任何形式的超限作业。建立局部通风机,风门等采区通风设施负责制度,实行挂牌动态管理,保证各通风设施运行正常,状态良好。

(5)提取“一通三防”专项资金。各矿根据各自灾害实际情况,用于矿井瓦斯抽放通风、瓦斯监测、防灾、防灭火、防尘等系统的完善和改造。

(6)应把瓦斯预测预报和瓦斯监测纳入“一通三防”管理的主要内容。所有矿井采掘工作面都必须执行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安全标准及规范、规程要求,设置瓦斯监测和断电装置,实现瓦斯超限时自动报警,自动断电。

(7)对矿井机电运输系统进行全方位检查,严格执行斜井运输“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制度。每班要在班前做好开机前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8)对职工应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安全警钟长鸣,“一通三防”常抓不懈。要能正确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领导对安全的管理重要性。使职工自觉地调整工作状态,控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使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3、隐患排查组织机构

煤矿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为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责任主体,组织各科室区队对煤矿井上下各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形成隐患排查处理台账,具体工作由安检通风科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人,要执行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隐患。

扶贫煤矿

2015年1月2日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