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建设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安全文化建设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9

1安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在于提高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灌输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安全文化的最终目标在于保障全员职工的生命健康安全。总结安全工作的实践,剖析事故教训的根源,可以清醒地看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酿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而环境的创造者、安全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设备设施的操作者都是人。安全文化是加强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安全管理发展的历程,经历了人管人、制度管人和文化育人3个阶段,而文化育人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层次,青岛焦化制气提炼出5种安全文化理念:安全第一、生命第一的安全思想理念;在岗一分种、尽职六十秒的安全责任理念;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的安全追求理念;质量是基础、素质是根本、投入是保障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是政治、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形象、安全是幸福的安全价值理念。人是实现自己和企业真正安全的主要因素,因而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构筑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2加强全员安全培训教育

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强化安全培训教育,这也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潜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因素。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只有加强对人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才能筑起牢固的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思想上的麻痹松懈、心理上的侥幸,才能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把安全工作摆在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大局高度。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树立安全来自教育和培训的理念,就要落实好各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方式,以操作规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为主要教育内容,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操作水平、强化其自主保安意识、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素质为最终目的,建立严格的学习、考核制度,教育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发展”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推行自主安全管理,实现由“强迫型”向“自主型”管理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步使每个人时时处处事事都把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人人都能“自主管理”、“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我保护他人不被伤害”。在企业内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氛围,使其深入每个职员心中,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长效机制,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管理制度。只有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分清责任,各尽其责,才能形成严密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人人都懂得自己的安全责任,形成安全工作有人做,安全工作有人管,对安全生产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彻底消除安全死角,清理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在基层单位推行岗位安全责任区,让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职工身上,形成全员参与互动的管理模式。日常推行“5S”管理模式,通过持续改进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五个环节,实现作业场所宽敞明亮,通道畅通,物品储存明确,定置管理。设备维护检修后必须清理作业现场,恢复作业现场的良好秩序。深化安全生产“一岗一则”制考核细则,推行违章行为、隐患治理连带责任制,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定期检查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奖惩兑现。深入落实决策者、指挥者、监督者、操作者的安全责任,堵塞安全管理漏洞,才能有效监控重大危险源,整改事故隐患,保证生产安全的运行。

4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经过培训,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业务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安全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在安全工作中的贡献率。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事故隐患,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日常生产安全管理和制订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时,必须考虑可能产生的意外情况,并制订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努力实现设备、设施、作业等本质安全化。施工作业确定安全防护措施时,在现有控制标准上,强调事故化、故障化管理。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青岛焦化制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定期实施安全技术革新,从而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预防职业病等。发动职工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对查找的隐患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列出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逐项整改。整改确实有困难的,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如实上报,对重大危险源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落实解决方案,以保证安全隐患的整治和清理。为企业的安全、长效、持久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篇2:电力企业安全理念建设

(一)电力企业安全理念的概念

安全理念是指企业在自身安全哲学、宗旨、目标、精神作用等基础上,通过理性思维而形成的观念。企业安全理念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它以企业的价值观为基础,以企业的组织系统和物质资源为依托,以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和行为特点为表现,形成一个企业所特有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思想作风和风格。安全理念的水平表现在企业所有成员对于安全有形的认知和渗透在企业方方面面无形的安全氛围。

企业安全理念可分为核心安全理念、基本安全理念、安全标语和口号等几大部分,各部分又分为子理念。企业核心安全理念包括企业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价值观、安全目标等子理念。企业的基本安全理念一般包括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生产理念、安全责任理念、安全科技理念、信息安全理念、人身安全理念、安全教育理念等。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安全情况设立不同的基本安全理念。企业安全标语和口号是企业安全理念的感性表现形式,是将企业安全文化内涵、特色汇集一体,融会贯通,运用富有宣传性的语言描述企业安全形象,反映和呈现企业所追求的安全价值观。

安全理念的培养、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进度和质量,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建设电力安全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把安全思想变成安全实践的过程,促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和谐发展的过程。如何让安全理念从无形到有形,使之变成思想、渗进制度、融入环境、变为行为,进而落地生根,是电力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关键。

