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喷锚支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隧道喷锚支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9

隧道喷锚支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爆破后应进行有效的洞内通风,将作业面的粉尘浓度降低到安全标准;

(2)作业前要认真检查:工作面是否“找顶”,危石是否处理;台架是否牢靠,防护设施如何;照明是否良好;机具设备的位置和机况是否安全;

(3)喷射手必须持证上岗;

(4)严格遵守喷射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5)作业面上的材料、机具、设备摆放必须科学合理,互不干扰,确保发生意外情况人员疏散道路畅通;

(6)将工作面的安全检查同质量检查有机结合,严格检查喷锚质量,如:喷层厚度、有无脱落、变形,锚杆有效锚固的深度、角度、数量、间距和抗拔力要求;

(7)严格控制钢拱架间距的架立,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8)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注浆终压压力及注浆量,确保超前支护的安全性;

(9)喷锚施工的全过程必须有人随时检查围岩的稳定性,以防止意外坍塌事故。

(10)下断面施工时,一次性开挖长度必须按技术交底施作,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严禁超挖;开挖后要及时封闭,严禁长时间拱架悬空。

篇2:隧道开挖初期支护施工安全监理要点

1.监理工程师应要求开挖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详细检查支护是否牢固,如有松动的石、土块或裂缝应予以清除或支护。

2.监理工程师施工组织设计审查中,应强调在隧道各部开挖后,除围岩完整坚硬、设计文件中规定不需要支护者外,施工单位都必须根据围岩情况、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支护。例如,采用普通水泥砂浆锚杆支护、早强水泥砂浆锚杆支护、早强药包锚杆支护、中空注浆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支护,都应:

(1)隧道工程坑道开挖后,应尽快安设锚杆,且应初喷射混凝土4~6cm、再钻孔安设锚杆。

(2)锚杆的孔位、孔径、孔深及布置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3)锚杆杆体露出岩面长度,不应大于喷层的厚度。

3.施工期间,监理工程师应会同现场施工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支护各部定期进行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应要求每班设专人随时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整修加固,变形或损坏情况严重时,应先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行加固。

4.洞内支护,应随挖随支护,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超过4m。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和土质隧道时,应尽量缩短支护至工作的距离。

5.当发现已喷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应立即在该区段增设加强锚杆,其长度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1.5倍。如喷锚后发现围岩突变或围岩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宜用钢支架支护。

6.当发现量测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均应视为危险信号,必要时须立即报告上级和组织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定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7.随着隧道各部开挖工作的前进,应及时进行衬砌与注浆,洞门的衬砌须尽早施工,不良地质地段的洞口必须首先完成。

8、在隧道和地下工程洞口段施工前,必须根据洞口附近的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及施工条件等,预估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和隐患,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并制定保障洞口段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

9、人工开挖土质隧道时,操作人员必须互相配合,并保持必要的安全操作距离。

10、机械凿岩石时,宜采用湿式凿岩机或带有捕尘嚣的凿岩机,可以降低粉尘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口罩等)。

11、站在碴堆上作业时,应注意碴堆的稳定,防止滑塌伤人。

12、开钻前对使用的机具详细检查,既能充分发挥机具效率,又能保证施工安全,风钻钻眼时,应先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完好,管子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钻杆有无不直、带伤以及钻孔堵塞现象;湿式凿岩机的供水是否正常,干式凿岩机的捕尘设施是否良好。不符合要求者应予修理或更换。

13、为防止电击事故,开钻前必须详细检查各部的绝缘装置,配戴必需的绝缘防护用品。电钻转速快,用手导引回转钢易被击落伤。用电钻处理被夹住的钢钎极易增大电流,烧坏电钻以发生电击事故。

电钻钻眼应检查把手胶套的绝缘和防止电缆脱落的装置是否良好。电钻工必须手戴绝缘手套,脚穿绝缘胶鞋,并不得用手导引回转钢钎,不得用电钻处理被夹住的钎子。

14、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残眼中可能留下残药,继续在残眼中钻孔会发生爆炸事故。

