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预防制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预防制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6

“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就是结合工程进展情况,按照防范措施时效的不同,以风险分析为主要内容,以预防为主要形式,分预案、预控、预警三个阶段实施。

预案阶段

一、预案分为总体预案、专项预案。

1、总体预案是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对照施工组织设计,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的一般性安全问题,编制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2、专项预案是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编制的专项方案,应包含危险源分析、安全设施布置、设备作业安全措施、临时工程施工安全、施工阶段安全控制、不利天气安全措施等内容,并附有安全验算结果。

二、预案的制定一般在项目的准备阶段完成,工程项目在总体预案及专项预案审批后方能开工。

三、预案需报驻地办审核,总监办审批。

四、特别复杂的安全专项方案或应急预案,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应当提交论证报告,对论证的内容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在论证报告上签字。按专家意见修改,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审批后,方可实施。

五、应急救援预案是根据本工程特点、环境条件、人员素质等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的应急救援方案。主要包括:

1、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2、防洪、防台、防雷暴、防暑、防寒、防火、防盗、防地质、防触电、交通管制等应急救援专项方案。

六、项目经理部定期(每年不少于两次)开展救援演练,提高应对风险和增强事故抢险的救援能力。

预控阶段

一、预控阶段是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危险源进行分析与预防的过程;预控是预案的细化和实施措施,也是预警阶段指导性文件。

二、预控采用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防控措施月报表的审批和危险源辨识与防控会两种形式。

1、项目经理部每月25日前对下个月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制定防控措施,申报《危险源辨识与防控措施月报表》,由驻地办、总监办逐级审核,建设办审批后实施。

2、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负责人按时参加由建设办主持召开的危险源辨识与防控会议,及时把三方形成的预控意见布置给专职安全员,利用“一线工人业余学校”等方式及时向一线工人宣传本月危险源防控措施。

预警阶段

一、单元预警法就是将公路工程根据作业内容、作业地点的不同,将管理对象划分为若干单元。通过对单元范围内的施工工艺、天气状况等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分析,给作业人员提出相应的安全风险超前警示。

二、预警单元应按照生产工序和作业空间相对独立、区域界限比较明显的原则划分;预警级别根据危害程度划分为“一般(蓝色)”、“较重(黄色)”、“严重(橙色)”、“特别严重(红色)”4个等级。

三、预警发布突出以班前会宣讲告知和单元预警牌信息发布,采用定点预警和流动预警相结合,色彩预警和文字预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预警发布监控管理:

1、“一般(蓝色)”由现场兼职安全员旁站,其他部门和人员巡视。

2、“较重(黄色)”由现场兼职安全员旁站,其他部门和人员巡视,专职安全员重点巡视。

3、“严重(橙色)”由现场专职安全员、现场兼职安全员旁站,其他部门和人员巡视,安全监理工程师重点巡视。

4、“特别严重(红色)”停止施工,确需施工的则必须由安全监理工程师、现场专、兼职安全员旁站,建设办和监理分管安全负责人、项目经理、总工重点巡视。

五、项目经理部各预警单元的预警信息发布和防控措施接受安全监理工程师每天检查,接受建设办每周对预警情况评价。

实施要求

一、紧紧围绕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统一协调、分工负责、落实责任,超前布控,认真抓好施工前的预案编写、审查,施工中的危险源辨控管理,作业前的预警告知工作。

二、预案编写突出实用高效,操作性强。

三、落实一线工人业余学校普及教育;专职安全员现场巡查,及时辨识危险源,记录安全日志;根据新发现的危险源及时预警布控,班前会交底防控措施。

四、预案是安全生产体系的责任落实阶段;预控是施工管理安全生产的职责阶段;预警是预案、预控安全效能的体现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一线工人宣传教育、不拘形式的开好班前会是预控预警的关键。

五、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不定期参加班前会、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统一思想、协调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促进项目工程三阶段安全分析与预防,杜绝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篇2: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分析预防对策

一、前言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由于发生频率高,死亡率大,被列为建筑施工五大伤害之首。因高处坠落而死亡的人数,在生产事故中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大。因此,研究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分析事故成因,寻找事故发生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极为紧迫的。

二、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分析

对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重大伤亡事故800例》所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如下结果:

1、从发生事故的主体分析

由于不懂操作技术而造成事故的比例较小,仅占事故总数的64‰;而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以及由于未使用或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而造成事故的,占事故总数的682‰;年龄在23~45周岁的人居多,约占全部事故的70%以上。

2、从发生事故的客体分析

主要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流于形式,劳动组织不合理,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现场缺乏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与生产秩序。

3、从发生事故的结果分析

凡作业离地面越高,冲击力越大,伤害程度也越大。

4、从发生事故的部位分析

高处坠落事故最易在建筑安装登高架设作业过程中与脚手架、吊篮处、使用梯子登高作业时以及悬空高处作业时发生;其次是在“四口五临边”处,轻型屋面处坠落;还有在拆除工程时和其他作业时发生坠落事故。

三、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故的原因都可从人、物、方法、管理、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高处坠落事故成因分析也不例外。

1、人的不安全行为:

(1)人作业者本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

(2)作业者本身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反应迟缓,懒于思考,动作失误增多,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作业者生理或心理上过度疲劳,使之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动作失误或思维判断失误增多,导致事故发生。

(4)作业者习惯性违章行为。如酒后作业,乘吊篮上下,或在无可靠防护措施的轻型屋面上行走。

(5)作业者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如作业者不按要求佩戴安全帽,悬空作业时未系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挂钩未挂在牢固的挂钩地方。

