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抗风险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某工程抗风险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6

14.2抵抗风险措施

项目风险存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受到变更,社会,政府,法律,市场及不可预测性等因素影响,我们本着“防范为主、积极回避”的方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实现管理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项目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14.2.1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及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考察、预测、分析的基础商,制定处包括识别衡量风险。管理处置风险、控制防范风险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对项目管理工程中的每个阶段所包含的全部风险通过识别、衡量、控制,使工程顺利进行,减少风险损失,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项目风险管理目标

根据现阶段我公司的整体实力,制定如下风险管理目标:“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利润,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拓宽业务渠道”。

2、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项目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与风险防范对策四个阶段,各阶段及其内容如下图:

项目风险管理流程示意图

14.2.2风险因素识别

依据项目承包内容,分包管理,业主付款,市场变化,气候条件等背景资料,我公司施工同类工程的经验及潜在的因素,本项目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过程控制风险,质量风险,市场风险,法律法规,职业安全风险,环境风险,业主及利益相关者等方面。

14.2.3风险的分析及评估:

根据风险存在的来源,性质,出现的频数,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确认其可能产生,并做到事先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有应对措施。本工程项目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划分,项目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过程控制风险、质量风险、职业安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法规、环境风险、业主及利益相关者。

14.2.4风险的应对措施和等级划分见下表:

序号

风险种类

风险内容

影响结果

危害程度

应对措施

事前

事中

事后

市场

经济风险

市场材料紧缺;

价格波动;

货币贬值

资金周转困难

预留风险金,转移风险

公司参与协调

启用预留风险金

调整费用

技术风险

施工方法选择不当;

试验不合格;

影响质量与进度

多技术方案比较,优化

制定补救措施

评估事件

技术改进

管理风险

管理不到位;

个人能力

施工队素质;

质量不达标;

进度不达标;

安全不达标;

明确管理机制

劳务队预审

调整组织结构

启动备选合格劳务队

评估事件原因

将施工队从合格劳务队中删除

过程控制风险

协调不到位

工程质量和进度不达标

工程例会协调

强化施工过程管理

进行总结,管理改进

质量风险

质量缺陷

达不到预期合同质量等级要求

制定创优计划

分析质量原因,调整管理方案

质量总结

开质量分析会

职业安全风险

安全事故

传染病

工期延误

费用增加

制定应急预案

启用应急预案

进行总结,调整应急预案

法律法规

时间限制

路段限制

政治需要

工期影响

与周边做好信息沟通

调整施工作业时间

制定补充计划

环境风险

环保不达标

停工

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制定预案并检查

及时整改

对责任人处理

业主及利益相关者

业主付款

材料商供货

停工或工程期延误

做好沟通与交流

发挥集团优势

提请利益相关者尽快解决

篇2: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市领导:

下面我代表地铁集团,对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进行汇报:

一、地铁建设基本情况

(一)规划情况

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我市线网规划由19条线路构成,全长814.5公里。目前,正结合城市总体及各功能区的规划发展,进行调整完善。

(二)在建及拟建工程情况

目前,青岛地铁2号线、3号线、R1线、R3线在建,线路总里程达到130公里;同时1号线可研已获批复,过海段即将开工建设;8号线胶东机场和红岛高铁枢纽轨道交通配套工程也将于年内动工。预计到2015年底,青岛地铁面临5条线路+1项配套工程同时在建局面,总里程将突破200公里。安全生产面临建设周期长、工程规模大、管理幅度广、施工工法多、涉及专业多、工序交叉多、专业技术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复杂、参建单位多、劳务用工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二、工程建设主要安全风险

地铁建设主要面临工程施工自身风险、周边环境风险与自然环境风险。

(一)工程施工风险

青岛地区基岩虽以花岗岩为主,但完整性差,地质突变、节理、断裂带较多,地质“上软下硬”,加之线路整体埋深较浅,大部分位于土岩结合面上,绝大部分工点采用传统的明(盖)挖法和矿山法,施工中对爆破和沉降等的控制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

