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项目物业火灾应急方案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X项目物业火灾应急方案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5

项目物业火灾应急方案

一、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是消防工作的方针。物业公司在已经确认火灾的情况下为保证在火灾初期5分钟内及时遏止火势蔓延的势头,消除火势对人员疏散的威胁,打通疏散通道,保护着火层以上人员能够尽快撤离到安全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二、分类

(一)火灾按燃烧物质可分为A、B、C、D四类。

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醇、石蜡火灾等。

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三、控制

(一)报警

管理处通过各个员工日常巡查和设备监控必须保证在3分钟内发现火险,并立即转报。当火势不能在初期扑救时,应迅速拨报“119”火警。报警时应做到镇定拨号,详细说明报警辖区名称、地址、联系人、电话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种类,报警后即派人到路口迎接消防队。报警通报程序如下:值班人员发现火警―→消防监控中心―→巡逻到场确认―→消防监控中心―→紧急通知主任、全体员工到场,向公安消防队报警―→主任确定通报客户疏散。主任必须立即赶到现场,并组织指挥灭火抢救。报警通报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由值班主任具体确定报警通报分工方法。

(二)通报

向客户发出火灾通报的顺序:着火层、着火层以上、有可能蔓延的着火层以下的楼层。通报时,一般先用语言通报(利用消防广播、对讲系统、室内电话等),主要说明着火层及具体位置,着火状况及疏散路线,并稳定客户情绪,然后发出警铃。或采取其他措施,将客户叫醒后,才进行通报。

(三)灭火

管理处组织义务消防队,按消防组织的分工与任务展开灭火活动。启动消防水泵,满足着火层以上各层的消防用水量,铺设水带做好灭火准备。关闭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义务消防队员使用固定灭火装置和灭火器灭火。

当电器设备发生火灾或引燃附近可燃物时,应尽快关闭总开关,断绝电源,并及时用干粉灭火器材进行扑救。电气发生火灾时,在一般情况下应切断电源后才进行扑救。但是在紧急状态下,待切断电源后才进行扑救,可能殆误战机。因此,特殊情况下,采用带电灭火,能够争取时间,迅速有效地控制火情,扑灭火灾。

(四)救人

积极抢救受火灾威胁的客户,是灭火抢险工作的首要任务。当有客户受到火势威胁时,应根据救人任务的大小和现有的灭火力量,首先组织参战人员救人,同时部署一定力量扑救火灾。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将主要力量投入救人工作。

(五)疏散与保护物资

对受火势威胁的各种物资以及客户的贵重物品、车辆、设备以及图书档案资料等,是进行疏散还是就地保护,要根据火场的具体情况决定,其目的是尽量避免或减少个人或共有财产的损失。

(六)防排烟

扑救初期火灾时,为了减少烟雾,提高能见度,加快灭火进程,必须采取防、排烟措施。启动送风排烟设备,对疏散楼梯间、前室保持正压送风排烟措施;开启疏散楼梯的自然通风窗;关闭防火分区的防火门、防烟门;将客用电梯全部降至首层并锁好;使用喷雾水流排烟;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保持匍匐姿势。排烟时,注意不要大量开启着火层以下部位的门窗,以防止中型压力平面的下降。

(七)注意防爆

扑救火险时必须注意防爆问题,防止易爆物体受热而产生爆炸,防止产生轰燃。在扑救火灾时,把受到或可能受到火势威胁的易燃易爆物品迅速清理出楼外;保持对受火势威胁的液化气罐、石油产品贮罐的冷却;关闭染气供应阀。

打开着火房间的房门。开门时,一定要站在房门侧面,缓慢地开启房门,同时要使用喷射水流掩护;扑救房间火灾,要坚持正确的射流方法,防止轰燃的发生。

(八)现场救护

为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应当召集车辆,组织医务人员对伤员实行现场救护,然后及时送医院救治。

(九)安全警戒

为保证扑救火灾、抢救人员与疏散物质的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应当在大楼内外采取安全警卫措施,包括在大楼外围、大楼首层出入口、着火层分别设置警戒区和警戒人员。

