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生产加料岗位操作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电石生产加料岗位操作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4

一、准备工作:

1、根据生产电石的质量选择适当配料(一般65-70%千克)。

2、根据焦炭粒度及电炉运转情况决定石油焦掺加比例,并通知上料工。

3、检查设备有无漏水、接点有无刺火。冷却水是否畅通,有问题及时处理。

4、出炉、上料岗位检查所属设备是否具备正常生产条件。

二、正常生产:

1、5000kVA每小时出炉一次,投料量2.2吨(白灰1.3吨,焦炭0.9吨)分三次投入。1800KAV每80分钟出炉一次,投料量1.3吨(白灰0.8,焦炭0.75吨)分三次投入。

2、每炉出炉以后如炉温及质量较低,可适当干烧几分钟再加料,如产量、质量都比较理想,出完炉即可加料,每次投料量为全炉量的三分之一。

3、炉料要加在电极周围及三角区。三角区料面要高于周围料面100-200mm,使整个料面呈馒头型。

4、加完料后用耙子将电极外围的红料推到电极跟前,新加冷料的上面。严禁开弧时将红料推入坩埚内(处理炉子例外)。

5、加完料后要加强巡视。设备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炉内明弧跑火用料盖,炉料不透气用钎子疏通,放出炉内一氧化碳。

6、第一次加完后5000KVA炉过20分钟,1800KVA炉过26分钟加第二次料。

7、第二次料加完,过上述同样时间后加第三次料,加完料后通知出炉。

8、当发现配比高,出炉粘时可适当加调和灰,但在炉温质量配比都低的情况下,虽然电极位置高,也禁止加调和灰,调和灰使用频繁破坏料层对电炉不利每班最多使用三次。

9、电极位置的调整电极位置高,造成质量低、炮火、电耗高。其原因一般由下列因素造成:A、配比过高,炉料电阻小;B、炉内红料多,支路电流大;C、电极三角小;D、二次电压高(电位极度大);E、料层破坏,炉温太低。

应对症采取措施,不可一味加灰。

三、停送电操作;

A:停电(短期)

1、停电前尽可能将炉内电石水出净。

2、停电后将电极下降料面上外露电极尽可能少。

3、用炉料将电极外露部分埋严。

4、定时活动电极以免与电石粘连。

B、送电(短期停炉后)

1、送电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冷却水是否畅通,其它岗位是否具备生产条件。

2、具备送电条件后,将电板周围的炉料扒开。

3、将电极提起,至埋入料中部分剩200-300mm。

4、通知配电室要电。

5、送电后要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情况重时立即停电。

6、电流增长速度根据停电时间长短及电极情况而定,由炉长指挥。

四、电极焙烧下放:

A、焙烧:

1、电极工作端长度1800KVA炉600-800mm,5000KVA炉700-900mm,电极糊柱高度3-3.5m,电极糊块度不应超过200mm,每班装填时间间隔应均衡。

2、当电极消耗快,焙烧量供不上使用时,可减少送风量。或将冷却水关小以提高回水温度。加快电极焙烧。采取少放勤放的方法也可加速焙烧。

3、由于某种原因,采取上述原因措施电极工作端长仍不够用时,采取电阻焙烧。

停电后将电极下放需要长度到坩埚让电极端头将炉料压实,形成该相电极对地短路,产生短路电流用炉料将电极埋好,通过对另两相极的调节,控制被焙烧电极电流的增长速度。利用电阻热进行焙烧,注意料面火焰。随时跟进,防止电极悬空,初级电流的大小由电极的焙烧程度决定。如电极软尚属挥发阶段,初始电流不能超过18000KVA炉,40A,5000KVA炉20A一般情况下焙烧300mm的电极需1.5—2小时。电极焙烧好以后夹回200mm,提起电极送电恢复正常生产。

B、电极下放:

注意事项:

