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乳化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沥青乳化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4

一、对沥青乳化设备进行班前例行保养。

二、安全接通电源对沥青乳化机系统进行预热,使泵、机及输送管道的各阀门手动自如。

三、按要求配制乳化剂水溶液,水溶液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四、按乳化机说明书的要求调整程序,调整好沥青乳化机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且用手转动皮带轮应运动自如,无卡阻现象。

五、按已调整好的比例向沥青乳化机供乳化剂水溶液和沥青,并起动乳化机进行作业。

六、若在生产过程中需不停机增加产量时则应按比例先增加乳化剂水溶液供给量,随即增加沥青供给量,在减少产量时,应先减少沥青供给量,随即减少乳化液供给量,并抽检调整达到质量要求。

七、经常观察各种仪表的读数,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八、随时观察沥青乳化系统运转是否正常。

九、生产结束时,应先停止供给沥青,后停止供给乳化剂水溶液。

十、及时清洗沥青乳化设备(包括管道),保证其无残留物。

十一、做好沥青乳化机和泵的例行保养工作。

篇2:铅冶炼防尘防毒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铅冶炼防尘防毒的技术要求、措施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铅(包括再生铅)冶炼设计、生产、管理及铅冶炼企业防尘防毒的设计、布局和施工。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3840—87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

GB50187—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16758—1997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铅烟leadfume

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铅蒸汽在空气中迅速冷凝及氧化后形成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其直径小于或等于0.1μm。

3.2铅尘leaddust

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漂浮于空气中的含铅固体微粒,其直径大于0.1um。

4基本要求

4.1工艺设计

4.1.1建设项目中的防尘防毒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1.2简化工艺流程,降低物料落差。优先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4.1.3企业中引进的国外防尘防毒技术和设备应符合我国规定或认可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全部设计应符合我国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4.1.4铅冶炼车间空气中的铅烟、铅尘、粉尘浓度必须符合TJ36的规定,废气排放浓度必须符合GB16297的规定。

4.2厂房设计

4.2.1厂址选择

4.2.1.1建筑项目的厂址选择,应避开人口稠密区,应位于城值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2.1.2铅冶炼企业与居住区之间,必须按TJ36、GB3840以及有关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规定,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如无明确规定的应由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所在地区的劳动、卫生、环保、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2.2厂区布置

4.2.2.1烟囱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2.2.2厂区布置应合理布局,减少粉状物料的运输距离和中转次数,避免不合理的交叉和往返运输。

4.2.2.3生产区内部布置应避免尘毒的交叉污染。

4.2.2.4厂房布置应根据缩短工艺流程和减少产尘毒点的因素而确定,并有利于建筑物通风、采光。

4.2.3厂房建筑

4.2.3.1厂房内的建筑物构件应减少易积尘的凹凸部分。厂房内墙及屋顶的内表面应光滑平整。

4.2.3.2生产车间地面应平整,便于清扫。车间内应设防腐、防渗地沟和集水池。

4.2.3.3厂房面积和厂房高度应能满足工艺布置和通风净化的要求。

5工程技术措施

5.1烧结焙烧

5.1.1原料仓应保证物料正常流动,严防塌料和粉尘外逸。

5.1.2封闭结构的原料场,其桥式抓斗吊车司机室,应安装空气调节与净化装置。

5.1.3物料的转运点或落差处应设置密封溜槽,凡有扬尘的转运点应设局部通风净化装置。

5.1.4破碎机、振动筛、给料机等设备应设置密闭罩,并配有局部通风净化装置。

5.1.5皮带输送机转运点及卸料口均进行密闭,并设通风净化装置。

5.1.6圆筒冷却、返粉转运、精矿干燥、破碎与混料等工序采用湿式收尘,其排出的污水送至浓密机沉淀,上清液循环使用,底流送至冷却圆筒作返粉冷却用。

5.1.7烧结块、杂料、集炭等的给料机和计量装置及料罐给料处、焦炭、原煤筛分转运处应设置排风罩并净化。

5.1.8鼓风烧结机和点火炉应设密闭装置,机尾应采用局部排风罩,可根据工艺要求,将净化后的气体返回至烧结作为鼓风用。或达标后排放。

5.1.9鼓风烧结机尾部的齿辊破碎机及链板输送机转运处,应设置密闭罩并通风净化。

5.2鼓风炉熔炼

5.2.1鼓风炉进料应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5.2.2鼓风炉加料口应安装排烟罩并净化。加料口应保持严密,防止烟尘外逸。

