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目标制定依据原则程序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安全管理目标制定依据原则程序

编辑:制度大全2023-11-07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是安全管理的首要问题,它不但是安全管理过程开始的标志,而且决定整个安全管理过程的进行。

一、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依据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必须要有科学依据。不同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依据,但就一般情况而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所应解决的问题

这是制定安全管理目标的直接依据。安全管理目标是安全管理所应解决问题的正面表述,只有问题明确并分析透彻,安全管理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才能明确,所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也会得当。例如,企业安全管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安全生产和消灭事故的问题,那么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就必须要包括这一内容,并且要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提出解决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等管理措施。在一项安全管理中往往要解决许多问题,但必有一个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在可能的情况下也要尽量兼顾其他问题。

2.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只能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这些客观规律。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要反映人们的愿望,但是这些愿望必须是基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反映,而不能是揠苗助长、缘木求鱼之类的妄想。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并非完全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只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3.安全管理的内部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

安全管理的内部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是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所谓内部条件主要是指安全管理系统内所具备的人员(包括安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质条件、物质条件、技术条件、信息条件、文化条件以及以往的安全管理经验等。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要考虑各种内部条件的综合水平。对于这一水平的估计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估计过高,可能使目标缺乏可行性;估计过低,可能使目标缺乏先进性。

4.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可行性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安全管理系统内部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而且还要考虑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可行性。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从范围角度来说,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作为一个企业,市情、省情、国情都是它的环境;而作为一个国家,则主要是指国际环境,?国情只是它的内部条件。但从内容上来划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治形势、政治体制及由此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国家及地方的所有法律、条例、规定以及立法、司法特点;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的经济运行特点、各项经济政策规定、市场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特点等;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的治安环境、人口数量质量、社会保障条件以及公共设施水平等;?自然环境,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情况。以上各类环境因素对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不全面考虑,安全目标的实现就会缺乏可行性。

二、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原则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如下。

1.科学预测原则

安全管理目标的确定,必须要以科学的预测为前期。因为只有进行科学的预测,才能准确地掌握安全管理系统内部和外部信息,才能预见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安全管理目标的确定提供科学而可靠的依据。在安全管理目标的确定中进行科学预测,不但要进行定性预测,而且要进行定量预测,不但要运用现代预测手段,而且要进行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预测的结果既全面又准确,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

2.职工参与原则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不应只是企业领导者、安全管理者的事,还应当广泛发动职工共同参与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发动职工参与目标的制定,不仅可以听取职工要求,集中职工智慧,从而增强安全管理目标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安全管理目标的贯彻和执行。这就是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之所以要强调坚持职工参与民主决策的原因。

3.方案选优原则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坚持方案选优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首先要制定每个选择方案,然后通过科学决策和可行性研究,从多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的方案。所谓满意,主要有以下3个标准:第一,?目标要有较高的效益性,其中包括有较高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目标要有先进性,有一定的创新,有一定的难度;第三,目标要有可行性、切合实际,通过努力能够实现。

4.信息反馈原则

在坚持—亡述原则的基础上所确定的安全管理目标,并不一定保证有足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一是人们的认识总有一定局限性。有些认识在当时看来是科学的、合理的,事后有可能会发现仍有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如何,最终还是要在执行中来检验。三是情况在不断变化,条件在不断改变,原定的安全管理目标出现一些偏差,实属难免。由于以上原因,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必须坚持安全信息反馈的原则,要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和执行中不断收集反馈安全信息及时纠正偏差。

三、制定安全管理目标的程序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不仅要有科学依据,坚持正确原则,而且还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一般说,制定安全管理目标的主要程序如下。

1.提出问题

即围绕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通过科学预测和调查研究,收集安全管理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从各个方面为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2.制定方案

即根据安全管理目标所应解决的问题和收集到的各种安全信息,制定两个以上的安全目标备选方案。

3.确定方案

即通过科学决策和可行性研究,在诸多的备选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的方案。此时,安全管理目标基本确定。

4.目标修正

即在安全管理目标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或再交由职工讨论,广泛收集意见,或在实际执行中不断收集反馈安全信息,以使安全管理目标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篇2:安全目标的考核以及评价

为提高安全目标管理效能,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和完成后都要进行考核、评价,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或惩罚。考核是评价的前提,是有效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目标考评是领导和群众依据考评标准对目标的实施成果客观的测量过程。这一过程避免了经验型管理中领导说了算,缺乏群众性的弱点,通过考评使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通过目标考评奖优罚劣,避免大锅饭,对调动工人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起到激励作用,为下一个目标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推动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前进。