1、出完炉加上料后放电极,严禁开糊放电极。

2、1800KVA炉每两炉,5000KVA每三炉放电极一次,每次每项电极下放量在100-120mm,禁止超量下放。

3、放电极以前必须用工具触摸电极软硬程度,水套以上(1800KVA炉加紧抢回以上),使电极高度等于或大于电极下放尺寸时,才允许按要求(100-120mm)下放。否则减少下放量。

4、放电极前必须将电极提升负荷降至1800KVA炉70-80A,5000KVA炉50-60A方可下放电极。

5、下放电极前,1800KVA炉先将把持器提起预定下放尺寸的高度。然后松动夹紧螺栓要缓慢进行。以免电极下滑过量造成软断。当电极滑下预定下放长度后立即紧固夹紧螺栓。5000KVA炉下放电极时按回油电极要轻点。水套松动不可过急,避免电极下滑过猛,造成软断。电极下放时配电工要密切配合,电极放下后根据电极焙烧情况增长电流。电极焙烧良好。可在下放后五分钟长满负荷,如电极焙烧不均匀半红半黑或有大块黑时电流增长要缓慢进行。电流的增减由代班长指挥配电工进行,如电极下放后后太软,应停电往回夹,避免出现软断,电极下放后要加强巡视,出现大面积刺火等异常现象,采取紧急停电措施。

五、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1、工作时必须穿绝缘鞋、手套要干燥。

2、推料时切勿撞击电极。

3、保持炉面的干燥。

4、松电极时人体切勿同时接触两相电极。

5、进炉检修时,必须垫大张铁板,铁板上垫木板,禁止脚踏料面作业。

六、电石炉的维护操作:

1、电极维护:

1)正常生产中要随时注意电极焙烧情况,控制送风量,使电极焙烧量与下放量均衡,电极过烧、过软对生产及设备都不利。

2)电极糊填装块度不应过大,发现棚柱时应短时间停风机使其熔化不塌。电极糊应分三班填装,不可一次填装太多,避免棚柱和电极焙烧压力时大时小,影响电极强度。

3)电极下放时要定时定量有规律的放下,禁止长时间下放,下放时,长度超过200mm。

4)电极下放前必须用工具触摸,有多少量放多少,不许蛮干以免电极软断伤人。

5)开夜炉,避峰炉停电后要将电极用料埋好,夏季再将风口处的电极用铁板挡好,以免电极出现硬断。

2、炉底炉墙的维护

1)新开炉由于料松软,坩埚壁尚未开成,不能很好的保护炉壁,所以在1-2个月内不要超负荷高电压操作,炉温不可过高(不生产高质量电石)

2)利用停电机会将四周炉料夯实,有利于料层的形成和稳定以保炉墙。

3)原料含硅太高时,生成大量硅铁,易烧穿炉墙和炉底。除用原料要选择外,应保持高炉温,使硅铁及时排出。

4)原料中的杂质沉积于炉底使炉底升高,溶化上积电极不能深入,造成产量小质量低、电耗高。避免炉低升高为积极因素,如已升高可增加料面,予以弥补。

造成炉底升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原料杂质太多。(2)电极太短。(3)焦炭粒度大,部分炭反应不完全,沉积于炉底。(4)加付石灰频繁,使炉温下降。(5)炉眼位置升高。(6)电极间距小,电极不深入,造成炉温低。为保持炉底不升高,应针对上述原因采取对策,除此之外:1、保持满负荷高炉温运行。2、定期处理炉子。以降低改善操作条件。3、出炉工每炉用钎子深拉一次,以便将沉积排出。4、三班要统一操作,不使生产出现马鞍型。

七、新开炉之操作:

(一)送电前应具备的条件:

1、对配比、油压、电极升降出炉系统进行单机试车,暴露矛盾及时解决;