5.2.3鼓风炉放渣口及至前床的铅渣溜槽,前床排渣口、活动溜槽及渣包,放铅口、铸锭等放散烟气的部位,应靠近设置排烟罩或活动排烟罩,并进行净化。

5.2.4渣包的倾渣点应设置排风罩。

5.2.5密闭鼓风炉冷凝器铅泵池上方,熔剂槽、分离槽、贮锌槽等工作门上方及冷却槽出料口等放散烟尘的部位,应设置通风净化装置。

5.2.6浮渣破碎点应设置密闭罩并通风净化。

5.2.7鼓风炉和烟花炉水淬池冲渣入口处上方设置通风净化装置。

5.2.8烟化炉作业场所宜设排风装置。烟化炉加料口可采用侧吸罩。

5.2.9粉煤制备的破碎、筛分和输送应进行尘源密闭并通风净化。

5.2.10扬尘的物料场,应设有固定或移动工喷水或喷雾装置。

5.2.11凡用于吊运熔融铅、高温渣的桥式吊车司机室,采用空气调节与净化装置。

5.3粗铅火法精炼

5.3.1熔铅锅和浇铸机应设密闭罩或吹吸式通风装置;装置应满足操作方便的要求。

5.3.2熔铅操作应减少操作人员在锅台的作业时间,装完锅后,应立即盖好烟罩。

5.3.3加入反射炉的粉料、碎料应采取控制粉尘逸散措施。

5.3.4反射炉加料、放铅、放渣溜槽处应设通风排烟装置。

5.3.5散装物料远距离运输时,应采用自动卸料的集料箱、密闭罐或其他专用运输设备。

5.3.6用于熔铅锅和反射炉作业的桥式吊车司机室,采用空气调节与净化装置。

5.4电解精炼

5.4.1电解厂房应设整体全面通风换气装置。

5.4.2电解残渣(阳极泥、碎渣)暂时堆存时,应设专门容器或堆放,不得放在露天或有水流失的地方,避免造成污染。

5.4.3制造硅氟酸及硅氟酸铅的设备应加盖密封,作业间设排风净化装置。

5.4.4粉状物料不论散装或袋装,不得存放在露天,应储存在料库或料仓中。

5.4.5冶炼车间作业场所及允许湿扫的生产设备的清扫,应采取湿扫、湿抹的方式。含铅废水应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或净化后循环使用。

5.4.6制造阴极的阴极锅、电铅锅及铸锭设备均应设置排风净化装置。

6通风净化系统设置

6.1尘毒源密闭

6.1.1对产生尘毒设备和地点应根据设备放散尘毒的特点、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情况,按照GB/T16758的要求,分别采取局部密闭、整体密闭或大容积密闭的密闭方式。

6.1.2密闭装置的结构应牢固、严密,并便于操作、检修。

6.1.3密闭罩上的观察窗、操作孔和检修门应开关灵活并且具有气密性,其位置应躲开气流正压较高的部位。密闭罩的吸风口应避免正对物料飞溅区,应保持罩内产生均匀的负压。

6.1.4收尘设备、冷却设备、烟管、排灰设备和烟尘输送系统应密闭。

6.1.5车间内凡产生尘毒的岗位和场所均应设密闭防尘毒的控制操作室或工人值班室。有条件的可在上述场所空气调节装置。

6.2系统装置

6.2.1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厂房条件和产尘毒点等情况,设计净化系统。

6.2.2设计净化系统时,应合理确定系统风量,各管段风速和其他技术参数。

6.2.3根据国家排放标准、除尘器进口处尘毒浓度、性质、以及系统的风量和生产设备的类型,合理选择收尘器。

6.2.4收尘器收下的粉尘宜采用真空输送方式使其返回工艺系统,避免二次污染。

6.3系统维护

6.3.1收尘器应按其性能和规定的技术要求正确使用,并定期检测其工作状态,保证效率达到设计要求,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6.3.2通风净化系统设备的维护、检修、更新改造应纳入企业的生产设备维护、检修计划中。生产设备进行大修时,通风净化系统的设备必须同时检修、同时投入运行。