15、钻孔台车进洞时要有专人指挥,认真检查道路状况和安全界限,其行走速度不得超过25m/Mmin。台车在行走或待避时,应将钻架和机具都收拢到放置位置,就位后不得倾斜,并应刹住车轮,放下支柱,防止移动。

16、在喷射混凝土作业中,在喷射开始前,应详细检查围岩受喷面的情况,彻底清理危石、浮石,应根据喷射方式(湿喷)、混凝土配合比等,采用合适的降尘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空气中粉尘含量,以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17.安装钢支架,应遵守有关起重和高处作业等安全规则,选用适宜的小型机具进行吊装。

篇3:隧道支护工程:施工安全要求

1、隧道各部(包括横洞及平行导洞)开挖后,除围岩完整坚硬,以及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不需支护者外,都必须根据围岩情况、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支护。

2、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会同有关人员对支护各部定期进行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每段每班应设专人随时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整修和加固;当变形或损坏情况严重时,应先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行加固。

3、洞口地段和洞内水平坑道与辅助坑道(横洞、平行导坑等)的连接处,应加强支护或及早进行永久衬砌。洞口地段的支撑宜向洞外多架5~8m明厢,并在其顶部压土以稳定支撑,待洞口建筑全部完工后方可拆除。

4、洞内支护,宜随挖随支护,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和土质隧道时,应尽量缩小支护工作面。

5、不得将支撑立柱置于废碴或活动的石头上。软弱围岩地段的立柱应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

6、漏斗孔开挖时应加强支护,并加设盖板;供人上下的孔道应设置牢固的扶梯。

7、钢支架安装,宜选用小型机具进行吊装。

8、喷锚支护时,危石应清除,脚手架应牢固可靠,喷射手应配戴防护用品;机械各部应完好正常,压力应保持在0.2Mpa左右;注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

9、当发现已喷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应立即在该区段增设加强锚杆,其长度应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1.5倍。如喷锚后发现围岩突变或围岩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宜用钢支架支护。

10、当发现测量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均应视危险信号,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定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篇4:浅埋暗挖隧道支护开挖施工作业风险控制专项措施

一、重点控制措施

1.在地下水位较高且透水性好的地层施工、穿越河流或雨季作业,做好挡水、止水、降水、排水措施。

2.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随时观察井壁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况,发现井壁土体出现裂缝、位移或支护结构出现变形坍塌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人员撤至安全地带,经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3.马头门及时封闭成环,增强洞口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马头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表下沉、马头门结构拱顶下沉的监控量测,适当增加测量频率,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

5.破除作业施工人员配戴防尘防护用品。

6.严禁超挖、欠挖,严格控制开挖步距,一般每循环开挖长度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

7.根据竖井的工作面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通风机,将新鲜空气经通风管送至工作面。

篇5:隧道喷锚支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爆破后应进行有效的洞内通风,将作业面的粉尘浓度降低到安全标准;

(2)作业前要认真检查:工作面是否“找顶”,危石是否处理;台架是否牢靠,防护设施如何;照明是否良好;机具设备的位置和机况是否安全;

(3)喷射手必须持证上岗;

(4)严格遵守喷射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5)作业面上的材料、机具、设备摆放必须科学合理,互不干扰,确保发生意外情况人员疏散道路畅通;

(6)将工作面的安全检查同质量检查有机结合,严格检查喷锚质量,如:喷层厚度、有无脱落、变形,锚杆有效锚固的深度、角度、数量、间距和抗拔力要求;

(7)严格控制钢拱架间距的架立,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8)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注浆终压压力及注浆量,确保超前支护的安全性;

(9)喷锚施工的全过程必须有人随时检查围岩的稳定性,以防止意外坍塌事故。

(10)下断面施工时,一次性开挖长度必须按技术交底施作,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严禁超挖;开挖后要及时封闭,严禁长时间拱架悬空。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