2、变压器、短网、导电系统开关,绝缘系统,电工检查良好。

3、绝缘试验500V电压摇表测试不得低于0.5MΩ,标准要求用36V灯泡通电不亮为准。

4、所有水冷系统用2kgf/cm2压力测试畅通无漏水外。

5、焙烧好足够长度的电极1800KVA炉1.7m,5000KVA炉1.9m。

6、各岗位具有能独立处理事故的操作人员。

(二)电极焙烧:将电极下放要求长度下口封死,装入破碎好的电极糊(2.5米),通冷却水以焦炭焙烧。至初步量化为止,约需24小时。

(三)铺炉

1、底铺焦炭200mm厚,粒度3-13mm的干焦炭。

2、砌假炉门。

3、三相电极下各放半个电极,筒内装满焦炭。

4、三个炭柱间用40mm高300mm宽的炭粉相联接。

5、铺混合料:配合料配比60-70%,铺混合料时才能进入炭柱内,炭柱旁及三角区混合料高度要比炭柱低200mm,四周混合料高于炭柱于300-400mm。

6、将三相电极用20号钳丝连成三角短路。以便检查各相电极是否导电。

(四)送电程序及操作

1、送电前各岗位对所属设备作最后全面检查。

2、检查各回水是否畅通。

3、电极工作端长度1800KVA炉1-1.1m,5000KVA炉1.2-1.3m将电极夹紧提起。

4、送电前瞬间合闸冲击1-2次各岗位人员在电冲击时观察所属设备有无刺火和其它不正常现象。

5、经冲击试验一切正常后方可合闸送电。

6、送电初期如不起糊可往炭柱内插几根φ20mm圆钢。

7、电流增长速度1800KVA炉10A4-5每小时开始投料压糊。5000KVA每小时5-6小时,开始投料压糊配比60-65%投料后逐渐将负荷长满开始出炉,出炉时间8-10小时。

8、24小时后应停电检查紧固各接点螺栓。

9、送电后电炉逐步转入正常,三天将料逐步加满炉,以后炉面不再长高。

八、紧急停电

(1)在生产中遇到紧急情况,必须果断停电处理,防止人身伤亡及设备事故,紧急停电不必请示班长,由配电工自行决定。

遇有下述情况均系紧急停电规范:

1、电极软断事故停电后迅速将电极下降,减少电极糊外流或严重的电极破肚。

2、电极硬断,遇此情况应迅速将另两相电极提升降低负荷后紧急停电。

3、在开糊情况炉内设备突然漏水,必须马上停电,防止爆炸

4、油压失灵,电极下滑。

5、下放电极时,电极失控突然下滑,电流猛烈增高。

6、炉内爆炸着火。

7、短网系统短路放炮或严重刺火。

8、变压器着火及高压系统出现严重故障。

9、动力电源突然中断。

10、电极卷扬机出现故障,电极下滑失去控制,停电后立即通知班长排除故障,同时向电站报告事故情况。

(二)1800KVA炉一次电流控制在104-110A之间(104A满负荷),5000KVA一次电流控制在82.5-19A之间(82.5为满负荷)。配电工应不断调整三相电极电流。使其保持三相电流的平衡及满负荷运行。

2、三相电极电流差不得超过30%,超过时必须马上调整。

3、出炉时电极必须及时跟进,保持电流。

4、大电流焙烧电极时,视电极软硬程度决定初始电流不能超过1800KVA炉40A,5000KVA炉20A。发现料面火焰大时将电极稍降一点(电极降多了易压破肚,电极悬空易拉断。必须掌握好分寸)电流增长听从班长指挥。

5、电极下放时(18000KVA炉降至70-80A、5000KVA炉降为50-60A电极放完后,电流增长速度由班长指挥。

九、电石炉主要设计参料:(见表)

5000KVA

1800KVA

1、电流电压比

262.9A/V

171.5A/V

2、电极电流密度

8.8A/cm2

6.1A/cm2

3、电极直径

630mm

530mm

4、炉深

1450mm

1220mm

5、电极间距

880mm

734mm

6、同心圆直径

1730mm

1460mm

7、电位度

1.14V/cm

1.06V/cm

8、炉体内径

3900mm

3360mm

9、电极炉壁距离

770mm

685mm

篇2:电石生产配电岗位操作规程

一、送电;

1、当电炉具备送电条件,并得到班长要电指示后方可联系送电。

2、送电前必须交三相电极同时提起,送电后冲击电流,1800kVA炉不能超过70A,5000KVA炉不能超过60A.