7管理

7.1企业应制订治理尘毒的技措计划,并列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加以实施,使作业场所空气中尘毒浓度和废气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

7.2企业应制订必要的防尘防毒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7.3企业应根据生产规模和防尘毒的需要,配备防尘防毒管理人员,具体负责防尘防毒工作的管理与防尘防毒技措项目的实施。

7.4企业应将生产车间的尘毒治理目标列入各级经济技术考核责任制中。

7.5定期检测车间空气中的铅烟、铅尘和粉尘浓度,并将检测结果整理归档。

7.6尘毒检测的项目、采样点的设定及数量、采样时机、采样频率、采样方法、采样记录、分析方法均按有关国家标准规定执行。

7.7建立健全职工上岗前和定期的防尘防毒安全卫生知识、安全卫生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

7.8企业对从事尘毒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上岗前的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对不适应者应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7.9工人在从事尘毒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7.10企业应根据TJ36设置生产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和生活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

篇3:灭火预案标准作业规程

1.0目的

规范制定灭火预案的工作程序,确保灭火预案的有效性、实用性。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各辖区重点防火部位灭火预案的制定。

3.0职责

3.1消防管理中心主管负责制定辖区重点防火部位的灭火预案。

3.2消防管理中心班组长负责灭火作战计划图的绘制。

3.3消防管理中心组长负责根据灭火预案的内容具体组织演练。

4.0程序要点

4.1制定原则。

4.1.1适用性原则。制定的灭火预案要符合实际情况。

4.1.2有效性原则。制定出的灭火预案在发生火警、火灾的处置实施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具有实用性。

4.1.3可操作性原则。制定的灭火预案要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实可行。

4.2重点防火部位。

4.2.1大楼公共娱乐场所。

4.2.2会所。

4.2.3超高层建筑。

4.2.4高层建筑。

4.3灭火预案的制定。

4.3.1消防管理中心主管根据小区的发展情况,小区火灾特点及火险隐患较大的部位确定重点防火部位,并进行标识,在每年12月10日前制定完毕小区重点防火部位灭火预案(或进行修订),并报公司审批。

4.3.2灭火预案应符合下列要求:

a)符合消防管理中心器材准备情况;

b)有具体的组织实施时间;

c)有具体的演练经费预算;

d)有灭火预案演练的责任人;

e)须经公安消防队审核通过和备案。

4.4基本情况。

4.4.1周围情况(某小区):

a)公共娱乐场所的两侧均设有走火安全疏散楼梯,毗邻单位均设有防火分区或防火分隔物,会所有较好的逃生和自救环境,可直接选择高空滑绳自救和高空缓降器救人;

b)高层建筑的两侧设有疏散走火楼梯,毗邻建筑较远,楼层各单位间设有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物,楼顶设有防排烟系统进行排烟和抽风。因楼层较高,给逃生和自救带来困难,必要时可以沿下水管道下滑进行自救和逃生。

4.4.2水源情况:

a)大酒店一楼水泵房和楼顶设有生活用水水池,可转化为消防用水,东西两侧每层楼均设有四个消防接合器,距大楼10米处的地面消防栓可直接向大楼供水;

b)会所每层楼通道均设有两个室内消防栓,首层前面有游泳池可直接转为消防水池,有3个消防接合器及1个地面消防栓向大楼供水;

c)大酒店、会所的内部装修材料是防火阻燃的建筑材料,部分仍属于燃烧材料,耐火极限为二级,其中如卡拉ok间,装修空间小、顶棚低,大部分属可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燃烧速度很快。

4.4.3物资性质:

a)大酒店、会所大楼内均存有不同性质的物资,大部分属易燃或可燃物资,燃烧速度快,着火点低;

b)高层住宅区,只存放一些家庭日常用品,物质单一、量少。一般不易着火。

4.4.4单位消防组织与装备:

a)消防组织及相关部门职责:

——以消防管理中心为主的战斗队组织指挥火警、火灾的扑救,各消防员均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成立以保安部为主的义务消防队负责疏散抢救被困人员,转移贵重物资、技术资料,交通管制和安全警戒;