为做好安全目标的考评工作,考评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考评要公开、公正。考评标准、考评过程、考评内容和考评结果及奖惩要公开,要增加考评的透明度。不搞领导裁决,不搞神秘化,不搞发红包。考评要有统一的标准,标准要定量化,无法定量的要尽可能细化,使考评便于操作,也避免因领导或被考评人不同,而有不同的考评标准。

第二,以目标成果为考评依据。目标管理是强调结果的管理,对达到目标的过程和方法不作规定。因此不论你付出的努力有多大,考评的是成果的大小、质量和效果。这一方法激励人们的创造精神,工作中讲究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考评标准简化、优化。考评涉及的因素较多,考评结果应最大限度表明目标结果的成效,标准尽量简化,避免项目过多,引起考评工作的繁琐和复杂。考评标准要优化,要抓反映目标成果的主要问题,评定等级要客观。

第四,实行逐级考评。安全目标的设定和分解是逐级进行,进而构成目标体系,由上至下逐级考评,有利于考评的准确性。

对目标的考评内容包括:①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完成的数量、质量和时间。②协作情况:目标实施过程中组织内部各部门或个人间的联系与配合情况等。除上述主要考评内容外,还应适当考虑目标的复杂程度和目标责任人的努力程度。

由于考评的标准、内容、对象不同,因此对目标的考评方法也不同,但考评方法应简单、易行,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多样性。可采取分项计分法、目标成果考评法、岗位责任考评法等。

篇3:安全管理工程基本内容

安全管理工程是研究安全管理在伤亡事故发生和预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管理手段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科学知识体系。

伤亡事故致因理论,或称伤亡事故发生与预防理论,是安全管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它根据工业生产过程中人、机、环境、能量、管理等因素在伤亡事故分析与预防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安全管理包括对人的安全管理和对物的安全管理两个主要方面。其中,对人的安全管理占有特殊的位置。人是工业伤害事故的受难者,保护人、为了人是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关于受难者,产生了人如何卷入事故之中以及为什么不能躲避事故释放出的能量作用的问题。人往往又是伤害事故的肇事者。在事故致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有很大的比例;即使是来自物的方面的原因,在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背后也隐藏着人的行为失误。因此,控制人的行为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人还是搞好安全生产的生力军,在控制人的行为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安全管理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人的因素的研究。

控制人的行为是防止事故的关键问题,也是安全管理的中心内容。人的行为是个复杂的问题,安全管理工程主要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控制人的行为是个更加复杂的问题,除了从管理科学的角度采取措施外,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也是控制人的行为的一条途径。

安全技术是改善生产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基本措施,也是实现对物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工业生产门类繁多,实际应用的安全技术千变万化,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安全技术问题都纳入安全管理的范畴,只能把蕴含在各种安全技术中的共同原理提炼出来,构成指导选择预防伤亡事故对策的技术原则

安全管理工程的内容还包括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以及有关安全管理的实际问题。

安全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学习安全管理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一种安全管理理论或方法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是一定生产力发展的阶段的产物。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管理方法。

篇4:安全管理的原则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同时,又是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的根本环节。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安全组织管理,场地与设施管理,行为控制和安全技术管理四个方面,分别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行为与状态,进行具体的管理与控制。为有效的将生产因素的状态控制好,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五种关系,坚持六项基本管理原则。

一、正确处理五种关系

(一)安全与危险并存

安全与危险在同一事物的运动中是相互对立的,相互依赖而存在的。因为有危险,才要进行安全管理,以防止危险。安全与危险并非是等量并存、平静相处。随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安全与危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进行着此消彼长的斗争。事物的状态将向斗争的胜方倾斜。可见,在事物的运动中,都不会存在绝对的安全或危险。

保持生产的安全状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预防为主,危险因素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危险因素是客观的存在于事物运动之中的,自然是可知的,也是可控的。

(二),安全与生产的统一

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果生产中人、物、环境都处于危险状态,则生产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安全是生产的客观要求,自然,当生产完全停止,安全也就失去意义。就生产的目的性来说,组织好安全生产就是对国家、人民和社会最大的负责。

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三)安全与质量的包涵

从广义上看,质量包涵安全工作质量,安全概念也内涵着质量,交互作用,互为因果。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两个第一并不矛盾。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因素的角度提出的,而质量第一则是从关心产品成果的角度而强调的。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保证。生产过程丢掉哪一头,都要陷于失控状态。