(二)电力企业安全理念的形成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理念,除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电力企业的安全理念大致可分为管理性和体制性理念。以下对几个典型的电力企业安全理念加以分析。

1.人本理念

人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调动和运用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责任心、创造力。特别就电力企业而言,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高、专业性强,作业场所又十分分散,安全生产管理更需要实行人本管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要真正实现人本管理的话,还有很多观念要转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电力企业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方法简单,很多企业把奖金作为调动积极性的唯一手段,而忽略人的多层性。有的企业不考虑职工的个人发展,没有协调好企业与职工的利益,职工与企业的利益相冲突。

电力企业的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一两个方面:

⑴企业各级领导要以实际行动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要主动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情况,要充分了解并努力满足职工对安全健康的基本要求,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

⑵要相信和依靠职工群众,通过调动职工的安全意识,端正安全态度,培养安全行为,实现人人遵章守纪、自保安全、互保安全。员工的需要和安全管理可以一一对应的。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能够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谈到人的需要分为五类: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对应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可以通过保障员工的生活、职业生命、归属关爱、尊重尊严、晋升奖励来满足员工的需要,从而达到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人本理念的提升使得安全理念的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风险理念

电力工业是基础产业,电力工业的安全不仅涉及行业本身,而且涉及社会稳定和各用电行业的安全。电力的生产、输送、消费同时性特点决定了电力生产的高风险性,所以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供应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虽然目前电力生产的安全装备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程度,但是任何设备都不可能是绝对可靠的,也不可能防御所有的风险。因此,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抵抗风险、防御事故的风险理念,要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强防范上来,切实处理好预防事故和处理事故的关系。

电力企业的风险理念建设带动了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发展,其重点在于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抗风险能力。主要体现在:

⑴增强安全文化"预防意识"的风险理念。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预防。电力企业要预防事故,根本的办法只能提高人们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消除潜在的危险因数和不发生误判断、误操作,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电力员工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的能力。不放过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以防转变为更大的事故。事故发生后,认真深入地分析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与安全收益共担,通过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和收益量化到各个岗位,使每个电力员工个人承担的安全风险与他获得的利益一致。承担多大的风险就获得多大的安全生产收益,这样有利于调动员工勇于承担风险、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资料】

海恩法则

国际航空界有一个海恩法则-关于飞行安全法则。这一法则简要的说,"就是一起重大飞行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每一征兆背后还会有300起事故苗头,每个苗头背后有1000个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告示人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苗头背后有隐患。当然,海恩法则是针对飞行安全事故而言的。但是,就其要义推而广之,它也适用于研究其他安全事故。

假如人们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就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预防防范事故征兆、事故苗头,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事故苗头、事故征兆、事故本生就会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安全工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海恩法则(规律):

事故伤亡与不安全行为关系模型

3.系统理念

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系统化,而且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要保证安全生产,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正是由电力安全管理的复杂性,解决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要灌输系统理念,将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分解成诸如技术、管理、制度、设备等若干个子系统。这些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建设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就要全面考虑系统中的每一个因素。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系统理念主要体现在:

⑴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要从"人-机-物-料-环"完整的整体性观点出发,考虑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法、过程和要达到的目标。对每个子系统安全性要求高,要与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功能和其他功能的要求相符。要把安全系统过程的优化思路贯穿到系统的规划、设计、研制和使用等各个阶段中,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⑵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特点是属于半军事化管理。企业内部有严密的安全制度,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下,制定安全生产目标;通过逐级分解到各生产、职能部门,则由各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进行安全目标分解,并制定各部门计划、措施,运用企业的各项管理标准、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和安全技术措施来规范、约束员工行为。可见,电力企业整个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体系。

篇3: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处理工作程序

一、事故发生及时报告

建筑施工现场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现场人员人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伤亡人数、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等报告本单位工程项目经理部领导或安全技术人员,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并有组织、有指挥地抢救伤员、排除险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施工现场情况,用快速办法分别通知和报告公安机关、劳动部门、工会、人民检察院及上级主管部门。