——机电维修部主管指导电工开启相关自动灭火设备,保证消防供水和应急照明;

——重点防火部位营业部门的负责人指导员工转移物资,协助疏散顾客。

b)消防装备:

——消防管理中心可铺设水袋供水;

——重点防火部位安装有自动灭火系统,能施放药剂自动灭火;

——自备手提式、推车式“1211'’灭火器,能扑灭小型和初期火灾。

4.4.5火灾危险性及火势发展特点:

a)在大酒店,会所营业区厨房内都存放有液化气瓶,大酒店仓库有很多可燃物资,一旦着火,火势猛烈,会引起爆炸危险及人员伤亡。一般在5分钟内难以控制的火势会给扑救带来很大困难;

b)高层建筑的电梯井和各种管网井底直通楼顶,发生火灾时,火势迅速向上蔓延,燃烧速度快,加上高层建筑楼层较高,供水压力不足,给扑救带来很多困难。

4.4.6灭火措施:

a)在公共娱乐场所装有防火门及防火卷帘,应急处理时先关闭防火卷帘,把火势控制在着火区域;

b)正确运用灭火方法(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抑制法),灵活掌握战术方法(堵截包围、内外夹攻、上下合击、重点突破、分片消灭等);

c)正确选择铺设水带线路和架设消防梯,水枪手选择着火源较近处猛烈射水;

d)正确运用灭火器从不同方位施放药剂,主攻着火源和燃烧猛烈处。

4.4.7注意事项:

a)防构筑物倒塌伤及人员;

b)防死火复燃,火灾扑灭后应反复检查,彻底消除火种,必要时可留人看守;

b)防人员中毒窒息,灭火和疏散时应戴好防毒面具,以免烟雾和有毒燃烧产物过量而引起窒息;

c)防爆炸,有爆炸迹象应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4.4.8灭火作战计划图(平面图)。由消防管理中心班长绘制重点防火部位灭火作战计划平面图,贴在每个消防控制中心或存档备案。

4.4.9审批意见:

a)重点防火单位签署意见。由重点防火部位所在单位的负责人签署意见;

b)公司总经理审批意见;

c)送公安消防队备案签署审批意见。

4.5应用。

4.5.1制定的灭火预案要在消防演习中体现,按照具体制定的重点防火部位灭火预案的内容,定期组织演练。

4.5.2在消防培训中要体现出灭火预案的内容,由消防管理中心组长定期组织训练。

4.5.3在发生火警、火灾应急处理时,能根据预先制定的灭火预案展开灭火战斗。

4.6修订。根据灭火预案在消防培训、消防演习和应急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由消防管理中心主管根据演练效果组织讨论,对原制定的灭火预案中无法具体操作的部分进行修改。

4.7消防管理中心主管监督填写灭火预案的相关记录,归档管理,长期保存。

5.0记录

5.1《灭火作战方案》。

5.2《灭火预案》。

6.0相关支持文件

6.1《防火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6.2《消防演习标准作业规程》。

6.3《火警火灾应急处理标准作业规程》。

篇4:变配电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变配电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遵守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则》有关规定。

2.值班电工必须熟悉供电系统(包括一、二次)及配电室线路和各种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与规定程序,并具有在异常及事故情况下采取措施及紧急处理的能力。

3.值班电工严禁脱岗、睡岗。必须严格执行各种制度。

4.不论高压设备带电与否,值班人员不得单人移开或越过遮栏进行工作。若有必要,移开遮栏时必须有监护人,并使其符合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