外围的警戒任务是:清除路障,疏导一切无关车辆离开现场,劝导过路行人撤离现场,维护大楼外围的秩序,迎接公安消防队,为公安消防队到场创造有利条件。

首层出入口的警戒任务是: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大楼,引导疏散人员离开大楼,看管好从着火层疏散下来的物品,保证消防电梯为消防人员专用,指导消防队员进入着火层、消防控制中心,为消防队展开灭火行动维持好秩序。

着火层之下一层的警戒任务是:不准客户登上着火层,防止不法分子趁火打劫或乘机制造混乱,保护好消防装备器材,引导人流向下一层有秩序地撤离。

(十)通讯联络

保持大楼内外、着火层与消防控制中心、指挥员与前后方的联络,是保证指挥意图得以实现,既定的灭火、疏散应急方案得以实施,并迅速扑灭初起火灾的重要保障。值班电话必须保持畅通,各值班室要设专人接、传话。指挥员与消防监控中心、着火层以上各层、维修班(供水供电)利用对讲机保持联系。派遣熟悉辖区情况和公司员工的人担任通讯员,负责口头信息传递。

(十一)保障

保障的内容:一是始终保持消防用水、应急用电供应;二是组织并保证灭火器材和运输车辆;三是与协同作战单位保持联系。

在发现火灾后,必须在5分钟内完成以上工作的布置并开展工作。对各项过程中的注意点在消防演习和日常培训中应作出详细的安排。

篇2:Z项目物业灭火应急规程

项目物业灭火应急规程

1.目的:为保证在火灾初期5分钟内及时遏止火势蔓延的势头,消除火势对人员疏散的威胁,打通疏散通道,保护着火层以上各户人员能够尽快撤离到安全区域,确保多数业主/物业使用人的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2.范围:公司所属物业。

3.内容:

3.1报警通报

3.1.1必须保证在4分钟内发现初起火情。

3.1.1.1各管理处要认真落实值班巡逻制度,管理、护卫、维修、清洁等值班人员要勤巡查,保证在自己责任范围及时发现火情。

3.1.1.2有警即报。各岗位当值人员发现火情必须立即报告值班班长和值班领导,当火势不能在初期扑救时,应迅速拨报“119”火警。

3.1.1.3报警时应做到镇定拨号,详细说明报警小区(单位)名称、地(位)址、联系人、电话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种类,报警后即派人到路口迎接消防队。

3.1.1.4报警通报程序

火警―→当值人员―→消防监控中心―→巡逻到场确认―→消防监控中心―→紧急通知值班领导、班(组)长、全体员工到场,向公安消防队报警―→值班领导到场确定通报业主/物业使用人疏散,组织指挥灭火抢救。

3.1.1.5通报方法

向业主/物业使用人发出火灾通报的顺序:着火层,着火层以上各层,有可能蔓延的着火层以下的楼层。通报时,一般先用语言通报(利用广播器、对讲系统、室内电话等),主要说明着火层及具体位置,着火状况及疏散路线,并稳定业主/物业使用人情绪,然后发出警铃。或采取其他措施,将业主/物业使用人叫醒后,才进行通报。

3.1.1.6报警通报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由值班主任具体确定报警通报分工方法。

3.2灭火

3.2.1查明火情和火势发展蔓延的方法是“三查”、“三看八定”。

3.2.1.1“三查”:一查火场是否有人被困;二查燃烧物质的种类与数量;三查赶赴火场的捷径。

3.2.1.2“三看八定”:一看烟火,定方位、定火势、定性质;二看建筑,定结构、定通路;

三看环境定重点、定战力、定路线。

3.2.2制定灭火策略

3.2.2.1室内火灾,内攻近战。

3.2.2.2楼房火灾,分层截击。

3.2.2.3下层火灾,上层设防。

3.2.2.4力量分布上做到:救人、灭火同时进行。灭火部分要把主力用于直接灭火上,同时将小部分力量用在可能蔓延的地方,以防止火势乘隙扩大。当火势已经扩大,就应将主力集中用于防止火势蔓延或可能造成更大灾害的方面。