(6)缺乏劳动危险性认识。表现为对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认识不足,在思想上存在各种侥幸和糊涂观念,如“飞鸟拉粪,哪会落在我头上”、“常在河边走,哪会不湿脚”等,都将增加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发生;在行动上表现为坐在栏杆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等。

(7)操作时弯腰、转身时不慎碰撞杆件等,使身体失去平衡。

(8)走动时不慎踩空或脚底打滑。

2、物的不安全状态:

(1)“四洞口五临边”无防护设施或安全设施不牢固、或已损坏未及时处理。

(2)材料有缺陷。如脚手板有虫蛀及裂纹,钢管与扣件不符合要求。

(3)脚手板漏铺,有探头板或铺设不平稳。

(4)脚手架架设不规范。如未设防护栏杆,操作层下面未设安全网。

(5)个人防护用品本身有缺陷。如使用三无产品或已老化的产品。

(6)材料堆放过多造成脚手板断裂、脚手架失稳等。

(7)安全网损坏或间距过大、宽度不足或未设安全网。

(8)安全设施失效或不齐全。如人字梯无防滑、防陷措施,无保险链。

(9)屋面坡度超过25°,无防滑措施。

3、方法不合适:

(1)行走或移动不小心,走动时踩空、脚底打滑或被绊倒,跌倒。

(2)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

(3)登高作业前,未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

4、管理的不到位:

(1)安全教育不到位。如从事高空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或未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态度教育,使他们对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认识不足。

(2)安全检查不仔细,流于形式。如脚手架安装完毕后,未经验收或草草验收了事,在使用前未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查。

(3)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安排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进行高处作业。未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作息时间。

(4)未按要求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员,或兼职安全员疏于安全管理工作。

(5)安全施工方案不合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脚手架搭设方案指导性不强。

5、环境的不利:

(1)大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仍从事露天高空作业。

(2)在照明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从事夜间悬空作业,高空作业等。

四、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对策

1、控制人的因素,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1)禁止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妨碍高处作业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应当定期给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发现有妨碍高处作业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应当调离岗位。

(2)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不安全行为,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压力,或调离岗位。

(3)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身防护能力,减少作业风险,善于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实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目的。

(4)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对违章行为进行纠正,对遵章守纪行为进行强化,从而提高他们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5)组织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对有关规程、标准进行学习。

(6)寻找事故发生规律,做好高处作业人员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的安全防护工作,必要时将其调离岗位。

(7)领导应当主动关心职工的生活、工作思想情况,及时了解他们各自的需要,排除干扰安全生产的生理疲劳及心理疲劳因素,特别要做好五种人(不懂技术的粗鲁人、盲目蛮干的野蛮人、结婚前后的幸福人、探亲归来的疲劳人,家庭纠纷的烦恼人)的安全教育工作。

2、控制物的因素,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

(1)做好“四口五临边”防护措施。

(2)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设置安全网;安全网必须经过试验,以100kg重的沙袋从10m高处抛下,沙袋落网后安全网的网绳、边绳和系绳均不断,方为合格。

(3)把好材料关,钢管必须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施工中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坚固、可靠,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4)安全“三宝”必须三证齐全。

3、完善操作方法,防止违章行为

(1)首先应尽量避免采用高处作业,其次对不属于高处作业的工程,也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

(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戴好安全帽,挂好安全带。

(3)加强对脚手架搭设方案的审核审批工作和脚手架搭设后的检查验收工作。

(4)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禁止穿高跟鞋、硬底鞋、拖鞋等易滑鞋,禁止酒后作业。

(5)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注意身体重心,注意用力方法,防止身体重心超出支承面而发生事故。

4.搞好组织管理,避免违章指挥

(1)完善安全检查教育制度,严格执行高处作业检查制度,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坚持做好“四勤”,即勤检查、勤教育、勤深入作业现场进行指导、勤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

(3)坚决不使用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进行高处作业

(4)应当及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时间,防止高处作业人员产生过度生理疲劳。

(5)强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与年终考核及年终奖分配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5、严禁冒险作业,改良作业环境

(1)禁止在大雨、大雪及六级以上强风天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悬空作业;大雨、大雪及六级以上强风天气过后,应当对脚手架进行认真检查和加固,确定安全后方可作业。

(2)若需在脚手架上进行撬、拨、推拉、冲击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应当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3)夜间施工,照明光线不足,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篇3:智能化系统工程风险管理措施

**国际大酒店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项大型工程,在项目实施中,存在风险是肯定的。风险是影响项目目标实现可能发生的事件,如;

1)技术风险因素包括中:

设计内容不全、设计缺陷、错位和遗漏,规范不当;

不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案。

2)非技术风险因素中包括:

地震、火灾、雷电等不可抗拒的环境条件;

通货膨胀、汇率变动、各种摊派和征费变动等经济因素;

合同条款遗漏和表达不清;

材料/设备供货不足、到货时间拖延、数量差错、质量不合格、选型不当;

成品丢失、损坏;

业主不能按时付款、资金不到位等

风险管理是识别和度量项目风险,制定、选择和管理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使工程费用、工期、质量、安全目标得到控制。通过风险调查来识别风险,通过风险分析和评价,做为项目决策的依据。

为了减少风险潜在的损失,必须规划项目风险对策。

项目风险对策有三种形式,即风险控制对策(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对策(非计划性风险自留、计划性风险自留)、风险转移对策(合同转移、工程保险)。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风险因素选择对策,制定与项目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原则,指导风险管理,制订安全计划、损失控制计划、应急计划,并签定保险合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检查,评价决策效果。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