3、按要电电铃三下,等电站回铃后再按三下,表示具备送电条件,电站即送电,电炉即通电运行。

4、送电后要根据电极软硬及停炉时间长短决定电流增长速度,配电工应绝对听从班长指挥,不得自行其事。

5、送电后立即在运行记录上记下送电时间。

二、停电

A、计划停电

1、当出完炉班长命令停电时,将三相电极提起,一次电流降至1800KVA炉70A、5000KVA炉50A。

2、按铃通知电站要求停电。

3、停电后将三相电极下降至最低位置。

4、计划停电不得用紧急停电。

5、停电后每小时活动电极一次,4小时后每2小时活动一次,防止电极与炉料粘连。

篇3:电石生产上料岗位操作规程

1、接班后首先检查提升机、手推车运转情况是否良好,使其处于良好运转状态,不准设备带病运转。

2、观察白灰、焦炭的粒度是不符合工艺要求,出现问题及时反映班长。

3、焦炭装车时应按比例同时装石油焦(10-30%)。具体掺装量向班长请示。

4、上料小车放在提升机上要摆正,避免翻车。

5、四楼接车人员避免将焦炭、白灰倒错仓,万一发生混料应及时汇报班长,以采取补措施。

6、经常保护工作场地整洁畅通。

7、提升机禁止乘人,提升机运行中禁止人从提升机下穿过。

8、1800kVA炉上料人员接班后首先请求班长所使用炉料配比,在上料过程中,严格按配比车车过磅。

篇4:电石生产天车岗位操作规程

1、开车前首先检查设备是否良好,然后按送电纽以接通电流。

2、天车运行中必须精神集中,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停车检查。

3、检查前必须切断电源。

4、天车启动后要逐渐加速,二车同时运行时要保持6米以上距离。

5、起吊时钢丝绳要保持垂直,起吊后运行中严禁吊物前后左右摇摆。

6、吊物禁止在人头、电石重锅或其它设备上运行。

7、电压低于360°C,天车存在严重问题禁止运行。

8、钢丝绳断股或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

9、停车时夹子放在地面上,严禁吊物悬空停车。

10、非司机严禁开车。

11、天车禁止超载起吊。

12、天车重载大车行进中禁止小车动作。

篇5:甲基单体合成炉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氟甲烷平衡贮罐

1.使用氯气瓶应防止曝晒,防止靠近热源。减压阀应定期校验,氯气瓶应在定检周期内使用。瓶体不应装设易熔塞及泄压装置。

2.当罐上氯甲烷表压降压至0.1兆帕以下时,方可通知氯甲烷工段给料,每次给氯甲烷(液相)不得超过300千克。

3.氯甲烷平衡罐内压力不准超过0.4兆帕,并需有专人看管。

4.罐夹套内通入蒸气时,罐内压力不准超过0.4兆帕。

5.停止加热时,必须将总蒸气阀门关闭。

6.平衡罐至少半年应清理—次,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二]氮甲烷干燥罐

1.每四个周期定期取样测定硫酸罐内酸的浓度,当酸的浓度降至98%以下时应更换。

2.更换磷酸时要戴好防酸用品,并按操作规定进行操作。

3.各阀门应严密,开启时准确无误,防止负压产生,逆止阀要灵活可靠。

[三]甲基合成炉

1.开炉前要检查设备各部位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开炉时应及时开肩冷却水和大气阀门,停炉时,应及时关闭,炉内压力不准超过0.02兆帕。

3.还原反应时应注意合成炉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排除。

[四]过滤器

1.必须保持过滤器畅通。

2.压力不超过0.02兆帕。

3.每一生产周期后必须检修设备。

[五]粗单晶体贮罐

1.检查贮罐阀门、液面计阀门、大气阀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压料时应关闭大气阀门、液面计阀门,开启出料管阀门,并及时分馏接收。

3.压料时通二氧化碳的压力不准超过0.2兆帕,压料必须由2人同时操作。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