1.矿山法施工风险

包括竖井开挖、隧道(车站)开挖、爆破作业、联络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衬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涌水涌砂等风险。如3号线五江区间、敦化路站等;2号线五南区间、海啤区间、啤苗区间、枣李区间、高雄路站等;R1线崂山隧道、辽阳东路站等。

2.明挖法施工风险

包括围护结构施工、基坑降水、支撑架设及拆除、土方开挖、主体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失稳、塌方等风险。如3号线火车站、五四广场站、李村站等,2号线海安路站、啤酒城站、东韩站等,R1线苗岭路站、科大路站等。

3.TBM(盾构)法施工风险

包括盾构吊装、盾构始发和到达、盾构开仓及换刀、管片拼装、电瓶车运输、联络通道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人身伤害等风险。如2号线泰利区间、利台区间、台延区间采用TBM法施工;燕高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

4.高架段施工风险

包括基础施工、墩身施工、架桥机架设作业、桥面铺装作业、预应力张拉等过程中的制、运及架梁等风险。如R1线高架段、R3线高架段等。

5.轨行区及机电安装施工风险

包括轨行区吊装、铺轨、安装、装修等作业以及机电设备吊装、运输及安装调试作业过程中的机械伤害等操作风险。交叉作业多、风险集中、管理协调难度大。如3号线轨道施工及机械设备安装。

6.其他施工风险

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含施工前场地“三通一平”及房屋拆迁、管线迁改、临建搭建、临电架设等前期工作)可能造成设备倾覆、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触电、脚手架垮塌、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火灾、车辆伤害、爆炸伤害等风险。

(二)自然环境与周边环境风险

1.周边环境风险

包括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桥梁、隧道、道路、轨道交通设施等风险。

一是下穿建(构)筑物风险,易造成建筑物沉降、变形,甚至倾斜、坍塌。如2号线台延区间下穿海信立交桥、延安三路站旁穿危房、五南区间下穿家乐福通道、枣李区间下穿基督教堂及周边建筑等。

二是下穿市政管线风险,一旦发生坍塌事故、引发管线断裂,将伴随透水、透气等次生灾害产生。如2号线站前折返线下穿DN1000污水管、利台区间下穿DN1000热力管线、李村公园站下穿DN1200雨水管等。

三是下穿河道、暗渠及海洋风险,易发生冒顶、突水事故。如2号线下穿李村河、张村河等河道,2号线下穿南京路、深圳路等暗渠,1号线下穿胶州湾等。

四是下穿既有线风险,易造成既有线路沉降超标。如2号线芝五区间上跨3号线、枣李区间下穿3号线等。

2.自然环境风险

包括天气灾害风险、地震灾害风险、地质灾害风险以及河海灾害风险等。

三、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地铁集团积极主动应对,主要从以下方面强化管控措施:

(一)深化全方位的安全责任体系

一是逐步完善地铁指挥部综合协调、市安监局宏观指导、行业管理部门专业监管、辖区政府属地管理、地铁集团负总责、各参建单位承担企业主体责任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二是地铁集团及时调整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成立以董事长为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严格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充足、适任专(兼)职管理人员。

三是依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原则,明确了地铁集团各级各岗位及党工团群安全生产职责,共两大类32项。每年与下属公司、参建单位签订安全、消防、防汛等目标责任书,逐级分解落实安全责任。

四是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监督考核制度,将安全生产纳入绩效考核之中,实行定期考核,一票否决,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

(二)健全全过程的风险管控体系

一是规划设计阶段,通过线路规划,调整施工工法,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对复杂地质区段重点勘察、重点分析,对重大风险及薄弱点进行专项设计、专项评审,以地下管线为重点,开展周边环境调查评估,从根本上规避和降低工程安全风险。

二是施工准备阶段,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风险调查梳理,地铁集团、参建单位强化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理工作,加大线路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管线调查力度。通过建立房屋“查体”制度、落实管线保护“八个有”措施(有制度、有协议、有方案、有交底、有标识、有图识、有检查、有应急),全面摸排掌握周边环境情况,提前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以2014年为例,共对29处工程占压的燃气、热力管线及海缆及时采取了迁改保护措施,对线路下穿32栋房屋进行“查体”鉴定。