5.雷雨天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应穿绝缘靴,并注意不许靠近避雷器、避雷针。

6.巡视配电装置进出高压室,必须随手将门带好。

7.倒闸操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7.1倒闸作业应由二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7.2操作人员与带电物体应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同时穿长袖衣,长裤。7.3用绝缘杆拉、合隔离开关或经传动机构拉、合开关或隔离开关时,应戴防护眼镜,戴绝缘手套。室外操作设备时,还应穿绝缘靴。7.4雨天操作室外高压设备时,所使用的绝缘杆应有防雨罩。雷雨时应停止室外的正常倒闸操作。7.5带电装卸高压熔断器时,应使用绝缘夹钳或绝缘杆,戴防护眼镜、绝缘手套,并应站在绝缘垫(台)上。7.6各种不同运行方式的倒闸操作顺序7.6.1单线出线操作:停电时,先断油开关,后断线路侧刀闸,较后断母线侧刀闸。7.6.2带联络线的操作:停送电时(同一系列),要先用油开关并列,后用油开关解列,切不可用隔离开关并解列。7.6.3母线停电操作:电压互感器应较后停电,送电时应先送电压互感器。7.6.4单相隔离开关的操作:应先拉开中间一相刀闸,然后再拉开两侧的刀闸。合闸时则相反。7.7停电操作必须先检查有关指示仪表是否允许,即应在负荷较小,信号灯指示正常的状态下操作。拉闸操作顺序从低压到高压依次进行;送电操作必须是高压侧先送电,对变压器先充电,然后依次从高压到低压送电。送电操作前应检查设备(线路)上设的各种临时安全措施、接地线确乙拆除,有关保护装置已按规定投入,断路器确在开闸位置。7.8当回路中没有油开关时,可利用隔离开关进行以下操作,但必须在系统无单相接地故障时进行:7.8.1拉合空载母线的充电电路;7.8.2拉合无故障的电压互感器;7.8.3拉合空载电流不超过2A的空载电力变压器。但20kV以上的变压器必须使用户外三联隔离开关拉合。7.8.4拉合电容电流不超过5A的空载线路;7.8.5拉合10kV以下电网中的70A以下的环路均压电流。

8.电气设备停电后,在没有拉闸合和采取安全措施之前均视为有电,不得进入遮拦,触及设备,以防突然来电。

9.验电9.1检修的电气设备停电后,在挂接地线之前必须用验电器检验有无电压。9.2验电时必须使用电压等级合适,经试验合格,试验期限有效的验电器。验电前应先将验电器在带电体上检验其是否良好。验电应在施工或检修设备的进出线的各相进行。9.3高压验电必须戴绝缘手套。35kV以上的可使用绝缘杆验电,根据绝缘杆端部有无火花和放电劈啪声来判断有无电压。

10.在低压带电设备附近巡视、检查时,必须保持安全距离,并有人监护。带电设备只能在工作人员的前面或一侧,否则应停电进行。

11.施工或检修工作结束,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后,工作负责人要向值班人员交待清楚,并共同检查无误,双方办理工作终结签证,然后值班人员拆除安全设施,恢复送电。严禁约时停送电。

12.在带电的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时,要严防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产生高压。断开电流回路时,必须使用短路片或短路线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专用端子上使之短路。严禁用线缠绕。工作中不许将回路的永久接地点断开,工作时必须有专人监护,使用绝缘工具,站在绝缘垫上。

13.在电容器组回路上作业时,必须先将电容器停电并逐个对地放电,再短路后接地。进行放电时应戴绝缘手套。

14.一经合闸既可把电送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和闸刀开关,其操作把上都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工作地点两旁和对面的带电设备遮拦以及禁止通过的过道上均应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警示牌。工作地点应悬挂“在此工作”的标示牌。

15.发生人身触电或火灾事故时,值班人员可不经许可立即按操作程序断开有关设备的电源,以利抢救与灭火。但事后必须即刻报告上级,并做好记录。

篇5:配电室安全操作规程

1.配电室操作电工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各项安全操作规程。非持证人员严禁上岗操作。

2.无关人员严禁进入配电室,如需进入必须持有关部门证明方可进入。

3.室内检修,如需停电,应一人监护一人操作,先停低压电各分开关,后停低压电总开关,再停高压电负荷开关,并分别挂停电指示牌,封挂地线,确认停电无误方可检修。

4.清扫检修完毕送电前应做到:(1)清理施工现场检查工具(2)拆除接地线(3)人员撤离现场

5.高压电操作:(1)先合室外高压电隔离开关(2)合室内高压刀开关(3)合室内高压负荷开关

6.室内低压送电操作:(1)拆除停电指示牌,检查检修工具(2)先合低压总刀开关,再合总负荷开关,后合各分路开关(3)监视电压电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检修时必须按规定穿戴合格的防护用品。

8.各种操作工具、防护用品应按规定定期检验,以保持完好。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