二、发生事故后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后,首先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蔓延扩大。同时,为了调查事故、查清事故原因,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负伤人员和排除险情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进行录像、摄影或画清事故现场示意图,并做出标记。因为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所以要严加保护。要求现场各种物体的位置、颜色、形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保持事故发生时的状态。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

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现场取证完毕,并征得上级劳动安全监察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等同意后进行。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将现场破坏。

三、组织事故调查组

一般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较大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事故发生地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劳动安全监察、公安、工会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重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根据事故性质,可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或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鉴定。但与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参加事故调查组。

四、现场勘察

在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必须到现场进行勘察。现场勘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事故的现场勘察必须及时、全面、细致、客观。现场勘察的主要内容有:

1、作出笔录。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等;现场勘查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现场勘查起止时间、勘查过程;能量逸散所造成的破坏情况、状态、程度等;设备损坏或导常情况及事故前后的位置;事故发生前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位置和行动;散落情况;重要物证的特证、位置及检验情况等。

2、现场拍照。方位拍照,反映事故现场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全面拍照。反映事故现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中心拍照,反映事故现场中心情况;细目拍照,揭示事故直接原因的痕迹物、致害物等。人体拍照,反映伤亡者主要受伤和造成死亡伤害部位。

3、现场绘图。根据事故类别和规模以及调查工作的需要应绘出下列示意图:建筑物平面图、剖面图;事故时人员位置及疏散(活动)图;破坏物立体图或展开图;涉及范围图;设备或工、器具构造图等。

五、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通过事故的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教训,制定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确定事故性质,明确事故的责任人,为依法处理提供证据。

1、查明事故经过,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经过认真、客观、全面、细致、准确地分析,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2、事故分析步骤,首先整理和仔细阅读调查材料,按GB6441-86标准录A,对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法、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等七项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者。

3、分析事故原因时,应根据调查所确认的事实,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4、事故的性质,通常分为三类:

(1)、责任事故,即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

(2)、非直接责任事故,即由于人们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变化所造成的事故;或时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科学试验活动中,由于科学条件限制而发生的无法预料的事故。但是,能够预见并可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的伤亡事故,或由于没有经过认真研究解决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事故,不能包括在内。

(3)、破坏性事故,即为达到既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对已确定为破坏性事故的,应由公安机关和企业保卫部门认真追查破案、依法处理。

六、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组应着重把事故发生经过、原因、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以及本次事故教训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等,按照《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规定内容逐项写出文字报告,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后报批。如调查组内部意见有分歧,应在弄清楚事实的基础上,对照政策法规反复研究,统一认识。对于个别同志持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并在签字时写明自己的意见。事故调查报告提交期限为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特殊情况的,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七、事故的审理与结案

事故的审理与结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事故的审理和结案的权限和期限

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的内容包括:(1)执行对事故有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2)组织防范措施的实施;(3)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

企业及其主管部门根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调查报告中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写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报经劳动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批复后视为结案。

企业在接到对伤亡事故处理的结案批复文件后,要在企业职工中公开宣布批复意见和处理结果。关于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根据其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按照是主要责任,重要责任,一般责任,还是领导责任等,予以应得的处分。对有关人员的处分要存入受处分人的档案。但依法应由司法机关处理的除外。

一般情况下,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处理应当在75天内结案;特别重大事故,在90天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天。

(二)事故档案

事故的教训是用鲜血换来的宝贵财富,应予以记载并归档案保存。这是研究改进措施,进行安全教育,并展开科学研究难得的资料。因此,要把事故调查处理的文件、图集、照片、录像带、资料等长期完整的保存下来。

当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归档的事故资料如下:

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材料;

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物证、人证材料;

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材料;

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12.注明参加事故调查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等;

篇4: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及时报告

建筑施工现场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现场人员人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伤亡人数、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等报告本单位工程项目经理部领导或安全技术人员,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并有组织、有指挥地抢救伤员、排除险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施工现场情况,用快速办法分别通知和报告公安机关、劳动部门、工会、人民检察院及上级主管部门。