三是施工阶段,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突出险情事故易发环节,强化重大风险源管控,重视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性,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深入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应急演练力度。

四是动态风险管理,建立“日评估、周简报、月例会、季手册、年总结”的动态风险管控模式,及时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每日对各工点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每周形成周报总结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情况,每月召开专题会议提示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每季梳理下阶段风险源形成风险手册,年终对年度整体风险管控进行深入分析。

五是网格化监管,依托安全风险监控平台,实现风险管理、现场管控、工程进展、监控视频、监督考核等各类信息的快速共享,有效实施安全网格化监管,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快速实施。

(三)推行多环节的安全标准体系

一是推进管理标准建设,联合市城乡建设委,完成了地方性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标准编制,包括安全文明施工、监督检查等6个方面。11月22日通过住建部专家评审,引起住建部质安司的高度关注,并在行业内造成较大反响,为作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有效制度依据。

二是推行施工模板化管理,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制定常规作业管控模板,将脚手架模板作业、起重作业、临时用电、火工品、文明施工等,形成标准化管控流程,明确每道工序作业标准和责任人,参建各方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三是严格暗挖施工“三要素”,从青岛地铁地质条件和工法实际出发,针对工程建设主要风险,总结出暗挖施工“三要素”,将其作为一条铁律,严格推广实施,并对上下台阶距离、作业面安全距离、开挖进尺等进行严格规定,有效预防了塌方等险情事故的发生。

四是强化重大风险管控,按照“一控六专项”流程进行管控,即对于重大风险推行管控模板、专项勘察方案、专项设计方案、专项施工方案、专项监理细则、专项监测方案、专项应急预案。对重要工序进行全程旁站监督和验收,对关键工序,实行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四方现场验收,业主代表每天巡查、建设分公司每周巡查、集团职能部门重点督查。

五是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在全国地铁行业中率先开展建设期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使从业人员不断提高安全修养,主动自觉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目前已完成安全理念体系、安全文化手册等10余项成果,宣贯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四)完善多层次的安全培训体系

一是企业负责人层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连续4年参加由市安监局组织的教育培训,通过考试获得安全证书,取得上岗资格。同时通过邀请刘铁民等专家授课方式,讲解法律法规、主体责任、安全风险及应急管理等知识,更好的理解法规要求,履行安全工作职责。

二是安全管理人员层面,2014年组织43名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安全协会组织的专业培训,通过半脱产、单独办班形式,系统深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根据工程建设实际,结合季节安全生产特点,适时组织集团及参建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暗挖、爆破等针对性培训及警示教育,累计组织100多次、培训人员万余人次。

三是一线作业人员层面,参建单位依据职责,对从业人员认真进行“岗前三级教育”、日常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班前安全活动、季节性安全培训等教育。在此基础上,地铁集团创新工作方法,开展“送培训到一线”活动,深入工程一线,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面对面教育,突出事故警示主线,以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将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和违规后果充分告知作业人员。2014年共组织34场,培训2000余人,对于提升安全意识、增强抵御“三违”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五)拓展多手段的安全隐患排查体系

一是加强内部自查,定期开展月度、季度安全检查,范围覆盖所有在建工程,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依据“三通报”原则,及时召开安全风险月度例会,对检查情况、复查情况、处罚情况进行通报。以2014年为例,共组织定期检查12次、专项检查13次,召开月度例会12次。组建安全督查大队,全天候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形成检查长效机制。强化日常巡查,集团领导、职能部门通过突击夜查等方式,不定时开展安全抽查。

二是注重专家支持,联合市城乡建设委,组建青岛地铁检查专家库,储备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监测等多方面人才182名,定期抽调,参照住建部检查模式,开展全覆盖隐患排查。适时组织行业专家开展消防、爆破、特种设备等专项检查,主动邀请安全、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工作,组织工程保险安全风险查勘,丰富隐患排查手段。

三是实现全员群查,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制度,设立24小时隐患举报电话,积极拓宽隐患排查渠道,激发全体地铁参建人员积极性,群策群力,实现对安全生产问题隐患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治理。