3.2.3灭火的四种基本方法

3.2.3.1冷却灭火法。

3.2.3.2隔离灭火法。

3.2.3.3窒息灭火法。

3.2.3.4抑制灭火法。

3.2.4组织力量扑救火灾

3.2.4.1组织义务消防队,按消防组织的分工与任务展开灭火活动。

3.2.4.2启动消防水泵,满足着火层以上各层的消防用水量,铺设水带做好灭火准备。

3.2.4.3关闭防火分区的防火门。

3.2.4.4组织义务消防队使用固定灭火装置和灭火器灭火。

3.2.4.4.1喷射水流。应把水流喷射到火焰根部,即把水流喷射到燃烧物体上,不要喷射到火焰上。在看不见火焰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射水。要根据火场燃烧情况,及时变换射流角度。

3.2.4.4.2喷射泡沫。若是罐内液体火灾,扑救时应朝罐内的罐壁上喷射泡沫,使泡沫顺内壁自动流淌到液面上覆盖火焰,不要用泡沫直接冲击燃烧的液面;若是地面疏散液体火灾,应从近处开始,左右两侧同时喷射,逐步向火场深处推进。

3.2.4.4.3喷射干粉。应对准燃烧物体的火焰根部平行喷射。如果燃烧区域火焰面积较大,可在距火源略5米距离的上风或侧上风的位置,操纵干粉枪向左右两侧略微平行摆动,使灭火剂完全覆盖燃烧区。向被遮蔽物覆盖的燃烧物体喷射干粉时,应居高临下,否则不易扑灭。

3.2.5断电

3.2.5.1切断电源。当电器设备发生火灾或引燃附近可燃物时,应尽快关闭总开关,断绝电源,并及时用灭火器材(干粉)进行扑救。

3.2.5.2带电灭火。电气发生火灾时,在一般情况下应切断电源后才进行扑救。但是在紧急状态下,待切断电源后才进行扑救,可能殆误战机。因此,特殊情况下,采用带电灭火。

篇3:密闭空间应急救援存在主要危险因素个体防护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在密闭空间作业时(如进入塔、釜、槽、炉膛、容器、锅筒、地下室、地坑、窖井、下水道以及其他密闭场所),经常发生事故,一些人员在进行抢救时往往因缺乏或个体防护不当而造成伤亡的大事故。如2003年2月,江苏某味精厂一女工在用提桶从调酸罐取样时,提桶不慎掉入调酸罐内,另一男职工在帮其下罐拿桶时,吸人罐内残留的氨气,中毒窒息,无法出罐,车间班组长和车间主任先后下罐救人,均因吸人氨气而死亡。2003年8月30日,江阴市某船舶工程公司清油队在清除运输船底舱,当舱底油层仍存留约30cm时,1名职工下舱底查看情况,发生中毒,其他3名作业人员相继下舱底救人,导致4人中毒,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006年5月21日,江苏省苏州市某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浦江改造A标工程污水井施工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2名施工人员下井昏倒,另3名施工人员施救过程中也中毒窒息,共造成5人死亡。诸如此类的不采取任何相关的防护措施就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救人的工伤事故还很多。

几乎每一次密闭空间事故都伴随着抢救人员的伤亡。我国有数据表明,超过60%的伤亡是由于试图营救先进入密闭空间的遇难者未加防护所致。因此,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或应急救援时必须对其危害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恰当的个体防护。

近年来,由于施工单位缺乏严密的组织,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违章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同时,因为缺乏应急措施和急救常识,施救不当致使施救人员多人伤亡的重大事故。在石化、化工等行业中,进入贮罐、塔、反应器、地下坑、下水井等空间内作业,管理稍有不慎,容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人身伤害事故。因此,进入密闭空间的危险也必须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哪些环境属于密闭空间呢

密闭空间的定义如下:

1.空间大小足以让工人进入其间进行工作;

2.工人进出受到限制;

3.结构设计不适合于工人在其中连续工作。

同时,密闭空间还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含有或者可能会含有危险气体(气氛)存在;

2.含有可能引起侵蚀的物质;

3.具有可以使进人人员陷入或窒息的结构;

4.具有公认的健康危害。

常见的密闭空间有各类贮罐和容器、下水道和其他地下管道(如电缆沟)、地下设施(如地道)、粮食筒仓、铁路罐车、舰艇船舱、隧道、密闭运输通道、坑槽、井、污水渠、喉管、烟道、锅炉、压力容器、舱口、沉箱、竖井或筒仓等。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