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效果评价制度范本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培训效果评价制度范本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02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实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有效提高员工素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犁能煤炭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的补充。

第三条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负责,负责组织和指导各部门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工作。

第四条安全管理部负责对各部门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各职能部门是本部门范围内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的责任部门,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上岗后的具体考核工作,组织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活动。配合人力资源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工作。

第六条工会负责对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实施监督,组织工会代表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活动;

第七条评价对象:人力资源部部组织相关部门要对每批次的安全教育培训进行效果评价。

第八条评价时间:人力资源部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安全教育培训人员上岗后进行效果评价。

第九条评价方式。安全副总经理负责,人力资源部组织各相关部门采取联合集中评价的方式。评价要根据各部门掌握的情况、监督检查与考核情况,采取查阅资料和现场检查方式,评价结果要及时层层反馈至所属部门、班组。

第十条评价分级:对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实行分级制,依次为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级。

第十一条评价分级标准

A级:培训教材全面,内容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接受培训人员态度端正,工作积极主动,能够达到或超过质量标准化和班组体系中的相关要求,并且带动所辖区域职工受到了正确的教育;

B级:培训教材较少,内容不够全面,接受培训人员对能够正确地认识并主动地接受,工作较主动,能够达到质量标准化和班组体系中的要求,或者通过培训提高了工作能力,所辖区域职工受到了正确的教育;

C级:培训教材少,内容不全,接受培训人员对简单地接受,工作不主动,基本能够达到相关要求并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D级:培训教材少,内容脱离实际,接受培训人员不愿接受,对工作不具指导性,不能够达到相关要求及安全生产需要。

第十二条评价结果落实。各单位必须认真落实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为A、B级的通过,C级的要继续关注和做好后续的相关教育培训,D级的必须重新培训、检查考核和评价。

第十三条评价责任追究。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的结果要纳入安全生产考核中,对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为D级的要给予培训责任部门200-1000元的处罚。

第十四条由于安全教育培训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按照《犁能公司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篇2:煤矿综采队安全文化素质综合评价管理规范办法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必须坚持的前提,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也是企业实现安全长治久安的强力支撑。班组是企业完成任务的实体,是保证安全的基础,也是孕育企业文化的细胞。

煤矿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班组管理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煤矿企业班组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全面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搞好安全生产。为此我队结合广能党委发(广能委﹝2013﹞67号)制定本管理规范办法。

一、组织机构

队成立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综合评价管理小组。组长刘健、副组长蒋清,副队长、技术员、班组长为成员。

二、分工

1.班组长负责对班组成员进行安全文化素质综合基础资料考评。

2.副队长、技术员负责对班组长进行安全文化素质综合基础资料考评。

3.队综合评价小组负责对全队安全文化素质基础资料的考核评价。

三、评价内容

(一)职工:

1.现场安全确认报告执行情况

2.对安全工作的基本认识。

3.工作态度、责任心及执行力。

4.在作业过程中的经常性表现。

5.岗位工作技能水平。

6.对岗位生产现场和工艺流程中危险源的辨析能力。

7.排查、整改本岗位安全隐患的能力。

8.对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9.对本岗位、本工种安全事故案例的了解和认识情况。

10.主动性参与班组安全管理、监督的态度和能力。

11.对安全处罚的态度和认识。

12.“三违”情况。

13.心理、性格特性对职工安全生产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14.家庭及其他关系对职工安全生产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二)班组长:

1.现场安全确认报告执行情况。

2.对安全工作的认识。

3.工作态度、责任心。

4.工作执行力。

5.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态度和表现。

6.岗位综合技能。

7.对生产现场和工艺流程危险源的辨析能力。

8.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能力。

9.对安全处罚的态度和认识。

10.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11.个人魄力及表率作用发挥。

12.处事公平公正。

13.加强班组员工安全意识教育、技能培训的态度和能力。

14.主动性参与连队安全管理、监督的态度和能力。

15.工作上的大局意识。

16.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情况。

四、操作流程

第一步:队每月召开一次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综合评价考核。

第二步:将定性评价和量化标准结合起来,制定职工个人安全素质评价表(根据班组工种的实际情况,对应评价内容中各条款,对所应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逐一细化,尽量达到量化标准、内容具体,使评价更加准确、科学)。

第三步:班组长(副队长参与)每月定期对本班职工进行一次评价。

第四步:副队长每月定期对本班组长进行一次评价。

第五步:队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归类汇总(填写评价成果运用情况记录表),找出职工队伍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共性或个性问题。

第六步:结果运用。按照制定的《职工安全素质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办法》,根据评价反映出的职工队伍素质状况,制定“评价成果运用解决方案”,采取集中学习培训、现场指导、个别帮教、重点监管等手段,开展目标指向性强的职工安全素质提升工作。

五、要求

1.考核奖惩全队职工。

2.以评价的真实性为关键,力争评价的真实、准确、客观;以评价结果的运用为目的,充分利用好评价结果,促进基层职工安全生产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

3.现场安全确认报告获得矿、公司奖评的人员、班组,队优先推荐为优秀员工、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队根据矿、公司奖励标准进行同等奖励。

4.班组出现3名以上不合格员工,取消该班组所有推优,处罚班组长100元、不合格员工200元,对不合格员工进行停工学习3天,并要写出深刻认识。

5.对不合格班组长,队给予培训、教育,并处罚200元,并取消推优;连续3次考核不合格,调离岗位。

6.队根据相关规定制定考核办法对副队长、技术员进行考核。

本办法从2013年10月起试行,不妥之处按照(广能委﹝2013﹞67号)执行。

?