四是重视整改落实,在深入开展安全检查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回头看”,巩固检查效果,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严格重复问题治理,建立隐患台帐,定期梳理分析,并依据“责任到人、追究到位”原则严肃处理。

(六)建立多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体系

一是国家层面,根据上级部署,积极开展“安康杯”、“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制定针对性活动方案,广泛宣传部署,认真开展教育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工作。以2014年为例,集团及参建各方共100余家单位、万余人参与活动。

二是省市层面,积极参加省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及“查保促”等活动,认真部署,积极落实,有序推进,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根据市政府“每季第一月为安全月,每月第一周为安全周”的部署,结合季节特点,制定活动方案,突出重点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全年4次组织活动开展。

三是集团层面,根据地铁建设实际,自2012年以来,共组织9次“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以防范事故发生为目标,有效调动参建单位作为安全生产主体、主动做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取得较好效果。积极开展安全文明工地创建,通过加强降振减噪、扬尘治理、现场管理等手段,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以2014年为例,共有8项工程获得省安全文明工地称号。

四是参建单位层面,依据各自企业文化,有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活动,营造浓厚安全生产氛围。

(七)强化全方位的应急管理体系

一是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完善地铁指挥部、地铁集团、参建单位三级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以董事长为总指挥的地铁集团应急指挥部,发挥应急管理中枢作用,明确了各应急救援组织职责与分工,建立了工作流程。

二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市级地铁工程突发事件专项预案、地铁集团应急预案、参建施工单位应急预案有序衔接的三级预案体系,强化了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推动应急联动体制,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及管线单位、参建企业建立联动机制,明确了应急救援过程中,信息报送、管线抢修、道路封闭、人员疏散等关键环节职责和流程,提高协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四是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注重先期处置和自救能力,组建施工单位应急队伍54支,设立现场应急物资库58个,并按要求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强调专业救援能力,地铁集团成立4支专业抢险队,采购了阿特拉斯全液压钻机等专业救援设备,建立应急专家库,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五是推行应急值守制度,建立应急值班室,由专业技术人员24小时值班,完善应急联络机制,预警条件下实行“双岗制”,采取“日报告,零报告”,实现了应急值守的全天候、常态化和专业化。完善应急短信平台,针对恶劣气象、重要时段做好预警提示工作,以2014年为例,共发送各类短信17万余条。

六是强化应急演练,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对全年应急演练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按照“注重实效、强化实战”原则,分类分层次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先后举行地铁指挥部、地铁集团级演练10余次,参建单位级演练400余次,有力促进了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

(八)推进奖罚分明的安全考核体系

一是完善检查考核制度,形成月检查、季排名、年度奖惩的考核机制,以参建单位安全生产和履约为重点,开展严格安全检查考核。

二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对问题突出或重复问题严重的参建单位,及时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措施。在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罚的同时,严格按照“责任到人、追究到人”原则,对相关责任人逐级进行严肃处理。以2014年为例,共罚款200余万元,约谈20余次

三是树立安全生产先进,及时对安全工作优秀单位、个人进行评选表彰,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激励参建单位争先创优,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四、2015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2015年,根据工程建设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针对安全风险更加分散和突出的特点,为确保青岛地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将重点强化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

以安全文明施工等地方性管理标准实施为契机,强力推行标准化建设,狠抓人员配备、作业安全、文明施工、档案资料等方面工作,推进标准化班组建设,强化现场执行力,严格督查考核,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二)抓实抓牢安全教育培训

在深入开展全员新安法宣贯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及时组织TBM(盾构)、机电安装等针对性培训,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抓好参建人员岗前培训、持证培训和日常教育工作,并继续以基层人员为重点,开展“送培训到一线”活动。通过定期考核、随机抽查等手段,保障培训工作效果。

(三)强化重大风险安全管控

2015年,随着新线开工建设,重大风险源的数量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将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抓好风险管控。加强勘察设计,强化源头控制,降低施工风险。开展周边环境调查评估,摸清管线及建筑物情况,提前采取针对性处置措施。落实“一控六专项”管控,严格暗挖“三要素”,发挥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作用,保障工程本体和周边环境安全。