二、发生事故后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后,首先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蔓延扩大。同时,为了调查事故、查清事故原因,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负伤人员和排除险情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进行录像、摄影或画清事故现场示意图,并做出标记。因为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所以要严加保护。要求现场各种物体的位置、颜色、形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保持事故发生时的状态。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

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现场取证完毕,并征得上级劳动安全监察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等同意后进行。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将现场破坏。

三、组织事故调查组

一般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较大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事故发生地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劳动安全监察、公安、工会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重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根据事故性质,可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或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鉴定。但与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参加事故调查组。

四、现场勘察

在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必须到现场进行勘察。现场勘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事故的现场勘察必须及时、全面、细致、客观。现场勘察的主要内容有:

1、作出笔录。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等;现场勘查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现场勘查起止时间、勘查过程;能量逸散所造成的破坏情况、状态、程度等;设备损坏或导常情况及事故前后的位置;事故发生前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位置和行动;散落情况;重要物证的特证、位置及检验情况等。

2、现场拍照。方位拍照,反映事故现场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全面拍照。反映事故现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中心拍照,反映事故现场中心情况;细目拍照,揭示事故直接原因的痕迹物、致害物等。人体拍照,反映伤亡者主要受伤和造成死亡伤害部位。

3、现场绘图。根据事故类别和规模以及调查工作的需要应绘出下列示意图:建筑物平面图、剖面图;事故时人员位置及疏散(活动)图;破坏物立体图或展开图;涉及范围图;设备或工、器具构造图等。

五、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通过事故的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教训,制定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确定事故性质,明确事故的责任人,为依法处理提供证据。

1、查明事故经过,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经过认真、客观、全面、细致、准确地分析,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2、事故分析步骤,首先整理和仔细阅读调查材料,按GB6441-86标准录A,对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法、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等七项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者。

3、分析事故原因时,应根据调查所确认的事实,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4、事故的性质,通常分为三类:

(1)、责任事故,即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

(2)、非直接责任事故,即由于人们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变化所造成的事故;或时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科学试验活动中,由于科学条件限制而发生的无法预料的事故。但是,能够预见并可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的伤亡事故,或由于没有经过认真研究解决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事故,不能包括在内。

(3)、破坏性事故,即为达到既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对已确定为破坏性事故的,应由公安机关和企业保卫部门认真追查破案、依法处理。

六、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组应着重把事故发生经过、原因、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以及本次事故教训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等,按照《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规定内容逐项写出文字报告,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后报批。如调查组内部意见有分歧,应在弄清楚事实的基础上,对照政策法规反复研究,统一认识。对于个别同志持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并在签字时写明自己的意见。事故调查报告提交期限为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特殊情况的,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七、事故的审理与结案

事故的审理与结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事故的审理和结案的权限和期限

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的内容包括:(1)执行对事故有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2)组织防范措施的实施;(3)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

企业及其主管部门根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调查报告中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写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报经劳动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批复后视为结案。

企业在接到对伤亡事故处理的结案批复文件后,要在企业职工中公开宣布批复意见和处理结果。关于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根据其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按照是主要责任,重要责任,一般责任,还是领导责任等,予以应得的处分。对有关人员的处分要存入受处分人的档案。但依法应由司法机关处理的除外。

一般情况下,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处理应当在75天内结案;特别重大事故,在90天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天。

(二)事故档案

事故的教训是用鲜血换来的宝贵财富,应予以记载并归档案保存。这是研究改进措施,进行安全教育,并展开科学研究难得的资料。因此,要把事故调查处理的文件、图集、照片、录像带、资料等长期完整的保存下来。

当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归档的事故资料如下:

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材料;

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物证、人证材料;

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材料;

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12.注明参加事故调查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等;

篇5:如何搞好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在我们矿山如果班组长不重视安全质量标准化,在学习安全操作规程时“贪污一点”,在施工过程中“走样一点”,见到习惯性违章作业时“避开一点”,在安全生产上迟早会出大问题。那么,如何加强班组长管理呢