(四)安全与速度互保

生产的蛮干、乱干,在侥幸中求得的快,缺乏真实与可靠,一旦酿成不幸,非但无速度可言,反而会延误时间。速度应以安全做保障,安全就是速度。我们应追求安全加速度,竭力避免安全减速度。安全与速度成正比例关系。一味强调速度,置安全于不顾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当速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暂时减缓速度,保证安全才是正确的做法。

(五)安全与效益的兼顾

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定会改善劳动条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焕发劳动热性,带来经济效益,足以使原来的投入得以补偿。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与效益完全是一致的,安全促进了效益的增长。

在安全管理中,投入要适度、适当,精打细算,统筹安排。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要经济合理,还要考虑力所能及。单纯为了省钱而忽视安全生产,或单纯追求不惜资金的盲目高标准,都不可取。

二、坚持安全管理六项基本原则

(一)管生产同时管安全

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因此,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目的,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完全的统一。

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明确指出:"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企业中备有关专职机构,都应该在备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

管生产同时管安全,不仅是对各级领导人员明确安全管理贡任,同时,也向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明确了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责任。由此可见,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都必须参与安全管理并在管理中承担贡任。认为安全管理只是安全部门的事,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

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贡任制度的建立,管理责任的落实,体现了管生产同时管安全。

(二)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

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产申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的。

没有明确目的安全管理是一种盲目行为。盲目的安全管理,充其量只能算作花架子,劳民伤财,危险因素依然存在。在一定意义上,盲目的安全管理,只能纵容危胁人的安全与健康的状态,向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或转化。

(三)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表明在生产范围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进行安全管理不是处理事故,而是在生产活动申,针对生产的特点,对生产因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的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与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贯彻预防为主,首先要端正对生产中不安全因素的认识,端正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在安排与布置生产内容的时候,针对施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是最佳选择。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经常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明确责任,尽快的、坚决的予以消除,是安全管理应有的鲜明态度。

(四)坚持"四全"动态管理

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共同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当然,这并非否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和安全机构的作用。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管理也十分重要。

安全管理涉及到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从开工到竣工交付的全部生产过程,涉及到全部的生产时间,涉及到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因此,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动态安全管理。

只抓住一时一事、一点一滴,简单草率、一阵风式的安全管理,是走过场、形式主义,不是我们提倡的安全管理作风。

(五)安全管理重在控制

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对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必须看做是动态的安全管理的重点。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运动轨迹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运动轨迹的交叉。从事故发生的原理,也说明了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应该当做安全管理重点,而不能把约束当做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因为约束缺乏带有强制性的手段。

(六)在管理中发展、提高

既然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其管理就意味着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消除新的危险因素。然而更为需要的是不间断的摸索新的规律,总结管理、控制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从而使安全管理不断的上升到新的高度。

篇5:三全安全管理制度

“三全”安全管理来源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是指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展开”。其基本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变为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把影响安全问题的诸因素查出来,发动全员、全部门参加,依靠科学理论、程序、方法,使生产、经营的全方位、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全员参加安全管理

所谓全员安全管理,是指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它强调工作质量,同时强调发动群众,全员、全部门参加管理。表现在一个“全”字,任何一个环节、一个工序、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安全生产。因此,必须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上自单位领导,下至全体员工,每个部门、科室、每个岗位每个人都要制定安全责任制,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大家关心安全生产,全员参加安全管理。来源:考试通

全过程安全管理

所谓全过程安全管理,是根据公路工程施工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强调以预防为主的观点,同时强调安全管理的过程方法管理原则。着眼于一个“全”字,即对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控制到交工验收全过程中的每个工序、每个环节、每个阶段,依靠科学理论、程序和方法进行预防和把关,实现全过程的安全控制管理。

全方位安全管理

所谓全方位安全管理,是指分散在各部门、各层面、各空间的安全职能充分发挥起来,都对公路安全施工负责。强调各层面目标安全管理,同时强调空间上安全管理。突出一个“全”字,要求各级职能部门在空间上做到安全管理。公路施工项目内部各个层次都要参加安全管理,即上层项目管理者侧重于安全管理决策,并统一组织协调各环节、各工序、各类人员的安全管理活动;中层骨干要实现领导层的安全决策,进行具体的业务管理;基层要求员工严格按照标准、制度进行生产,完成具体任务。安全管理既要求各专业相互协作,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又要求相互关心,相互提醒。从而真正形成全方位安全管理。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