雷公山煤矿综采队安全文化评价考核小组

2013年10月25日

篇3: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随着煤矿安全生产、健康生产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煤矿的粉尘危害也逐步作为重中之重的议题受到广大关注,为了进一步改善我矿粉尘管理水平,增强员工防尘意识,杜绝职业危害病的发生,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我矿特制定了粉尘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具体方案如下:

一、粉尘测定点分布

1.综采面:落煤、司机操作、移架和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4个测点。

2.炮采面:打眼、放炮、回柱放顶、多工序作业、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5个测点。

3.机掘面:掘进机作业、司机操作、带式输送机、装煤(岩)、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5个测点。

4.炮掘面:打眼、放炮、多工序作业、装岩、其它工序(取其平均值)5个测点

5.转载点:按巷道长度计算,不足1000m巷道,取各转载点粉尘浓度平均值作为一个测点;大于1000m巷道作为两个测点。

6.主要峒室: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室等都作为单独一个测点。

二、测尘的组织机构和检查周期:

1.要配置足够测尘人员。

2.测尘员应按计划定期对井上、下作业场所的粉尘进行测定,并填写粉尘测定记录。

3.必须开展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工作。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

4.粉尘测定要求:

(1)煤矿粉尘测定方法应按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和MT79-84《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各项规定执行。

(2)井下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两次,井上测点每月测定一次,在测定全尘浓度的同时,还必须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每个测尘点的布置要符合规定。

(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检验。

5.上报制度:

每月初必须将上月《矿井扬尘测定报表》报局通风处。

防尘区

2010年1月10日

篇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度

1、目的

通过对危险源的正确辨识,系统地诊断车间、工艺过程或机械设备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约束、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发展,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过到安全生产。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1)询问、交谈。对于本组织的某项工作要主动与有经验的人交流、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害。

(2)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其存在的危险源。

(3)查阅有关记录。查阅组织以往的安全事故的记录,从中吸取经验,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4)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似组织、文献资料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辨识本组织存在的危险源。

(5)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3、风险评价的内容

(1)设备、设施风险评价。如作业现场照明、楼梯护栏、手栏等防护设施是否完好,与装配、操作、维护、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设备、装置、机械是否存在危险因素。

(2)危险物料。如工具、物料等从高处坠落、可伤害眼睛的物质试济、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等。

(3)交通运输。各种交通运输机具安全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4)火灾和爆炸。油库、库房(尤其是炸药库)各种安全措施是否完好。

(5)行为性。如在平地上滑倒或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员工的暴力行为等。

(6)工程地质。对各项工程从图纸设计到工程质量情况进行全面审查,了解其安全性,是否存在危险源。

4、风险评价的程序(风险评价计划)

(1)全面细致地了解系统的功能、结构、工艺条件等有关信息,包括系统或同类系统发生过的事故、事故原因和后果。

(2)收集与工艺系统有关的标准。

(3)按系统的功能、结构、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及公认的安全要求,分析可能造成影响的部件、零件等。

(4)针对危险因素、提出相关安全要求及应达到的安全指标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篇5:系统内部评价管理制度

l、确定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组织机构及人员,其人员配备具体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熟悉相关的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与其他要求;

②接受过安全标准化规范评价技术培训获得证书;

③具备操作内部评价过程和能力;

④具备与评审对象相关的技术知识和能力;

⑤具备辨识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的能力;

⑥具备标准化系统评价所需的语言表达、沟通及管理的判断能力。

2、制定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计划或方案,确立年度评价频率,即1次/1年;

3、评审办法须采取尽可能询问最了解所评估问题的具体人员,通过记录回顾、现场检查情况等;

4、内部评价须包括“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所涵盖的所有内用;

5、评价结果及评价以:实际得分、绩效得分及工伤事故率与百万工时死亡率等为依据;

6、内部评价应确定以下列事项:

系统运作的效力和效率、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兼容能力、统计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使用的效力和效率、信息技术在标准化中的使用情况、安全资源使用的效力和效率、系统运作的结果和期望值的差距、绩效监测系统的适应性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纠正行动等;

7、依据国家安全标准化评审规定依法审评;

8、标准化系统评审须包括监测与监测记录、以前评审的跟踪结果、影响标准化系统的变化、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有效性、事故统计分析、员工和相关方抱怨、目标管理和指标完成情况、标准化系统覆盖范围的充分性、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实施标准化系统的资源(人、财、物、技术)的保障情况,现场人员职责的合理性等;

9、建立标准化系统持续改进制度,确保标准化系统的持续适宜性,具体包括:方针、风险降低、目标和指标、标准化系统评价、监测、数据分析、纠正与预防措施、现场人员能力等。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