一、加强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首先要给点时间让班组长抓安全质量标准化。

近年来事故多发,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作怪有两点不容忽视:一是生产压力,这个话题是老生常谈,但却实实在在,一个生产班组长至少要把90%的精力放在产量、质量等指标上,他们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生产紧张时,在一些区、队领导的施压下,为了指标他们可以什么也不顾,可以带头把安全规定当成一纸空文;二是广大职工缺乏处理工作问题的经验和能力,由于近年来我矿一些农民合同工合同到期大量被辞退,这些人大多在生产一线是骨干,使职工队伍呈青黄不接趋势,使职工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十分有限。

由此可见,加强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首先应该给班组长减压,希望我们的区、队领导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野蛮管理和指挥,不要逼或默许班组长违章违纪。已经实施的《安全生产法》有明文规定,我们应该继续组织区、队领导学习落实。此外,加强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还应给班组长减免,班组长整天忙得团团转,并不是件好事,只有广大职工技能全面提高,我矿的生产和安全才会有保障。因此,要加大岗位练兵和培训力度,使每个职工能做到自保,互保和联保。

二、加强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其次要班组长重在自查:

煤矿安全生产,查改隐患是关键。按我们现行的安全检查模式,一般先由班组“自查”,而上一级“检查”或“抽查”。

实事求是地说,越是“上面”的检查,效果有可能越不好,因为他们对基层不甚熟悉,往往是“蜻蜓点水”走过场,原则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还常常被下面一些“表面文章”所迷或。最熟悉、最了解工艺操作流程,最能及时发现问题和生产中事故隐患的还是在班组长这一级上,因为他们是直接的操作者,天天要在井下工作,质量标准化是关键,哪个地方都不能出问题,他们心里都有数。一是出事首先殃及的是自己,这些利害关系他们心里最清楚。因而,“自查”的效果应是最好的。

但现实情况却是上面检查的“规格”越高,下面就越是重视,应付上面的检查重视程度远远大于班组日常“自查”。为什么“自查”的效果不好呢原因有二:一、是在班组长的人选上往往是看重他的“人缘”如何,责任心太强的人容易得罪人,有这样的“老好人”把关,查改隐患被看成是“自毁声誉”,批评当然是“轻描谈写”,对违章操作处罚自然也最具有“人情味”,二、是班组长作为安全生产一线第一责任人,本该是“领头羊”,但他的权利、义务、责任被逐级“弱化”了,没有真正的权利,一些合理化建议反而被认为是在“排刺”,安全成了“名誉责任”,真正成了“兵头将尾”“自查”反而成了难查。

作为安全第一把关人,我们用人的观念一定要更新,要让那些责任心强,查改隐患“六亲不认”的人当班组长,让他们既让职工有权、又让职工能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成为我矿安全生产的“主角”,这才能真正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三、加强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班组安全教育硬软兼备

目前,,班组安全学习存在着形式主义,职工安全价值观模糊,安全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嘴巴上喊的硬,行动上软;二是安全学习形式硬,内容软;三是出了事故时硬,事故过后软;四是安全检查时硬,隐患整改软;五是完成产量指标硬,安全隐患整改投入软;六是领导要求硬,奖罚考核软。

安全重要性没有谁不清楚,但一到基层实际工作中就走了样。有的班组长把完成生产任务作为头等大事,产量完不成,吃不好;进尺上不去时,睡不香。有的借口生产任务重,而淡化了安全教育。所以加强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要做到“六硬”:一要安全意识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生”的意识,明确安全教育在班组质量标准化中的重要性,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二是要制度硬,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是执行规程的保证;三要考核硬,安全学习要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四要方法硬,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上下齐动员,不断翻新花样,创新教育形式;五要班前,班后会硬,对重点岗位上的职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要针对安全薄弱环节,提建议,添措施,抓整改,提高班组安全意识;六是行动硬,对违章违纪的职工严格管理,做到奖惩兑现,使班组“三不”伤害落到实处。

总之,一个优秀的煤碳企业必须建立建全严密的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培养一批优秀的班组长,这不仅对煤碳企业的安全生产极为重要而且还能焕发广大职工的巨大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所蕴藏的潜能。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