(四)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将治理“三违”作为全年重要工作内容,结合安全文化宣贯、安全活动开展,营造浓厚安全生产氛围。以班组长、特殊工种人员、新进人员为重点,强化一线人员安全管理,提高“四不伤害”能力。将暗挖工程、机械设备、脚手架、消防临电、火工品、安全防护等作为现场管控重点,严格“责任到人、追究到人”原则,全面推广模板化管控。

(五)推进安全风险监控中心建设

在现有安全监控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管理资源,推进青岛地铁安全风险监控中心及管理平台建设,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远程视频监控、TBM(盾构)实时管理、主体责任履行、应急指挥决策等功能集成。并以平台为依托,逐步完善隐患分级标准与排查要点,建立基础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实现相关工作向体系化、标准化、精细化与信息化方向转变,有效落实参建各方安全生产责任。

(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以迎接住建部执法督查为契机,做好定期、专项、季节性、重要时段安全检查,重视重复问题整治,调动全员参与隐患排查。邀请住建部专家,开展3号线机电设备专项检查,吸纳设备安装、轨道施工等方面专家,及时补充专家库,并定期抽调,全面系统开展安全检查。

(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健全与主管部门、救援机构、产权单位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加大新型应急器材研发、配备力度,针对工程建设实际,以TBM(盾构)、海底隧道、暗挖工程等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广泛参与的应急演练,突出实战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应急处置能力。

五、面临主要困难及建议

当前,全国地铁建设呈现大规范快速增长态势,有经验、有能力的管理技术力量不断稀释摊薄,专业人才引进竞争激烈。这种背景下,2015年青岛地铁5条线路+1项配套工程同时在建,总里程将突破200公里,实现多线路跨越式发展,建设规模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当;但我市在建设经验积累、专业人员配备等方面,与先进城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压力更大、形势更严峻。此外,安全生产主要还面临以下困难:

(一)管线基础资料缺失产生安全隐患

我市地下管线管理起步较晚,管线更新改建非常频繁,加之地下管线隐蔽性强,不按规划设计、施工现象时有发生,且竣工后缺少综合集中管理,造成管线数据不准、资料不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铁建设施工风险。如五四广场站“3.11”电力管线事故、江西路站“3.10”洞内局部塌方事件、岭清区间“7.19”洞内塌方事故等,都是由于管线资料缺失,未及时掌握相关情况,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导致险情事故发生。

建议:建立起各部门、各行业加强协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的管理机构,共同对地下管线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统一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归档等管理。同时对我市现有地下管网进行普查和补测补绘工作,对地下管网档案资料逐步进行充实和完善,建利地下管线数据库。

(二)合理工期被挤占增加安全风险

地铁工程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特点,任何一个工点工期短板都将影响总工期。为保证总工期,必然将压缩土建、设备安装等阶段合理工期,安全风险将大幅度加大。目前对工期影响最大的是房屋征收、施工占地等问题,如火车站综合楼拆迁影响工期近3年;错埠岭站因管迁、调流占地影响工期近2年;李沧区车辆段房屋征收影响工期近2年。上述问题虽已经解决,但已对工期造成巨大影响,且不可弥补,进而增加安全风险。

建议:市政府进一步明确辖区政府在房屋征收、施工占地等方面职责,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同时沿线辖区市政府强化房屋征收、施工占地等的协调工作,确保工程进度,避免出现抢工期影响安全的情况发生。

地铁建设关系社会民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民热切期盼,安全生产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今后工作中,青岛地铁将将紧紧围绕市政府工作部署,以“人民满意的安全放心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为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地铁工程建设平稳有序。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1月20

篇3:智能化系统工程风险管理措施

**国际大酒店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项大型工程,在项目实施中,存在风险是肯定的。风险是影响项目目标实现可能发生的事件,如;

1)技术风险因素包括中:

设计内容不全、设计缺陷、错位和遗漏,规范不当;

不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案。

2)非技术风险因素中包括:

地震、火灾、雷电等不可抗拒的环境条件;

通货膨胀、汇率变动、各种摊派和征费变动等经济因素;

合同条款遗漏和表达不清;

材料/设备供货不足、到货时间拖延、数量差错、质量不合格、选型不当;

成品丢失、损坏;

业主不能按时付款、资金不到位等

风险管理是识别和度量项目风险,制定、选择和管理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使工程费用、工期、质量、安全目标得到控制。通过风险调查来识别风险,通过风险分析和评价,做为项目决策的依据。

为了减少风险潜在的损失,必须规划项目风险对策。

项目风险对策有三种形式,即风险控制对策(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对策(非计划性风险自留、计划性风险自留)、风险转移对策(合同转移、工程保险)。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风险因素选择对策,制定与项目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原则,指导风险管理,制订安全计划、损失控制计划、应急计划,并签定保险合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检查,评价决策效果。

篇4:主建筑物模板工程施工作业风险控制专项措施

一、重点控制措施

1.模板支撑不得使用腐朽、扭裂、劈裂的材料,进场的钢管和扣件按照相关规定经行抽检。

2.模板顶撑要垂直,底端平整并加垫木,木楔钉牢,支撑必须用横杆和剪刀撑固定,支撑处地基必须坚实,严防支撑下沉、倾倒。

3.支设柱模板时,其四周必须钉牢,操作时要搭设临时工作台或临时脚手架,搭设的临时脚手架要满足脚手架搭设的各项要求。

4.支设梁模板时,不得站在柱模板上操作,并严禁在梁的底模板上行走。支设4M以上的立柱模板和梁模板时,搭设工作平台,不足4M的可使用马凳操作,不得站在柱模板上操作和在梁底板上行走,更不允许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5.模板拆除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及大面积撬落或拉倒。

6.作业人员在拆除模板时要选择稳妥可靠的立足点,高处拆除时必须系好安全带。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不得堆在脚手架或临时搭设的工作台上。

7.拆除的模板严禁抛扔,应用绳索吊下或由滑槽、滑轨滑下。

8.作业人员拆除模板作业前佩戴好工具袋,作业时将螺栓、螺帽、垫块、销卡、扣件等小物品放在工具袋内吊下,严禁随意抛下。

9.严禁在高处的独木或悬吊式模板上行走。

10.采用钢管脚手架兼作模板支撑时必须经过技术人员的计算,每根立柱的荷载不得大于20kN,立柱必须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

11.高处拆模划定警戒范围,周围加设防护栏杆,设警示牌,派专人监护看管。在拆模范围内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

12.作业人员在下班时不得留下松动的或悬挂着的模板以及扣件、混凝土块等悬浮物。

篇5:接地工程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预控措施

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SD*L-ZW-05-01/01序号危险名称风险种类风险等级风险控制措施1机械开挖时钩、臂转动伤人碰撞低风险作业时,严禁任何人在伸臂及挖斗下面通过或逗留,严禁在挖土机的回转半径内进行各种辅助工作2人工开挖时二人间距过近物体打击低风险1.挖土前检查工具有完整及牢固性,确保完好才能工作。2.挖掘土方时,两人操作间距保持2~3m,并由上而下逐层开挖3特殊的作业环境无措施摔绊低风险路滑或无路情况下,应小心慢走,通过沟、崖、坑、墙、涧时,应采取防护措施4无证上岗灼(烫)伤中等风险从事焊接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取证上岗,且经身体检查,合格后才允许参加该工作5作业过程未使用防护用品灼(烫)伤中等风险进行焊接作业人员应穿工作服,穿绝缘鞋,使用专用防护手套等符合专业防护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6电焊机有缺陷触电中等风险电焊机应有单独的电源控制装置,外壳必须接地可靠。露天装设的焊机应有防雨措施7高温的作业环境爆炸中等风险在进行气焊作业时,气瓶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防止烈日暴晒,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m,乙炔瓶应直立使用,氧气瓶与乙炔瓶距离一般应大于5m8焊接点存放有易燃易爆品爆炸中等风险进行焊接作业时,应有防止金属火花飞溅伤人,或引起火灾的措施,并防止灼伤9测量措施不当低触电风险1.测量用的导线应使用绝缘导线,其端部应有绝缘套。2.测量电阻时,必须将被测系统与各方断开,并确实证明系统上无人工作方可进行,在测量中禁止他人接近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